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0486A - 一种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0486A
CN117240486A CN202210642540.4A CN202210642540A CN117240486A CN 117240486 A CN117240486 A CN 117240486A CN 202210642540 A CN202210642540 A CN 202210642540A CN 117240486 A CN117240486 A CN 117240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hentication
client
key
server
tok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25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长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425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4048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8486 priority patent/WO20232369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240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04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该认证方法包括:服务端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认证信息,认证信息用于服务端对客户端进行第一认证,认证信息包括由令牌参数生成的令牌,令牌参数包括第一密钥和唯一标识符,唯一标识符与客户端唯一对应;服务端根据唯一标识符,确定客户端的认证成功次数,认证成功次数为客户端在进行第一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服务端根据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客户端通过第一认证后更新第一密钥。通过该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服务端可以根据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对认证过程中使用的第一密钥进行更新,能够提高认证过程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能够实现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之间的互联,实现对物体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为了保护物联网的安全,客户端在接入物联网时,需要由服务端对客户端进行身份认证,当该设备身份认证通过时才允许客户端接入物联网。客户端和服务端会存储共同的预共享密钥,并基于该预共享密钥进行认证,从而确定对方的合法性。但是一旦预共享密钥泄露,物联网的安全性便受到了威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能够更新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共享密钥,提高认证过程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认证方法,包括:服务端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用于所述服务端对所述客户端进行第一认证,所述认证信息包括由令牌参数生成的令牌,所述令牌参数包括第一密钥和唯一标识符,所述唯一标识符与所述客户端唯一对应;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客户端的认证成功次数,所述认证成功次数为所述客户端在进行所述第一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在该实施例中,服务端接收客户端的认证信息后,根据认证信息中的令牌,获得客户端对应的唯一标识符DUID,从而可以根据该DUID确定客户端在该次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并基于该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第一认证成功后更新该第一密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包括明文部分和密文部分,所述明文部分包括所述唯一标识符,所述密文部分是由密文参数生成的,所述密文参数包括所述唯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一密钥。
在该实施例中,明文部分包括该唯一标识符,从而服务端可以根据明文部分的唯一标识符查询该客户端对应的认证成功次数,密文部分用于服务端对客户端进行认证。密文部分包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唯一标识符可以不设置在令牌的明文部分,而是携带在认证信息中与令牌一起发送给服务端或者不与认证信息,而是通过其他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从而服务端可以根据获得的唯一标识符对客户端进行认证,仅在密文参数中包括唯一标识符和第一密钥,能够减小令牌的长度,提高认证的安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DUID,确定所述DUID是否可以在服务端查询到;
当所述DUID不能在所述服务端查询到时,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客户端的第一认证不通过。
在该实施例中,服务端会根据DUID在其文件系统或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在该DUID,如果不存在该DUID,则证明该客户端是仿冒,因此确定该客户端的第一认证不通过,提高认证系统的安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包括:当所述认证成功次数为0时,所述服务端确定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在该实施例中,服务端确定客户端在该次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为0,即该次认证为首次认证。客户端通过该首次认证之后,服务端会立即更新与客户端的共享的第一密钥(预共享密钥),从而存储在客户端中的预共享密钥只能保护客户端一次,并在使用一次后立即更新,提高了客户端的安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包括:当所述认证成功次数不为0时,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当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大于预设生命周期时,所述服务端确定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在该实施例中,服务端确定对于该客户端,在该次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不为0,即该次认证非首次认证。客户端的第一认证通过之后,服务端需要确定该次认证使用的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当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超过预设生命周期时,服务端确定更新该第一密钥,从而便于该客户端后续的认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包括所述第一密钥的使用次数或者所述第一密钥的使用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为第一密钥的使用次数,服务端会在其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设置指示第一密钥使用次数的参数,当客户端还没有基于该第一密钥进行认证时,该使用次数预置为0,每当客户端进行成功认证之后,使用次数增加1。例如,密钥的生命周期为10次,如果当通过该第一认证后,使用次数为10,即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达到预设生命周期,服务端会进行更新第一密钥的流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为第一密钥的使用时间,服务端会在其系统中预置产生第一密钥的时间,例如可以规定用于生成第一密钥的第一密钥参数的获取时间为第一密钥的使用起始时间,在每一次认证成功之后,服务端会确定当前时间和第一密钥的使用起始时间的差值,当达到预设生命周期之后,例如3天,则更新第一密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否安全;其中,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包括: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和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端还会根据该唯一标识符,确定第一密钥的状态,从而客户端可以结合该第一密钥的状态和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第一认证后更新第一密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和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包括:当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不安全时,所述服务端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对所述客户端进行身份复核;所述服务端在所述客户端身份复核通过后确定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密钥的安全性可以是由服务端进行监视的。当第一密钥安全性受到威胁时,服务端在使用该第一密钥对客户端进行认证成功之后,服务端会对客户端进行身份复核,当身份复核通过后,会更新第一密钥,当身份复核失败之后,会拒绝客户端接入物联网。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服务端更新第一密钥包括:服务端获取第二密钥参数,所述第二密钥参数用于生成第二密钥,所述第二密钥用于所述客户端的下一次认证;所述服务端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密钥参数。
在该实施例中,服务端生成第二密钥参数并将该第二密钥参数发送给客户端,从而服务端和客户端可以按照约定的算法生成新的第二密钥,实现更新第一密钥。示意性的,该第二密钥参数可以为随机数,服务端和客户端通过同样的算法使用随机数和第一密钥生成第二密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端接收所述客户端的重置请求;所述服务端验证所述客户端身份是真实的;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重置请求,将所述认证成功次数设置为0。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客户端因为某些原因失去当前的共享密钥或者恢复出厂设置,无法向服务端认证,此时具有真实身份的用户可以使用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重置请求,将共享密钥恢复成预共享密钥(客户端出厂时存储的密钥),服务端接收到该请求验证客户端身份真实后,可以将服务端使用的密钥重置成预共享密钥,并将认证成功次数重置为0,从而后续服务端和客户端按照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认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时间戳或序列号。
在该实施例中,在令牌中设置时间戳或序列号,从而防止攻击者进行重放攻击,提高认证过程的安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随机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端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随机数。
在该实施例中,在令牌中设置随机数,并且随机数可以由服务端生成,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端将生成的随机数发送给客户端,便于客户端根据该随机数生成用于进行认证的令牌,提高认证过程的安全性,随机数由服务端生成,提高了随机数的安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服务端标识。
在该实施例中,在令牌中加入服务端标识,从而可以避免攻击者进行反射攻击,提高认证系统的安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包括明文部分和密文部分,所述密文部分通过对称加密函数或单向函数生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唯一标识符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生成:客户端标识、用户标识、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蓝牙MAC、序列SN号、国际移动用户身份码码IME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和随机序列号。
在该实施例中,唯一标识符通过上述参数中的至少一项生成,从而唯一标识一个客户端,将唯一标识符结合到令牌中,提高认证过程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的参数可能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单向算法或者其他函数基于该参数生成没有规律的唯一标识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结合以上参数的几项,通过级联直接作为唯一标识符,减小唯一标识符生成的复杂程度,提高本申请认证的方案的可靠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认证方法,包括: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用于所述服务端对所述客户端进行第一认证,所述认证信息包括令牌,所述令牌是根据令牌参数生成的,所述令牌参数包括第一密钥和唯一标识符,所述唯一标识符与所述客户端唯一对应,所述唯一标识符用于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客户端在进行第一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
在该实施例中,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认证信息,从而便于服务端根据该认证信息的令牌中的唯一标识符,确定客户端的认证成功次数,并根据该认证成功次数进行后续操作。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时间戳或序列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随机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客户端接收所述服务端发送的随机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随机数,生成所述认证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服务端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包括明文部分和密文部分,所述密文部分通过对称加密函数或单向函数生成。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唯一标识符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生成:客户端标识、用户标识、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蓝牙MAC、序列SN号、国际移动用户身份码码IME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和随机序列号。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服务端),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用于所述客户端的第一认证,所述认证信息包括由令牌参数生成的令牌,所述令牌参数包括第一密钥和唯一标识符,所述唯一标识符与所述客户端唯一对应;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客户端的认证成功次数,所述认证成功次数是所述客户端在进行所述第一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在该实施例中,通信装置通过收发单元接收客户端的认证信息,处理单元能够根据认证信息的令牌中的唯一标识符,确定该客户端的认证成功次数,从而根据该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更新认证信息中的第一密钥。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包括明文部分和密文部分,所述明文部分包括所述唯一标识符,所述密文部分是由密文参数生成的,所述密文参数包括所述唯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一密钥。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认证成功次数为0时,确定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认证成功次数不为0时,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当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大于预设生命周期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包括所述第一密钥的使用次数或者所述第一密钥的使用时间。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否安全;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和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指示第一密钥不安全时,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对所述客户端进行身份复核;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身份复核后确定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端的重置请求;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验证所述客户端的身份是真实的;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重置请求,将所述认证成功次数设置为0。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时间戳或序列号。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随机数,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随机数。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服务端标识。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包括明文部分和密文部分,所述密文部分通过对称加密函数或单向函数生成。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唯一标识符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生成:客户端标识、用户标识、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蓝牙MAC、序列SN号、国际移动用户身份码码IME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和随机序列号。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客户端),包括:收发单元,用于向服务端发送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用于所述服务端对所述客户端进行第一认证,所述认证信息包括由令牌参数生成的令牌,所述令牌参数包括第一密钥和唯一标识符,所述唯一标识符与所述客户端唯一对应,所述唯一标识符用于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客户端的认证成功次数,所述认证成功次数是所述客户端在进行所述第一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时间戳或序列号。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随机数,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发送的随机数。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数生成所述认证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服务端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包括明文部分和密文部分,所述密文部分通过对称加密函数或单向函数生成。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唯一标识符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生成:客户端标识、用户标识、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蓝牙MAC、序列SN号、国际移动用户身份码码IME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和随机序列号。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服务端),该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用于所述服务端对所述客户端进行第一认证,所述认证信息包括由令牌参数生成的令牌,所述令牌参数包括第一密钥和唯一标识符,所述唯一标识符与所述客户端唯一对应;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客户端的认证成功次数,所述认证成功次数为所述客户端在进行所述第一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当所述认证成功次数为0时,确定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当所述认证成功次数不为0时,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确定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当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大于预设生命周期时,确定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包括所述第一密钥的使用次数或者所述第一密钥的使用时间。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否安全;所述认证成功次数和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当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不安全时,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对所述客户端进行身份复核;在所述客户端身份复核通过后确定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接收所述客户端的重置请求;验证所述客户端身份是真实的;根据所述重置请求,将所述认证成功次数设置为0。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时间戳或序列号。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随机数,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随机数。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服务端标识。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包括明文部分和密文部分,所述密文部分通过对称加密函数或单向函数生成。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唯一标识符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生成:客户端标识、用户标识、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蓝牙MAC、序列SN号、国际移动用户身份码码IME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和随机序列号。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客户端),该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向服务端发送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用于所述服务端对所述客户端进行第一认证,所述认证信息包括由令牌参数生成的令牌,所述令牌参数包括第一密钥和唯一标识符,所述唯一标识符与所述客户端唯一对应,所述唯一标识符用于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客户端在进行第一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时间戳或序列号。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随机数,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接收所述服务端发送的所述随机数。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服务端标识。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令牌包括明文部分和密文部分,所述密文部分通过对称加密函数或单向函数生成。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唯一标识符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生成:客户端标识、用户标识、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蓝牙MAC、序列SN号、国际移动用户身份码码IME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和随机序列号。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实现方式以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实现方式以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或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实现方式以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认证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认证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认证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认证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认证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技术术语进行解释。
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s):又称重播攻击、回放攻击,是指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破坏认证的正确性。重放攻击可以由拦截并重发数据的敌方进行。攻击者利用网络监听或者其他方式盗取通过认证密钥生成的认证信息,之后再把认证信息重新发给服务端。重放攻击在各种网络通信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是计算机世界黑客常用的攻击方式之一。
||:连接符,例如“A||B”表示“AB”。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机器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设备到设备(device-to device,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例如,IoT网络可以包括车联网。其中,车联网系统中的通信方式统称为车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X,V2X,X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例如,该V2X可以包括: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辆与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pedestrian,V2P)或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通信等。
本申请的客户端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物联网客户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下文统一称为客户端。客户端可以是MTC终端、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物联网终端、虚拟现实客户端、增强现实客户端、可穿戴设备、车辆、D2D通信中的终端、V2X通信中的终端、智能办公中的终端、工业控制中的终端、无人驾驶中的终端、远程手术中的终端、智能电网中的终端、运输安全中的终端、智慧城市中的终端、或智慧家庭中的终端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客户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以物联网为例,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和服务端110、客户端120和客户端130,两个客户端和服务端110通过网络连接。例如,客户端120可以为手机等移动终端,客户端130可以为扫地机等智能客户端,服务端110可以为云端服务器或本地服务器,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客户端在接入物联网时,服务端110会对客户端进行身份认证,以便于对接入物联网的行为进行控制,提高物联网的安全性。
用于服务端对客户端的身份认证方案,一般包括由客户端A发起的认证或由服务端B发起的认证方式。
对于由客户端A发起的认证方式,客户端A在要接入物联网时,可以向服务端B发送认证消息,之后由服务端B验证该认证消息,从而对客户端A进行认证。
具体的,客户端A和服务端B都保存相同的预共享密钥(pre-sharedkey,PSK),客户端A向服务端B发送的认证消息包括通过该预共享密钥生成的令牌,例如客户端A向服务端B发送的令牌TokenAB=[TA|NA]||Text2||fKAB([TA|NA]||B||Text1)。
其中,TA为时间戳,NA为序列号,[TA|NA]表示选择其中之一,具体选择哪一个取决于客户端和服务端的技术能力和环境。fKAB(X)表示使用密码校验函数f和预共享密钥KAB对数据X计算的密码校验值。Text1和Text2是文本字段,Text1是B已知的,或者包含在Text2中。公式中的B表示服务端B的身份标识符,在令牌中是否包含身份标识符B是可选的,当包含身份标识符B时可以防止攻击方假冒服务端B对客户端A重用令牌TokenAB,但是在不存在此类攻击的环境中可以将身份标识符B省去。
当服务端B收到来自客户端A的令牌时,服务端B可以检验时间戳或序列号,并计算fKAB([TA|NA]||B||Text1),将其与接收到的令牌TokenAB比较,并验证时间戳和序列号、身份标识符B的正确性,从而验证客户端A的身份。
在上述验证方式中,还可以将密码校验函数换成对称加密函数,例如,令牌TokenAB=Text2||eKAB([TA|NA]||B||Text1)。
对于由服务端B发起的认证方式,服务端B可以向客户端A发送随机数,服务端B还可以向客户端A发送文本字段Text1,以便于客户端根据该随机数和文本字段Text1生成令牌,客户端A将生成的令牌发送给服务端B用于进行身份认证,服务端B根据该令牌对客户端A进行身份认证。
可选的,在上述过程中,服务端B向客户端A发送随机数以及文本字段Text1可以是由于收到客户端A发送的请求登录认证的消息,从而向客户端发送用于认证的一些参数发起对于客户端A的身份认证。
通过上述的认证过程可以看出,预共享密钥KAB的保密性对整个认证过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而预共享密钥一般出厂时确定,所有同类型的客户端会使用相同的预共享密钥。如果预共享密钥被攻击者暴力破解或泄露,由密码校验函数或对称加密函数加密的密文部分就会较容易被破解,物联网接入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并且所有该类型的客户端的安全性都受到威胁。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认证方法,能够增加认证过程的安全性。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认证方法,该方法包括:
S210,服务端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用于所述服务端对所述客户端进行第一认证,所述认证信息包括令牌,所述令牌是根据令牌参数生成的,所述令牌参数包括第一密钥和客户端的唯一标识符,唯一标识符与客户端唯一对应。
对应,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该认证信息。
在S210中,唯一标识符(device unique ID,DUID)与客户端唯一对应。客户端预出厂时,在服务端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预置每一台客户端的唯一标识符或者生成该唯一标识符的参数信息。每台客户端的唯一标识符唯一且足够长,从而不会容易通过枚举等方式破解其唯一标识符。不同客户端的唯一标识符不是连号且没有其他明显的规律,从而不容易通过一台设备的唯一标识符猜测出另一台设备的唯一标识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唯一标识符可以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生成:客户端标识(deviceID)、用户标识、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AC)地址、蓝牙MAC、序列号(serialnumber,SN),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IME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IMSI)和随机序列号。DUID还可以结合出厂日期、IP地址等进一步设置,从而提高其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认证是通过客户端上的应用向服务端申请认证时,唯一标识符也可以看成与客户端上需要向服务端认证的应用唯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用于认证时的传输通道安全系数较高,可以通过将上述信息中的若干项通过级联或拼接形成唯一标识符。例如DUID满足:DUID=deviceID||APPID||MAC,在该DUID中,由于客户端标识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不容易被预测,因此,攻击者无法通过一台设备的DUID猜出另一台设备的DUID。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客户端认证时的传输安全性,或者唯一标识符仅由SN序列号或MAC地址等有一定规律的参数生成,在某些情况下有被预测的可能性,可以通过使用函数生成该DUID,例如DUID可以通过哈希消息认证码(hash-basedmessageauthenticationcode,HMAC)、密钥导出函数算法2(password-basedkeyderivationfunction2,PBKDF2)、高级加密标准算法(advanceencryptionstandard,AES)、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等方式生成。示例性的,DUID=HMAC(Key,deviceID||APPID||MAC),其中Key为用于生成DUID的密钥。例如,客户端系统中可以预置该DUID,则服务端可以预置同样的DUID或者预置该密钥以及生成DUID的参数。或者客户端系统中可以预置生成DUID的参数,服务端和客户端可以共享该密钥,并通过同样的算法生成DUID以供使用。此处的用于生成DUID的密钥与用于生成认证信息的密钥一般不同。
认证信息可以是通过令牌(Token)的形式发送或者认证信息中包括令牌,是客户端向服务端证明自己身份的信息。用于生成令牌的令牌参数中可以包括第一密钥和该唯一标识符。
由于认证信息中包括上述不容易猜测的DUID,从而即使PSK泄露,由于该DUID是保密的,攻击者也无法直接仿冒客户端进行认证。在令牌中包括唯一标识符可以防止攻击方对客户端进行逆向分析和暴力破解,威胁客户端的安全性。
示例性的,认证信息可以通过单向函数生成,以HMAC为例,例如,令牌Token=时间戳||DUID||HMAC(Key1,时间戳||服务端标识||DUID)。
由上述令牌的示例可以看出,令牌中包括明文部分和密文部分。明文部分可以包括DUID,明文部分还可以包括一些防止重放攻击的参数,例如时间戳、序列号、随机数等。上述示例的令牌中,明文部分即为“时间戳||DUID”。密文部分可以通过密文参数生成,密文参数可以包括DUID,密文参数还可以包括一些用于防止重放攻击的参数,例如时间戳、序列号、随机数等。上述示例的令牌中,密文部分是“HMAC(Key1,时间戳||服务端标识||DUID)”。明文部分和密文部分可以连接形成整个令牌。当服务端收到该认证信息后,通过验证令牌的明文部分和密文部分,最终对客户端进行认证。
第一密钥即为Token中的Key1,客户端使用该第一密钥生成令牌的密文部分。具体的,例如,可以通过该第一密钥和时间戳||服务端标识||DUID,使用HMAC、PBKDF2等单向函数算法生成令牌的密文部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根据该认证信息对该客户端进行认证。服务端可以首先对明文中的DUID进行查询,在服务端的文件系统或数据库中查询该DUID存在后,该客户端或客户端的应用才可能通过服务端的认证。
之后服务端继续进行对防重放攻击的参数进行验证。以令牌Token=时间戳||DUID||HMAC(Key1,时间戳||服务端标识||DUID)为例,用于防止重放攻击的参数为时间戳。服务端可以设置仅对时间戳与当前时间戳的差值在一定范围内的认证信息进行认证,例如服务端可以确定时间戳与当前时间差是否在1min之内,如果时间戳与当前时间差值超过1min,判断该客户端的第一认证的结果为不通过,拒绝该客户端接入物联网。
在认证信息中明文部分的时间戳以及DUID都符合要求后,服务端可以处理该认证信息的密文部分,具体的,可以通过该DUID在服务端的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查找获取当前有效的密钥Key1’,使用该密钥和从明文部分获取的时间戳、DUID和存储的服务端标识,通过与客户端同样的算法生成验证信息Token’=时间戳||DUID||HMAC(Key1’,时间戳||服务端标识||DUID),如果服务端生成的验证信息Token’与客户端发送的Token一样,这意味着服务端和客户端使用的是同样的算法和同样的密钥生成的令牌,由于一般情况下,密钥只有客户端和服务端知道,则服务端可以判断客户端通过认证。
令牌中的明文以及密文中用于防止重放攻击的参数可以替换成序列号,即用于生成令牌的令牌参数可以包括时间戳或序列号,序列号和时间戳的作用类似,也是为了防止重放攻击,服务端在收到包括序列号的认证信息后可以在服务端的文件系统或数据库查询该序列号是否是当前应该使用的序列号,如果不是则认证不通过。例如序列号1-5在之前的认证中已经被使用,则第一认证应该使用序列号6生成该次认证的认证信息,如果客户端在该第一认证使用的序列号不是6,可以确定该客户端的认证不通过。
在上述实施例中,时间戳以及序列号也可以不设置在令牌的明文中而仅设置在令牌的密文部分,例如可以通过在认证信息中与令牌同时传输,或者时间戳和序列号可以不在认证信息中传输,而是通过其他信息传输给服务端,从而服务端能根据该时间戳或序列号使用同样的算法生成密文部分进行验证。例如,Token=DUID||HMAC(Key2,[时间戳|序列号]||服务端标识||DUID)。其中,[时间戳|序列号]表示时间戳或序列号中二选一,Key2是用于生成令牌密文部分的密钥。
该时间戳也可以替换成随机数,在一些实施例中,随机数可以由客户端生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获得更加安全的随机数,可以由服务端生成随机数,并将该随机数发送给客户端,从而便于客户端根据该随机数发送认证信息。也就是说,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随机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端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随机数。对应,客户端接收来自服务端发送的随机数。该随机数的发送可以是基于客户端向服务端的认证请求信息而触发。
在上述实施例中,随机数也可以不设置在令牌的明文中,由于服务端生成该随机数时,会由服务端将该随机数发送给客户端,因此也无需再额外发送随机数给服务端。例如,Token=DUID||HMAC(Key3,随机数||服务端标识||DUID),Key3是生成该令牌或者生成令牌密文部分的密钥。
也就是说,用于生成令牌的令牌参数可以包括时间戳、序列号、随机数中的一项。
DUID也可以不设置在令牌的明文中,而是在认证信息中单独发送,或者也可以不与包括令牌的信息一起发送,而在另外的信息中发送给服务端,在这种情况下,认证信息为包括该DUID的信息与令牌的信息。
认证信息中密文部分的服务端标识是为了防止反射攻击,即攻击者假冒客户端将激励获得的随机数反射给服务端。如果认证环境中不存在此类型的攻击,可以省去认证信息中的服务端标识,从而认证信息可以为:Token=时间戳||DUID||HMAC(Key4,时间戳||DUID),其中Key4是生成该令牌或者该令牌密文部分的密钥。
以上介绍了由单向函数生成令牌或令牌密文部分的实施例,令牌也可以通过其他函数或算法生成。
示例性的,令牌也可以使用对称加密算法生成。不同于单向函数,对称加密算法的密文部分可以通过加密使用的密钥还原出明文。因此,客户端使用密钥对文本字段进行加密形成密文后,服务端需要获知能够对密文进行解密的密钥,根据该密钥对密文部分进行解密,再验证解密后的文本字段中的各个参数是否符合要求。由于密文部分能够通过密钥解密,因此,生成令牌的用于防止重放攻击的参数可以不设置在明文部分,而是通过解密后再由服务端验证。由于本申请中的密钥是可以更新的,且对于不同的客户端,服务端会设置不同的密钥(后文详细介绍),因此,服务端需要根据客户端的DUID,获知当前客户端使用的密钥,从而解密令牌的密文部分,令牌的明文部分可以包括DUID。例如:Token=DUID||eKey1([时间戳|序列号]||服务端标识||DUID),其中eKey1([时间戳|序列号]||DUID)表示用对称加密算法通过密钥Key1对[时间戳|序列号]||服务端标识||DUID进行加密。具体的,假设使用的对称加密算法是AES,Token=DUID||AES(Key1,[时间戳|序列号]||服务端标识||DUID)。明文部分为DUID,密文部分为通过AES算法用密钥(Key1)对文本字段([时间戳|序列号]||服务端标识||DUID))进行加密获得的结果。
同样,该时间戳或序列号可以替换成随机数,且在不包括反射攻击的场景下,可以省去密文部分的服务端标识。
当服务端收到该认证信息后,使用其和客户端共享的密钥对令牌中的密文部分进行解密,解密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使用密钥用与加密算法的逆运算获得密文部分对应的明文。并验证时间戳或序列号以及DUID,当解密成功且时间戳或序列号以及DUID符合要求时,判断对客户端的认证通过。具体的,时间戳需要在预设时间范围之内,序列号需要为该次认证应该使用的目标序列号,DUID需要可以在服务端的文件系统或数据库中查询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DUID可以不设置在令牌的明文部分,而是通过与令牌同时或不同时发送给服务端设备用于服务端认证以及获取当前有效的密钥,例如可以与令牌同时在认证信息中发送给服务端设备。
无论认证信息中的令牌使用何种算法生成,上述示意的令牌形式仅是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令牌不限于与上述示意的形式一致。例如通过“||”连接的各个参量的顺序可以与前文示意的有一定差异。又如,用于生成密文的参数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例如,由服务端和客户端共享的其他文本字段等。
上述示例的认证信息的密文部分是以HMAC和AES算法为例,密文部分也可以用其他加密方式,例如SM4、DES、RC5等对称加密算法,或者PBKDF2、Scrypt等单向函数,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S220,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客户端在进行第一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所述认证成功次数为所述客户端在进行第一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
S230,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第一认证之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认证方法会根据DUID查询对应客户端的认证成功次数,并根据该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更新第一密钥,供客户端的后续认证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包括:当认证成功次数为0时,服务端在客户端通过第一认证后确定更新第一密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密钥为预共享密钥,预共享密钥是客户端和服务端共享的初始密钥,该预共享密钥在客户端出厂时预置到客户端的系统中。对于不同的客户端,其预共享密钥都是相同的,之后每个客户端的有效的密钥会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更新,且之后更新的密钥各不相同,从而提高每个客户端的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增强该预共享密钥的安全性,在客户端设备的数量有限或者对于安全的要求特别高时,可以对不同的客户端设置不同的预共享密钥,并将不同客户端DUID对应的预共享密钥存储在服务端的文件系统或数据库中,使得即使一个客户端的预共享密钥泄露,其他的设备的安全性不受到威胁。服务端在根据客户端的认证成功次数判断客户端的认证是首次认证时,可以从服务端的文件系统或数据库中查询对应DUID的预共享密钥,对该客户端进行认证。
当客户端的首次认证通过后,服务端会更新认证使用的密钥,从而使得预共享密钥只保护该客户端一次,且在首次认证使用后立即失效。具体的,服务端会获取第二密钥参数,服务端可以生成第二密钥参数或者可以通过与服务端相连的其他设备获取第二密钥参数,第二密钥参数可以用于生成第二密钥。例如第二密钥参数可以为随机数,第二密钥Key2=HMAC(Key1,N1),即第二密钥通过使用不同的算法计算随机数与第一密钥而获得,或者说第二密钥在第一密钥的基础上生成。服务端可以在其文件系统或数据库中存储用于生成第二密钥的第二密钥参数,也可以直接将获得的第二密钥存储在服务端的文件系统中。之后,服务端可以将第二密钥参数发送给客户端,以便于客户端根据与服务端使用同样的算法生成第二密钥,用于客户端的下一次认证。
上述第二密钥的生成方式也可以替换成别的算法,例如,Key2=PBKDF2(Key1,N1,iterCount,dkLen),其中,iterCount为迭代次数,客户端每更新一次密钥,使用该算法进行iterCount次迭代从而获得新的密钥,iterCount设置得较大可以增加迭代次数,从而增加密钥的安全性。dkLen是输出的Key2的长度。第二密钥也可以不是在第一密钥的基础上生成。无论第二密钥的生成方式如何,服务端和客户端通过预协商或规定按照同样的方法更新密钥即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包括:当认证成功次数不为0时,当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当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大于预设生命周期时,所述服务端确定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认证成功次数不为0,即该客户端的第一认证不是首次认证。在客户端通过该次认证后,服务端可以获取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当服务端确定该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大于预设生命周期时,更新第一密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可以包括第一密钥的使用次数或第一密钥的使用时间。
密钥的生命周期可以凭经验设置或者预置,并可以进行更新。具体的,当生命周期为第一密钥的使用次数时,服务端可以在其文件系统或数据库中设置用于表征第一密钥的使用次数的参数。在服务端生成第一密钥参数时,该参数设置为0,当客户端使用该第一密钥认证成功时,该参数会变为1,例如可以设置其生命周期为100次,从而该参数达到100后,服务端即向客户端发送生成的第三密钥参数,用于生成第三密钥,供客户端的下一次使用,该参数又重置为0。
当生命周期为第一密钥的使用时间时,服务端可以记录生成第一密钥参数时的初始时间戳,在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认证信息时,可以比较当前时间戳与初始时间戳的差值是否超过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例如可以设置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为3个月,如果超过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可以向客户端发送第三密钥参数,用于生成第三密钥,并记录生成第三密钥参数或将第三密钥参数发送给客户端时的时间戳。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客户端使用的密钥会定期更新,即使当前使用的密钥泄露,攻击者使用该密钥时,密钥可能也已经进行了更新,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服务端还可以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否安全;其中,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包括: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和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在该实施例中,服务端确定是否在该客户端通过第一认证后更新第一密钥时,还会结合第一密钥的状态确定,即根据第一密钥是否安全和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更新第一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和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包括:当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不安全时,所述服务端可以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对所述客户端进行身份复核;所述服务端在所述客户端身份复核通过后确定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即服务端可以监测第一密钥的安全性,当服务端确定第一密钥的安全性受到威胁时,在客户端通过该第一认证之后,服务端会进行身份复核,并在客户端身份复核通过后更新第一密钥。具体的,服务端可以获取第四密钥参数,第四密钥参数用于生成第四密钥,第四密钥用于所述客户端的下一次认证;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所述第四密钥参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服务端认为当前使用的密钥安全性有一定的威胁,在客户端通过该第一认证之后,即服务端通过前文介绍的方法验证令牌之后(客户端持有该第一密钥),服务端还会对客户端进行进一步的身份认证,以验证持有该第一密钥的是真正的第一客户端或对应的用户。如果身份认证未通过,则不允许客户端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果身份验证通过,允许客户端进行其他操作,并更新密钥。
身份验证的方式可以如下:例如通过验证绑定的手机号,验证邮箱,通过预设的身份验证问题验证等。
在具体实施时,服务端可以设置密钥的安全性指示参数,安全性指示参数可以默认为1,安全性指示参数可以用于指示当前服务端存储的密钥的安全性。当第一密钥的安全性受到威胁时,服务端可以将其安全性指示参数设置为0,从而在该客户端使用第一密钥的进行的第一认证通过后且身份验证通过后,启动更新密钥流程。在服务端将新的第四密钥参数发给客户端后,服务端存储该新的第四密钥参数或第四密钥,并将安全性指示参数重新设置为1。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密钥、第四密钥均可以通过类似于前文介绍的第二密钥的生成方式而生成,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客户端被用户重置,例如恢复出厂设置,从而客户端失去原来存储的密钥;或者在客户端进行首次认证之前,攻击者猜测出客户端的DUID并假冒客户端进行了首次认证,从而服务端文件系统或数据库中存储的密钥已经更新,而客户端只存储了预共享密钥,这样在客户端使用预共享密钥进行认证时,无法认证成功。此时,正常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重置请求,服务端接收所述客户端的重置请求,服务端验证该客户端的身份是真实的,服务端根据该重置请求,将前文所述的认证成功次数设置为0,并将密钥重置成预共享密钥。从而之后客户端可以使用预共享密钥向服务端申请进行认证。
具体的,重置过程中服务端验证客户端身份是否真实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用户使用客户端绑定账号、注册手机发送验证码、注册邮箱发送验证链接、带样机到售后服务店等方式重置服务端对应的该DUID的密钥;或者也可以类似找回密码的方式验证用户身份,通过使用情况、系统中好友信息、预置的密钥重置问题(例如小学班主任是谁?)等方式请求服务端重置密钥。
服务端收到重置请求且身份验证通过后,将服务端或与服务端相连的系统中存储的对应DUID的客户端的密钥重置为预共享密钥,并将认证成功次数设置为0。此外,服务端可以在其文件系统或数据库中记录重置密钥的相关信息,例如重置时间以及原因,对应的用户的手机号、邮箱等账户信息,对应的客户端的DUID等信息,供后续进行安全审计使用。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认证方法。该认证方法使用基于随机数的密码校验函数进行首次认证,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10,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用于请求进行登录认证。
S320,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第一随机数。
在S320中,第一随机数用于客户端结合其他令牌参数生成令牌。
S330,客户端生成令牌。
在S330中,客户端使用第一密钥和其他令牌参数(服务端标识、客户端的唯一标识符DUID、随机数等)生成令牌。示例性的,令牌Token=DUID||HMAC(Key1,第一随机数||服务端标识||DUID)。由于随机数是服务端发送给客户端的,因此该随机数可以无需设置在令牌的明文中,以减小令牌的复杂程度。
在不存在反射攻击的场景中,可以无需在令牌中包括服务端标识。
S340,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生成的令牌用于请求认证。
S350,服务端根据令牌中的DUID,确定在该次认证之前,认证成功次数为0。
在S350中,认证成功为0意味着该次认证为客户端首次认证。
S360,服务端确定客户端认证成功。
在S360中,服务端会依据认证成功次数为0,从服务端的文件系统或数据库中查询到预共享密钥,并使用该预共享密钥按照与客户端相同的方式生成用于验证的令牌Token’,当Token’与服务端接收到的Token一致时,认为客户端认证成功。
应理解,S350和S360的顺序可以与图3所示的不同,即服务端也可以在进行认证之后再确定该客户端在该次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这样当此次认证不通过时,可以无需再判断客户端的认证成功次数。
S370,服务端生成密钥参数。
在S370中,由于客户端首次认证成功,使用的第一密钥(Key1)为预共享密钥,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预共享密钥在首次认证成功之后即失效,服务端需要更新密钥从而提高客户端的安全性。该密钥参数用于生成第二密钥,该密钥参数可以为随机数,第二密钥用于客户端的下一次认证。
S380,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该密钥参数。
S390,客户端生成第二密钥。
S392,客户端第二次请求登录认证。
S394,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第二随机数,该第二随机数用于生成该次认证的令牌。
应理解,S380中的密钥参数也可以为随机数,这时两者可以通过信息中携带的标识确定哪一个随机数是用于生成密钥,哪一个随机数用于生成该次认证的令牌。或者可以通过发送的次序来确定,密钥参数的随机数在认证之后就会发送,而用于生成令牌的第二随机数会在客户端第二次请求登录认证时才会发送。
在S390中客户端根据密钥参数生成第二密钥,并在客户端系统中存储该第二密钥用于后续的认证。该步骤也可以设置在客户端后续认证时需要生成令牌时,即先根据第二密钥参数生成第二密钥,再使用该第二密钥生成用于认证的令牌。在此之前,密钥参数一直存储在客户端的系统中。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认证方法。该认证方法使用基于时间戳或序列号的对称加密算法进行非首次认证。该方法包括:
S410,客户端生成令牌。
在S410中,示例性的,令牌Token=DUID||eKey1([时间戳|序列号]||服务端标识||DUID)。该令牌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对第一密钥Key1和[时间戳|序列号]||服务端标识||DUID进行加密运算,DUID为唯一标识符。以对称加密算法为AES算法为例,Token=DUID||AES(Key1,[时间戳|序列号]||服务端标识||DUID)。
S420,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生成的令牌用于请求认证。
在S420中,令牌的明文部分包括客户端的唯一标识符,从而便于服务端接收到该令牌后,根据DUID确定客户端的身份并获取对令牌密文部分进行解密所需要的密钥。
S430,服务端确定客户端认证成功。
在S430中,服务端根据DUID查询到该客户端对应的共享密钥,并利用存储的第一密钥Key1对令牌中的加密部分解密成功,获得时间戳或序列号、服务端标识和DUID,验证上述信息满足要求后,判断认证通过。
S440,服务端根据DUID,确定在该次认证之前,认证成功次数不为0。
在S440中,该次认证之前,认证成功次数不为0,该次认证不为首次认证。
S450,服务端确定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大于预设生命周期。
在S450中,服务端通过系统中存储的该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记录,判断该密钥生命周期大于预设生命周期,可以更新第一密钥。具体的,生命周期可以为第一密钥的使用时长或者使用次数超过预设时长或者预设次数。
S460,服务端生成第二密钥参数。
在S460中,第二密钥参数用于生成第二密钥,第二密钥参数可以为随机数或者文本字段等。
S470,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第二密钥参数。
客户端可以在收到该第二密钥参数之后,根据该参数生成第二密钥,存储在客户端的系统中,供后续该客户端认证使用。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认证方法,该方法使用基于时间戳或序列号的单向函数进行认证。
S510,客户端生成用于认证的令牌。
在S510中,令牌可以基于第一密钥Key1,时间戳或序列号,唯一标识符DUID生成。示意性的,令牌Token=[时间戳|序列号]||DUID||HMAC(Key1,[时间戳|序列号]||DUID)。Key1为对[时间戳|序列号]||DUID进行加密的密钥。
S520,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令牌。
S530,服务端确定客户端认证成功。
S540,服务端确定该次认证之前,认证成功次数不为0。
在S540中,服务端根据DUID确定在该次认证之前,认证成功次数不为0,即该次认证非首次认证。
S550,服务端确定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小于预设生命周期。
通过步骤S540和S550,服务端确定该次认证非首次认证,且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小于预设生命周期,因此下一次客户端请求认证时,仍然可以使用该第一密钥。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认证方法,该方法使用基于随机数的对称加密算法进行认证。
S602,客户端请求登录认证。
S604,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第一随机数,用于生成该次认证的令牌。
S606,客户端生成令牌。
在S606中,示意性的,客户端基于存储的第一密钥Key1,收到的第一随机数、服务端标识和客户端的唯一标识符生成令牌,令牌Token=DUID||AES(Key1,第一随机数||DUID)。
S608,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令牌。
S610,服务端确定该第一密钥不安全。
在S610中,该步骤可以在S602客户端请求登录认证之后即进行,从而无需客户端请求随机数生成令牌,或者该步骤可以在客户端请求登录认证之前就进行,即服务端一直在监测第一密钥的安全性。
S612,服务端确定该客户端令牌通过认证。
在S612中,虽然服务端确定第一密钥不安全,但是仍然会使用该密钥对客户端进行认证。但是在该令牌认证通过之后会增加对客户端进行的身份复核。
S614,服务端对客户端进行身份复核,且客户端的身份复核通过。
在S614中,由于第一密钥不安全,有被攻击者窃取的可能性,因此服务端需要对客户端进行身份复核,以防攻击方仿冒客户端进行身份认证。
进行身份复核可以通过一些预设步骤验证客户端用户的手机号、邮箱地址、账号保护问题等,当客户端通过该身份认证后,客户端即通过服务端的认证,能够接入服务端系统,例如接入物联网等。
如果在S614中,客户端的身份复核没有通过,则证明该客户端为仿冒的,拒绝客户端接入物联网,并且不再进行后续过程。服务端可以通过向客户端用户发送提醒短信等方式通知用户该次异常访问的相关信息,从而用户可以及时进行处理。
S616,服务端生成密钥参数。
在S616中,由于服务端已经确定第一密钥不安全,服务端可以在客户端通过该次认证之后,直接对第一密钥进行更新,从而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S618,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该密钥参数。
S620,客户端生成第二密钥。
在S620中,客户端根据新的密钥参数生成第二密钥,且针对该密钥,其生命周期次数清零或者时间重新开始计算。
上文结合图2至图6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图7和图8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700,该通信装置700包括收发单元710和处理单元720,收发单元710可以实现相应的通信功能,处理单元720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应理解:通信装置700相当于前面描述的服务端。
该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2至图6中的由服务端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7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至图6的方法实施例中由服务端执行的相应流程。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单元720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指令和/或数据,以使得通信装置700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700用于执行图2中的方法时,收发单元710可用于执行步骤S210,处理单元720可用于执行步骤S220和S230。
具体的,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710,用于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用于所述客户端的第一认证,所述认证信息包括由令牌参数生成的令牌,所述令牌参数包括第一密钥和唯一标识符,所述唯一标识符与所述客户端唯一对应;处理单元720,用于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客户端的认证成功次数,所述认证成功次数是所述客户端在进行所述第一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所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720,具体用于,当所述认证成功次数为0时,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确定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认证成功次数不为0时,所述处理单元720,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当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大于预设生命周期时,确定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包括所述第一密钥的使用次数或者所述第一密钥的使用时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否安全;所述处理单元7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和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720,具体用于,在当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指示第一密钥不安全时,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对所述客户端进行身份复核;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身份复核后确定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710,还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端的重置请求;所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验证所述客户端的身份是真实的;所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根据所述重置请求,将所述认证成功次数设置为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时间戳或序列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随机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端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随机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服务端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令牌包括明文部分和密文部分,所述密文部分通过对称加密函数或单向函数生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唯一标识符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生成:客户端标识、用户标识、MAC地址、SN序列号、IMEI、IMSI和随机序列号。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800。该通信装置800包括收发单元810,收发单元810可以实现相应的通信功能。应理解:通信装置800相当于前面描述的客户端。
该通信装置8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至图6中的由客户端端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8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至图6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流程。
具体的,该通信装置800包括:收发单元810,用于向服务端发送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用于所述服务端对所述通信装置800进行第一认证,所述认证信息包括由令牌参数生成的令牌,所述令牌参数包括第一密钥和唯一标识符,所述唯一标识符与所述客户端唯一对应,所述唯一标识符用于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通信装置800的认证成功次数,所述认证成功次数是所述通信装置800在进行所述第一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时间戳或序列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随机数,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服务端发送的随机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装置800还包括处理单元820,所述处理单元820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数生成所述认证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服务端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令牌包括明文部分和密文部分,所述密文部分通过对称加密函数或单向函数生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唯一标识符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生成:客户端标识、用户标识、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蓝牙MAC、序列SN号、国际移动用户身份码码IME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和随机序列号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900。通信装置900包括:处理器920。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920用于实现相应的控制管理操作,例如,处理器920用于支持发布信息的装置900执行前述实施例的方法或操作或功能。可选的,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10和通信接口930;处理器920、通信接口930以及存储器910可以相互连接或者通过总线940相互连接。其中,通信接口930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900与订阅端设备等进行通信,存储器910用于存储通信装置9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920调用存储器910中存储的代码或者数据实现相应的操作。该存储器910可以跟处理器耦合在一起,也可以不耦合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通信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通信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
其中,处理器92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接口930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总线9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900相当于前面描述的服务端,用于执行上述图2至图6的方法实施例中由服务端执行的步骤。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900相当于前面描述的客户端,用于执行上述图3至图6的方法实施例中由客户端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图2至图6的方法实施例中由服务端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图3至图6的方法实施例中由客户端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执行上述图2至图6的方法实施例中由服务端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执行上述图3至图6的方法实施例中由客户端执行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端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用于所述服务端对所述客户端进行第一认证,所述认证信息包括由令牌参数生成的令牌,所述令牌参数包括第一密钥和唯一标识符,所述唯一标识符与所述客户端唯一对应;
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客户端的认证成功次数,所述认证成功次数为所述客户端在进行所述第一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
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包括:
当所述认证成功次数为0时,所述服务端确定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包括:
当所述认证成功次数不为0时,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
当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大于预设生命周期时,所述服务端确定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钥的生命周期包括所述第一密钥的使用次数或者所述第一密钥的使用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唯一标识符,确定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密钥是否安全;
其中,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包括:
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和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认证成功次数和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更新所述第一密钥,包括:
当所述第一密钥的状态指示所述第一密钥不安全时,所述服务端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一认证后对所述客户端进行身份复核;
所述服务端在所述客户端身份复核通过后确定更新所述第一密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端接收所述客户端的重置请求;
所述服务端验证所述客户端身份是真实的;
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重置请求,将所述认证成功次数设置为0。
8.一种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用于所述服务端对所述客户端进行第一认证,所述认证信息包括令牌,所述令牌是根据令牌参数生成的,所述令牌参数包括第一密钥和唯一标识符,所述唯一标识符与所述客户端唯一对应,所述唯一标识符用于所述服务端确定所述客户端在进行第一认证之前的认证成功次数。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令牌参数还包括时间戳、序列号和随机数中的一项,和/或;
所述唯一标识符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生成:
客户端标识、用户标识、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蓝牙MAC、序列SN号、国际移动用户身份码码IME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和随机序列号。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和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8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和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8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642540.4A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72404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2540.4A CN117240486A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
PCT/CN2023/098486 WO2023236925A1 (zh) 2022-06-08 2023-06-06 一种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2540.4A CN117240486A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0486A true CN117240486A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81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2540.4A Pending CN117240486A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40486A (zh)
WO (1) WO202323692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1076A (ja) * 2012-12-19 2014-06-30 Toshiba Corp 鍵管理装置、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533297B2 (en) * 2014-10-24 2022-12-20 Netflix, Inc. Secure communication channel with token renewal mechanism
CN110266642A (zh) * 2019-05-15 2019-09-20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及服务器、电子设备
KR20210126319A (ko) * 2020-04-10 2021-10-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키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11212095B (zh) * 2020-04-20 2020-07-21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信息的认证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CN113676452B (zh) * 2021-07-15 2024-01-09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一次性密钥的重放攻击抵御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6925A1 (zh)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6173B (zh) 无线网络认证方法、客户端及服务端无线网络认证装置
CN10829322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04145465B (zh) 机器类型通信中基于群组的自举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298037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ecurely transmitting data
JP6757845B2 (ja) 秘密識別子を使用するユーザ機器に関連した動作
CN100512201C (zh) 用于处理分组业务的接入-请求消息的方法
CN102572815B (zh) 一种对终端应用请求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EP2879421B1 (en) Terminal identity verification and service authentication method, system, and terminal
CN108243176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116284A (zh) 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防克隆相互鉴权
CN111030814A (zh) 秘钥协商方法及装置
Dua et al. Replay attack prevention in Kerberos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using triple password
WO2013034187A1 (en) Secure communication
CN104883255A (zh) 一种密码重置方法和装置
CN109729000B (zh)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180000220A (ko) 보안 메시지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6789963B (zh) 非对称白盒密码加密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KR102219086B1 (ko) 드론(Unnamed Aerial vehicle)시스템을 위한 HMAC기반의 송신원 인증 및 비밀키 공유 방법 및 시스템
Saxena et al. BVPSMS: A batch verification protocol for end-to-end secure SMS for mobile users
CN113115309B (zh) 车联网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2995140B (zh) 安全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1541642B (zh) 基于动态秘钥的蓝牙加密通信方法和装置
Jia et al. A Critique of a Lightweight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for Vehicular Networks.
CN117240486A (zh) 一种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225011B (zh) 用户节点的认证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