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34488B - 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34488B
CN117234488B CN202311405540.3A CN202311405540A CN117234488B CN 117234488 B CN117234488 B CN 117234488B CN 202311405540 A CN202311405540 A CN 202311405540A CN 117234488 B CN117234488 B CN 1172344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legal contract
intelligent
model
contr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055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34488A (zh
Inventor
高胜
刘文婷
朱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iled Critical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iority to CN2023114055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344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34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4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34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4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确定预设EPC模型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元素的对应关系;基于预设EPC模型和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利用预设EPML标记语言形式化表征EPC模型,并构建关键字映射规则生成目标智能法律合约。由此,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法律合约设计复杂、学习成本高、生成效率低,非软件开发人员难以参与智能法律合约设计等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合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智能合约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底层技术之一,正在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智能法律合约是涵盖了法律要素的智能合约,旨在将合同构成要素、法律合同的条款和条件编码为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结合了法律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和智能合约的自动化执行能力。
然而,由于合同条款和相应代码之间的概念差异,设计和开发智能法律合约需要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密切合作,但领域涉众不易理解合同,开发人员也很难高效地编写无错误的代码。因此使用表达能力强、抽象层次高的中间语言构建智能法律合约的形式化模型是有价值和必要的。
目前研究中使用的BPMN业务流程建模语言所生成的智能法律合约模型比较注重合约中细节的实施,普遍存在表达复杂、学习成本高的问题;此外,目前使用的e3value模型构建智能法律合约模型也存在诸多问题;e3value模型涉及到多个层次的价值交换和价值流动,其中每个层次包含多个参与方和价值流动的方向,导致模型的复杂度较高,难以快速理解和修改;且e3value模型主要关注价值交换和价值流动,而忽略了流程的顺序、触发条件等其他的流程细节,因此可能无法满足一些更加复杂的业务需求。
然而,由一系列事件和功能、组合流和逻辑运算符(OR、XOR或AND)构成的有序图表,即事件驱动流程链(EPC,Event-Driven Process Chain)模型,作为一种实例化过程的动态建模语言,主要用于建模、重新设计、促进业务流程、控制和组织工作流程等;EPC作为一个重点描述业务流程的先后顺序,而非过分重于细节的模型,在表达能力和易读性方面比现有的图形语言更为简单和直观。因此,对于简单的、流程相对固定的业务场景(例如拍卖合同),可优先选择使用EPC模型生成智能法律合约模型。
手动编写关键字映射规则作为一种智能法律合约生成的方法,可将一个数据集合或概念映射到另一个集合或概念的规则,该关键字映射规则可将图形化、高层次的业务流程模型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智能法律合约;通过该关键字映射规则,EPC模型中的逻辑和流程可被翻译成智能法律合约的语法和逻辑,使得智能法律合约能够在区块链网络上被准确地执行。
智能合约编程语言是一种专门用于编写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编程语言。这些语言设计用于在分布式账本技术上创建、部署和执行智能合约。其中Solidity是最常用的以太坊智能合约编程语言。Solidity语言是一种面向智能合约的高级编程语言,可用于开发基于以太坊的区块链应用程序,该语言也是Ethereum虚拟机的合约语言,可以用于编写智能合约,这些智能合约可以被部署到以太坊区块链上,并被全球用户执行。
综上所述,现有的智能法律合约设计较为复杂、学习成本高、生成效率低,非软件开发人员难以参与智能法律合约设计,且无法满足复杂的业务需求,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智能法律合约设计复杂、学习成本高、生成效率低,非软件开发人员难以参与智能法律合约设计等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预设EPC模型元素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元素的第一对应关系;基于预设EPC模型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并利用预设的EPML标记语言表征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以将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根据所述EPML标记语言构建关键字映射规则,并基于所述关键字映射规则,将所述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转换为目标智能法律合约。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将所述目标智能法律合约导入预设智能合约集成开发环境,并通过所述预设智能合约集成开发环境编译所述目标智能法律合约,以对所述目标智能法律合约的语法结构和合约逻辑进行正确性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预设EPC模型的组织单元元素与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参与方角色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EPC模型的事件元素与所述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触发事件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EPC模型的功能元素与所述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操作函数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预设EPC模型中的控制流元素与所述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控制流程对应关系。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预设EPC模型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包括:确定所述目标法律合约的业务需求;基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通过所述预设EPC模型的图形化工具,将所述业务需求转化为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预设的EPML标记语言表征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以将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包括:确定所述预设EPC模型元素与预设EPML标记语言语法的第二对应关系;基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将所述EPC模型中的各个元素映射到所述EPML标记语言的对应元素中,以生成所述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预设EPC模型元素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元素的第一对应关系;建模模块,用于基于预设EPC模型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并利用预设的EPML标记语言表征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以将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EPML标记语言构建关键字映射规则,并基于所述关键字映射规则,将所述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转换为目标智能法律合约。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验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智能法律合约导入预设智能合约集成开发环境,并通过所述预设智能合约集成开发环境编译所述目标智能法律合约,以对所述目标智能法律合约的语法结构和合约逻辑进行正确性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预设EPC模型的组织单元元素与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参与方角色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EPC模型的事件元素与所述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触发事件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EPC模型的功能元素与所述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操作函数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预设EPC模型中的控制流元素与所述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控制流程对应关系。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建模模块包括:第一分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法律合约的业务需求;转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通过所述预设EPC模型的图形化工具,将所述业务需求转化为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建模模块还包括:第二分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预设EPC模型元素与预设EPML标记语言语法的第二对应关系;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将所述EPC模型中的各个元素映射到所述EPML标记语言的对应元素中,以生成所述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
由此,本申请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通过确定预设EPC模型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元素的对应关系;基于预设EPC模型和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并利用预设的EPML标记语言表征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以将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根据EPML标记语言构建关键字映射规则,并基于关键字映射规则,将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转换为目标智能法律合约。本申请通过EPC模型对法律合约建模并将形式化模型转化为代码框架,从而使得智能法律合约的设计更加直观和易懂,提升了合约设计的效率,降低非软件开发人员参与智能法律合约设计的门槛,提高了智能合约在法律上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由此,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法律合约设计复杂、学习成本高、生成效率低,非软件开发人员难以参与智能法律合约设计等问题。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EPC模型中元素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拍卖合约示例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EPC模型及相应的EPML表示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EPML与智能合约语言(Solidity为例)映射关系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的执行逻辑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装置的示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装置、100-确定模块、200-建模模块、300-转换模块、801-存储器、802-处理器、803-通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及装置。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确定预设EPC模型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元素的对应关系;基于预设EPC模型和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并利用预设的EPML标记语言表征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以将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根据EPML标记语言编写关键字映射规则,并基于关键字映射规则,将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转换为目标智能法律合约。本申请通过EPC模型对法律合约建模并将形式化模型转化为代码框架,从而使得智能法律合约的设计更加直观和易懂,提升了合约设计的效率,降低非软件开发人员参与智能法律合约设计的门槛,提高了智能合约在法律上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由此,解决了现有的智能法律合约设计复杂、学习成本高、生成效率低,非软件开发人员难以参与智能法律合约设计等问题。
具体而言,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确定预设EPC模型元素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元素的第一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首先可分析预设的EPC模型与预设的智能法律合约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的建立为后续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提供了基础。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预设EPC模型的组织单元元素与智能法律合约的参与方角色的对应关系、预设EPC模型的事件元素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触发事件的对应关系、预设EPC模型的功能元素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操作函数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EPC模型中的控制流元素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控制流程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可详细分析预设的EPC模型中的事件、功能、连接器、控制流弧和组织单元等元素,如图2所示,与预设的智能法律合约中的触发事件、操作函数、和控制流程等元素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其中,EPC模型中的事件元素可表示一个触发控制流程的动作,例如当某个条件得到满足时,或者当某个特定的事件发生时;功能元素表示执行某个任务或完成某个工作的过程;连接器元素包括AND,OR,XOR三种类型。其中AND连接器表示必须满足所有的前驱条件才能继续执行后续的活动;OR连接器表示仅需满足其中一个前驱条件就可以继续执行后续的活动;XOR连接器表示仅能满足其中一个前驱条件,如果有多个前驱条件同时满足,则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执行;组织单元元素表示一个实体或组织,如个人、部门、公司等,其可在EPC模型中扮演活动执行者或决策者的角色。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表1为EPC模型元素和智能法律合约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EPC模型元素与智能法律合约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EPC模型的组织单元元素与智能法律合约的参与方角色的对应关系;EPC模型的事件元素与智能法律合约的触发事件的对应关系;EPC模型的功能元素与智能法律合约的操作函数的对应关系;EPC模型中的控制流弧元素与智能法律合约的控制流程,即执行逻辑的对应关系。
此外,EPC模型元素与智能法律合约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还包括EPC模型中的连接器元素与智能法律合约中不同的条款或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划分流程的不同分支,也可以被用来将不同的分支合并为一个流程。
表1
由此,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确立EPC模型元素和智能法律合约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为EPC模型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在步骤S102中,基于预设EPC模型和第一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并利用预设的EPML标记语言表征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以将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
在确定EPC模型与智能法律合约元素的对应关系后,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通过EPC模型,根据上述确立的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的逻辑和流程进行建模,得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并选择EPC建模工具的序列化格式,事件驱动的进程链标记语言(EPML,Event-driven Process Chain Markup Language)作为中间语言,表征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以将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
由此,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EPC模型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目标法律合约的各个阶段、事件和相关动作,使得法律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都能够直观地理解合同的结构和流程,并将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对应的EPML标记语言进行描述表达,从而为后续关键字映射规则编写提供数据支撑。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预设EPC模型和第一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包括:确定目标法律合约的业务需求;基于第一对应关系,通过预设EPC模型的图形化工具,将业务需求转化为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和法律专家和合同相关方进行充分的沟通,以分析理解法律合约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合同中的各种事件、条件和执行逻辑。
其次,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利用包括各种事件、功能和控制流程等元素的EPC模型的图形化工具,将业务需求转化为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从而准确反映法律合约的业务流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EPC模型相较于传统研究中使用的图形化业务流程建模语言在简洁性、可视化程度和易学习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EPC模型着重描述业务流程的先后顺序,而非细节的语法定义,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EPC模型能够更好的应用于简单的、流程相对固定的业务场景(例如拍卖合同)。此外,上述EPC模型的图形化工具主要使用的工具为商业流程分析软件Aris Basic,作为一种业界知名的商业过程分析和过程管理工具,其广泛用于企业流程建模、业务流程管理和流程优化等领域,以帮助企业建模、分析和优化其业务流程,图3为通过Aris Basic软件实现的EPC模型表示的智能拍卖合约示例图。
由此,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EPC模型对法律合约进行建模,得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从而使得业务流程的结构化表达更为直观和精确。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利用预设的EPML标记语言表征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以将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包括:确定预设EPC模型元素与预设EPML标记语言语法的第二对应关系;基于第二对应关系,将EPC模型中的各个元素映射到EPML标记语言的对应元素中,以生成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
具体地,在将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之前,本申请的实施例还需了解EPML标记语言的语法和结构,该EPML标记语言作为一种基于XML的EPC交换格式,其建立在EPC语法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并被定制为EPC建模工具的序列化格式;下表给出了EPML标记语言具体的标签,表2为EPML根元素标签;表3为EPC下控制流元素标签;表4为特定业务视角下的实体及其关系标签。
表2
表3
表4
由表3可知,<view>元素为一个容器,用于存放特定业务视角下的实体及其关系;<unit>元素通过@unitId和@name描述了业务视图领域内的实体;<unitRelation>元素通过@unitRef和@subUnitRef表示层次关系,@annotation可以用于详细说明<unit>之间的关系类型,此外,@relationId也包含在<unitRelation>标签元素内,以在逻辑上区分两个<unit>之间的不同关系;控制流的功能元素可以包含<unitReference>,@role和@value属性允许指定有关功能和unit有关的其他信息。
在了解EPML标记语言的语法和结构后,本申请的实施例便可提取目标法律合约的EPC模型数据,包括所有的事件、功能和控制流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和逻辑等。
进而,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根据EPC模型的元素与EPML标记语言的语法对应关系,将EPC模型中的各个元素映射到EPML标记语言的对应元素中,如图4所示,从而实现将提取的EPC模型数据转换为符合EPML格式规范的XML文档。
在步骤S103中,根据EPML标记语言构建关键字映射规则,并基于关键字映射规则,将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转换为目标智能法律合约。
在将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后,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手动编写关键字映射规则,将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中的各个元素映射到具体的智能法律合约,如Solidity代码等,从而实现代码生成功能。
具体地,本申请的实施例首先需了解智能合约编程语言的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基础知识;继而,解析EPML标记语言的文档,提取其中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中所有的事件、条件、触发器和执行逻辑等数据。
其次,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制定关键字映射规则,明确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中的每个元素如何映射到具体的智能法律合约(如Solidity代码等),包括事件的触发条件、功能的实现逻辑、控制流程的转化等规则。
之后,本申请的实施例便可根据制定的关键字映射规则,对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法律合约的结构、函数的编写、条件判断和执行逻辑等进行转化,以将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转换为智能法律合约,如图5所示,以Solidity编程语言为示例,展示了通过自动化关键字映射规则,将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与智能法律合约相匹配,实现了从高级抽象到可执行代码的自动化转换,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错误率。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考虑特殊业务逻辑、安全性、最佳实践和优化、以及合规性和法律规定等因素,在使用手动关键字映射规则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框架后,本申请的实施例通常还需人工对生成的智能法律合约的框架进行修改和补充,从而通过人工干预的技术手段确保智能法律合约具备正确的业务逻辑、高度的安全性、最佳实践的遵循、鲁棒性、用户友好性,同时符合当地法律和法规,充分保障了智能法律合约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将目标智能法律合约导入预设智能合约集成开发环境,并通过预设智能合约集成开发环境编译目标智能法律合约,以对目标智能法律合约的语法结构和合约逻辑进行正确性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转换为目标智能法律合约后,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将生成的智能法律合约部署到Remix平台等智能合约集成开发环境上进行评测分析,如图6所示,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行性。
具体地,以Solidity编程语言和Remix平台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智能法律合约进行正确性验证的步骤如下所述:
1、将生成的智能法律合约,即Solidity代码导入到Remix平台中;
2、Remix平台上配置所需的执行环境,如选择合适的Solidity编译器版本、连接到适当的网络等;
3、基于Remix平台的编译器,编译导入的智能法律合约,确保代码能够在Solidity编译器中正确编译通过;
4、利用Remix平台的部署功能,将编译通过的智能法律合约部署至选定的网络中;
5、在Remix平台上与部署的智能法律合约进行交互,测试其功能和逻辑,例如可以通过调用合约的函数、发送交易等方式来测试合约的行为。
由此,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使得EPC模型得以直观地呈现业务流程,设计更加直观易懂、可读性更高,使智能法律合约更易理解;同时,业务流程的变更和改进可以通过调整EPC模型及关键字映射规则,无需整体重构合约,增加了合约的灵活性,便于业务流程的调整;此外,在保障智能法律合约设计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的同时,通过对生成的代码进行验证测试,进一步提高了智能法律合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通过确定预设EPC模型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元素的对应关系;基于预设EPC模型和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并利用预设EPC模型的元素与预设EPML标记语言的语法对应关系,将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对应的EPML标记语言;根据EPML标记语言编写关键字映射规则,并基于关键字映射规则,将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转换为目标智能法律合约。本申请通过EPC模型对法律合约建模并将形式化模型转化为代码框架,从而使得智能法律合约的设计更加直观和易懂,提高了合约设计的效率,降低非软件开发人员参与智能法律合约设计的门槛,提高了智能合约在法律上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其次,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装置。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装置10包括:确定模块100、建模模块200以及转换模块300。
其中,确定模块100,用于确定预设EPC模型元素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元素的第一对应关系。
建模模块200,用于基于预设EPC模型和第一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并利用预设的EPML标记语言表征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以将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
转换模块300,用于根据EPML标记语言构建关键字映射规则,并基于关键字映射规则,将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转换为目标智能法律合约。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构建装置10还包括:验证模块,用于将目标智能法律合约导入预设智能合约集成开发环境,并通过预设智能合约集成开发环境编译目标智能法律合约,以对目标智能法律合约的语法结构和合约逻辑进行正确性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预设EPC模型的组织单元元素与智能法律合约的参与方角色的对应关系、预设EPC模型的事件元素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触发事件的对应关系、预设EPC模型的功能元素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操作函数的对应关系以及预设EPC模型中的控制流元素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控制流程对应关系。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建模模块200包括:第一分析单元和转化单元。
其中,第一分析单元,用于确定目标法律合约的业务需求。
转化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对应关系,通过预设EPC模型的图形化工具,将业务需求转化为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建模模块200还包括:第二分析单元和生成单元。
其中,第二分析单元,用于确定预设EPC模型元素与预设EPML标记语言语法的第二对应关系。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第二对应关系,将EPC模型中的各个元素映射到EPML标记语言的对应元素中,以生成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预设EPC模型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元素的对应关系;建模模块,用于基于预设EPC模型和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并利用预设EPC模型的元素与预设EPML标记语言的语法对应关系,将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对应的EPML标记语言;转换模块,用于根据EPML标记语言编写关键字映射规则,并基于关键字映射规则,将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转换为目标智能法律合约。本申请通过EPC模型对法律合约建模并将形式化模型转化为代码框架,从而使得智能法律合约的设计更加直观和易懂,提升了合约设计的效率,降低非软件开发人员参与智能法律合约设计的门槛,提高了智能合约在法律上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器801、处理器802及存储在存储器801上并可在处理器8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802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还包括:
通信接口803,用于存储器801和处理器802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801,用于存放可在处理器8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存储器801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如果存储器801、处理器802和通信接口803独立实现,则通信接口803、存储器801和处理器802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Component,简称为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地,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801、处理器802及通信接口803,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存储器801、处理器802及通信接口803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802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N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N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N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N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N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预设EPC模型元素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元素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预设EPC模型的组织单元元素与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参与方角色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EPC模型的事件元素与所述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触发事件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EPC模型的功能元素与所述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操作函数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预设EPC模型中的控制流元素与所述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控制流程对应关系;
基于预设EPC模型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并利用预设的EPML标记语言表征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以将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
根据所述EPML标记语言构建关键字映射规则,并基于所述关键字映射规则,将所述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转换为目标智能法律合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智能法律合约导入预设智能合约集成开发环境,并通过所述预设智能合约集成开发环境编译所述目标智能法律合约,以对所述目标智能法律合约的语法结构和合约逻辑进行正确性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EPC模型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法律合约的业务需求;
基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通过所述预设EPC模型的图形化工具,将所述业务需求转化为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预设的EPML标记语言表征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以将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包括:
确定所述预设EPC模型元素与预设EPML标记语言语法的第二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将所述EPC模型中的各个元素映射到所述EPML标记语言的对应元素中,以生成所述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
5.一种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预设EPC模型元素与预设智能法律合约元素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预设EPC模型的组织单元元素与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参与方角色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EPC模型的事件元素与所述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触发事件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EPC模型的功能元素与所述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操作函数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预设EPC模型中的控制流元素与所述预设智能法律合约的控制流程对应关系;
建模模块,用于基于预设EPC模型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对目标法律合约进行建模,生成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并利用预设的EPML标记语言表征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以将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转换为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
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EPML标记语言构建关键字映射规则,并基于所述关键字映射规则,将所述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转换为目标智能法律合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验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智能法律合约导入预设智能合约集成开发环境,并通过所述预设智能合约集成开发环境编译所述目标智能法律合约,以对所述目标智能法律合约的语法结构和合约逻辑进行正确性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模块包括:
第一分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法律合约的业务需求;
转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通过所述预设EPC模型的图形化工具,将所述业务需求转化为所述智能法律合约的EPC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模块还包括:
第二分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预设EPC模型元素与预设EPML标记语言语法的第二对应关系;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将所述EPC模型中的各个元素映射到所述EPML标记语言的对应元素中,以生成所述EPML标记语言表示的智能法律合约形式化模型。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
CN202311405540.3A 2023-10-26 2023-10-26 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72344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5540.3A CN117234488B (zh) 2023-10-26 2023-10-26 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5540.3A CN117234488B (zh) 2023-10-26 2023-10-26 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4488A CN117234488A (zh) 2023-12-15
CN117234488B true CN117234488B (zh) 2024-03-15

Family

ID=89094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05540.3A Active CN117234488B (zh) 2023-10-26 2023-10-26 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344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12184A (zh) * 2024-04-02 2024-07-09 中央财经大学 多语言智能法律合约代码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7338A (zh) * 2009-06-30 2011-01-05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事件驱动流程链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03870785A (zh) * 2014-04-03 2014-06-18 西南民族大学 新型epc-c1g2标签防碰撞算法
CN111695805A (zh) * 2020-06-10 2020-09-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法律合同的智能合约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3486637A (zh) * 2021-07-07 2021-10-08 上海中通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化动态自定义合同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3886817A (zh) * 2021-10-19 2022-01-0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主机入侵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4153422A (zh) * 2021-11-29 2022-03-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形式化模型的智能合约代码设计生成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39107B2 (en) * 2019-05-30 2020-11-17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Managing a smart contract on a blockchai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7338A (zh) * 2009-06-30 2011-01-05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事件驱动流程链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03870785A (zh) * 2014-04-03 2014-06-18 西南民族大学 新型epc-c1g2标签防碰撞算法
CN111695805A (zh) * 2020-06-10 2020-09-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法律合同的智能合约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3486637A (zh) * 2021-07-07 2021-10-08 上海中通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化动态自定义合同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3886817A (zh) * 2021-10-19 2022-01-0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主机入侵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4153422A (zh) * 2021-11-29 2022-03-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形式化模型的智能合约代码设计生成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new blockchain system design to improve the supply chain of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EPC) companies – a case study in the oil and gas sector";Amiri Ara Rashid 等;《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 and Technology》;第20卷(第4期);第887-913页 *
"VulHunter: Hunting Vulnerable Smart Contracts at EVM Bytecode-Level via Multiple Instance Learning";Zhaoxuan Li 等;《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第49卷(第11期);第4886 - 4916页 *
"事件驱动的分布式服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孙华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第I138-14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4488A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2125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t-line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and verification
Fernández-Sáez et al. An industrial case study on the use of UML in software maintenance and its perceived benefits and hurdles
CA2713247C (en) Integration environment generator
Perrouin et al. Reconciling automation and flexibility in product derivation
US7716254B2 (en) System for modeling architecture for business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of
Ryser et al. SCENT: A method employing scenarios to systematically derive test cases for system test
US2013009758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a Software Methodology
Ryser et al. Using dependency charts to improve scenario-based testing
CN117234488B (zh) 基于epc模型的智能法律合约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9710528B (zh) 一种测试脚本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a Silva et al. Dynamic plans for integration testing of self-adaptive software systems
Dehlinger et al. Plfaultcat: A product-line software fault tree analysis tool
Kienzle et al. A unifying framework for homogeneous model composition
EP2113837B1 (en)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for generating interrelated computer executable files, computer-base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Bentakouk et al. Checking the behavioral conformance of web services with symbolic testing and an SMT solver
Alrawashed et al. An automated approach to generate test cases from use case description model
CN110134585A (zh) 系统测试计划生成方法及终端设备
Belli et al. Test generation and minimization with" Basic" statecharts
CN102591779B (zh) 基于工作流的通用软件测试过程模型的建立方法
Zhang et al. Towards correct product derivation in model-driven product lines
Giachetti et al. Mastering agile practice adoption through a model-driven approach for the combination of development methods
Silingas et al. UML-intensive framework for modeling software requirements
Bicevskis et al. Practitioners view on domain specific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Farah-Stapleton et al. Behavioral modeling of software intensive system architectures
Bergenthum et al. Can i execute my scenario in your net? viptool tells you!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