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0400A - 一种储能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0400A
CN117220400A CN202311190138.8A CN202311190138A CN117220400A CN 117220400 A CN117220400 A CN 117220400A CN 202311190138 A CN202311190138 A CN 202311190138A CN 117220400 A CN117220400 A CN 117220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ternating current
power supply
energy storage
direct curren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901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麟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wangd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wangd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wangd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wangd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901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04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0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04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供电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储能单元、直流供电单元、交流供电单元和电压选择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中包含目标直流用电设备;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包括电压转换模块;所述交流供电单元包括第一整流模块;所述电压选择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储能单元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交流电源;所述目标直流用电设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通过该系统,在电网异常导致无法为控制单元供电时,及时切换成储能单元继续为控制单元进行供电,避免控制单元断电。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储能供电系统中通常存储有一定量的电能,用于为其他用电设备辅助供电。储能供电系统中一般会包含有储能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储能单元用于存储电能,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储能单元的供电状态,例如控制储能单元为哪个用电设备供电,以及何时供电等。
控制单元在进行工作时,需要外部为其提供电能。目前,可以直接使用电网提供的交流电为控制单元进行供电,也可以直接使用储能单元提供的直流电为控制单元进行供电。其中,在使用电网提供的交流电为控制单元进行供电时,对电网质量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当电网出现波动或者断电无法为控制系统供电时,会导致控制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即无法控制储能单元),从而导致整个储能供电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在使用储能单元提供的直流电为控制单元进行供电时,由于储能单元需要为多个用电设备进行供电,为了避免影响其他用电设备的用电情况,通常仅使用储能单元中的一个储能电池为其进行供电,当该储能电池中的电量被耗尽时,也就无法继续为控制单元供电,从而也会导致控制单元无法正常工作,使得整个储能供电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供电系统,以在电网异常导致无法为控制单元供电时,及时切换成储能单元继续为控制单元进行供电,避免控制单元断电。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供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储能单元、直流供电单元、交流供电单元和电压选择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中包含目标直流用电设备;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包括电压转换模块;所述交流供电单元包括第一整流模块;所述电压选择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储能单元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交流电源;所述目标直流用电设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
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向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第一直流电;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所提供的第一电压降压为第二电压;
所述交流电源,用于在所述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时,向所述第一整流模块输出第一交流电,在所述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时,停止向所述第一整流模块输出第一交流电;
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二直流电;其中,所述第二直流电所提供的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
所述目标直流用电设备,用于在所述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时,使用所述第三电压进行供电,在所述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时,使用所述第二电压进行供电。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中还包括交流用电设备;所述直流供电单元还包括逆变模块;所述交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一交流输入开关;所述电压选择单元还包括感应切换开关;所述逆变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能单元和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感应切换开关;所述第一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电源和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感应切换开关;所述交流用电设备连接所述感应切换开关;
所述储能单元,还用于向所述逆变模块输出第一直流电;
所述逆变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第二交流电;
所述感应切换开关,用于在所述交流电源正常供电以及所述第一交流输入开关闭合时,将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交流用电设备连通,以使用所述第一交流电为所述交流用电设备供电,以及在所述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或第一交流输入开关断开时,将所述逆变模块与所述交流用电设备连通,以使用所述第二交流电为所述交流用电设备供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感应切换开关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输出端和感应线圈;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逆变模块;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交流输入开关;所述感应线圈位于所述第一交流输入开关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直接的连接线上;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交流用电设备供电;
所述感应线圈,用于感应到所述第一交流电提供的电压时,产生感应电流,以使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通,以及在未感应到所述第一交流电提供的电压时,使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端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交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二整流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交流电源、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和所述第一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所述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目标直流用电设备、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
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其中,所述第三直流电所提供的第四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
所述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用于在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时,使用所述第四电压进行供电,在所述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时,使用所述第二电压进行供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直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直流输入开关;所述交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一继电器;所述直流输入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能单元,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所述第一继电器分别连接所述交流电源、所述第一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和所述第二整流模块;
所述第一继电器,用于在所述第一继电器启动状态下,当接收到所述第一交流电时,向所述直流输入开关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直流输入开关,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断开。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直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二继电器;所述交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二交流输入开关;所述第二继电器分别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所述逆变模块和所述直流输入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电源,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和所述第二整流模块;
所述第二继电器,用于在所述第二继电器启动状态下,当接收到所述第一直流电时,向所述第二交流输入开关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交流输入开关,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断开。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交流电源为电网。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储能单元中包含多个储能电池;所述储能单元在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时,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储能单元中的目标储能电池输出第一直流电;所述目标储能电池为所述储能单元中的任一储能电池。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储能供电系统连接多个用电设备;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储能单元中除所述目标储能电池之外的其他储能电池为各个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储能供电系统连接目标电源;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检测各个储能电池当前剩余电量,针对任一所述储能电池,当该储能电池的当前剩余电量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目标电源为该储能电池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供电系统,该实施例中,储能单元向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第一直流电,通过电压转换模块将第一直流电所提供的第一电压降压为第二电压。这时,当交流电源能够正常供电时,向第一整流模块输出第一交流电,通过第一整流模块将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二直流电。此时由于第二直流电提供的第三电压大于储能单元提供的第二电压,所以直接使用交流电源提供的第二直流电(即第三电压)为目标直流用电设备供电。若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时,那么交流电源无法向第一整流模块输出第一交流电,此时切换为储能单元提供的第二电压继续为目标直流用电设备供电。相比于单独使用电网或者单独使用储能单元为控制单元进行供电,导致控制单元容易出现断电的情况,该实施例的方法,有利于在电网异常导致无法为控制单元中的目标直流用电设备供电时,及时切换成储能单元继续为控制单元中的目标直流用电设备进行供电,避免控制单元断电。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储能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流流通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储能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储能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四种储能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交流供电模式下供电逻辑及输出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直流供电模式下供电逻辑及输出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不间断供电模式下供电逻辑及输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在单独使用电网或者单独使用储能单元为控制单元进行供电时,导致控制单元容易出现断电的情况。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供电系统,以在电网异常导致无法为控制单元供电时,及时切换成储能单元继续为控制单元进行供电,避免控制单元断电,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储能供电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储能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储能单元、直流供电单元(DC-PB)、交流供电单元(AC-PB)和电压选择单元(D-PB);控制单元中包含目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 A);直流供电单元包括电压转换模块(DC/DC模块Ub1);交流供电单元包括第一整流模块(AC/DC模块Ua1);电压选择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电压转换模块(DC/DC模块Ub1)分别连接储能单元和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整流模块(AC/DC模块Ua1)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交流电源;目标直流用电设备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
储能单元,用于向电压转换模块(DC/DC模块Ub1)输出第一直流电;
电压转换模块(DC/DC模块Ub1),用于将第一直流电所提供的第一电压(Vdc#0)降压为第二电压(Vdc#1);
交流电源,用于在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时,向第一整流模块输出第一交流电,在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时,停止向第一整流模块输出第一交流电;
第一整流模块,用于将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二直流电;其中,第二直流电所提供的第三电压(Vdc#2)大于第二电压(Vdc#1);
目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 A),用于在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时,使用第三电压进行供电,在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时,使用第二电压进行供电。
该实施例中,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流流通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储能单元向电压转换模块(DC/DC模块Ub1)输出第一直流电,电压转换模块将第一直流电所提供的第一电压(Vdc#0)降压为第二电压(Vdc#1)。
这时,当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时,交流电源向第一整流模块(AC/DC模块Ua1)输出第一交流电,第一整流模块将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二直流电。这里,由于第二直流电所提供的第三电压(Vdc#2)大于第二电压(Vdc#1),所以储能单元直流供电的输出被截止,仅使用交流电源提供的第二直流电所提供的第三电压(Vdc#2)为目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 A)供电。此时,储能单元仅有少量空载损耗。
当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时,交流电源停止向第一整流模块(AC/DC模块Ua1)输出第一交流电,此时由于不存在第二直流电提供的第三电压,所以储能单元直流供电的输出直接流向目标直流用电设备,直接使用第二电压为目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 A)进行供电。
该实施例中,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都在目标直流用电设备的用电范围内,只是略有高低。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储能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中还包括交流用电设备(AC LOAD);直流供电单元还包括逆变模块(DC/AC模块Ub2);交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一交流输入开关(Sa3);电压选择单元还包括感应切换开关(SPDT1);逆变模块的一端连接储能单元和电压转换模块,另一端连接感应切换开关;第一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连接交流电源和第一整流模块,另一端连接感应切换开关;交流用电设备连接感应切换开关;
储能单元,还用于向逆变模块输出第一直流电;
逆变模块,用于将第一直流电转换为第二交流电;
感应切换开关,用于在交流电源正常供电以及第一交流输入开关闭合时,将交流电源与交流用电设备连通,以使用第一交流电为交流用电设备供电,以及在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或第一交流输入开关断开时,将逆变模块与交流用电设备连通,以使用第二交流电为交流用电设备供电。
该实施例中,在同时为控制单元中的交流用电设备(AC LOAD)和目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 A)进行供电时,具体的:
储能单元向电压转换模块(DC/DC模块Ub1)输出第一直流电,电压转换模块将第一直流电所提供的第一电压(Vdc#0)降压为第二电压(Vdc#1)。同时,储能单元还向逆变模块(DC/AC模块Ub2)输出第一直流电,逆变模块将第一直流电转换为第二交流电。
这时,当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时,针对交流用电设备(AC LOAD),感应切换开关将逆变模块(DC/AC模块Ub2)与交流用电设备连通,此时,使用第二交流电为交流用电设备供电。针对目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 A),使用第二电压(Vdc#1)为目标直流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当交流电源正常供电,且第一交流输入开关(Sa3)闭合时,针对交流用电设备(ACLOAD),感应切换开关将交流电源与交流用电设备连通,此时,使用第一交流电为交流用电设备供电。针对目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 A),由于第二直流电所提供的第三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因此储能单元直流供电的输出被截止,即第二电压被截止,此时使用第二直流电所提供的第三电压(Vdc#2)为目标直流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感应切换开关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输出端和感应线圈;第一端连接逆变模块;第二端连接第一交流输入开关;感应线圈位于第一交流输入开关与第二输入端直接的连接线上;输出端连接交流用电设备供电;
感应线圈,用于感应到第一交流电提供的电压时,产生感应电流,以使输出端与第二输入端连通,以及在未感应到第一交流电提供的电压时,使输出端与第一端连通。
该实施例中,当交流电源正常供电且第一交流输入开关闭合时,感应线圈可以感应到第一交流电提供的电压,从而产生感应电流,使得输出端与第二输入端连通,当输出端与第二输入端连通时,表示交流用电设备与交流电源连通。
当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或第一交流输入开关断开时,感应线圈感应不到第一交流电提供的电压,此时无法产生感应电流,使得输出端与第一端连通,当输出端与第一端连通时,表示交流用电设备与逆变模块(DC/AC模块Ub2)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储能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交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二整流模块(AC/DC模块Ua2);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控制单元还包括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 B);第二整流模块的一端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第一整流模块和第一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目标直流用电设备、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
第二整流模块,用于将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其中,第三直流电所提供的第四电压(Vdc#3)大于第二电压;
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用于在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时,使用第四电压进行供电,在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时,使用第二电压进行供电。
该实施例中,目标直流用电设备是控制单元中的主用电设备,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是控制单元中的大功率的直流用电设备。
在为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 B)进行供电时,储能单元向电压转换模块(DC/DC模块Ub1)输出第一直流电,电压转换模块将第一直流电所提供的第一电压(Vdc#0)降压为第二电压(Vdc#1)。
这时,当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时,交流电源向第二整流模块(AC/DC模块Ua2)输出第一交流电。第二整流模块将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三直流电。这里,由于第三直流电所提供的第四电压(Vdc#3)大于第二电压(Vdc#1),所以储能单元直流供电的输出被截止,仅使用交流电源提供的第三直流电所提供的第四电压(Vdc#3)为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 B)供电。此时,储能单元仅有少量空载损耗。
当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时,交流电源停止向第二整流模块(AC/DC模块Ua2)输出第一交流电,此时由于不存在第三直流电所提供的第四电压(Vdc#3),所以储能单元直流供电的输出直接流向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直接使用第二电压为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B)进行供电。
该实施例中,第二电压和第四电压都在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的用电范围内,只是略有高低。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四种储能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直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直流输入开关(Sa1);交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一继电器(K2);直流输入开关的一端连接储能单元,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压转换模块和逆变模块;第一继电器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第一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第一整流模块和第二整流模块;
第一继电器,用于在第一继电器启动状态下,当接收到第一交流电时,向直流输入开关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直流输入开关,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断开。
直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二继电器(K1);交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二交流输入开关(Sa2);第二继电器分别连接电压转换模块、逆变模块和直流输入开关的另一端;第二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连接交流电源,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继电器、第一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第一整流模块和第二整流模块;
第二继电器,用于在第二继电器启动状态下,当接收到第一直流电时,向第二交流输入开关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第二交流输入开关,用于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断开。
该实施例中,在该储能供电系统启动前,可物理设置控制第一继电器(K2)、第二继电器(K1)的启用情况,如不设置,则默认第一继电器(K2)启用。通过对第二继电器(K1)、第一继电器(K2)的启用和禁用,可存在以下3种模式:交流供电模式、直流供电模式和不间断供电模式。
在交流供电模式中,启用第一继电器(K2),停用第二继电器(K1)。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交流供电模式下供电逻辑及输出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二交流输入开关(Sa2)闭合后,交流电源可以向第一继电器(K2)供电,第一继电器(K2)在启动状态下,当接收到交流电源提供的第一交流电时,向直流输入开关(Sa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Vk2),使直流输入开关(Sa1)断开。
此时,第一整流模块(AC/DC模块Ua1)输出第三电压(Vdc#2),通过第二二极管(D2),输出V1,此时V1=Vdc#2。交流电源通过第一整流模块(AC/DC模块Ua1)转化为低压直流,为目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 A)供电。
第一整流模块(AC/DC模块Ua1)输出第三电压(Vdc#2)与第二整流模块(AC/DC模块Ua2)输出第四电压(Vdc#3)通过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分选,输出V2,此时V2=Vdc#3。交流电源通过第二整流模块(AC/DC模块Ua2)转换为低压直流,为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 B)供电。
交流电源通过第一交流输入开关(Sa3)直接输出Vac#2,经过感应切换开关(SPDT1),输出V3,此时V3=Vac#2。交流电源直接给交流用电设备(AC LOAD)供电。
在直流供电模式下:启用第二继电器(K1),停用第一继电器(K2);或同时启用第二继电器(K1)、第一继电器(K2)。
在第二继电器(K1)、第一继电器(K2)同时启用时,由于第二继电器(K1)直连储能单元,在第一继电器(K2)供电启动前,第二交流输入开关(Sa2)会被第二继电器(K1)的第二控制信号切断,所以同时启用第二继电器(K1)、第一继电器(K2)的状态和单独启用第二继电器(K1)相同。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直流供电模式下供电逻辑及输出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直流输入开关(Sa1)闭合后,储能单元可以向第二继电器(K1)供电,第二继电器(K1)在启动状态下,当接收到储能单元提供的第一直流电时,向第二交流输入开关(Sa2)输出第二控制信号(Vk1),使第二交流输入开关(Sa2)断开,控制单元由储能单元供电。
电压转换模块(DC/DC模块Ub1)输出第二电压(Vdc#1)通过第一二极管(D1),输出V1,此时V1=Vdc#1。
电压转换模块(DC/DC模块Ub1)输出第二电压(Vdc#1)通过第三二极管(D3),输出V2,此时V2=Vdc#1。
储能单元提供的第一直流电通过电压转换模块(DC/DC模块Ub1)转化为降压为第二电压,为目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 A)和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DC LOAD B)供电。
逆变模块(DC/AC模块Ub2)输出第二交流电提供的电压(Vac#1),经过感应切换开关(SPDT1),输出V3,此时V3=Vac#1。
储能单元通过逆变模块(DC/AC模块Ub2)转换为低压交流,给交流用电设备(ACLOAD)供电。
在不间断供电模式下,同时停用第二继电器(K1)、第一继电器(K2)。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不间断供电模式下供电逻辑及输出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直流输入开关(Sa1)和第二交流输入开关(Sa2)闭合后,控制单元由储能单元和交流电源共同提供。由于电压选择模块的作用,所有的DC直流供电的输出被截止,此时所有的供电与图6相同,由AC交流电源提供,储能单元此时仅有少量空载损耗。
当AC交流电源出现波动或断线时,电压选择模块会导通DC直流供电的输出,此时供电逻辑及输出如图7所示。
当AC交流电源恢复供电后,电压选择模块会再次截止DC直流(储能单元)供电的输出,恢复图8的供电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交流电源为电网。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储能单元中包含多个储能电池;储能单元在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时,具体用于:通过储能单元中的目标储能电池输出第一直流电;目标储能电池为储能单元中的任一储能电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储能供电系统连接多个用电设备;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储能单元中除目标储能电池之外的其他储能电池为各个用电设备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储能供电系统连接目标电源;
控制单元,还用于检测各个储能电池当前剩余电量,针对任一储能电池,当该储能电池的当前剩余电量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目标电源为该储能电池充电。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储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储能单元、直流供电单元、交流供电单元和电压选择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中包含目标直流用电设备;所述直流供电单元包括电压转换模块;所述交流供电单元包括第一整流模块;所述电压选择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储能单元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交流电源;所述目标直流用电设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
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向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第一直流电;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所提供的第一电压降压为第二电压;
所述交流电源,用于在所述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时,向所述第一整流模块输出第一交流电,在所述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时,停止向所述第一整流模块输出第一交流电;
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二直流电;其中,所述第二直流电所提供的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
所述目标直流用电设备,用于在所述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时,使用所述第三电压进行供电,在所述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时,使用所述第二电压进行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中还包括交流用电设备;所述直流供电单元还包括逆变模块;所述交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一交流输入开关;所述电压选择单元还包括感应切换开关;所述逆变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能单元和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感应切换开关;所述第一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电源和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感应切换开关;所述交流用电设备连接所述感应切换开关;
所述储能单元,还用于向所述逆变模块输出第一直流电;
所述逆变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第二交流电;
所述感应切换开关,用于在所述交流电源正常供电以及所述第一交流输入开关闭合时,将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交流用电设备连通,以使用所述第一交流电为所述交流用电设备供电,以及在所述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或第一交流输入开关断开时,将所述逆变模块与所述交流用电设备连通,以使用所述第二交流电为所述交流用电设备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切换开关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输出端和感应线圈;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逆变模块;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交流输入开关;所述感应线圈位于所述第一交流输入开关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直接的连接线上;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交流用电设备供电;
所述感应线圈,用于感应到所述第一交流电提供的电压时,产生感应电流,以使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连通,以及在未感应到所述第一交流电提供的电压时,使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二整流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交流电源、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和所述第一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所述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目标直流用电设备、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
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交流电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其中,所述第三直流电所提供的第四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
所述大功率直流用电设备,用于在交流电源正常供电时,使用所述第四电压进行供电,在所述交流电源供电异常时,使用所述第二电压进行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直流输入开关;所述交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一继电器;所述直流输入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能单元,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所述第一继电器分别连接所述交流电源、所述第一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和所述第二整流模块;
所述第一继电器,用于在所述第一继电器启动状态下,当接收到所述第一交流电时,向所述直流输入开关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直流输入开关,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二继电器;所述交流供电单元还包括第二交流输入开关;所述第二继电器分别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所述逆变模块和所述直流输入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电源,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交流输入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和所述第二整流模块;
所述第二继电器,用于在所述第二继电器启动状态下,当接收到所述第一直流电时,向所述第二交流输入开关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交流输入开关,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电源为电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中包含多个储能电池;所述储能单元在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时,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储能单元中的目标储能电池输出第一直流电;所述目标储能电池为所述储能单元中的任一储能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供电系统连接多个用电设备;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储能单元中除所述目标储能电池之外的其他储能电池为各个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供电系统连接目标电源;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检测各个储能电池当前剩余电量,针对任一所述储能电池,当该储能电池的当前剩余电量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目标电源为该储能电池充电。
CN202311190138.8A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储能供电系统 Pending CN1172204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0138.8A CN117220400A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储能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0138.8A CN117220400A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储能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0400A true CN117220400A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47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90138.8A Pending CN117220400A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储能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04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1952B (zh) 光伏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控制方法
US8217624B2 (en) Power storage system
US9360903B2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to devices
US20100096928A1 (en) Automatic start-up circuit an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apparatus having such automatic start-up circuit
US8723364B2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having integrated charge/discharge circuit
WO2006012262A1 (en) Providing power supply for computer
JP6582098B2 (ja) 待機電力の低い充電電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7370168B (zh) 电能存储设备
CN111725879A (zh) 一种光储联合供电的移动式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06271097A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
US11121554B2 (en) Electrical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electrical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ical power control system
KR101417492B1 (ko) 전력계통과 연계된 무정전 전원공급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1404399B (zh) 供电系统
KR20170026695A (ko) 하이브리드 에너지저장 시스템
US1152778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over-discharge of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re-operating same
WO2016152177A1 (ja) 蓄電システム
KR20170078990A (ko) 비상발전기 기반 무정전 전력 공급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230187966A1 (en) Non-current equalization ups apparatus, current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parallel ups system
WO2014024731A1 (ja) 連系系統切替装置及び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JP2001103679A (ja) 非常用電源装置
CN117220400A (zh) 一种储能供电系统
KR101818969B1 (ko) 그리드 전원과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의 핫 스왑 장치
US11258297B2 (en) Inverter control strategy for a transient heavy load
US20050045225A1 (en)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standby power
CN106787644B (zh) 电源管理系统及其电力供应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