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0727A - 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0727A
CN117240727A CN202311490728.2A CN202311490728A CN117240727A CN 117240727 A CN117240727 A CN 117240727A CN 202311490728 A CN202311490728 A CN 202311490728A CN 117240727 A CN117240727 A CN 117240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etwork
representing
load
handover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907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40727B (zh
Inventor
黄超
薛卫东
韩亮
章林
刘�文
杨颖琦
李世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dian Feihua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dian Feihua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dian Feihua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dian Feihua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907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407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40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0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40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0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通过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二负载;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建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基于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得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通过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之间的高效切换,实现了通信网络业务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力通信系统是电力物联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物联网采用多层网络结构,可以采集电网的运行状态和报警等大量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用于电网的服务的处理和预测,以提高智能电网的信息传输效率。然而,多层网络结构虽然可以实现复杂网络结构的优化,但同时也会增加系统运行的成本。除此之外,多层网络的传输链路冗余度的增加将会增加通信基础设施和系统管理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网络切换方法,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二负载;
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建通信网络切换模型;
基于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得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
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建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得到移交成本;
根据所述移交成本,构建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
其中,所述移交成本表示为:
其中,,/>表示第一负载,/>表示第二负载,K表示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之和,/>表示移交成本,/>表示常数,/>表示如果,/>表示第一通信网络在t时刻的交接期间的转移率,/>表示第二通信网络在t+1时刻的交接期间的转移率,/>表示传输速率阈值,/>表示第一通信网络,/>表示第二通信网络,/>表示或者。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移交成本,构建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移交成本,得到系统效应功能;
基于所述系统效应功能,构建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
其中,所述系统效应功能表示为:
其中,表示转换率在系统效应功能中的占比,/>表示移交成本在系统效应功能中的占比,/>表示移交成本,/>表示第一通信网络在t时刻的交接期间的转移率。
可选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表示为:
其中,max表示最大值,表示通信网络的切换情况,M表示网络的总类型数量,T表示网络运行的总时间,/>表示第一通信网络,/>表示第二通信网络,t表示时刻,/>表示系统效应功能,/>表示受限制于。
可选地,所述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包括:
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利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构建的通信网络切换算法,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可选地,所述粒子的位置更新公式为:
其中,表示正弦路径的系数,/>表示第k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位置,/>表示正弦偏差的程度,/>表示第k+1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速度,/>表示确定是否采用正弦路径的随机值,/>,/>表示第k+1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位置,d表示维度。
可选地,所述粒子的速度更新公式为:
其中,表示第k+1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速度,/>表示第k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速度,/>表示惯性权重,/>和/>表示学习因子,/>和/>表示区间[0,1]内的随机数,表示第k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历史最优位置,/>表示第k次迭代中群体的全局最优位置,/>表示第k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位置,d表示维度。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网络切换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二负载;
构建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建通信网络切换模型;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得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
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通过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二负载;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建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基于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得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通过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之间的高效切换,实现了通信网络业务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通信网络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通信网络切换系统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电力通信系统负责电网通信业务的可靠、高效、安全地传输。目前,电力通信系统通常采用将配电终端连接到地面通信骨干网或电网通信地面专用网的方法,以确保电网通信业务的可靠传输。然而,当地面网络收到意外情况(如地震、火灾、战争等),导致通信中断或不安全时,电网通信服务的传输就会受阻。如果负载状态异常、电网设备故障报警、人员攻击等重要的电网信息不能及时发送,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和严重后果。
电力通信系统是电力物联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物联网采用多层网络结构,可以采集电网的运行状态和报警等大量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用于电网的服务的处理和预测,以提高智能电网的信息传输效率。然而,多层网络结构虽然可以实现复杂网络结构的优化,但同时也会增加系统运行的成本。除此之外,多层网络的传输链路冗余度的增加将会增加通信基础设施和系统管理的成本。
电网作为连接供电和用户负荷的重要通道和集线器,其通信业务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效率决定了电力通信网络异构化的特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通过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二负载;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建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基于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得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通过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之间的高效切换,实现了通信网络业务传输的可靠性。
图1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100的示意图。
如图1A所示,系统100可以包括地面主流骨干网络11(Ground powercommunication network)和无线电力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14(Satellite network)作为可切换网络。配电终端12(Power distribution terminal)和智能电网终端13(Smartgrid terminal)的通信负荷影响切换策略。终端设备的通信负荷越高,终端设备的网络通信业务就越重要。通过设计通信网络切换算法,实现电力通信业务的高可靠、高效传输。
图1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通信网络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二负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通信网络分为两种类型(例如,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每种类型设置不同的通信网络切换情况,分别表示发生了节点交换和没发生节点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表示第/>种通信网络类型,/>;/>表示通信网络的切换情况。t时刻,网络终端选择从第一通信网络/>移交到第二通信网络/>,然后在/>时刻设置/>。相反,如果t时刻没有发生节点切换,则在/>时刻设置,/>,/>。T表示网络运行的持续时间。
在步骤S102,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建通信网络切换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建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得到移交成本;
根据所述移交成本,构建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
其中,所述移交成本表示为:
其中,,/>表示第一负载,/>表示第二负载,K表示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之和,/>表示移交成本,/>表示常数,/>表示如果,/>表示第一通信网络在t时刻的交接期间的转移率,/>表示第二通信网络在t+1时刻的交接期间的转移率,/>表示传输速率阈值,/>表示第一通信网络,/>表示第二通信网络,/>表示或者。
通过在构建包含优化问题和约束的电网通信切换系统模型的过程中,引入配电终端的负载条件作为影响因素,可以提高在网络运行效率低时重要电力通信业务有效传输的概率,同时减少整个网络的拥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移交成本,构建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移交成本,得到系统效应功能;
基于所述系统效应功能,构建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
其中,所述系统效应功能表示为:
其中,表示转换率在系统效应功能中的占比,/>表示移交成本在系统效应功能中的占比,/>表示移交成本,/>表示第一通信网络在t时刻的交接期间的转移率。
通过以配电终端的负载作为电网通信业务重要性的指标,并将其引入系统效应功能中。在网络状态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将重要的电网通信业务有效地切换到卫星网络,同时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表示为:
其中,max表示最大值,表示通信网络的切换情况,M表示网络的总类型数量,T表示网络运行的总时间,/>表示第一通信网络,/>表示第二通信网络,t表示时刻,/>表示系统效应功能,/>表示受限制于。
在步骤S103,基于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得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
在步骤S104,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包括:
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利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构建的通信网络切换算法,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粒子群优化(PSO)的思想来自于对鸟类觅食行为的研究。鸟类可以通过集体的信息共享来找到最佳的目的地。传统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参数少、算法简单、实现方便等优点(对于高维优化问题,它比遗传算法快速收敛于最优解),但也存在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优化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在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对该方案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收敛速度,使系统更接近全局最优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粒子的位置更新公式为:
其中,表示正弦路径的系数,/>表示第k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位置,/>表示正弦偏差的程度,/>表示第k+1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速度,/>表示确定是否采用正弦路径的随机值,/>,/>表示第k+1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位置,d表示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粒子的速度更新公式为:
其中,表示第k+1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速度,/>表示第k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速度,/>表示惯性权重,/>和/>表示学习因子,/>和/>表示区间[0,1]内的随机数,表示第k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历史最优位置,/>表示第k次迭代中群体的全局最优位置,/>表示第k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位置,d表示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i个粒子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维度为1,2,……,D的第i个粒子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i个粒子的速度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维度为1,2,……,D的第i个粒子的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i个粒子的个体最优解如下:
其中,表示维度为1,2,……,D的第i个粒子的历史最优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先设置t时刻并初始化超参数,循环遍历该组中的每一个例子,基于历史数据和全局数据更新位置,计算当前位置的系统效果函数并更新历史最优解。遍历完每一个粒子后结束循环,在此基础上更新全局最优解。下一步循环t+1时刻的粒子,重复以上步骤直到tmax时刻。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通过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二负载;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建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基于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得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通过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之间的高效切换,实现了通信网络业务传输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单个设备执行,例如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分布式场景下,由多台设备相互配合来完成。在这种分布式场景的情况下,这多台设备中的一台设备可以只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步骤,这多台设备相互之间会进行交互以完成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网络切换系统。
参考图2,所述通信网络切换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
获取模块201,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二负载;
构建模块202,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建通信网络切换模型;
确定模块203,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得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
切换模块204,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上述实施例的装置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网络切换方法。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和总线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通过总线10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0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20中,并由处理器10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10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10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0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以及总线10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网络切换方法。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上述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本公开中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之前,均会通过恰当的方式对所涉及的个人信息的类型、使用范围、使用场景等告知用户,并获得用户的授权。
例如,在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的主动请求时,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以明确的提示用户,其请求执行的操作将需要获取和使用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提示信息来自主的选择是否向执行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操作的电子设备、应用程序、服务器或存储介质等软件或硬件提供个人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但非限定的实现方式,响应于接受到用户的主动请求,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的方式例如可以是弹窗的方式,弹窗中可以以文字的方式呈现提示信息。此外,弹窗中还可以承载供用户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向电子设备提供个人信息的选择控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通知和获取用户授权过程仅是示意性的,不对本公开的实现方式构成限定,其他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也可应用于本公开的实现方式中。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申请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申请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申请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信网络切换方法,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二负载;
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建通信网络切换模型;
基于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得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
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建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得到移交成本;
根据所述移交成本,构建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
其中,所述移交成本表示为:
其中,,/>表示第一负载,/>表示第二负载,K表示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之和,/>表示移交成本,/>表示常数,/>表示如果,/>表示第一通信网络在t时刻的交接期间的转移率,/>表示第二通信网络在t+1时刻的交接期间的转移率,/>表示传输速率阈值,/>表示第一通信网络,/>表示第二通信网络,/>表示或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移交成本,构建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移交成本,得到系统效应功能;
基于所述系统效应功能,构建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
其中,所述系统效应功能表示为:
其中,表示转换率在系统效应功能中的占比,/>表示移交成本在系统效应功能中的占比,/>表示移交成本,/>表示第一通信网络在t时刻的交接期间的转移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表示为:
其中,max表示最大值,表示通信网络的切换情况,M表示网络的总类型数量,T表示网络运行的总时间,/>表示第一通信网络,/>表示第二通信网络,t表示时刻,/>表示系统效应功能,/>表示受限制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包括:
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利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构建的通信网络切换算法,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粒子的位置更新公式为:
其中,表示正弦路径的系数,/>表示第k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位置,/>表示正弦偏差的程度,/>表示第k+1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速度,/>表示确定是否采用正弦路径的随机值,/>,/>表示第k+1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位置,d表示维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粒子的速度更新公式为:
其中,表示第k+1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速度,/>表示第k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速度,/>表示惯性权重,/>和/>表示学习因子,/>和/>表示区间[0,1]内的随机数,/>表示第k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历史最优位置,/>表示第k次迭代中群体的全局最优位置,/>表示第k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位置,d表示维度。
8.一种通信网络切换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配电终端的第二负载;
构建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构建通信网络切换模型;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通信网络切换模型,得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
切换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通信网络的效能达到所述通信网络切换阈值,切换所述第一通信网络至所述第二通信网络。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490728.2A 2023-11-10 2023-11-10 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7240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0728.2A CN117240727B (zh) 2023-11-10 2023-11-10 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0728.2A CN117240727B (zh) 2023-11-10 2023-11-10 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0727A true CN117240727A (zh) 2023-12-15
CN117240727B CN117240727B (zh) 2024-02-09

Family

ID=89098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90728.2A Active CN117240727B (zh) 2023-11-10 2023-11-10 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407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9113A (zh) * 2024-02-18 2024-03-19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网的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32540A1 (en) * 2018-06-01 2019-12-05 Bandwidthx Inc. Optimization across mobile networks
CN112803984A (zh) * 2020-12-29 2021-05-14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中卫星间切换的方法
CN113825194A (zh) * 2021-09-14 2021-12-21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WiFi6的多业务多目标无缝切换决策方法及装置
CN113938959A (zh) * 2020-06-29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目标小区确定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866703A (zh) * 2022-11-16 2023-03-28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网络通道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32540A1 (en) * 2018-06-01 2019-12-05 Bandwidthx Inc. Optimization across mobile networks
CN113938959A (zh) * 2020-06-29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目标小区确定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803984A (zh) * 2020-12-29 2021-05-14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中卫星间切换的方法
CN113825194A (zh) * 2021-09-14 2021-12-21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WiFi6的多业务多目标无缝切换决策方法及装置
CN115866703A (zh) * 2022-11-16 2023-03-28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网络通道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9113A (zh) * 2024-02-18 2024-03-19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网的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729113B (zh) * 2024-02-18 2024-04-23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网的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0727B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ai et al. Radiation constrained scheduling of wireless charging tasks
CN117240727B (zh) 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286413B (zh) Tsn网络联合路由选择与流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Leou et al. Modelling and verifying the load behaviour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s
CN106095035A (zh) 服务器系统及其计算机实现的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ngh et al. Optimal cost 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 incorporating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CN111031519B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终端接入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5144109A (zh) 分布式数据中心技术
EP4020424A1 (en) Edge automatic and adaptive processing activations
Gang et al.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transmission sections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
CN106302211A (zh) 一种网络资源的请求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Derafshian et al. Special protection scheme against voltage collapse
Wang et al. Traffic control approach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fusion
Yacar et al. Storage allocation and investment optimisation for transmission‐constrained networks considering losses and high renewable penetration
CN112583941B (zh) 一种支持接入多电力终端的方法、单元节点及电力物联网
CN108366133B (zh) 一种ts服务器调度方法、调度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81434B (zh) 一种柔性直流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5396244B (zh) 带宽调度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729113B (zh) 一种智能电网的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268673A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的电力业务处理方法及控制设备
Kouhdaragh et al. Smart grid load balancing methods to make an efficient heterogeneous network by using the communication cost function
Javed et al. Fog paradigm for local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CN110570104A (zh) 一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KR102163214B1 (ko) CoMP 기반 스몰 셀 네트워크에서의 기계학습을 활용한 능동 캐싱 기법
CN115883568B (zh) 一种隧道边缘计算节点部署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