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9333A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89333A
CN117189333A CN202311145496.7A CN202311145496A CN117189333A CN 117189333 A CN117189333 A CN 117189333A CN 202311145496 A CN202311145496 A CN 202311145496A CN 117189333 A CN117189333 A CN 117189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unit
temperature
control unit
prese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454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继新
胡文波
刘昊
刘正勇
张蒙
肖飞
王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114549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893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89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9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连通管路、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排气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连通管路与发动机缸体连通;所述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连通管路内,用于感测所述连通管路内的管路温度信息;所述排气单元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和底盘之间;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和所述排气单元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排气单元处于启动状态,以将所述发动机缸体周围的高温空气排出。本发明通过上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可以在发动机温度过高时控制排气单元启动,以将发动机缸体周围的高温空气排出,有利于加快发动机缸体的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是保证发动机能够正常可靠工作的一个重要系统,可避免发动机过热造成发动机损坏。
随着大排量发动机的不断发展,其产生的热量也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大排量发动机对其冷却系统的散热有着更高的要求。
但是,目前大排量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仍仅通过水管将冷却液传到至散热器来散热,无法满足大排量发动机的散热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以解决现有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较低,无法满足大排量发动机散热需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连通管路、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排气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连通管路与发动机缸体连通;
所述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连通管路内,用于感测所述连通管路内的管路温度信息;
所述排气单元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和底盘之间;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和所述排气单元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排气单元处于启动状态,以将所述发动机缸体周围的高温空气排出。
可选的,所述排气单元包括依次串联的进气管、电动气泵和出气管;
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靠近发动机缸盖处,所述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底盘上;所述电动气泵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动气泵工作在第一转速模式;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动气泵工作在第二转速模式;所述第二转速模式下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模式下的转速;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可选的,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散热片单元;
所述散热片单元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外侧,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小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散热片单元贴附在所述发动机缸体外侧表面;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散热片单元与所述发动机缸体外侧表面成预设角度,其中,所述预设角度大于零。
可选的,所述散热片单元包括: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
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管路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状态。
可选的,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散热器单元、水套单元、电动水泵和电动调温单元;
所述连通管路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
所述散热器单元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外部,且与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连通;所述水套单元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内部,且与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连通;所述电动水泵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中;所述电动调温单元设置于所述出水管路中;
所述散热器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散热器,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管路温度信息控制接入所述连通管路中的所述散热器的数量;
所述水套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水套,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管路温度信息控制接入所述连通管路中的所述水套的数量;
所述电动水泵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管路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电动水泵的转速;
所述电动调温单元包括开关子单元,所述开关子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管路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开关子单元的导通状态。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单元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和第一电控流量阀;
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并联连接在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之间,所述第一电控流量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器靠近所述出水管路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控流量阀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控流量阀处于关闭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散热器接入所述连通管路;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控流量阀处于导通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均接入所述连通管路;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可选的,所述水套单元包括第一水套、第二水套和第二电控流量阀;
所述第一水套和所述第二水套并联连接在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之间,所述第二电控流量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套靠近所述进水管路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控流量阀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控流量阀处于关闭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水套接入所述连通管路;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控流量阀处于导通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水套和所述第二水套均接入所述连通管路;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动水泵工作在第三转速模式;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动水泵工作在第四转速模式;所述第四转速模式下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三转速模式下的转速;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可选的,所述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电动调温单元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上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可以在发动机缸体温度过高时控制排气单元启动,以将发动机缸体周围的高温空气排出,有利于加快发动机缸体的散热,解决了现有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较低,无法满足大排量发动机散热需求的问题,具有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统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有益效果。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动机冷却系统100包括连通管路110、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120、排气单元130和控制单元140。
具体的,连通管路110与发动机缸体200连通。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120设置于连通管路110内,用于感测连通管路110内的管路温度信息。排气单元130设置于发动机缸体200和底盘之间。控制单元140分别与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120和排气单元130电连接,用于在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排气单元130处于启动状态,以将发动机缸体200周围的高温空气排出。
示例性的,连通管路110与发动机缸体200连通,可使冷却液在连通管路110和发动机缸体200中循环流动,以将发动机缸体200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从而达到降低发动机缸体200温度的目的。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120设置在连通管路110内,且与控制单元140电连接,可用于感测连通管路110内冷却液的温度,得到管路温度信息,并将得到的管路温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140,控制单元140与排气单元130电连接,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管路温度信息即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排气单元130的状态,例如当控制单元140接收到的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如113℃)时,控制单元140就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到排气单元130,以控制排气单元130启动,排气单元130启动后就可以将发动机缸体200周围的高温空气排出,有利于加快发动机缸体200的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预设温度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上述发动机冷却系统100,可以在发动机缸体200温度过高时控制排气单元130启动,以将发动机缸体200周围的高温空气排出,有利于加快发动机缸体200的散热,解决了现有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较低,无法满足大排量发动机散热需求的问题,具有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统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有益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排气单元130包括依次串联的进气管131、电动气泵132和出气管133。
具体的,进气管131设置于发动机缸体200靠近发动机缸盖处,出气管133设置于底盘上。电动气泵132与控制单元140电连接,控制单元140用于在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电动气泵132工作在第一转速模式,在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电动气泵132工作在第二转速模式,其中,第二转速模式下的转速大于第一转速模式下的转速,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发动机缸体200的其它位置,发动机缸体200靠近发动机缸盖处的空气温度较高,因此,将排气单元130的进气管131设置在发动机缸体200靠近发动机缸盖处,有利于提高排气单元130的散热效率。
示例性的,排气单元130的电动气泵132与控制单元140电连接,当控制单元140接收到的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单元140就会控制电动气泵132启动,以配合进气管131和出气管133将发动机缸体200靠近发动机缸盖处的高温空气排出到底盘外侧的空气中。可以理解的是,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越高,发动机缸体200的散热需求越高;电动气泵132的转速越大,排气单元130的散热效率越高。因此,为满足发动机缸体200更高的散热需求,就需要控制单元140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管路温度信息即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控制电动气泵132的转速,具体的,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越高,电动气泵132的转速应越大,例如当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如113℃),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如115℃)时,控制单元140控制电动气泵132工作在第一转速模式。当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如115℃)时,控制单元140控制电动气泵132工作在第二转速模式,其中第一转速模式下的转速小于第二转速模式下的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第一预设温度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定,上述第一预设温度可以等于上述预设温度,也可以大于上述预设温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置。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以上述第一预设温度等于上述预设温度为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发动机冷却系统100还包括散热片单元150。
具体的,散热片单元150设置于发动机缸体200外侧,且与控制单元140电连接,控制单元140还用于在管路温度信息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散热片单元150贴附在发动机缸体200外侧表面,在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散热片单元150与发动机缸体200外侧表面成预设角度,其中,预设角度大于零。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片单元150贴附在发动机缸体200外侧表面时发动机缸体200的散热面积要小于散热片单元150与发动机缸体200外侧表面成预设角度时发动机缸体200的散热面积。因此,在控制单元140接收到的管路温度信息即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如113℃)时,控制散热片单元150与发动机缸体200外侧表面成预设角度,可加快发动机缸体200的散热。优选的上述预设角度可以是90°,散热片单元150与发动机缸体200外侧表面垂直时,发动机缸体200的散热面积最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预设角度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发动机的整机布置空间状态进行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散热片单元150包括:第一散热片151和第二散热片152。
具体的,第一散热片151和第二散热片152分别设置于发动机缸体200相对设置的两侧。第一散热片151和第二散热片152均与控制单元140电连接,控制单元140用于根据管路温度信息控制第一散热片151和第二散热片152的状态。
相较于仅设置一个散热片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散热片,可进一步增大发动机缸体200的散热面积,有利于加快发动机缸体200的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散热片单元150包括的散热片的数量不作限定,其还可以是3个、4个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发动机冷却系统100还包括散热器单元160、水套单元170、电动水泵180和电动调温单元190。
具体的,连通管路110包括进水管路111和出水管路112。散热器单元160设置于发动机缸体200外部,且与进水管路111和出水管路112连通。水套单元170设置于发动机缸体200内部,且与进水管路111和出水管路112连通。电动水泵180设置于进水管路111中。电动调温单元190设置于出水管路112中。散热器单元160包括至少两个散热器,控制单元140还用于根据管路温度信息控制接入连通管路110中的散热器的数量。水套单元170包括至少两个水套,控制单元140还用于根据管路温度信息控制接入连通管路110中的水套的数量。电动水泵180与控制单元140电连接,控制单元140还用于根据管路温度信息控制电动水泵180的转速。电动调温单元190包括开关子单元191,开关子单元191与控制单元140电连接,控制单元140还用于根据管路温度信息控制开关子单元191的导通状态。
示例性的,设置于发动机缸体200外部,且与进水管路111和出水管路112连通的散热器单元160可用于降低从出水管路112流出的冷却液的温度,使流入设置于发动机缸体200内部的水套单元170的冷却液的温度低于发动机缸体200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发动机缸体200温度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进水管路111和出水管路112中的冷却液的流速越大,散热效率越高,而进水管路111和出水管路112中的冷却液的流速则由设置于进水管路111中的电动水泵180的转速决定,电动水泵180的转速越大,进水管路111和出水管路112中的冷却液的流速越大,散热效率越高。电动水泵180与控制单元140电连接,控制单元14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管路温度信息即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控制电动水泵180的转速,具体的,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越高,电动水泵180的转速越大。
示例性的,设置在出水管路112中的电动调温单元190包括开关子单元191,开关子单元191与控制单元140电连接,控制单元14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管路温度信息即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控制开关子单元191的导通状态,例如当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如113℃)时,控制单元140会控制开关子单元191处于第一导通状态,在第一导通状态下,水套单元170与所述电动水泵180导通,水套单元170和电动水泵180形成第一冷却循环,连通管路110中的冷却液会在水套单元170和电动水泵180形成的第一冷却循环中循环流动,以对发动机缸体200进行降温。当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如113℃)时,控制单元140会控制开关子单元191处于第二导通状态,在第二导通状态下,水套单元170与散热单元160导通,水套单元170、散热单元160和电动水泵180形成第二冷却循环,连通管路110中的冷却液会在水套单元170、散热单元160和电动水泵180形成的第二冷却循环中循环流动,以对发动机缸体200进行降温。可以理解的是,开关子单元191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下时的冷却系统100的降温散热能力要比开关子单元191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下时的冷却系统100高。
进一步的,散热器单元160包括至少两个散热器,水套单元170包括至少两个水套,而接入连通管路110中的散热器和水套的数量则是由控制单元140接收到的管路温度信息即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决定,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越高,接入连通管路110中的散热器和水套也就越多。
相较于仅设置一个散热器、一个水套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包括至少两个散热器的散热器单元160以及包括至少两个水套的水套单元170,可在发动机缸体200的温度过高时,通过增加接入连通管路110中的散热器和水套的数量加快发动机缸体200的散热,降低了单个散热器的散热负荷,延长了散热器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散热器单元160包括第一散热器161、第二散热器162和第一电控流量阀163。
具体的,第一散热器161和第二散热器162并联连接在进水管路111和出水管路112之间,第一电控流量阀163设置于第二散热器162靠近出水管路112的一侧。第一电控流量阀163与控制单元140电连接,控制单元140用于在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第一电控流量阀163处于关闭状态,以使第一散热器161接入连通管路110,在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第一电控流量阀163处于导通状态,以使第一散热器161和第二散热器162均接入连通管路110,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越高,发动机缸体200的散热需求越高;接入连通管路110中的散热器的数量越多,散热单元160的散热越快。因此,为满足发动机缸体200更高的散热需求,就需要控制单元140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管路温度信息即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接入连通管路110中的散热器的数量,具体的,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越高,接入连通管路110中的散热器的数量应越多。
示例性的,散热单元160包括第一散热器161和第二散热器162,总共两个散热器,第二散热器162是否接入连通管路110是由第一电控流量阀163决定的,当第一电控流量阀163关闭时,第二散热器162则不能接入连通管路110中,当第一电控流量阀163导通时,第二散热器162则能接入连通管路110中,而第一电控流量阀163的状态则是由控制单元140根据接收到的管路温度信息即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控制,例如当控制单元140接收到的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如113℃),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如115℃)时,控制单元140就会控制第一电控流量阀163关闭,此时,只有第一散热器161接入连通管路110。当控制单元140接收到的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如115℃)时,控制单元140就会控制第一电控流量阀163导通,此时,第一散热器161和第二散热器162均接入连通管路11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水套单元170包括第一水套171、第二水套172和第二电控流量阀173。
具体的,第一水套171和第二水套172并联连接在进水管路111和出水管路112之间,第二电控流量阀173设置于第二水套172靠近进水管路111的一侧。第二电控流量阀173与控制单元140电连接,控制单元140用于在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第二电控流量阀173处于关闭状态,以使第一水套171接入连通管路110,在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第二电控流量阀173处于导通状态,以使第一水套171和第二水套172均接入连通管路110,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越高,发动机缸体200的散热需求越高;接入连通管路110中的水套的数量越多,发动机缸体200散热越快。因此,为满足发动机缸体200更高的散热需求,就需要控制单元140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管路温度信息即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接入连通管路110中的水套的数量,具体的,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越高,接入连通管路110中的水套的数量应越多。
示例性的,水套170包括第一水套171和第二水套172,总共两个水套,第二水套172是否接入连通管路110是由第二电控流量阀173决定的,当第二电控流量阀173关闭时,第二水套172则不能接入连通管路110中,当第二电控流量阀173导通时,第二水套172则能接入连通管路110中,而第二电控流量阀173的状态则是由控制单元140根据接收到的管路温度信息即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控制,例如当控制单元140接收到的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如113℃),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如115℃)时,控制单元140就会控制第二电控流量阀173关闭,此时,只有第一水套171接入连通管路110。当控制单元140接收到的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如115℃)时,控制单元140就会控制第二电控流量阀173导通,第一水套171和第二水套172均接入连通管路11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控制单元140用于在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电动水泵180工作在第三转速模式,在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电动水泵180工作在第四转速模式,其中,第四转速模式下的转速大于第三转速模式下的转速,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越高,发动机缸体200的散热需求越高;电动水泵180的转速越大,进水管路111和出水管路112中的冷却液的流速越大,发动机缸体200散热越快。因此,为满足发动机缸体200更高的散热需求,就需要控制单元140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管路温度信息即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控制电动水泵180的转速,具体的,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越高,电动水泵180的转速应越大,例如当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如113℃),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如115℃)时,控制单元140就会控制电动水泵180工作在第三转速模式。当连通管路110中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如115℃)时,控制单元140就会控制电动水泵180工作在第四转速模式,其中第三转速模式下的转速小于第四转速模式下的转速。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120可设置在电动调温单元190中。
实施例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100,因此该汽车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100的技术特征,具备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文的描述。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管路、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排气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连通管路与发动机缸体连通;
所述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连通管路内,用于感测所述连通管路内的管路温度信息;
所述排气单元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和底盘之间;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和所述排气单元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排气单元处于启动状态,以将所述发动机缸体周围的高温空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单元包括依次串联的进气管、电动气泵和出气管;
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靠近发动机缸盖处,所述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底盘上;所述电动气泵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动气泵工作在第一转速模式;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动气泵工作在第二转速模式;所述第二转速模式下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模式下的转速;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散热片单元;
所述散热片单元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外侧,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小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散热片单元贴附在所述发动机缸体外侧表面;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散热片单元与所述发动机缸体外侧表面成预设角度,其中,所述预设角度大于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单元包括: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
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管路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散热器单元、水套单元、电动水泵和电动调温单元;
所述连通管路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
所述散热器单元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外部,且与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连通;所述水套单元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内部,且与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连通;所述电动水泵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中;所述电动调温单元设置于所述出水管路中;
所述散热器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散热器,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管路温度信息控制接入所述连通管路中的所述散热器的数量;
所述水套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水套,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管路温度信息控制接入所述连通管路中的所述水套的数量;
所述电动水泵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管路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电动水泵的转速;
所述电动调温单元包括开关子单元,所述开关子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管路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开关子单元的导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单元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和第一电控流量阀;
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并联连接在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之间,所述第一电控流量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器靠近所述出水管路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控流量阀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控流量阀处于关闭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散热器接入所述连通管路;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控流量阀处于导通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均接入所述连通管路;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单元包括第一水套、第二水套和第二电控流量阀;
所述第一水套和所述第二水套并联连接在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出水管路之间,所述第二电控流量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套靠近所述进水管路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控流量阀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控流量阀处于关闭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水套接入所述连通管路;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控流量阀处于导通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水套和所述第二水套均接入所述连通管路;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动水泵工作在第三转速模式;在所述管路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动水泵工作在第四转速模式;所述第四转速模式下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三转速模式下的转速;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内温度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电动调温单元中。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2311145496.7A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Pending CN1171893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45496.7A CN117189333A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45496.7A CN117189333A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9333A true CN117189333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97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45496.7A Pending CN117189333A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8933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75820B2 (en) Hybrid construction machine
EP4296096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fuel cel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method, vehicle and medium
CN109094356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2667092B (zh) 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CN10624034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95552A (zh) 一种用于增程式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增程式车辆
US20060254292A1 (en)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a heat producing system
CN106567769B (zh) 一种基于温差发电技术的车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8515373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7189333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CN111022141B (zh) 增程式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及车辆
JPH11200858A (ja)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の冷却装置
CN109072760B (zh) 发动机冷却装置以及发动机系统
CN111434904B (zh) 内燃机的蓄热散热装置
CN102791999A (zh) 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CN113733895A (zh) 混合动力车及其热管理系统
CN111691966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5111349A (zh) 基于自动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160009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水冷式散热系统
CN112968192A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
CN113137733A (zh) 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220639596U (zh) 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CN111564288A (zh) 一种用于油浸变压器过负荷的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2783577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水冷式散热系统
CN210977659U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