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92696A - 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92696A
CN117192696A CN202311055969.4A CN202311055969A CN117192696A CN 117192696 A CN117192696 A CN 117192696A CN 202311055969 A CN202311055969 A CN 202311055969A CN 117192696 A CN117192696 A CN 117192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optical
length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559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君
汪锐
杨巧
江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pro Technologies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pro Technologies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pro Technologies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pro Technologies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559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926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92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26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光缆剪切至第一长度;对光缆第一端制备分支;对光缆第一端组装第一连接器;测试光缆各光纤通道的时延,获得各光纤通道的时延值;根据各光纤通道的时延值确定各光纤通道裁切长度,在光缆第二端将各光纤裁切相应的裁切长度;对光缆第二端制备分支;对光缆第二端组装第二连接器。通过利用本发明的方案,可以通过在光纤跳线制程中增加时延测试,利用时延与长度的对应关系,修剪多余的长度,来实现精确调整光纤通道之间的长度一致性,消除了由于长度差异导致的光信号不同步问题,从而避免了信号丢失,并最终保证了通信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光纤跳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跳线应用在光纤通信系统、光纤接入网、光纤数据传输以及局域网等一些领域,用来作为从设备到光纤布线链路的跳接线。光纤连接器,是指在光缆两端的连接器插头,用来实现光路活动连接。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尤其是用于楼宇之间局域网布线,光有源设备中光链路互连通信基站内布线,配线箱内布线。居民小区,工业园机房,商业大楼机房内光信号连接楼宇密集布线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的光纤跳线。一般光纤跳线长度较长,当各光纤通路长度差异较大,将会造成各通道的信号传输至设备端时不同步,导致信号丢失甚至通信失败。
目前在光纤跳线制备中,主要通过并带光纤进行切纤,剥线等工艺,以保证各光纤长度在加工过程的一致性。但是,现有工艺在光纤跳线制备中,需要预先准备并带光纤,并且严格管控并带工艺中的光纤间放线张力一致,因此导致工艺管控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而光纤跳线制备过程中需对并带纤进行切纤、剥纤、连接器组装等多道工艺,在制备过程过,会进一步造成各光纤通道的长度差,当光信号在光纤跳线中传输时会产生时延差增大,从而影响系统的通信质量。
有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以便保障正常的通信质量,减少传输时延差异。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解决如上所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发明在多个方面中提出了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
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包括:裁切光缆步骤S1:将光缆剪切至第一长度;分支制作步骤S2:对光缆第一端制备分支;连接器制作步骤S3:对光缆第一端组装第一连接器;时延测试步骤S4:测试光缆各光纤通道的时延,获得各光纤通道的时延值;裁切光纤步骤S5:根据各光纤通道的时延值确定各光纤通道裁切长度,在光缆第二端将各光纤裁切相应的裁切长度;分支制作步骤S6:对光缆第二端制备分支;连接器制作步骤S7:对光缆第二端组装第二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裁切光纤步骤S5包括,获取光纤目标长度步骤S501;确定各光纤裁切长度步骤S502;护套剥离步骤S503:在光缆第二端剥离第二长度的外护套,获得第二端多根光纤;光纤裁切步骤S504:将第二端多根光纤裁切相应的裁切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各光纤裁切长度步骤S502包括,根据时延测试步骤S4中测量各所述光纤通道的所述时延值T确定各所述光纤通道裁切长度ΔL;ΔL=c/n(T-T0)+a,对各光纤通道进行长度的修剪,其中,T0=L*n/c,n为光纤的折射率,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a为第一长度公差,L为光纤目标长度;第一公差为光缆第二端制备处理的公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公差范围包括0.1-1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为光纤目标长度与第二长度公差之和,其中第二长度公差范围包括光纤目标长度的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支制作步骤S2,包括:护套剥离步骤S201:在光缆第一端剥离第三长度的外护套,获得第一端多根光纤;穿分支散件步骤S202:将分支散件由光缆第一端穿入第一端多根光纤,分支散件包括分支管及热缩管;穿空管步骤S203:将空管从光缆第一端穿入第一端的各根光纤,将空管移动至分支点处;固定分支管步骤S204:将分支管移动至分支点处,向分支管内注入胶水,移动热缩管至包围分支管,加热使其包裹分支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支制作步骤S6,包括:穿分支散件步骤S601:将分支散件由光缆第二端穿入第二端多根光纤,分支散件包括分支管及热缩管;穿空管步骤S602:将空管从光缆第二端穿入第二端的各根光纤,将空管移动至分支点处;固定分支管步骤S603:将分支管移动至分支点处,向分支管内注入胶水,移动热缩管至包围分支管,加热使其包裹分支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制作步骤S3,包括:穿连接器散件步骤S301:将第一连接器散件穿入光缆第一端的各根光纤;剥纤步骤S302:将光缆第一端的光纤剥离第四长度着色层,获得第四长度裸纤;穿纤步骤S303:将第四长度裸纤穿入插芯中,并将裸纤与插芯固定连接,获得插芯光纤;组装步骤S304:组装光纤第一连接器,并将插芯光纤固定于光纤第一连接器内,获得具有光纤第一连接器的光纤;研磨步骤S305:将具有光纤第一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端面研磨,端面研磨是将光缆第一端组装光纤第一连接器后获得的具有光纤第一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研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制作步骤S7,包括:穿连接器散件步骤S701:将第二连接器散件穿入光缆第二端的各根光纤;剥纤步骤S702:将光缆第二端的光纤剥离第五长度着色层,获得第五长度裸纤;穿纤步骤S703:将第五长度裸纤穿入插芯中,并将裸纤与插芯固定连接,获得插芯光纤;组装步骤S704:组装光纤第二连接器,并将插芯光纤固定于所述光纤第二连接器内,获得具有光纤第二连接器的光纤;研磨步骤S705:将具有光纤第二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端面研磨,端面研磨是将光缆第二端组装光纤第二连接器后获得的具有光纤第二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研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制作步骤S3,还包括对第一连接器进行端面检测;及连接器制作步骤S7,还包括对第二连接器进行端面检测。端面检测是检测研磨后具有光纤连接器的光纤的端面进行检测。
在第二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跳线,光纤跳线由第一方面中各实施例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通过如上所提供的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光缆的两端进行分支制备和连接器制作,并对半成品光纤进行时延测试。根据时延测试结果对各光纤进行第二次精修剪操作,从而获得长度一致性高的多根光纤。在利用二次精修剪的光纤制备光纤跳线时,由于各光纤内光信号的同步性较好,可以减少光信号的传输时延差异,从而可以提升光纤的通信质量。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测量各光纤通道的时延值,利用预定公式计算确定各光纤通道裁切的长度,并对各光纤进行长度修剪,可以使各光纤长度一致,保证光信号传输时的信号保持同步。更进一步,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进行端面检测,通过端面检测,可以避免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质量缺陷对光纤通道的传输造成影响,从而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达到多方面措施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目的。
总之,本发明通过在光纤跳线制程中增加时延测试,识别跳线时延与目标时延间的差异,并利用时延与长度的对应关系来修剪,经过二次精修建,获得长度一致的多根光纤,从而实现了需求的跳线时延。利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使各光纤通道减少因为光信号不同步,继而造成信号丢失的故障。此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还可以使整个制备过程操作流程简单,过程易于管控,对光纤跳线的时延控制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裁切光纤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分支制作步骤S2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分支制作步骤S6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连接器制作步骤S3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连接器制作步骤S7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跳线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支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支管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示标识:1、外壳;2、插芯;3、弹簧;4、光纤连接器本体;5、热缩管;6、尾套;7、空管;8、分支管;9、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说明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定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制备方案,下面首先对本发明上下文所提及的“时延”进行解释。时延,其从字面意义上是指时间的延续。具体到通信网络中,其是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个端所需要的时间。在报文或分组的传送过程中,时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或排队时延。具体到本发明的方案中,时延主要是针对传播时延,即光纤跳线中从光纤的一端传播数据到光纤的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可以理解的是,当前述所需的时间超出预期或预定的范围时,将对光纤通信的质量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100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制备方法100的流程示意图中,按照如下步骤对光纤跳线进行制备。
裁切光缆步骤S1:将光缆剪切至第一长度。在对初始多芯光缆确定要制备的光纤跳线的目标长度即第一长度后,将多芯光缆按目标长度进行裁切。具体的裁切的长度计算式为:L+B;其中,L为需求的光纤跳线目标长度,B为第二长度公差。第二公差长度B的取值范围为:L*0.1%~3%。需要说明的是,多芯光缆为包含多根光纤的线缆,实际上的光纤为多芯光缆剥除了外护套延伸出的部分。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所述的多芯光缆为包含外护套的多根光纤,所述的光纤为剥离了外护套的光纤,所述的分支点处为多芯光缆与光纤的交界点。可以理解是,在本实施例中,分支点可视为多芯光纤剥离外护套的位置。
作为一个实施例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当光纤跳线中的光纤通道具有多种长度要求时,光缆剪切至第一长度,具体的裁切的长度计算式为:L+B;此时,L取的光纤跳线目标长度中的最大值,相应地,B取值范围为:L*0.1%~3%。
进一步地,分支制作步骤S2:对光缆第一端制备分支。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分支制作步骤S2:对光缆第一端制备分支可以包括如下的多个子步骤:
S2-1护套剥离:具体地,可以例如剥开第一端预定长度的外护套,获得第一端多根光纤;
S2-2光缆穿分支散件:具体地,可以例如在光缆第一端穿入尾套6,分支管8,热缩管5(参照图8所示的组件结构)。
S2-3光纤穿空管:具体地,将外径为d的空管7分别穿入第一端的每根光纤,将空管移动至分支点处。前述,空管7的内径略大于光纤的直径,空管7的长度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具体地,穿入的长度可以是为空管7穿至光缆剥开的开口处。
S2-4固定分支管:具体地,可以例如通过将光缆分支管8滑到光缆分支点处,然后通过分支管8外壁上的孔洞9(参看图9中结构所示)向分支管8内注入胶水。随后将尾套6推至分支管8尾部,并将热缩管5滑至包围分支管8,加热热缩管5使其包裹分支管8。
在完成上述的分支制作步骤S2:对光缆第一端制备分支,流程前进到连接器制作步骤S3:对光缆第一端组装第一连接器。与分支制作步骤S2类似,该连接器制作步骤S3:对光缆第一端组装第一连接器步骤可以包括如下的多个子步骤:
S3-1穿连接器散件:具体地,可以例如在上述流程步骤中已经穿入光纤的外径为d的空管7上,将连接器散件入到空管7外部(部分组件参照图7中所示结构),以备后续流程步骤使用。作为一个实施例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当连接器为MPO(Multi-fiberPushOn)连接器时,连接器散件包括尾套,压接环,压接管,弹簧3,光纤连接器本体4。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接器采用例如LC(LucentConnector)、ST(StraightTip)、SC(Square Connector)等其他类型连接器,对应的连接器散件有所不同,主要体现为光纤连接器4的结构有所区别。
S3-2剥纤:具体地,可以例如将远离多芯光纤一侧的光纤剥离掉预定长度的着色层,以获得裸纤。
作为一个实施例的可能的实施方式,根据设计要求第一端的空管具有不同的长度时,在剥光纤前将光纤切割至该分支的设计长度,再进行剥纤。
S3-3穿纤:具体地,可以例如将裸纤穿入到预先注好胶水的插芯2中,并将裸纤与插芯2固定连接,从而获得插芯光纤。作为一个实施例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将插入裸纤的插芯2放置于固化炉内进行烘烤,通过加热实现插芯2内胶水的固化,从而实现裸纤与插芯2的固定连接。
S3-4组装:具体地,可以例如将S3-3中插芯光纤与S3-1中穿入的连接器散件进行组装,并装入外壳1,实现插芯光纤在光纤连接器内的固定,获得具有光纤连接器的光纤。
S3-5研磨:具体地,可以例如对S3-4中组装好具有光纤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研磨处理,并对处理后的具有光纤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端面检测,以便保证具有光纤连接器的光纤的端面的质量。
S3-6测试:具体地,可以例如对研磨好的第一端具有光纤连接器的光纤,进行测试。测试可以包括:端面检测,3D测试,插回损测试。其中,3D测试内容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光纤高度,插芯曲率半径和顶点偏移等。
进一步地,在完成上述连接器制作步骤S3:对光缆第一端组装第一连接器,流程前进到时延测试步骤S4:测试光缆各光纤通道的时延,获得各光纤通道的时延值。具体地,时延测试步骤S4包括:对半成品光纤跳线进行时延测试,获得测试各光纤通道的时延值T_x,其中x=1,2,3…为光纤通道。
进一步地,流程前进到裁切光纤步骤S5:根据各光纤通道的时延值确定各光纤通道裁切长度,在光缆第二端将各光纤裁切相应的裁切长度。与分支制作步骤S2以及连接器制作步骤S3类似,该裁切光纤步骤S5具体的步骤包括如下多个子步骤:
S5-1:获取到光纤的目标长度。其中,光纤的目标长度为光纤跳线的设计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光纤的目标长度为各光纤通道的长度,对于一根光纤跳线,光纤的目标长度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多种。具体的,光纤的目标长度为多种时,通过分支光纤长度的不同获得具有不同长度光纤通道的光纤跳线。
S5-2:可以例如对光纤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各参数值(如下所述),通过设定的计算公式来确定各光纤通道的裁切长度。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计算公式包括:ΔL=c/n(T_x-T_0)+a,其中,ΔL为各光纤通道待修剪的长度,n为光纤的折射率,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a为第一长度公差,L为光纤目标长度;T_0为基准时延,且T_0=L*n/c。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长度公差为光缆第二端进行制备处理的长度公差值,其具体取值跟光纤跳线选用的连接器的种类有关。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一个优选取值范围包括0.1~12mm。
作为一个实施例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当光纤跳线中的光纤通道具有多种长度要求时,各光纤通道待修剪的长度ΔL=c/n(T_x-T_0)+a,其中,Δn为光纤的折射率,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a为第一长度公差,L为各光纤通道目标长度;T_0为基准时延,且T_0=L*n/c。
S5-3:可以例如对光缆第二端进行剥离第二长度的外护套,以获得第二端多根光纤。
S5-4:可以例如根据S5-2中确定的各光纤通道需要裁切的长度,对第二端各多根光纤进行长度裁切。
进一步地,流程前进到分支制作步骤S6:对光缆第二端制备分支。通过对光缆第二端在步骤S5-4中修剪完后的光纤进行分支制备,以获得光缆第二端的各光纤分支。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光缆第二端在上述裁切光纤步骤S5的子步骤S5-3中已经对光缆第二端进行了外护套的剥离,获得了分支制作步骤S6需要的第二端的多根光纤,因此在此处分支制作步骤S6中,步骤S6具体子步骤包括:穿分支散件、穿空管和固定分支管。具体地,上述步骤S6的子步骤的具体制备方法,同分支制作步骤S2中对第一端的相应子步骤的制备方法类似。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光缆的两端,分别进行外护套的剥离,穿入空管的长度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端和第二端不需要长度一致,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定。作为实施例,本发明在此方面不做限制性规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分支的相应制作步骤可以参照分支制作步骤S2中的描述进行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流程前进到连接器制作步骤S7:对光缆第二端组装第二连接器。具体的步骤同上述连接器制作步骤S3中描述的组装方法类似,相应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作为光纤两端的连接器,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选择不同的种类。本发明在此方面不做限制性规定。对连接器的制作步骤可以参照连接器制作步骤S3中进行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上文中对制备方法100中光纤跳线的制备流程的描述,可以实现在对初始光缆裁切的基础上,基于测量的时延值来确定光纤通道的裁切长度,并根据裁切长度对光纤进行二次裁切。从而在成品制备完成前通过充分检测到各光纤通道的时延值,根据时延值进行二次裁切的方法减少各光纤通道的时延差,以确保制备后的光纤跳线具有时延一致的通信效果。
进一步,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制备方法100中的制备步骤进行更好的理解,下面结合图2对制备方法100中的具体步骤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整个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中的实施细节。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裁切光纤步骤200的流程示意图。
结合图1中裁切光纤步骤S5的描述,图2中示出了一个针对裁切光纤步骤S5的具体实施例场景。具体地,在图2中的裁切光纤步骤200的流程示意图中:
首先,获取光纤目标长度步骤S501。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对光纤跳钱在制作前会有预先设定的光纤目标长度,根据该光纤目标长度进行光纤跳线的制作,以获得符合预期的光纤跳线产品。
其次,流程前进到确定光纤裁切长度步骤S502。具体地,可以例如根据测量的各光纤通道的时延值T,以及测试得到的光纤折射率n,长度公差a的基础上,根据设定的计算公式确定各光纤通道的裁切长度ΔL。具体的对各光纤通道进行长度修剪的计算公式可以为:ΔL=c/n(T-T_0)+a,其中T_0=L*n/c,n为光纤的折射率,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a为第一长度公差,L为光纤目标长度;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长度公差a的取值跟光纤跳线组装的光纤连接器的种类有关。例如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MPO(Multi-fiberPushOn)光纤跳线,可以使用MT系列连接器之一的MPO连接器,此时第一长度公差a的取值范围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为优选0.1-12mm。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例如对时延值T的测量可以为使用标准外购的测量仪器设备,主要利用的是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的特性进行测试。具体的测试过程就是把待测试产品放入测试设备,随后设备反馈测试的结果。
此后,流程前进到图2中的护套剥离步骤S503:在光缆第二端剥离第二长度的外护套,获得第二端的多根光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第二端的光缆进行光纤裁切前需要先把光缆的外护套剥离掉,露出里面的多根光纤,以便后续对各光纤进行裁切。
最后,流程前进到图2中的光纤裁切步骤S504:将第二端多根光纤裁切相应的裁切长度。在上述护套剥离步骤S503剥离掉外护套后,根据上文确定光纤裁切长度步骤S502描述确定的裁切长度ΔL,对各光纤进行裁切。
基于上述的说明,通过图2中本发明对裁切光纤步骤200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预定光纤目标长度的基础上,通过测量各光纤通道的时延,利用实施例中设定的计算公式获得光纤的裁切长度,从而对光纤进行第二次的精裁切。进一步地,通过第二次对光纤的精裁切,从而可以获得传输时延一致的各光纤通道,增强通信效果。
进一步,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支制作步骤S2的流程300示意图。在本实施例流程300实施前,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如图1所示的裁切光缆步骤S1。具体地,步骤S1可以例如将光缆剪切至第一长度。如图1所示,步骤S1接下来需要在第一端进行分支制备,也就是图1中的分支制作步骤S2。通过完成分支制作步骤S2,以方便利于后续对第一端进行组装连接器。具体地,结合图1中制备方法100中对分支制备步骤S2的描述,类似的描述同样适用于流程300的步骤。在流程300中分支制备步骤S2的具体子步骤可以包括:
护套剥离步骤S201:在光缆第一端剥离第三长度的外护套,获得第一端的多根光纤。需要说明的是,外护套为包裹光纤的保护层,包括橡胶层,芳纶等。
穿分支散件步骤S202:将分支散件由光缆第一端穿入第一端的多根光纤。具体地,分支散件可以包括分支管8及热缩管5(参照图7中的结构)。其中分支散件中的分支管8可以是一根中空的管子。
穿空管步骤S203:将空管7(参照图7所示)从光缆第一端穿入第一端的各根光纤,将空管7移动至分支点处。
固定分支管步骤S204:将分支管8(参照图8中所示)移动至光缆的分支点处,通过分支管8外壁上的孔洞9(参看图9中所示)向分支管8内注入胶水,移动热缩管5至包围分支管8,加热使其包裹分支管8。
通过上述流程300的分支制作步骤S2完成的各光纤通道,可以维护光纤主干线路的稳定和可靠性,同时可以支持多个光纤分支线路间的互相独立和互不干扰。
进一步,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支制作步骤S6的流程400示意图。
根据上文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在分支制作步骤S2中对光缆第一端进行了分支制作,同样,由于光纤跳线需要在光缆的两端分别进行制作处理,所以在分支制作步骤S6中对光缆第二端也需要进行分支制作。分支制作步骤S6具体的制作步骤类似分支制作步骤S2中所述,可以包括如下的多个子步骤:
穿分支散件步骤S601:将分支散件由光缆第二端穿入第二端多根光纤。可结合参照分支制作步骤S2中的实施例描述,同样,本实施例中的分支散件可以包括分支管及热缩管。
穿空管步骤S602:将空管从光缆第二端穿入第二端的各根光纤,然后将空管移动至分支点处。
固定分支管步骤S603:将分支管移动至分支点处,向分支管内注入胶水,移动热缩管至包围分支管,加热使其包裹分支管。
通过分支制作步骤S6对光缆第二端进行分支制作,可以为后续流程中组装连接器,维护光纤主干线路的稳定和可靠性,同时支持多个分支线路间的互相独立和互不干扰,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进一步,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制作步骤S3的流程500示意图。作为一个实施例的可能的实施方式,连接器制作步骤S3的具体步骤可以包括流程500所示的多个子步骤:
穿连接器散件步骤S301:将第一连接器散件穿入光缆第一端的光纤。连接器散件可以例如包括将散件尾套、本体等依次穿入外径为d的空管。
剥纤步骤S302:将光缆第一端的光纤剥离第四长度着色层,获得第四长度裸纤。
穿纤步骤S303:将第四长度裸纤穿入插芯中,并将裸纤与插芯固定连接,获得插芯光纤。
组装步骤S304:组装光纤第一连接器,并将插芯光纤固定于光纤第一连接器内,获得具有光纤第一连接器的光纤。
研磨步骤S305:将具有光纤第一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端面研磨,端面研磨是将光缆第一端组装光纤第一连接器后获得的具有光纤第一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研磨。研磨后还需要对研磨后的端面进行检测直到符合标准要求。
进一步,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制作步骤S7的流程600示意图。同上述文中对连接器步骤S3所述的在光缆第一端组装第一连接器流程步骤类同,连接器制作步骤S7所述的连接器制作为对光缆第二端的第二连接器进行组装。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具体步骤可以包括如下多个子步骤:
穿连接器散件步骤S701:将第二连接器散件穿入光缆第二端的光纤;
剥纤步骤S702:将光缆第二端的光纤剥离第五长度着色层,获得第五长度裸纤;
穿纤步骤S703:将第五长度裸纤穿入插芯中,并将裸纤与插芯固定连接,获得插芯光纤;
组装步骤S704:组装光纤第二连接器,并将插芯光纤固定于光纤第二连接器内,获得具有光纤第二连接器的光纤;
研磨步骤S705:将具有光纤第二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端面研磨。本实施例中的端面研磨是,将光缆第二端组装光纤第二连接器后获得的具有光纤第二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研磨。
在对上述图示说明中,通过连接器步骤S3和连接器步骤S7对光缆两端的各光纤分别组装好连接器后,整条光纤跳线基本制作完成,后续对光纤跳线经过一系列出厂测试后即可获得最终的成品。对于相关的产品测试,本发明实施例中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连接器制作步骤S3和连接器制作步骤S7分别制作完成后,需要分别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进行包括端面检测,3D测试,以及插回损测试。其中,端面检测是对具有光纤连接器的光纤的端面进行研磨后进行检测。以及3D测试内容还可以包括:光纤高度检测,插芯曲率半径检测和顶点偏移检测等。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所使用的相关的检测设备可以为现有的可外采购的设备,所使用的检测方法也可以为现有常规检测方法。所以,对此相关检测项进行检测的方式及方法,本发明在此方面不做任何限定性规定。
在研究本发明的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过程中,为了解决目前由于光信号不同步造成信号传输时延差异甚至丢失的问题,发明人尝试了多种制备方式和实验测试。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光纤通道的长度差异对时延差影响较大,通过本发明中提供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可以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
基于上文中描述的本发明提供的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对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制作的光纤跳线进行了相关性的测试实验。
测试对象: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的光纤跳线,以及通过常规工艺制备的光纤跳线。具体地,制备的光纤跳线为分支长度一致的具有32条光纤通道的MPO光纤跳线。
测试过程:共测试了5组,每组测试两种制备方法各选取3根MPO跳线,其中每组3根时延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的时延平均值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上表中:时延的单位是纳秒(ns)。表中序号为制作的测试组的编号。
其中,时延偏差=(时延最大值-时延最少值)/时延平均值。
通过上表中显示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光纤跳线的时延偏差与常规工艺制作的光纤跳线的时延偏差相比,时延偏差减少的幅度很大。数据显示,时延偏差可以控制在0.02%以内,提高了10倍以上的技术效果。
以序号1的光纤跳线为例,通过本发明制备方法的时延偏差为0.017%,通过常规工艺制备方法的时延偏差为0.15%,本发明比常规工艺提高了10倍以上的有益效果。通过实验数据中展示的效果,从而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实现了光纤跳线较好的时延同步性。
综上,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首先将初始光缆裁切为目标长度后,在光缆第一端进行剥离外护套、分支制作、以及连接器制作,并对连接器端面进行研磨。然后将上述光缆接入到设备测试获得各光纤通道的时延。接下来对光缆的第二端进行剥离外护套,对光纤针对测试的时延值计算裁切长度,根据裁切长度裁切光纤。接着对第二端进行分支制作、第二连接器制作,方法同第一端相似。在组装好第二连接器后需要对光缆第二端的光纤端面进行研磨,直到检测合格。最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扩充性步骤,对成品可以再次进行时延测试,进一步保证出厂的产品质量。
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的说明,以及根据上文所示出的测试数据,对光缆在进行时延差测试基础上的二次修剪可以明显较少光纤间的时延差,而且工艺相对简单,便于实际生产中的产业化应用。通过减少光纤间的时延差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需求的通信质量,减少因为光信号不同步造成的信号丢失或失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纤跳线,具体结构如图7、8、9所示,包括:外壳1;插芯2;弹簧3;光纤连接器本体4;热缩管5;尾套6;空管7;分支管8。各组件在光纤跳线中的结构如图中所示,组件之间的连接和使用方法在上文中实施例中已做详细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各组件通过上文各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经组装后可以获得本发明制备实施例的成品的光纤跳线。
虽然本文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只是以示例的方式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思想和精神的情况下想到许多更改、改变和替代的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实践本发明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本文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替代方案。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因此覆盖这些权利要求范围内的等同或替代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裁切光缆步骤S1:将光缆剪切至第一长度;
分支制作步骤S2:对所述光缆第一端制备分支;
连接器制作步骤S3:对所述光缆第一端组装第一连接器;
时延测试步骤S4:测试所述光缆各光纤通道的时延,获得各所述光纤通道的时延值;
裁切光纤步骤S5:根据各所述光纤通道的时延值确定各所述光纤通道裁切长度,在所述光缆第二端将各所述光纤裁切相应的裁切长度;
分支制作步骤S6:对所述光缆第二端制备分支;
连接器制作步骤S7:对所述光缆第二端组装第二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裁切光纤步骤S5包括:
获取光纤目标长度步骤S501;
确定各所述光纤裁切长度步骤S502;
护套剥离步骤S503:在所述光缆第二端剥离第二长度的外护套,获得第二端多根光纤;
光纤裁切步骤S504:将所述第二端多根光纤裁切相应的裁切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各所述光纤裁切长度步骤S502包括,
根据时延测试步骤S4中,测量各所述光纤通道的所述时延值T,以确定各所述光纤通道裁切长度ΔL;
ΔL=c/n(T-T_0)+a,对各光纤通道进行长度的修剪,其中,T_0=L*n/c,n为光纤的折射率,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a为第一长度公差,L为光纤目标长度;
所述第一长度公差为所述光缆第二端制备处理的公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长度公差范围包括0.1-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长度为所述光纤目标长度与第二长度公差之和,其中所述第二长度公差范围包括所述光纤目标长度的0.1%~3%。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支制作步骤S2,包括:
护套剥离步骤S201:在所述光缆第一端剥离第三长度的外护套,获得第一端多根光纤;
穿分支散件步骤S202:将分支散件由所述光缆第一端穿入所述第一端多根光纤,所述分支散件包括分支管及热缩管;
穿空管步骤S203:将空管从所述光缆第一端穿入第一端的各根光纤,将所述空管移动至分支点处;
固定分支管步骤S204:将所述分支管移动至所述分支点处,向所述分支管内注入胶水,移动所述热缩管至包围所述分支管,加热使其包裹所述分支管。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支制作步骤S6,包括:
穿分支散件步骤S601:将分支散件由所述光缆第二端穿入所述第二端多根光纤,所述分支散件包括分支管及热缩管;
穿空管步骤S602:将空管从所述光缆第二端穿入第二端的各根光纤,将所述空管移动至分支点处;
固定分支管步骤S603:将所述分支管移动至所述分支点处,向所述分支管内注入胶水,移动所述热缩管至包围所述分支管,加热使其包裹所述分支管。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制作步骤S3,包括:
穿连接器散件步骤S301:将第一连接器散件穿入所述光缆第一端的各根光纤;
剥纤步骤S302:将所述光缆第一端的光纤剥离第四长度着色层,获得第四长度裸纤;
穿纤步骤S303:将所述第四长度裸纤穿入插芯中,并将裸纤与插芯固定连接,获得插芯光纤;
组装步骤S304:组装光纤第一连接器,并将所述插芯光纤固定于所述光纤第一连接器内,获得具有光纤第一连接器的光纤;
研磨步骤S305:将所述具有光纤第一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端面研磨,所述端面研磨是将所述光缆第一端组装光纤第一连接器后获得的具有光纤第一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研磨;
及所述连接器制作步骤S7,包括:
穿连接器散件步骤S701:将第二连接器散件穿入所述光缆第二端的各根光纤;
剥纤步骤S702:将所述光缆第二端的光纤剥离第五长度着色层,获得第五长度裸纤;
穿纤步骤S703:将所述第五长度裸纤穿入插芯中,并将裸纤与插芯固定连接,获得插芯光纤;
组装步骤S704:组装光纤第二连接器,并将所述插芯光纤固定于所述光纤第二连接器内,获得具有光纤第二连接器的光纤;
研磨步骤S705:将所述具有光纤第二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端面研磨,所述端面研磨是将所述光缆第二端组装光纤第二连接器后获得的具有光纤第二连接器的光纤进行研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制作步骤S3,还包括对第一连接器进行端面检测;
及所述连接器制作步骤S7,还包括对第二连接器进行端面检测;
所述端面检测是检测研磨后对具有光纤连接器的光纤的端面进行检测。
10.一种光纤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跳线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CN202311055969.4A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1926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5969.4A CN117192696A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5969.4A CN117192696A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2696A true CN117192696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98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55969.4A Pending CN117192696A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9269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90867B2 (en) Optical interconnect assemblies and methods therefor
EP2548057B1 (en) Techniques and devices for low-loss, modefield matched coupling to a multicore fiber
WO2004042447A1 (en) Peelable buffer layer having a preferential tear portion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0166550A2 (en) Coupler for optical fibres
CN103718075A (zh) 包括其内具有稳定光纤长度的连接器的光缆组件
Zheng Automated alignment and splicing for multicore fibers
CN117192696A (zh) 一种光纤跳线的制备方法
CA3104461A1 (en) Methods for characterizing an optical loss test set and determining optical loss
US682750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splice loss in optical fibers
Runge et al. Atlanta fiber system experiment: Demountable single-fiber optic connectors and their measurement on location
Lu et al. Application issues of fiber-optic sensors in aircraft structures
CN110838873B (zh) 一种基于mtp预端接光缆的测试方法
KR20210158534A (ko) 현장조립형 광섬유 팬아웃 및 조립방법
US4743086A (en) Coupling device for forming optically efficient end-to-end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s
Borzycki et al. Accurate Location of Fiber Cable Fault with OTDR
US20230344514A1 (en) High speed bidirectional test of dual-fiber link
EP4253932A1 (en) Dual-end loopback-based multi-fiber cable measurement
Yoshida et al. Measurement of mode-coupling along a multi-core submarine fiber cable with a multi-channel OTDR
US20230304892A1 (en) Dual-end loopback-based multi-fiber cable measurement
CN211123401U (zh) 一种免熔纤预接插头的多分支头光缆
Stern et al.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onomode Fibre Links Installed in Operational Duct
Cheng et al. Loss measuring and process monitoring in splicing of two different fibers
Kaiser et al. Transmission losses of concatenated, connectorized fiber cables
Kaiser et al. Loss characterization of biconic single-fiber connectors
Miller Optical fiber cables and spl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