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90602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90602A CN117190602A CN202210600512.6A CN202210600512A CN117190602A CN 117190602 A CN117190602 A CN 117190602A CN 202210600512 A CN202210600512 A CN 202210600512A CN 117190602 A CN117190602 A CN 1171906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door body
- guide
- inflection point
- hi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1 phase sepa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冰箱,其包括箱体、门体、铰链;铰链上设有直线状的定位槽、第一铰链轴、第二铰链轴;门体包括门前壁、门后壁、门侧壁;门体端部设有与定位槽配合的门轴、导向槽;导向槽包括向远离其形心的一侧凸起且沿由门后壁向门前壁的方向其与门侧壁距离逐渐增大的第二导向段K2;门体由G3打开至90°的过程中,门轴位于定位槽远离门侧壁的末端,门体绕门轴的中心轴作旋转运动;第二铰链轴与导向槽配合;第一铰链轴相对第二导向段K2向靠近门前壁并远离门侧壁的方向运动;其中,G3<90°;门体打开至90°时,门前壁位于第一体侧壁的内侧;本发明冰箱使得门体在打开时不会超出或者过多超出箱体的侧面,以避免门体打开时与橱柜干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冰箱门体的铰链结构大多为单轴形式,通过铰链轴与门体的轴套配合实现门体绕铰链轴旋转,此类铰链结构的门体在开门过程中,门体的角部会超出箱体的侧面。
对于嵌入式冰箱而言,一般是将冰箱放在橱柜内,要求在开门至90°过程中,门体的角部不能过多超出箱体的尺寸,使得冰箱的使用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的铰链结构使得门体在打开时不会超出或者过多超出箱体的侧面。
根据本申请的冰箱,其包括:
箱体,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体侧壁和第二体侧壁;
铰链,其设于所述箱体上,并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所述铰链上设有直线状的定位槽、第一铰链轴、位于所述第一铰链轴远离所述第一体侧壁一侧的第二铰链轴;
门体,其具有在门体关闭时远离所述箱体的门前壁、与所述门前壁相对的门后壁、靠近所述铰链且与所述门前壁相连接的门侧壁;所述门体靠近所述铰链的端部设有:
门轴,其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
导向槽,其环绕所述门轴;所述导向槽包括向远离其形心的一侧凸起且沿由所述门后壁向所述门前壁的方向其与所述门侧壁距离逐渐增大的第二导向段K2;
所述门体由第三角度G3打开至90°的过程中,所述门轴位于定位槽远离所述门侧壁的末端,所述门体绕所述门轴的中心轴作旋转运动;所述第二铰链轴与导向槽相配合;所述第一铰链轴与第二导向段K2接触配合,并相对第二导向段K2向靠近所述门前壁并远离所述门侧壁的方向运动;其中,G3<90°;
所述门体打开至90°时,所述门前壁位于第一体侧壁的内侧。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铰链轴位于所述定位槽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铰链轴位于所述定位槽远离所述第一体侧壁的一侧。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铰链轴具有与所述导向槽的槽壁配合的第一凸棱P1,所述第二铰链轴具有与所述导向槽的槽壁配合的第二凸棱Q1。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槽内壁限定出导向轨迹线K,所述导向轨迹线K的形心记为导向形心O;
所述导向轨迹线K包括第一导向段K1、第三导向段K3、第四导向段K4及第五导向段K5;所述第一导向段K1、第二导向段K2、第三导向段K3、第四导向段K4及第五导向段K5依次首尾相接且均向远离导向形心O的一侧凸出;
其中,所述第五导向段K5与第一导向段K1的连接点记为第一拐点A,所述第一导向段K1、第二导向段K2、第三导向段K3、第四导向段K4及第五导向段K5依次相接的连接点依次记为第二拐点B、第三拐点C、第四拐点D、第五拐点E;
所述第二拐点B、第一拐点A、第三拐点C、第五拐点E、第四拐点D依次远离所述门侧壁;
所述第五拐点E、第一拐点A、第四拐点D、第二拐点B、第三拐点C依次靠近门前壁。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门体由第三角度G3打开至90°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铰链轴沿所述第四导向段K4作相对运动。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沿由所述门后壁向所述门前壁的方向,所述第四导向段K4与所述门侧壁的距离逐渐增大。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门体打开至G4时,所述第一铰链轴与所述第三拐点C配合,所述第二铰链轴与所述第五拐点配合;其中,G4∈[88°,92°]。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箱体限定出具有取放口的储藏间;所述定位槽的沿其延伸方向的中心线平行于所述取放口所在平面。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向中点H与质心平面F的距离记为偏移距离R;所述门体由第三角度G3打开至90°的过程中,所述偏移距离R呈减少趋势。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门前壁与所述门侧壁相交形成第一侧棱W;所述取放口所在平面记为第二参考平面M2;所述门体关闭时,所述第一侧棱W远离所述取放口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参考平面M2相垂直的第一参考平面M1,所述第一参考平面M1和第二参考平面M2在门体相对所述箱体的打开过程中相对所述箱体保持静止;
所述门体打开过程中,所述第一侧棱W位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M1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的一侧;
所述门体打开至第二角度G2时,所述第一侧棱W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M1之间的距离最小;
所述门体从第二角度G2相对所述箱体打开至第四角度G4的过程中,所述门体每打开单位角度,第一侧棱W与第二参考平面M2的距离变化量记为ξ1;
所述门体从第四角度G4相对所述箱体打开至最大角度Gmax的过程中,所述门体每打开单位角度,所述第一侧棱W与第二参考平面M2的距离变化量记为ξ2;Gmax>G4>G2,ξ1、ξ2均为正数;其中,ξ1>ξ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出一种冰箱,其包括箱体、门体、铰链;铰链上设有直线状的定位槽、第一铰链轴、第二铰链轴;门体包括门前壁、门后壁、门侧壁;门体端部设有与定位槽配合的门轴、导向槽;导向槽包括向远离其形心的一侧凸起且沿由门后壁向门前壁的方向其与门侧壁距离逐渐增大的第二导向段K2;门体由G3打开至90°的过程中,门轴位于定位槽远离门侧壁的末端,门体绕门轴的中心轴作旋转运动;第二铰链轴与导向槽配合;第一铰链轴相对第二导向段K2向靠近门前壁并远离门侧壁的方向运动;其中,G3<90°;门体打开至90°时,门前壁位于第一体侧壁的内侧;本发明冰箱使得门体在打开时不会超出或者过多超出箱体的侧面,以避免门体打开时与橱柜干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冰箱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冰箱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冰箱的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冰箱的右上角的铰链与门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冰箱的右上角的铰链与门体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处于关闭状态时铰链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时铰链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时铰链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时铰链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时铰链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时铰链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冰箱实的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时第一侧棱和第二侧棱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冰箱实的门体打开至时导向槽相对第一铰链轴和第二铰链轴、门轴相对定位槽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冰箱实的门体打开至时导向槽相对第一铰链轴和第二铰链轴、门轴相对定位槽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冰箱实的门体打开至时导向槽相对第一铰链轴和第二铰链轴、门轴相对定位槽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冰箱实的门体打开至时导向槽相对第一铰链轴和第二铰链轴、门轴相对定位槽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冰箱实的门体打开至时导向槽相对第一铰链轴和第二铰链轴、门轴相对定位槽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冰箱实的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时导向槽相对第一铰链轴和第二铰链轴、门轴相对定位槽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冰箱实的门体由打开至时导向槽相对第一铰链轴和第二铰链轴、门轴相对定位槽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冰箱实的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时导向槽相对第一铰链轴和第二铰链轴、门轴相对定位槽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上端的门端盖与安装块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下端的门端盖与安装块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下端的门端盖与安装块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关闭时铰链板与锁定结构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G1时铰链板与锁定结构相分离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冰箱的门体打开至90°时铰链板与锁定结构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冰箱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门体上端的门端盖与安装块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冰箱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门体下端的门端盖与安装块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中门体下端的门端盖与安装块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箱体10;橱柜100;门体30;门前壁31;门侧壁32;门后壁33;第一侧棱W;第二侧棱N;铰链板40;连接部401;延伸部402;止挡部403;勾挂间隙404;安装槽34;容纳腔35;第一凸起36;间隙槽37;门端盖38;凹坑39;安装块80;板体81;锁钩82;根接部83;勾挂部84;限位部85;嵌装部86;限位条87;基准平面M0;第一参考平面M1;第二参考平面M2;定位槽5;第一铰链轴41;第二铰链轴42;第一凸棱P1;第二凸棱Q1;第一形心轴P0;第二形心轴Q0;导向槽6;门轴7;定位中心轴I;固定块70;槽底60;周向槽壁61;槽口63;通孔64;轴套65;定位轨迹线S;起始定位点I0;第一定位点I1;第二定位点I2;第三定位点I3;导向轨迹线K;第一导向段K1;第二导向段K2;第三导向段K3;第四导向段K4;第五导向段K5;第一拐点A;第二拐点B;第三拐点C;第四拐点D;第五拐点E。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定义冰箱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
参照图1,冰箱包括具有储藏室的箱体10、连接到箱体10以打开和关闭储藏室的门体30,以及向储藏室供应冷空气的制冷装置。箱体10包括限定形成储藏室的内胆、连接到内胆的外侧以形成冰箱的外观的外壳、设置在内胆与外壳之间以使储藏室绝热的隔热层。箱体10限定出多个储藏室。本实施例中,多个储藏室包括位于冷藏室及位于冷藏室下方的冷冻室;需要说明的是,冰箱的多个储藏室的设置不局限于以上示例说明。
储藏室的前端形成有取放口以放置食物至储藏室内或由储藏室内取出食物;箱体10上设置可旋转的门体30以打开或关闭储藏室的取放口。具体的,门体30具有位于上部的铰链和位于下部的铰链可旋转地连接于箱体10上。
箱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体侧壁和第二体侧壁(即箱体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铰链设置于箱体10上并靠近第一体侧壁;门体30具有在门体30关闭时远离箱体10的门前壁31、与门前壁31相对设置的门后壁33、靠近铰链且与门前壁31相连接的门侧壁32;例如铰链位于箱体10的右侧时,门体30的右侧面为门侧壁32;铰链位于箱体10的左侧时,门体30的左侧面为门侧壁32。
门体30的门前壁31和门侧壁32相交形成第一侧棱W,门侧壁32与门后壁33相交形成第二侧壁N;门体30关闭时,第一侧棱W位于第二侧棱N远离箱体10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门前壁31与门侧壁32均为平面时,两平面相交线为理论上的第一侧棱W;具体加工设置时,基于门前壁31与门侧壁32相交处圆角过渡的设置,形成的是一个曲面,该曲面上的一个沿门体30长度方向延伸的任意竖直线均可代表第一侧棱W。同样的,即门前壁31和门侧壁32圆角过渡设置,亦可用门前壁31和门侧壁32各自所在平面的相交线或与之位置相近并与之平行的竖直线来代表第一侧棱W的移动情况。另外,本实施例中,穿过门体30的质心且与门前壁31相平行的平面记为质心平面F;门体30打开过程中,质心平面F随着门体30运动。
参照图2至图6,铰链具有第一铰链轴41、位于第一铰链轴41远离第一体侧壁一侧的第二铰链轴42、位于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之间的定位槽5。
门体30靠近铰链的端部设有导向槽6,导向槽6的槽底60上设有门轴7;第一铰链轴41与第二铰链轴42均适配于导向槽6,门轴7适配于定位槽5。在门体30打开或闭关过程中,门轴7相对定位槽5运动,导向槽6相对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槽5、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均固定于铰链轴,即导向槽6相对第一铰链轴41的运动亦能表示于导向槽6相对定位槽5的运动)。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门体30打开过程中,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至少其中一个与导向槽6的槽壁相接触,并相对导向槽6运动。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门体30关闭时,在箱体10顶壁的投影中,第一铰链轴41、第二铰链轴42及定位槽5均位于导向槽6的槽底区域内,第一铰链轴41位于定位槽5靠近第一体侧壁的一侧,第二铰链轴42位于定位槽5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侧。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门体30关闭时,相对门前壁31,定位槽5靠门后壁33(取放口)。以上设置使定位槽对门体30靠近门后壁33和门侧壁32的门角位置进行导向,以有效平衡施加于门前壁31远离门侧壁32的一端的门角处用于驱动门体30打开的外力,从而减少门体30的晃动,增加门体30打开的稳定性。
铰链包括与箱体10固定连接的铰链板40,铰链板40包括:连接到箱体10上的连接部401、从连接部401向前延伸并具有水平的板状的延伸部402。连接部401可以通过诸如螺钉、销和螺栓等紧固件紧固到箱体10顶壁。
具体的,对于门体30上端的铰链来说,包括连接在箱体10上端的铰链板40,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连接在铰链板40上以形成引导门体30移动的限定轴。铰链板40、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可以一体地形成,亦可以被分开提供并彼此组装。其中,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形成在延伸部402上,并向其靠近门体30的一侧延伸。门体30上下两端的铰链上的两上第一铰链轴41在竖直方向的位置相对应,两个第二铰链轴42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亦相对应。
对应于铰链板40的位置,门体30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导向槽6和门轴7。且门体30上下两端的两个导向槽6在竖直方向的位置相对应,两个门轴7在竖直方向的位置相对应,以使门体30上下两端部的运动保持一致,从而使门体30打开或关闭更为流畅。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将箱体10上靠近铰链板40的侧面(第一体侧壁)所在的平面定义为基准平面M0,冰箱收容于橱柜100中,基准平面M0靠近橱柜100的一侧为外侧,与之相对的靠近储藏室的一侧为内侧。将冰箱放置在橱柜100中使用时,为了防止用户地面不平及橱柜100变形等因素,橱柜100在尺寸设置时,橱柜100与冰箱的侧面(第一体侧壁,即基准平面M0)的距离α可设置为3mm~5mm。为了保证冰箱的门体30正常打开,门体30在旋转的过程中其第一侧棱W不能超出箱体10侧面(基准平面M0)太多,以避免第一侧棱W与橱柜100碰撞而导致门体30无法正常打开。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定位槽5设置为直线槽。作为一种实施的方式,定位槽5平行于取放口所在平面。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沿由第一体侧壁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直线槽向远离取放口的方向倾斜;即沿沿由第一体侧壁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直线槽与取放口的距离逐渐增大,以使门体30在打开过程中向前移动,从而避免门体30与箱体10干涉。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描述,将以定位槽5平行于取放口所在平面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定位槽5的中心轨迹线记为定位轨迹线S,由定位槽5的形状所限定,定位轨迹线S呈直线。
第一铰链轴41远离第二铰链轴42的一侧具有第一凸棱P1;第二铰链轴42远离第一铰链轴41的一侧具有第二凸棱Q1;其中,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分居于定位槽5的相对两侧。即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分居于定位槽相对两端部的相邻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铰链轴41位于定位槽5靠近第一体侧壁的一侧;第二铰链轴42位于定位槽5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侧。第一凸棱P1和第二凸棱Q1适配于设置于门体30上的导向槽6。在门体30打开或关闭过程中,第一凸棱P1和第二凸棱Q1相对导向槽6运动。具体的,门体30打开过程中,第一凸棱P1和第二凸棱Q1至少其中一个与导向槽6的槽壁相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一凸棱P1和第二凸棱Q1各自与导向槽6槽壁的配合为间隙配合。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该间隙配合的间隙范围为0~2mm。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门体30打开过程中,第一凸棱P1和第二凸棱Q1其中至少一个与导向槽6槽壁间隙配合的间隙为0;即,第一凸棱P1和第二凸棱Q1其中至少一个与导向轨迹线K接触配合。作为另一种可设置的方式,门体30打开过程中,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其中一个与导向槽6槽壁间隙配合的间隙大于0;即,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其中一个与导向轨迹线K之间存在间隙,另一个与导向轨迹线K接触配合;以上设置一方面能够确保引导门体打开,确保门体打开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门体30打开过程中出现卡顿。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的截面均为菱形,即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均为底面为菱形的四棱柱;四棱柱状的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靠近导向槽6的侧棱为对应的凸棱。
其中,在箱体10顶壁的投影内,第一凸棱P1与第二凸棱Q1所在直线记为第一直线Q1P1,第一直线Q1P1与定位轨迹线S之间的距离为0~2mm其中任一值。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第一凸棱P1、第二凸棱Q1位于定位轨迹线S上。以上设置限定了第一凸棱P1、第二凸棱Q1相对定位槽5的位置,使门体30打开时,门轴7中心轴所在位置、第一凸棱P1及第二凸棱Q1所在位置近似在一条直线上(包括在同一条直线上),增加了门体30打开过程中各部件受力均衡,有效确保门体30打开的流畅性和稳定性。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直线Q1P1与取放口所在平面相平行。且门体30关闭时,第一直线Q1P1位于质心平面F靠近门后壁33的一侧。门体30打开时,外力施加于门前壁31远离门侧壁32的一端的门角处,本实施例的设置使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主要对门体30靠近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主要对门体30靠近门后壁33和门侧壁32的门角位置进行导向,以有效平衡驱动门体30打开的外力,从而减少门体30的晃动,增加门体30打开的稳定性。
其中,穿过第一铰链轴41的截面形心的轴记为第一形心轴P0,穿过第二铰链轴42截面形心的轴记为第二形心轴Q0。其中,第一形心轴P0位于第一凸棱P1靠近导向槽6形心的一侧,第二形心轴Q0位于第二凸棱Q1靠近导向槽6形心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形心轴P0位于第一凸棱P1靠近定位槽5的一侧,第二形心轴Q0位于第二凸棱Q1靠近定位槽5的一侧。即,第一铰链轴41的主体部位于第一凸棱P1靠近导向槽6的形心的一侧;第二铰链轴42的主体部亦位于第二凸棱Q1靠近导向槽6的形心的位置;以避免铰链轴主体部与导向槽6干涉而影响其相对导向槽6的运动。
参见图3,在箱体10顶壁的投影内,第一形心轴P0与第一凸棱P1所在线段记为第一线段P0P1;第二形心轴Q0与第二凸棱Q1所在线段记为第二线段Q0Q1。其中,第一线段P0P1与第一直线Q1P1所成夹角记为第一夹角γ1,γ1∈[30°,35°]其中任一值。第二线段Q0Q1与第一直线Q1P1所成夹角记为第二夹角γ2,γ2∈[30°,35°]其中任一值。本实施例中,γ1=γ2。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线段Q1P1与定位轨迹线S共中垂线,即,第一凸棱P1和第二凸棱Q1呈对称分布于定位轨迹线S的中垂线的相对两侧。以上有效限定了第一凸棱P1在第一铰链轴41上的位置及第二凸棱Q1在第二铰链轴42上的位置,一方面确保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的强度,另一方面避免铰链轴截面大而与导向槽6干涉而影响其相对导向槽6的运动。
本实施例中,导向槽6的槽壁呈环状;门体30关闭时,导向槽6的槽壁环绕定位槽5、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即定位槽5、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位于环状导向槽6的内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6的槽内壁限定出导向轨迹线K,导向轨迹线K的形心记为导向形心O;本实施例中,导向轨迹线K环绕其导向形心O。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轨迹线K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导向段K1、第二导向段K2、第三导向段K3、第四导向段K4及第五导向段K5;即导向轨迹线K呈封闭的环状,导向槽6为环形的封闭槽,以有效限定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的运动,同时避免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由导向槽6内脱离。其中,第五导向段K5与第一导向段K1的连接点记为第一拐点A,第一导向段K1与第二导向段K2的连接点记为第二拐点B,第二导向段K2与第三导向段K3的连接点记为第三拐点C,第三导向段K3与第四导向段K4的连接点记为第四拐点D,第四导向段K4与第五导向段K5的连接点记为第五拐点E。
门体30关闭时,第一铰链轴41上的第一凸棱P1与导向槽6的第一拐点A相配合。即门体30关闭时,第一凸棱P1位于第一拐点A处。
其中,第二拐点B位于第一拐点A靠近门侧壁32和门前壁31的一侧;
第三拐点C位于第二拐点B靠近门前壁31并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三拐点C位于第一拐点A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
第四拐点D位于第三拐点C靠近门后壁33并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且第四拐点D位于第二拐点B靠近门后壁3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四拐点D位于第一拐点A靠近门前壁31的一侧;
第五拐点E位于第四拐点D靠近门后壁33和门侧壁3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五拐点E位于第一拐点A靠近门后壁33且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
即在门前壁31所在平面的投影中,第二拐点B、第一拐点A、第三拐点C、第五拐点E、第四拐点D依次远离门侧壁32。本实施例中,在门前壁31所在平面的投影中,第三拐点C和第五拐点E位置相邻近。可设置的,在门前壁31所在平面的投影中,第三拐点C和第五拐点E之间距离小于1mm。
而在门侧壁32所在平面的投影中,第五拐点E、第一拐点A、第四拐点D、第二拐点B、第三拐点C依次远离门后壁33(靠近门前壁31)。本实施例中,在门前壁31所在平面的投影中,相对第二拐点B,第四拐点D更靠近第一拐点A。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在门侧壁32所在平面的投影中,第一拐点A与第四拐点D位置相邻近。可设置的,在门侧壁32所在平面的投影中,第一拐点A与第四拐点D之间距离小于5mm。
以上,导向槽环绕其导向形心O,且第一导向段K1、第二导向段K2、第三导向段K3、第四导向段K4及第五导向段K5均向远离导向槽6底壁的导向形心O的方向凸起。
沿由门后壁33向门前壁31的方向,第一导向段K1与门侧壁32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二导向段K2与门侧壁32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三导向段K3与门侧壁32的距离逐渐减小,第四导向段K4与门侧壁32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五导向段K5与门侧壁32的距离逐渐减小。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五导向段K5与门侧壁32的距离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然后再与第一导向段K1于相接于第一拐点A处。
即,本实施例中,第二拐点B为导向槽6最靠近门侧壁32的点,第四拐点D为导向槽最远离门侧壁32的点;第三拐点C为导向槽6最靠近门前壁31的点,第五拐点E为导向槽最靠近门后壁33的点。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门体30关闭时,第一铰链轴41的第一凸棱P1与导向槽6的第一拐点A相配合;第二铰链轴42的第二凸棱Q1与第四导向段K4的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门体30关闭时,第二凸棱Q1与第四导向段K4相分离;即,第二凸棱Q1与第四导向段K4之间存在间隙。
本实施例中,门轴7的中心轴记为定位中心轴I,定位槽5的中心轨迹线(定位轨迹线S)包括起始定位点I0、第三定位点I3;其中,第三定位点I3位于起始定位点I0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侧;定位轨迹线S由起始定位点I0沿直线延伸至第三定位点I3;门体30打开过程中,定位中心轴I相对定位轨迹线S运动。
其中,在箱体10顶壁的投影内,以定位中心轴I、导向轨迹线K的导向形心O为端点的线段记为轴心线段IO。本实施例中,导向槽6和门轴7设置于门体30上,定位槽5、第一铰链轴41、第二铰链轴42通过铰链固定于箱体10上。门体30相对箱体10的运行,等同于在平行于箱体10顶壁的平面内的相对运动。在平行于箱体10顶壁的平面内,门体30相对于箱体10运动,轴心线段IO相对定位槽5的运动等同于导向槽6相对于铰链的运动,亦等同于门体30相对于箱体10的运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采用轴心线段IO代表门体30的运动,定位中心轴I代表门轴7的运动。
门体30打开时,定位槽5和门轴7之间,以及第一铰链轴41或第二铰链轴42与导向槽6之间是相对运动关系;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描述,采用以铰链(定位槽5、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为静止参照物,导向槽6相对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运动,门轴7相对定位槽5运动的方式进行说明,以说明门体30打开的具体过程。
如图7-图21所示,门轴7沿定位槽5运动等同于定位中心轴I沿定位轨迹线S运动;导向槽6相对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运动等同于导向轨迹线K相对第一凸棱P1和第二凸棱Q1运动。
本实施例中,冰箱打开的最大角度Gmax>90°为例进行说明。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最大角度Gmax过程中,门体30旋转打开至特定角度时,门轴7相对定位槽5的相对位置、导向槽6相对第一铰链轴41的第一凸棱P1、第二铰链轴42的第二凸棱Q1的相对位置,具体如下:
其中,表示门体30的打开角度,门体30关闭状态时打开角度
如图7所示,时,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定位中心轴I位于定位轨迹线S的起始定位点I0处。即,门体30关闭时,门轴7位于定位槽5靠近门侧壁32的一端。第一凸棱P1与导向轨迹线K的第一拐点A配合,第二凸棱Q1与第四导向段K4相配合。此时(时),导向形心O所在位置记为O0;导向槽6的第一拐点A、第二拐点B、第三拐点C、第四拐点D、第五拐点E相对铰链所在位置依次记为A0、B0、C0、D0、E0。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门体30关闭时,第二凸棱Q1与第四导向段K4之间存在预留间隙,即此时第二凸棱Q1与第四导向段K4不接触;而第一凸棱P1与导向轨迹线K的第一拐点A相接触。另外,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时,门体30的质心平面F位于定位槽5、第一铰链轴41、第二铰链轴42靠近门前壁31的一侧。即,门体30关闭时,质心平面F不在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之间。
如图8所示,时,门体30由关闭状态旋转打开至G2的过程;以上打开过程中,定位中心轴I沿定位轨迹线S向内(向靠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移动;第一导向段K1与第一凸棱P1相配合,且第一导向段K1相对第一凸棱P1逆时针旋转并向内(向靠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移动;第四导向段K4与第二凸棱Q1相配合,且第四导向段K4相对第二凸棱Q1逆时针旋转并向内(向靠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移动。另外,门体30由关闭状态旋转打开至G2的过程中,门体30的质心平面F位于定位槽5、第一铰链轴41、第二铰链轴42远离取放口的一侧。即,门体30由关闭状态旋转打开至G2的过程中,质心平面F不在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之间。
以上,门体30打开角度时,该打开角度区间运动趋势保持一致;其区别仅在于:打开角度不同,第一凸棱P1相对于导向轨迹线K的第一导向段K1的位置不同,第二凸棱Q1相对导向轨迹线K的第四导向段K4的位置不同,门轴7相对定位槽5的位置不同。如此,打开角度内时,选择其中一个打开角度可以代表门体30打开至对应区间时的第一凸棱P1、第二凸棱Q1各自与导向槽6的相对位置、门轴7与定位槽5的相对位置。具体的,如图8和图14所示,以代表该打开角度区间内的位置,以与门体30打开至其它状态时进行对比。
如图8和图14所示,门体30打开G1时,定位中心轴I位于定位轨迹线S的第一定位点I1;其中,第一定位点I1位于初始定位点I0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导向轨迹线K的第一导向段K1与第一凸棱P1相配合,第四导向段K4与第二凸棱Q1相配合。此时(时),导向形心O相对铰链所在位置记为O1;导向槽6的第一拐点A、第二拐点B、第三拐点C、第四拐点D、第五拐点E相对铰链所在位置依次记为A1、B1、C1、D1、E1。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其中任一值。
如图9、图15所示,时,门体30旋转打开至G2;定位中心轴I位于定位轨迹线S的第二定位点I2;其中,第二定位点I2位于第一定位点I1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第一凸棱P1与导向轨迹线K的第二拐点B配合,第二凸棱Q1与第四导向段K4相配合。此时(时),导向形心O相对铰链所在位置记为O2;导向槽6的第一拐点A、第二拐点B、第三拐点C、第四拐点D、第五拐点E相对铰链所在位置依次记为A2、B2、C2、D2、E2。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门体30打开至G2时,第二凸棱Q1与第四导向段K4之间存在预留间隙,即此时第二凸棱Q1与第四导向段K4不接触;而第一凸棱P1与导向轨迹线K的第二拐点B相接触。即,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2时,第二凸棱Q1与导向轨迹线K之间存在预留间隙,即此时第二凸棱Q1与导向轨迹线K不接触;而第一凸棱P1与导向轨迹线K相接触。即可设置的,在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2时,第一凸棱P1始终与导向轨迹线K接触配合,第二凸棱Q1至少在打开一些特定角度时与导向轨迹线K存在间隙。以上设置,能够有效避免门体30打开过程中出现卡顿。另外,门体30打开至G2时,门体30的质心平面F位于第一铰链轴41、第二铰链轴42之间。本实施例中,门体30打开至G2时,相对第二铰链轴42,质心平面F靠近第一铰链轴41。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其中任一值。
如图10所示,时,门体30由G2旋转打开至G3的过程;以上打开过程中,定位中心轴I沿定位轨迹线S向内(向靠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移动;第二导向段K2与第一凸棱P1相配合,且第二导向段K2相对第一凸棱P1逆时针旋转并向内(向靠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移动;第四导向段K4与第二凸棱Q1相配合,且第四导向段K4相对第二凸棱Q1逆时针旋转并向内(向靠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移动。另外,门体30由G2旋转打开至G3的过程中,门体30的质心平面F位于第一铰链轴41、第二铰链轴42之间。本实施例中,门体30由G2旋转打开至G3的过程中,随着打开角度的增大,质心平面F向靠近第二铰链轴42的一侧运动。
以上,门体30打开角度时,该打开角度区间运动趋势保持一致;其区别仅在于:打开角度不同,第一凸棱P1相对于导向轨迹线K的第二导向段K2的位置不同,第二凸棱Q1相对导向轨迹线K的第四导向段K4的位置不同,门轴7相对定位槽5的位置不同。如此,打开角度内时,选择其中一个打开角度可以代表门体30打开至对应区间时的第一凸棱P1、第二凸棱Q1各自与导向槽6的相对位置、门轴7与定位槽5的相对位置。具体的,如图10和图16所示,以代表该打开角度区间内的位置,以与门体30打开至其它状态时进行对比。
如图10和图16所示,门体30打开至G3时,定位中心轴I位于定位轨迹线S的第三定位点I3;其中,第三定位点I3位于第二定位点I2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且第三定位点I3为定位轨迹线S远离门侧壁32的端点。即门休打开至G3时,门轴7移动至定位槽5远离门侧壁32的一端,其不能继续沿定位槽5向远离门侧壁32的方向移动。另外,门体30打开至G3时,导向轨迹线K的第二导向段K2与第一凸棱P1相配合,第四导向段K4与第二凸棱Q1相配合。此时(时),导向形心O相对铰链所在位置记为O3;导向槽6的第一拐点A、第二拐点B、第三拐点C、第四拐点D、第五拐点E相对铰链所在位置依次记为A3、B3、C3、D3、E3。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其中任一值。
如图11所示,时,门体30由G3旋转打开至G4的过程;以上打开过程中,定位中心轴I始终位于定位轨迹线S的第三定位点I3;第二导向段K2与第一凸棱P1相配合,且第二导向段K2相对第一凸棱P1逆时针旋转;第四导向段K4与第二凸棱Q1相配合,且第四导向段K4相对第二凸棱Q1逆时针旋转。即门体30由G3旋转打开至G4的过程,导向槽6以定位中心轴I为旋转轴做单纯的旋转运动。另外,门体30由G2旋转打开至G3的过程中,门体30的质心平面F位于第一铰链轴41、第二铰链轴42之间。
以上,门体30打开角度时,该打开角度区间运动趋势保持一致;其区别仅在于:打开角度不同,第一凸棱P1相对于导向轨迹线K的第二导向段K2的位置不同,第二凸棱Q1相对导向轨迹线K的第四导向段K4的位置不同。如此,打开角度内时,选择其中一个打开角度可以代表门体30打开至对应区间时的第一凸棱P1、第二凸棱Q1各自与导向槽6的相对位置、门轴7与定位槽5的相对位置。具体的,如图11和图17所示,以代表该打开角度区间内的位置,以与门体30打开至其它状态时进行对比。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门体30打开至G4时,定位中心轴I位于定位轨迹线S的第三定位点I3。第一凸棱P1与导向轨迹线K的第三拐点C相配合,第二凸棱Q1与导向轨迹线K的第五拐点E相配合。此时(时),导向形心O相对铰链所在位置记为O4;导向槽6的第一拐点A、第二拐点B、第三拐点C、第四拐点D、第五拐点E相对铰链所在位置依次记为A4、B4、C4、D4、E4。本实施例中,G4=90°。可设置的,G4∈[88°,92°]其中任一值。即,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门体30打开至90°附近时,第一凸棱P1与导向轨迹线K的第三拐点C相配合,第二凸棱Q1与导向轨迹线K的第五拐点E相配合。
如图12所示,时,门体30由G4旋转打开至Gmax>90°的过程;以上打开过程中,定位中心轴I始终位于定位轨迹线S的第三定位点I3;第三导向段K3与第一凸棱P1相配合,且第三导向段K3相对第一凸棱P1逆时针旋转;第五导向段K5与第二凸棱Q1相配合,且第五导向段K5相对第二凸棱Q1逆时针旋转。即门体30由G4旋转打开至Gmax>90°的过程,导向槽6以定位中心轴I为旋转轴做单纯的旋转运动。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门体30由G4旋转打开至Gmax>90°的过程,第三导向段K3与第一凸棱P1设置为接触配合,第五导向段K5与第二凸棱Q1接触配合。另外,门体30由G4旋转打开至Gmax>90°的过程中,门体30的质心平面F位于第一铰链轴41、第二铰链轴42之间。
以上,门体30打开角度时,该打开角度区间运动趋势保持一致;其区别仅在于:打开角度不同,第一凸棱P1相对于导向轨迹线K的第三导向段K3的位置不同,第二凸棱Q1相对导向轨迹线K的第五导向段K5的位置不同。如此,打开角度内时,选择其中一个打开角度可以代表门体30打开至对应区间时的第一凸棱P1、第二凸棱Q1各自与导向槽6的相对位置、门轴7与定位槽5的相对位置。具体的,如图12和图18所示,以代表该打开角度区间内的位置,以与门体30打开至其它状态时进行对比。
门体30打开至Gmax时,定位中心轴I位于定位轨迹线S的第三定位点I3;第三导向段K3与第一凸棱P1相配合,第五导向段K5与第二凸棱Q1相配合。此时(时),导向形心O相对铰链所在位置记为O5;导向槽6的第一拐点A、第二拐点B、第三拐点C、第四拐点D、第五拐点E相对铰链所在位置依次记为A5、B5、C5、D5、E5。
以上0°<G1<G2<G3<G4=90°<Gmax;G1、G2、G3、G4、Gmax依次记为第一角度G1、第二角度G2、第三角度G3、第四角度G4、最大角度Gmax。
综上可知,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的过程中,定位中心轴I相对定位槽5的定位轨迹线S沿直线向远离基准平面M0的方向移动,导向槽6相对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逆时针打开,以使得门体30能够在旋转的同时向内侧(靠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门体30单纯旋转所带来的第一侧棱W的向外位移进行补偿,有效避免门体30打开时与橱柜100相互干涉。
其中,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2的过程中,第一凸棱P1与第一导向段K1相配合,第二凸棱Q1与第四导向段K4相配合;
门体30由G2打开至G4的过程中,第一凸棱P1与第二导向段K2相配合,第二凸棱Q1与第四导向段K4相配合;
门体30由G4打开至Gmax的过程中,第一凸棱P1与第三导向段K3相配合,第二凸棱Q1与第五导向段K5相配合。
综上,将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max划分为四个阶段。以下,采用以铰链(定位槽5、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为静止参照物,从导向槽6相对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门轴7相对定位槽5的配合关系角度对该四个阶段的相对移动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阶段,如图15所示,门体30由关闭状态旋转打开至G2的过程。
在该第一阶段,门体30由0°经过G1打开至G2。在该过程中,定位中心轴I沿定位槽5的定位轨迹线S向远离门侧壁32的方向移动;导向槽6逆时针旋转,导向槽6的第一导向段K1与第一凸棱P1相配合,第四导向段K4与第二凸棱Q1相配合。随着打开角度的增大,导向槽6的第二拐点B与第一凸棱P1逐渐靠近,第五拐点E与第二凸棱Q1逐渐靠近。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门体30打开至G2时,第二拐点B与第一凸棱P1配合,第四导向段K4与第二凸棱Q1配合。
以上第一阶段的打开过程中,以铰链(定位槽5、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为参照物,门体30由0°打开至G2时,轴心线段由I0O0处逆时针旋转并向内依次移动至I1O1、I2O2处(I0O0→I1O1→I2O2)。由于导向槽6和门轴7设置于门体30上,定位线段IO代表门体30的移动;则得出:以箱体10(铰链)为参照物,门体30相对箱体10逆时针打开,并向内移动一定距离,从而对门体30单纯旋转所带来的第一侧棱W的向外位移进行补偿,有效避免门体30打开时与橱柜100相互干涉。
第二阶段,参见图16所示,门体30由G2旋转打开至G3的过程中。
在该第二阶段过程中,定位中心轴I沿定位槽5的定位轨迹线S向远离门侧壁32的方向移动;导向槽6逆时针旋转,导向槽6的第二导向段K2与第一凸棱P1相配合,第四导向段K4与第二凸棱Q1相配合。随着打开角度的增大,导向槽6的第三拐点C与第一凸棱P1逐渐靠近,第五拐点E与第二凸棱Q1逐渐靠近。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门体30打开至G3时,定位中心轴I移至定位轨迹线S远离门侧壁32的端点第三定位点I3处,第二导向段K2与第一凸棱P1配合,第四导向段K4与第二凸棱Q1配合。
以上第二阶段的打开过程中,以铰链(定位槽5、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为参照物,门体30由G2打开至G3时,轴心线段由I2O2处逆时针旋转至I3O3处(I2O2→I3O3)。由于导向槽6和门轴7设置于门体30上,定位线段IO代表门体30的移动;则得出:以箱体10(铰链)为参照物,门体30相对箱体10逆时针打开,并向内移动一定距离,从而对门体30单纯旋转所带来的第一侧棱W的向外位移进行补偿,有效避免门体30打开时与橱柜100相互干涉。
第三阶段,参见图17所示,门体30由G3旋转打开至G4的过程中。
门体30由G3打开至G4的过程中,定位中心轴I始终位于定位轨迹线S的第三定位点I3,导向槽6逆时针旋转,导向槽6的第二导向段K2与第一凸棱P1相配合,第四导向段K4与第二凸棱Q1相配合;导向槽6的第三拐点C与第一凸棱P1逐渐靠近,第五拐点E与第二凸棱Q1逐渐靠近。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门体30打开至G4时,第三拐点C与第一凸棱P1配合,第五拐点E与第二凸棱Q1配合。
以上第三阶段的打开过程中,以铰链(定位槽5、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为参照物,门体30由G3打开至G2时,轴心线段由I3O3处逆时针旋转至I3O4处(I3O3→I3O4)。由于导向槽6和门轴7设置于门体30上,定位线段IO代表门体30的移动;则得出:以箱体10(铰链)为参照物,门体30相对箱体10仅做单纯的逆时针旋转打开运动,以快速将门体30打开至更大角度,亦避免门体30进一步地向内移动而遮挡取放口,影响用户取放食材。
第四阶段,如图18所示,门体30由G4旋转打开至Gmax的过程中。
门体30由G4打开至Gmax的该过程中,定位中心轴I始终位于定位轨迹线S的第三定位点I3,导向槽6逆时针旋转,第三导向段K3与第一凸棱P1配合,第五导向段K5与第二凸棱Q1配合。随着打开角度的增大,导向槽6的第四拐点D与第一凸棱P1逐渐靠近,第一拐点A与第二凸棱Q1逐渐靠近。门体30打开至Gmax时,第三导向段K3与第一凸棱P1配合,第五导向段K5与第二凸棱Q1配合。
以上第四阶段的打开过程中,以铰链(定位槽5、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为参照物,门体30由G4打开至Gmax的时,轴心线段IO由I3O4处逆时针旋转至I3O5处(I3O4→I3O5)。由于导向槽6和门轴7设置于门体30上,定位线段IO代表门体30的移动;则得出:以箱体10(铰链)为参照物,门体30相对箱体10仅做单纯的逆时针旋转打开运动,以快速将门体30打开至更大角度,亦避免门体30进一步地向内移动而遮挡取放口,影响用户取放食材。
结合以上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如图19所示,在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的过程中,轴心线段由I0O0处依次经过I1O1、I2O2逆时针旋转至I3O3处(I1O1→I2O2→I3O3),门体30旋转打开过程中保持向内移动的趋势,从而对门体30单纯旋转所带来的第一侧棱W的向外位移进行补偿,有效避免门体30打开时与橱柜100相互干涉。
结合以上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如图20所示,在门体30由G3打开至Gmax的过程中,轴心线段IO由I3O3处经过I3O4逆时针旋转至I3O5处(I3O3→I3O4→I3O5),即轴心线段IO以I3为旋转中心做单纯的旋转运动。即,门体30以位于第三定位点I3处的定位中心轴I为旋转轴做单纯的旋转运动而不发生向内位移,不再对第一侧棱W因单纯旋转运动而导致的外移位移进行补偿,以快速将门体30打开至更大角度,亦避免门体30过度向内移动而遮挡取放口,影响用户取放食材。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2的过程中,门体30每打开单位角度向内移动的距离记为δ1;
门体30由G2打开至G3的过程中,门体30每打开单位角度向内移动的距离记为δ2;其中,δ1>δ2。即门体30打开过程中,门体30前期旋转打开的同时进行了较大的向内位移补偿量,而在门体30后期旋转打开的同时进行了较少的向内位移补偿量。对应于门体30打开时主要对第一侧棱W单纯旋转所导致的向外位移进行补修,在门体30打开后期不再过多地对向内位移进行补偿,避免门体30向内进行不必要的过多移动,以遮挡取放口,影响用户取放食材。
结合以上第一阶段至第四阶段的运动过程,门体30打开过程中,门体30始终相对其关闭状态处于向内移动的状态。
综上,如图14-图21所示,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max>90°的过程中,门体30先旋转并向内移动一定距离,后仅做单纯的旋转运动。其中,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的过程中,门体30绕一动态变化的点旋转从而使门体30始终向内移动;而在站体由G3打开至Gmax的过程中,门体30绕固定的点(I3)旋转从而使门体30快速打开。
以上实施例中,在门体30打开至最大角度Gmax>90°的过程中,第一凸棱P1相对导向槽6全程始终保持运动,第二凸棱Q1相对导向槽6全程始终保持运动。
结合图7-图12所示,对门体30旋转由关闭状态打开最大角度Gmax>90°过程中,质心平面F与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断变化;以下对其进行说明。
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前,质心平面F位于第一铰链轴41、第二铰链轴42及定位槽5远离取放口的一侧。即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前,质心平面F不在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之间。
门体30由G3打开至Gmax(>90°)的过程中,质心平面F始终位于第一铰链轴41与第二铰链轴42之间。本实施例中,G3∈[30°,34°]中的任一值;Gmax≥90°的任一值;本实施例中G3=32°,Gmax=114°。可知,本实施例中,门体30在打开的大部分的行程(72%的行程,32°~114°)中,质心平面F始终位于第一铰链轴41与第二铰链轴42之间,以确保门体30受力更好,门体30打开更稳定。
其中,线段Q0P0的中点记为导向中点H;导向中点H与质心平面F的距离记为偏移距离R;其中,导向中点H位于质心平面F远离门前壁31的一侧时,偏移距离R为正数。对应的,导向中点H位于质心平面F靠近门前壁31的一侧时,偏移距离R为负数;导向中点H位于质心平面F上时,偏移距离R为0。
本实施例中,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max>90°的过程中,导向中点H始终位于质心平面F远离门前壁31的一侧;即本实施例中,门体30打开过程中,偏移距离R为正数。门体30打开时,外力施加于门前壁31远离门侧壁32的一端的门角处,本实施例的设置使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主要对门体30靠近门后壁33和门侧壁32的门角位置进行导向,以有效平衡驱动门体30打开的外力,从而减少门体30的晃动,增加门体30打开的稳定性。
以下对门体30打开过程中,门体30由G3打开至Gmax的过程中,质心平面F位于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之间的阶段进行说明。
其中,门体打开角度为0°、G1、G2、G3、G3、Gmax时,其所对应的偏移距离依次记为R0、R1、R2、R3、R4、R5。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R0>R1>R2>R3>R4;R2>R5>R3>R4。
具体的,门体30由G3打开至G4的过程中,质心平面F位于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之间,导向中点H与质心平面F的偏移距离R呈减少趋势。其中,G4∈[88°,92°]其中任一值。即门体30由G3打开至90°附近的过程中,偏移距离R呈减少趋势。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门体30打开至90°附近时,偏移距离R为0,即导向中点H位于质心平面F上。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过程中,随着打开角度的增加门体30的力矩增加,门体30的稳定性变差,容易产生晃动;本实施例中,门体30由G3打开至G4(G4∈[88°,92°]其中任一值)的过程中,导向中点H与质心平面F的偏移距离R呈减少趋势,匹配门体30打开角度以增强门体30打开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门体30由G4打开至Gmax>90°的过程中,导向中点H位于质心平面F靠近门前壁31的一侧,偏移距离R为正数。
门体30由G4打开至Gmax(>90°)的过程中,导向中点H与质心平面F的偏移距离R呈增大趋势。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门体30由G4打开至Gmax(>90°)的过程中,偏移距离R属于0~5mm中的任一值。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当门体30打开至Gmax(>90°)时,质心平面F位于导向中点H附近,从而使门体30处于最稳定的最大角度Gmax状态,避免因门体30因外力而触发而关闭影响用户取放食材。作为一种设置方式,使门体30打开至最大角度Gmax时,质心平面F与导向中点H的偏移距离R5∈[0,5]中的任一值,单位:mm。
以上门体30由G4打开至Gmax(不小于90°)的过程中,偏移距离R虽然有所增大,但其被限定在小范围内,质心平面F在定位线段IO的中心点(导向中点H)附近,有效增强门体30打开后期(打开接近90°至最大角度Gmax的阶段)的稳定性;另外,其所对应的具有以上特征的导向轨迹线K更为流畅。
由于铰链板40固定于箱体10上,第一铰链轴41、第二铰链轴42及定位槽5设于铰链板40上。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相对于箱体10的位置保持不变。本实施例中,门体30关闭时,门侧壁32与箱体10的第一体侧壁相平齐。需要说明的是,平齐包括完全平齐,亦包括近似平齐,如两侧壁距离小于1mm的近似平齐。即两侧壁所在平面距离小于1mm两平面关系定义为平齐。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结合图7和图11所示,定位轨迹线S远离门侧壁32的端点第三定位点I3与基准平面M0的距离为L1。门前壁31与取放口所在平面近似平行;
门体30打开至90°时,门前壁31与第一体侧壁近似平行;门轴7的中心上轴(定位中心轴I)位于定位轨迹线S的第三定位点I3;定位中心轴I(第三定位点I3)与门前壁31的距离为L2。以上,本实施例中,近似平行具体定义为两平面夹角属于0°~2°中的任一值。即,两平面夹角属于0°~2°中的任一值的两平面关系定义为近似平行。
L1与L2近似相等时,门体30打开至90°时,门前壁31与箱体10的第一体侧壁相平齐;其中,L1与L2近似相等具体定义为L1与L2的差值为-1mm~1mm中的任一值。
L1>L2时,门体30打开至90°时,门前壁31内缩于箱体10的第一体侧壁的内侧;
其中,门体30打开至90°时,门前壁31与基准平面M0之间的距离记为第一距离λ。其中,门前壁31位于基准平面M0的内侧时,第一距离λ记为正数。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λ∈[0.5,2],单位:mm。此时门体30位于基准平面M0的内侧,有利于嵌入橱柜100内的冰箱可以打开更大的角度。
L1<L2时,门体30打开至90°时,门前壁31突出于箱体10的第一体侧壁的外侧。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L1与L2近似相等或L1>L2,以使门体30打开至90°后能够打开至更大角度,方便用户取放物品。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L1<L2,0≤L2-L1≤0.2α,以预留空间,避免门体30与橱柜100碰撞。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结合图7-图13所示,本实施例,门体30具有第二侧棱N和第一侧棱W,在门体30相对箱体1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侧棱N相较于第一侧棱W更靠近箱体10。本实施例中还进一步定义有第一参考平面M1和第二参考平面M2。其中,参见图13所示,第一参考平面M1为与基准平面M0相平行并与取放口所在的平面垂直的平面,第一参考平面M1位于基准平面M0的外侧,且两平面之间的距离为α,即,第一参考平面M1为橱柜100靠近箱体10的内壁所在平面;第二参考平面M2为储藏间的取放口所在平面。第一参考平面M1和第二参考平面M2在门体30相对箱体10的打开过程中,并不会随之移动,是相对于箱体10保持静止的参考平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参考平面M2为箱体10所限定的取放口所在平面,其不因箱体10取放口处设置可变形的门封等其他部件而前移。
本实施例中,门体30打开至第二角度G2时,第一侧棱W超出基准平面M0的距离最大,第一侧棱W位于基准平面M0与第一参考平面M1之间。此时,第一侧棱W与第一参考平面M1的距离最小。
门体30从关闭状态相对箱体10打开至第二角度G2的过程中,第一侧棱W则沿第一侧棱轨迹W0W2向靠近第一参考平面M1和第二参考平面M2的方向运动,第一侧棱W与第一参考平面的M1的距离呈减少趋势,即第一侧棱W超出基准平面M0的距离呈增大趋势,并于打开至第二角度G2时达到最大值。
与此同时,第二侧棱N沿第二侧棱轨迹N0N2向远离第一参考平面M1的一侧运动,且第二侧棱N与第二参考平面的M2距离呈减少的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一侧棱W和第二侧棱N在各自方向上的运动,第一侧棱轨迹W0W2位于第一参考平面M1的内侧,且第一侧棱轨迹W0W2与第一参考平面M1的距离大于第一预定距离d1;即,第一侧棱轨迹W0W2的终点W2与第一参考平面M1的距离为第一预定距离d1;d1不小于0.5h;其中h为门体30厚度。具体地,门体30厚度不小于2厘米。
以上,第一预设距离d1的相关限定决定了第一侧棱W可以超出箱体10侧面的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允许第一侧棱W超出箱体10侧面一定程度,例如对于箱体10组件的嵌入式使用,箱体10与其所嵌入的橱柜或墙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α),该间隙则允许第一侧棱W超出箱体10侧面一定程度。
而在门体30和箱体10枢转连接的关系下,门体30打开至G2的过程中,第二侧棱N相对第二参考平面M2的最终运动方向,第一侧棱W相对第一参考平面M1的最终运动方向始终是以上所述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G2∈[30°,34°]中的任一值。门体30在打开初始阶段(关闭状态至G2),具有大的向内的移动的位移,以高效地补偿门体30单纯旋转而导致的第一侧棱W向外移动的距离,有效避免门体30与橱柜100干涉。
总体来说,本实施例中,门体30相对箱体1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第二角度G2的过程中,第一侧棱W沿曲线状的第一侧棱轨迹W1W2运动,第二侧棱N沿曲线状的第二侧棱轨迹N0N2运动。且对其轨迹的形状、趋势等进行了限定,门体30依据该轨迹运动,从而可减弱甚至避免门体30对箱体10造成过度挤压,以及门体30超出箱体10侧面。
本实施例中门体30从G2相对箱体10打开至Gmax的过程中,第一侧棱W则沿第三侧棱轨迹W2W5向远离第一参考平面M1并靠近第二参考平面M2的方向运动,第一侧棱W与第一参考平面M1的距离呈增大趋势;第二侧棱N沿第四侧棱轨迹N2N5向远离第一参考平面M1的一侧运动,且第二侧棱N与第二参考平面的M2距离呈先增大后减少趋势。具体的,在门体30打开角度为G`(G3>G`>G2)时,第二侧棱N与第二参考平面M2的距离最小。其中,门体30由G2相对箱体10打开至G`的运动趋势与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2的运动趋势保持一致。即,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的过程中,第二侧棱N与第二参考平面M2的距离呈减少趋势;而门体30由G`打开至Gmax的过程中,第二侧棱N与第二参考平面M2的距离呈增大趋势;以上设置有效避免第二侧棱N挤压箱体10。本实施例中,G3=86°。
另外,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门体30从G2相对箱体10打开至G4的过程中,门体30每打开单位角度,第一侧棱W与第二参考平面M2的距离变化量记为ξ1;
门体30从G4相对箱体10打开至最大角度Gmax的过程中,门体30每打开单位角度,第一侧棱W与第二参考平面M2的距离变化量记为ξ2;ξ1、ξ2均为正数;
其中,ξ1>ξ2。即门体30打开后期(G4至Gmax阶段(90°~114°)),第一侧棱W与取放口所在平面的距离变化平缓,以避免第一侧棱W挤压门体30,有助于门体30打开至更大的角度,方便用户取放食材。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门体30从G`相对箱体10打开至G4的过程中,门体30每打开单位角度,第二侧棱N与第二参考平面M2的距离变化量记为μ1;
门体30从G4相对箱体10打开至最大角度Gmax的过程中,门体30每打开单位角度,第二侧棱N与第二参考平面M2的距离变化量记为μ2;μ1、μ2均为正数;其中,μ1<μ2;即,门体30打开后期(G4至Gmax阶段(90°~114°)),第二侧棱N与第二参考平面M2(取放口所在平面)的距离变化迅速,第二侧棱N快速远离第二参考平面M2,以快速释放第二侧棱N对门封的挤压。
依据上述轨迹的特征,在门体30打开过程中,门体30不会对箱体10产生挤压,也不会过多的超出箱体10侧面,且运动流畅。
本实施例中,可设置Gmax∈[110°,120°]中的任一值。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涉及到的各个角度的设置范围仅为一种可实施的范围;本发明中的相对运动情况不受各角度具体范围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2至图30,门体30包括安装块80,安装块80安装在门体30上与铰链板40相对的位置,导向槽6形成于安装块80上。本实施例中,铰链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端设有第一配合部,安装块80具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用于与第一配合部相配合以实现门体30与箱体10的锁定与解锁。
具体参照图22-图24,其中,图22及图23为设置于门体下端的门端盖与安装块的配合示意图;图24为设置于门体上端的门端盖与安装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于门体30下端的安装块80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2及图23所示,安装块80上形成有导向槽6;其中,导向槽6包括槽底60、环绕槽底60边沿的周向槽壁61;周向槽壁61围设出与槽底60相对设置的槽口63。门体30包括门端盖38,门端盖38设于门体30靠近铰链的端部;门端盖38上形成有安装槽34,安装槽34用于固定安装块80。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安装块80安装在安装槽34内,然后通过第一固定件将安装块80与门体30紧固连接。具体的,第一固定件可设置为螺钉等。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34的底部具有凹坑39,且凹坑39呈多边形。门轴7远离铰链的一端具有固定块70,固定块70与凹坑39的形成相一致,并安装于凹坑39内。其中,固定块70的外周侧壁与凹坑39的内周壁相配合,以有效限制固定块70与凹坑39相对旋转。安装块80上具有贯穿导向槽6的通孔64,门轴7穿过通孔64,伸入导向槽6内。以上,固定块70被夹持于门端盖38和安装块80之间,以有效限制固定块70及门轴7沿门轴7轴线方向的运动。以上设置,门端盖38、门轴7、安装块80分体设置,方便加工;通过以上配合设置,进行有效的固定,确保结构整体的连接牢固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安装块80包括板体81,板体81环绕导向槽6的外周侧壁设置。本实施例中,连接安装块80与安装槽34的螺钉固定于板体81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即螺钉固定位位于门轴7固定位(通孔64)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有效增加了安装块80与门体30的连接牢固性。
安装槽34的底壁靠近门侧壁32的一侧形成有容纳腔35,导向槽6至少部分收容至容纳腔35内,板体81与安装槽的底壁相配合,以有效限定导向槽6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导向槽6的槽底60与容纳腔35的腔底相配合,并通过第二固定件相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三个第二固定件,与门轴7呈四边形顶角,以增加导向槽6与门端盖38的连接牢固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块80上的第二配合部设置为锁定结构,具体地,第二配合部包括设于板体81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的锁钩82。锁钩82向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延伸并向靠近门后壁33和门侧壁32的一侧弯折形成,锁钩82的开口朝向板体81(锁钩82的开口朝向门侧壁32),且锁钩82的自由端位于其靠近门后壁33的一侧。
设于铰链板40的远离第一体侧壁一侧的第一配合部设为止挡部403,止挡部403靠近箱体10的一侧形成有勾挂间隙404。当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时,锁钩82的自由端收容于勾挂间隙404内,止挡部403位于锁钩82内,门体30上的锁钩82勾住铰链板40上的止挡部403,从而锁紧门体30,避免门体30关闭不严而影响冰箱的冷藏冷冻效果;当打开门体30时锁钩82受力发生形变而克服止挡部403的阻挡,从而脱离止挡部403。
锁钩82可包括根接部83和勾挂部84。根接部83与板体81连接,勾挂部84与根接部83连接并向靠近门后壁33和门侧壁32的一侧弯折。螺钉穿设根接部83与门体30连接,以加强根接部83处与门体30的连接强度,以使得锁钩82在脱离止挡部403时仅勾挂部84发生形变。
勾挂部84和止挡部403的自由端均呈圆弧状,这样有利于勾挂部84沿圆弧顺畅地勾住止挡部403或者脱离止挡部403。
如图25-图27所示,门体30由打开状态关闭时,随着门体30的旋转关闭,勾挂部84的自由端逐渐靠近止挡部403,待勾挂部84与止挡部403相抵接时,门体30继续关闭,在止挡部403的作用下,勾挂部84变形,止挡部403进入勾挂部84内,勾挂部84的自由端进入勾挂间隙404内;锁钩82与铰链板40锁定,实现门体30与箱体10的锁定。
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时,其过程与门体30关闭的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以上门体30由打开状态关闭至角度小于设定角度(本实施例中设置为7°)时,门体30在勾挂部84与止挡部403的作用下自动闭关。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在门体30打开至设定的解锁角度(本实施例中设置为5°至8°)时,勾挂部84与止挡部403相分离。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解锁角度设置为G1,门体30打开至G1时,第一铰链轴41相对第一导向段K1运动时,勾挂部84与止挡部403相分离。以上设置,在门体30打开初期,以旋转运动为主,向内位移补偿量小,便于锁钩82与止挡部403快速分离,方便门体30的快速打开。对应于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第二角度G2过程中,第二铰链轴42与导向槽6相分离,有效避免卡顿,便于锁钩82与止挡部403快速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门体30上可设有第一凸起36,第一凸起36和安装槽34的槽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槽37。根接部83处形成有插接板,插接板插接在间隙槽37内,这样,通过第一凸起36和安装槽34的槽壁的限位可以避免根接部83在沿由门前壁31至门后壁33的方向发生形变。本实施例中,螺钉固定位设于第一凸起36与根接部83配合处;即第一固定件穿过根接部83和第一凸起36,以将安装块80与门端盖38固定。
具体的,插接板设置为弧形板;第一凸起36呈圆柱状,弧形板状的插接板与第一凸起36的外周壁相配合,并至少部分位于间隙槽37内。以上弧形的设置,增大了间隙槽37对根接部83的限定面积,增加安装块80与门体30的连接强度,并有效限定根接部83的形变。
可设置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22所示,位于门体30上端的安装块80具有仅设置导向槽6的部分,不包括锁定结构。相对应的,当安装块80的结构改变时,设置于门体30上安装槽34与之相适应,以收容并固定安装块80。
安装块80可使用POM材质,POM具有耐摩擦性强的特性,可以提高铰链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施例中,定位槽5、锁定结构一体成型形成安装块80,增加了结构精度,增加安装块80的一体性和强度。可设置的,集导向槽6、锁定结构为一体的安装块80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门体30和铰链板40之间设有用于限制门体30打开到最大角度的限位结构,避免大力开门到一定角度时损坏安装块80。
具体地,参照图22,门体30的下端设有限位部85,限位部85位于设于门体30下端的安装块80的前端;铰链板40远离箱体10一端且靠近第一体侧壁位置形成有限位面。当门体30旋转到允许的最大位置(门体30打开角度Gmax)时限位部85与铰链板40的限位面相抵,从而止挡门体30继续旋转。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85包括嵌装部86、限位条87。限位部85可以是钣金件。
嵌装部86呈板状,安装在门体30下端的安装槽34内,安装块80的板体81从下端将嵌装部86夹持在门体30上,从而实现限位部85在门体30上的固定。
限位条87呈凸条状,由嵌装部86靠近门前壁31的边沿向下延伸出门体30的下表面形成,从而在门体30带动限位部85旋转到最大角度时,限位条87会被铰链板40的限位面阻挡,进而迫使门体30停止打开。
限位部85通过安装块80被夹持在门体30上,省略了限位部85与门体30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化了产品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85也可以是设置在门体30的上端,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8-图30所示,图28为设置于门体上端的门端盖与安装块及门轴的配合示意图;图29-图30为设置于门体下端的门端盖与安装块及门轴的配合示意图;
如图28-图30所示,形成于安装块80上的导向槽6的底壁上设有轴套65,门轴7安装于轴套65内,轴套65与铰链板上的定位槽5相配合,避免磨损门轴7;而在轴套65被破坏后,可以通过更换设有轴套65的安装块80进行维修,方便维修。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安装块80与轴套65一体成型,有效增加了相互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整体性,提高安装块80的结构强度,有效确保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冰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箱体,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体侧壁和第二体侧壁;
铰链,其设于所述箱体上,并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所述铰链上设有直线状的定位槽、第一铰链轴、位于所述第一铰链轴远离所述第一体侧壁一侧的第二铰链轴;
门体,其具有在门体关闭时远离所述箱体的门前壁、与所述门前壁相对的门后壁、靠近所述铰链且与所述门前壁相连接的门侧壁;所述门体靠近所述铰链的端部设有:
门轴,其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
导向槽,其环绕所述门轴;所述导向槽包括向远离其形心的一侧凸起且沿由所述门后壁向所述门前壁的方向其与所述门侧壁距离逐渐增大的第二导向段K2;
所述门体由第三角度G3打开至90°的过程中,所述门轴位于定位槽远离所述门侧壁的末端,所述门体绕所述门轴的中心轴作旋转运动;所述第二铰链轴与导向槽相配合;所述第一铰链轴与第二导向段K2接触配合,并相对第二导向段K2向靠近所述门前壁并远离所述门侧壁的方向运动;其中,G3<90°;
所述门体打开至90°时,所述门前壁位于第一体侧壁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轴位于所述定位槽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铰链轴位于所述定位槽远离所述第一体侧壁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轴具有与所述导向槽的槽壁配合的第一凸棱P1,所述第二铰链轴具有与所述导向槽的槽壁配合的第二凸棱Q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内壁限定出导向轨迹线K,所述导向轨迹线K的形心记为导向形心O;
所述导向轨迹线K包括第一导向段K1、第三导向段K3、第四导向段K4及第五导向段K5;所述第一导向段K1、第二导向段K2、第三导向段K3、第四导向段K4及第五导向段K5依次首尾相接且均向远离导向形心O的一侧凸出;
其中,所述第五导向段K5与第一导向段K1的连接点记为第一拐点A,所述第一导向段K1、第二导向段K2、第三导向段K3、第四导向段K4及第五导向段K5依次相接的连接点依次记为第二拐点B、第三拐点C、第四拐点D、第五拐点E;
所述第二拐点B、第一拐点A、第三拐点C、第五拐点E、第四拐点D依次远离所述门侧壁;
所述第五拐点E、第一拐点A、第四拐点D、第二拐点B、第三拐点C依次靠近门前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由第三角度G3打开至90°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铰链轴沿所述第四导向段K4作相对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沿由所述门后壁向所述门前壁的方向,所述第四导向段K4与所述门侧壁的距离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打开至G4时,所述第一铰链轴与所述第三拐点C配合,所述第二铰链轴与所述第五拐点配合;其中,G4∈[88°,92°]。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限定出具有取放口的储藏间;所述定位槽的沿其延伸方向的中心线平行于所述取放口所在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中点H与质心平面F的距离记为偏移距离R;所述门体由第三角度G3打开至90°的过程中,所述偏移距离R呈减少趋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前壁与所述门侧壁相交形成第一侧棱W;所述取放口所在平面记为第二参考平面M2;所述门体关闭时,所述第一侧棱W远离所述取放口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参考平面M2相垂直的第一参考平面M1,所述第一参考平面M1和第二参考平面M2在门体相对所述箱体的打开过程中相对所述箱体保持静止;
所述门体打开过程中,所述第一侧棱W位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M1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的一侧;
所述门体打开至第二角度G2时,所述第一侧棱W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M1之间的距离最小;
所述门体从第二角度G2相对所述箱体打开至第四角度G4的过程中,所述门体每打开单位角度,第一侧棱W与第二参考平面M2的距离变化量记为ξ1;
所述门体从第四角度G4相对所述箱体打开至最大角度Gmax的过程中,所述门体每打开单位角度,所述第一侧棱W与第二参考平面M2的距离变化量记为ξ2;Gmax>G4>G2,ξ1、ξ2均为正数;其中,ξ1>ξ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00512.6A CN117190602A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冰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00512.6A CN117190602A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冰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90602A true CN117190602A (zh) | 2023-12-08 |
Family
ID=88992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00512.6A Pending CN117190602A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冰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190602A (zh) |
-
2022
- 2022-05-30 CN CN202210600512.6A patent/CN11719060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143692B (zh) | 冰箱 | |
CN117190602A (zh) | 冰箱 | |
CN117190592A (zh) | 冰箱 | |
CN117190604A (zh) | 冰箱 | |
CN117190594A (zh) | 冰箱 | |
CN117190603A (zh) | 冰箱 | |
CN117190597A (zh) | 冰箱 | |
CN117190596A (zh) | 冰箱 | |
CN117190605A (zh) | 冰箱 | |
CN117190595A (zh) | 冰箱 | |
CN117190593A (zh) | 冰箱 | |
CN117190606A (zh) | 冰箱 | |
CN117190587A (zh) | 冰箱 | |
CN117190601A (zh) | 冰箱 | |
CN117190600A (zh) | 冰箱 | |
CN117190608A (zh) | 冰箱 | |
CN117190590A (zh) | 冰箱 | |
CN117190589A (zh) | 冰箱 | |
CN117190591A (zh) | 冰箱 | |
CN117190599A (zh) | 冰箱 | |
CN117190588A (zh) | 冰箱 | |
CN117190586A (zh) | 冰箱 | |
CN117190607A (zh) | 冰箱 | |
CN117190598A (zh) | 冰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No. 8 Haixin Avenue,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isense refrigera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8 Haixin Avenue,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