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1279A - 通讯电路、通讯地址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讯电路、通讯地址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1279A
CN117221279A CN202311199273.9A CN202311199273A CN117221279A CN 117221279 A CN117221279 A CN 117221279A CN 202311199273 A CN202311199273 A CN 202311199273A CN 117221279 A CN117221279 A CN 117221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switching device
address
slav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992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永宝
刘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idai Xin'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hidai Xin'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hidai Xin'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hidai Xin'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992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12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1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12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讯电路、通讯地址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通过在从机中设置通讯电路,该通讯电路包括通讯模块、终端电阻、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通过控制开关器件动作,可以使中间级联的从机在地址配置时处于第一电路连接状态,在地址配置完成后处于第二电路连接状态,还可以使最后一个级联的从机在地址配置完成后保持第一电路连接状态不变,从而实现了从机地址的自动配置,无需额外增加任何电缆,增加了可维护性和可靠性,也不需要人员去现场配置终端电阻,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Description

通讯电路、通讯地址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工业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电路、通讯地址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光伏电站和储能等新能源系统中,多个设备之间需要进行组网通讯,例如CAN或RS485等通讯方式。组网时,通讯网络需要对各个通讯节点进行地址配置,由于地址与设备物理位置有关,且每次上电要保持固定地址,所以各个通讯节点的地址配置是建立通讯的关键。
在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拨码开关或者端子短接线进行地址的配置,或者通过上位机与设备控制单元进行通讯配置,但是在设备安装好后均需要人员到现场进行配置。基于此,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两根线缆来解决地址自动配置问题,虽然能够完成自动地址编码,但是由于增加了两根线缆使得成本变高,由于电缆长度过长会导致可靠性变差,且最后一个节点需要配置终端电阻,仍然需要人员去现场配置,自动化程度不高,维护性差。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配置通讯地址时,需要人员去现场配置,自动化程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讯电路、通讯地址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解决了配置通讯地址时,需要人员去现场配置,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讯电路,应用于第一设备,通讯电路包括:通讯模块、终端电阻、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
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分别与通讯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设备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终端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分别与通讯模块的第二端和第二设备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终端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该通讯电路还包括:
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通讯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三端连接;
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通讯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三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讯地址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该方法包括:
在第一设备的通讯电路为权利要求1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情况下,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第一指令中包括地址码;
将地址码设置为第一设备的通讯地址。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目标通讯地址包括通讯地址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的通讯电路保持第一电路连接状态不变。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目标通讯地址不包括通讯地址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通讯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三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三端与第三设备的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通讯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三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三端与第三设备的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指令;
根据第二指令,进行与第二设备的通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讯地址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该方法包括:
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中包括地址码,以用于第一设备将地址码设置为第一设备的通讯地址。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指令,以用于第一设备基于第二指令进行通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的指令,处理器用于在指令的控制下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通讯地址配置方法,或者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项的通讯地址配置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讯地址配置系统,包括第二设备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至少一个第一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从机中设置通讯电路,该通讯电路包括通讯模块、终端电阻、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其中,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通讯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终端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通讯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终端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设备的通讯电路为上述电路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第一指令中包括地址码,然后将该地址码设置为第一设备的通讯地址。由此,完成了从机地址自动配置的过程,不需要人员去现场配置,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现有技术通讯地址配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一设备通讯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设备通讯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讯地址配置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讯地址配置系统在上电初始化状态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讯地址配置系统在地址配置完成后的正常通讯状态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光伏电站和储能等新能源系统中,设备众多,各设备之间需要进行组网通讯,例如CAN和RS485等通讯方式。通讯网络在组网时,需要对各个节点进行地址配置,而且设备地址与设备物理位置有关,且每次上电都要保持固定地址,所以各个通讯节点的地址配置就是建立通讯的关键。
在现有技术中,通讯节点的地址配置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过拨码开关或者端子短接线进行地址配置,软件读取拨码开关或者端子短接线的接口信号实现地址配置;
2)通过上位机或者手机应用APP与设备控制单元进行通讯地址配置,地址参数可以断电保存,地址配置后再次上电读取非遗失性存储介质中保存的通讯地址;
以上两种方法,在设备安装好后均需要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配置,需要增加人力成本,维护性差,另外拨码开关等存在硬件寿命问题,人为操作可靠性较差。
进一步地,针对无法自动配置问题,现有技术还提出了方案三:
3)如图1所示,通讯网络中包括一个系统主机和多个从机,例如从机1、从机2,...,从机N,每个通讯设备节点包括CAN通讯模块、DI和DO接口模块,除了通讯电缆H和L外,现有技术增加了IO电缆通过DI和DO接口将各个设备进行串联。
工作原理:上电后从机都处于静默状态,所有DO都是低电平,然后系统主机DO输出高电平,从机1的DI接收到高电平后进入自动地址编码,从机1完成地址编码后DO输出高电平,从机2进行地址编码,以此类推完成所有节点编码。
存在缺点:增加了两条长电缆DI和DO,致使抗干扰能力变差;一旦DI和DO电缆出现故障则会导致编码失败,增加了硬件故障率;最后一个从机不能和其他从机互换,不能保证硬件一致性;最后一个通讯节点仍然需要工作人员去现场配置终端电阻,仍然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维护性差的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讯电路、通讯地址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可以在从机中设置通讯电路,使从机地址可以进行自动配置,无需额外增加任何电缆,增加了可维护性和可靠性,也不需要人员去现场配置终端电阻,自动化程度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适用于CAN通讯、RS485通讯等通讯网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CAN通讯为例进行阐述。
下面结合附图2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电路进行详细阐述。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电路示意图,应用于第一设备,例如从机X,如2所示,该通讯电路可以包括:通讯模块CAN、终端电阻R、第一开关器件S1和第二开关器件S2。
第一开关器件S1的第一端分别与通讯模块CAN的第一端和第二设备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S1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器件S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S1的第二端与终端电阻R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开关器件S2的第一端分别与通讯模块CAN的第二端和第二设备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S2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器件S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S2的第二端与终端电阻R的第二端连接。
终端电阻R,可以用于通讯阻抗匹配,可以防止波的反射。
第一开关器件S1和第二开关器件S2,指的是数字开关,即可以由通讯模块内部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进行开关动作的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从机中设置通讯电路,可以接收主机发送的第一指令,第一指令中包括地址码,然后可以将该地址码设置为第一设备的通讯地址。由此,完成了从机地址自动配置的过程,不需要人员去现场配置,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性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通讯电路还包括:
第一开关器件S1的第一端与通讯模块CAN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S1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器件S1的第三端连接;
第二开关器件S2的第一端与通讯模块CAN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S2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器件S2的第三端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开关器件S1的第一端与本身的第三端电连接,第二开关器件S2的第一端与本身的第三端电连接,可以使主机和从机X+1进行硬件电连接并进行地址配置的软件通讯,从而实现了地址的自动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为从机的两种不同的硬件电路连接状态,这两种硬件电路连接状态由第一开关器件S1和第二开关器件S2共同控制,为了便于理解和简洁描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图2的电路连接状态称为第一电路连接状态,将图3的电路连接状态称为第二电路连接状态,两种电路连接状态由开关S1和开关S2共同控制。
图2所示的第一种连接状态,可以称为第一电路连接状态,可以控制从机X与从机X+1切断电连接,并且从机X的通讯模块CAN的外围电路连接有终端电阻R,可以防止波的反射,以使主机可以和从机X进行软件通讯以实现地址配置。因此在图2中开关S1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切断与下一个通讯节点的电连接,其二是连接终端电阻以用于软件通讯实现地址的自动配置,开关S2的作用与开关S1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3所示的第二种连接状态,可以称为第二电路连接状态,可以控制从机X与从机X+1恢复电连接,并且从机X的通讯模块CAN的外围电路与终端电阻R失去电连接,即终端电阻R被旁路,以使主机可以和从机X+1进行软件通讯以实现地址配置。因此在图3中开关S1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其一是恢复与下一个通讯节点的电连接,其二是断开终端电阻连接,以用于主机和从机X+1进行软件通讯实现地址的自动配置(此时从机X+1的电路连接状态为第一电路连接状态),开关S2的作用与开关S1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讯地址配置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S110至S130:
S110,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中包括地址码,以用于第一设备将地址码设置为第一设备的通讯地址。
第一设备,指的是从机。
第二设备,指的是主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都属于通讯节点。
地址码,指的是表征地址的数据,例如0X01、0X02、...、0X08。
具体地,主机向从机发送地址配置的指令,该指令可以称为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中可以包括地址码,该地址码可以用于第一设备将地址码设置为第一设备的通讯地址。
S120,在第一设备的通讯电路为第一电路连接状态情况下,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第一指令中包括地址码。
具体地,在从机的通讯电路为图2中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情况下,从机可以接收主机发送的包括地址码的第一指令。
S130,将地址码设置为第一设备的通讯地址。
具体地,在从机的通讯电路为图2中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情况下,且接收到主机发送的包括地址码的第一指令后,可以将该地址码设置为从机的通讯地址。例如,从机1的通讯电路为图2中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情况下,从机1与从机2没有电连接,从机1与主机有电连接,从机1的通讯模块CAN的外围电路连接有终端电阻,因此从机1可以与主机进行CAN通讯,在接收到主机发送的配置地址的第一指令后,将第一指令中的地址码作为从机1本身的通讯地址,因此实现了从机1的地址自动配置,无需工作人员去现场配置终端电阻,只需要将从机的电路切换到第一电路连接状态即可完成地址的自动配置,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性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讯地址配置方法还包括:
在目标通讯地址包括通讯地址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的通讯电路保持第一电路连接状态不变。
目标通讯地址,指的是可以级联的最后一台从机的地址,例如0X08或0X0A,目标通讯地址是用于判断当前从机是否为最后一台能够级联的从机,目标通讯地址可以由实际通讯时能够级联的从机数量决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
在目标通讯地址包括通讯地址的情况,指的是可以级联的最后一台从机的地址为步骤S120得到的通讯地址的情况,即从机的该通讯地址为最后一个通讯节点地址的情况。
具体地,在从机为最后一个通讯节点的情况下,从机的通讯电路保持图2中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不变。由此可以使得最后一个通讯节点保持连接终端电阻不变,从而可以在配置完最后一台从机地址的同时,使得主机与各个从机实现正常通讯,全程只需要通讯模块CAN中的芯片自动控制开关S1和S2的连接态,即可自动完成从机在第一电路连接状态和第二电路连接状态之间的自由转换,全称无需工作人员去现场进行配置,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性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讯地址配置方法还包括:
在目标通讯地址不包括通讯地址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通讯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三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三端与第三设备的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通讯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三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三端与第三设备的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
具体地,在从机不是最后一个通讯节点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开关S1和S2的连接态,使从机从第一电路连接状态切换到第二电路连接状态。具体地,控制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通讯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三端连接,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三端与第三设备的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通讯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三端连接,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三端与第三设备的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通过控制开关S1和S2的连接态,使从机从第一电路连接状态切换到了第二电路连接状态,以用于主机和该从机的后一个通讯节点(该通讯节点处于第一电路连接状态)进行通讯实现地址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从机的上电初始电路状态都是图2中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在第一电路连接状态下可以基于主机与从机之间的CAN通讯协议配置该从机的通讯地址,在地址配置完成后,需要判断该从机是否为最后一个能够级联的通讯节点。在从机是最后一个通讯节点的情况下,说明地址配置任务已经完成,从机保持图2中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不变;在从机不是最后一个通讯节点的情况下,说明地址配置任务尚未完成,从机由图2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切换为图3的第二电路连接状态,此时由于下一个从机处于第一电路连接状态,因此主机可以与下一个从机进行通讯实现地址的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讯地址配置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指令;
根据第二指令,进行与第二设备的通讯。
第二指令,指的是在地址配置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即中间级联的从机处于第二电路连接状态、最后一个级联的从机处于第一电路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说明地址配置任务已经完成,接着主机会向从机发送正常通讯的指令,该指令可以称为第二指令。
具体地,从机接收主机发送的用于正常通讯的第二指令,从机根据第二指令,进行与主机之间的正常通讯,整个过程无需人员去现场配置,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讯地址配置方法还包括:
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指令,以用于第一设备基于第二指令进行通讯。具体地,向从机发送正常通讯的第二指令,以用于第一设备基于第二指令进行正常通讯,无需人员去现场配置,自动化程度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的指令,处理器用于在指令的控制下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通讯地址配置方法,或者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项的通讯地址配置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讯地址配置系统,包括第二设备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至少一个第一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通讯地址配置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包括一个系统主机和多个从机,例如即从机1、从机2,...,从机X,其中,从机X为级联的最后一个通讯节点。
图5是系统在上电初始化状态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是系统在地址配置完成后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接下来结合图5和图6,介绍系统进行地址配置的详细过程:
步骤1)在图5中,系统处于上电初始化状态,从机1、从机2,...,从机X的电路状态为图2所示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也就是说,在地址配置之前每个从机之间没有电连接,例如,从机1只与主机电连接,从机1与从机2之间没有电连接,从机2与从机3没有电连接,...,从机X-1与从机X之间没有电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上电后所有从机的CAN通讯保持静默,只接收不发送。所有从机的数字开关控制到第一电路连接状态,即连接到终端电阻,且所有从机的通讯地址编码状态为失败状态。
步骤2)系统主机通过CAN通讯,向从机1发送地址编码请求并释放地址编码为1,此时只有从机1能接收到主机的CAN通讯数据,然后不断应答主机数据,应答数据可以为本机的数字标签和接收到的地址编码等信息。其中,应答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主机收到从机应答信号后再发送一帧确认数据,该确认数据可以包含最大节点编码信息N。
从机1接收到主机的确认数据信息后可以设置通讯地址编码状态为成功状态,地址成功编码后从机1进入静默状态。
在从机1的地址编码与最大节点编码信息N不相等的情况下,控制数字开关动作,从机1的电路连接状态切换至第二电路连接状态。
步骤3)在一定时间内,主机没有接收到从机1的应答信息,或者从机1向主机发送通讯地址编码状态为成功状态的情况下,则说明从机1地址编码成功。其中,该一定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主机把向主机1释放的地址编码置为已用状态,并检测地址编码是否完成,即检测从1到N的地址编码是否都已经成功编码完成。
步骤4)地址编码没有全部成功编码完成的情况下,主机继续发送地址编码指令,即重复步骤2和步骤3的控制逻辑。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级联的从机在地址编码完成后会从图2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切换到图3的第二电路连接状态,但是最后一个级联的从机在地址编码完成后需要保持图2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不变,以用于地址编码完成后保证最后一个从机连接终端电阻,实现主机与各个从机之间进行正常CAN通讯。
在一个示例中,以地址编码2为例,此时由于从机1已经完成地址编码且开关状态切换到图3的第二电路连接状态,所以从机1和从机2都能收到主机的数据,但从机1完成了编码后处于静默状态,所以从机2可以按照步骤2的方法继续进行地址编码;
步骤5)主机在确认所有节点都完成编码的情况下,即地址1到N都完成了编码的情况下,主机发送编码完成的广播帧,所有从机退出静默状态,按照通讯协议进行正常通讯。正常通讯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
在图6中,中间级联的从机处于图3的第二电路连接状态,最后级联的从机处于图2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保证了最后一个从机连接终端电阻,可以实现主机与各个从机之间进行正常CAN通讯。
需要说明的是,在超过一定时间没有完成地址编码的情况下,可以说明地址编码发生了超时故障,用户可以通过查看地址编码已经完成的通讯节点信息进行故障的排查,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故障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从机中设置通讯电路,通过控制数字开关的动作,可以使中间级联的从机在地址配置时处于图2中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在地址配置完成后处于图3中的第二电路连接状态,还可以使最后一个级联的从机在地址配置完成后保持图2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不变,从而实现了从机地址的自动配置,无需额外增加任何电缆,增加了可维护性和可靠性,也不需要人员去现场配置终端电阻,自动化程度高。

Claims (10)

1.一种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通讯电路包括:通讯模块、终端电阻、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
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通讯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设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终端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通讯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终端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通讯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三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通讯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三端连接。
3.一种通讯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的通讯电路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电路连接状态情况下,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中包括地址码;
将所述地址码设置为所述第一设备的通讯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讯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目标通讯地址包括所述通讯地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的通讯电路保持所述第一电路连接状态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讯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通讯地址不包括所述通讯地址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通讯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三端与第三设备的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通讯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设备的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通讯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指令,进行与所述第二设备的通讯。
7.一种通讯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中包括地址码,以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地址码设置为所述第一设备的通讯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指令,以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所述第二指令进行通讯。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的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指令的控制下执行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讯地址配置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讯地址配置方法。
10.一种通讯地址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设备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设备。
CN202311199273.9A 2023-09-18 2023-09-18 通讯电路、通讯地址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Pending CN1172212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9273.9A CN117221279A (zh) 2023-09-18 2023-09-18 通讯电路、通讯地址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9273.9A CN117221279A (zh) 2023-09-18 2023-09-18 通讯电路、通讯地址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1279A true CN117221279A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34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99273.9A Pending CN117221279A (zh) 2023-09-18 2023-09-18 通讯电路、通讯地址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12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91837U (zh) 自组网式电流环总线系统及可支持自动组网的从机装置
CN112543468B (zh) 一种网关设备容灾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1542130A (zh) 用于家电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03795554A (zh) 一种管理终端状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290862B (zh) 一种配电终端的对等式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8737188B (zh) 一种网卡故障切换系统
CN100366013C (zh) 意外断电远传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方法
CN104539493B (zh) 基于usb接口实现的智能终端对智能家电的管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7483084B (zh) 一种宽带载波组网方法、站点及系统
CN112260916B (zh) 通信电路、通信网络及通信异常处理方法
CN111679925A (zh) 数据库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221279A (zh) 通讯电路、通讯地址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CN116074356B (zh) 储能电池并联通信自组网及终端自匹配方法
CN112911624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网络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15442864A (zh) 一种基于多模组的网关链路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5323145A (en) Alarm collection architecture with redundant bus
CN108650101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12995571B (zh) 用于无线会议系统的通信管理方法及通信管理装置
CN112948180B (zh) 一种基于主控管理的板级热备方法
CN214412752U (zh) 电源控制式媒体转换装置
CN103346832B (zh) 一种光纤连接状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19642236U (zh) 主从机系统及储能设备
RU2256231C2 (ru) Система охранно-пожарной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JP3076677B2 (ja) リモートブリッジ
JP4017298B2 (ja) 構内電話交換機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