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4221A - 用于高压应用的防手指端子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高压应用的防手指端子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4221A
CN117254221A CN202211346513.9A CN202211346513A CN117254221A CN 117254221 A CN117254221 A CN 117254221A CN 202211346513 A CN202211346513 A CN 202211346513A CN 117254221 A CN117254221 A CN 117254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terminal
base plate
tubular
slo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465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斯托亚诺夫斯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17254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42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5Terminals formed by the casing of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8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out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terminals or busba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Abstract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高压应用的防手指端子布置结构。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压电池的端子布置结构。该端子布置结构包括基板,该基板具有从基板的上表面延伸的同心的大致管状的内壁和外壁,其中环形端子在该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在该上表面上。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在所述环形端子的顶表面上方具有相应的内高度和外高度,并且所述环形端子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具有径向跨度,其中,所述内高度和所述外高度以及所述径向跨度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接触所述环形端子。

Description

用于高压应用的防手指端子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电池通常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电池组。具有高电压的分立电池或具有高电压的电池组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涉及处理此类电池的人类操作者的安全。例如,一个问题是人类操作者可能会无意中触摸一个或多个暴露的电池端子并受到电击。另一个问题是扳手或其他金属工具可能会被人类操作者或组装机器人无意中抵靠一个或多个暴露的电池端子掉落或放置,并导致电弧或放电。
这些问题通常通过用塑料帽覆盖端子来解决(例如,在电池的运输和储存期间),以防止人类操作者无意中触摸端子或使工具与端子接触。然而,提供这样的端子盖会增加成本、零件数量和回收/填埋废物问题,并且还必须在将连接器紧固到端子之前将其移除。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端子布置结构包括基板,其由第一电绝缘材料制成并具有上表面。大致管状的内壁在其第一端处从所述上表面延伸,并终止于其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处,其中,所述内壁由第二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设置在与所述内壁的中心轴线相距内半径处的内周向表面,以及从所述第二端向内延伸的环形唇缘。大致管状的外壁在其第三端处从所述上表面延伸,并终止于其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处,其中,所述外壁由第三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从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大于所述内半径的外半径,其中,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同心。导电环形端子设置在所述上表面顶上,并且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环绕所述内壁。并且导电管状端子延伸穿过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中的孔口,并且具有设置成与所述内壁的所述内周向表面接触的外周向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外壁通过以下方式附接到所述基板:所述基板具有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中的第一多个槽,并且所述外壁具有从所述第三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多个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二多个突出部卡扣配合到所述第一多个槽中的相应槽中,或者所述外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另外,所述内壁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附接到所述基板:(i)所述基板具有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中的第三多个槽,并且所述内壁具有从所述第一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第四多个突出部,其中所述第四多个突出部卡扣配合到所述第三多个槽中的相应槽中;(ii)所述内壁被压配合到所述管状端子的上部部分上,并且所述管状端子在所述外周向表面上具有比所述孔口要宽的一个或多个肩部,以便防止所述管状端子的下部部分穿过所述孔口;以及(iii)所述内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多个槽、所述第二多个突出部、所述第三多个槽和所述第四多个突出部可各自绕所述中心轴线周向布置。所述内壁可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并且可覆盖所述管状端子的至少一部分。此外,所述外壁可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外壁可包括绕所述中心轴线周向布置的多个外壁部段。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在所述环形端子的顶表面上方可具有相应的内高度和外高度,并且所述环形端子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可具有径向跨度,其中,所述内高度和所述外高度以及所述径向跨度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接触所述环形端子。附加地或替代地,所述环形唇缘可具有环形唇缘厚度,并且可限定具有环形孔直径的环形孔,其中,所述环形孔直径和所述环形唇缘厚度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接触所述管状端子。
所述第二和第三电绝缘材料可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电绝缘材料可相同。所述端子布置结构还可包括介电层,所述介电层覆盖所述基板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窗口,所述内壁、所述外壁和所述管状端子的相应部分通过所述窗口突出。所述端子布置结构还可包括电气线路,其由所述基板承载,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环形端子和所述管状端子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一个用于高压电池的端子布置结构包括:(i)基板,其由第一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上表面;(ii)大致管状的内壁,所述内壁在其第一端处从所述上表面延伸,并终止于其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处,其中,所述内壁由第二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设置在与所述内壁的中心轴线相距内半径处的内周向表面,以及从所述第二端向内延伸的环形唇缘;(iii)大致管状的外壁,所述外壁在其第三端处从所述上表面延伸,并终止于其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处,其中,所述外壁由第三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从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大于所述内半径的外半径,其中,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同心;(iv)导电环形端子,其设置在所述上表面顶上,并且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环绕所述内壁;(v)导电管状端子,其延伸穿过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中的孔口,并且具有设置成与所述内壁的所述内周向表面接触的外周向表面;(vi)介电层,所述介电层覆盖所述基板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窗口,所述内壁、所述外壁和所述管状端子的相应部分通过所述窗口突出;以及(vii)电气线路,其由所述基板承载,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环形端子和所述管状端子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外壁通过以下方式附接到所述基板:(a)所述基板具有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中的第一多个槽,并且所述外壁具有从所述第三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多个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二多个突出部卡扣配合到所述第一多个槽中的相应槽中,或者(b)所述外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同样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内壁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附接到所述基板:(c)所述基板具有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中的第三多个槽,并且所述内壁具有从所述第一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第四多个突出部,其中所述第四多个突出部卡扣配合到所述第三多个槽中的相应槽中,(d)所述内壁被压配合到所述管状端子的上部部分上,并且所述管状端子在所述外周向表面上具有比所述孔口要宽的一个或多个肩部,以便防止所述管状端子的下部部分穿过所述孔口,以及(e)所述内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
同样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多个槽、所述第二多个突出部、所述第三多个槽和所述第四多个突出部可各自绕所述中心轴线周向布置。此外,所述内壁可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并且可覆盖所述管状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外壁可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外壁可包括绕所述中心轴线周向布置的多个外壁部段。
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在所述环形端子的顶表面上方可具有相应的内高度和外高度,并且所述环形端子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可具有径向跨度,其中,所述内高度和所述外高度以及所述径向跨度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接触所述环形端子。另外,所述环形唇缘可具有环形唇缘厚度,并且可限定具有环形孔直径的环形孔,其中,所述环形孔直径和所述环形唇缘厚度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接触所述管状端子。此外,所述第二电绝缘材料和所述第三电绝缘材料可相同。
根据又一个实施例,一个用于高压电池的端子布置结构包括:基板,其由第一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上表面;管状的内壁,所述内壁在其第一端处从所述上表面延伸,并终止于其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处,其中,所述内壁由第二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设置在与所述内壁的中心轴线相距内半径处的内周向表面,以及从所述第二端向内延伸的环形唇缘;管状的外壁,所述外壁在其第三端处从所述上表面延伸,并终止于其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处,其中,所述外壁由第三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从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大于所述内半径的外半径,其中,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同心;导电环形端子,其设置在所述上表面顶上,并且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环绕所述内壁;以及导电管状端子,其延伸穿过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中的孔口,并且具有设置成与所述内壁的所述内周向表面接触的外周向表面。
所述外壁通过以下方式附接到所述基板:所述基板具有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中的第一多个槽,并且所述外壁具有从所述第三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多个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二多个突出部卡扣配合到所述第一多个槽中的相应槽中。所述内壁通过以下方式附接到所述基板:所述内壁被压配合到所述管状端子的上部部分上,并且所述管状端子在所述外周向表面上具有比所述孔口要宽的一个或多个肩部,以便防止所述管状端子的下部部分穿过所述孔口。
在此构造中,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在所述环形端子的顶表面上方可具有相应的内高度和外高度,并且所述环形端子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可具有径向跨度,其中,所述内高度和所述外高度以及所述径向跨度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接触所述环形端子。所述端子布置结构还可包括介电层,所述介电层覆盖所述基板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窗口,所述内壁、所述外壁和所述管状端子的相应部分通过所述窗口突出。该构造还可包括电气线路,其由所述基板承载,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环形端子和所述管状端子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方案1. 一种端子布置结构,包括:
基板,其由第一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上表面;
大致管状的内壁,所述内壁在其第一端处从所述上表面延伸,并终止于其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处,其中,所述内壁由第二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设置在与所述内壁的中心轴线相距内半径处的内周向表面,以及从所述第二端向内延伸的环形唇缘;
大致管状的外壁,所述外壁在其第三端处从所述上表面延伸,并终止于其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处,其中,所述外壁由第三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从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大于所述内半径的外半径,其中,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同心;
导电环形端子,其设置在所述上表面顶上,并且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环绕所述内壁;以及
导电管状端子,其延伸穿过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中的孔口,并且具有设置成与所述内壁的所述内周向表面接触的外周向表面;
其中,所述外壁通过以下方式附接到所述基板:
所述基板具有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中的第一多个槽,并且所述外壁具有从所述第三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多个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二多个突出部卡扣配合到所述第一多个槽中的相应槽中,或者
所述外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以及
其中,所述内壁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附接到所述基板:
所述基板具有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中的第三多个槽,并且所述内壁具有从所述第一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第四多个突出部,其中所述第四多个突出部卡扣配合到所述第三多个槽中的相应槽中,
所述内壁被压配合到所述管状端子的上部部分上,并且所述管状端子在所述外周向表面上具有比所述孔口要宽的一个或多个肩部,以便防止所述管状端子的下部部分穿过所述孔口,以及
所述内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
方案2. 根据方案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多个槽、所述第二多个突出部、所述第三多个槽和所述第四多个突出部各自绕所述中心轴线周向布置。
方案3. 根据方案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内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并且覆盖所述管状端子的至少一部分。
方案4. 根据方案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外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外壁包括绕所述中心轴线周向布置的多个外壁部段。
方案5. 根据方案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在所述环形端子的顶表面上方具有相应的内高度和外高度,并且所述环形端子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具有径向跨度,其中,所述内高度和所述外高度以及所述径向跨度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接触所述环形端子。
方案6. 根据方案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环形唇缘具有环形唇缘厚度,并且限定具有环形孔直径的环形孔,其中,所述环形孔直径和所述环形唇缘厚度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接触所述管状端子。
方案7. 根据方案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电绝缘材料和所述第三电绝缘材料相同。
方案8. 根据方案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电绝缘材料、所述第二电绝缘材料和所述第三电绝缘材料相同。
方案9. 根据方案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还包括:
介电层,所述介电层覆盖所述基板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窗口,所述内壁、所述外壁和所述管状端子的相应部分通过所述窗口突出。
方案10. 根据方案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还包括:
电气线路,其由所述基板承载,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环形端子和所述管状端子中的至少一个。
方案11. 一种用于高压电池的端子布置结构,包括:
基板,其由第一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上表面;
大致管状的内壁,所述内壁在其第一端处从所述上表面延伸,并终止于其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处,其中,所述内壁由第二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设置在与所述内壁的中心轴线相距内半径处的内周向表面,以及从所述第二端向内延伸的环形唇缘;
大致管状的外壁,所述外壁在其第三端处从所述上表面延伸,并终止于其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处,其中,所述外壁由第三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从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大于所述内半径的外半径,其中,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同心;
导电环形端子,其设置在所述上表面顶上,并且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环绕所述内壁;
导电管状端子,其延伸穿过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中的孔口,并且具有设置成与所述内壁的所述内周向表面接触的外周向表面;
介电层,所述介电层覆盖所述基板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窗口,所述内壁、所述外壁和所述管状端子的相应部分通过所述窗口突出;以及
电气线路,其由所述基板承载,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环形端子和所述管状端子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外壁通过以下方式附接到所述基板:
所述基板具有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中的第一多个槽,并且所述外壁具有从所述第三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多个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二多个突出部卡扣配合到所述第一多个槽中的相应槽中,或者
所述外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以及
其中,所述内壁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附接到所述基板:
所述基板具有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中的第三多个槽,并且所述内壁具有从所述第一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第四多个突出部,其中所述第四多个突出部卡扣配合到所述第三多个槽中的相应槽中,
所述内壁被压配合到所述管状端子的上部部分上,并且所述管状端子在所述外周向表面上具有比所述孔口要宽的一个或多个肩部,以便防止所述管状端子的下部部分穿过所述孔口,以及
所述内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多个槽、所述第二多个突出部、所述第三多个槽和所述第四多个突出部各自绕所述中心轴线周向布置。
方案12. 根据方案1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内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并且覆盖所述管状端子的至少一部分。
方案13. 根据方案1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外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外壁包括绕所述中心轴线周向布置的多个外壁部段。
方案14. 根据方案1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在所述环形端子的顶表面上方具有相应的内高度和外高度,并且所述环形端子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具有径向跨度,其中,所述内高度和所述外高度以及所述径向跨度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接触所述环形端子。
方案15. 根据方案1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环形唇缘具有环形唇缘厚度,并且限定具有环形孔直径的环形孔,其中,所述环形孔直径和所述环形唇缘厚度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接触所述管状端子。
方案16. 根据方案1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电绝缘材料和所述第三电绝缘材料相同。
方案17. 一种用于高压电池的端子布置结构,包括:
基板,其由第一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上表面;
管状的内壁,所述内壁在其第一端处从所述上表面延伸,并终止于其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处,其中,所述内壁由第二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设置在与所述内壁的中心轴线相距内半径处的内周向表面,以及从所述第二端向内延伸的环形唇缘;
管状的外壁,所述外壁在其第三端处从所述上表面延伸,并终止于其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处,其中,所述外壁由第三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从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大于所述内半径的外半径,其中,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同心;
导电环形端子,其设置在所述上表面顶上,并且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环绕所述内壁;以及
导电管状端子,其延伸穿过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中的孔口,并且具有设置成与所述内壁的所述内周向表面接触的外周向表面;
其中,所述外壁通过以下方式附接到所述基板:所述基板具有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中的第一多个槽,并且所述外壁具有从所述第三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多个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二多个突出部卡扣配合到所述第一多个槽中的相应槽中;以及
其中,所述内壁通过以下方式附接到所述基板:所述内壁被压配合到所述管状端子的上部部分上,并且所述管状端子在所述外周向表面上具有比所述孔口要宽的一个或多个肩部,以便防止所述管状端子的下部部分穿过所述孔口。
方案18. 根据方案17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在所述环形端子的顶表面上方具有相应的内高度和外高度,并且所述环形端子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具有径向跨度,其中,所述内高度和所述外高度以及所述径向跨度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接触所述环形端子。
方案19. 根据方案17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还包括:
介电层,所述介电层覆盖所述基板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窗口,所述内壁、所述外壁和所述管状端子的相应部分通过所述窗口突出。
方案20. 根据方案19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还包括:
电气线路,其由所述基板承载,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环形端子和所述管状端子中的至少一个。
当结合附图时,根据以下对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用于实施本教导的最佳模式和其他实施例中的一些的详细描述,本教导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防手指端子布置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该端子布置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是根据该端子布置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基板和环形端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图3的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添加了管状端子(例如,紧固螺母(clinchnut))。
图5是图4的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添加了内壁。
图6是图5的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添加了外壁,从而完成了端子布置结构的实施例。
图7是图6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添加了匹配母线。
图8-12是该端子布置结构的其他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3是该端子布置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平面图,其中外壁包括多个部段。
图14是图示了用于将内壁和外壁附接到基板的各种构造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其中在若干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本文示出和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防手指端子布置结构20的各种实施例。端子布置结构20的各种实施例可用于高压应用中,例如用于电动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辆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端子,并且可设计和构造成使端子布置结构20防手指,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
图1-2相应地示出了防手指端子布置结构20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和平面图,而图3-6图示了用于组装该实施例的连续步骤。端子布置结构20包括基板22,其由第一电绝缘材料M1制成并具有上表面25。注意,围绕图1-2中的每一个的长虚线矩形表示整个基板22的一部分,而图1-2中的短虚线表示在基板22的上表面25下方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电气线路81、82。端子布置结构20还包括大致管状的内壁或环30以及大致管状的外壁或环40,其中内壁和外壁30、40通过多种附接构造99中的一种来附接到基板22,如下所述。取决于所使用的附接构造99,基板22可包括形成在其中的用于将外壁40附接到基板22的第一多个27的槽28,和/或形成在其中的用于将内壁30附接到基板22的第三多个23的槽24。注意,虽然图2仅示出了两个槽28,但是可设置任何数量的槽28(以及任何数量的槽24)。
大致管状的内壁或环30从基板22的上表面25从内壁30的第一端或下端31向上延伸,其中内壁30终止于其与第一端31相对的第二端或上端32处。内壁30由第二电绝缘材料M2制成,具有从上表面25测量的内壁高度Hi,并且具有内周向表面33,该内周向表面33设置在从内壁30的中心轴线34起的内半径Ri以及内壁外径D30处。内壁30还具有环形唇缘35,其从第二端或上端32向内延伸,并且具有环形唇缘厚度或高度T35(沿中心轴线34测量)和环形唇缘长度L35(从内周向表面33径向测量)。如图5中所示,环形唇缘35限定了具有环形孔直径D36的环形孔36。
如附图中所示并且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的,注意内壁30,以及外壁40、环形端子50和管状端子60,可具有大致圆形或环形的轮廓,这些轮廓在从上方看的平面图中观察彼此相互同心,其中中心轴线34延伸穿过这些轮廓的中心,并为这些元件30、40、50、60的三维体积形状限定了旋转轴线。此外,如图3中所示,中心轴线34可限定指向中心轴线34的径向向内方向di、远离中心轴线34的径向向外方向do以及沿着或平行于中心轴线34的纵向方向dL
大致管状的外壁或环40也从基板22的上表面25向上延伸。外壁40具有附接到基板22或与基板22整合的第三端或下端41以及与第三端41相对的第四端或上端42。外壁40由第三电绝缘材料M3制成,并且具有从中心轴线34延伸的外半径Ro,其中,外半径Ro大于内半径Ri(即,Ro > Ri)。例如,内半径Ri可延伸到内壁30的外周向表面,并且外半径Ro可延伸到外壁40的内周向表面,使得在内壁30和外壁40之间提供径向跨度或间隔54。外壁40具有从上表面25测量的外壁高度Ho,其可任选地与内壁高度Hi相同。如上所述,外壁40被定向和设置成与内壁30同心。外壁40可采取单个壁或环的形式,或者其可采取一起具有大致管状的形状或布置结构的多个部段46的形式(如图13中所示并在下文论述)。
导电环形端子50被设置在上表面25顶上,并且在内壁30和外壁40之间环绕内壁30。此外,导电管状端子60(例如,紧固螺母)延伸穿过形成在基板22的上表面25中的孔口或空隙26,其中管状端子60具有外周向表面62,该外周向表面62设置成与内壁30的内周向表面33物理接触。注意,环形端子50可具有平坦垫圈的形状,其具有沿纵向方向dL测量的相对小的高度或厚度,而内壁30和外壁40以及管状端子60各自具有沿纵向方向dL测量的相应高度,这些高度远大于环形端子50的高度或厚度。环形端子50和管状端子60各自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铜、钢或铝。
如上所述,图3-6图示了用于组装端子布置结构20的一个实施例的连续步骤。现在将逐步解释这一系列组装步骤。
首先,如图3中所示,提供基板22,其中基板22具有在其中的上表面25上形成的孔口26,以及在基板22的下侧上与孔口26相对或在孔口26下方形成的槽腔(pocket)或空隙29。孔口26可由从上表面25向下延伸的周向壁或边缘21限定,其中该周向壁/边缘21与中心轴线34同心并限定中心轴线34。基板22包括环形端子50,其顶表面52可与上表面25连续或共面,或者其可设置成略微高于或低于上表面25。基板22还可在其中或在其上包含或承载第一和第二电气线路81、82,它们彼此电连接或可电连接,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可替代地,可仅提供这样的线路81、82中的一个,因此所示的两个线路81、82可用作单个电气线路的两个部段。)注意,为了说明的目的,图3还包括其中具有窗口72的可选介电层70,但该介电层70不包括在图4-6中。另外,基板22可包括形成在其中(例如,在上表面25中和/或穿过上表面25)的第一多个27的槽28。每个槽28可包括在上表面25(和/或介电层70)中的开孔28c、在开孔28c下方的主腔室28m以及在主腔室28m旁边并且向主腔室28m开放的侧腔室28s。侧腔室28s位于从开孔28c径向向外定位的顶部或伸出部28o下方。如果需要,则基板22的构成该顶部或伸出部28o的部分(以及基板22的有助于形成槽28的任何其他部分)可由与基板22的其余部分不同的材料制成。
其次,如图4中所示,管状端子60被插入到基板22的下侧上的槽腔29中,使得管状端子60的上部部分64在基板22的上表面25上方延伸管状端子高度Ht,并且下部部分66保持在上表面25下方和槽腔29内。管状端子60可尺寸设定成具有:接触第二电气线路82的暴露部分84的第一或主肩部68;上部部分64,其穿过孔口26装配并具有上部部分直径D64;以及下部部分66,其装配在槽腔29内,并具有不允许下部部分66穿过孔口26装配的下部部分直径D66。管状端子60还可任选地具有在外周向表面62上的第二肩部61以及在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64、66之间的中间部分63。可选地,上部和下部部分直径D64、D66以及孔口26和槽腔29可尺寸设定成使得在上部部分64和孔口26之间以及在下部部分66和槽腔29的内侧之间提供紧密配合。圆柱形孔65沿纵向方向dL(与中心轴线34同心)穿过管状端子60延伸,并且由内圆柱形表面67限定,该内圆柱形表面67可带有螺纹,以便与螺纹紧固件匹配。
第三,如图5中所示,内壁30被压配合在管状端子60的上部部分64上,使得在内壁30的内周向表面33和管状端子60的外周向表面62之间提供过盈配合。这种压配合或过盈配合使内壁30和管状端子60保持彼此接触,并且还可用于将内壁30紧紧地夹到基板22的上表面25以及在基板22的下侧上抵靠槽腔29的一部分的管状端子60上。(注意,如果使用可选的介电层70,则内壁30可紧紧地抵靠介电层70或抵靠基板22的上表面25夹持,这取决于介电层70是否在内壁30下方延伸)。
第四,如图6中所示,外壁40通过如下方式被卡扣配合到基板22上,即:使第二多个43的突出部44向内(即,朝向中心轴线34)弯曲,并将它们插入/卡扣到第一多个27的槽28中,使得突出部44搁置在侧腔室28s内,并且处于槽28的外部顶部/伸出部28o下方并被其捕获。如这里在图6中示出的,当基板22、环形端子50、管状端子60、内壁30和外壁40如所描述的那样设置和组合时,所得的组合提供了端子布置结构20的实施例。
然而,请注意,这四个步骤可按照与上述不同的顺序执行。例如,可在内壁30和管状端子60被附接到基板22之前,将外壁40卡扣配合到基板22上。还要注意,虽然附图示出了突出部38、44与它们相应的槽24、28的侧面略微隔开,但这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因为突出部38、44可接触它们相应的槽24、28的一个或多个侧面或边界或者抵靠其齐平。
如附图中不同地示出的,并且如图14的框图中特别图示的,存在多种附接构造99,其中内壁和外壁30、40可被附接到基板22或与基板22一体制成。这些附接构造99中的每一种可由两个参考字符表示:初始的字母字符,即A或B,用于表示外壁40如何附接到基板22或与基板22一体制成,后面跟着罗马数字字符,即I、II或III,以指定内壁30如何附接到基板22或与基板22一体制成。
字母字符“A”表示外壁40通过如下方式附接到基板22,即:基板22具有形成在基板22的上表面25中的第一多个27的槽28,并且外壁40具有从第三端或下端41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多个43的突出部44,其中第一多个27的槽28和第二多个43的突出部44布置和尺寸设定成使得第二多个43的突出部44可卡扣配合到第一多个27的槽28中的相应槽中。这种“A”构造在图1-8和图12中示出。可替代地,字母字符“B”表示外壁40被模制为基板22的一部分,如图9-11和图13中所示。注意,如本文所用的,“模制”意指模制、塑形或成形,例如通过注射模制或某种其他模制或成形工艺,包括增材制造。
罗马数字字符“I”表示内壁30可通过如下方式附接到基板22,即:基板22具有形成在上表面25中的第三多个23的槽24,并且内壁40具有从第一端31径向向外延伸的第四多个37的突出部38,其中第三多个23的槽24和第四多个37的突出部38布置和尺寸设定成使得第四多个37的突出部38可卡扣配合到第三多个23的槽24中的相应槽中,如图11-12中所示。可替代地,罗马数字字符“II”表示内壁30可被压配合到管状端子60的上部部分64上,其中管状端子60在外周向表面62上具有一个或多个肩部68,该肩部68比基板22的上表面25中的孔口26要宽,以防止管状端子60的下部部分66穿过孔口26,如图6-7和图9中所示。(注意,这种构造也可被视为管状端子60的上部部分64被压配合到内壁30中,或者管状端子60的上部部分64和内壁30相对于彼此被压配合在一起。无论采取何种观点,管状端子60的部分或全部外周向表面62被设置成与内壁30的部分或全部的内周向表面33物理接触。)在该构造中,管状端子60的上部部分64具有上部部分直径D64,并且下部部分66具有大于上部部分直径D64的下部部分直径D66(即,D66 > D64)。除了管状端子60的上部部分64被压配合到内壁30中之外,上部部分64也可被压配合在孔口26内。(也就是说,管状端子60的外周向表面62可被设置成与孔口26的外轮缘或周向壁/边缘21物理接触。更具体而言,外周向表面62的与孔口26的外轮缘21物理接触的部分可以是外周向表面62的围绕管状端子60的上部部分64的部分。并且作为另一替代,罗马数字字符“III”表示内壁30可被模制为基板22的一部分(例如,通过注射模制或某种其他模制或成形工艺),如图8和图10中所示。
因此,图1-7中所示的实施例可被视为“A-II”构造,其中外壁40通过如下方式附接到基板22,即:基板22具有形成在上表面25中的第一多个27的槽28,并且外壁40具有从第三端41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多个43的突出部44,其中第二多个43的突出部44被卡扣配合到第一多个27的槽28中的相应槽中(因此是构造的“A”部分)。另外,内壁30通过如下方式附接到基板22,即:内壁30被压配合到管状端子60的上部部分64上,并且管状端子60在外周向表面62上具有比基板22中的孔口26要宽的一个或多个肩部61、68,以便防止管状端子60的下部部分66穿过孔口26(因此是构造的“II”部分)。
一般而言,外壁40可通过如下方式附接到基板22,即:基板22具有形成在上表面25中的第一多个27的槽28,并且外壁40具有从第三端41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多个43的突出部44,其中第二多个43的突出部44被卡扣配合到第一多个27的槽28中的相应槽中(构造“A”),或者外壁40可被模制为基板22的一部分(构造“B”)。另外,内壁30可通过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附接到基板22:(i)基板22具有形成在上表面25中的第三多个23的槽24,并且内壁30具有从第一端31径向向外延伸的第四多个37的突出部38,其中第四多个37的突出部38被卡扣配合到第三多个23的槽24中的相应槽中(构造“I”);(ii)内壁30被压配合到管状端子60的上部部分64上,其中管状端子60在外周向表面62上具有比孔口26要宽的一个或多个肩部68,以防止管状端子60的下部部分66穿过孔口26(构造“II”);以及(iii)内壁30被模制为基板22的一部分(构造“III”)。因此,如图14中所示,有六种不同的基本附接构造99:A-I、A-II、A-III、B-I、B-II和B-III。另外,I、II和III构造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被组合在一起。
第一多个27的槽28和第二多个43的突出部44(如果使用构造“A”),和/或第三多个23的槽24和第四多个37的突出部38(如果使用构造“I”)可绕中心轴线34周向布置,并且可相对于彼此同心布置。如果使用“I”构造(如图11-12中所示),则基板22可包括形成在其中(例如,在上表面25中和/或穿过上表面25)的第三多个23的槽24。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槽24可包括在上表面25(和/或介电层70)中的开孔24c、在开孔24c下方的主腔室24m以及在主腔室24m旁边并且向主腔室24m开放的侧腔室24s。侧腔室24s位于从开孔24c径向向外定位的顶部或伸出部24o下方。如果内壁30被模制为基板22的一部分,则内壁30可覆盖或包覆模制管状端子60的至少一部分69(例如,上部部分64)。例如,这种覆盖或包覆模制可通过嵌件模制来执行,其中管状端子60作为“嵌件(insert)”被放置到模具中,并且聚合物材料被注入到管状端子60周围的模腔中。在这种情况下,当聚合物冷却或固化时,内壁30形成以缠绕、围绕或封装管状端子60的至少一部分69(例如,上部部分64)。此外,如果外壁40被模制为基板22的一部分,则外壁40可包括绕中心轴线34周向布置的多个外壁部段46,如图13中所示。
内壁和外壁30、40在环形端子50的顶表面52上方(和/或在基板22的上表面25上方)可具有相应的内高度和外高度Hi、Ho,并且环形端子50可在内壁30和外壁40之间具有径向跨度54,其中,内高度和外高度Hi、Ho和径向跨度54尺寸设定、隔开或以其他方式构造成防止一个或多个人的指尖或超过预定尺寸的指尖探头(fingertip probe)15能够接触环形端子50,从而使端子布置结构20“防手指”。换言之,内壁和外壁30、40的高度Hi、Ho以及它们之间的径向跨度或间距54可被选择成防止工人的手指15意外接触环形端子50并可能受到来自环形端子50的电击。这种“防手指”可在端子布置结构20的生产和组装期间通过使用标准化的指尖探头15(即,手指形测试装置)来验证,以确保探头15不能接触环形端子50。注意,指尖探头15的预定尺寸可被选择成以尺寸的给定百分位模拟特定的男性或女性手指(例如,第5百分位的女性食指、第95百分位的男性食指等)。
除了对环形端子50的手指防护之外(或作为其替代方案),管状端子60也可以是防手指的。例如,环形唇缘35可具有环形唇缘厚度T35(在纵向方向dL上测量),并且可限定具有环形孔直径D36(径向测量)的环形孔36,其中,环形孔直径D36和环形唇缘厚度T35尺寸设定和/或布置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或指尖探头)15能够触及或接触管状端子60。(即,环形孔36太小,和/或环形唇缘厚度T35太厚或太高,以致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手指或指尖探头15无法接触到管状端子60)。
第二和第三电绝缘材料M2、M3可以是相同的材料,或者第一、第二和第三电绝缘材料M1、M2、M3可以是相同的材料。这些材料M1、M2、M3的示例性候选包括(但不限于)热塑性聚合物和热固性聚合物。作为一个示例,用于制作内壁30的第二电绝缘材料M2可以是弹性体材料,以有助于内壁30被压配合到管状端子60上,并且用于制作外壁40的第三电绝缘材料M3可以是相对硬的聚合物。端子布置结构20还可包括介电层70,其覆盖部分或全部基板22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窗口72,内壁30、外壁40和管状端子60的相应部分39、49、69可通过该窗口72突出。端子布置结构20还可包括由基板22承载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环形端子50的第一电气线路81,以及由基板22承载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管状端子60的第二电气线路82。这些电气线路81、82中的每一个可包括由导电材料(例如,铜、铝、其他金属、碳、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制成的导线、电缆、层、迹线、机械部件等,并且能够安全地承载预期应用所需的电压和安培数(例如,用于电动车辆中的高压电池或电池模块,例如高达800伏特和高达125安培)。如本文所用的,“由基板22承载”的电气线路81、82意指电气线路81、82可被设置在基板22的外表面或暴露表面上或附接到该外表面或暴露表面,和/或电气线路81、82可被埋在基板22内。还要注意,虽然一些附图可能示出了看起来彼此分离的两个电气线路81、82,但应当注意,这两个线路81、82电连接到彼此,特别是当端子布置结构20的所有部件都就位时。
图6示出了在内壁30和外壁40已附接到基板22从而形成端子布置结构20之后的基板22和管状端子60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示出了与图6相同的视图,但具有放置成与端子布置结构20机械和电气接触的匹配母线90。更具体而言,匹配母线90包括从母线90的主要部分92的一端延伸的大致管状的壁或环部分94,其中环部分94大小和尺寸设定成使得它可被插入内壁和外壁30、40之间,并放置成与环形端子50触觉和电接触。紧固件孔96可被设置在主要部分94中,使得紧固件(例如,螺栓)可穿过紧固件孔96插入并进入到管状端子60的(可选地带螺纹的)圆柱形孔65中。尽管图中未示出,但匹配母线90包括穿过主要部分92和环部分94延伸的电引线。紧固件(未示出)穿过紧固件孔96插入,并被固定(例如,通过螺纹),以使环部分94与环形端子50机械和电气接触。
注意,在图6-7中,端子布置结构20可被视为处于“A-II”构造。关于图3-4,由于尚未附接内壁和外壁30、40,因此尚未形成端子布置结构20,但是一旦内壁30已附接(如图5中所示),则“II”构造就将已完成,并且一旦外壁40已附接(如图6中所示),则构造“A”也将已完成,因此提供了呈“A-II”构造的端子布置结构20。
图8示出了端子布置结构20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该实施例呈“A-III”构造,其中内壁30与基板22一体形成。相比之下,图9示出了端子布置结构20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该实施例呈“B-II”构造。这里,外壁40与基板22一体形成,并且内壁30被压配合到管状端子60的上部部分64上。并且图10示出了呈“B-III”构造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内壁30和外壁40两者都与基板22一体地形成。注意,图8-10示出了人手指的远侧部分或预定尺寸的手指探头15,阻止该远侧部分或手指探头15能够接触环形端子50或管状端子60。此外,图11示出了呈“B-I”构造的实施例,其中外壁40与基板22一体形成,并且内壁30具有卡扣配合到第四多个37的槽38中的第三多个23的槽24,而图12示出了呈“A-I”构造的实施例,其中内壁和外壁30、40两者都具有相应的突出部38、44,该突出部38、44被卡扣配合到相应的槽28、24中。(在图11-12的B-I和A-I实施例中,在插入管状端子60和附接外壁40之前将内壁30附接到基板22可能是有利的。)并且图13示出了“B-II”构造的示意性平面图,其中外壁40由若干个单独的部段46构成,这些部段46全都与基板22一体地形成,并且内壁30被压配合到管状端子60上。注意,虚线圆17表示可适配在两个相邻部段46和内壁30之间的最大圆,该最大圆表示人的手指或预定尺寸的手指探头15可在两个部段46和内壁30之间朝向环形端子50刺入的最大程度。此外,尽管图中未示出,但是部段46也尺寸设定、隔开和布置成防止人的手指或预定尺寸的手指探头15通过径向伸入(在相邻部段46之间)而接触环形端子50。
可注意到,在图1-2和图8中,从每个图中所示的顶部平面图看,使用哪种特定的附接构造99来将内壁和外壁30、40与基板22附接或整合并不明显。然而,图2确实示出了在基板22的上表面25中的两个槽28,它们用于两个突出部44(未示出),这两个突出部44与槽28匹配,以用于将外壁40附接到基板22,因此很明显,至少“A”构造用于该端子布置结构20。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用于高压电池的端子布置结构20包括:(i)基板22,其由第一电绝缘材料M1制成,并具有上表面25;(ii)大致管状的内壁30,其在其第一端31处从上表面25延伸,并终止于其与第一端31相对的第二端32处,其中,内壁30由第二电绝缘材料M2制成,并且具有设置在与内壁30的中心轴线34相距内半径Ri处的内周向表面33,以及从第二端32向内延伸的环形唇缘35;(iii)大致管状的外壁40,其在其第三端41处从上表面25延伸,并终止于其与第三端41相对的第四端42处,其中,外壁40由第三电绝缘材料M3制成,并且具有大于内半径Ri并从中心轴线34延伸的外半径Ro,其中,外壁40与内壁30同心;(iv)导电环形端子50,其设置在上表面25顶上,并且在内壁30和外壁40之间环绕内壁30;(v)导电管状端子60,其延伸穿过形成在基板22的上表面25中的孔口26,并且具有设置成与内壁30的内周向表面33接触的外周向表面62;(vi)介电层70,其覆盖基板22,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窗口72,内壁30、外壁40和管状端子60的相应部分39、49、69通过该窗口72突出;以及(vii)一个或多个电气线路,例如第一和第二电气线路81、82,它们由基板22承载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环形端子50和管状端子60。
在该实施例中,外壁40通过以下方式附接到基板22,即:(a)基板22具有形成在上表面25中的第一多个27的槽28,并且外壁40具有从第三端41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多个43的突出部44,其中第二多个43的突出部44卡扣配合到第一多个27的槽28中的相应槽中,或(b)外壁40被模制为基板22的一部分。同样在该实施例中,内壁30通过以下方式附接到基板22,即:(c)基板22具有形成在上表面25中的第三多个23的槽24,其中内壁30具有从第一端31径向向外延伸的第四多个37的突出部38,其中第四多个37的突出部38卡扣配合到第三多个23的槽24中的相应槽中,或者(d)内壁30被压配合到管状端子60的上部部分64上,并且管状端子60在外周向表面62上具有一个或多个肩部68,该肩部68比孔口26要宽,以防止管状端子60的下部部分66穿过孔口26,或者(e)内壁30被模制为基板22的一部分。
同样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多个27的槽28、第二多个43的突出部44、第三多个23的槽24和第四多个37的突出部38可各自绕中心轴线34周向布置。此外,内壁30可被模制为基板22的一部分,并且可覆盖或包覆模制管状端子60的至少一部分69,并且外壁40可被模制为基板22的一部分,并且外壁40可包括绕中心轴线34周向布置的多个外壁部段46。
内壁和外壁30、40在环形端子50的顶表面52上方可具有相应的内高度和外高度Hi、Ho,并且环形端子50可在内壁30和外壁40之间具有径向跨度54,其中,内高度和外高度Hi、Ho和径向跨度54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15接触环形端子50。另外,环形唇缘35可具有环形唇缘厚度T35,并且可限定具有环形孔直径D36的环形孔36,其中,环形孔直径D36和环形唇缘厚度T35尺寸设定成防止大于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15接触管状端子60。此外,第二和第三电绝缘材料M2、M3可相同。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高压电池的端子布置结构20包括:基板22,其由第一电绝缘材料M1制成并具有上表面25;管状的内壁30,其在其第一端31处从上表面25延伸,并终止于其与第一端31相对的第二端32处,其中,内壁30由第二电绝缘材料M2制成,并且具有设置在与内壁30的中心轴线34相距内半径Ri处的内周向表面33,以及从第二端32向内延伸的环形唇缘35;管状的外壁40,其在其第三端41处从上表面25延伸,并终止于其与第三端41相对的第四端42处,其中,外壁40由第三电绝缘材料M3制成,并且具有大于内半径Ri的从中心轴线34延伸的外半径Ro,其中,外壁40与内壁30同心;导电环形端子50,其设置在上表面25顶上,并且在内壁30和外壁40之间环绕内壁30;以及导电管状端子60,其延伸穿过形成在基板22的上表面25中的孔口26,并且具有设置成与内壁30的内周向表面33接触的外周向表面62。
外壁40通过以下方式附接到基板22,即:基板22具有形成在上表面25中的第一多个27的槽28,并且外壁40具有从第三端41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多个43的突出部44,其中第二多个43的突出部44卡扣配合到第一多个27的槽28中的相应槽中。内壁30通过如下方式附接到基板22,即:内壁30被压配合到管状端子60的上部部分64上,并且管状端子60在外周向表面62上具有比孔口26要宽的一个或多个肩部68,以便防止管状端子60的下部部分66穿过孔口26。
在这种构造中,内壁和外壁30、40在环形端子50的顶表面52上方可具有相应的内高度和外高度Hi、Ho,并且环形端子50可在内壁30和外壁40之间具有径向跨度54,其中,内高度和外高度Hi、Ho和径向跨度54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15接触环形端子50。端子布置结构20还可包括介电层70,其覆盖基板22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窗口72,内壁30、外壁40和管状端子60的相应部分39、49、69通过该窗口72突出。这种构造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气线路,例如第一和第二电气线路81、82,它们由基板22承载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环形端子50和管状端子60。
在上述构造和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电功率(例如,高压功率)可沿由基板22承载的电气线路(例如,线路81和/或线路82)传递,然后通过环形端子50和/或管状端子60,并且随后经由管状壁/环部分94(并且可选地还经由延伸穿过紧固件孔96并与管状端子60连接的紧固件)进入到母线90中。或者,电功率可沿相反方向行进。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虽然本文描述的材料的尺寸和类型旨在是说明性的,但它们绝不是限制性的并且是示例性实施例。在以下权利要求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顶部”、“底部”、“上”、“下”、“内”、“外”等仅用作标签,并不意在对其对象施加数字或位置要求,除非上下文或逻辑要求。如本文中所用的,以单数形式记载的以及通过用语“一”、“一个”或“一种”开始的元件或步骤应当被理解为不排除复数个这样的元件或步骤,除非明确陈述这样的排除。此外,措辞“A和B中的至少一个”和措辞“A和/或B”应各自理解为意指“仅A、仅B或A和B两者”。此外,除非明确相反地说明,否则包括”、“包含”或“具有”具有特定属性的一个或多个元件的实施例可包括不具有该属性的附加的此类元件。并且当本文中使用诸如“基本上”和“一般”之类的广义描述性副词来修饰形容词时,这些副词意指“大多数”、“主要”、“大部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在很大程度上”和/或“在可能的100%范围中的至少51%到99%”,并且不一定意味着“完美”、“完全”、“严格”、“全然”或“100%”。另外,本文可使用用语“接近”来描述对象或其部分相对于另一个对象或其部分的位置,和/或描述两个对象或其相应部分相对于彼此的位置关系,并且可意指“靠近”、“相邻”、“接近”、“在附近”、“处于”等。
根据本公开,该书面描述使用包括最佳模式的示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使用装置、系统和物质组合物,并且用于执行方法。包括等同物的以下权利要求限定了本公开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端子布置结构,包括:
基板,其由第一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上表面;
大致管状的内壁,所述内壁在其第一端处从所述上表面延伸,并终止于其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处,其中,所述内壁由第二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设置在与所述内壁的中心轴线相距内半径处的内周向表面,以及从所述第二端向内延伸的环形唇缘;
大致管状的外壁,所述外壁在其第三端处从所述上表面延伸,并终止于其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处,其中,所述外壁由第三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从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大于所述内半径的外半径,其中,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同心;
导电环形端子,其设置在所述上表面顶上,并且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环绕所述内壁;以及
导电管状端子,其延伸穿过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中的孔口,并且具有设置成与所述内壁的所述内周向表面接触的外周向表面;
其中,所述外壁通过以下方式附接到所述基板:
所述基板具有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中的第一多个槽,并且所述外壁具有从所述第三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多个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二多个突出部卡扣配合到所述第一多个槽中的相应槽中,或者
所述外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以及
其中,所述内壁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附接到所述基板:
所述基板具有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中的第三多个槽,并且所述内壁具有从所述第一端径向向外延伸的第四多个突出部,其中所述第四多个突出部卡扣配合到所述第三多个槽中的相应槽中,
所述内壁被压配合到所述管状端子的上部部分上,并且所述管状端子在所述外周向表面上具有比所述孔口要宽的一个或多个肩部,以便防止所述管状端子的下部部分穿过所述孔口,以及
所述内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多个槽、所述第二多个突出部、所述第三多个槽和所述第四多个突出部各自绕所述中心轴线周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内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并且覆盖所述管状端子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外壁被模制为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外壁包括绕所述中心轴线周向布置的多个外壁部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在所述环形端子的顶表面上方具有相应的内高度和外高度,并且所述环形端子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具有径向跨度,其中,所述内高度和所述外高度以及所述径向跨度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接触所述环形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环形唇缘具有环形唇缘厚度,并且限定具有环形孔直径的环形孔,其中,所述环形孔直径和所述环形唇缘厚度尺寸设定成防止超过预定尺寸的人的指尖接触所述管状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电绝缘材料和所述第三电绝缘材料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电绝缘材料、所述第二电绝缘材料和所述第三电绝缘材料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还包括:
介电层,所述介电层覆盖所述基板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窗口,所述内壁、所述外壁和所述管状端子的相应部分通过所述窗口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布置结构,还包括:
电气线路,其由所述基板承载,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环形端子和所述管状端子中的至少一个。
CN202211346513.9A 2022-06-09 2022-10-31 用于高压应用的防手指端子布置结构 Pending CN1172542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836938 2022-06-09
US17/836,938 US20230402726A1 (en) 2022-06-09 2022-06-09 Fingerproof terminal arrangement for high-voltage application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4221A true CN117254221A (zh) 2023-12-19

Family

ID=88873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6513.9A Pending CN117254221A (zh) 2022-06-09 2022-10-31 用于高压应用的防手指端子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2726A1 (zh)
CN (1) CN117254221A (zh)
DE (1) DE102022127535A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127535A1 (de) 2023-12-14
US20230402726A1 (en)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9808B (zh) 电化学电池单元的通风部
EP2393138A1 (en) Cap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ap assembly
CN103430391B (zh) 连接器
JP5390838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
US7868251B2 (en) Shielded electric cable assembly
EP2054974B1 (en) Watertight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343212B2 (en) Reactor
US10014622B2 (en) Connector
US9911953B2 (en) Device for aiding in the fracture of a vent of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US10388941B2 (en) Connection module
US8822049B2 (en) Battery unit and electrical device
CN211017132U (zh) 一种电池极柱包胶的结构及电池顶盖
DE102020200063A1 (de) Elektrochemische Zelle, elektrochemisch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ochemischen Zelle
US11276962B2 (en)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80183019A1 (en) Battery Cell Housing, Support and Method for Grouping a Plurality of Battery Cell Housings
US20110262806A1 (en) Battery parts having retaining and sealing featur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CN117254221A (zh) 用于高压应用的防手指端子布置结构
CN111785865A (zh) 一种锂电池的顶盖片、顶盖、锂电池及装配方法
KR20190027095A (ko) 접지 구조를 개선한 전기 자동차용 충전기 인렛
US20220263172A1 (en) Module housing,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odule housing, and battery module
DE102019118162A1 (de) Zellverbinder für Zellen und Zellmodule und Batteriemodule mit Zellen
US20070166572A1 (en) Battery cover structure to identify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es of a battery
DE102014217296A1 (de) Batteriezelle mit einem Gehäuse aus Halbschalen
CN215771598U (zh) 直连安装座及电池系统
CN105576180A (zh)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