CN117255384A -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5384A
CN117255384A CN202210648837.1A CN202210648837A CN117255384A CN 117255384 A CN117255384 A CN 117255384A CN 202210648837 A CN202210648837 A CN 202210648837A CN 117255384 A CN117255384 A CN 117255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nfiguration
h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88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佳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488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538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8500 priority patent/WO202323693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255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5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属于移动通信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通信方法包括:第一设备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并进行通信;其中,第一设备为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一者,第二设备为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另一者,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端到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目标跳对应的跳到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中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

Description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
背景技术
终端到终端(UE-to-UE,U2U)的副链路中继通信(sidelink relay)场景中,包括两端的远程终端(remote UE)和中间的至少一个中继终端(relay UE),在该场景中,两个远程终端(即源终端remote UE1和目的终端remote UE2)通过与relay UE之间副链路(sidelink),由relay UE转发remote UE1与remote UE2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述relay UE起到数据中转作用。
在U2Usidelink relay场景中需要确定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承载在各个终端的配置方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能够实现在U2U sidelinkrelay场景中需要确定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承载在各个终端的配置。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该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并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端到端的配置信息;
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目标跳对应的跳到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中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并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端到端的配置信息;
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目标跳对应的跳到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中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应用于第四设备,该方法包括:
第四设备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与所述第四设备相关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四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建立第二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和/或第三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
其中,所述第四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中的中继设备之一,所述第二目标跳为所述第四设备与上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第三目标跳为所述第四设备与下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上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一设备,所述下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二目标跳的配置信息;
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四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配置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装置,包括: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与所述中继通信装置相关的配置信息;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建立第二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和/或第三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
其中,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通信中的中继设备之一,所述第二目标跳为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上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第三目标跳为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下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上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一设备,所述下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二目标跳的配置信息;
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四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配置信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并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
第七方面,提供了另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建立第二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和/或第三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与所述第四设备相关的配置信息。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及第四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中继通信方法的步骤,所述第四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中继通信方法的步骤。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或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中继通信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再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并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用于建立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从而能够快速进行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承载配置,以实现U2U路径甚至多跳U2U路径上的业务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智能家居(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家居设备,如冰箱、电视、洗衣机或者家具等)、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首饰(智能手镯、智能手链、智能戒指、智能项链、智能脚镯、智能脚链等)、智能腕带、智能服装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其中,接入网设备12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接入网功能或无线接入网单元。接入网设备12可以包括基站、WLAN接入点或WiFi节点等,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eN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Receiving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核心网设备可以包含但不限于如下至少一项:核心网节点、核心网功能、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MME)、接入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用户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边缘应用服务发现功能(EdgeApplicationServerDiscoveryFunction,EASDF)、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统一数据仓储(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集中式网络配置(Centralized network configuration,CNC)、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ExposureFunction,NEF)、本地NEF(LocalNEF,或L-NEF)、绑定支持功能(Binding Support Function,BSF)、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核心网设备的具体类型。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一设备21,换言之,该方法可以由安装在第一设备的软件或硬件来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S110、第一设备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通信是指第一设备21和第二设备22之间的U2U副链路中继通信,所述第一设备21和第二设备22之间通过N个中继设备23进行数据中转,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设备21和中继设备23之间,各中继设备23之间,以及中继设备23与第二设备22之间均通过副链路接口(PC5)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设备21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22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另一者,中继设备23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中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间的中继终端relay UE。
所述源终端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发起端设备,也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传输过程中的业务流发送端设备,相应地,所述目的终端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业务接收端设备,也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传输过程中的业务流接收端设备。
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可以由所述第一设备21来决定,并进行配置和/或维护。所述第一设备21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可以为以下之一: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业务发起端设备;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业务流发送端设备;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业务流接收端设备;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每种业务,或者对于双向业务来说,可以由业务流的发起端设备来决定承载的配置信息,并主导配置和/或维护过程。例如在一个单向业务中,由remote UE1向remote UE2进行传输,则该单向业务对应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可以由remoteUE1作为第一设备21来决定,并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PC5 RRC)过程配置和/或维护给对端的remote UE2;又例如在一个双向业务中,由两个方向的业务流组成,其中由remoteUE1向remote UE2发送的业务流其对应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可以由remoteUE1来决定并主导配置和/或维护过程,而反方向即由remote UE2向remote UE1发送的业务流其对应的承载的配置信息由可以由remoteUE2来决定并主导配置和/或维护。此种方式的好处是,每种业务或者每个方向的业务流,由于产生该业务的remote UE是最为了解,因此能够提供精确的配置和/或维护过程。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每种业务,或者对于单向业务来说,可以由业务发起端设备来决定承载的配置信息,并进行配置和/或维护。例如在单向业务中由业务发起端remote UE1来决定并主导承载的配置信息的配置和/或维护过程;又例如在双向业务中可以由业务发起端的remote UE来决定并主导承载的配置信息的配置和/或维护过程,而并不区分双向业务的业务流方向,全部方向均由remote UE1决定并主导。若一个双向业务,是由remote UE1最先发起的,虽然remote UE2也会有反方向的业务流,但是仅由remote UE1决定承载的配置信息并主导配置和/或维护过程。此种方式的好处是避免了配置冲突或者失败的过程,降低了在U2U涉及relayUE甚至多个relayUE中转的场景中的信令交互的时延,提升了配置和控制效率。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每种业务,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都由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根据规定确定的一个终端来决定承载的配置信息并主导配置和/或维护过程。所述规定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采取默认规则决定,例如由最先发起副链路通信建立请求的UE;例如remote UE1最先发起了通信请求(Direct Communication Request,DCR),则由remote UE1决定并主导配置和/或维护过程;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业务的情况,由业务的实际提供端UE来决定并主导配置和/或维护过程;例如两个UE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则由提供数据的一端UE决定并主导配置和/或维护过程;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两个UE协商情况,推举其中一个UE来决定并主导配置和/或维护过程;例如两个UE在PC5-S或者PC5 RRC的交互过程中,交互一些关于决定控制权的信息或者倾向,如其中一个UE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Out Of Coverage,OOC)状态,而另一个UE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且处于RRC连接态,显然第二个UE由于可以获得网络侧更多的协助,可以由第二个UE来决定并主导配置和/或维护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对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进行来决定并主导配置和/或维护过程的第一设备不是源终端,则所述第一设备需要先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具体可以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或PC5-S过程或者业务层从源终端获取。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端到端的配置信息;
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目标跳对应的跳到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中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
在所述第一设备为源终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目标跳为所述源终端到目的终端之间的N+1跳中源终端到和它直接相连的第一个中继终端的这一跳,即第一跳,在所述第一设备为目的终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目标跳为所述目的终端到和它直接相连的第N个中继终端的这一跳,即第N+1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为以下之一:
层2(L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即L2 U2U场景。
层3(L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即L3 U2U场景。
在所述第一通信为L2 U2U场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需要建立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End to EndSidelink Rearer,E2ESLRB)和从第一设备至第二设备之间各跳对应的跳到跳(Hop-by-Hop)的副链路承载,也可以称为无线链路控制承载(Radio Link ControlBearer,RLCBearer)或无线链路控制通道(RLCChannel),为了简便起见,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均以RLCBearer为例进行举例说明,相应地,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与E2ESLRB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和与RLCBearer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主要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 layer,PDCP layer)及以上层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服务数据适应协议层(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 layer,SDAP layer)的配置信息;
端到端副链路承载的标识(E2ESLRBID)。
L2U2U场景下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无线链路控制层(RLClayer)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MAClayer)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Physicallayer,PHY layer)的配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通信为L3 U2U场景的情况下,由于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之间每一跳链路都是层3链路(L3 link),所述第一通信需要建立每一跳链路的副链路承载,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与每一跳链路的副链路承载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
L3 U2U场景下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服务数据适应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S120、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并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设备在确定承载的配置信息后,可以将对应的配置信息配置给第二设备和中继设备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并在配置成功后,与第二设备实现副链路中继通信。
对于L2 U2U场景,所述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将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用于建立E2ESLRB;所述第一设备还可以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将第二配置信息发送给相邻的中继设备用于建立与相邻的中继设备之间的RCL bearer。
对于L3 U2U场景,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将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和各中继设备,例如可以通过PC5-S过程中的信令发送与每一跳对应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由每一跳的发送端根据对应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得到对应的配置信息,并发送给对端,以建立每一跳的副链路承载。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对于第一通信可以由一个终端对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进行决定并主导配置和/或维护过程,也可以根据业务流方向的不同由两个终端对所述承载的不同方向配置信息进行决定并主导该方向配置和/或维护过程。而针对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也可以分别采用同一终端或不同的终端进行决定并主导配置和/或维护过程。但为了简便起见,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均以由一个终端对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进行决定并主导配置和/或维护过程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由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再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并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用于建立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从而能够快速进行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承载配置,以实现U2U路径甚至多跳U2U路径上的业务数据传输。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步骤S110包括:
S111、所述第一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
配置表,所述配置表用于查找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的,通过将所有可能的业务场景都进行提前考虑,并提供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消息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网络状态的不同,可以为所述专用信令、广播信令、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信令或预配置信令中至少之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步骤S111包括:
S113、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激活(Active)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令可以为专用信令,即由网络侧设备直接向所述第一设备下发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信令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为了能够从网络侧设备获取到准确的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在从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信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S112、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端到端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信息;
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本跳的QoS参数信息;
已经分配或占有的QoS参数信息;
除已经分配或占有的QoS信息外剩余的QoS参数信息;
QoS分割信息。
其中,所述QoS分割信息用于对QoS参数进行分割,根据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已经分配或占有的QoS参数信息、和本跳的特点,从而来确定本跳的QoS参数值。
以包延时预算(Packet Delay Budget,PDB)为例来进行举例说明,假设一个副链路业务的端到端的PDB需求为100ms,当经过一个中继设备relay UE传输时,可以在remoteUE1和relay UE之间采用跳到跳的PDB参数50ms,并在relay UE和remote UE2之间采用剩余的跳到跳的PDB参数50ms,或者在二者之间采取40ms和60ms的分割;或者当经过两个中继设备relay UE1和relay UE2传输时,在remote UE1和relay UE1之间PDB采取30ms,relay UE1和relay UE2之间PDB采取35ms,relay UE2和remote UE2之间PDB采取35ms(总和等于端到端的PDB 100ms),或者三段分别为20ms,40ms,40ms等。每一跳仅能决定本跳的PDB,参考端到端PDB以及已经被其它跳占用的PDB或者剩余PDB,得出本跳的PDB参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的链路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中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层2或者层3端到端中继通信;
跳到跳的中继链路信息;
其中,所述跳到跳的中继链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总跳数;
本跳的序号。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步骤S111包括:
S114、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RRC空闲(Idle)态或非激活(Inactive)态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包括所述配置表,所述配置表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S115、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所述第二信令可以为广播信令或SIB。
所述第二信令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步骤S111包括:
S116、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OOC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从第三信令中得到预配置信息,所述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配置表,所述配置表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第三信令可以为预配置信令,可以由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RRC连接态、非激活态或空闲态时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
S117、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所述第三信令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15或S117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相关信息和/或跳到跳的相关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的映射关系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对端设备的信息、第一中继指示信息、跳到跳的中继链路信息、总跳数等。
所述第二信息中的跳到跳的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本跳的QoS参数信息、已经分配或占有的QoS参数信息、除已经分配或占有的QoS信息外剩余的QoS参数信息、QoS分割信息、本跳的序号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用于查找出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表可以是同一个配置表,也可以包括第一配置表和第二配置表,所述第一配置表用于查找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表用于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第一设备可以从网络侧设备分别获取第一配置表和第二配置表,再分别根据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从所述第一配置表中查找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根据第二信息中端到端相关信息和/或跳到跳的相关信息从所述第二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为了简便起见,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均以第一配置表和第二配置表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由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设备处于不同网络状态下时,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从而能够灵活实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承载配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8所示,针对L2 U2U场景中第一配置信息的配置和/或维护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810、第一设备获取第一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网络状态获取第一配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RRC激活态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112-S113从网络侧设备获取第一配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RRC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114-S115从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的第二信令中获取第一配置表,再根据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从所述第一配置表中查找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116-S117从第三信令中获取第一配置表,再根据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从所述第一配置表中查找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二信令和第三信令均为公共信令,因此,所述第二信令和第三信令中的第一配置表需要考虑所有可能的业务场景,并提供与各业务场景对应的第一配置表,例如直接传输,或者一跳relay传输,或经过两跳relay传输,或经过N跳relay传输等。因此网络侧设备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配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不区分业务场景,对所有场景采用相同的第一配置表,再根据端到端相关信息中的业务相关信息,例如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从第一配置表中查找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处理简单信令开销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区分不同业务场景,分别采用不同的第一配置表,例如对于直接传输使用第一配置表A1;对于经过relay中转的U2U中继通信,使用第一配置表A2;或者对于relay中转的U2U中继通信,对应不同的总跳数使用对应的第一配置表;或者对不同的场景进行分组,每个场景组分别对应不同的第一配置表,例如场景组1对应第一配置表A1,场景组2对应第一配置表A2,……,场景组m对应第一配置表Am。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配置信息中的配置参数分为公共参数和区分参数,对于公共参数由于相同,可以采用公共第一配置表A0,对于区别参数可以区分不同的场景或不同的场景组进行单独配置,例如第一配置信息中包括a个公共参数和b个区别参数,a个公共参数是各场景通用的,则对于所述a个公共参数,可以从公共第一配置表A0中查找;对于所述b个区别参数,区分场景或场景组分别对应不同的第一配置表。对于一个特定的场景,则第一设备可以先根据端到端相关信息中的业务相关信息从公共第一配置表A0查找所述a个参数,再根据所属的场景组确定对应的第一配置表,以获得相应的b个区别参数,最终a+b个参数组合在一起,得到完整第一配置信息。
通过上述过程,所述第一设备得到第一通信的第一配置信息,再将所述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给第二设备,步骤S120包括:
步骤S820、所述第一设备通过PC5 RRC过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由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无法进行直接通信,而需要通过中继设备进行中转。所述中继设备中转的数据是E2E的层2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一般为经过加密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单元(PDCP PDU),中继设备不能对中转的数据进行读取,以确保了安全和隐私需求。
所述PC5 RRC过程具体可以为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SidelinkRRCReconfiguration)过程,发送给第二设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到重配置完成(Reco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的响应,确定完成所述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的配置过程。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到重配置失败(Reconfiguration Failure)消息的响应,则确定本次配置失败,需要回退到之前的配置,并根据失败原因或者失败指示信息等进行下一次配置。所述失败原因可以为两个终端发生配置冲突,或者第二终端配置失败。
由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配置信息并向第二设备进行配置,实现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配置,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和QoS参数信息匹配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在U2U路径基于多跳U2U路径上传输不同的业务数据,以达到可靠性、吞吐量等方面的通信性能和系统性能保障与提升。
基于上述实施例,针对L2 U2U场景中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和/或维护过程如下所示。
对于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由于无法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直接通过副链路进行传输,需要通过中继设备进行中转。中转链路包括第一设备到相邻的中继设备、两个相邻的中继设备之间,相邻的中继设备到第二设备的RLCBearer,即将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分别映射到每一跳的RCLBearer上进行每一跳的传输,最终到达第二设备。
对于每一跳的两端设备中的任一端设备均可以作为对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和/或维护过程的主导,可以是第一设备,也可以是中继设备,例如,若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则可以把相关信息发送给中继设备,由中继设备来确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由第一设备进行对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和/或维护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910、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的确定方法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可以为源终端、目的终端、业务发起端、业务流发送端等,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网络状态获取第二配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RRC激活态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112-S113从网络侧设备获取第二配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RRC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114-S115从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的第二信令中获取第二配置表,再根据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和/或跳到跳的相关信息从所述第二配置表中查找到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或者,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的映射关系从所述第二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116-S117从第三信令中获取第二配置表,再根据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和/或跳到跳的相关信息从所述第二配置表中查找到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或者,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的映射关系从所述第二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二信令和第三信令均为公共信令,因此,所述第二信令和第三信令中的第二配置表需要考虑所有可能的业务场景,并提供与各业务场景对应的第二配置表,还可以提供与各业务场景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信令和第三信令中可以包括与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对应的第二配置表,例如与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对应的第二配置表B,第一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配置表中获取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参数,例如若满足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1,则从第二配置表B中查找到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参数的集合1,若满足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2,则从第二配置表B中查找到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参数的集合2,以此类推,若满足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n则从第二配置表B中查找到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参数的集合n,如果没有满足条件的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则对应默认的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参数的集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一设备也可以根据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从第一配置表中查找到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可见,基于同一个的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可以分别找到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从而可以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存在映射关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有可以进一步在第二信令和/或第三信令中增加端到端的QoS参数与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将一组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同时对应一组第一配置信息和一组第二配置信息,此时,无论基于第一设备还的中继设备主导,都可以由获取到的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推导出两个互为映射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从而确定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信令和第三信令中可以包括与第二信息中的跳到跳的相关信息对应的第二配置表,例如与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对应的第二配置表B,第一设备可以根据所述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配置表中获取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参数,例如若满足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1,则从第二配置表B中查找到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参数的集合1,若满足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2,则从第二配置表B中查找到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参数的集合2,以此类推,若满足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n则从第二配置表B中查找到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参数的集合n,如果没有满足条件的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则对应默认的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参数的集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有可以进一步在第二信令和/或第三信令中增加跳到跳的QoS参数与第二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或者该对应关系由第一设备实现决定。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令和第三信令中可以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可以结合第一配置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本申请实施例仅给出了以下两种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实施方式一,根据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标识来确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设置一个较为全局的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标识机制,即从不同的途径,例如系统信息块信令、广播信令、预配置信令、网络侧设备、小区等,其对应的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标识均需要统一编号,这样可以确保拿到一个全局的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标识,从而可以找到正确的第二配置信息,并直接获得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的映射关系;
实施方式二,根据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的特征,来确定第二配置信息,例如通过一个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的典型特征,例如RLC传输模式:确认模式(AM)或非确认模式(UM),MAC参数,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的信道优先级,业务时延参数等其中至少之一,来确定第二配置信息,并获得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的映射关系。
上述实施例,均以QoS参数信息为例来确定第二配置信息,相当于可以基于QoS参数信息来确定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和模式,例如若QoS参数信息可靠性需求较高,则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可以采取RLC AM模式,若QoS参数信息可靠性要求低的可以采取RLC UM模式,QoS参数信息中业务优先级高的其对应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优先级也高,反之QoS参数信息优先级低的其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优先级也低,当QoS参数信息对应的保障比特速率为x时,则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对应的保障比特速率也需要增加x,以承载该业务。
对于一个新增的业务流来说,可能根据上述方式找到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已经建立过了(即之前有其它类似的业务或者其它UE的类似业务已经触发了建立),那么新增的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可以直接映射到已有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并对现有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进行必要的重配置接口,重配置的参数包括,优先级调整和或保障比特速率增加(在原有保障比特速率的基础上加上新的业务流的速率,形成新的保障比特速率)等。
对于需要分割的QoS参数,其分割方式可以由网络侧设备控制,例如将所有信息上报给网络侧设备,等待网络侧设备的专用信令进行配置,或者按照详细QoS信息从广播信令、系统信息块信令或预配置信令中进行查找本跳的QoS参数信息。也可以,将这部分需要分割的QoS参数,留给UE实现进行,即UE从网络获得QoS信息推导出的第二配置信息中固定的配置参数,而可分割的配置参数自行决定,并形成完整第二配置信息。
通过上述过程,所述第一设备得到第一通信的第二配置信息,再将所述第二配置信息配置给第三设备,步骤S120包括:
步骤S920、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三消息可以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发送;
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中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中继设备实现对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和/或维护过程如下。如图10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0、第四设备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与所述第四设备相关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四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中的中继设备之一。
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二目标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目标跳为所述第四设备与上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上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一设备;
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四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目标跳为所述第四设备与下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下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二设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0包括:
S1011、所述第四设备从所述上游设备接收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S1012、所述第四设备根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四配置信息,即中继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上一跳的配置信息得到下一跳的配置信息。
对于同一个端到端业务流,在通过每一跳进行传输时,不同跳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跳到跳的配置信息,即对于第四设备,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第三配置信息和第四配置信息。例如,对于一个PC5 QoS业务流,其对应的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可以决定采用相同的跳到跳的配置信息,即采用相的第三配置信息和第四配置信息。
基于上述原则,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设备获取到第二配置信息后,第一设备可以将第二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跳对应的第三设备,而对于第二跳以及后续跳对应的跳到跳的配置信息,可以采用最简单的方式即直接复用的方式直接采用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每一跳的RLCBearer。同样,对于第四设备而言,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和第四配置信息相同,均为第二配置信息。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跳的配置信息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步骤S812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得到所述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具体可以根据每一跳对应的QoS参数信息对每一跳的配置信息进行调整。对于需要分割的QoS参数,也可以由中继设备实现根据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和已经分配或占有的QoS参数信息或者除已经分配或占有的QoS信息外剩余的QoS参数信息来确定本跳的QoS参数信息。
所述第四设备还可以根据所述第四设备的网络状态通过网络侧设备的信令获取所述第三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0包括:
在所述第四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第四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四信令,所述第四信令包括所述第三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从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四信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四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0包括:
在所述第四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情况下,所述第四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五信令;
所述第四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从所述第五信令中查找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0包括:
在所述第四设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所述第四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从第六信令中查找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S1020、所述第四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建立第二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和/或第三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020包括:
所述第四设备向所述下游设备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包括所述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五消息可以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发送。每个中继设备在从上游设备接收到上一跳的配置信息后,都可以通过PC5 RRC过程向下游设备发送本跳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四设备根据网络状态获取第三信息的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网络状态获取第一信息的方式相似,重复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二配置信息并向第三设备进行配置,实现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配置,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和QoS参数信息匹配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在U2U路径基于多跳U2U路径上传输不同的业务数据,以达到可靠性、吞吐量等方面的通信性能和系统性能保障与提升。
基于上述实施例,针对L3 U2U场景,每一跳可以都认为是完整的协议栈体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对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进行分割,即分割成所经过的每一跳的QoS参数信息,例如分割为第一跳(Hop1)的QoS参数信息,第二跳(Hop2)的QoS参数信息,……,第N跳(HopN)的QoS参数信息等。
上述QoS参数信息的分割过程,可以通过PC5-S或者车联网高层(Vehicle-to-Everything higher layer,V2X higher layer)进行。
因此,针对L3 U2U场景的副链路承载的配置过程中,每一跳都可以独立进行,分解为每一跳基于各自基于对应的QoS参数信息获取每一跳的配置信息用于实现每一跳的副链路承载的配置。例如Hop1根据Hop1的QoS参数信息进行Hop1的SLRB和底层配置,Hop2根据Hop2的QoS参数信息进行Hop2的SLRB和底层配置,……HopN根据HopN的QoS参数信息进行HopN的SLRB和底层配置。每一跳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SDAP层的配置信息,PDCP的配置信息,RLC配置信息,MAC配置信息和PHY配置信息等
每一跳的配置,均可以采取相同的过程进行:
每一跳的副链路承载按照由该跳中的发送方设备来决定配置,尽量复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直连链路的过程;
当发送方设备处于RRC连接态时,采用步骤S112-S113相似的方法,由发送方设备将每一跳对应的相关信息例如每一跳的QoS参数信息上报给网络侧设备,并接收网络侧设备的专用信令,所述专用信令包括每一跳的配置信息。
当发送方设备处于RRC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采用步骤S114-S115相似的方法,由发送方设备根据每一跳的QoS参数信息从广播信令或系统消息块信令中查找每一跳的配置信息。
当发送方设备处于OOC时,由发送方设备根据每一跳的QoS参数信息从预配置信令中查找每一跳的配置信息。
发送方设备在获取每一跳的配置信息后,可以通过PC5 RRC过程发送给每一跳的对端设备。
由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L3 U2U场景下,通过分割每一跳的QoS参数信息,再根据每一跳的QoS参数信息基于网络状态,获取每一跳的配置信息用于实现每一跳的副链路承载配置,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QoS参数匹配每一跳的副链路承载,,在U2U路径基于多跳U2U路径上传输不同的业务数据,以达到可靠性、吞吐量等方面的通信性能和系统性能保障与提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通信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中继通信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中继通信装置执行中继通信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通信装置。
如图11所示,所述中继通信装置包括:第一传输模块1101和第一执行模块1102。
所述第一传输模块1101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执行模块11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并进行通信;其中,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端到端的配置信息;
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目标跳对应的跳到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中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为以下之一:
层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层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通信为层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通信为层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服务数据适应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为以下之一: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业务发起端设备;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业务流发送端设备;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业务流接收端设备;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一。
由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再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并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端到端的副链路承载的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用于建立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从而能够快速进行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承载配置,以实现U2U路径甚至多跳U2U路径上的业务数据传输。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选地,所述第一传输模块1101用于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
配置表,所述配置表用于查找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输模块1101用于从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令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输模块1101还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在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输模块1101用于:
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包括所述配置表,所述配置表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令还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输模块1101用于:
从第三信令中得到预配置信息,所述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配置表,所述配置表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令还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
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
可选地,所述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本跳的QoS参数信息;
已经分配或占有的QoS参数信息;
除已经分配或占有的QoS信息外剩余的QoS参数信息;
QoS分割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的链路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中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层2副链路中继通信或者层3副链路中继通信;
跳到跳的中继链路信息;
其中,所述跳到跳的中继链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总跳数;
本跳的序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执行模块1102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相关信息和/或跳到跳的相关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的映射关系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配置表包括第一配置表和第二配置表,所述第一配置表用于查找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表用于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执行模块1102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消息可以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发送;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三消息可以通过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过程发送;
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中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
由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设备处于不同网络状态下时,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从而能够灵活实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承载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继通信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通信装置能够实现图2至图10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所述中继通信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四设备,换言之,该方法可以由安装在第四设备的软件或硬件来执行。
S1210、第四设备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与所述第四设备相关的配置信息。
S1220、所述第四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建立第二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和/或第三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
其中,所述第四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中的中继设备之一,所述第二目标跳为所述第四设备与上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第三目标跳为所述第四设备与下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上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一设备,所述下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二目标跳的配置信息;
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四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S1210包括:
所述第四设备从所述上游设备接收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所述第四设备根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四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得到第四配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得到所述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S1210包括:
在所述第四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第四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四信令,所述第四信令包括所述第三信息。
可选地,在从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四信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四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S1210包括:
在所述第四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情况下,所述第四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五信令;
所述第四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从所述第五信令中查找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S1210包括:
在所述第四设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所述第四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从第六信令中查找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第四设备获取第三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四设备从所述上游设备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S1220包括:
所述第四设备向所述下游设备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包括所述第四配置信息。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为以下之一:
层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层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通信为层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和第四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通信为层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和第四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服务数据适应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所述步骤S1210-S1220可以实现如图10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并得到相同的技术效果,重复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与所述第四设备相关的配置信息,再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建立第二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和/或第三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实现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配置,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和QoS参数信息匹配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在U2U路径基于多跳U2U路径上传输不同的业务数据,以达到可靠性、吞吐量等方面的通信性能和系统性能保障与提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通信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中继通信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中继通信装置执行中继通信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通信装置。
如图13所述,所述中继通信装置包括:第二传输模块1301和第二执行模块1302。
所述第二传输模块1301用于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与所述中继通信装置相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执行模块13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建立第二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和/或第三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
其中,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通信中的中继设备之一,所述第二目标跳为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上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第三目标跳为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下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上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一设备,所述下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二目标跳的配置信息;
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四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输模块1301用于:
从所述上游设备接收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四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输模块13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得到所述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在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传输模块1301用于从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四信令,所述第四信令包括所述第三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输模块1301还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输模块1301用于:
在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情况下,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五信令;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从所述第五信令中查找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在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传输模块13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从第六信令中查找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输模块1301还用于从所述上游设备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执行模块1302用于向所述下游设备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包括所述第四配置信息。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为以下之一:
层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层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通信为层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和第四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通信为层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和第四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服务数据适应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由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与所述中继通信装置相关的配置信息,再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建立第二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和/或第三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实现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配置,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和QoS参数信息匹配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在U2U路径基于多跳U2U路径上传输不同的业务数据,以达到可靠性、吞吐量等方面的通信性能和系统性能保障与提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继通信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通信装置能够实现图12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1400,包括处理器1401和存储器1402,存储器140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4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14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401执行时实现上述中继通信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14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401执行时实现上述中继通信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并进行通信,通信接口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该终端实施例与上述终端侧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终端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具体地,图15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15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501、网络模块1502、音频输出单元1503、输入单元1504、传感器1505、显示单元1506、用户输入单元1507、接口单元1508、存储器1509以及处理器1510等中的至少部分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15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5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5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5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5041和麦克风15042,图形处理器15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506可包括显示面板15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5061。用户输入单元1507包括触控面板15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5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5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5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5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501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后,可以传输给处理器1510进行处理;另外,射频单元1501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通常,射频单元15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5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5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5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5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5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5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5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510中。
其中,射频单元1501,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
处理器151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并进行通信;其中,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端到端的配置信息;
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目标跳对应的跳到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中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为以下之一:
层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层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通信为层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通信为层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服务数据适应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为以下之一: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业务发起端设备;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业务流发送端设备;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业务流接收端设备;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一。
本申请实施例通能够快速进行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承载配置,以实现U2U路径甚至多跳U2U路径上的业务数据传输。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选地,所述射频单元1501用于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
配置表,所述配置表用于查找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射频单元1501用于从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令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射频单元1501还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在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所述射频单元1501用于:
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包括所述配置表,所述配置表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令还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所述射频单元1501用于:
从第三信令中得到预配置信息,所述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配置表,所述配置表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令还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
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
可选地,所述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本跳的QoS参数信息;
已经分配或占有的QoS参数信息;
除已经分配或占有的QoS信息外剩余的QoS参数信息;
QoS分割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的链路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中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层2副链路中继通信或者层3副链路中继通信;
跳到跳的中继链路信息;
其中,所述跳到跳的中继链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总跳数;
本跳的序号。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510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相关信息和/或跳到跳的相关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的映射关系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配置表包括第一配置表和第二配置表,所述第一配置表用于查找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表用于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510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中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灵活实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承载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建立第二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和/或第三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通信接口用于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与所述中继通信装置相关的配置信息。该终端实施例与上述终端侧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终端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具体地,图16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16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601、网络模块1602、音频输出单元1603、输入单元1604、传感器1605、显示单元1606、用户输入单元1607、接口单元1608、存储器1609以及处理器1610等中的至少部分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16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6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6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6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6041和麦克风16042,图形处理器16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606可包括显示面板16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6061。用户输入单元1607包括触控面板16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6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6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6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6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601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后,可以传输给处理器1610进行处理;另外,射频单元1601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通常,射频单元16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6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6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6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6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6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6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6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610中。
其中,射频单元1601,用于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与所述中继通信装置相关的配置信息。
处理器1610,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建立第二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和/或第三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
其中,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通信中的中继设备之一,所述第二目标跳为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上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第三目标跳为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下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上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一设备,所述下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二目标跳的配置信息;
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四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射频单元1601用于:
从所述上游设备接收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四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射频单元16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得到所述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在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射频单元1601于从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四信令,所述第四信令包括所述第三信息。
可选地,所述射频单元1601还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射频单元1601用于:
在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情况下,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五信令;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从所述第五信令中查找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在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传输模块13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从第六信令中查找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射频单元1601还用于从所述上游设备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610用于向所述下游设备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包括所述第四配置信息。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为以下之一:
层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层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通信为层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和第四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通信为层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和第四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服务数据适应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和QoS参数信息匹配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在U2U路径基于多跳U2U路径上传输不同的业务数据,以达到可靠性、吞吐量等方面的通信性能和系统性能保障与提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中继通信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中继通信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中继通信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及第四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中继通信装置方法的步骤,所述第四设备可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中继通信装置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36)

1.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并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端到端的配置信息;
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目标跳对应的跳到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中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
配置表,所述配置表用于查找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令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信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包括所述配置表,所述配置表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令还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从第三信令中得到预配置信息,所述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配置表,所述配置表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令还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5、6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
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跳到跳的QoS参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本跳的QoS参数信息;
已经分配或占有的QoS参数信息;
除已经分配或占有的QoS信息外剩余的QoS参数信息;
QoS分割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的链路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中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采用层2副链路中继通信或者层3副链路中继通信;
跳到跳的中继链路信息;
其中,所述跳到跳的中继链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总跳数;
本跳的序号。
13.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相关信息和/或跳到跳的相关信息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中的端到端的相关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的映射关系从所述配置表中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表包括第一配置表和第二配置表,所述第一配置表用于查找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表用于查找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与第二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中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为以下之一:
层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层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为层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为层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服务数据适应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为以下之一: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业务发起端设备;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业务流发送端设备;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业务流接收端设备;
所述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一。
20.一种中继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的承载,并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之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端到端的配置信息;
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三设备之间的第一目标跳对应的跳到跳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中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
21.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四设备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与所述第四设备相关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四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建立第二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和/或第三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
其中,所述第四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中的中继设备之一,所述第二目标跳为所述第四设备与上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第三目标跳为所述第四设备与下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上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一设备,所述下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二目标跳的配置信息;
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四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配置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设备获取第三信息包括:
所述第四设备从所述上游设备接收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包括所述第三配置信息;
所述第四设备根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得到所述第四配置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得到第四配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得到所述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设备获取第三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四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第四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四信令,所述第四信令包括所述第三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四信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四设备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设备获取第三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四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情况下,所述第四设备从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五信令;
所述第四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从所述第五信令中查找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设备获取第三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四设备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所述第四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从第六信令中查找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的业务相关信息和/或链路相关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3-2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设备获取第三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四设备从所述上游设备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的第二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相关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设备根据第三信息建立第三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包括:
所述第四设备向所述下游设备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包括所述第四配置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为以下之一:
层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层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第一通信为层2的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和第四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为层3的副链路中继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和第四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服务数据适应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配置信息;
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媒体接入控制层的配置信息;
物理层的配置信息。
33.一种中继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用于建立第一通信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中与所述中继通信装置相关的配置信息;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建立第二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和/或第三目标跳的跳到跳的副链路承载;
其中,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通信中的中继设备之一,所述第二目标跳为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上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第三目标跳为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下游设备之间的一跳,所述上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一设备,所述下游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中继设备或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通信为副链路中继通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二目标跳的配置信息;
第四配置信息,所述第四配置信息为所述承载的配置信息中所述第三目标跳的配置信息。
3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中继通信方法的步骤。
35.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1至32任一项所述的中继通信方法的步骤。
36.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中继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1至32任一项所述的中继通信方法的步骤。
CN202210648837.1A 2022-06-09 2022-06-09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 Pending CN1172553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8837.1A CN117255384A (zh) 2022-06-09 2022-06-09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
PCT/CN2023/098500 WO2023236931A1 (zh) 2022-06-09 2023-06-06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8837.1A CN117255384A (zh) 2022-06-09 2022-06-09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5384A true CN117255384A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17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8837.1A Pending CN117255384A (zh) 2022-06-09 2022-06-09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5384A (zh)
WO (1) WO202323693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1847A (zh) * 2020-02-13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idelink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676960B (zh) * 2020-05-13 2023-04-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4173368A (zh) * 2020-09-10 2022-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质量QoS的监测方法
EP4233464A1 (en) * 2020-10-22 2023-08-30 Apple Inc. Layer 2 ue to ue data forwar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6931A1 (zh)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98840B1 (en)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080800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186580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039490B2 (en) Mesh connectivity between network nodes in hierarchical network
EP4192103A1 (en) Iab nod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19527977A (ja) 無線アクセス技術を使用する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シグナリングおよびリソース割振りの協調
US2023034546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remote terminal service,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905397B (zh) 中继确定方法、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EP3813481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system
CN116686337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051949B (zh) 数据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17255384A (zh)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15884153A (zh)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5643625A (zh) 多路径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4067383A1 (zh)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236975A1 (zh)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4120320A1 (zh) 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WO2024131715A1 (zh) 条件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093777A1 (zh) 终端聚合建立方法、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3015183B (zh) 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和装置
WO202320222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64142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377024A (zh) 标识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266916A (zh) Rsc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7460095A (zh)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