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1696A - 具有可移动升降件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移动升降件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1696A
CN117221696A CN202210610489.9A CN202210610489A CN117221696A CN 117221696 A CN117221696 A CN 117221696A CN 202210610489 A CN202210610489 A CN 202210610489A CN 117221696 A CN117221696 A CN 117221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base
piece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04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鼎
伍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104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169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5369 priority patent/WO202323181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1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16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可移动升降件的电子设备,包括底座、升降件和第一驱动组件,底座与电子设备的壳体后盖固定,第一驱动组件与底座转动配合,升降件套设在第一驱动组件内侧。可以使第一驱动组件相对底座转动,第一驱动组件带动升降件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朝向壳体外移动以形成避让空间,第一镜头组件能够在避让空间内移动,避让空间的形成扩充了第一镜头组件在变焦时的可移动空间,使第一镜头组件具有更长的变焦距离,提升拍摄效果。还可以使第一驱动组件反向转动,带动升降件回到原位,减小或消除对电子设备的厚度的影响,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减薄化,实现在满足电子设备长的变焦距离需求的同时保证了电子设备的减薄效果。

Description

具有可移动升降件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移动升降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以及穿戴摄像头等均具有摄像模组,以实现摄像功能,而且摄像功能也已逐渐成为该类产品的重要特征以及评价该类设备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而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已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摄像模组通常包括图像传感器和镜头组件,通常镜头组件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后盖上,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与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一致,环境中的光线可以通过镜头组件进入摄像头模组中,并照射至图像传感器上,进而成像。而为实现摄像模组的变焦功能以满足拍摄需求,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可以带动镜头组件沿光轴靠近或背离图像传感器移动,改变镜头组件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像距达到变焦的效果。以镜头组件可移动的距离为变焦距离,变焦距离越大有助于实现更优质的拍摄效果,例如可实现更大的广角、长焦等效果。
然而,变焦距离的增加会导致摄像模组占用空间的增大,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减薄化设计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可移动升降件的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的电子设备中由于摄像模组变焦距离需求的增加而导致电子设备厚度增加,不利于电子设备减薄化设计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可移动升降件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摄像模组,壳体包括中框和后盖,中框和后盖围成容纳腔,摄像模组设置在容纳腔内,后盖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避让孔,摄像模组包括第一镜头组件。
还包括底座、升降件和第一驱动组件,升降件上设置有透光件,透光件与避让孔相对,透光件位于第一镜头组件面向物侧的一侧,也即第一镜头组件位于透光件和图像传感器之间,透光件和图像传感器之间的空间即为第一镜头组件实现变焦的可移动空间。
底座位于容纳腔内且与壳体的后盖固定,底座和第一驱动组件为环状结构,第一驱动组件设在底座上且可相对底座转动,升降件套设于第一驱动组件内侧且与第一驱动组件联动配合。
当摄像模组的至少部分需要伸出壳体外时,可以使第一驱动组件相对底座转动,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带动升降件沿第一方向朝向壳体外移动以形成避让空间,第一方向与第一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平行,第一镜头组件可在避让空间内移动。
升降件的移动会带动其上的透光件背向图像传感器移动,增大透光件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在透光件和图像传感器之间释放出更大的空间,释放出的空间可以形成避让空间,这样就扩大了第一镜头组件的可移动空间,使其具有更大的移动空间以实现变焦的效果,增大了第一镜头组件的变焦距离,满足电子设备的拍摄需求。
而当摄像模组的至少部分需要缩回壳体内时,可以使第一驱动组件反向转动,就能够使升降件反向移动,压缩透光件和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使摄像模组及升降件等整体在光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减小,从而减小或消除对电子设备厚度的影响,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减薄化设计。在保证电子设备能够满足用户的轻薄化体验要求的条件下,还能够实现镜头组件长的变焦距离,满足长焦、广角等拍摄需求,实现更佳的拍摄效果。
此外,通过第一驱动组件与升降件的配合来实现对升降件移动的机械驱动,结构较为简单,简化了实现升降件移动的驱动机构的结构,且机械驱动的方式对第一驱动组件、升降件等的装配精度要求相对较低,便于实现,也有助于降低成本。
可以理解的,上述联动配合可以是直接连接的关系,也可以是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连接的关系。只要第一驱动组件转动的时候,升降件会被带动沿第一方向朝向壳体外移动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部分第一驱动组件位于壳体外,也就是说,第一驱动组件至少部分暴露在壳体外,这样可以便于用户直接手动旋转第一驱动组件以使其带动升降件移动,实现变焦调节,便于操作,且无需为第一驱动组件的转动针对设置驱动件,有助于简化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调节件,第一驱动件的第一端设在底座上且与底座转动配合,升降件套设在第一驱动件的内侧,第一调节件套设在第一驱动件第二端的外侧且与第一驱动件连接,至少部分第一调节件位于壳体外。这样用户可以手动旋转第一调节件,通过第一调节件能够带动第一驱动件相对底座转动,进而使升降件发生沿第一方向的移动。第一驱动组件由分别独立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一调节件组成,有利于增加第一驱动件和第一调节件的结构及尺寸设计的灵活性,此外也便于实现第一驱动组件与底座及壳体之间的装配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转动设置在容纳腔内的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套设在第一镜头组件外侧且与第一镜头组件联动,第二驱动件与第一驱动组件联动。当第一驱动组件相对底座转动时,第一驱动组件还被配置为带动第二驱动件相对底座转动,第二驱动件带动第一镜头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一驱动组件相对底座转动,通过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带动第一镜头组件和升降件均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也即通过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实现对升降件和第一镜头组件移动的同步驱动,与分别设置驱动结构以驱动升降件和第一镜头组件移动相比,通过一个机械结构就能够实现对升降件和第一镜头组件的移动驱动,在实现具有长变焦距离的条件下,有效的简化实现升降件和第一镜头组件移动的驱动机构的结构,有助于降低成本。
此外,在电子设备的组装装配时,可以将第二驱动件与第一镜头组件一起组装,也即将第二驱动件与摄像模组装配在一起,将第一驱动组件和升降件、底座和压盖等装配在一起形成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可以通过压盖与后盖一起组装,然后使第二驱动件与第一驱动组件对位配合即可。也就是说,第一镜头组件及其驱动机构、升降件及其驱动机构分别独立组装后装配,对第一镜头组件及其驱动机构的组装和升降件及其驱动机构的组装实现了解耦,升降件及其驱动机构随着后盖一起组装,第一镜头组件及其驱动机构随着摄像模组一起组装,在电子设备整体组装装配时使两部分对位装配即可,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组装装配时的精度要求,更佳的便于装配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二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与第一镜头组件的光轴重合,且位于第一镜头组件的像侧,第二驱动件还与第二镜头组件联动,当第二驱动件相对底座转动时,第二驱动件还带动第二镜头组件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二镜头组件的设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或丰富摄像模组的拍摄性能。当第一驱动组件相对底座转动时,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带动升降件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而且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带动第二驱动件相对底座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实现升降件与第一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的联动。
换言之,通过一个简单的机械机构实现对升降件、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的同步移动驱动,在实现更佳的变焦距离的条件下,显著的简化了驱动机构的结构,便于实现且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二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与第一镜头组件的光轴重合,且位于第一镜头组件的像侧。
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驱动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三驱动件转动设置在容纳腔内,第三驱动件套设在第二镜头组件外侧且与第二镜头组件联动。
第二驱动组件环绕第一驱动组件的周向设置,第二驱动组件与底座转动配合,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三驱动件联动,当第二驱动组件相对底座转动时,第二驱动组件带动第三驱动件相对底座转动,第三驱动件带动第二镜头组件沿光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通过使第一驱动组件转动能够带动升降件移动,而通过第二驱动组件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镜头组件的移动,实现升降件和第二镜头组件的分别移动驱动,丰富移动驱动方式,增加电子设备的设计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与底座转动配合,且第一传动件与第二驱动件连接。
当第一驱动组件相对底座转动时,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带动升降件沿光轴方向移动,同时第一驱动组件还能够带动第一传动件相对底座转动。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驱动件相对底座转动,从而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第一镜头组件沿光轴方向移动,实现升降件和第一镜头组件的同步移动。在保证第一驱动组件可相对底座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传动件还实现了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件的联动,结构设计简单,有助于简化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座的周向上设置有滑轨,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上设置有滑动件,滑动件位于滑轨内并沿着滑轨滑动,从而实现第一传动件与底座之间的转动配合。其中,滑轨分布在底座周向上,可以使第一传动件能够相对底座实现多圈转动,有利于增大升降件以及第一镜头组件沿光轴方向的可移动距离,能够增大扩展的避让空间的大小,进一步增加第一镜头组件的变焦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第一驱动组件上,弹性件位于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驱动组件之间,弹性件能够赋予第一传动件在光轴方向上的伸缩余量,使第一传动件保证相对底座转动的同时,还能够实现第一传动件与第二驱动件的连接。
底座包括内环部、隔断部和外环部,外环部环绕设置在内环部的外侧,内环部和外环部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滑轨,内环部和外环部通过隔断部连接,隔断部将滑轨分割为多个轨道槽。
当滑动件在轨道槽内滑动时,部分滑动件穿过轨道槽并与第二驱动件连接,实现第一传动件与第二驱动件的连接,使第一传动件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驱动件转动,也就使第一驱动组件可以通过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驱动件实现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镜头组件实现移动。
当滑动件沿着其中一个轨道槽滑动至隔断部时,隔断部就会挤压滑动件,使弹性件被压缩,滑动件就会脱离轨道槽,继续转动第一传动件,滑动件就能够滑过隔断部。当滑动件滑过隔断部后,弹性件回弹以使滑动件滑入相邻的另一个轨道槽内,使滑动件能够继续与第二驱动件实现连接。这样就能够使滑动件依次在多个轨道槽内滑动,保证第一传动件能够相对底座实现多圈转动,增大升降件和第一镜头组件的可移动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隔断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滑动件包括相对的第三侧壁面和第四侧壁面,当滑动件滑动至隔断部时,第一侧壁面与第三侧壁面抵接;
第一侧壁面具有第一倾斜面,第三侧壁面具有第三倾斜面,沿着滑动件的滑动方向,第一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朝向靠近弹性件的方向倾斜。这样可以便于隔断部挤压滑动件和弹性件,以使滑动件从隔断部滑过并滑入相邻的轨道槽内继续滑动,提升滑动件滑动的顺滑性。
第二侧壁面具有第二倾斜面,第四侧壁面具有第四倾斜面,第二倾斜面和第四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且均与第一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保证滑动件反向转动以收缩升降件时的顺滑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的周向上开设有限位槽,第一传动件和弹性件位于限位槽内。限位槽能够对第一传动件和弹性件起到限位作用,有助于保证第一传动件在弹性件作用下发生沿光轴方向的伸缩,保证滑动件在轨道槽内依次滑动的顺滑性。此外也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传动件与第一驱动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槽的底壁上开设有限位部,弹性件设置在限位部内,第一传动件抵接在弹性件上。限位部能够对弹性件起到限位的作用,以保证弹性件发生沿光轴方向的压缩或回弹,保证滑动件能够顺利的从一个轨道槽滑入至相邻的轨道槽,进一步提升滑动件滑动的顺滑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件,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件配合的第二限位件,第一传动件和第一驱动组件通过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配合实现连接,使第一驱动组件转动能够带动第一传动件相对底座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驱动件上设置有多个与滑动件配合的第三限位件,多个第三限位件分布设置在第二驱动件的周向上,第一传动件和第二驱动件通过滑动件和第三限位件的配合实现连接,使第一传动件能够带动第二驱动件相对底座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调节件和第二传动件,第二调节件位于壳体外,第二调节件环绕第一驱动组件的第一调节件设置,第二调节件通过第二传动件与第三驱动件连接,通过旋转第二调节件就能够带动第三驱动件相对底座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镜头组件移动,便于实现第二驱动组件与底座及壳体等的装配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的内侧壁上具有第一螺旋轨,升降件的外侧壁上具有与第一螺旋轨配合的第二螺旋轨,第一驱动组件和升降件通过第一螺旋轨和第二螺旋轨配合实现联动。当第一驱动件转动时,第一螺旋轨相对第二螺旋轨发生转动,产生沿光轴方向的分位移,从而带动升降件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
透光件位于升降件的第一端端面上,升降件的第二端穿过第一驱动组件并伸入至底座内,底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向轨,导向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升降件的第二端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导向件,导向件可沿着导向轨滑动。这样通过导向件和导向轨的配合,限制了升降件相对底座发生转动,也即限制了升降件相对壳体的转动,使升降件仅相对壳体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驱动件套设在第一镜头组件的外侧,第二驱动件的内侧壁上具有第三螺旋轨,第一镜头组件的外侧壁上具有与第三螺旋轨配合的第四螺旋轨,第二驱动件和第一镜头组件通过第三螺旋轨和第四螺旋轨的配合实现联动。当第二驱动件相对壳体转动时,第三螺旋轨相对第四螺旋轨发生转动,产生沿光轴方向的分位移,以带动第一镜头组件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压盖,第一驱动组件的周向外侧壁上具有凸起的抵接平台,压盖套设在第一驱动组件外侧且与所述抵接平台抵接,压盖压设在抵接平台背向底座的一侧上。压盖与底座固定,底座通过压盖与壳体固定,这样就将第一驱动件通过压盖实现与底座的装配。此外,升降件套设在第一驱动组件上,这样通过压盖可以将底座、升降件、第一驱动组件等均与壳体实现装配,从而实现各部件与壳体的装配。而在电子设备整体组装装配时,可以首先将第一驱动组件、底座、压盖和升降件装配在一起后与后盖装配,然后再将后盖与摄像模组等装配,便于装配实现,且有利于降低电子设备组装装配的精度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调节件的内侧壁上具有第一卡接件,第一驱动件的第二端外侧壁上具有与第一卡接件配合的第二卡接件,第一调节件和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的配合实现连接。通过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配合实现对第一调节件的限位作用,从而实现第一调节件和第一驱动件的连接,在转动第一调节件时,使第一调节件能够带动第一驱动件转动,便于组装或更换拆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活动设置在壳体上的操控件,操控件位于壳体外,且操控件与第一驱动组件联动。这样通过操作操控件就能够实现对升降件移动的驱动,丰富驱动升降件移动以变焦的方式,有助于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升降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升降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剖面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调节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调节机构的拆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驱动件和第一调节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摄像模组和调节机构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二驱动件和摄像模组的拆分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一剖面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摄像模组、第二驱动件和调节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驱动件、第一传动件和底座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中d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二驱动件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传动件、底座和第一驱动件配合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e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再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子设备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设备;
10-壳体;
11-后盖;111-避让孔;112-容纳腔;12-中框;13-显示屏;15-电路板;16-电池;
20-调节机构;
21-升降件;211-透光件;212-第二螺旋轨;213-导向件;
22-底座;221-滑轨;222a-内环部;222b-外环部;223-隔断部;224-导向轨;
23-第一驱动组件;231-第一调节件;2311-第一卡接件;232-第一驱动件;2321-限位部;2322-限位槽;2323-第一限位件;2324-第一螺旋轨;2325-第二卡接件;2326-抵接平台;
24-第一传动件;241-滑动件;242-第二限位件;
25-弹性件;
26-压盖;27-第二驱动组件;271-第二调节件;272-第二传动件;
30-摄像模组;
31-第一镜头组件;311-第一镜片元件;312-第一镜片支架;3121-第四螺旋轨;
32-图像传感器;33-第二镜头组件;
40-第二驱动件;41-第三限位件;42-第三螺旋轨;
50-第三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车载装置等具有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该手机可以是直板机,或者,该手机也可以是折叠机,具体的,参见图1所示,以该电子设备100为直板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壳体10和显示屏13,壳体10可以为电子设备100所包括的其他结构件提供安装基础。显示屏13可以设置在壳体10上以形成显示面,显示屏13用于实现图像信息等的显示。
其中,壳体10可以具有容纳腔112,具体的,壳体10可以包括后盖11和中框12,后盖11和显示屏13可以分别位于中框12相对的两侧,中框12与后盖11可以共同围成容纳腔112。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显示屏13至后盖11之间的垂直方向为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如图中的z方向,以显示屏13的长度方向为电子设备100的高度方向,如图中的x方向,以显示屏13的宽度方向为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如图中的y方向。
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有摄像模组30,摄像模组30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容纳腔112内,摄像模组30用于实现拍摄功能。其中,电子设备100中所包括的摄像模组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摄像模组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以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
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有其他容纳设置在容纳腔112内的结构件,例如,参见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电池16和电路板15,电池16可以用于实现对电子设备100的供电,电路板15可以用于实现对整个电子设备100的控制。其中,电路板15可以是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在电路板上可以设置有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电源管理芯片(Power Management IC,简称PMIC)等电子元件。
在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0上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以丰富或完整电子设备100的功能。例如,壳体10上可以开设有喇叭口,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音频等的播放。壳体10上还可以开设有数据接口,用于实现对电子设备100的供电,或者,也可以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0与耳机、外接多媒体设备等(如外接摄像头、外接投影设备等)的连接。
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有其他结构件,例如传感器、通讯模块、感应器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继续参见图2所示,在壳体10上可以开设有避让孔111,具体的,可以在后盖11上开设有避让孔111,避让孔111贯穿后盖11设置,使避让孔111与壳体10的容纳腔112连通,从而通过避让孔111使壳体10外部环境与容纳腔112连通,避让孔111可以与摄像模组30的入光面相对,使光线能够通过避让孔111进入摄像模组30中。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升降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本申请升降件处于第一位置可以理解为,升降件处于靠近壳体10的起始位置。当然,可以理解的,第一位置也可以是介于起始位置和远端位置之间的某一位置,只要升降件还可以通过第一驱动组件朝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移动即可。
参见图3所示,摄像模组30可以包括外壳30a,外壳30a作为摄像模组30的结构基础,用于承载摄像模组30的其他结构件,摄像模组30可以通过外壳30a设置在容纳腔112内。
摄像模组30还可以包括第一镜头组件31和图像传感器32,第一镜头组件31和图像传感器32均设置在外壳上。其中,第一镜头组件31可以包括第一镜片支架312和设置在第一镜片支架312中的第一镜片元件311,第一镜片元件3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第一镜片元件31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以第一镜头组件31包括多个镜片元件311为例,多个第一镜片元件311可以沿着光轴的方向依次排列,镜头组件的光轴是指穿过镜头组件中各镜片元件的中心的光线(如图3中的L)。第一镜头组件31的光轴方向可以与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一致,图像传感器32的传感面与第一镜头组件31相对设置。
以第一镜头组件为界,被拍摄物体所在的一侧为物侧,相应的,被拍摄物体的图像所在的一侧为像侧,第一镜头组件31中最邻近拍摄物体的第一镜片元件的入射面可以作为摄像模组30的入光面。被拍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入光面可以进入第一镜头组件31,光线经过第一镜头组件31实现对光路的调整与控制后生成光线图像,并将其照射至图像传感器32的感光面上。图像传感器32能够实现光电转换功能,将接收到的光线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以用于成像显示。
为实现摄像模组30的变焦功能,第一镜头组件31可以移动设置在外壳30a上,具体的,第一镜头组件31可以相对外壳30a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进而使第一镜头组件31能够相对图像传感器32移动,第一镜头组件31的移动会改变第一镜头组件31与图像传感器32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像距以达到变焦的目的,提升摄像模组30的拍摄效果。
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有调节机构20(参照图2所示),以第一镜头组件沿光轴方向的移动距离为变焦距离,调节机构20用于增大第一镜头组件31的变焦距离。具体的,继续参见图3所示,调节机构20可以包括有升降件21,升降件21的第一端21a上设置有透光件211,透光件211位于第一镜头组件31面向物侧的一侧,也即第一镜头组件31位于透光件211和图像传感器32之间,透光件211和图像传感器32之间的空间即为第一镜头组件实现变焦的可移动空间。透光件211可以与避让孔111相对设置,透光件211能够对避让孔111起到遮挡作用,从而对容纳腔112内的第一镜头组件、图像传感器32等结构件起到保护作用。
透光件211可以是玻璃镜片,或者,透光件211也可以是其他能够透光的结构件,例如塑胶镜片等。
为增加变焦距离长度,升降件21可以通过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具体的,参见图3所示,调节机构20还可以包括底座22和第一驱动组件23,底座22可以位于容纳腔112内,底座22可以与壳体10的后盖11连接固定,底座22用于承载升降件21、第一驱动组件23等结构。第一驱动组件23可以设置在底座22上,且第一驱动组件23可以与底座22转动配合,第一驱动组件23可以相对底座22以及壳体10转动。
升降件21可以套设在第一驱动组件23上,例如,升降件21可以套设在第一驱动组件23的内侧。升降件21和第一驱动组件23联动,例如升降件21和第一驱动组件23之间可以通过轨道结构等实现配合,使第一驱动组件23相对壳体10转动时,能够带动升降件21相对底座22和壳体10沿平行于第一镜头组件光轴的方向移动。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升降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剖面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本申请升降件处于第二位置可以理解为,升降件处于远离壳体10的远端位置。当然,可以理解的,第二位置也可以是介于起始位置和远端位置之间的某一位置,只要升降件还可以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向朝向壳体10的方向移动即可。
其中,参见图4所示,当升降件21处于第二位置时,可以使第一驱动组件23相对底座22转动,第一驱动组件23能够带动升降件21沿第一方向朝向壳体10外移动,第一方向与光轴方向平行,如图中的z1方向。升降件21移动会带动其上的透光件211背向图像传感器32移动,增大透光件211与图像传感器32之间的距离,在透光件211和图像传感器32之间释放出更大的空间,释放出的空间形成避让空间211a,第一镜头组件31能够在该避让空间211a内移动,这样就扩大了第一镜头组件31的可移动空间,使其具有更大的移动空间以实现变焦的效果,显著增大了第一镜头组件31的变焦距离,满足电子设备的拍摄需求。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底座、第一驱动组件为中空结构,以空出一定的空间,便于第一镜头组件移动,例如,底座、第一驱动组件可以为环状结构(参照图7所示),具体的,可以是圆环、椭圆环或方形环等规则的环状结构,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底座、第一驱动组件等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的环状结构。
图5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当升降件21处于第二位置时,可以反向转动第一驱动组件23,第一驱动组件23就能够带动升降件21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朝向壳体10内移动,如图中的z2方向,使升降件21及其上的透光件211可以回到如图5所示的起始位置。压缩了透光件211和图像传感器32之间的距离,使摄像模组30及升降件21在光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减小,从而减小或消除对电子设备厚度的影响,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减薄化设计。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转动第一驱动组件23能够使升降件21朝向壳体10外移动而释放出避让空间,以供第一镜头组件移动实现变焦,释放出的空间有效的增大了第一镜头组件的变焦距离,保证摄像模组30具有良好的变焦效果。同时,第一驱动组件23也能够带动升降件21朝向壳体10内移动而压缩并消除该避让空间,减小整体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或避免长变焦距离的实现对电子设备厚度的影响。在保证电子设备能够满足用户的轻薄化体验要求的条件下,还能够实现第一镜头组件长的变焦距离,满足长焦、广角等拍摄需求,实现更佳的拍摄效果。
此外,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3与升降件21的配合来实现对升降件21移动的机械驱动,与相关技术中通过电控方式实现对升降件21的驱动相比,第一驱动组件23的结构较为简单,简化了实现升降件21移动的驱动机构的结构。且机械驱动的方式对第一驱动组件23、升降件21等的装配精度要求较低,便于实现,也有助于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当升降件21处于第二位置时,升降件21可以缩回至壳体10的容纳腔112内,透光件211可以穿设在避让孔111内,透光件211可以与后盖11位于同一平面。或者,参见图5所示,升降件21也可以穿过避让孔111设置,也即部分升降件21突出壳体10设置,部分升降件21伸入至容纳腔112内,部分升降件21位于壳体10外。当然,在一些示例中,升降件21也可以全部位于壳体10外。
第一驱动组件23可以位于壳体10内。或者,第一驱动组件23也可以穿过避让孔111设置,部分第一驱动组件23可以伸入容纳腔112内,并设置在底座22上,部分第一驱动组件23可以位于壳体10外。或者,第一驱动组件23也可以全部位于壳体10外。
其中,当第一驱动组件23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0外时,参见图5所示,也就是说,第一驱动组件23至少部分暴露在壳体10外,这样可以便于用户直接手动旋转第一驱动组件23以使其带动升降件21移动,实现变焦调节,便于操作,且无需为第一驱动组件23的转动针对设置驱动件,有助于简化结构。
第一驱动组件23可以为一个整体的结构件,或者,继续参见图5所示,第一驱动组件23可以包括有第一驱动件232和第一调节件231,也即第一驱动组件23可以由第一驱动件232和第一调节件231分别成型后装配形成,增加了第一驱动组件23与壳体10及底座22装配方式的多样性,使第一调节件231和第一驱动件232的结构尺寸等受避让孔及在壳体10上装配需求的影响较小,有利于增加第一驱动件232和第一调节件231的结构及尺寸设计的灵活性,此外也便于实现第一驱动组件23与底座22及壳体10之间的装配设置。
第一驱动件232可以设置在底座22上,且第一驱动件232与底座22转动配合,从而实现第一驱动组件23与底座22的转动配合。升降件21可以套设在第一驱动件232的内侧上,以实现升降件21与第一驱动组件23的联动配合。至少部分第一调节件231可以位于壳体10外,第一调节件231可以套设在第一驱动件232的外侧,并与第一驱动件232连接,这样用户可以手动旋转第一调节件231,通过第一调节件231能够带动第一驱动件232转动,进而使升降件21发生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便于操作。
其中,第一调节件231可以穿过避让孔111设置,部分第一调节件231可以伸入容纳腔112内,部分第一调节件231可以位于壳体10外。或者,第一调节件231也可以全部位于壳体10外。
当第一调节件231全部位于壳体10外时,第一驱动件232可以穿过避让孔111设置,第一驱动件232部分伸入容纳腔112内,第一驱动件232部分位于壳体10外,第一调节件231套设在位于壳体10外的部分第一驱动件232的外侧上。其中,第一调节件231的外径可以大于避让孔的内径,第一调节件231还能够起到遮蔽避让孔的作用。
图6为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当然,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操作方式实现对升降件21移动的驱动。例如,参见图6所示,可以在电子设备100上设置操控件14,操控件14可以与第一驱动组件23联动,具体的,操控件14可以与第一调节件231联动配合,或者,操控件14也可以与第一驱动件232联动配合。
操控件14可以通过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0上,操控件14相对壳体10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驱动组件23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3带动升降件21沿第一方向移动。这样通过操作操控件14就能够实现对升降件21移动的驱动,丰富驱动升降件移动的方式,有利于提升使用体验。
操控件14的可活动设置方式可以是多种的,操控件14可以相对壳体10移动设置,例如,操控件14可以沿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如图中的x方向)移动。使用摄像模组30实现变焦调节时,可以推动操控件14使其相对壳体10移动,操控件14带动第一驱动组件23转动,进而使升降件21移动。或者,操控件14也可以滑动设置在壳体10上,或者,操控件14也可以转动设置在壳体10上等。
操控件14与第一驱动组件23的联动方式可以是多种的,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传动即可,例如,操控件14和第一驱动组件23之间可以通过电动驱动的方式连接,或者,操控件14和第一驱动组件23也可以通过齿轮传动、连杆传动等机械结构实现联动配合。
其中,操控件14可以设置在中框12上,以便于用户在拍照时触碰操控件,从而通过操控件带动第一驱动组件23转动。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调节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调节机构的拆分局部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7所示,以底座22、升降件21、第一驱动件(图中未示出)、第一调节件231等圆环状结构为例,对第一驱动组件23与升降件21的联动方式进行说明。
参见图8所示,第一驱动件232的第一端可以设置在底座22上,例如,第一驱动件232可以套设在底座22内侧,升降件21可以套设在第一驱动件232的内侧,结合图9所示,第一驱动件232的内侧壁上可以具有第一螺旋轨2324,升降件21的外侧壁上可以具有第二螺旋轨212,第一螺旋轨2324和第二螺旋轨212配合。例如,第一螺旋轨2324可以为螺旋的凹槽结构,第二螺旋轨212可以为螺旋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可以沿着凹槽结构移动以实现配合。
这样第一驱动件232和升降件21就能够通过第一螺旋轨2324和第二螺旋轨212的配合实现联动,进而实现第一驱动组件23与升降件21的联动配合。当第一驱动件232转动时,第一螺旋轨2324相对第二螺旋轨212发生转动,产生沿光轴方向的分位移,从而带动升降件21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
应当理解的是,升降件21沿光轴方向的移动距离,可以通过第一螺旋轨2324和第二螺旋轨212的螺旋环绕圈数进行调节。
其中,为保证升降件21不会发生转动而是仅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升降件21的第二端21b可以穿过第一驱动件232,并伸入底座22内(参照图8所示)。继续参见图9所示,在底座22的内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导向轨224,导向轨224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在升降件21的第二端21b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导向件213,导向件213可以与导向轨224配合。例如,导向轨224可以为在底座22的内侧壁上形成的凹槽结构,导向件213可以为在升降件21的外侧壁上形成的凸起结构,导向件213可以设置在导向轨224内,并沿着导向轨224的延伸方向滑动,这样就通过导向件213和导向轨224的配合,限制了升降件21相对底座22发生转动,也即限制了升降件21相对壳体10的转动,使升降件21仅相对壳体10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
继续参见图9所示,调节机构20还可以包括有压盖26,在第一驱动件232的周向外侧壁上可以具有凸起的抵接平台2326。结合图8所示,压盖26可以套设在第一驱动件232上,具体的,压盖26套设在第一驱动件232的外侧,并与抵接平台2326抵接,压盖26压设在抵接平台2326背向底座22的一侧上。压盖26可以与底座22连接固定,这样就将第一驱动件232通过压盖26与底座22装配,压盖26可以实现对第一驱动组件23沿光轴方向上的限位,使其仅能够相对底座22发生周向的转动。此外,升降件21套设在第一驱动组件23上,这样通过压盖26也将升降件21与底座22转配。
在将底座22设置在容纳腔112内时,可以使压盖26与壳体10固定,具体的,压盖26背向底座22的一侧可以与壳体10连接(参照图5所示),其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焊接、卡接等。这样通过压盖26就实现了底座22与壳体10的装配,从而将设置在底座22上的第一驱动组件23、升降件21等结构件与壳体10装配,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在电子设备进行装配时,可以首先将第一驱动组件23、底座22、压盖26和升降件21装配形成调节机构20(参照图5所示),然后可以将调节机构20通过压盖26设置在后盖11上。
或者,当第一驱动组件23由第一驱动件232和第一调节件231分别成型形成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先将第一驱动件232、底座22、升降件21和压盖26装配形成一整个结构件,然后将该结构件设置在后盖11上,使部分第一驱动件232伸出至壳体10外,再将第一调节件231套在第一驱动件232外侧上,形成调节机构20并将该调节机构20设置在后盖11上。
也就是说,可以先将调节机构20与后盖11一起装配,然后再使其与摄像模组30等配合,完成电子设备100的整体组装装配,与在组装装配时,分别将后盖11、摄像模组30、升降件21、升降件21的驱动机构等组装相比,有助于降低在电子设备100组装装配时的精度要求,便于装配实现。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以第一驱动组件23部分位于壳体10外为例,将调节机构20装配至壳体10的后盖11上时,以后盖11面向显示屏13的一侧为内侧,后盖11背向显示屏13的一侧为外侧,调节机构20可以从后盖11的外侧穿过避让孔111(参照图3所示),使底座22、压盖26伸入容纳腔112内,压盖26与后盖11固定实现调节机构20的装配。当然,在一些示例中,调节机构20也可以从后盖11的内侧穿过避让孔111设置,然后使其与后盖11固定实现装配。
相应的,当第一驱动组件23由第一驱动件232和第一调节件231分别成型形成时,可以先将第一驱动件232、底座22、升降件21和压盖26装配形成一整个结构件,然后将该结构件设置在后盖11上,并使第一调节件231与第一驱动件232连接实现装配。具体的,该结构件也可以从后盖11的外侧通过避让孔111实现装配,或者,该结构件也可以从后盖11的内侧通过避让孔111实现装配。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驱动件和第一调节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当第一驱动件232和第一调节件231分别成型装配成第一驱动组件23时,第一调节件231和第一驱动件23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多种的,例如,第一调节件231和第一驱动件232可以通过卡接、粘接、螺钉等固定件连接等。
具体的,如参见图10所示,在第一调节件231的内侧壁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卡接件2311,在第一驱动件232的外侧壁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卡接件2325,第一卡接件2311和第二卡接件2325可以卡接配合,例如,第一卡接件2311可以是位于第一调节件231内侧壁上的卡槽,第二卡接件2325可以是位于第二调节件271外侧壁上凸起形成的卡件,第二卡接件2325可以设置在第一卡接件2311内。通过第一卡接件2311和第二卡接件2325配合实现对第一调节件231的限位作用,从而实现第一调节件231和第一驱动件232的连接,在转动第一调节件231时,使第一调节件231能够带动第一驱动件232转动。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第一调节件231和第一驱动件232的装配,便于组装或更换拆卸。
为保证第一调节件231和第一驱动件232的连接牢度,在第一卡接件2311和第二卡接件2325卡接配合后,还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使第一卡接件2311和第二卡接件2325牢度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升降件21和第一镜头组件31可以采用分别移动的方式,例如,可以在电子设备内设置第一驱动结构,其中,第一驱动结构可以是变焦马达等。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一镜头组件31连接,以实现第一镜头组件31沿光轴的移动,而第一驱动组件23驱动升降件21沿光轴方向移动,通过不同的驱动机构实现对第一镜头组件31和升降件21移动的分别驱动。
或者,升降件21和第一镜头组件31也可以采用联动的方式实现移动,例如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3能够同步带动升降件21和第一镜头组件31发生移动。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摄像模组和调节机构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二驱动件和摄像模组的拆分示意图。
具体的,参见图11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有第二驱动件40,第二驱动件40可以套设在第一镜头组件31上,具体的,可以套设在第一镜头组件31的第一镜片支架312外侧(参照图12所示),第二驱动件40可以转动设置在摄像模组30的外壳30a上,这样使第二驱动件40能够相对底座22和壳体10发生转动。
第二驱动件40与第一镜头组件31联动,例如第二驱动件40与第一镜头组件31之间也可以通过轨道结构等实现配合,使第二驱动件40相对底座22及壳体10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镜头组件31相对底座22及壳体10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
具体的,参见图12所示,可以在第二驱动件40的内侧壁上形成第三螺旋轨42,在第一镜头组件31的第一镜片支架312的外侧壁上可以形成有第四螺旋轨3121,第三螺旋轨42和第四螺旋轨3121配合。例如,第三螺旋轨42可以为螺旋的凹槽结构,第四螺旋轨3121可以为螺旋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可以沿着凹槽结构移动以实现配合。
这样第二驱动件40和第一镜头组件31就通过第三螺旋轨42和第四螺旋轨3121的配合实现联动,当第二驱动件40相对壳体10转动时(参照图13所示),第三螺旋轨42相对第四螺旋轨3121发生转动,产生沿光轴方向的分位移,以带动第一镜头组件31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镜头组件31沿光轴方向的移动距离,可以通过第三螺旋轨42和第四螺旋轨3121的螺旋环绕圈数进行调节。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另一剖面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参见图13所示,可以使第二驱动件40与第一驱动组件23联动,这样,第一驱动组件23转动会带动第二驱动件40转动。
当升降件21处于第一位置时,使第一驱动组件23相对底座22转动,第一驱动组件23可以带动升降件21沿第一方向(z1方向)朝向壳体10外移动。第一驱动组件23的转动,也会带动第二驱动件40相对壳体10转动,第二驱动件40可以带动第一镜头组件31相对壳体10发生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从而拉大第一镜头组件31和图像传感器32之间的距离,实现变焦调节,使摄像模组30实现长焦等效果。
相应的,当升降件21处于第二位置时,使第一驱动组件23相对底座22反向转动,第一驱动组件23带动升降件21和第一镜头组件31反向移动,压缩摄像模组30和升降件21整体的尺寸。
也即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3能够实现对升降件21和第一镜头组件31移动的同步驱动,与分别设置驱动机构以驱动升降件21和第一镜头组件31移动相比,通过一个机械结构就能够实现对升降件21和第一镜头组件31的移动驱动,在实现具有长变焦距离的条件下,有效的简化了实现升降件21和第一镜头组件31移动的驱动机构的结构,有助于降低成本。
此外,在电子设备的组装装配时,可以将第二驱动件40与第一镜头组件31一起组装(参照图11所示),也即将第二驱动件40与摄像模组30装配在一起,将第一驱动组件23和升降件21、底座22和压盖26装配在一起形成调节机构20,结合图13所示,调节机构20可以通过压盖26与后盖11一起组装,然后使第二驱动件40与第一驱动组件23对位配合即可。也就是说,第一镜头组件31及其驱动机构、升降件21及其驱动机构分别独立组装后装配,对第一镜头组件31及其驱动机构的组装和升降件21及其驱动机构的组装实现了解耦,升降件21及其驱动机构随着后盖11一起组装,第一镜头组件31及其驱动机构随着摄像模组30一起组装,在电子设备整体组装装配时使两部分对位装配即可,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组装装配时的精度要求,更佳的便于装配实现。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摄像模组、第二驱动件和调节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参见图14所示,调节机构20还可以包括第一传动件24,第一驱动组件23和第二驱动件40可以通过第一传动件24实现联动配合。以第一驱动组件23包括第一驱动件232和第一调节件231为例,第一传动件24也可以是环状结构,第一传动件24可以位于第一驱动件232和底座22之间。结合图13所示,第一传动件24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驱动件232连接,第一传动件24的第二端可以与底座22转动配合,从而使第一驱动组件23和第一传动件24均能够相对底座22转动。
而第一传动件24还可以与第二驱动件40连接,第一传动件24转动就能够带动第二驱动件40相对底座22转动,也即在保证第一驱动组件23可相对底座22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传动件24也实现了第一驱动组件23和第二驱动件40的联动,有助于简化结构。
当第一驱动组件23中的第一驱动件232相对底座22转动时,第一驱动件232能够带动升降件21沿光轴方向移动,同时第一驱动件232还能够带动第一传动件24相对底座22转动,第一传动件24可以带动第二驱动件40相对底座22转动,从而通过第二驱动件40带动第一镜头组件31沿光轴方向移动,实现升降件21和第一镜头组件31的同步移动。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驱动件、第一传动件和底座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参见图15所示,底座22的周向上可以设置有滑轨221,在第一传动件24的第二端上可以设置有滑动件241,滑动件241可以是在第一传动件24第二端的端面上形成的凸起,第一传动件24的第二端可以伸入底座22内,并且使滑动件241位于滑轨221内并沿着滑轨221移动,这样通过滑动件241和滑轨221配合就实现了第一传动件24与底座22的转动配合。
其中,滑轨221在底座22的周向上分布,这样就使第一传动件24能够相对底座22可以转动多圈,也就使第一驱动组件23能够相对底座22转动多圈,从而有利于增大升降件21以及第一镜头组件31沿光轴方向的可移动距离,能够增大扩展的避让空间的大小,进一步增加第一镜头组件31的变焦距离。
继续参见图15所示,在第一驱动件232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323,在第一传动件24的第一端端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限位件242,第一限位件2323与第二限位件242配合。例如,第一限位件2323可以为第一驱动件232第一端端面开设的限位孔,第二限位件242可以为第一传动件24第一端端面上凸起形成的限位柱,限位柱可以插设在限位孔内,从而实现第一传动件24和第一驱动件232的连接,进而实现第一传动件24和第一驱动组件23的连接装配,使第一驱动组件23转动能够带动第一传动件24相对底座22转动。
为实现第一传动件24与第二驱动件40的连接,继续参见图15所示,滑轨221可以贯穿底座22设置,使第一传动件24的滑动件241能够穿过底座22后与第二驱动件40连接。
具体的,底座22可以包括内环部222a、隔断部223和外环部222b,其中外环部222b可以环绕设置在内环部222a的外侧,内环部222a和外环部222b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贯穿底座22的滑轨221。内环部222a和外环部222b通过隔断部223连接,隔断部223可以为一个,隔断部223也可以为多个。这样隔断部223就将滑轨221分割为多个贯穿底座22的轨道槽,例如,轨道槽221a和轨道槽221b,第一传动件24上的滑动件241可以伸入轨道槽内,并沿着轨道槽滑动。
为使滑动件241能够依次在轨道槽内滑动,参见图15所示,调节机构20还包括有弹性件25,弹性件25可以设置在第一驱动件232上,弹性件25位于第一传动件24与第一驱动件232之间,弹性件25能够赋予第一传动件24在光轴方向上的伸缩余量。
具体的,第一驱动件232的第一端的端面上可以开设有限位槽2322,限位槽2322沿着第一驱动件232的周向分布,第一传动件24和弹性件25可以位于限位槽2322内,限位槽2322能够对第一传动件24和弹性件25起到限位作用,保证第一传动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沿光轴方向伸缩,从而保证滑动件241在轨道槽内依次滑动的顺滑性。此外也能够提升第一传动件24与第一驱动组件2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图16为图13中d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以滑动件241与第一传动件24连接的一端为滑动件241的第一端,与第一端相对的一端为滑动件241的第二端,当滑动件241在轨道槽内滑动时,结合图16所示,滑动件241的第二端可以穿过底座22上的轨道槽后与第二驱动件40连接,从而使第一传动件24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驱动件40转动,也就使第一驱动组件23可以通过第一传动件24带动第二驱动件40实现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镜头组件31实现移动。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二驱动件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的,参见图17所示,在第二驱动件40上可以具有多个第三限位件41,多个第三限位件41分布设置在第二驱动件40的周向上,当滑动件241在轨道槽内滑动时,结合图16所示,滑动件241可以穿过轨道槽与第三限位件41配合。例如,滑动件241为第一传动件24上形成的凸起,第三限位件41可以为第二驱动件40面向第一传动件24一端的端面上形成的限位槽,滑动件241可以伸入限位槽内,从而实现第一传动件24与第二驱动件40的连接装配,使第一传动件24能够带动第二驱动件40相对底座22转动。
也即电子设备组装装配时,可以使升降件21、第一驱动组件23、第一传动件24以及弹性件25等通过底座22、压盖26和后盖11装配在一起,而第一镜头组件31与第二驱动件40可以装配在一起,然后使两部分对位,使第一传动件24的滑动件241插入至第二驱动件40的第三限位件41内即可完成装配,显著的降低了装配精度要求,便于装配。
其中,第三限位件41的数量可以根据轨道槽和隔断部223的数量选择设定。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传动件、底座和第一驱动件配合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而当的滑动件241滑动至隔断部223时,通过弹性件25赋予的光轴方向上的弹性余量可以使滑动件241继续滑动。具体的,参见图18所示,以个底座22包括的隔断部223为三个,隔断部223将滑轨221分隔为三个轨道槽,分别为轨道槽221a、轨道槽221b和轨道槽221c。以相邻的两个轨道槽221a和轨道槽221b为例,当第一传动件24上的滑动件241沿着轨道槽221a滑动至隔断部223时,由于第一传动件24通过弹性件25与第一驱动件232配合,那么隔断部223就会挤压滑动件241,使弹性件25被压缩,滑动件241就脱离轨道槽221a,继续转动第一驱动件232,滑动件241就能够滑过隔断部223。
当滑动件241滑过隔断部223后,隔断部223的挤压作用消失,弹性件25回弹就能够使滑动件241滑入与轨道槽221a相邻的轨道槽221b内滑动,并使滑动件241能够继续与第二驱动件40实现连接。这样就能够使滑动件241依次在多个轨道槽内滑动,保证第一传动件24能够相对底座22实现多圈转动,增大升降件21和第一镜头组件31的可移动距离。
其中,滑动件24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滑动件24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滑动件24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滑动件241可以间隔且均匀的分布在第一传动件24的周向上。
弹性件25可以为弹簧,或者,弹性件25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伸缩量的结构件,例如,弹性件25可以是弹性橡胶等。弹性件25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例如,弹性件25为环形的结构件。或者,弹性件25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弹性件25分布设置在第一驱动件232的周向上。
在第一驱动件232上还设置有限位部2321(参照图15所示),具体的,该限位部2321可以开设在限位槽2322的底壁上,例如,限位部2321可以是在限位槽2322底壁上开设的限位孔,弹性件25设置在限位部2321内,限位部2321能够对弹性件25起到限位的作用,以保证弹性件25发生沿光轴方向的压缩或回弹,保证滑动件241能够顺利的从一个轨道槽滑入至相邻的轨道槽,进一步提升滑动件241滑动的顺滑性。
图19为图18中e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参见图19所示,相邻的两个轨道槽之间具有一个隔断部223,隔断部223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面2231和第二侧壁面2232,滑动件241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壁面2411和第四侧壁面2412。当滑动件241在轨道槽内转动,例如滑动件241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旋转,滑动件241滑动至隔断部223时,以第一侧壁面2231和第三侧壁面2411首先接触抵接为例,抵接后滑动件241继续转动,隔断部223会挤压滑动件241和弹性件25。
其中,第一侧壁面2231可以具有第一倾斜面,第三侧壁面2411可以具有第三倾斜面,沿着滑动件241的顺时针滑动方向,第一倾斜面朝向靠近弹性件25的方向倾斜,第三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一致。这样可以便于隔断部223挤压滑动件241和弹性件25,以使滑动件241从隔断部223滑过并滑入相邻的轨道槽内继续滑动,提升滑动件241滑动的顺滑性。
第二侧壁面2232可以具有第二倾斜面,第四侧壁面2412可以具有第四倾斜面,第二倾斜面和第四倾斜面的倾斜方向可以是一致的,且第二倾斜面与第一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三倾斜面与第四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这样当滑动件241反向转动以收缩升降件21时,也可以便于实现隔断部223对滑动件241和弹性件25的挤压,保证滑动件241转动的顺滑性。
以下对电子设备中升降件升降件和第一镜头组件可实现的移动场景进行说明。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再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3转动能够带动升降件21和第一镜头组件31同步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具体的,在沿一个方向转动第一驱动组件23时,升降件21和第一镜头组件31的移动方向可以相同,或者,移动方向也可以相反。
例如,参见图20所示,当第一驱动组件23相对底座22发生顺时针方向的转动时,升降件21可以发生沿第一方向(图中的z1)的移动,第一驱动组件23还能够通过第一传动件24带动第二驱动件40转动,第二驱动件40可以带动第一镜头组件31也发生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在移动升降件21以空出避让空间的同时,能够带动第一镜头组件31在避让空间内移动实现长焦等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应的,当第一驱动组件23相对底座22发生逆时针转动时,升降件21和第一镜头组件31可以均发生沿第二方向的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具体的,升降件21的移动方向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驱动组件23和升降件21之间的配合方式来实现调节,相应的,第一镜头组件31的移动方向也可以通过调节第二驱动件40和第一镜头组件31之间的联动配合方式来实现调节。例如,第一驱动组件23通过第一螺旋轨和升降件21上的第二螺旋轨配合实现联动,第二驱动组件27通过第三螺旋轨和第一镜头组件31上的第四螺旋轨配合实现联动,使第一驱动组件23上的第一螺旋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驱动件40上的第三螺旋轨的延伸方向一致,这样就能够使升降件21的移动方向与第一镜头组件31的移动方向一致。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或者,参见图21所示,第一驱动组件23相对底座22发生顺时针转动时,升降件21可以发生沿第一方向(图中的z1)的移动,第一驱动组件23还能够通过第一传动件24带动第二驱动件40转动,第二驱动件40带动第一镜头组件31发生沿第二方向的移动,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如图20中的z2方向。丰富电子设备可实现的拍摄等使用场景,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功能性和适用性。
相应的,也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驱动组件23和升降件21之间的配合方式、以及第二驱动件40和第一镜头组件31之间的联动配合方式来实现对移动方向的调节。例如,使第一驱动组件23上的第一螺旋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驱动件40上的第三螺旋轨的延伸方向相反,这样就能够使升降件21的移动方向与第一镜头组件31的移动方向相反。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子设备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当然,正如前述的内容,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升降件21和第一镜头组件31可以实现分别移动,例如,通过在电子设备100内设置第一驱动结构来实现第一镜头组件31沿光轴的移动,而升降件21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3实现移动。此时,升降件21与第一镜头组件31的移动方向也可以相同,或者相反。
或者,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仅使升降件21发生移动,例如,参见图22所示,第一驱动组件23与升降件21联动,第一驱动组件23与第一镜头组件31之间解耦,第一驱动组件23相对底座22发生转动时,第一驱动组件23带动升降件21沿光轴方向移动,而第一镜头组件31可以不移动。
或者,也可以仅使第一镜头组件31发生移动,其中,可以通过第一驱动结构单独驱动第一镜头组件31移动。或者,参见图23所示,也可以去除升降件21和第一驱动组件23之间的联动配合关系,例如在升降件21和第一驱动组件23上不设置第一螺旋轨和第二螺旋轨,使升降件升降件21与第一驱动组件23解耦。当第一驱动组件23相对壳体10转动时,第一驱动组件23通过第一传动件24带动第二驱动件40转动,第二驱动件40带动第一镜头组件31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模组30所包括的镜头组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参见图24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有第二镜头组件33,第二镜头组件33也可以设置在外壳30a上。第二镜头组件33的光轴可以与第一镜头组件的光轴重合,第二镜头组件33位于第一镜头组件31面向像侧的一侧。
第二镜头组件33可以包括有第二镜片支架331和设置在第二镜片支架331内的第二镜片元件332,第二镜片元件3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第二镜片元件33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以第二镜片元件332的数量为多个为例,多个第二镜片元件332沿着光轴方向依次排列。
第二镜头组件33也可以相对外壳30a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也即第二镜头组件33也能够相对图像传感器32发生移动,从而对第二镜头组件33与图像传感器3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实现变焦的目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变焦效果,丰富摄像模组30的功能,提升拍摄效果。
其中,第二镜头组件33可以单独移动,例如,在电子设备内还可以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镜头组件33连接,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镜头组件33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或者,参见图25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驱动件50,第三驱动件50转动设置在容纳腔112内,例如,第三驱动件50可以与摄像模组30的外壳转动配合,使第三驱动件50能够相对底座22及壳体10发生转动。
第三驱动件50套设在第二镜头组件33上,具体的,第三驱动件50可以套设在第二镜头组件33的外侧,并与第二镜头组件33联动,当第三驱动件50相对底座22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镜头组件33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实现变焦的效果。具体的,第三驱动件50与第二镜头组件33之间也可以通过轨道结构等实现联动配合。
例如,在第三驱动件50的内侧壁上可以形成第五螺旋轨,第二镜头组件33的外侧壁上可以形成第六螺旋轨,第五螺旋轨可以和第六螺旋轨配合,实现第三驱动件50和第二镜头组件33的联动配合,当第三驱动件50相对底座22转动时,第五螺旋轨相对第六螺旋轨转动,产生沿光轴方向的分位移,从而带动第二镜头组件33相对壳体10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有第二驱动组件27,第二驱动组件27可以环绕第一驱动组件23的周向设置,第二驱动组件27与底座22转动配合,且第二驱动组件27与第三驱动件50联动。其中,应当理解的是,第二驱动组件27与底座22转动配合的方式可以与第一驱动组件23与底座22转动配合的方式相同,或者,第二驱动组件27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底座22转动配合。
当第二驱动组件27相对底座22转动时,第二驱动组件27带动第三驱动件50相对底座22转动,从而使第三驱动件50能够带动第二镜头组件33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也就是说,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3的转动能够带动升降件21、第一镜头组件31实现移动,而通过第二驱动组件27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镜头组件33的移动,实现升降件21、第一镜头组件31和第二镜头组件33的分别移动驱动。丰富移动驱动方式,增加电子设备的设计灵活性。
其中,当第二镜头组件33单独移动时,第二镜头组件33的移动方向和升降件21的移动方向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相反。相应的,第二镜头组件33的移动方向和第一镜头组件31的移动方向也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镜头组件33可以为一个(参照图24所示),或者,第二镜头组件33也可以为多个。参见图25所示,第二镜头组件33为多个时,每个第二镜头组件33可以与一个第三驱动件50对应配合,每个第三驱动件50与一个第二驱动组件27对应配合,从而通过第二驱动组件27分别实现对多个第二镜头组件33的移动驱动。
继续参见图25所示,第二驱动组件27可以包括第二调节件271和第二传动件272,其中,第二调节件271可以位于壳体10外,第二调节件271可以环绕第一调节件231的周向设置。第二调节件271可以通过第二传动件272与第三驱动件50连接,这样可以通过转动第二调节件271带动第三驱动件50相对底座22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驱动件50带动第二镜头组件33移动,便于实现第二驱动组件27与底座及壳体10等的装配。
第二传动件272、第二调节件271的结构可以分别与第一传动件24、第一调节件231的结构相同,第二传动件272与第一调节件231之间的配合方式可以与第一传动件24和第一驱动件232之间的配合方式相同,第二传动件272与第三驱动件50的配合方式可以与第一传动件24和第二驱动件40之间的配合方式相同,在本示例中不再赘述。
或者,第二镜头组件33也可以与升降件21联动,例如,可以使第二驱动件40与第二镜头组件33也联动配合,第二驱动件40和第二镜头组件33的配合方式可以与第二驱动件40和第一镜头组件31的配合方式相同。
这样当第一驱动组件23相对底座22转动,第一驱动组件23能够带动升降件21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而且第一驱动组件23能够带动第二驱动件40相对底座22转动时,进而带动第一镜头组件31、第二镜头组件33发生沿光轴方向的移动,实现升降件21与第一镜头组件31、第二镜头组件33的联动。
换言之,通过一个简单的机械机构实现对升降件21、第一镜头组件31和第二镜头组件33的同步移动驱动,在实现更佳的变焦距离的条件下,显著的简化了驱动机构的结构,便于实现且有利于降低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二镜头组件33与升降件21、第一镜头组件31联动时,第二镜头组件33的移动方向、升降件21的移动方向以及第一镜头组件31的移动方向可以均相同,也可以均相反,或者,任意两者的移动方向可以相同,或者,任意两者的移动方向可以相反。具体的移动方向可以根据拍摄功能需求选择设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具有可移动升降件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摄像模组,所述壳体包括中框和后盖,所述中框和所述后盖围成容纳腔,所述摄像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后盖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避让孔,所述摄像模组包括第一镜头组件;
还包括底座、升降件和第一驱动组件;
所述升降件上设置有透光件,所述透光件与所述避让孔相对,所述透光件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面向物侧的一侧;
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后盖固定,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底座上且可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升降件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内侧且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联动;
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所述升降件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壳体外移动以形成避让空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可在所述避让空间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第一端设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转动配合,所述升降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内侧,所述第一调节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端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带动所述第一驱动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调节件位于所述壳体外。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外侧且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联动,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联动;
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带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镜头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二镜头组件,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光轴重合,且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像侧;
所述第二驱动件还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联动,当所述第二驱动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时,所述第二驱动件还带动所述第二镜头组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二镜头组件,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光轴重合,且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像侧;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驱动件和第二驱动组件;
所述第三驱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三驱动件套设在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外侧且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联动;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环绕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底座转动配合,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联动;
当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三驱动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第三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二镜头组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转动配合,且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
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周向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上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滑轨内并沿着所述滑轨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之间;
所述底座包括内环部、隔断部和外环部,所述外环部环绕设置在所述内环部的外侧,所述内环部和所述外环部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所述滑轨,所述内环部和所述外环部通过所述隔断部连接,所述隔断部将所述滑轨分割为多个轨道槽,所述滑动件依次在多个所述轨道槽内滑动;
当所述滑动件在所述轨道槽内滑动时,部分所述滑动件穿过所述轨道槽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
当所述滑动件沿着其中一个所述轨道槽滑动至所述隔断部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以使所述滑动件脱离所述轨道槽并滑过所述隔断部;
当所述滑动件滑过所述隔断部后,所述弹性件回弹以使所述滑动件滑入相邻的另一个所述轨道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所述滑动件包括相对的第三侧壁面和第四侧壁面,当所述滑动件滑动至所述隔断部时,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三侧壁面抵接;
所述第一侧壁面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三侧壁面具有第三倾斜面,沿着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三倾斜面朝向靠近所述弹性件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二侧壁面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四侧壁面具有第四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和所述第四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且均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三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周向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上开设有限位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限位部内,所述第一传动件抵接在所述弹性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配合实现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滑动件配合的第三限位件,多个所述第三限位件分布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周向上,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所述滑动件和所述第三限位件的配合实现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调节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调节件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调节件环绕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第一调节件设置,所述第二调节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调节件可带动所述第三驱动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内侧壁上具有第一螺旋轨,所述升降件的外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螺旋轨配合的第二螺旋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升降件通过所述第一螺旋轨和所述第二螺旋轨配合实现联动;
所述透光件位于所述升降件的第一端上,所述升降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并伸入至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向轨,所述导向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升降件的第二端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可沿所述导向轨滑动。
17.根据权利要求4-15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外侧,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内侧壁上具有第三螺旋轨,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外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三螺旋轨配合的第四螺旋轨,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一镜头组件通过所述第三螺旋轨和所述第四螺旋轨的配合实现联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盖,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周向外侧壁上具有凸起的抵接平台,所述压盖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外侧且与所述抵接平台抵接,且所述压盖压设在所述抵接平台背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上;
所述压盖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压盖与所述壳体固定。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内侧壁上具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第二端外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件配合的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第二卡接件的配合实现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操控件,所述操控件位于所述壳体外,且所述操控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联动。
CN202210610489.9A 2022-05-31 2022-05-31 具有可移动升降件的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2216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0489.9A CN117221696A (zh) 2022-05-31 2022-05-31 具有可移动升降件的电子设备
PCT/CN2023/095369 WO2023231812A1 (zh) 2022-05-31 2023-05-19 具有可移动升降件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0489.9A CN117221696A (zh) 2022-05-31 2022-05-31 具有可移动升降件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1696A true CN117221696A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26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0489.9A Pending CN117221696A (zh) 2022-05-31 2022-05-31 具有可移动升降件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1696A (zh)
WO (1) WO20232318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7959A (zh) * 2017-03-28 2018-10-16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可调摄像头的移动终端
CN109561184A (zh) * 2019-01-15 2019-04-02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10798594B (zh) * 2019-06-28 2021-04-02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控制装饰件镜片的方法
CN112671964B (zh) * 2020-11-23 2022-1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3347342B (zh) * 2021-06-11 2023-04-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1812A1 (zh)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5581B2 (en) Compact digital zoom camera and cellular phone having the same
CN109302555B (zh) 摄像头组件及终端设备
JP5935066B2 (ja) レンズ鏡筒
CN108600464A (zh)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模组控制方法
CN111464728B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079289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170010B (zh) 包括旋转光学模块的电子设备
CN109040561B (zh) 一种移动终端
EP4354845A1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1089684U (zh)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模块
CN113194180A (zh) 电子设备
WO2022143383A1 (zh) 电子设备
CN117221696A (zh) 具有可移动升降件的电子设备
EP2296354B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702492B (zh) 电子设备
TWM628119U (zh) 電子裝置
CN112684563A (zh) 电子设备
CN112351157B (zh)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6252988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7305631U (zh) 透镜组件的调焦装置及手机投影仪
CN22096503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8824872U (zh) 驱动机构
WO2022262507A1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873127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6774876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