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94380A -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94380A
CN117194380A CN202311204327.6A CN202311204327A CN117194380A CN 117194380 A CN117194380 A CN 117194380A CN 202311204327 A CN202311204327 A CN 202311204327A CN 117194380 A CN117194380 A CN 117194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iness
data
application
current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043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德江
郎昕培
关泰璐
焦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com Smart Connection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com Smart Connection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com Smart Connection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com Smart Connection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0432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943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94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43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其中,当前业务应用为多个不同来源的业务应用中的一种;基于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面向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创建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多源异构数据创建业务实体模型,并面向业务实体模型创建业务模型,能够解决跨业务应用的数据互通问题,也可以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索引、组织与存储问题,从而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理方法,降低业务应用的开发与运行成本,提高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大数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业务模型主要用于帮助分析和设计业务系统,它能够明确业务中的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支持业务流程的规划和优化。同时,它也为系统开发和维护提供了指导,可以作为开发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异构数据源连接的物模型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接入异构数据源:异构数据源包括多种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化文件、结构化分布式文件目录、结构化流式数据;2)建立基于业务对象的统一物模型对象;3)规则绑定:新增异构数据源的规则,将规则的数据格式与物模型属性进行绑定;4)基于业务对象的统一物模型的算法分析。上述方案基于物模型驱动对异构数据源进行建模,解决了数据异构和数据标准化不足的问题,同时保证了系统的正确性和灵活性。但是上述方案没有实现面向业务实体模型创建业务模型,不解决跨业务应用的数据互通问题,也不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索引、组织与存储问题,无法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基于多源异构数据创建业务实体模型,并面向业务实体模型创建业务模型,能够解决跨业务应用的数据互通问题,也可以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索引、组织与存储问题,从而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理方法,降低业务应用的开发与运行成本,提高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其中,所述当前业务应用为多个不同来源的业务应用中的一种;
基于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
面向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第一创建模块和第二创建模块;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其中,所述当前业务应用为多个不同来源的业务应用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创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
所述第二创建模块,用于面向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先获取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然后基于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再面向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创建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基于多源异构数据创建业务实体模型,并面向业务实体模型创建业务模型。而现有技术没有实现面向业务实体模型创建业务模型,不解决跨业务应用的数据互通问题,也不解决多原异构数据的统一索引、组织与存储问题,无法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理方法。因此,和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解决跨业务应用的数据互通问题,也可以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索引、组织与存储问题,从而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理方法,降低业务应用的开发与运行成本,提高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效率;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简单方便、便于普及,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系统的架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类目录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型定义目录列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模型的查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装置或者电子设备来执行,该装置或者电子设备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装置或者电子设备可以集成在任何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的智能设备中。如图1所示,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其中,当前业务应用为多个不同来源的业务应用中的一种。
在本步骤中,电子设备可以获取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其中,当前业务应用为多个不同来源的业务应用中的一种;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时序数据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业务应用是指根据特定业务需求和流程而开发的应用程序或软件。它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进行日常运营和管理活动,并提供相关的功能和工具,以支持业务流程和决策。业务应用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关系管理应用、供应链管理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财务管理应用、项目管理应用、电子商务应用、数据分析和报告应用、生产管理应用、市场营销应用等。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系统的架构图。如图2所示,业务实体模型的定义可以包括:1)业务实体的定义:业务实体即业务对象,支持业务对象的扩展与模型关系继承。2)业务的属性集定义:属性集按照不同异构的数据类型区分,例如结构化的业务数据,建模定义中采用结构化的属性集进行定义,此外还可以包括:非结构化属性集、空间地理属性集、时序属性集、标签属性集、指标属性集等定义;属性集中均包含业务对象id(object id),即oneid,将业务实体下的属性集打通,形成关联关系。3)属性字段定义:指包括在属性集中的各个业务模型字段,属性字段定义可以是定制的,也可以根据行业需要,引用行业标准的属性字段或字段组,以保证字段定义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通过抽取通用属性字段定义形成数据标准,提高数据治理的数据质量。4)属性集算法管理:定义属性算法,在数据接入过程中可以做简单的数据加工转换处理。在数据接入过程中做数据治理,并将数据按照业务实体进行组织,形成数据资产目录。5)不同业务对象及其数据模型定义、业务对象实例及不同类型数据模型数据记录的分类管理:按照不同行业的业务分类和自定义分类,对业务对象及其定义进行分类分组,其中行业分类为默认的面向行业的数据分类组织形式,参照行业数据资源目录标准;自定义分类为灵活的数据资源目录组织形式,面向业务应用或者业务专题,业务应用包括:业务应用1、业务应用2、…、业务应用N;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分类目录树的叶子节点统一为业务对象定义,如人、车、客户、卡、路、订单等业务对象定义,业务对象定义展开后,显示业务对象定义下的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模型,包括业务对象实例及基本属性信息,便于浏览、过滤、查询不同类型数据模型的实际数据内容。6)业务对象的多元异构数据类型及对应的异构数据引擎的管理:将业务实体建模与数据引擎解耦合,数据引擎的选型不影响业务实体建模,在更换数据引擎后可以通过模型重新物化落地。7)全局字典定义:支持通用数据字典定义,行业数据字典定义,指标、标签定义字典,关联属性定义。
S102、基于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
在本步骤中,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先根据该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在预先创建的多种不同类型的存储引擎中选择各个结构的数据对应的存储引擎;其中,多种不同类型的存储引擎包括但不限于:应用支撑数据引擎、对象实例引擎、结构化数据引擎、非结构化数据引擎、空间数据引擎、时序数据引擎、分析模型数据引擎和图数据引擎;若在各个结构的数据对应的存储引擎中不存在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则在各个结构的数据对应的存储引擎中创建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类目录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按照不同行业的业务分类和自定义分类,对业务对象及其定义进行分类分组,其中,行业分类为默认的面向行业的数据分类组织形式,参照行业数据资源目录标准;自定义分类为灵活的数据资源目录组织形式,面向业务应用或者业务专题。分类目录树的叶子节点统一为业务对象定义,如人、车、客户、卡、路、订单等业务对象定义,业务对象定义展开后,显示业务对象定义下的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模型,包括业务对象实例及基本属性信息,便于浏览、过滤、查询不同类型数据模型的实际数据内容。
S103、面向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创建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
在本步骤中,电子设备可以面向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创建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先针对当前实体模型中的各个数据类型创建对应的属性集;其中,属性集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化属性集、非结构化属性集、空间属性集、时序属性集、事件消息集、动作属性集和指标属性集;然后在各个属性集中创建属性,得到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本申请中的业务的模型分类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行业分类、价值链分类、业务过程分类、产品分类、客户分类、市场分类、经营模式分类、产业链分类等。
在上述的属性集类别中,结构化属性集是一种用于描述事物或实体的具体特征或属性的集合。它可以包含多个属性,这些属性可以是数值、字符串、布尔值或其他数据类型。非结构化属性集是指不具有固定结构的属性集合。它可以包含多种类型的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空间属性集是指在特定的空间中存在的一组属性或特征,用来描述该空间的特性、结构和性质。时序属性集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收集到的具有时序关系的一组属性数据,这些属性数据通常包含了时间戳信息,表示了每个数据点在时间上的顺序位置。事件消息集是指在事件驱动架构中,用来记录和传递不同类型事件的数据集合。事件消息集包含了各种事件消息,这些消息可以是系统生成的、用户触发的或其他外部源的触发的。动作属性集是指描述一个动作或行为的一组特征或属性。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型定义目录列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模型定义目录列表展示出属性集iov_iccid中9个属性,属性ID:ID1-ID9;属性名称分别为:SIM卡识别码、移动用户号码、国际移动用户号码、Jasper账户识别码、虚拟ID、SIM卡状态、SIM卡的资费、SIM卡的客户和通信计划ID;属性集ID为iov_iccid;类型为string。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先获取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然后基于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再面向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创建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基于多源异构数据创建业务实体模型,并面向业务实体模型创建业务模型。而现有技术没有实现面向业务实体模型创建业务模型,不解决跨业务应用的数据互通问题,也不解决多原异构数据的统一索引、组织与存储问题,无法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理方法。因此,和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能够解决跨业务应用的数据互通问题,也可以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索引、组织与存储问题,从而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理方法,降低业务应用的开发与运行成本,提高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效率;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简单方便、便于普及,适用范围更广。
实施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优化与扩展,并可以与上述各个可选实施方式进行结合。如图5所示,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01、获取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其中,当前业务应用为多个不同来源的业务应用中的一种。
S502、根据该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在预先创建的多种不同类型的存储引擎中选择各个结构的数据对应的存储引擎;其中,多种不同类型的存储引擎包括但不限于:应用支撑数据引擎、对象实例引擎、结构化数据引擎、非结构化数据引擎、空间数据引擎、时序数据引擎、分析模型数据引擎和图数据引擎。
S503、若在各个结构的数据对应的存储引擎中不存在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则在各个结构的数据对应的存储引擎中创建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
S504、针对当前实体模型中的各个数据类型创建对应的属性集;其中,属性集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化属性集、非结构化属性集、空间属性集、时序属性集、事件消息集、动作属性集和指标属性集。
在本步骤中,在本步骤中,创建属性集的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业务实体:明确要创建属性集的业务实体,例如产品、客户、订单等。2)确定属性类别:根据业务实体的特点和需求,确定需要包含哪些属性类别。常见的属性类别包括基本信息、联系信息、金融信息、历史记录等。3)确定属性:在每个属性类别中,确定具体的属性。属性可以是文本、数字、日期、布尔值等类型。对于文本类型的属性,可以限制其长度或值的范围。4)确定属性的约束:对于某些属性,可能需要添加一些约束条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5)确定属性的关系:在不同的业务实体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关联关系。6)设计属性集的结构:根据以上步骤确定的属性和关系,设计属性集的结构。可以使用表格、图形或者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类型可以包括:1)数值类型:整数和浮点数。整数是没有小数部分的数字,浮点数是具有小数部分的数字。2)字符串类型:字符串是由字符组成的序列,可以包含字母、数字、符号等。3)布尔类型:布尔只能有两个值:真和假,用于表示逻辑条件的真假。4)列表类型:列表是有序的可变序列,可以包含多个元素,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用方括号表示。5)元组类型:元组也是有序的序列,但是不可变,用圆括号表示。6)字典类型:字典是由键-值对组成的无序集合,用花括号表示,键和值之间用冒号分隔。7)集合类型:集合是无序的唯一元素组成的集合,用花括号表示。8)None类型:表示空或者没有值的类型。
S505、在各个属性集中创建属性,得到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
在本步骤中,电子设备可以在各个属性集中创建属性,得到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先针对各个属性集中的各个属性创建对应的属性算法;然后通过各个属性集中的各个属性对应的属性算法在各个属性集中创建属性,得到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在属性集中创建属性:1)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这可以通过文档分析等方式进行。2)数据清洗:数据可能包含错误、缺失或冗余的信息。在创建属性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包括去除重复的数据、填充缺失值、处理异常值等。3)属性定义:指包括在属性集中的各个业务模型字段,属性字段定义可以是定制的,也可以根据行业需要,引用行业标准的属性字段或字段组,以保证字段定义的规范化与标准化。4)属性计算:根据数据集和定义的属性,计算出具体的属性值。这可能涉及到数学运算、逻辑运算、文本处理等。5)属性编码:将属性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形式。这通常涉及到将属性值映射为数字编码。6)属性标准化:对于数值型属性,可以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不同的属性具有相似的尺度和分布。上述步骤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创建出符合需求的属性。
以物联网卡的业务建模方法为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判断预先构建的业务模型分类中是否存在“通讯卡”,若预先构建的业务模型分类中不存在“通讯卡”,则在预先构建的业务模型分类中创建“通讯卡”。2)判断预先构建的业务实体模型中是否存在“物联网卡”;若预先构建的业务实体模型中不存在“物联网卡”,则在预先构建的业务实体模型中创建“物联网卡”,并创建“物联网卡”的业务实体ID(object id)的规则,例如“ICCID”作为object id。3)创建属性集:首先创建属性集“基本信息”,“基本信息”为结构化属性集,若预先构建的数据类型中存在该属性集中的各个属性的数据类型,则基于各个属性的数据类型在该属性集中创建各个属性;然后创建属性集“位置信息”,“位置信息”为时序属性集,若预先构建的数据类型中存在该属性集中的各个属性的数据类型,则基于各个属性的数据类型在该数据集中创建各个属性,例如,ID、名称、类型、长度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先获取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然后基于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再面向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创建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基于多源异构数据创建业务实体模型,并面向业务实体模型创建业务模型。而现有技术没有实现面向业务实体模型创建业务模型,不解决跨业务应用的数据互通问题,也不解决多原异构数据的统一索引、组织与存储问题,无法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理方法。因此,和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能够解决跨业务应用的数据互通问题,也可以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索引、组织与存储问题,从而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理方法,降低业务应用的开发与运行成本,提高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效率;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简单方便、便于普及,适用范围更广。
实施例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模型的查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优化与扩展,并可以与上述各个可选实施方式进行结合。如图6所示,业务模型的查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01、接收用户发送的业务模型查询请求;其中,业务模型查询请求至少包括当前业务应用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业务应用的标识可以包括:1)业务名称:代表业务的名称或者描述,可以是一个简短的词语或者短语。2)业务代码:通常是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号用于表示特定的业务。通过业务代码,可以快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业务。3)业务图标:也可以使用图标或者Logo来标识业务,这种方式可以更直观地传达业务的特点和意义。4)业务缩略词:有些业务可能有较长的名称,可以使用缩略词或者首字母缩写来简化表示,便于快速识别和使用。
S602、响应于业务模型查询请求在预先创建的业务实体模型中查找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
本申请中的业务实体模型可以包括多个层级结构,在通常情况下,业务实体可以包括:人、地、物、组织、事件、活动、信息等;其中,物可以包括:物联设施和城市部件;其中,城市部件可以包括:车辆、房、手机终端、终端,工程机械和IT设施等。
S603、若在预先创建的业务实体模型中查找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则基于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向用户返回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
在本步骤中,若在预先创建的业务实体模型中查找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则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向用户返回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按照“实体分类树—业务实体模型—属性集—属性—数据”的层级结构进行查找。以物联网卡的基本信息的查询方法为例,业务模型的查询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租户ID,获取该租户在权限范围内的树列表,包括行业树和自定义树。2)选取树,例如,将行业树的tree_id作为参数,查询出行业树的业务实体目录,行业树上包含有“通讯卡”分类下的“物联网卡”实体分类。3)查询属性集,通过“物联网卡”的实体分类ID,获取该实体分类下的属性集列表和数据类型列表,属性集中包含存储引擎中的表名字。4)查询属性,通过“物联网卡”的“基本信息”作为参数,获取“基本信息”下的具体属性定义,例如ICCID、MSISDN等。5)数据查询,将数据类型“结构化数据”和表名字作为参数,数据查询接口从具体的存储引擎查询数据,并向用户返回数据查询结果。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优势:1)直接贴近业务应用的数据需求,实现直接面向业务实体的全类型数据建模,降低业务人员与业务应用进行数据建模与后续使用业务数据模型的技术门槛,同时降低数据业务应用的开发与运行成本,提高效率。2)实现业务模型与现有面向数据开发者的不同类型数据库及专业性数据模型的无缝对接与转换,降低业务数据的建模及数据存取过程中对专业数据库的技术要求。3)解决跨多业务应用、需要实现业务对象数据互联互通的平台型应用场景下的数据组织与统一数据模型问题。4)屏蔽不同数据类型的差异及底层数据存储引擎的具体实现,方便业务应用的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多源异构数据的建模、接入治理与直接使用。5)支持按照行业数据资源目录和自定义数据目录组织业务实体模型,支持灵活的数据目录展示形式。6)支持多源异构数据类型的持续扩展,包括:结构化数据、文件数据、时序数据、空间数据、指标数据、标签数据。7)同时支持业务对象的泛数据的其他业务对象模型定义,如业务对象的操作/动作模型、事件模型等,便于进一步支撑基于数据驱动的业务场景编排。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先获取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然后基于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再面向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创建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基于多源异构数据创建业务实体模型,并面向业务实体模型创建业务模型。而现有技术没有实现面向业务实体模型创建业务模型,不解决跨业务应用的数据互通问题,也不解决多原异构数据的统一索引、组织与存储问题,无法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理方法。因此,和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能够解决跨业务应用的数据互通问题,也可以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索引、组织与存储问题,从而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理方法,降低业务应用的开发与运行成本,提高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效率;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简单方便、便于普及,适用范围更广。
实施例四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701、第一创建模块702和第二创建模块703;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其中,所述当前业务应用为多个不同来源的业务应用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创建模块702,用于基于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
所述第二创建模块703,用于面向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
上述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装置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
实施例五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框图。图8显示的电子设备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电子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电子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电子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8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8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电子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电子设备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8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
实施例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其中,所述当前业务应用为多个不同来源的业务应用中的一种;
基于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
面向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预先创建的业务模型分类中是否存在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类型;
若所述预先创建的业务模型分类中存在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类别,则判断所述当前业务的类别所包含的业务实体模型中是否存在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
若所述当前业务的类别所包含的业务实体模型中不存在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则执行基于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在预先创建的多种不同类型的存储引擎中选择各个结构的数据对应的存储引擎;其中,所述多种不同类型的存储引擎包括但不限于:应用支撑数据引擎、对象实例引擎、结构化数据引擎、非结构化数据引擎、空间数据引擎、时序数据引擎、分析模型数据引擎和图数据引擎;
若在各个结构的数据对应的存储引擎中不存在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则在各个结构的数据对应的存储引擎中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个结构的数据对应的存储引擎中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包括:
针对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选择对应的计算模型;其中,所述计算模型包括:简单转换算法、多源异构融合算法、自定义算法和任务配置;
通过所述计算模型在各个结构的数据对应的存储引擎中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面向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包括:
针对所述当前实体模型中的各个数据类型创建对应的属性集;其中,所述属性集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化属性集、非结构化属性集、空间属性集、时序属性集、事件消息集、动作属性集和指标属性集;
在各个属性集中创建属性,得到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个属性集中创建属性,得到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包括:
针对各个属性集中的各个属性创建对应的属性算法;
通过各个属性集中的各个属性对应的属性算法在各个属性集中创建属性,得到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发送的业务模型查询请求;其中,所述业务模型查询请求至少包括当前业务应用的标识;
响应于所述业务模型查询请求在预先创建的业务实体模型中查找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
若在所述预先创建的业务实体模型中查找到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则基于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向所述用户返回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
8.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第一创建模块和第二创建模块;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其中,所述当前业务应用为多个不同来源的业务应用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创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结构的数据,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
所述第二创建模块,用于面向所述当前业务应用对应的业务实体模型,创建所述当前业务应用的业务模型。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
CN202311204327.6A 2023-09-18 2023-09-18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71943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4327.6A CN117194380A (zh) 2023-09-18 2023-09-18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4327.6A CN117194380A (zh) 2023-09-18 2023-09-18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4380A true CN117194380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88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04327.6A Pending CN117194380A (zh) 2023-09-18 2023-09-18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业务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943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95124B2 (en) Query language interoperability in a graph database
KR102591421B1 (ko) 의도 추천 방법, 장치, 기기 및 저장매체
CN110795509B (zh) 一种数据仓库的指标血缘关系图的构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uer et al. Triplify: light-weight linked data publication from relational databases
US9037579B2 (en) Generating dynamic hierarchical facets from business intelligence artifacts
US10725981B1 (en) Analyzing big data
Poorthuis et al. Making big data small: strategies to expand urban and geographical research using social media
US9158843B1 (en) Addressing mechanism for data at world wide scale
US10180984B2 (en) Pivot facets for text mining and search
US9361320B1 (en) Modeling big data
CN110674228A (zh) 数据仓库模型构建和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及设备
US9390159B2 (en) Database architecture for storing multi-structured data
Rost et al. Distributed temporal graph analytics with GRADOOP
CN109388637A (zh) 数据仓库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
US11106719B2 (en) Heuristic dimension reduction in metadata modeling
US20190310978A1 (en) Supporting a join operation against multiple nosql databases
CN115168401A (zh) 数据分级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Rehman et al. Building socially-enabled event-enriched maps
US20160364426A1 (en) Maintenance of tags assigned to artifacts
CN111190965A (zh) 基于文本数据的即席关系分析系统及方法
Srinivasa et al. Network Data Analytics
CN116127047B (zh) 企业信息库的建立方法与装置
CN115516441A (zh) 用于实体的多个唯一标识符的多值主键
CN116467291A (zh) 一种知识图谱存储与搜索方法及系统
CN116127154A (zh) 知识标签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