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0061A - 储能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储能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220061A CN117220061A CN202311111035.8A CN202311111035A CN117220061A CN 117220061 A CN117220061 A CN 117220061A CN 202311111035 A CN202311111035 A CN 202311111035A CN 117220061 A CN117220061 A CN 1172200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energy storage
- latch
- socket
- storage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储能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靠近插座一侧包括插头外壳,插头外壳为中空结构,插头外壳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插座包括与插头外壳相配合的固定部,固定部的外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齿,卡齿卡接于卡槽;卡齿远离插头的端部与固定部远离插头的端部齐平,沿第一方向,卡齿的长度小于固定部的长度。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连接器,保证了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灵活调节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对插结构和对插角度,避免了负载设备与储能设备之间接触异常、连接不稳定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工作人员在使用储能连接器时,因为对插角度不合适多次解锁调试插头和/或插座,导致浪费时间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储能连接器。
背景技术
储能连接器(Energy Storage Connector)是一种用于储能系统中的连接器,储能连接器的主要结构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和插座需要连接在一起,关于二者之间的链接结构一般为直拔插式连接结构,直插拔式连接结构又分为可旋转和不可旋转两种结构。
关于可旋转结构,插头和插座相连接后还能继续转动,导致储能连接器接触异常,关于不可旋转结构,插头和插座相连接后不能继续转动,无法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灵活调节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对插结构,因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连接器,用以解决插头和插座相连接后转动导致储能连接器接触异常、无法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灵活调节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对插结构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连接器,包括插头和与插头相连接的插座;
插头靠近插座一侧包括插头外壳,插头外壳为中空结构,插头外壳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
插座包括与插头外壳相配合的固定部,固定部的外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齿,卡齿卡接于卡槽;
卡齿远离插头的端部与固定部远离插头的端部齐平,沿第一方向,卡齿的长度小于固定部的长度,第一方向为由插座指向插头的方向。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卡齿的长度与固定部的长度比例范围为0.312-0.337。
可选地,当卡齿卡接于卡槽时,卡齿与卡槽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间隔沿圆周方向的宽度范围为0.15mm-0.25mm。
可选地,卡齿的数量为20个。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卡齿的截面宽度范围为1.49mm-1.69mm。
可选地,卡槽和卡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
可选地,储能连接器包括预插模式和完全对插模式;
当储能连接器处于预插模式时,卡槽和卡齿不接触,当储能连接器处于完全对插模式时,卡齿卡接至卡槽内。
可选地,插头沿第二方向开设有腔体,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按钮位于腔体内,按钮用于锁定和解锁插座,当储能连接器处于完全对插模式时,固定部与按钮相卡接。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固定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卡齿位于第三区;
第二区的外径小于第一区的外径,且第二区的外径小于第三区的外径;当储能连接器处于完全对插模式时,第二区与按钮相抵接。
可选地,按钮包括用于锁定和解锁的卡锁结构,沿第一方向,卡锁结构的长度小于按钮的长度,且卡锁结构的长度等于第二区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连接器,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连接器,在插头外壳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在固定部的外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齿,卡齿与卡槽之间相互配合,在插头和插座开始接触时,可以自由旋转插头和/或插座,从而调整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对插角度,保证了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灵活调节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对插结构和对插角度,在卡齿卡接于卡槽后,锁紧了插头和插座,固定了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对插角度,避免在使用储能连接器的过程中因为插头和/或插座发生转动,从而导致负载设备与储能设备之间接触异常、连接不稳定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工作人员在使用储能连接器时,因为对插角度不合适多次解锁调试插头和/或插座,导致浪费时间的问题。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部分插头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插座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插座又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连接器处于预插模式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连接器处于完全对插模式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部分插头、弹性件和按钮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按钮的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部分插头和按钮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部分插头又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按钮的又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装置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装置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照图1-图6,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部分插头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插座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插座又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连接器,包括插头1和与插头1相连接的插座2;插头1靠近插座2一侧包括插头外壳11,插头外壳11为中空结构,插头外壳11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110;插座2包括与插头外壳11相配合的固定部21,固定部21的外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与卡槽110相配合的卡齿210,卡齿210卡接于卡槽110;卡齿210远离插头1的端部与固定部21远离插头1的端部齐平,沿第一方向X,卡齿210的长度小于固定部21的长度,第一方向X为由插座2指向插头1的方向。
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连接器通过将电气元件连接到其电源来完成电路,储能连接器具有承载电源和数据、允许电子设备运行以及传导电流等作用。
继续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连接器包括插头1和与插头1相连接的插座2;由于插头1和插座2需要连接电路,因此,插头1和插座2内部连接电路的结构均可以由金属材质制成,金属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铜、铝或者铜合金,铜具有较硬、坚韧耐磨、较好的延展性、耐腐蚀等优点,铝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耐磨性、耐候性、硬度大等优点,铜合金具有成本低廉、机械性能和耐蚀性好、色泽美观等优点;由于插头1和插座2的外壳需要隔绝电流、防止漏电,因此,插头1和插座2的外壳需要选用绝缘材料,比如塑料或者橡胶等;关于插头1和插座2的材质及制造方法,为本领域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照图1所示,插头1是储能连接器的一端,用于与能量源(图中未示出)或负载设备(图中未示出)相连接,插座2是储能连接器的另一端,用于与储能设备(图中未示出)相连接,插头1和插座2之间通过金属接触来实现电力传输。
结合图1-图3所示,插头1靠近插座2一侧包括插头外壳11,插头外壳11为中空结构,插头外壳11内部设置有导电端子111,导电端子111用于实现插头1和插座2电连接,插头外壳11在保护导电端子111的同时实现了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连接,沿第一方向X,插头外壳11的长度小于导电端子111的长度,第一方向X为由插座2指向插头1的方向,沿第一方向X,插头外壳11的截面和导电端子111的截面均为空心圆形,导电端子111的内部形成第一插槽1a,导电端子111的外部与插头外壳11之间形成第二插槽1b,第一插槽1a和第二插槽1b均用于与插座2相连接,插头外壳11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110,其中,内表面位于第二插槽1b中。
结合图1、图4-图6所示,插座2包括与插头外壳11相配合的固定部21,固定部21内设置有连接塞子211,连接塞子211用于实现插座2和插头1电连接,固定部21在保护连接塞子211的同时实现了插座2和插头1之间的连接,沿第一方向X,连接塞子211的长度小于固定部21的长度,沿第一方向X,固定部21的截面为空心圆形,连接塞子211的截面为实心圆形,连接塞子211和固定部21之间形成第三插槽2c,第三插槽2c用于与插头1相连接;插座2还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连接的底座22、密封座23、抵接部24以及连接端子25,底座22位于固定部21和密封座23之间,密封座23和底座22可以通过连接件4相连接,连接件4可以为螺栓,连接端子25和连接塞子211电连接,固定部21的外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与卡槽110相配合的卡齿210,其中,外表面位于固定部21远离连接塞子211一侧。
结合图1-图2、图4所示,将插头1和插座2相连接的流程如下:第一步,连接塞子211对准第一插槽1a,固定部21对准第二插槽1b,导电端子111对准第三插槽2c,插头1和插座2均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移动,在此期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性旋转插头1和/或插座2,从而调整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对插角度;第二步,卡齿210卡接于卡槽110,此时插头1和插座2无法再旋转;其中,通过连接塞子211、第一插槽1a、固定部21、第二插槽1b,导电端子111和第三插槽2c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了将插头1和插座2相互连接,通过卡齿210和卡槽110之间相互配合,锁紧了插头1和插座2,固定了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对插角度,避免在使用储能连接器的过程中因为插头1和/或插座2发生转动,从而导致负载设备与储能设备之间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结合图1和图6所示,卡齿210远离插头1的端部与固定部21远离插头1的端部齐平,沿第一方向X,卡齿210的长度小于固定部21的长度,这样设置保证了插头1在开始和插座2对插时,卡齿210不与卡槽110接触,此时可以通过旋转插头1和/或插座2调整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对插角度,当确定好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对插角度后,卡齿210才会和卡槽110接触,最终锁紧插头1和插座2,避免插头1和/或插座2发生转动,这样设置也解决了工作人员在使用储能连接器时,因为对插角度不合适多次解锁调试插头1和/或插座2,导致浪费时间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连接器,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连接器,在插头外壳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在固定部的外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齿,卡齿与卡槽之间相互配合,在插头和插座开始接触时,可以自由旋转插头和/或插座,从而调整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对插角度,保证了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灵活调节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对插结构和对插角度,在卡齿卡接于卡槽后,锁紧了插头和插座,固定了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对插角度,避免在使用储能连接器的过程中因为插头和/或插座发生转动,从而导致负载设备与储能设备之间接触异常、连接不稳定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工作人员在使用储能连接器时,因为对插角度不合适多次解锁调试插头和/或插座,导致浪费时间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卡齿210的长度与固定部21的长度比例范围为0.312-0.337。
具体地,参照结合图1、图3和图6所示,若沿第一方向X,卡齿210的长度与固定部21的长度比例小于0.312,卡齿210过短,卡齿210能够与卡槽110相配合的区域较小,不能锁紧插头1和插座2,若沿第一方向X,卡齿210的长度与固定部21的长度比例大于0.337,卡齿210过长,影响调整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对插角度,因此,沿第一方向X,将卡齿210的长度与固定部21的长度比例范围设置为0.312-0.337,不仅可以避免卡齿210过短,不能锁紧插头1和插座2的问题,而且可以避免卡齿210过长,影响调整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对插角度的问题;具体而言,沿第一方向X,卡齿210的长度与固定部21的长度比例范围可以为0.312、0.317、0.322、0.327、0.332或0.337。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阐述了在如图6所示实施例中,卡齿210的长度与固定部21的长度比例范围,在其他实施例中,卡齿210的长度与固定部21的长度比例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性调整,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当卡齿210卡接于卡槽110时,卡齿210与卡槽110的侧壁120之间具有间隔,间隔沿圆周方向的宽度范围为0.15mm-0.25mm。
具体地,结合图1、图3和图5所示,当卡齿210卡接于卡槽110时,卡齿210与卡槽110的侧壁120之间具有间隔,若间隔沿圆周方向的宽度小于0.15mm,卡齿210与卡槽110相卡接时卡接过紧,不方便拆卸,若间隔沿圆周方向的宽度大于0.25mm,卡齿210与卡槽110相卡接时卡接过松,插头1和插座2容易分离,影响电路,因此,将间隔沿圆周方向的宽度范围设置为0.15mm-0.25mm,不仅可以避免卡齿210与卡槽110相卡接时卡接过紧,不方便拆卸的问题,而且可以避免卡齿210与卡槽110相卡接时卡接过松,插头1和插座2容易分离,影响电路的问题;具体而言,间隔沿圆周方向的宽度可以为0.15mm、0.17mm、0.19mm、0.21mm、0.23mm或0.25mm。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阐述了在如图3和图5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沿圆周方向的宽度范围,在其他实施例中,间隔沿圆周方向的宽度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性调整,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卡齿210的数量为20个。
具体地,参照图4所示,卡齿210的数量为可以20个,卡齿210在固定部21的外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可以理解为每间隔18°设置一个卡齿,卡齿210的个数和相邻卡齿210之间间隔的角度成反比,卡齿210的数量越多,相邻卡齿210之间间隔的角度越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阐述了在如图4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沿圆周方向的宽度范围,在其他实施例中,间隔沿圆周方向的宽度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性调整,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卡齿210的截面宽度范围为1.49mm-1.69mm。
具体地,结合图4和图5所示,卡齿210包括第一卡齿2101和与第一卡齿2101相连接的第二卡齿2102,沿第一方向X,第一卡齿2101靠近底座22,第二卡齿2102远离底座22,第一卡齿2101的主体形状为矩形体,第二卡齿2102的主体形状为棱台,沿第一方向X,第二卡齿2102靠近第一卡齿2101一侧的截面宽度大于第二卡齿2102远离第一卡齿2101一侧的截面宽度,第一卡齿2101主要用于与卡槽110相卡接,第二卡齿2102主要用于在插座2和插头1对接时引导方向,使得卡齿210可以顺利的与卡槽110对准并卡接在一起。
继续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卡齿210沿第一方向X的截面宽度,可以理解为第一卡齿2101沿第一方向X的截面宽度,当沿第一方向X,卡齿210的截面宽度小于1.49mm时,卡齿210过窄,增加了工艺难度,当沿第一方向X,卡齿210的截面宽度大于1.69mm时,卡齿210过宽,导致卡齿210的数量变少,使得插头1和插座2之间插接的不够牢固,因此,将沿第一方向X,卡齿210的截面宽度范围设置为1.49mm-1.69mm,不仅可以避免卡齿210过窄,增加了工艺难度的问题,而且可以避免卡齿210过宽,导致卡齿210的数量变少,使得插头1和插座2之间插接的不够牢固的问题;具体而言,沿第一方向X,卡齿210的截面宽度可以为1.49mm、1.54mm、1.59mm、1.64mm或1.69mm。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阐述了在如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中,间隔沿圆周方向的宽度范围,在其他实施例中,间隔沿圆周方向的宽度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性调整,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卡槽110和卡齿210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
具体地,结合图1、图3和图5所示,卡槽110和卡齿210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方向X为由插座2指向插头1的方向,设置卡槽110和卡齿210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减小了插头1和插座2对插的难度,保证了在插头1和插座2对插时直接实现二者相互卡接,避免繁琐的工艺。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连接器处于预插模式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连接器处于完全对插模式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储能连接器包括预插模式和完全对插模式;当储能连接器处于预插模式时,卡槽110和卡齿210不接触,当储能连接器处于完全对插模式时,卡齿210卡接至卡槽110内。
具体地,储能连接器包括预插模式和完全对插模式:
结合图2、图4和图7所示,当储能连接器处于预插模式时,连接塞子211插接于第一插槽1a,固定部21插接于第二插槽1b,导电端子111插接于第三插槽2c,插头1和插座2均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移动,此时卡槽110和卡齿210还未接触,可以随意转动插头1和/或插座2,通过调节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对插角度,保证储能连接器在电路中合适的位置,避免因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对插角度错误导致的电路不稳定以及工作人员因为对插角度不合适多次解锁调试插头1和/或插座2导致浪费时间等问题。
结合图2、图4和图8所示,当储能连接器处于完全对插模式时,卡齿210已经和卡槽110接触,卡齿210卡接至卡槽110内,通过卡齿210和卡槽110之间相互配合,锁紧了插头1和插座2,插头1和/或插座2不能再发生转动,可以固定插头1和插座2的对插角度以及在电路中的相对位置。
通过设置预插模式和完全对插模式,解决了工作人员在组装储能连接器时因插头和插座对插角度不合适,多次解锁调试的繁琐步骤,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部分插头、弹性件和按钮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插头1沿第二方向Y开设有腔体12,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按钮3位于腔体12内,按钮3用于锁定和解锁插座2,当储能连接器处于完全对插模式时,固定部21与按钮3相卡接。
具体地,参照图9所示,插头1沿第二方向Y开设有腔体12,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可选地,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第二方向Y可以为按钮3从插头1取出的方向,腔体12用于容纳按钮3,腔体12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按钮3位于腔体12内,按钮3用于锁定和解锁插座2,通过按钮3实现了将插头1和插座2锁定在一起或者分开;按钮3可以由塑料或者橡胶等材料制成,塑料具有质轻、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耐冲击、绝缘性好、加工成本低等优点,橡胶具有弹性、耐磨、耐寒、不易泄气、绝缘和耐用性好、防止电流泄漏等优点,关于按钮3的材质及制造方法,为本领域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2、图4和图8所示,当储能连接器处于完全对插模式时,部分固定部21插接于第二插槽1b,固定部21与按钮3相卡接,这样设置可以通过按钮3对固定部21进行限位,避免固定部21从插头1上脱落。
此外,参照图10所示,插头1还包括线缆锁紧件13和线缆14,线缆锁紧件13位于插头外壳11和线缆14之间,插头外壳11、线缆锁紧件13和线缆14三者沿第三方向Z排列,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两两相交,可选地,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两两垂直,导电端子11与线缆14电连接,实现了整个储能连接器的导电功能,线缆锁紧件13用于固定和锁紧插头外壳11和线缆14。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固定部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211、第二区212和第三区213,卡齿210位于第三区213;第二区212的外径小于第一区211的外径,且第二区212的外径小于第三区213的外径;当储能连接器处于完全对插模式时,第二区212与按钮3相抵接。
具体地,结合图6和图8所示,沿第一方向X,固定部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211、第二区212和第三区213,第一区211远离底座22,第三区213靠近底座22,卡齿210位于第三区213,这样设置保证了在插头1和插座2刚开始相互插接时,卡齿210不与卡槽110接触,方便调节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对插角度。
继续结合图6和图8所示,第二区212的外径小于第一区211的外径,且第二区212的外径小于第三区213的外径,这样设置使得当储能连接器处于完全对插模式时,部分固定部21位于插头1内部,第二区212与按钮3相抵接,通过按钮3对固定部21进行限位,避免固定部21从插头1上脱落。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按钮的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部分插头和按钮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部分插头又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按钮的又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按钮3包括用于锁定和解锁的卡锁结构31,沿第一方向X,卡锁结构31的长度小于按钮3的长度,且卡锁结构31的长度等于第二区212的长度。
具体地,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按钮3包括用于锁定和解锁的卡锁结构31,卡锁结构31包括锁止部311和与锁止部311相连接的连接部312,卡锁结构31用于与插头1和插座2相接触,以实现对插头1和插座2的锁定和解锁,当将插头1和插座2插接在一起时,部分固定部21进入插头1中,卡锁结构31可以与固定部21相配合,锁止部311与固定部21的第二区212相抵接,连接部312与第三区213靠近第二区212的边缘相抵接,沿第一方向X,卡锁结构31的长度小于按钮3的长度,且卡锁结构31的长度等于第二区212的长度,这样设置保证了卡锁结构31可以沿第一方向X卡住固定部21,避免插座2从插头1内脱落,通过设置卡锁结构31,实现了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锁定和解锁。
结合图9、图11和图13所示,按钮3还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导向孔32,导向孔32和卡锁结构31沿第三方向Z排列,腔体11的底部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导向部112,导向部112用于与导向孔32相配合,保证了按钮3可以设置于插头1内,导向部112上套设有弹性件113,弹性件113可以为弹簧,当按钮3设置于插头1内时,弹性件113和导向部112均位于导向孔32内,通过设置弹性件113,在将按钮3沿第一方向X向腔体11内按压时,弹性件113可以施加反方向的力,使得按钮3从腔体11内弹出,保证了方便取用按钮3;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连接器将按钮3和弹性件113的两件式作为解锁结构,相较于按钮、弹簧和止退板的三件式解锁结构,省略了止退板,可以减少储能连接器的组装工艺和人力成本,同时由于优化了按钮3的结构,使得按钮3的插接更加简单实用,保证了插头1和插座2的牢固安装。
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插头1靠近插座2一侧还开设有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限位孔15,限位孔15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限位孔15与腔体11相连通,按钮3靠近限位孔15一侧设置有与限位孔15相配合的限位部33,当按钮3设置于插头1内时,限位部33与限位孔15相卡接,保证了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锁紧状态;当将按钮3从插头1取出时,沿第二方向Y将按钮3向腔体11内按压,同时沿第一方向X将限位部33向腔体11内按压,此时限位部33不再与限位孔15相卡接,通过弹性件113受力后施加反方向的力,使得按钮3从腔体11内弹出,保证了方便取用按钮3。
结合图11、图12和图14所示,按钮3包括第一面301和与第一面301相连接的第二面302,第一面301与第一方向X垂直,第二面302与第三方向Z垂直,第一面301和第二面302至少一部分为平面,限位部33位于第一面301,限位部33相较于第一面301突出;按钮3还包括与第二面302平行的第三面303,沿第三方面Z,第三面303与限位部33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面302与限位部33之间的距离,锁止部311位于第二面302,沿第一方向X,锁止部311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与限位部33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沿第二方向Y,锁止部311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与限位部33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沿第三方向Z,锁止部311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与限位部33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沿第三方面Z,卡锁结构31位于第三面303远离导向孔32一侧,卡锁结构31相较于第三面303突出。
结合图11和图14所示,连接部312位于第一面301和第二面302的交界处,沿第一方向X,连接部312位于锁止部311和限位部33之间,且沿第一方向X,连接部312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与锁止部311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沿第二方向Y,连接部312位于锁止部311和限位部33之间,且沿第二方向Y,连接部312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与锁止部311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沿第三方向Z,连接部312位于锁止部311和限位部33之间,且沿第三方向Z,连接部312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与锁止部311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不交叠,在插座2和插头1相插接时,连接部312与第三区213靠近第二区212的边缘相抵接,第三区213靠近第二区212的边缘具有一定弧度,通过将连接部312设置为弧面,避免在使用该储能连接器过程中对固定部21造成损坏。
参照图14所示,沿第一方向X,按钮3远离导向部112一侧还设置有按压部34,按压部34为按钮3位于插头1内时暴露的部分,为受力的结构,通过按压按压部34,实现了将按钮3设置于插头1内并锁定插头1和插座2,或者解锁插头1和插座2,按压部34上设置有若干个突起341,设置突起341可以增加摩擦力和触感,避免手指或者其他东西触碰按压部34时发生滑动影响按钮3沿第二方向Y受力。
继续参照图14所示,按钮3远离导向部112一侧还开设有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盲孔35,盲孔35位于限位部33远离导向孔32一侧,沿第一方向X,盲孔35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与导向孔32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由于按钮3通常为塑料或者橡胶材质,在使用按钮3过程中,按钮3会有一定程度的形变,设置盲孔35,给了按钮3的形变空间,避免按钮3过分变形从而影响使用。
结合图11和图14所示,按钮3还设置有镂空部36,部分镂空部36位于第一面301,镂空部36位于第一面301和第四面304的交界处,第四面304与第三方向Z垂直,镂空部36位于导向孔32和盲孔35之间,且镂空部36与导向孔32和盲孔35均不连通;沿第一方向X,镂空部36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与限位部33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之内,沿第二方向Y,限位部33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位于镂空部36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沿第三方向Z,镂空部36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与限位部33在按钮3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通过设置镂空部36,使得限位部33与限位孔15配合时可以被沿第一方向X按压,实现限位部33与限位孔15相卡接或者分离。
结合图4、图9、图10和图13所示,在组装储能连接器时,将插头1和插座2相插接,然后将弹性件113放入腔体11内,弹性件113套设于导向部112上,将插座2与插头1相插接,最后将按钮3放入腔体11内,限位部33与限位孔15相卡接;在拆卸储能连接器时,沿第一方向X将限位部33向腔体11内按压使得限位部33与限位孔15分离,同时沿第二方向Y将按钮3向腔体11内按压,按钮3被弹性件113从腔体11弹出,取出按钮3和弹性件113,插头1和插座2沿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最终插头1和插座2分开。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连接器,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连接器,在插头外壳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在固定部的外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齿,卡齿与卡槽之间相互配合,在插头和插座开始接触时,可以自由旋转插头和/或插座,从而调整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对插角度,保证了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灵活调节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对插结构和对插角度,在卡齿卡接于卡槽后,锁紧了插头和插座,固定了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对插角度,避免在使用储能连接器的过程中因为插头和/或插座发生转动,从而导致负载设备与储能设备之间接触异常、连接不稳定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工作人员在使用储能连接器时,因为对插角度不合适多次解锁调试插头和/或插座,导致浪费时间的问题。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和与所述插头相连接的插座;
所述插头靠近所述插座一侧包括插头外壳,所述插头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插头外壳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
所述插座包括与所述插头外壳相配合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外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齿,所述卡齿卡接于所述卡槽;
所述卡齿远离所述插头的端部与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插头的端部齐平,沿第一方向,所述卡齿的长度小于所述固定部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为由所述插座指向所述插头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卡齿的长度与所述固定部的长度比例范围为0.312-0.3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卡齿卡接于所述卡槽时,所述卡齿与所述卡槽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间隔沿圆周方向的宽度范围为0.15mm-0.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的数量为20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卡齿的截面宽度范围为1.49mm-1.69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和所述卡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连接器包括预插模式和完全对插模式;
当所述储能连接器处于预插模式时,所述卡槽和所述卡齿不接触,当所述储能连接器处于完全对插模式时,所述卡齿卡接至所述卡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沿第二方向开设有腔体,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按钮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按钮用于锁定和解锁所述插座,当所述储能连接器处于完全对插模式时,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按钮相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固定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所述卡齿位于所述第三区;
所述第二区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区的外径,且所述第二区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区的外径;当所述储能连接器处于完全对插模式时,所述第二区与所述按钮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包括用于锁定和解锁的卡锁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卡锁结构的长度小于所述按钮的长度,且所述卡锁结构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区的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11035.8A CN117220061A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储能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11035.8A CN117220061A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储能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20061A true CN117220061A (zh) | 2023-12-12 |
Family
ID=89036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111035.8A Pending CN117220061A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储能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220061A (zh) |
-
2023
- 2023-08-31 CN CN202311111035.8A patent/CN117220061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82205B2 (en) | Multi posi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7607929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pring loa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800731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tacts retained by releasable first and second inserts held by releasable first and second shells | |
TWI686021B (zh) | 連接裝置 | |
EP2209171A2 (en) | Incorrect fitting-preventing key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 |
US6884125B2 (en) | Secured connector and using process thereof | |
CN209516174U (zh) | 连接装置 | |
US7604518B2 (en) |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retention latch | |
US6805575B2 (en) | Guide system for contact plugs | |
US8215974B2 (en) | Power plug and power plug assembly | |
JP5303348B2 (ja) | ロック構造及び該ロック構造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 |
US20090221188A1 (en) | Connector and port thereof | |
CN114207950B (zh) | 电插塞式连接器 | |
EP3648259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es and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projections provided on hinged cover | |
CN117220061A (zh) | 储能连接器 | |
US6722922B2 (en) | Heavy duty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3366953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6563639U (zh) | 一种连接器 | |
CN112928546B (zh) | 一种连接器 | |
JP2008130285A (ja) | ジャック | |
CN209823043U (zh) | 一种电源接头 | |
CN220628359U (zh) | 储能连接器 | |
CN218632675U (zh) | 锁止机构、连接器、转接线及连接组件 | |
CN219123599U (zh) | 一种电插接装置 | |
CN110932036A (zh) | 一种高效轻薄高频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