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15377A - 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15377A
CN117215377A CN202210623778.2A CN202210623778A CN117215377A CN 117215377 A CN117215377 A CN 117215377A CN 202210623778 A CN202210623778 A CN 202210623778A CN 117215377 A CN117215377 A CN 117215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ng
heat sink
sink
thermally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237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懿伦
杨智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6237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15377A/zh
Priority to US17/812,723 priority patent/US11877381B2/en
Publication of CN117215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153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54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36Heat pipes, e.g. wicks or capillary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散热系统,包含第一散热装置、热传导部件以及第二散热装置。热传导部件围绕第一散热装置设置,并配置以接触热源。第二散热装置邻近于热传导部件设置。第一散热装置配置以朝向热传导部件产生第一作用流体,致使第一热源传递至热传导部件的热量向远离第一散热装置的复数个方向分散。第二散热装置配置以产生第二作用流体,致使邻近第二散热装置的热量向远离第二散热装置的至少一方向分散。

Description

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系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的效能不断提升,对电子装置散热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以电竞式笔记本电脑尤为明显。在提升处理器效能的同时,为了加强散热冷却,电竞式笔记本电脑所需的散热系统往往结构较复杂且体积较庞大,使得电竞式笔记本电脑相对于一般笔记本电脑较厚,重量也较重,因而降低了电竞式笔记本电脑的可移植性。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散热系统,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解决上述问题的散热系统。
本申请是有关于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散热系统,包含第一散热装置、热传导部件以及第二散热装置。热传导部件围绕第一散热装置设置,并配置以接触热源。第二散热装置邻近于热传导部件设置。第一散热装置配置以朝向热传导部件产生第一作用流体,致使热源传递至热传导部件的热量向远离第一散热装置的复数个方向分散。第二散热装置配置以产生第二作用流体,致使邻近第二散热装置的热量向远离第二散热装置的至少一方向分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远离第二散热装置的至少一方向为朝向热传导部件的至少一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远离第二散热装置的至少一方向为远离热传导部件的至少一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传导部件进一步包含延伸至第二散热装置的导热组件与邻近于第二散热装置的热交换器,且第二作用流体通过热交换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系统进一步包含第一挡体,设置于热传导部件与第二散热装置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传导部件为均热板、热导管、石墨片或高传导金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传导部件完全环绕第一散热装置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传导部件部分围绕第一散热装置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传导部件位于第一散热装置与第二散热装置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装置为开放式离心风扇,开放式离心风扇包含至少一轴向入风口以及复数个径向出风口,且径向出风口分别对应远离第一散热装置的该些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装置为封闭式离心风扇,封闭式离心风扇包含至少一轴向入风口以及至少一侧向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闭式离心风扇进一步包含壳体以及第二挡体。壳体具有至少一轴向入风口与至少一侧向出风口。第二挡体围绕壳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闭式离心风扇进一步包含壳体以及第三挡体。壳体具有至少一轴向入风口与至少一侧向出风口。第三挡体设置于壳体上,并位于至少一轴向入风口的外缘。
综上所述,于本申请的散热系统中,热传导部件通过第一散热装置所产生的作用流体,平均分散来自热源的热量。第二散热装置进一步产生作用流体,将热量导引往特定方向。热传导部件延伸出的导热组件可进一步分散热传导部件的热量,将热量导引至第二散热装置所产生的作用流体通过的路径上。另外,设置于热传导部件与第二散热装置之间的第一挡体可使第一散热装置与第二散热装置各自具有独立(热)流场,减少不必要的热传发生,并防止系统内的热风回流导致散热效率降低。相较于目前常见用于电子装置的散热系统更能达到散热冷却的效果。
本申请的这些与其他方面通过结合图式对优选实施例进行以下的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将变得显而易见,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新颖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其中的变化和修改。
附图说明
图式绘示了本申请的一或多个实施例,并且与书面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在所有图式中,尽可能使用相同的图式标记指代实施例的相似或相同组件,其中:
图1为绘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散热系统的俯视图。
图2A为绘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一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2B为绘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一散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3A为绘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二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3B为绘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二散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绘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散热系统的俯视图。
图5为绘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散热系统的俯视图。
图6为绘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散热系统的俯视图。
图7为绘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散热系统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0,100',200,200',200”:散热系统
101:热传导部件
102:第一散热装置
103:第二散热装置
104,106:轴向入风口
105:径向出风口
107:侧向出风口
108:壳体
109:第二挡体
110:第三挡体
111,113:热交换器
112:导热组件
114:第一挡体
WF1:第一作用流体
WF2:第二作用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公开内容现在在此将透过图式及参考数据被更完整描述,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被绘示在图式中。本申请可以被以不同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以下提及的实施例所限制。但是,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以帮助更完整的理解本申请的内容并且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相同的参考标号会贯穿全文指代相似组件。
请参照图1,其绘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散热系统100的俯视图。如图1中所示,散热系统100包含热传导部件101、第一散热装置102以及第二散热装置103。热传导部件101围绕第一散热装置102设置。如图1中所示,热传导部件101部分围绕第一散热装置102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传导部件101完全环绕第一散热装置102设置(参照图5)。第二散热装置103邻近于热传导部件101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传导部件101位于第一散热装置102与第二散热装置103之间。
热传导部件101配置以热性接触电子装置的热源。热源的数目不限于一个。若具有两个热源,则设置于第一散热装置102的相对的两侧,以分散热源,减少两个热源产生的热能叠加。同样地,若具有三个以上的热源,则共同围绕第一散热装置102设置。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可为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可携式电子装置。
热传导部件101可以是均热板(vapor chamber)、热导管、石墨片或高传导金属等可以将热源的热量吸收并分散至热传导部件101上的组件。应当理解,热传导部件101可以配合第一散热装置102、第二散热装置103以及系统外部的结构而具有不同的形状与配置方式,同时保持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请参照图2A与图2B,其分别绘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一散热装置102的立体图与侧视图。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装置102为开放式离心风扇,包含至少一个轴向入风口104与数个径向出风口105。这些径向出风口105分别对应远离第一散热装置102的出风方向。举例来说,如图2B中所示,开放式离心风扇具有两个轴向入风口104与数个径向出风口105,开放式离心风扇藉由两个轴向入风口104自系统外部引入冷空气,再藉由径向出风口105将冷空气分别沿着不同出风方向吹往热传导部件101(如图2B中第一作用流体WF1的箭头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装置102可为但不限于开放式离心风扇。
请参照图3A与图3B,其分别绘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第二散热装置103的立体图与侧视图。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装置103为封闭式离心风扇,包含至少一个轴向入风口106与至少一个侧向出风口107。举例来说,如图3B中所示,封闭式离心风扇具有两个轴向入风口106与一个侧向出风口107,封闭式离心风扇藉由两个轴向入风口106自系统外部引入冷空气,再藉由侧向出风口107将冷空气沿着开口方向出风(如图3B中第二作用流体WF2的箭头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装置103可为但不限于封闭式离心风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装置103进一步包含壳体108与第二挡体109。壳体108具有至少一个轴向入风口106与至少一个侧向出风口107。举例来说,如图3A与图3B中所示,壳体108具有两个轴向入风口106与一个侧向出风口107。第二挡体109围绕壳体108,配置以防止热传导部件101邻近于第二散热装置103的部位所带有的热量加热第二散热装置103,导致第二散热装置103引入的冷空气被加热,从而降低冷却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装置103进一步包含壳体108与第三挡体110。如图3A中所示,第三挡体110设置于壳体108上,分别位于两个轴向入风口106的外缘,其目的在于确保两个轴向入风口106所引入的空气皆来自系统外部,而非来自在第二散热装置103附近循环的较高温的空气。尽管在图3A中,第三挡体110为环状,然而,应当理解,第三挡体110可依据不同的流场特性而具有不同的形状与配置方式,同时保持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图式中,第一散热装置102皆以开放式离心风扇为示例绘示,第二散热装置103皆以封闭式离心风扇为示例绘示。
回到图1,第一散热装置102自系统外部进气,所引入的冷空气分别沿着不同出风方向辐射式地吹往热传导部件101,加速热传导部件101将来自热源的热量平均分散至热传导部件101各处。接着,第二散热装置103所引入的冷空气与热传导部件101热交换,在冷空气吸收热量的同时,也使邻近第二散热装置103的热量沿其出风方向向外分散。
尽管在图1所绘示的实施方式中仅示出一个第一散热装置102与一个第二散热装置103,应当理解,散热系统1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第一散热装置102与第二散热装置103,同时保持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举例来说,图4绘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散热系统100'的俯视图。如图4中所示,散热系统100'包含热传导部件101、第一散热装置102、两个第二散热装置103以及热交换器111。具体来说,第一散热装置102将冷空气分别沿着不同出风方向吹往热传导部件101,加速热传导部件101的热量平均分散。接着,第二散热装置103所引入的冷空气与热传导部件101热交换。此外,如图4中所示,第二散热装置103的出风方向朝向热交换器111(例如散热鳍片),促使热量从热交换器111分散,并加速热传导部件101附近的空气对流,减少在流场死角(dead zone)的热堆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装置103的出风方向为远离热传导部件101的方向。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装置103的冷空气不直接与热传导部件101热交换,而是与从热传导部件101延伸出的导热组件(例如导热组件112)以及热交换器(例如热交换器113)热交换,使第一散热装置102与第二散热装置103各自具有独立(热)流场,防止系统内的热风回流导致散热效率降低。
举例来说,图5绘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散热系统200的俯视图。如图5中所示,第二散热装置103的出风方向远离热传导部件101而垂直于热传导部件101的短轴。热传导部件101进一步包含导热组件112。导热组件112延伸至第二散热装置103的侧向出风口107外,第二散热装置103所引入的冷空气与导热组件112热交换。此外,如上所述,第二散热装置103可进一步包含第二挡体109,阻隔来自热传导部件101邻近于第二散热装置103的部位所带有的热量。如此一来,第一散热装置102与第二散热装置103各自具有独立(热)流场,将热量向不同方向导热排出。
相同地,尽管在图5所绘示的实施方式中仅示出一个第一散热装置102、一个第二散热装置103以及一个导热组件112,应当理解,散热系统2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第一散热装置102、第二散热装置103以及导热组件112,同时保持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举例来说,图6绘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散热系统200'的俯视图。如图6中所示,散热系统200'包含热传导部件101、第一散热装置102、两个第二散热装置103、热交换器111、两个导热组件112以及两个热交换器113。具体来说,第一散热装置102将冷空气沿不同出风方向吹往热传导部件101,加速热传导部件101的热量平均分散,热交换器111增加热对流与热辐射面积,加速热传导部件101的散热效率。同时,导热组件112将部分热传导部件101的热量导引至第二散热装置103的侧向出风口107外,第二散热装置103所引入的冷空气与热交换器113(例如散热鳍片)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113可以增加热对流与热辐射面积,提升散热效率。
请参照图7,其绘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散热系统200”的俯视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阻隔热传导部件101邻近于第二散热装置103的部位与第二散热装置103之间的热传,并加强第一散热装置102与第二散热装置103各自(热)流场之间的分隔,散热系统200”进一步包含第一挡体114,以减少不必要的热传发生,并防止系统内的热风回流导致散热效率降低。举例来说,第一挡体114围绕热传导部件101的边缘设置,如图7中所示。如上所述,热传导部件101可以是均热板(vapor chamber)、热导管、石墨片或高传导金属等,因此第一挡体114可以依据热传导部件101的结构不同,有不同的配置,同时保持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以上对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于本申请的散热系统中,热传导部件藉由第一散热装置所产生的作用流体,平均分散来自热源的热量。第二散热装置进一步产生作用流体,将热量导引往特定方向。热传导部件延伸出的导热组件可进一步分散热传导部件的热量,将热量导引至第二散热装置所产生的作用流体通过的路径上。另外,设置于热传导部件与第二散热装置之间的第一挡体可使第一散热装置与第二散热装置各自具有独立(热)流场,减少不必要的热传发生,并防止系统内的热风回流导致散热效率降低。相较于目前常见用于电子装置的散热系统更能达到散热冷却的效果。
前面描述内容仅对于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给予说明和描述,并无意穷举或限制本申请所公开的发明的精确形式。以上教示可以被修改或者进行变化。
被选择并说明的实施例是用以解释本申请的内容以及他们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利用本申请及各种实施例,并且进行各种修改以符合预期的特定用途。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替代性实施例将对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为显而易见者。因此,本申请的范围是根据所附权利要求而定,而不是被前述说明书和其中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散热装置;
一热传导部件,围绕所述第一散热装置设置,并配置以接触一热源;以及
一第二散热装置,邻近于所述热传导部件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装置配置以朝向所述热传导部件产生一第一作用流体,致使所述热源传递至所述热传导部件的热量向远离所述第一散热装置的复数个方向分散,所述第二散热装置配置以产生一第二作用流体,致使邻近所述第二散热装置的热量向远离所述第二散热装置的至少一方向分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远离所述第二散热装置的所述至少一方向为朝向所述热传导部件的至少一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远离所述第二散热装置的所述至少一方向为远离所述热传导部件的至少一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热传导部件进一步包含一导热组件延伸至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与一热交换器邻近于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且所述第二作用流体通过所述热交换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挡体,设置于所述热传导部件与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热传导部件为均热板、热导管、石墨片或高传导金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热传导部件完全环绕所述第一散热装置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热传导部件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散热装置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热传导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与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为一开放式离心风扇,所述开放式离心风扇包含至少一轴向入风口以及复数个径向出风口,且所述复数个径向出风口分别对应远离所述第一散热装置的所述复数方向。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为一封闭式离心风扇,所述封闭式离心风扇包含至少一轴向入风口以及至少一侧向出风口。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封闭式离心风扇进一步包含:
一壳体,其中具有所述至少一轴向入风口与所述至少一侧向出风口;以及
一第二挡体,围绕所述壳体。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封闭式离心风扇进一步包含:
一壳体,其中具有所述至少一轴向入风口与所述至少一侧向出风口;以及
复数个第三挡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至少一轴向入风口的外缘。
CN202210623778.2A 2022-06-02 2022-06-02 散热系统 Pending CN1172153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3778.2A CN117215377A (zh) 2022-06-02 2022-06-02 散热系统
US17/812,723 US11877381B2 (en) 2022-06-02 2022-07-15 Heat dissipat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3778.2A CN117215377A (zh) 2022-06-02 2022-06-02 散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15377A true CN117215377A (zh) 2023-12-12

Family

ID=88976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23778.2A Pending CN117215377A (zh) 2022-06-02 2022-06-02 散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7381B2 (zh)
CN (1) CN117215377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39125B2 (en) * 2013-10-31 2017-05-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entrifugal fan with integrated thermal transfer unit
TWM502876U (zh) 2015-02-02 2015-06-11 Acer Inc 散熱風扇
TW201925954A (zh) 2017-11-23 2019-07-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筆記型電腦
US11073878B2 (en) * 2018-04-19 2021-07-27 Intel Corporation Thermal cooling system
US10423200B1 (en) * 2018-10-11 2019-09-24 Dell Products L.P. Vapor chamber with integrated rotating impeller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s using the same
US10969838B2 (en) * 2019-09-05 2021-04-06 Dell Products, L.P. Hybrid cool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outlet blowers
US11930620B2 (en) * 2020-06-27 2024-03-12 Intel Corporation Vapor chambers
TWI801802B (zh) 2020-02-04 2023-05-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63256B (zh) 2021-01-15 2022-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散熱系統
TWM620617U (zh) 2021-07-30 2021-12-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97363A1 (en) 2023-12-07
US11877381B2 (en) 202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6724B (zh) 具有散熱功能的電子設備及其水冷排總成
US5828549A (en) Combination heat sink and air duct for cooling processors with a series air flow
US20070175610A1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S6892800B2 (en) Omnidirectional fan-heatsinks
US6668910B2 (en) Heat sink with multiple surface enhancements
US6964295B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O2021129443A1 (zh) 无线充电设备
US20090201639A1 (en) Chassis of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90288806A1 (en) Heat Radiating Unit
US11755079B2 (en) Computer device, casing, and water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113031273B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散热机构
KR20040044705A (ko) 전기전자기기의 냉각장치 및 이를 장착한 전기전자기기
CN117215377A (zh) 散热系统
US20160234965A1 (en) Cooling module
TW202350056A (zh) 散熱系統
US9057384B2 (en) Integrated fan
CN111212544A (zh) 电子装置
CN210428337U (zh) 一种改善出风的散热装置
CN117215378A (zh) 气冷系统
TW202350055A (zh) 氣冷系統
CN108260324B (zh) 电子设备
TWI832283B (zh) 散熱結構
TWI820739B (zh) 散熱結構
JP4422390B2 (ja) 電子素子の冷却装置
CN117215380A (zh) 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