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96389A - 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96389A
CN117196389A CN202311144181.0A CN202311144181A CN117196389A CN 117196389 A CN117196389 A CN 117196389A CN 202311144181 A CN202311144181 A CN 202311144181A CN 117196389 A CN117196389 A CN 117196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carbon footprint
characterizing
circuit breaker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441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尚衡
曾金灿
张舒涵
何耿生
陈政
朱浩骏
别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ergy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ergy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ergy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ergy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441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963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96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63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所述目标阶段为断路器的工作阶段、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根据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和预设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断路器在电网系统中的碳足迹的核算准确率和效率。

Description

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碳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是各行各业关注的重点。在电网系统中,断路器作为应用量大且重要的设备之一,核算断路器等电网系统中设备的碳足迹对于估算电网系统整体的碳足迹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技术中,对于断路器在电网系统中的碳足迹的核算都是通过统计产品及其消耗过程的人为经验值得到的,其核算的准确性及效率都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断路器在电网系统中的碳足迹的核算准确率和效率的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目标阶段为断路器的工作阶段、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目标阶段的碳足迹;
根据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和预设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包括工作阶段的情况下,碳足迹参数包括断路器在工作阶段的第一电量消耗量D1、第二电量消耗量D2和电力排放因子F1,根据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第一碳足迹C1
C1=(D1+D2)F1
其中,D1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总电量消耗量;D2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断路状态下的总电量消耗量;F1用于表征消耗单位电量时的碳排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第一时间参数ts、第二时间参数Uz、第一单位参量Ez、第三时间参数t、第四时间参数Ud和第二单位参量Ed,第一电量消耗量和第二电量消耗量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电量消耗量核算模型、第二电量消耗量核算模型,确定第一电量消耗量D1和第二电量消耗量D2
D2=tsUdEd
其中,ts用于表征断路器的使用寿命;Uz用于表征断路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的时间占比;Ez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单位时间的电量消耗量;t用于表征断路器已累计使用的时间;Ud用于表征断路器处于断路状态的时间占比;Ed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断路状态下的单位时间的电量消耗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碳足迹参数还包括断路器极数k、断路器相极数N、断路器额定电流Iz、断路器额定阻抗R、修正系数a、功率因数第一单位参量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单位参量核算模型,确定第一单位参量Ez
其中,a用于表征断路器关键部件的未使用状态的自然老化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包括维修阶段的情况下,碳足迹参数包括断路器在维修阶段的绝缘件使用量LJ、第一碳排量CJ1、第二碳排量CJ2、辅助配件使用量LK、第三碳排量CK、金属配件使用量LM和第四碳排量CM,根据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二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第二碳足迹C2
C2=LJ(CJ1+CJ2)+LKCK+LMCM
其中,CJ1用于表征生产单个绝缘件所消耗能源对应的碳排量;CJ2用于表征生产单个绝缘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的碳排量;CK用于表征生产单个辅助配件所消耗能源对应的碳排量;CM用于表征生产单个金属配件所消耗能源对应的碳排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第一能源种类n、第一能源消耗量Mi、第一热值Ei、第一含碳量Qi、第一氧化效率Ri、比例纠正系数b、碳酸盐种类m、碳酸盐分解量Mj和碳酸盐碳排因子Ej,第一碳排量和第二碳排量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碳排量核算模型、第二碳排量核算模型,确定第一碳排量CJ1和第二碳排量CJ2
其中,n用于表征使用的能源种类数量;Mi用于表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第i种能源的消耗量;Ei用于表征第i种能源的热值;Qi用于表征第i种能源的单位热值中的含碳量;Ri用于表征第i种能源在使用中的氧化效率;b用于表征能源热值比例纠正系数,可以根据不同的能源种类查找确定;m用于表征碳酸盐的种类;Mj用于表征第j类碳酸盐分解量;Ej用于表征第j类碳酸盐的碳排因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电力消耗量MeK、第二能源种类O、第二能源消耗量Mo、第二热值Eo、第二含碳量Qo、第二氧化效率Ro、比例纠正系数b、材料种类p、材料消耗量Mp、材料碳排因子Bp、第三能源种类Q、第三能源消耗量Mq、第三热值Eq、第三含碳量Qq和第三氧化效率Rq,第三碳排量和第三碳排量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三碳排量核算模型、第四碳排量核算模型,确定第三碳排量CK和第四碳排量CM
其中,MeK用于表征生产中的电力消耗量;O用于表征生产中的燃料使用种类;Mo用于表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第o种能源的消耗量;Eo用于表征第o种能源的热值;Qo用于表征第o种能源的单位热值中的含碳量;Ro用于表征第o种能源在使用中的氧化效率;b用于表征热值比例纠正系数;Mp用于表征金属配件中第p中材料量;Bp用于表征第p种材料生产中的单位碳排因子;Q用于表征生产中的燃料使用种类;Mq用于表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第q种能源的消耗量;Eq用于表征第q种能源的热值;Qq用于表征第q种能源的单位热值中的含碳量;Rq用于表征第q种能源在使用中的氧化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还包括废弃处理阶段的情况下,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第一利用率ρ1、第一权重ω1、第二利用率ρ2、第二权重ω2、第三利用率ρ3、金属配件损耗比例c、绝缘件重量XJ、辅助配件重量XK、金属配件重量XM、单位重量碳排量μ,根据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所示的第一回收碳足迹核算模型、第二回收碳足迹核算模型、第三回收碳足迹核算模型、填埋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第一回收碳足迹Re1、第二回收碳足迹Re2、第三回收碳足迹Re3和填埋碳足迹Re4
Re1=ρ1ω1(CJ1+CJ2)
Re2=ρ2ω2CK
Re3=ρ3CM(1-c)
Re4=((1-ρ1)XJ+(1-ρ2)XK+(1-ρ3)XM
其中,Re1用于表征回收绝缘件的碳节省量;Re2用于表征回收辅助配件的碳节省量;Re3用于表征回收金属配件的碳节省量;Re4用于表征填埋不可回收配件的碳排量;ρ1用于表征绝缘类材料回收利用率;ω1用于表征绝缘类材料回收利用率的修正权重;ρ2用于表征辅助类材料回收利用率;ω2用于表征辅助类材料回收利用率的修正权重;ρ3用于表征金属类材料回收利用率;μ用于表征单位重量废弃物处理碳排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包括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的情况下,第一权重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权重确定模型,确定第一权重ω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包括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的情况下,第二权重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二权重确定模型,确定第二权重ω2
上述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所述目标阶段为断路器的工作阶段、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中的至少一种;以获知能源使用情况、材料制造过程中的排放量、维修和废弃处理过程中的碳排量等。并根据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以获知断路器在工作阶段、维修阶段或废弃处理阶段中断路器所产生的碳排量。根据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和预设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结果,以表示断路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碳排量。提供了一种量化和综合的方式来评估断路器的碳足迹,充分考虑了断路器在电网中的使用阶段不同时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其中,充分考虑了维修阶段和回收而阶段的碳足迹核算,使得碳足迹的核算更为合理和方便,能够根据不同电网场点、不同类型断路器,进行精准的碳足迹核算,从而帮助企业或个人了解其产品或过程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服务器104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服务器104上,也可以放在云上或其他网络服务器上。服务器104获取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所述目标阶段为断路器的工作阶段、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中的至少一种;服务器104根据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服务器104根据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和预设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结果,并将核算结果发送至终端102。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正如上述背景技术所述,目前对于变电站等大型电网、且工况复杂的场景中,还没有针对用户端的关于断路器等常用设备的碳足迹核算方法,现有技术中基本上都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整个声明周期进行碳足迹的核算,这往往使得碳足迹核算中,几乎都是产品生产方提供核算方法及相关数据,尤其是涉及到具体使用周期中的碳足迹核算时,几乎都是通过简单的能耗估算进行,而对于设备具体的使用工况、使用场景等复杂影响因素都没有充分的考虑,使得使用周期中的碳足迹核算不够准确,差别巨大。并且多数产品的回收因素也未考虑在内,无法满足当下对于碳排管理精细化、碳足迹核算准确化的要求。
基于上述原因,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104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S202至步骤S206。其中:
S202,获取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目标阶段为断路器的工作阶段、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断路器是指一种用于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开关装置。在电力系统中,断路器用于保护电网免受过载、短路和其他故障的影响。碳足迹参数是指在计算碳足迹时所需的相关数据和指标,例如包括能源使用量、材料的碳排系数、废弃物处理的碳排等。工作阶段是指断路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阶段,包括正常运行、开关操作等,具体地可以包括断路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及断路状态,其中,断路状态包括保护电网时的主动断路状态,以及在维修检修中的断路状态。维修阶段是指对断路器进行维护和修理的阶段,包括定期检查、更换零部件等。废弃处理阶段是指断路器在使用寿命结束后进行处理的阶段,包括回收、再利用、处理或处置。
示例性地,通过确定需要获取碳足迹参数的目标阶段,例如断路器的工作阶段、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中的至少一种。并针对目标阶段,收集相关的碳足迹参数,例如:断路器在工作阶段中的能源使用量、使用时间等数据;断路器维修阶段中的能源使用量、材料消耗量等数据;断路器在废弃处理阶段中的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方式等数据。确定碳足迹参数: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确定用于计算碳足迹的参数。
S204,根据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目标阶段的碳足迹。
其中,碳足迹是指产品、服务或过程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碳排量,通常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的形式表示,例如在本申请中可以是指断路器在工作阶段一个过程所产生的碳排量,也可以是指断路器在其全生命周期(同时包括工作阶段、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中所产生的碳排量。
示例性地,根据上述获取的碳足迹参数,将收集到的碳足迹参数代入计算公式或模型中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目标阶段的碳足迹。这可以是一个数值,表示在目标阶段中断路器所产生的碳排量。
S206,根据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和预设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结果。
其中,预设碳足迹核算模型可以是指用于计算碳足迹的一套预先设定的方法和模型,基于特定的假设和数据,用于估计不同活动或产品的碳排量。碳足迹核算结果可以是指根据所采用的碳足迹核算模型和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的碳足迹量,通常以单位时间或单位产品的碳排量表示。
示例性地,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进行了工作阶段、维系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的碳足迹核算处理后,可以得到断路器在电网使用周期中的总的碳足迹核算量C,通过如下式所示的预设碳足迹核算模型,将各个环节中的碳损耗求和,并减去废弃处理阶段中的碳节省量,即可求得:
C=C1+C2-Rez
其中,C1为第一碳足迹,用于表征断路器在工作阶段的碳排量;C2为第二碳足迹,用于表征断路器在维修阶段的碳排量;Rez为第三碳足迹,用于表征断路器在废弃处理阶段的碳节省量。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所述目标阶段为断路器的工作阶段、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中的至少一种;以获知能源使用情况、材料制造过程中的排放量、维修和废弃处理过程中的碳排量等。并根据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以获知断路器在工作阶段、维修阶段或废弃处理阶段中断路器所产生的碳排量。根据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和预设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结果,以表示断路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碳排量。提供了一种量化和综合的方式来评估断路器的碳足迹,充分考虑了断路器在电网中的使用阶段不同时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其中,充分考虑了维修阶段和回收而阶段的碳足迹核算,使得碳足迹的核算更为合理和方便,能够根据不同电网场点、不同类型断路器,进行精准的碳足迹核算,从而帮助企业或个人了解其产品或过程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包括工作阶段的情况下,碳足迹参数包括断路器在工作阶段的第一电量消耗量D1、第二电量消耗量D2和电力排放因子F1,根据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第一碳足迹C1
C1=(D1+D2)F1
其中,D1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总电量消耗量;D2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断路状态下的总电量消耗量;F1用于表征消耗单位电量时的碳排量。
示例性地,断路器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有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电网正常工作时的工作状态,也即断路器在接通状态中,保持电网的正常电路运转;一种是断路状态,即在突发状态下或者维修、检修状态下,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切断局部电网电流。断路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其主要的能源消耗在于工作状态中的电量消耗,因此,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对于断路器在工作阶段的能源消耗所造成的碳排量,仅考虑其电量消耗,而电力排放因子F1可以采用环境部给出的核算数据,取值0.581kgCO2e/kWh(也可以后续基于更新的电力排放因子确定)。
上述实施例中,贴合断路器所处的电网应用场景,仅计算电能消耗所造成的碳排量简化计算,同时,充分考虑了断路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正常使用状态下和断路状态下电能消耗量的不同,使断路器在工作阶段的碳足迹核算更准确。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第一时间参数ts、第二时间参数Uz、第一单位参量Ez、第三时间参数t、第四时间参数Ud和第二单位参量Ed,第一电量消耗量和第二电量消耗量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电量消耗量核算模型、第二电量消耗量核算模型,确定第一电量消耗量D1和第二电量消耗量D2
D2=tsUdEd
其中,ts用于表征断路器的使用寿命;Uz用于表征断路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的时间占比;Ez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单位时间的电量消耗量;t用于表征断路器已累计使用的时间;Ud用于表征断路器处于断路状态的时间占比;Ed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断路状态下的单位时间的电量消耗量。
示例性地,由于在电网的不同网点中,高压断路器的工作状态所处的时长是有区别的,这也就造成了使用中不同状态下在整个使用周期中的占比是不同的,通过设置两种时间占比:Uz表示断路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时间占比,Ud表示断路器处于断路状态的时间占比。用ts表示断路器的整个使用寿命,该寿命值可以是断路器的设计使用寿命,或者电网中要求的使用寿命,一般来讲,高压断路器使用寿命在15-20年,具体时长,可以基于特定类型网点的统计数据来确定。基于上述参数,因此在工作阶段断路器的碳足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表示:
C1=(tsUzEz+tsUdEd)F1
在上述公式中,D1=tsUzEz,D2=tsUdEd;上述公式中参数的具体含义可参照如上描述,在此不在赘述。对于断路器的电耗损量,在断路器的正常使用状态的时间段内,随着其自身使用寿命的增长,其阻抗是在随着寿命的增加,不断的增加的,从而导致断路器在实际使用中其电损耗是在不断增多的,因此,如果仅采用统一的电量消耗量,是不准确的。因此,在考虑上述因素的情况下,断路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的时间段内的电量消耗量D1为:
而在断路器进行检修,或者因为过载保护等引起的断路状态时,其实际消耗的电量较少,因此,其能耗或功率值可以采用断路器额定的断路状态功率值来直接使用,断路器处于断路状态的时间段内的电量消耗量D2为:
D2=tsUdEd
上述实施例中,基于断路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和断路状态的时间占比,计算断路器分别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和断路状态下的电量消耗量,使工作阶段的碳足迹计算更准确,除此之外,在计算正常使用状态时的电量消耗量时,充分考虑使用时间对于断路器阻抗的影响,从而影响断路器的电量消耗量,进一步保证碳足迹的计算准确性。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碳足迹参数还包括断路器极数k、断路器相极数N、断路器额定电流Iz、断路器额定阻抗R、修正系数a、功率因数第一单位参量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单位参量核算模型,确定第一单位参量Ez
其中,a用于表征断路器关键部件的未使用状态的自然老化情况。
示例性地,对于断路器,其在正常使用阶段时的电量消耗一般是由电阻引起的,因此,对于第一单位参量Ez的计算,采用针对断路器工作时的功耗计算,此时仅考虑阻抗产生的功耗,其功耗计算方式如下所示公式(1):
其中,R表示阻抗,上述公式(1)中其余参数的具体含义可参照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正如上所述,在断路器的使用的过程中,其阻抗是在随着寿命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阻抗R的计算需要考虑进使用寿命中的时间因素,即需要将正常工作状态下的使用时长因素和断路器的使用寿命ts考虑在内,因此,其实际的阻抗R的计算方式如下所示公式(2):
其中,上述公式(2)中参数的具体含义可参照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基于上述公式(2)和(3),就可以得到断路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电量消耗量Ez
上述实施例中,在考虑时间因素引起的阻抗变化情况下,为第一单位参量的计算提供一种具体的计算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包括维修阶段的情况下,碳足迹参数包括断路器在维修阶段的绝缘件使用量LJ、第一碳排量CJ1、第二碳排量CJ2、辅助配件使用量LK、第三碳排量CK、金属配件使用量LN和第四碳排量CN,根据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二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第二碳足迹C2
C2=LJ(CJ1+CJ2)+LKCK+LMCM
其中,CJ1用于表征生产单个绝缘件所消耗能源对应的碳排量;CJ2用于表征生产单个绝缘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的碳排量;CK用于表征生产单个辅助配件所消耗能源对应的碳排量;CN用于表征生产单个金属配件所消耗能源对应的碳排量。
示例性地,断路器在维修阶段中碳排量主要集中在能源消耗、耗材、污染物排放,而能源消耗在碳排量占绝大部分,为了减少计算量,在本实施例中仅考虑仅考虑断路器中的关键可维修或替换配件的维修消耗。在维修阶段中,主要替换或者维修的部件,集中在三个大类别中:一是绝缘件,二是外壳等辅助配件,三是导线等金属配件,在一些实施例中,除真空断路器之外,油断路器、SF6断路器等,还涉及到部分的介质补充或者替换。其中,对于绝缘件的碳排,需要考虑其主要的两个过程,一是生产中需要的燃烧制造中的碳排量,如提供烧结炉热量等需要的能量,二是由于绝缘件的特殊性,需要考虑这类器件在制造或者烧结过程中,内部元素进行大量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碳排。而对于辅助配件和金属配件,只需考虑生成制造过程中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量。因此,只要对应获取各部件的使用量,即可得出第二碳足迹。
上述实施例中,在计算断路器处于维修阶段的碳排量时,通过将维修时所用到的部件进行分类,并基于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各部件所对应的碳排量,使第二足迹的计算更准确,除此之外,在计算绝缘件部件的碳排量的过程中,还考虑到生产制造过程中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碳排量,进一步使第二足迹的计算更准确。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第一能源种类n、第一能源消耗量Mi、第一热值Ei、第一含碳量Qi、第一氧化效率Ri、比例纠正系数b、碳酸盐种类m、碳酸盐分解量Mj和碳酸盐碳排因子Ej,第一碳排量和第二碳排量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碳排量核算模型、第二碳排量核算模型,确定第一碳排量CJ1和第二碳排量CJ2
其中,n用于表征使用的能源种类数量;Mi用于表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第i种能源的消耗量;Ei用于表征第i种能源的热值;Qi用于表征第i种能源的单位热值中的含碳量;Ri用于表征第i种能源在使用中的氧化效率;b用于表征能源热值比例纠正系数,可以根据不同的能源种类查找确定;m用于表征碳酸盐的种类;Mj用于表征第j类碳酸盐分解量;Ej用于表征第j类碳酸盐的碳排因子。
上述实施例,为第一碳排量和第二碳排量提供了一种具体的计算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电力消耗量MeK、第二能源种类O、第二能源消耗量Mo、第二热值Eo、第二含碳量Qo、第二氧化效率Ro、比例纠正系数b、材料种类p、材料消耗量Mp、材料碳排因子Bp、第三能源种类Q、第三能源消耗量Mq、第三热值Eq、第三含碳量Qq和第三氧化效率Rq,第三碳排量和第三碳排量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三碳排量核算模型、第四碳排量核算模型,确定第三碳排量CK和第四碳排量CM
其中,MeK用于表征生产中的电力消耗量;O用于表征生产中的燃料使用种类;Mo用于表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第o种能源的消耗量;Eo用于表征第o种能源的热值;Qo用于表征第o种能源的单位热值中的含碳量;Ro用于表征第o种能源在使用中的氧化效率;b用于表征热值比例纠正系数;Mp用于表征金属配件中第p中材料量;Bp用于表征第p种材料生产中的单位碳排因子;Q用于表征生产中的燃料使用种类;Mq用于表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第q种能源的消耗量;Eq用于表征第q种能源的热值;Qq用于表征第q种能源的单位热值中的含碳量;Rq用于表征第q种能源在使用中的氧化效率。
示例性的,在维修阶段中,由于金属配件的使用量较大,碳排量的计算除了要考虑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量,还需要考虑金属种类的不同所造成的碳排量变化。
上述实施例中,在计算金属配件的碳排量时,充分考虑金属种类对碳排量的影响,保证了第二碳足迹的计算准确性。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还包括废弃处理阶段的情况下,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第一利用率ρ1、第一权重ω1、第二利用率ρ2、第二权重ω2、第三利用率ρ3、金属配件损耗比例c、绝缘件重量XJ、辅助配件重量XK、金属配件重量XM、单位重量碳排量μ,根据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所示的第一回收碳足迹核算模型、第二回收碳足迹核算模型、第三回收碳足迹核算模型、填埋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第一回收碳足迹Re1、第二回收碳足迹Re2、第三回收碳足迹Re3和填埋碳足迹Re4
Re1=ρ1ω1(CJ1+CJ2)
Re2=ρ2ω2CK
Re3=ρ3CM(1-c)
Re4=((1-ρ1)XJ+(1-ρ2)XK+(1-ρ3)XM
其中,Re1用于表征回收绝缘件的碳节省量;Re2用于表征回收辅助配件的碳节省量;Re3用于表征回收金属配件的碳节省量;Re4用于表征填埋不可回收配件的碳排量;ρ1用于表征绝缘类材料回收利用率;ω1用于表征绝缘类材料回收利用率的修正权重;ρ2用于表征辅助类材料回收利用率;ω2用于表征辅助类材料回收利用率的修正权重;ρ3用于表征金属类材料回收利用率;μ用于表征单位重量废弃物处理碳排量。
示例性地,废弃处理阶段一般包括:废弃产品回收过程的运输能耗;废弃产品拆解过程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最终处置过程(焚烧、填埋等)的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可再生零部件和材料的回收价值(正向的),作为抵消使用过程能耗。而在本申请中,对废弃处理阶段的能耗进行简化,主要考虑填埋处理碳足迹、回收利用碳足迹。由于高压断路器拆解中,需要人工辅助,且大部分部件为可回收部件(资源的可再生使用率约95.4%),而焚烧或者需要填埋处理的部分比较少,因此,我们考虑回收价值,按照其可回收部件的比例做为正向回收价值,对于不可回收部分,则按照废弃填埋方式核算。对于可回收部分,基于上述三种类型部件对应的回收利用率,将绝缘件、辅助配件、金属配件三类主要部件碳足迹核进行规则化处理,再基于其碳足迹、回收利用率进行合理的加权计算,最后进行可回收部分的碳足迹核算,并基于填埋阶段的碳足迹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三碳足迹核算模型,即可得到废弃处理阶段的第三碳足迹Rez
Rez=Re1+Re2+Re3-Re4
上述实施例中,在废弃处理阶段,基于断路器的配件类型的分类结果,对其回收碳足迹分别计算,保证了废弃处理阶段的碳足迹计算准确性。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包括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的情况下,第一权重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权重确定模型,确定第一权重ω1
示例性地,对于绝缘件,其权重的计算中,需要考虑生产能耗和碳酸盐消耗之间的比例因素,而绝缘件在回收过程中的回收料损耗相对较为严重,因此需要对绝缘类材料的回收利用率进行修正。
上述实施例中,为绝缘件材料回收利用率的修正权重提供一种具体的计算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包括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的情况下,第二权重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二权重确定模型,确定第二权重ω2
示例性地,对于辅助配件的回收,在原料回收再利用过程中的损耗部分较大,因此,在可查找的(或者产品中标明的)回收利用率往往显著大于实际的回收利用率,因此,我们对该部分部件的回收利用率做一定的权重修正,而该类部件的碳损耗,主要集中在原料生产中的碳排,而不应当过多考虑部件生产中的电力消耗。
上述实施例中,为辅助类材料回收利用率的修正权重提供一种具体的计算方式。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的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装置,包括:碳足迹参数获取模块302、碳足迹确定模块304和核算结果确定模块306,其中:
碳足迹参数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目标阶段为断路器的工作阶段、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中的至少一种;
碳足迹确定模块304,用于根据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目标阶段的碳足迹;
核算结果确定模块306,用于根据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和预设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结果。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包括工作阶段的情况下,碳足迹参数包括断路器在工作阶段的第一电量消耗量D1、第二电量消耗量D2和电力排放因子F1,上述碳足迹确定模块304,包括:
第一碳足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第一碳足迹C1
C1=(D1+D2)F1
其中,D1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总电量消耗量;D2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断路状态下的总电量消耗量;F1用于表征消耗单位电量时的碳排量。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第一时间参数ts、第二时间参数Uz、第一单位参量Ez、第三时间参数t、第四时间参数Ud和第二单位参量Ed,上述第一碳足迹确定单元,包括:
电量消耗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电量消耗量核算模型、第二电量消耗量核算模型,确定第一电量消耗量D1和第二电量消耗量D2
D2=tsUdEd
其中,ts用于表征断路器的使用寿命;Uz用于表征断路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的时间占比;Ez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单位时间的电量消耗量;t用于表征断路器已累计使用的时间;Ud用于表征断路器处于断路状态的时间占比;Ed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断路状态下的单位时间的电量消耗量。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碳足迹参数还包括断路器极数k、断路器相极数N、断路器额定电流Iz、断路器额定阻抗R、修正系数a、功率因数上述电量消耗量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单位参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单位参量核算模型,确定第一单位参量Ez
其中,a用于表征断路器关键部件的未使用状态的自然老化情况。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包括维修阶段的情况下,碳足迹参数包括断路器在维修阶段的绝缘件使用量LJ、第一碳排量CJ1、第二碳排量CJ2、辅助配件使用量LK、第三碳排量CK、金属配件使用量LM和第四碳排量CM,上述碳足迹确定模块304还包括:
第二碳足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二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第二碳足迹C2
C2=LJ(CJ1+CJ2)+LKCK+LMCM
其中,CJ1用于表征生产单个绝缘件所消耗能源对应的碳排量;CJ2用于表征生产单个绝缘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的碳排量;CK用于表征生产单个辅助配件所消耗能源对应的碳排量;CM用于表征生产单个金属配件所消耗能源对应的碳排量。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第一能源种类n、第一能源消耗量、第一热值、第一含碳量、第一氧化效率、比例纠正系数b、碳酸盐种类m、碳酸盐分解量和碳酸盐碳排因子,上述第二碳足迹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碳排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碳排量核算模型、第二碳排量核算模型,确定第一碳排量CJ1和第二碳排量CJ2
其中,n用于表征使用的能源种类数量;Mi用于表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第i种能源的消耗量;Ei用于表征第i种能源的热值;Qi用于表征第i种能源的单位热值中的含碳量;Ri用于表征第i种能源在使用中的氧化效率;b用于表征能源热值比例纠正系数,可以根据不同的能源种类查找确定;m用于表征碳酸盐的种类;Mj用于表征第j类碳酸盐分解量;Ej用于表征第j类碳酸盐的碳排因子。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电力消耗量MeK、第二能源种类O、第二能源消耗量Mo、第二热值Eo、第二含碳量Qo、第二氧化效率Ro、比例纠正系数b、材料种类p、材料消耗量Mp、材料碳排因子Bp、第三能源种类Q、第三能源消耗量Mq、第三热值Eq、第三含碳量Qq和第三氧化效率Rq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电力消耗量MeK、第二能源种类O、第二能源消耗量Mo、第二热值Eo、第二含碳量Qo、第二氧化效率Ro、比例纠正系数b、材料种类p、材料消耗量Mp、材料碳排因子Bp、第三能源种类Q、第三能源消耗量Mq、第三热值Eq、第三含碳量Qq和第三氧化效率Rq,上述第二碳足迹确定单元,还包括:
第二碳排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三碳排量核算模型、第四碳排量核算模型,确定第三碳排量CK和第四碳排量CM
其中,MeK用于表征生产中的电力消耗量;O用于表征生产中的燃料使用种类;Mo用于表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第o种能源的消耗量;Eo用于表征第o种能源的热值;Qo用于表征第o种能源的单位热值中的含碳量;Ro用于表征第o种能源在使用中的氧化效率;b用于表征热值比例纠正系数;Mp用于表征金属配件中第p中材料量;Bp用于表征第p种材料生产中的单位碳排因子;Q用于表征生产中的燃料使用种类;Mq用于表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第q种能源的消耗量;Eq用于表征第q种能源的热值;Qq用于表征第q种能源的单位热值中的含碳量;Rq用于表征第q种能源在使用中的氧化效率。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还包括废弃处理阶段的情况下,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第一利用率、第一权重、第二利用率、第二权重、第三利用率、金属配件损耗比例、绝缘件重量、辅助配件重量、金属配件重量、单位重量碳排量,上述碳足迹确定模块304还包括:
回收碳足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所示的第一回收碳足迹核算模型、第二回收碳足迹核算模型、第三回收碳足迹核算模型、填埋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第一回收碳足迹Re1、第二回收碳足迹Re2、第三回收碳足迹Re3和填埋碳足迹Re4
Re1=ρ1ω1(CJ1+CJ2)
Re2=ρ2ω2CK
Re3=ρ3CM(1-c)
Re4=((1-ρ1)XJ+(1-ρ2)XK+(1-ρ3)XM
其中,Re1用于表征回收绝缘件的碳节省量;Re2用于表征回收辅助配件的碳节省量;Re3用于表征回收金属配件的碳节省量;Re4用于表征填埋不可回收配件的碳排量;ρ1用于表征绝缘类材料回收利用率;ω1用于表征绝缘类材料回收利用率的修正权重;ρ2用于表征辅助类材料回收利用率;ω2用于表征辅助类材料回收利用率的修正权重;ρ3用于表征金属类材料回收利用率;μ用于表征单位重量废弃物处理碳排量。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包括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的情况下,上述回收碳足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权重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权重确定模型,确定第一权重ω1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目标阶段包括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的情况下,上述回收碳足确定单元还包括:
第二权重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二权重确定模型,确定第二权重ω2
上述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简称I/O)和通信接口。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碳足迹参数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所述目标阶段为断路器的工作阶段、维修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
根据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和预设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阶段包括所述工作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碳足迹参数包括断路器在所述工作阶段的第一电量消耗量D1、第二电量消耗量D2和电力排放因子F1,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包括:
根据所述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第一碳足迹C1
C1=(D1+D2)F1
其中,D1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总电量消耗量;D2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断路状态下的总电量消耗量;F1用于表征消耗单位电量时的碳排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第一时间参数ts、第二时间参数Uz、第一单位参量Ez、第三时间参数t、第四时间参数Ud和第二单位参量Ed,所述第一电量消耗量和所述第二电量消耗量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电量消耗量核算模型、第二电量消耗量核算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电量消耗量D1和所述第二电量消耗量D2
D2=tsUdEd
其中,ts用于表征断路器的使用寿命;Uz用于表征断路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的时间占比;Ez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单位时间的电量消耗量;t用于表征断路器已累计使用的时间;Ud用于表征断路器处于断路状态的时间占比;Ed用于表征断路器在断路状态下的单位时间的电量消耗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足迹参数还包括断路器极数k、断路器相极数N、断路器额定电流Iz、断路器额定阻抗R′、修正系数a、功率因数所述第一单位参量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单位参量核算模型,确定所述第一单位参量Ez
其中,a用于表征断路器关键部件的未使用状态的自然老化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阶段包括所述维修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碳足迹参数包括断路器在所述维修阶段的绝缘件使用量LJ、第一碳排量CJ1、第二碳排量CJ2、辅助配件使用量LK、第三碳排量CK、金属配件使用量LM和第四碳排量CM,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包括:
根据所述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二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所述第二碳足迹C2
C2=LJ(CJ1+CJ2)+LKCK+LMCM
其中,CJ1用于表征生产单个绝缘件所消耗能源对应的碳排量;CJ2用于表征生产单个绝缘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的碳排量;CK用于表征生产单个辅助配件所消耗能源对应的碳排量;CM用于表征生产单个金属配件所消耗能源对应的碳排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第一能源种类n、第一能源消耗量Mi、第一热值Ei、第一含碳量Qi、第一氧化效率Ri、比例纠正系数b、碳酸盐种类m、碳酸盐分解量Mj和碳酸盐碳排因子Ej,所述第一碳排量和所述第二碳排量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碳排量核算模型、第二碳排量核算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碳排量CJ1和所述第二碳排量CJ2
其中,n用于表征使用的能源种类数量;Mi用于表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第i种能源的消耗量;Ei用于表征第i种能源的热值;Qi用于表征第i种能源的单位热值中的含碳量;Ri用于表征第i种能源在使用中的氧化效率;b用于表征能源热值比例纠正系数,可以根据不同的能源种类查找确定;m用于表征碳酸盐的种类;Mj用于表征第j类碳酸盐分解量;Ej用于表征第j类碳酸盐的碳排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电力消耗量MeK、第二能源种类O、第二能源消耗量Mo、第二热值Eo、第二含碳量Qo、第二氧化效率Ro、比例纠正系数b、材料种类p、材料消耗量Mp、材料碳排因子Bp、第三能源种类Q、第三能源消耗量Mq、第三热值Eq、第三含碳量Qq和第三氧化效率Rq,所述第三碳排量和所述第三碳排量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三碳排量核算模型、第四碳排量核算模型,确定所述第三碳排量CK和所述第四碳排量CM
其中,MeK用于表征生产中的电力消耗量;O用于表征生产中的燃料使用种类;Mo用于表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第o种能源的消耗量;Eo用于表征第o种能源的热值;Qo用于表征第o种能源的单位热值中的含碳量;Ro用于表征第o种能源在使用中的氧化效率;b用于表征热值比例纠正系数;Mp用于表征金属配件中第p中材料量;Bp用于表征第p种材料生产中的单位碳排因子;Q用于表征生产中的燃料使用种类;Mq用于表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第q种能源的消耗量;Eq用于表征第q种能源的热值;Qq用于表征第q种能源的单位热值中的含碳量;Ra用于表征第q种能源在使用中的氧化效率。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阶段还包括废弃处理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碳足迹参数还包括第一利用率ρ1、第一权重ω1、第二利用率ρ2、第二权重ω2、第三利用率ρ3、金属配件损耗比例c、绝缘件重量XJ、辅助配件重量XK、金属配件重量XM、单位重量碳排量μ,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参数,确定所述目标阶段的碳足迹,包括:
根据所述碳足迹参数和如下所示的第一回收碳足迹核算模型、第二回收碳足迹核算模型、第三回收碳足迹核算模型、填埋碳足迹核算模型,确定第一回收碳足迹Re1、第二回收碳足迹Re2、第三回收碳足迹Re3和填埋碳足迹Re4
Re1=ρ1ω1(C11+CJ2)
Re2=ρ2ω2CK
Re3=ρ3CM(1-c)
Re4=((1-ρ1)Xj+(1-ρ2)XK+(1-ρ3)XM
其中,Re1用于表征回收绝缘件的碳节省量;Re2用于表征回收辅助配件的碳节省量;Re3用于表征回收金属配件的碳节省量;Re4用于表征填埋不可回收配件的碳排量;ρ1用于表征绝缘类材料回收利用率;ω1用于表征绝缘类材料回收利用率的修正权重;ρ2用于表征辅助类材料回收利用率;ω2用于表征辅助类材料回收利用率的修正权重;ρ3用于表征金属类材料回收利用率;μ用于表征单位重量废弃物处理碳排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阶段包括所述维修阶段和所述废弃处理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权重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一权重确定模型,确定所述第一权重ω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阶段包括所述维修阶段和所述废弃处理阶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权重的确定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碳足迹参数和如下式所示的第二权重确定模型,确定所述第二权重ω2
CN202311144181.0A 2023-09-05 2023-09-05 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 Pending CN1171963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44181.0A CN117196389A (zh) 2023-09-05 2023-09-05 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44181.0A CN117196389A (zh) 2023-09-05 2023-09-05 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6389A true CN117196389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86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44181.0A Pending CN117196389A (zh) 2023-09-05 2023-09-05 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9638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70083A (ja) * 2007-09-12 2009-04-02 Nec Corp 二酸化炭素排出量削減システム及び二酸化炭素排出量削減方法
US20130338936A1 (en) * 2012-06-15 2013-12-19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rbon accounting
US20180031533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carbon emissions calculation for electrical devices
US20200372588A1 (en) * 2019-05-20 2020-11-26 Singularity Energy,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chine-learning for prediction of grid carbon emissions
CN115374387A (zh) * 2022-08-17 2022-11-22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及终端
CN115908050A (zh) * 2022-11-24 2023-04-04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设备碳足迹核算方法
CN116664368A (zh) * 2023-06-27 2023-08-29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碳足迹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70083A (ja) * 2007-09-12 2009-04-02 Nec Corp 二酸化炭素排出量削減システム及び二酸化炭素排出量削減方法
US20130338936A1 (en) * 2012-06-15 2013-12-19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rbon accounting
US20180031533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carbon emissions calculation for electrical devices
US20200372588A1 (en) * 2019-05-20 2020-11-26 Singularity Energy,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chine-learning for prediction of grid carbon emissions
CN115374387A (zh) * 2022-08-17 2022-11-22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及终端
CN115908050A (zh) * 2022-11-24 2023-04-04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设备碳足迹核算方法
CN116664368A (zh) * 2023-06-27 2023-08-29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碳足迹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付鲁军 等: "12kV气体绝缘断路器柜在原材料获取阶段和制造阶段碳排放计算与对比分析", 《高压电器》, vol. 59, no. 4, 16 April 2023 (2023-04-16), pages 17 - 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han et al. Life cycle analysis of wind–fuel cell integrated system
Coppitters et al. Surrogate-assisted robust design optimization and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a directly coupled photovoltaic-electrolyzer system under techno-economic uncertainty
Swamy et al. Design of hybrid wind and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using opposition-based genetic algorithm with cauchy mutation
Han et al. Comparativ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ssessment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for grid applications
CN113609443B (zh) 基于区块链的碳足迹跟踪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Bourennani et al. Optimal design methods for hybrid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Fan et al. Robustly coordinated operation of an emission-free microgrid with hybrid hydrogen-battery energy storage
Shi et al. Multistage robust energy management for microgrids considering uncertainty
Tanrioven Reliability and cost–benefits of adding alternate power sources to an independent micro-grid community
Niknam et al. Impact of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thermal energy recovery of PEMFCPPs on optimal management of renewable microgrids
CN114860704A (zh) 一种面向数据中心的能耗监测和碳排放核算的方法和装置
Berrueta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parameters for the design of energy management algorithms for li-ion batteries operating in PV power plants
Wu et al.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nd sizing grid-connected energy storage: A review
Garg et al. Illustration of experimental, machine lear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for study of performance of Li‐ion batteries
Lu et al. Online optimization of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FCV control parameters considering dual power source lifespan decay synergy
CN110688746B (zh) 一种确定sofc系统最优操作点的方法
Grimaldi et al. Ageing and energy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utility-scale lithium-ion battery for power grid applications through a data-driven empirical modelling approach
CN114784882A (zh) 机组组合优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Li et al. Capacity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of a hybrid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with hydrogen storage
Karoui et al.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complex energy storage systems: tools development and feedback on four installed systems
CN112659927B (zh) 车用燃料电池堆性能特征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7196389A (zh) 应用于电网系统中断路器的碳足迹核算方法
Chen et al. Intelligent energy management of low carbon hybrid energy system with solid oxide fuel cell and accurate battery model
CN117056776A (zh) 碳排放量监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4819573A (zh) 新能源系统的日前调度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