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90177A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90177A CN117190177A CN202210602738.XA CN202210602738A CN117190177A CN 117190177 A CN117190177 A CN 117190177A CN 202210602738 A CN202210602738 A CN 202210602738A CN 117190177 A CN117190177 A CN 1171901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fire
- wall
- air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2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7 combustion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70 easy-to-cle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燃烧器包括:火盖,限定出混气室,并开设有与混气室相连通的外侧火孔和内侧火孔;分气盖,位于火盖的下方,分气盖的上端部限定出分气通道,火盖盖设于分气通道,混气室与分气通道共同形成混气腔;分气板,位于混气腔内,分气板沿混气腔的周向延伸,将混气腔分隔为外侧混气腔和内侧混气腔,外侧混气腔与外侧火孔相连通,内侧混气腔与内侧火孔相连通;其中,分气板的上端部与火盖的下壁面为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和/或,分气板的下端部与分气盖的上壁面为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内侧混气腔和外侧混气腔的分隔效果,进而提高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火盖大多设置一圈出火孔,多环火的燃烧器需要设置多个火盖,多个火盖出火形成多环火,比如,双火盖形成双环火,三火盖形成三环火。
相关技术中提供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设置在第一环形子火盖的分隔壁命名为第一分隔壁,第一分隔壁位于第一内环壁和第一外环壁之间,并与第一内环壁之间限定出第一气道(第一环形子火盖的内环气道),与第一外环壁之间限定出第二气道(第一环形子火盖的外环气道),第一火孔与第一气道相连通,第二火孔与第二气道相连通。分气盘设有对应的第二分隔壁,第二分隔壁与第一分隔壁采用端面密封的方式将火盖与分气盘共同围合出的混气腔分隔为内外两个混气腔。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分隔壁和第二分隔壁仅采用端面密封的方式进行密封,密封效果有限,内外两个混气腔之间容易串气。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以提高火盖内外两个混气腔的密封效果,避免内外两个混气腔串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火盖,限定出混气室,并开设有与所述混气室相连通的外侧火孔和内侧火孔;分气盖,位于所述火盖的下方,所述分气盖的上端部限定出分气通道,所述火盖盖设于所述分气通道,所述混气室与所述分气通道共同形成混气腔;分气板,位于所述混气腔内,所述分气板沿所述混气腔的周向延伸,将所述混气腔分隔为外侧混气腔和内侧混气腔,所述外侧混气腔与所述外侧火孔相连通,所述内侧混气腔与所述内侧火孔相连通;其中,所述分气板的上端部与所述火盖的下壁面为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和/或,所述分气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分气盖的上壁面为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
根据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的燃烧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和燃气灶,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分气板与火盖和/或分气盖采用密封连接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内侧混气腔和外侧混气腔的分隔效果,进而提高密封效果。这样能够避免内侧混气腔和外侧混气腔相互串气,以保证火盖内火两侧的外侧火孔和内侧火孔的出火均匀性,提高燃烧器的加热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上进风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外火盖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外火盖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中火盖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中火盖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分气盖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分气盖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分气座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分气座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底座与承液盘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上进风燃烧器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上进风燃烧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与分气盖的配合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上进风燃烧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外火盖;101、第三混气室;102、第四火孔;1021、第一火孔组;103、第五火孔;1031、第一稳焰槽;104、外火盖的第一凹槽;1041、外环外混气室;1042、外环内混气室;105、第一密封凸起;1051、通槽;106、第一传火槽;107、钻孔;108、第一外侧壁;20、中火盖;201、第二混气室;202、第二火孔;2021、第二火孔组;203、第三火孔;2031、第二稳焰槽;204、中火盖的第一凹槽;2041、中环外混气室;2042、中环内混气室;205、第二密封凸起;206、第二传火槽;2061、传火孔;2062、聚集槽;2063、第一槽型通道;2064、直通孔;207、第二外侧壁;30、内火盖;301、第一火孔;40、分气盖;401、第一分气通道;4011、第一分气板;4012、外环外分气通道;4013、外环内分气通道;402、第二分气通道;4021、第二分气板;4022、中环外分气通道;4023、中环内分气通道;403、裙座;4031、第一限位凸起;4032、第二限位凸起;4033、第二弧形面;404、第一螺钉孔;4041、隔断配合部;405、第三分气通道;406、第一凸起;4061、第一分气通道的第一凸起;4062、第二分气通道的第一凸起;407、出气格栅;4071、第一出气格栅;4072、第二出气格栅;4073、第一格栅段;4074、第二格栅段;4075、第三出气格栅;4076、第四出气格栅;4077、第三格栅段;4078、第四格栅段;4079、台阶状结构;408、格栅孔;4081、分气通道的底壁;4082、第二斜面;409、底壁;4091、内环壁;4092、外环壁;4093、第一上引射通道;4094、第二上引射通道;4095、第三上引射通道;4096、第二槽型通道;50、分气座;501、外环出气通道;5011、第一出气通道;5012、第二出气通道;502、中环出气通道;5021、第三出气通道;5022、第四出气通道;503、引射器;5031、第一引射器;5032、第一下引射通道;5033、第二引射器;5034、第二下引射通道;5035、第三引射器;5036、第三下引射通道;504、隔板;5041、二次空气流道;505、加强筋;506、隔断部;5061、第一隔断部;5062、第二隔断部;507、出气通道的底壁;5071、第一斜面;508、第一本体;5081、第二本体;509、限位孔;5091、第二螺钉孔;5092、支撑柱;6底座;601、出气部;602、第一通孔;6024、喷嘴;603、限位配合部;6031、侧立面;6032、第一弧形面;6033、限位柱;604、支撑面;605、第二连接孔;606、底座本体;70、承液盘;702、堵帽;80、火盖;801、外侧壁;8011、外侧火孔;8012、第三壁段;8013、第四壁段;802、内侧壁;8021、内侧火孔;8022、第一壁段;8023、第二壁段;803、顶壁;804、混气室;8041、内侧混气室;8042、外侧混气室;805、传火槽;806、第一主火孔;8061、第一稳焰孔;8062、第二主火孔;8063、第二稳焰孔;8071、第一台阶部;8072、第二台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至图1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上进风燃烧器安装于面板,上进风燃烧器(以下统称为燃烧器)包括火盖和引射器503,引射器503位于面板的上方。上进风燃烧器的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均来自于面板的上方。火盖80限定出具有火孔的混气室804,火盖8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火盖80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设的内火盖30、中火盖20和外火盖10。其中,内火盖30限定出第一混气室,且内火盖30开设有与第一混气室相连通的第一火孔301。中火盖20限定出第二混气室201,且中火盖20开设有与第二混气室201相连通的第二火孔202和第三火孔203,第二火孔202位于第三火孔203的内侧。外火盖10限定出第三混气室101,并开设有与第三混气室101相连通的第四火孔102和第五火孔103,第四火孔102位于第五火孔103的内侧。其中,火盖位于引射器503的上方,引射器503的出口与每一火盖的混气室804相连通,用于向火盖提供燃气。混气室804包括第一混气室、第二混气室201和第三混气室101。火孔包括上述的第一火孔301、第二火孔202、第三火孔203、第四火孔102和第五火孔103。
本实施例中,燃烧器通过内火盖30、中火盖20和外火盖10三个火盖能够形成五环火,提高燃烧器的火盖的火焰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火盖的火力均匀性,保证燃烧器对锅具的加热均匀性。
可选地,引射器503的数量为多个,且引射器503的数量与火盖的数量相同。
本实施例中,每一火盖均与引射器503相连通,以保证每一火盖的燃气供气量,而且使每一火盖的供气独立,能够实现多种形式的火,提高燃烧器的使用灵活性。示例的,如图9所示,引射器50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引射器503包括第一引射器5031、第二引射器5033和第三引射器5035。
可选地,如图12所示,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底座60,底座60位于引射器503的下方,底座60限定出引气通道,引气通道与引射器503的入口相连通,引气通道的数量与引射器503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底座60用于支撑引射器503和火盖80,以使引射器503位于面板的上方,并能够使引射器503与面板之间存在间隙,以便于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的供给。底座60限定出引气通道,以便于将市政燃气或者燃气罐内的燃气传输至引射器503内。
示例的,引射器503的数量为三个时,引气通道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引气通道包括第一引气通道、第二引气通道和第三引气通道。第一引气通道的出口与第一引射器5031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引气通道的出口与第二引射器5033的入口相连通,第三引气通道的出口与第三引射器5035的入口相连通。
可选地,每一引气通道包括第一通孔602、第二通孔以及连接在第一通孔602和第二通孔之间的第一通道,其中,第一通孔602位于第二通孔的下方,第一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通孔602朝向外侧,第二通孔朝向内侧,且第二通孔与引射器503的入口相连通,也就是说,第二通孔为引气通道的出口,第一通孔602为引气通道的入口。燃烧器还包括喷嘴6024,喷嘴6024设于第二通孔处,第二通孔的数量与引气通道相同并一一对应。喷嘴6024的数量与第二通孔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引射器503呈直线型的情况下,沿喷嘴6024的轴向,喷嘴6024的轴线与引射器503的轴线同轴度。这样能够保证燃烧系统的稳定性、一次空气的引射有效性、降低烟气值并保证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可选地,喷嘴6024可以与引射器503的入口相连接或者存在间隙。喷嘴6024与引射器503的入口存在间隙,也就是说,喷嘴6024与引射器503不接触,通过同轴设置能够保证引射器503的引射能力,而且能够增加对一次空气的引射量。
可选地,喷嘴6024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二通孔处。第一通孔602的外壁面设有外螺纹,以便于与外界的燃气管路连接。
为了便于加工,可以在底座60的底部设置第三通孔,通过第三通孔设置第一通道后,再在第三通孔处设置封堵件,封堵件用于封堵第三通孔。
可选地,燃烧器还包括阀体,阀体与多个引气通道的入口均连通,用于调节每一引气通道的进气量。
本实施例中,阀体内部设有多个通道,通道与引气通道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阀体内还设有开关,开关能够控制每一通道的开闭,进而控制引气通道与引射器503的通断。
示例的,阀体为三通阀体,阀体的开关与按钮联动,按钮设于燃烧器外部,用户通过操作按钮能够调节阀体内的每一通道的开闭。比如,在实际应用中,旋钮旋转到90°时,燃烧器处于点火状态,三个通道全开。旋转到最后角度(比如,180°、230°、270°)时,仅开启一个通道。当旋转到90°与最后角度之间的某个角度时,开启两个通道。当旋转到0°-90°时,三个通道全开,但流量较小。
通过三个引射器503、阀体和三个火盖的形式,上进风燃烧器不仅能够实现三火盖五环火的形态,而且还能够调节每一引射器503的燃气流量,进而调节三个火盖的五处火孔的火焰大小,进而调节燃烧器的出火灵活性。
可选地,如图8至图11及图15所示,燃烧器还包括分气组件,分气组件包括分气盖40和分气座50。分气盖40和分气座50共同限定出燃气通道和引射器503,燃气通道构造有燃气进口,燃气进口连通引射器503的出口和燃气通道。分气盖40的上端部限定出分气通道和燃气出口,燃气通道内的燃气能够经燃气出口流至分气通道内。其中,火盖盖设于分气通道的上方。分气通道的数量与火盖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可以理解为:分气通道通过燃气通道连通引射器503的出口与混气室804,也就是说,燃气或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以下统称为燃气)依次流经引气通道、引射器503、燃气进口、燃气通道、燃气出口、分气通道、混气室804后经火盖的火孔流出。
本实施例中,分气盖40和分气座50共同围合出燃气通道和引射器503,以便于向火盖提供燃气,而且能够节省燃烧器的尺寸。分气通道将燃气通道流出的燃气进行分流,然后将分流后的燃气传递至火盖内,进而实现引射器503与火盖的连通。
混气室804位于分气通道的上方,混气室804与分气通道相连通,并共同围合形成混气腔。混气腔能够保证分气通道内的燃气不会外泄,以正常流至混气室804内,进而通过火盖的火孔流出以便于火盖的燃烧。
火盖包括三个火盖的情况下,分气通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设的第一分气通道401、第二分气通道402和第三分气通道405。第三混气室101与第三分气通道405相连通,并位于第三分气通道405的上方,第三混气室101和第三分气通道405共同围合形成外环混气腔。第二混气室201与第二分气通道402相连通,并位于第二分气通道402的上方,第二混气室201与第二分气通道402共同围合形成中环混气腔。第一混气室与第一分气通道401相连通,并位于第一分气通道401的上方,第一混气室与第一分气通道401共同围合形成内环混气腔。
可选地,如图17所示,分气盖40的内壁面设有限位部,底座60的外壁面设有限位配合部603,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603相配合时,分气盖40与底座60限制转动。
本实施例中,分气盖40与底座60之间限制转动,能够避免分气组件转动,进而能够保证引射器503与喷嘴6024的同轴度。
可选地,如图14所示,分气盖40包括分气盖本体和裙座403,分气盖本体盖设于分气座50的上方,裙座403设于分气盖本体的外侧,并沿分气盖40本体的周向延伸,且沿从内到外的方向,裙座403至少部分向下倾斜。本实施例中,裙座403能够防止烹饪产生的汤汁流至分气座50下方,而且能够引导汤汁流至承托装置上,比如承液盘70等。
可选地,如图12所示,底座60包括底座本体606和出气部601,出气部601位于底座本体606的上方,并位于引射管503的入口的一侧,喷嘴6024设于出气部601;其中,裙座403向下延伸,并套设于部分底座60的外侧,裙座403的内壁面设有限位部,出气部601的外壁面设有限位配合部603。
本实施例中,分气盖40的下端面与分气座50的上端面相连接以形成燃气通道和引射器503。裙座403能够向下延伸至底座60处,出气部601位于底座60的上端并位于引射器503的一侧,进而便于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603的设置,以实现分气盖40与底座60之间的限制转动。
可选地,如图9和图17所示,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凸起4031,第一限位凸起4031凸设于分气盖40的内壁面;限位配合部603包括侧立面6031,侧立面6031位于出气部601的外壁面的沿其周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其中,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603相配合时,第一限位凸起4031与侧立面6031沿出气部601的周向依次设置,且第一限位凸起4031与侧立面6031相贴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4031与出气部601的侧立面6031相贴合,能够限制分气盖40相对于底座60沿周向转动,进而使得分气组件没有沿周向转动的自由度。
可选地,限位部还包括第二限位凸起4032,第二限位凸起4032凸设于分气盖40的内壁面,并与第一限位凸起4031沿分气盖4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二限位凸起4032的长度小于第一限位凸起4031的长度;其中,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603相配合时,第二限位凸起4032位于出气部601的上方,并与出气部601的上壁面相抵接,限位配合部603包括出气部601的上壁面。
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凸起4032配合第一限位凸起4031共同限制分气盖40相对于底座60转动,而且能起到定位作用,以便于分气组件与底座60的安装。
可选地,限位部还包括第一弧形面6032,第一弧形面6032位于分气盖40的内壁面;限位配合部603还包括第二弧形面4033,第二弧形面4033位于出气部601朝向分气盖40的外壁面;限位部与限位配合部603相配合时,第一弧形面6032与第二弧形面4033相贴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面6032和第二弧形面4033相贴合,使得分气组件不能相对于底座60沿径向运动,从而使得分气组件没有前后左右方向的自由度。
示例的,如图9所示,第一限位凸起4031、第二限位凸起4032和第二弧形面4033均设于裙座403的内壁面。
可选地,如图12所示,底座本体606的上表面设有支撑面604,分气座50的下表面设有支撑柱5092,分气组件设于底座60上方时,支撑面604与支撑柱5092相抵接,以实现分气组件与底座60的定位配合。本实施例中,支撑面604和支撑柱5092的配合便于实现底座60与分气座50的安装定位,从而便于分气组件安装于底座60。
可选地,支撑面604的数量为多个,支撑柱5092的数量与支撑面604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示例的,如图12所示,支撑面604的数量为两个,支撑柱5092的数量也为两个。具体的,两个支撑面604位于同一直线。以便于支撑柱5092与支撑面604的配合。
可选地,分气座50开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限位孔509,底座60本体606的上表面设有限位柱6033,分气组件设于底座60的上方时,限位柱6033位于限位孔509内。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柱6033穿过限位孔509,限位柱6033能够在限位孔509内限制转动,进而能够限制分气座50相对于底座60转动。
可选地,限位孔509的内径的尺寸比限位柱6033的外径的尺寸大0.3mm-0.5mm。这样,既能够保证限位柱6033能够插入限位孔509内,而且限位孔509还能够限制限位柱6033的转动。具体的,限位孔509的内径的尺寸比限位柱6033的外径的尺寸可以大0.3mm、0.4mm、0.5mm等。
可选地,限位柱6033的数量为多个,限位孔509的数量与限位柱6033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
可选地,燃烧器还包括热电偶和点火针,至少两个限位柱6033设有贯通孔,热电偶和/或点火针穿过限位柱6033的贯通孔后再穿过限位孔509,进而与火盖配合熄火和/或点火。
可选地,分气盖40与分气座50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便于分气盖40与分气座50的安装、拆卸和清洁。固定连接便于分气盖40和分气座50的拿取以及增加结构稳定性。
分气盖40与分气盘可拆卸连接的情况下,分气盖40本体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一螺钉孔404,分气座50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二螺钉孔5091,第一螺钉孔404和第二螺钉孔5091相对应,第一紧固件贯穿第一螺钉孔404和第二螺钉孔5091以连接分气盖40和分气座50;其中,裙座403的上端位于第一螺钉孔404的上方,裙座403的下端延伸至第一螺钉孔404的外侧,或者,裙座403的下端延伸至第二螺钉孔5091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分气座50和分气盖40通过螺钉连接,便于分气座50和分气盖40的安装、拆卸与清洁。裙座403能够遮挡螺钉孔,以增加燃烧器的美观性,并避免汤汁流至螺钉孔处,以影响螺钉孔的使用。
可选地,第一螺钉孔4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螺钉孔404沿分气盖4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二螺钉孔5091的数量与第一螺钉孔404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以加强分气盖40与分气盘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如图13所示燃烧器还包括承液盘70,承液盘70位于分气座50与底座60之间,分气座50与承液盘70之间存在间隙,以便于空气流动;其中,承液盘70开设有避让孔(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一避让孔),引气通道的上端穿过第一避让孔后与引射器503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燃气从面板的下方通过管路进入底座60的引气通道内,而且底座60支撑引射器503距离面板有一定的距离。承液盘70用于承接锅具的汤汁,承液盘70的避让孔能够便于引起通道的出口与引射器503的入口相对应并连通。
可选地,承液盘70还设有第一连接孔,底座60设有第二连接孔605,第二紧固件贯穿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605,以实现承液盘70与底座60的连接;可选地,承液盘70与底座60相贴合,且承液盘70与分气座50的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以便于空气流入燃烧器内。
可选地,如图13所示,燃烧器还包括堵帽702,堵帽702与第一连接孔相适配,承液盘70与底座60相分离时,堵帽702能够盖设于第一连接孔上方。
本实施例中,分气组件及火盖组合取走后,承液盘70第一连接孔设有堵帽702,能够防止油污到达螺钉位置难以清洁。
承液盘70还开设有第二避让孔,底座60的支撑面604穿过第二避让孔延伸至承液盘70的上方,并与支撑柱5092相抵接。示例的,如图13所示,第一连接孔的数量为三个,堵帽702的数量也为三个。分气组件及火盖取下后,承液盘70上表面仅有5个凸起(三个堵帽702和两个支撑面604)、点火针及热电偶、出气部601,整体易清洁。
可选地,燃烧器还包括分气板,分气板位于混气腔内,且分气板沿混气腔的周向延伸,将混气腔分隔为内侧混气腔和外侧混气腔。其中,内侧混气腔与火盖的内侧火孔8021相连通,外侧混气腔与火盖的外侧火孔8011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分气板将混气腔分隔为内外两个混气腔,这样能够避免火盖的内侧火孔8021和外侧火孔8011争夺燃气,以保证内侧火孔8021和外侧火孔8011的正常燃烧。具体的,分气板能够将一分气通道分隔为内侧分气通道和外侧分气通道,将一火盖的混气室804分隔为内侧混气室8041和外侧混气室8042。
可选地,每一火盖均成环形,火盖为外火盖10和/或中火盖20时,火盖80均包括顶壁803、外侧壁801和内侧壁802,顶壁803呈环形。外侧壁801位于顶壁803的下方,呈环形,外侧壁801开设有外侧火孔8011。内侧壁802位于顶壁803的下方,并位于外侧壁801的内侧,呈环形,内侧壁802开设有内侧火孔8021。内侧壁802、外侧壁801和顶壁803共同限定出混气室804。火盖为内火盖30时,内火盖30包括外侧板和顶板,外侧板呈环形,并位于顶板的下方,外侧板开设有第一火孔301。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火盖的火孔包括主火孔和稳焰孔,其中,火盖设有主火孔(对应于上述的第一火孔301、第二火孔202、第三火孔203、第四火孔102和/或第五火孔103)和稳焰孔,其中,主火孔和稳焰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主火孔沿火盖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稳焰孔也沿火盖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火盖的侧壁的外壁面还设有稳焰槽,稳焰槽沿火盖的周向延伸,稳焰孔的入口端与混气室804相连通,稳焰孔的出口端与稳焰槽相连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主火孔包括第一主火孔806,稳焰孔包括第一稳焰孔8061,每相邻的两个第一主火孔806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稳焰孔8061。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主火孔806之间的间距较大,在相邻的两个第一主火孔806之间设置至少两个第一稳焰孔8061,能够保证稳焰槽处的燃气流量足够,防止传火不良。
可选地,稳焰槽位于第一主火孔806的下方,其中,第一稳焰孔8061的中心的高度小于第一主火孔806的中心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稳焰孔8061的中心高度小于第一主火孔806的中心的高度,第一稳焰孔8061能够对第一主火孔806的中下部进行稳焰。
可选地,第一主火孔806的数量为18-22个。第一主火孔806的数量太多,第一主火孔806的密度太大,相邻的第一主火孔806容易争夺空气,产生烟气。第一主火孔806的数量太少,相邻的第一主火孔806的距离太大,不容易形成环形火,不利于燃烧器的加热。示例的,第一主火孔806的数量为18个、20个或者22个。
可选地,至少两个第一稳焰孔8061的数量为2-5个。示例的,两个第一主火孔806之间的第一稳焰孔8061的数量为2个、3个、4个或5个。第一稳焰孔8061的数量太多,相邻的第一稳焰孔8061争夺空气,容易产生烟气。如图6所示,两个相邻的第一主火孔806之间设有3个第一稳焰孔8061。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火盖的外侧壁801设有第一主火孔806、第一稳焰孔8061和稳焰槽。火盖的内侧壁802开设有与混气室804相连通的火孔组,火孔组包括一个第二主火孔8062和至少两个第二稳焰孔8063,第二稳焰孔8063连通混气室804和外界,至少两个第二稳焰孔8063中的两个第二稳焰孔8063分别位于第二主火孔8062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二主火孔806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稳焰孔8063,第二稳焰孔8063从两个方向对第二主火孔8062进行稳焰,能够加强对第二主火孔8062的稳焰效果。
可选地,火孔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火孔组沿火盖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火孔组间隔设置,能够避免多个火孔组之间争夺空气,降低烟气值,而且便于火盖的加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火盖80为中火盖20时,中火盖20的内侧壁802设有第二火孔组2021,第二火孔组2021的数量为8个-12个。
第二火孔组2021的数量多于12个时,相邻的第二火孔组2021之间争夺空气,容易产生烟气。第二火孔组2021的数量少于8个,相邻的火孔组之间距离太大,导致火盖的火焰在其环线上不均匀。
可选地,内火盖30的第四主火孔(第一火孔301)的数量与中火盖20的第二火孔组2021的数量相同,其中,内火盖30的第四主火孔与中火盖20的火孔组交错设置。这样能够避免一环火与二环火交叉,减少产生的烟气。
示例的,第二火孔组2021的数量可以为8组、10组或12组。对应的,内火盖30的第四主火孔的数量也为8个、10个或12个。
可选地,中火盖20的外侧壁801的第一主火孔806(第三火孔203)与外火盖10的内侧壁802的第三主火孔(第四火孔102)的数量相同。其中,第一主火孔806与第三主火孔交错设置,以避免第一主火孔806和第三主火孔争夺空气,减少烟气的产生。
示例的,如图1所示,燃烧器包括三个火盖的情况下,外火盖10的外侧壁801的设有第五主火孔(第五火孔103)和第一稳焰槽1031,外火盖10的内侧壁802设有第一火孔组1021,中火盖20的外侧壁801设有第一主火孔806和第二稳焰槽2031,中火盖20的内侧壁802设有第二火孔组2021,内火盖30的外侧壁801设有第四主火孔。
可选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分气板的上端部与火盖80的下壁面为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和/或,分气板的下端部与分气盖40的上壁面为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分气板与火盖80或者分气盖40采用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结合的方式进行密封连接。能够加强外侧混气腔和内侧混气腔的密闭独立性,进而避免内侧混气腔与外侧混气腔串气。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气板的上端部与火盖80的下壁面为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的情况下,分气板的上端部和火盖80的下壁面中的一个设有第一凹槽,分气板的上端部和火盖80的下壁面另一个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凸起406,第一凸起406位于第一凹槽内时,分气板的上端部和火盖的下壁面能够实现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406和第一凹槽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现单火盖两个腔体,进而实现单火盖两环火,相邻的两个混气腔不串气。而且,第一凸起406和第一凹槽的结构能够实现两处径向密封和一处端面密封,提高密封效果。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气板的下端部与分气盖40的上壁面为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的情况下,分气板的下端部和分气盖40的上壁面中的一个设有第二凹槽,分气板的上端部和分气盖40的上壁面另一个设有与第二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位于第二凹槽内时,分气板的下端部和分气盖40的上壁面能够实现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同样的,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密封效果好。也能够实现单火盖设置两个腔体,进而实现单火盖两环火,相邻的两个混气腔不串气。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的结构能够实现两处径向密封和一处端面密封,进而能够提高密封效果。
如图8和图16所示,分气盖40包括底壁409、外环壁4092和内环壁4091,底壁409呈环形;外环壁4092位于底壁409的上方,呈环形;内环壁4091位于底壁409的上方,并位于外环壁4092的内侧,呈环形;底壁409、外环壁4092和内环壁4091共同围合出分气通道;其中,外侧壁801的下端部构造有第一台阶部8071,外环壁4092的上端部与第一台阶部8071相适配;和/或,内侧壁802的下端部构造有第二台阶部8072,内环壁4091的上端部与第二台阶部8072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部8071和第二台阶部8072的设置使得火盖与分气盖40内外两侧也能够实现端面密封和一侧径向密封,进而能够保证火盖与分气盖40的内外两侧的密封效果,避免漏气。
第二分气通道402和第三分气通道405中的每一分气通道均设有上述的底壁409、外环壁4092和内环壁4091,这样中火盖20和外火盖10均能够与对应的分气通道相配合,以形成混气腔。
可选地,火盖80为外火盖10和/或中火盖20时,每一火盖的内侧壁80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壁段8022和第二壁段8023,第一壁段8022开设有内侧火孔8021;第二壁段8023设于第一壁段8022的下方;内侧壁802的下端部构造有第二台阶部8072的情况下,第二壁段8023构造有第二台阶部8072,其中,沿从外到内的方向,第一壁段8022向下倾斜。本实施例中,第一壁段8022沿从外到内的方向向下倾斜,也就是说第一壁段8022的上表面朝上,这样使得第一壁段8022的内侧火孔8021的出火角度向上倾斜。从而便于内侧火孔8021的出火,以便于内侧火孔8021处的火焰加热锅具。
可选地,火盖为外火盖10和/或中火盖20时,外侧壁801包括第三壁段8012和第四壁段8013,第三壁段8012开设有外侧火孔8011;第四壁段8013设于第三壁段8012的下方;外侧壁801的下端部构造有第一台阶部8071的情况下,第四壁段8013构造有第一台阶部8071,其中,第一台阶部8071与外环壁4092相适配时,第三壁段8012的外壁面与外环壁4092的外壁面相平齐。本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部8071与外环壁4092相适配时,第一台阶部8071位于外环壁4092的内侧,而且第三壁段8012与外环壁4092的外壁面相平齐,不仅能够实现火盖与分气盖40的外侧的密封连接,还能够增加火盖与分气盘的连接美观性和流畅性。
可选地,第二台阶部8072与内环壁4091相适配时,第二台阶部8072位于内环壁4091的内侧。第一台阶部8071与外环壁4092相适配时,第一台阶部8071位于外环壁4092的内侧。
可选地,分气板的下端部与分气盖40的上壁面相连接的情况下,分气板与底壁409相连接,并位于外环壁4092和内环壁4091之间。其中,分气板凸出于外环壁4092和内环壁4091。本实例中,分气板凸出于外环壁4092和内环壁4091,便于分气板与火盖的下壁面相抵接或连接,同时实现分气板的分隔效果。
可选地,分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分气板包括第一分气板4011,第一分气板4011位于外环混气腔内,并沿外环混气腔的周向延伸,将外环混气腔分隔为第一混气腔和第二混气腔,第一混气腔位于第二混气腔的外侧,第一混气腔与第五火孔103相连通,第二混气腔与第四火孔102相连通。其中,外侧混气腔包括第一混气腔,内侧混气腔包括第二混气腔,外侧火孔8011包括第五火孔103,内侧火孔8021包括第四火孔102。第一分气板4011的设置将外火盖10分为两个独立的腔体,进而能够避免第四火孔102和第五火孔103争夺燃气。
第一分气板4011将第三混气室101分隔为从外到内依次套设的外环外混气室1041和外环内混气室1042,且第一分气板4011将第三分气通道405分隔为从外到内依次套设的外环外分气通道4012和外环内分气通道4013。
可选地,如图16所示,多个分气板还包括第二分气板4021,位于中环混气腔内,并沿中环混气腔的周向延伸,以将中环混气腔分隔为第三混气腔和第四混气腔,第三混气腔位于第四混气腔的外侧,第三火孔203与第三混气腔相连通,第二火孔202与第四混气腔相连通。外侧混气腔包括第三混气腔,内侧混气腔包括第四混气腔,外侧火孔8011包括第三火孔203,内侧火孔8021包括第二火孔202。第一分气板4011的设置将中火盖20分为两个独立的腔体,进而能够避免第二火孔202和第三火孔203争夺燃气。
第二分气板4021将第二混气室201分隔为从外到内依次套设的中环外混气室2041和中环内混气室2042,且第二分气板4021将第二分气通道402分隔为从外到内依次套设的中环外分气通道4022和中环内分气通道4023。
可选地,第一引射器5031的出口与第一混气腔相连通,第二引射器5033的出口与第二混气腔相连通。第一引射器5031的出口与第三混气腔相连通,第二引射器5033的出口与第四混气腔相连通。第三引射器5035的出口与内环混气腔相连通。
可以理解为:第一引射器5031为第一混气腔和第三混气腔提供燃气,第二引射器5033为第二混气腔和第四混气腔提供燃气。这样设置一个引射器503同时为两个火盖的两个混气腔提供燃气,便于同时调节两个混气腔的供气量,而且便于三个引射器503、三个火盖以及分气组件的设置,便于燃烧器形成五环火形态。
可选地,火盖还开设有传火槽805,传火槽805依次贯穿内侧壁802、顶壁803和外侧壁801,传火槽805向上开口,并与混气室804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火盖可以外火盖10或中火盖20,火盖为中火盖20时,中火盖20设有第一传火槽106,第一传火槽106用于在二环火和三环火之间传火。火盖为外火盖10时,外火盖10设有第二传火槽206,第二传火槽206用于在四环火和五环火之间传火。
可选地,如图2至图6所示,火盖设有第一凹槽,分气盖40设有第一凸起406的情况下,火盖还包括密封凸起,密封凸起设于传火槽805对应的第一凹槽的至少一个槽壁处,且密封凸起向下延伸,火盖盖设于分气盖40时,密封凸起能够与第一凸起406相贴合,以实现传火槽805处火盖与分气盖40的径向密封。
本实施例中,密封凸起能够增加内侧混气腔和外侧混气腔的密封效果,避免传火槽805处的内侧混气腔和外侧混气腔串气。
可选地,传火槽805贯穿第一凹槽的槽壁,密封凸起的上端开设有通槽1051,通槽1051与传火槽805相连通。这样能够避免第一凹槽和密封凸起阻挡传火槽805的传火通道,以保证传火槽805的传火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16所示,传火槽805内相对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钻孔107,钻孔107的一端与第一外侧混气室8042相连通,钻孔107的另一端封闭,外侧混气室8042包括外环外混气室1041;其中,沿从内到外的方向,钻孔107向上倾斜。
本实施例中,钻孔107使得外环外混气室1041内的燃气具有向外流动的趋势,能够增加传火槽805的传火性。如果没有该钻孔107,燃气主要经稳焰槽垂直向上流动,向外流动交叉,影响传火槽805的传火。
可选地,火盖为外火盖10时,外侧壁801包括第一外侧壁108,第一外侧壁108还开设有第一稳焰孔8061和第一稳焰槽1031,第一稳焰孔8061的入口端与外环外混气室1041相连通,第一稳焰孔8061的出口和第一稳焰槽1031相连通,第一稳焰槽1031与外界相连通。其中,钻孔107位于第一稳焰孔8061的上方。。
钻孔107的内端位于第一稳焰孔8061的上方,并位于传火槽805的下方,能够增加钻孔107的深度,进而增加钻孔107对燃气的引流能力。
可选地,沿从内到外的方向,第一稳焰孔8061向上倾斜,其中,第一稳焰孔8061的倾斜角度大于钻孔107的倾斜角度。
本实施例中,钻孔107的倾斜角度小于稳焰孔的倾斜角度,使得经钻孔107引导的燃气能够从传火槽805的外端流出,而且避免传火槽805的外端的火焰离焰,进而保证传火槽805的火焰能够稳定传至主火孔和稳焰槽处。
可选地,第一外侧壁108还开设有第五火孔103,钻孔107的孔径小于第五火孔103的孔径,并大于第一稳焰孔8061的孔径。这样既能够保证钻孔107的进气量,进而保证钻孔107对燃气的引导量,而且还能够避免与钻孔107相邻的第五火孔103争夺燃气,以保证钻孔107相邻的第五火孔103的火焰燃烧。
可选地,火盖为中火盖20时,外侧壁801包括第二外侧壁207,第二外侧壁207设有第二密封凸起205,第二密封凸起205与第二外侧壁207为一体结构,第二外侧壁207设有第二稳焰槽2031,第二密封凸起205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稳焰孔8063,第二稳焰孔8063的入口端与中环外混气室2041相连通,第二稳焰孔8063的出口端与第二稳焰槽2031相连通,外侧混气室8042包括中环外混气室2041。
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凸起205处设有第二稳焰孔8063,能够保证第二密封凸起205对应的第二稳焰槽2031能够与中环外混气室2041相连通,以提高火盖的出火均匀性。
可选地,第二密封凸起205与第二外侧壁207的内壁面的两个连接处开设有第三火孔203。第二密封凸起205与第二外侧壁207的内壁面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三火孔203,使得第二密封凸起205处也能够设置出火孔,进而保证火盖的出火均匀性。
可选地,第二密封凸起205处的第二稳焰孔806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稳焰孔8063位于两个第三火孔203之间。由于两个第三火孔203之间的间距较大,多个第二稳焰孔8063能够保证第二稳焰槽2031的流量足够,防止传火不良。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火盖的内侧壁802还开设有与混气室804相连通的传火孔2061,传火孔2061与传火槽805相对应,其中,传火孔2061对应的混气室804的内壁面凹陷形成聚集槽2062。
本实施例中,传火孔2061用于在火盖的内侧壁802和外侧壁801之间传递火焰。聚集槽2062的设置,使得燃气能够在聚集槽2062内聚集,进而保证传火孔2061处的燃气供给量。进而保证传火孔2061的传火效率。
聚集槽2062与传火槽805相连通,以便于传火孔2061与传火槽805的连通。
可选地,火盖的顶壁803的内壁面和/或内侧壁802的内壁面凹陷形成聚集槽2062。
可选地,火盖设有第一凹槽,分气盖40设有第一凸起406的情况下,第一凹槽与传火槽805相连通,第一凹槽的内槽壁开设有第一槽型通道2063,第一槽型通道2063连通传火孔2061与第一凹槽。
本实施例中,传火槽805传火时,一部分的燃气沿传火槽805向上流动,另一部分燃气能够通过第一槽型通道2063流动。这样能够保证传火槽805的传火稳定性,并且能够保证对火孔和稳焰槽的传火性。
可选地,密封凸起与火盖的外侧壁801的内壁面为一体结构的情况下,火盖还开设有直通孔2064,直通孔2064依次贯穿密封凸起和外侧壁801,直通孔2064连通第一凹槽与外界,且直通孔2064与第一槽型通道2063相对应并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经过第一槽型通道2063流出的燃气流至直通孔2064处后,直通孔2064流出的火焰为主流火焰,不仅能够点燃火盖所在的稳焰槽,还能够将火焰传递至与该火盖相邻的另一火盖的火孔处,以实现火盖之间的传火。
可选地,直通孔2064位于第二密封凸起205的上部,且直通孔2064的外端位于稳焰槽的上方,直通孔2064的外端位于相邻的两个火孔之间。这样能够保证直通孔2064能够将火焰传递至稳焰槽处,进而稳焰槽将火焰传递至火孔处。
可选地,直通孔2064的上端与传火槽805的下端相连通。这样,直通孔2064的燃气有一部分经过传火槽805向上流动从稳焰槽流出,另一部分流至相邻的火盖的火孔处。
可选地,沿从内到外的方向,直通孔2064向上倾斜。直通孔2064向上倾斜,使得燃气具有向外流动的趋势,加速气流的流动速度。
可选地,直通孔2064与水平方向的角度范围为0°-10°。直通孔2064与水平方向的角度较大时,距离位于直通孔2064下方的稳焰槽的距离太远,不便于向传火槽805传火。具体的,直通孔2064与水平方向的角度可以为2°、5°、8°等。
可选地,第一凸起406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槽型通道4096,第二槽型通道4096与第一槽型通道2063相对应并相连通,以连通传火孔2061和直通孔2064。
本实施例中,第二槽型通道4096和第一槽型通道2063共同形成槽型通道,以使得传火孔2061处的燃气能够流至直通孔2064处,进而提高传火槽805的传火性能。槽型通道与聚集槽2062配合,聚集槽2062的燃气通过槽型通道能够更容易地到达直通孔2064处。
火盖为三个时,外火盖10设有第一密封凸起105,中火盖20设有第二密封凸起205,第一密封凸起105设于外火盖的第一凹槽104的内槽壁。第二密封凸起205设于中火盖的第一凹槽204的外槽壁,并与中火盖20的外侧壁801的内壁面为一体结构。可选地,中火盖20设有槽型通道和直通孔2064,第二密封凸起205的厚度大于第一密封凸起105,以实现火盖与分气盖40的径向密封,提高密封性能。
中火盖20的外侧壁801设有直通孔2064,直通孔2064与外火盖10的内侧壁802的第四火孔102对应,直通孔2064能够将火焰传递至第四火孔102处,进而点燃四环火。
示例的,如图1所示,燃烧器点火时,内火盖30处点火针点火,一环火点然后,一环火点燃二环火,二环火通过对应的传火孔2061点燃,中环内混气室2042内的燃气一部分沿第二传火槽206向上流动,一部分沿传火孔2061、聚集槽2062、槽型通道和直通孔2064流动,直通孔2064处的火焰为主火焰,其中,直通孔2064处的部分燃气向上从中火盖20的第二稳焰槽2031流出,第二稳焰槽2031将火焰传递至第三火孔203处,形成三环火。同时,直通孔2064出口的火焰将外火盖10的第四火孔102点燃,进而点燃四环火,四环火通过第一传火槽106将火焰传递至第五火孔103处,进而点燃五环火。
可选地,如图8所示,分气盖40还设有出气格栅407,出气格栅407位于分气通道内,并盖设于燃气出口处,出气格栅407呈弧形,并沿分气通道的周向延伸,燃气出口与出气通道相匹配。出气格栅407用于将燃气出口流出的燃气无法直接流至对应的混气腔内,而是引导燃气在对应的混气腔内形成圆周流动后再到达对应的火盖混气腔内,使得混气腔内的燃气流动更加均匀,而且火盖对应的火孔的出气量也更加均匀。
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燃气出口两侧对应的出气格栅407的周向长度不同。
本实施例中,由于分气通道呈环形,燃气需要在分气通道内呈圆周流动,受燃烧器的结构影响,燃气出口流入的燃气向两侧流动的动力不同,因此,燃气出口两侧的出气格栅407的周向不同,能够提高燃气在分气通道内呈圆周流动的均匀性。
可选地,出气格栅407设有多个格栅孔408,多个格栅孔408沿出气格栅407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能够提供出气格栅407的出气均匀性。可选地,多个格栅孔408均匀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出气格栅407的出气均匀性。
火盖包括三个火盖的情况下,引射器503的数量为三个,其中,每一引射器503沿分气组件的径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一引射器5031和第二引射器5033分别位于第三引射器5035的两侧,第三引射器5035所在的直线穿过分气组件的中心。
本实施例中,第三引射器5035穿过分气组件的中心,第一引射器5031和第二引射器5033分别位于第三引射器5035的两侧,使得引射器503的结构紧凑,便于实现对三火盖五个混气腔的供气。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燃气通道包括外环燃气通道,外环燃气通道呈弧形,外环燃气通道位于第一引射器5031和/或第二引射器5033的一端,且外环燃气通道与第一引射器5031和/或第二引射器5033相连通,第三分气通道405与外环燃气通道相连通,第三分气通道405呈环形,出气格栅407位于第三分气通道405内。出气格栅407包括第一格栅段4073和第二格栅段4074,第一格栅段4073的一端朝向第一引射器5031和/或第二引射器5033背离分气组件中心的一侧延伸,第一格栅段4073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引射器5031和/或第二引射器5033对应的燃气出口处。第二格栅段4074的一端与第一格栅段4073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格栅段4074的另一端朝向第一引射器5031和/或第二引射器5033靠近分气组件中心的一侧延伸;其中,第二格栅段4074的周向长度大于第一格栅段4073的周向长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格栅段4074位于第一引射器5031和/或第二引射器5033的一侧,因此,第二格栅段4074距离对应的燃气出口较远,第二格栅段4074的周向长度大于第一个格栅段的周向长度,使得第二格栅段4074能够将燃气出口流出的燃气能够沿分气通道的周向呈圆周型流动。
可选地,出气格栅40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气格栅407包括第一出气格栅4071和第二出气格栅4072,第一出气格栅4071位于外环外分气通道4012内,第二出气格栅4072位于外环内分气通道4013内;其中,第一出气格栅4071与第一引射器5031对应设置,第二出气格栅4072与第二引射器5033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气通道401被分隔为内外两个分气通道,两个出气格栅407能够引导两个分气通道内的燃气均呈圆周流动,提高火盖的出气均匀性。
示例的,第一出气格栅4071和第二出气格栅4072均设有第一格栅段4073和第二格栅段4074,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混气腔的出气均匀性。
可选地,燃气通道还包括中环燃气通道,中环燃气通道呈环形,第三引射器5035穿过中环燃气通道,其中,第三引射器5035的入口端位于中环燃气通道的外侧,第三引射器5035的出口端位于中环燃气通道的内侧,中环燃气通道位于第一引射器5031和/或第二引射器5033朝向第三引射器5035的一侧,且中环燃气通道与第一引射器5031和/或第二引射器5033相交并相连通。第二分气通道402的中心与分气组件的中心重合,第二分气通道402与中环燃气通道相连通。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出气格栅407位于第二分气通道402内,出气格栅407包括第三格栅段4077和第四格栅段4078,第三格栅段4077位于第一引射器5031和/或第二引射器5033背离其入口的一侧,并沿第二分气通道402的周向呈弧形延伸;第四格栅段4078位于第一引射器5031和/或第二引射器5033朝向其入口的一侧,并沿第二分气通道402的周向呈弧形延伸;其中,第三格栅段4077的周向长度大于第四格栅段4078的周向长度。
本实施例中,第四出气格栅4076在第二分气通道402内延伸会受到第三引射器5035的阻挡,不能够引导燃气在第二分气通道402内进行圆周流动。第三出气格栅4075能够延伸至第三引射器5035处,第三出气格栅4075的长度较长,能够保证第二分气通道402内的燃气能够实现圆周流动,进而保证火盖的出气均匀性。
可选地,出气格栅40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气格栅407包括第三出气格栅4075和第四出气格栅4076,第三出气格栅4075位于中环外分气通道4022内,第四出气格栅4076位于中环内分气通道4023内;其中,第三出气格栅4075的两个末端处设有台阶状结构4079,以避让第二引射器5033和/或第三引射器5035。
本实施例中,引射器503具有一定的高度,第三出气格栅4075的两个末端的台阶状结构4079,能够抬升出气格栅407,以避让第二引射器5033和/或第三引射器5035,以提高气流流动的顺畅度。
可选地,如图9所示,沿第二分气通道402内燃气的流动方向,第三格栅段4077的末端处的格栅孔408的孔径大于第三格栅段4077的起始端和中端的格栅孔408的孔径,和/或,第四格栅段4078的末端处的格栅孔408的孔径大于第四格栅段4078的起端和中端的格栅孔408的孔径。本实施例中,由于格栅段末端的气流动力较小,且设有台阶状结构4079,因此格栅段末端的孔径增大,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流流动的顺畅度。
可选地,分气盖40的下端部设有隔断配合部4041,分气座50的上端部设有与隔断配合部4041相适配的隔断部506,隔断部506与隔断配合部相配合,以将一燃气通道分隔为内侧燃气通道和外侧燃气通道。具体的,内侧燃气通道与该燃气通道连通的分气通道对应的内侧分气通道相连通,外侧燃气通道与该燃气通道到对应的分气通道的外侧分气通道相连通。
具体的,外环燃气通道被分隔为外环外燃气通道和外环内燃气通道,外环外燃气通道位于外环内燃气通道的外侧,外环外燃气通道与外环外分气通道4012相连通,外环内燃气通道与外环内分气通道4013相连通。中环燃气通道被分隔为中环外燃气通道和中环内燃气通道,中环外燃气通道位于中环内燃气通道的外侧。中环外燃气通道与中环外分气通道4022相连通,中环内燃气通道与中环内分气通道4023相连通。
可选地,如图9所示,中环外燃气通道和中环内燃气通道均位于第一引射器5031和第二引射器5033之间,且中环外燃气通道与第一引射器5031相交,中环内燃气通道与第二引射器5033相交。其中,第一引射器5031和/或第二引射器5033的上管壁开设有出气孔,以使第一引射器5031内的燃气经出气孔流入中环外分气通道4022内,和/或,第二引射器5033内的燃气经出气孔流入中环内分气通道4023内。
本实施例中,由于中环燃气通道与第一引射器5031和第二引射器5033相交,为了保证引射管内的燃气能够顺利地流至第二分气通道402内,第一引射器5031和/或第二引射器5033的上管壁开设有出气孔,以便于燃气从引射器503中流入第二分气通道402内。可选地,出气孔的孔径与出气孔所在的格栅段格栅孔408的孔径一致,以便于出气的均匀性和流畅性。
可选地,第一引射器5031的扩张段与中环外分气通道4022相交并相连通,和/或,第二引射器5033的扩张段与中环内分气通道4023相交并连通。其中,出气孔设于第一引射器5031的扩张段,和/或,出气孔设于第二引射器5033的扩张段。
可选地,分气座50的上表面限定出出气通道,分气盖40的下表面限定出出气配合通道,分气盖40盖设于分气座50的上方时,出气通道与出气配合通道共同围合形成燃气通道。
可选地,出气通道呈弧形,并沿分气座50的周向延伸;其中,沿出气通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出气通道的底壁507至少部分向上倾斜。
本实施例中,由于出气通道内的气流需要向上流动至分气盖40的分气通道内,出气通道的底壁507至少部分向上倾斜,能够提高气流流动的顺畅度。
可选地,出气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气通道沿从外到内的方向依次套设,从而实现多环火的出火形态。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出气格栅407的周向长度小于燃气出口的周向长度,沿出气通道内燃气的流动方向,出气通道的底壁507从出气格栅407的末端对应处向上倾斜。
本实施例中,出气格栅407末端对应处的出气通道的底壁507向上倾斜,能够减少出气格栅407末端处气流流动至火盖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提高燃气流动的顺畅度。
可选地,沿分气通道内燃气的流动方向,分气通道的底壁4081包括第二斜面4082,沿分气通道内的燃气的流动方向,第二斜面4082向上倾斜;其中,第二斜面4082的起始端与第一斜面5071的末端相对应。本实施例中,燃气经第一斜面5071流出后,与第一斜面5071对应的第二斜面4082向上倾斜,能够继续引导气流流向分气通道内,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分气通道内气流的流动顺畅性。
可选地,分气通道的底壁4081包括第一底壁段,第一底壁段呈弧形,沿出气格栅407的周向延伸;第二斜面40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斜面4082分别连接在第一底壁段的两端,燃气出口设于两个第二斜面4082之间。
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斜面4082之间限定出燃气出口,也就是说,燃气出口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第二斜面4082,两个斜面处分别对应设有两个第一斜面5071,能够提高燃气流动的顺畅性,并且能够提高燃气的圆周流动性。
分气板能够将一个分气通道分隔为内侧分气通道和外侧分气通道,内侧分气通道和外侧分气通道内均设有出气格栅407,以保证每一个分气通道的内外两侧的分气通道内的燃气均能够沿周向流动,以保证每一火盖的内外两处的火孔处的供气均匀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出气格栅4071和第二出气格栅4072对应的出气通道均设有第一斜面5071,第一出气格栅4071和第二出气格栅4072也均设有第二斜面4082。
本实施例中,第三分气通道405被分隔为内外两个分气通道时,每一分气通道内均设有出气格栅407,这样能够提高外环的燃气的流动的顺畅性。
示例的,外环外分气通道4012的底壁409和外环内分气通道4013的底壁409包括第二斜面4082。这样便于减少四环火和五环火对应的燃气流动阻力,提高燃气流动的顺畅性。
可选地,分气座50的隔断部506位于出气通道内,将出气通道分隔为内侧出气通道和外侧出气通道,内侧出气通道与内侧分气通道相连通,外侧出气通道与外侧分气通道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每一出气通道、分气通道和出气格栅407的配合,能够保证每一环火的燃气的流动顺畅性。
可选地,分气座50限定出下引射通道,分气盖40限定出上引射通道,分气盖40盖设于分气座50上方时,下引射通道和上引射通道共同形成引射器503。本实施例中,分气盖40和分气座50均设有引射通道,以便于分气盖40盖设于分气座50的上方时,上引射通道和下引射通道能够共同形成引射器503。
可选地,分气座50还包括第一本体508和第二本体5081,第一本体508限定出并排设置的第一下引射通道5032、第二下引射通道5034和第三下引射通道5036,第一下引射通道5032和第二下引射通道5034分别位于第三下引射通道5036的两侧,第二本体5081位于第一本体508的一侧,第二本体5081限定出外环出气通道501,外环出气通道501的出口与外环混气腔的入口相连通,外环出气通道501呈弧形,并沿分气座50的周向延伸。其中,出气通道包括外环出气通道501。第一本体508还限定出中环出气通道502,中环出气通道502的出口与中环混气腔相连通,中环出气通道502呈弧形,且中环出气通道502位于外环出气通道501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弧形的外环出气通道501和中环出气通道502能够与环形的分气盖40和火盖相适配,以使燃气能够沿周向流动地更加均匀。
第一下引射通道5032、第二下引射通道5034和第三下引射通道5036均沿分气座50的径向延伸,并均呈直线型,能够减少燃气在引射器503内的流动路径,提高燃气的引射效果。
可选地,分气座50还包括第一隔断部5061,第一隔断部5061位于外环出气通道501内,将外环出气通道501分隔为第一出气通道5011和第二出气通道5012,第一出气通道5011位于第二出气通道5012的外侧,第一出气通道5011连通在第一下引射通道5032与第一混气腔之间,第二出气通道5012连通在第二下引射通道5034与第二混气腔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断部5061将外环出气通道501分隔为内外两个出气通道,两个出气通道能够分别为外环混气腔的两个混气腔提供燃气,进而保证第一混气腔和第二混气腔的进气独立性、灵活性及可靠性。而且通过两个下引射通道分别为两个出气通道进气,能够提高燃烧器结构的紧凑型,而且增加燃烧器的火力调节的灵活性。
可选地,分气座50还包括第二隔断部5062,第二隔断部5062位于中环出气通道502内,将中环出气通道502分隔为第三出气通道5021和第四出气通道5022,第三出气通道5021位于第四出气通道5022的外侧,第三出气通道5021连通在第一下引射通道5032与第三混气腔之间,第四出气通道5022连通在第二下引射通道5034与第四混气腔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二隔断部5062将中环出气通道502分隔为内外两个出气通道,两个出气通道能够分别为中环混气腔的两个混气腔提供燃气,进而保证第一混气腔和第二混气腔的进气独立性、灵活性及可靠性。而且通过两个下引射通道分别为两个出气通道进气,能够提高燃烧器结构的紧凑型,而且增加燃烧器的火力调节的灵活性。
可选地,分气盖40盖设在分气座50的上方时,第一隔断部5061与分气盖40的下表面相抵接,以避免第一出气通道5011和第二出气通道5012相互串气。同样的,分气盖40盖设在分气座50的上方时,第二隔断部5062与分气盖40的下表面相抵接,以避免第三出气通道5021和第四出气通道5022相互串气。
可选地,分气座50包括隔板504,隔板504连接在相邻的两个下引射通道的入口之间,隔板504与相邻的两个下引射通道共同围合形成二次空气流道5041,二次空气流道5041与中火盖20和外火盖10均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下引射通道的入口处的燃气流速较快,且能够引射周围的一次空气,这样会对一次空气周围的二次空气的流动有影响,导致外火盖10和中火盖20之间的二次空气补充量较差,烟气较高。通过隔板504的设置,能够减少一次空气对二次空气流动的影响,能够保证二次空气的供给量,减少烟气。
可选地,第二本体5081绕设于第一下引射通道5032和第二下引射通道5034的外侧,并沿分气座50的周向呈弧形延伸,且第二本体5081的两个端部的连线与第一下引射通道5032和第二下引射通道5034均相交;分气座50包括加强筋505,加强筋505连接在第二本体5081的至少一个端部与第一下引射通道5032的入口和/或第二下引射通道5034的入口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5081与外环出气通道501相匹配,可以理解为:第二本体5081的形状、尺寸等与外环出气通道501相同或相近。这样能够减少分气座50的制作成本,以及减少燃烧器的重量。加强筋505的设置,能够固定第二本体5081的两端,增加分气座50整体的结构强度,以保证燃烧器的稳定使用。
火盖的数量为三个时,分气座50的下端面分别限定出第一上引射通道4093、第二上引射通道4094、第三上引射通道4095,其中,第一上引射通道4093与第一下引射通道5032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引射器5031;第二上引射通道4094与第二下引射通道5034共同围合形成第二引射器5033;第三上引射通道4095和第三下引射通道5036共同围合形成第三引射器5035。
可选地,内火盖30还开设还有上稳焰槽和下稳焰槽,上稳焰槽位于第一火孔301的上方,下稳焰槽位于位于第一火孔301的上方。上稳焰槽和下稳焰槽交错设置,且上稳焰槽和下稳焰槽在高度方向的投影能够部分重合,并形成圆周,以使上稳焰槽和下稳焰槽的出气能够覆盖整个圆周的第一火孔301,防止火焰离焰。
可选地,上稳焰槽与第一火孔301的距离范围为1mm-2mm。下稳焰槽与第一火孔301的距离为1mm-2mm。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燃气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燃烧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因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燃烧器,因此具有上述任一项的燃烧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本公开提供的火盖及分气盘的密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进风燃烧器、全进风燃烧器或下进风燃烧器等。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火盖,限定出混气室,并开设有与所述混气室相连通的外侧火孔和内侧火孔;
分气盖,位于所述火盖的下方,所述分气盖的上端部限定出分气通道,所述火盖盖设于所述分气通道,所述混气室与所述分气通道共同形成混气腔;
分气板,位于所述混气腔内,所述分气板沿所述混气腔的周向延伸,将所述混气腔分隔为外侧混气腔和内侧混气腔,所述外侧混气腔与所述外侧火孔相连通,所述内侧混气腔与所述内侧火孔相连通;
其中,所述分气板的上端部与所述火盖的下壁面为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和/或,所述分气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分气盖的上壁面为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气板的上端部与所述火盖的下壁面为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分气板的上端部和所述火盖的下壁面中的一个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分气板的上端部和所述火盖的下壁面中的另一个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时,所述分气板的上端部和所述火盖的下壁面能够实现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气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分气盖的上壁面为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分气板的下端部和所述分气盖的上壁面中的一个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分气板的下端部和所述分气盖的上壁面中的另一个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时,所述分气板的下端部和所述分气盖的上壁面能够实现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盖包括:
顶壁,呈环形;
外侧壁,位于所述顶壁的下方,呈环形,所述外侧壁开设有外侧火孔;
内侧壁,位于所述顶壁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外侧壁的内侧,呈环形,所述内侧壁开设有内侧火孔;
所述内侧壁、所述外侧壁和所述顶壁共同限定出所述混气室;
所述分气盖包括:
底壁,呈环形;
外环壁,位于所述底壁的上方,呈环形;
内环壁,位于所述底壁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外环壁的内侧,呈环形;
所述底壁、所述外环壁和所述内环壁共同围合出所述分气通道;
其中,所述外侧壁的下端部构造有第一台阶部,所述外环壁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台阶部相适配;和/或,所述内侧壁的下端部构造有第二台阶部,所述内环壁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包括:
第一壁段,开设有所述内侧火孔;
第二壁段,设于所述第一壁段的下方;
所述内侧壁的下端部构造有所述第二台阶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壁段构造有所述第二台阶部,其中,沿从外到内的方向,所述第一壁段向下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包括:
第三壁段,开设有所述外侧火孔;
第四壁段,设于所述第三壁段的下方;
所述外侧壁的下端部构造有所述第一台阶部的情况下,所述第四壁段构造有所述第一台阶部,其中,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外环壁相适配时,所述第三壁段的外壁面与所述外环壁的外壁面相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气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分气盖的上壁面相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分气板与所述底壁相连接,并位于所述外环壁和所述内环壁之间;
其中,所述分气板凸设于所述外环壁和所述内环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盖包括:
分气盖本体,限定出所述分气通道;
裙座,设于所述分气盖本体的外壁面,并沿所述分气盖的周向呈环形设置,且沿从内到外的方向,所述裙座向下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盖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火盖包括外火盖和中火盖,所述外火盖套设于所述中火盖的外侧;
所述燃烧器还包括:
内火盖,所述中火盖套设于所述内火盖的外侧。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02738.XA CN117190177A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02738.XA CN117190177A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90177A true CN117190177A (zh) | 2023-12-08 |
Family
ID=89002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02738.XA Pending CN117190177A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190177A (zh) |
-
2022
- 2022-05-30 CN CN202210602738.XA patent/CN117190177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583314C2 (ru) | Газовая горелка с направленным внутрь пламенем | |
RU2498157C2 (ru) | Система горелок бытовой газовой плиты | |
US8206148B2 (en) | Gas burner for cooking appliances | |
EP2140200B1 (en) | Improved gas burner for cooking appliances | |
WO2016141643A1 (zh) | 底杯盖及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 |
US10551057B2 (en) | Gas burner with multiple rings of flames having two parallel venturis, one above the other | |
CN109000234B (zh) |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 |
CN112240549A (zh) |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 |
CN217464428U (zh) |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117190177A (zh)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117190187A (zh) |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及燃气灶 | |
CN117190190A (zh) |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117190188A (zh) |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及燃气灶 | |
CN217685006U (zh) | 分气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7685005U (zh) |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7685007U (zh) | 用于燃烧器的分气座、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7684982U (zh)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0861204U (zh) |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及应用该燃烧器的集成灶 | |
EP3591289B1 (en) | A dual circuit burner, a gas burner arrangement and a gas stove | |
CN109000245B (zh) |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 |
CN217464431U (zh) |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及燃气灶 | |
CN217464430U (zh) |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组件及燃气灶 | |
CN214581069U (zh)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7464429U (zh) |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7464419U (zh)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