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8022A - 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88022A
CN117188022A CN202210619232.XA CN202210619232A CN117188022A CN 117188022 A CN117188022 A CN 117188022A CN 202210619232 A CN202210619232 A CN 202210619232A CN 117188022 A CN117188022 A CN 117188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yarn
weft
loops
yarn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92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芊瑞
邓晓婷
林雁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Royal College of Art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KPU
Original Assigne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Royal College of Art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KP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Royal College of Art,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KPU filed Crit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192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8802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1979 priority patent/WO20232316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188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80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及编织方法。提花针织物由多个针织单元循环编织而成,每个所述针织单元具有正面和反面,并包括多根纬纱,每根纬纱在正面和反面交替编织,反面的每一编织行包括多个线圈/吊目和浮线,反面的多个编织列为线圈和/或吊目列与浮线列交替排列,位于反面的同一编织列的线圈反向串套在一起。

Description

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含正面针织和反面针织的双面针织物。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针织面料大都是单面面料,单面面料的表面图案容易设计,种类繁多,例如纬编棉麻面料、仿丝绸针织面料、针织蛇骨纹面料、针织斜纹菱形面料,等等。
目前包含正面针织和反面针织的双面针织物较为少见。中国专利申请号CN112805427A公开了一种双面针织物,其正面和反面的针织结构相同,均是由多个串套的线圈组成,详细来说,第一编织行包含多个线圈,第一列的多个线圈串套在一起。因此CN112805427A公开的双面针织物的表面图案仅是普通的串套花纹,无法设计出更多样的表面图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由多个针织单元循环编织而成,每个所述针织单元具有正面和反面,并包括多根纬纱,每根纬纱在正面和反面交替编织,反面的每一编织行包括多个线圈/吊目和浮线,反面的多个编织列为线圈和/或吊目列与浮线列交替排列,位于反面的同一编织列的线圈反向串套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所述提花针织物由多个针织单元循环编织而成,每个所述针织单元具有正面和反面,并包括多根纬纱,所述编织方法包括:使每根纬纱在正面和反面交替编织,并在反面的每一编织行形成多个线圈/吊目和浮线,且使反面的多个编织列为线圈和/或吊目列与浮线列交替排列,位于同一编织列的线圈反向串套在一起。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花针织物及编织方法,其中提花针织物是包含正面针织和反面针织的双面针织物,反面的每一编织行包括多个线圈/吊目和浮线,且反面的多个编织列为线圈和/或吊目列与浮线列交替排列。本发明的提花针织物中,反面的浮线结构使正面的编织能作翻针动作,而翻针动作则允许在正面进行多种多样的设计,例如设计孔洞、衬纬、特殊纹理等等。因此本发明的提花针织物能够灵活地在正面设计多种表面图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创意。
参见图1,图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由多个针织单元循环编织而成,每个针织单元具有正面68和反面69,并包括多根纬纱,每根纬纱在正面68和反面69交替编织,反面69的每一编织行包括多个线圈/吊目和浮线,反面69的多个编织列为线圈和/或吊目列与浮线列交替排列,位于反面69的同一编织列的线圈反向串套在一起。
本发明提供的提花针织物,通过在反面设有空针浮线结构,从而正面的编织能作翻针动作,进而允许在正面进行多种多样的结构设计。因此本发明的提花针织物能够灵活地在正面设计多种表面图案。
图1示出本发明的提花针织物的一个针织单元实施例,针织单元具有正面68和反面69。正面由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前区域70、第二前区域71、第三前区域72;反面由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后区域73、第二后区域74、第三后区域75;其中,第一前区域70和第一后区域73前后对应,第二前区域71和第二后区域74前后对应,第三前区域72和第三后区域75前后对应。
多根纬纱包括:第一纬纱61、第二纬纱62、第三纬纱63、第四纬纱64、第五纬纱65、第六纬纱66、前基础纬60、后基础纬67、第一衬纬80、第二衬纬81和第三衬纬82。这些纬纱可以是棉纱、羊毛纱等等。
其中,第一纬纱61、第二纬纱62、第三纬纱63、第四纬纱64、第五纬纱65、第六纬纱66均在正面68和反面69交替编织。
前基础纬60设置在正面68,用作正面68的起针编织行,包括沿纬向(横向,即图1的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线圈,如图1所示,前基础纬60在第一前区域70、第二前区域71、第三前区域72分别具有4个集圈。
后基础纬67设置在反面69,用作反面69的起针编织行,包括沿纬向交替排列的多个线圈和浮线,相邻两个线圈之间设有一个浮线,相邻两个浮线之间设有一个线圈,如图1所示,后基础纬67在第一后区域73、第二后区域74、第三后区域75分别具有两个集圈和两个浮线。
在第一正面区域70:第一纬纱61形成的4个线圈一一对应地正向串套于前基础纬60的4个线圈;第二纬纱62形成的4个线圈一一对应地正向串套于第一纬纱61形成的4个线圈。
在第一反面69区域73:在第一编织列,第三纬纱63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67形成的线圈,第四纬纱64、第五纬纱65与第三纬纱63形成的线圈吊目,第六纬纱66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第三纬纱63形成的线圈;在第二编织列,第三纬纱63、第四纬纱64、第五纬纱65、第六纬纱66、后基础纬67均为浮线;在第三编织列,第三纬纱63与后基础纬67形成的线圈吊目,第四纬纱64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67形成的线圈,第五纬纱65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第四纬纱64形成的线圈,第六纬纱66与第五纬纱65形成的线圈吊目;在第四编织列,第三纬纱63、第四纬纱64、第五纬纱65、第六纬纱66、后基础纬67均为浮线。
在第二正面区域71:第四纬纱64形成的4个线圈一一对应地正向串套于前基础纬60的4个线圈;第六纬纱66形成的4个线圈一一对应地正向串套于第四纬纱64形成的4个线圈。
在第二反面69区域74:在第一编织列,第一纬纱61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67形成的线圈,第三纬纱63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第一纬纱61形成的线圈,第二纬纱62、第五纬纱65与第三纬纱63形成的线圈吊目;在第二编织列,第一纬纱61、第二纬纱62、第三纬纱63、第五纬纱65、基础纬67均为浮线;在第三编织列,第一纬纱61、第三纬纱63与后基础纬67形成的线圈吊目,第二纬纱62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67形成的线圈,第五纬纱65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第二纬纱62形成的线圈;在第四编织列,第一纬纱61、第二纬纱62、第三纬纱63、第五纬纱65、后基础纬67均为浮线。
在第三正面区域72:第三纬纱63形成的4个线圈一一对应地正向串套于前基础纬60的4个线圈;第五纬纱65形成的4个线圈一一对应地正向串套于第三纬纱63形成的4个线圈。
在第三反面69区域73:在第一编织列,第一纬纱61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67形成的线圈,第四纬纱64、第二纬纱62与第一纬纱61形成的线圈吊目,第六纬纱66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第一纬纱61形成的线圈;在第二编织列,第一纬纱61、第二纬纱62、第四纬纱64、第六纬纱66、后基础纬67均为浮线;在第三编织列,第一纬纱61与后基础纬67形成的线圈吊目,第四纬纱64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67形成的线圈,第二纬纱62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第四纬纱64形成的线圈,第六纬纱66与第二纬纱62形成的线圈吊目;在第四编织列,第一纬纱61、第二纬纱62、第四纬纱64、第六纬纱66、后基础纬67均为浮线。
上述所说的第一纬纱61、第二纬纱62、第三纬纱63、第四纬纱64、第五纬纱65、第六纬纱66的颜色可以各不相同或者分为三种颜色,例如第一纬纱61与第二纬纱62为第一种颜色例如红色;第三纬纱63和第五纬纱65为第二种颜色例如绿色;第四纬纱64和第六纬纱66为第三种颜色例如黄色。通过多种不同颜色的搭配可以编织出不同的花纹图案。
另外,在沿着同一方向编织的情况下,第一纬纱61、第二纬纱62、第三纬纱63、第四纬纱64、第五纬纱65、第六纬纱66可以是6根独立的纬纱;在可以往复编织的情况下,也可以只使用三根纬纱,例如第一纬纱61与第二纬纱62为同一根纱线,第三纬纱63和第五纬纱65为同一根纱线,第四纬纱64和第六纬纱66为同一根纱线。
前基础纬60、后基础纬67、第一衬纬80、第二衬纬81和第三衬纬82。
图1所示的提花针织物实施例,还包括夹置于正面68的多根衬纬例如第一衬纬80、第二衬纬81、第三衬纬82。详细来说,第一衬纬80夹设于后基础纬67的多个线圈之间,即后基础纬67的各个线圈在沿着纬向方向交替地设置于第一衬纬80的前面和后面,举例来说,第一个线圈位于第一衬纬80的前面,第二个线圈位于第一衬纬80的后面,第三个线圈位于第一衬纬80的前面,第四个线圈位于第一衬纬80的后面……;第二衬纬81夹设于正面68的第一个编织行的多个线圈之间;第三衬纬82夹设于正面68的第二个编织行的多个线圈之间。关于衬纬的设置方式,可以在正面68的每一个编织行设置一根衬纬,也可以选择性地在正面68的某些编织行设置衬纬,而在其他的编织行不设置衬纬。
这样,在提花针织物的正面68具有两层针织结构:位于各衬纬前面的层和位于各衬纬后面的层,反面69具有一层针织结构,则本发明图1所示的提花针织物实施例为三层提花结构。
进一步地,各衬纬可以由裸光纤材料制成,则本发明即可成为发光面料,由此,图1所示的针织物即为三层提花结构的发光针织物。衬纬的前面和后面均设有线圈,从而使发光针织物的手感柔软,同时裸光纤材料制成的衬纬不易受到磨损,有利于延长发光针织物的使用寿命。
以上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提花针织物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下面列举一些本发明变形的实施例。
正面68的前基础纬60并非本发明不可缺少的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前基础纬60可以省略,这时正面68可以从其他的针织物上直接起针;同样的,后基础纬67也可以省略。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正面68的每一编织行包括至少4个线圈,且每个区域的每一编织行设有至少一个线圈。举例来说,在正面68的同一个编织行中,第一正面区域70设有一个线圈,第二正面区域71设有两个线圈,第三正面区域72设有三个线圈,则该编织行设有四个线圈。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提花针织物由多个针织单元循环编织而成,每个针织单元具有正面68和反面69,并包括多根纬纱。编织方法包括:
使每根纬纱在正面68和反面69交替编织,并在反面69的每一编织行形成多个线圈/吊目和浮线,且使反面69的多个编织列为线圈和/或吊目列与浮线列交替排列,位于同一编织列的线圈反向串套在一起。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编织方法还包括:提供至少一根由裸光纤材料制成的衬纬,并将衬纬夹设于正面68的编织行的多个线圈之间。
下面以图1所示的提花针织物为例,以从左到右的编织方向,举例说明本发明的编织方法:
前基础纬60的编织:
前基础纬60在第一前区域70、第二前区域71、第二前区域71分别形成4个线圈,并使各个线圈沿着纬向交替地编织于第一衬纬80的前面和后面,也就是将第一衬纬80夹设于前基础纬60的多个线圈中。
后基础纬67的编织:
后基础纬67在反面69沿纬向形成多个线圈和空针浮线结构,且线圈和空针浮线结构交替设置,详细来说,在第一后区域73、第二后区域74、第三后区域75分别设有两个线圈和两个空针浮线结构。
第一纬纱61的编织:
在第一前区域70,第一纬纱61形成4个线圈,并使该4个线圈一一正向串套于前基础纬60的4个线圈,同时使该4个线圈交替地设置于第二衬纬81的前面和后面,然后转移到反面69的第二后区域74;
在第二后区域74,第一纬纱61形成一个线圈,该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67的第一个线圈后,空针浮线,再与基础纬67的第二个线圈吊目,再空针浮线,到达第三后区域75;
在第三后区域75,第一纬纱61形成线圈,该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67的第一个线圈后,空针浮线,与基础纬67的第二个线圈吊目,再空针浮线,第一纬纱61完成一个编织循环。
第三纬纱63的编织:
在第一后区域73,第三纬纱63形成一个线圈,该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67的第一个线圈,空针浮线,与基础纬67的第二个线圈吊目,再空针浮线,到达第二后区域74;
在第二后区域74,第三纬纱63形成一个线圈,该线圈反向串套于第一纬纱61的第一线圈后,空针浮线,与后基础纬67的第二个线圈吊目后,再空针浮线,转移至正面68的第三前区域72;
在第三前区域72,第三纬纱63形成4个线圈,并使该4个线圈一一正向串套于前基础纬60的4个线圈,同时使该4个线圈交替地设置于第二衬纬81的前面和后面,第三纬纱63完成一个编织循环。
第四纬纱64的编织:
在第一后区域73,第四纬纱64与第三纬纱63的线圈吊目后,空针浮线,接着形成一个线圈,该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67的第二个线圈后,
再空针浮线,转移到第二前区域71;
在第二前区域71,第四纬纱64形成4个线圈,并使该4个线圈一一正向串套于前基础纬60的4个线圈,同时使该4个线圈交替地设置于第二衬纬81的前面和后面,然后转移到第三后区域75;
在第三后区域75,第四纬纱64先与第一纬纱61的线圈吊目后,空针浮线,然后形成一个线圈,该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67的第二个线圈,再空针浮线,第四纬纱64完成一个编织循环。
第二纬纱62的编织:
在第一前区域70,第二纬纱62形成4个线圈,该4个线圈一一串套于第一纬纱61的4个线圈,同时使该4个线圈交替地设置于第三衬纬82的正面和反面,然后转移到反面69的第二后区域74;
在第二后区域74,第二纬纱62与第三纬纱63的线圈吊目后,空针浮线,然后形成线圈,该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67的第二个线圈,再空针浮线,到达第三后区域75;
在第三后区域75,第二纬纱62与第一纬纱61的线圈吊目后,空针浮线,然后形成线圈,该线圈反向串套于第四纬纱64的线圈后,再空针浮线,第二纬纱62完成一个编织循环。
第五纬纱65的编织:
在第一后区域73,第五纬纱65与第三纬纱63的线圈吊目后,空针浮线,然后形成一个线圈,该线圈反向串套于第四纬纱64的线圈,再空针浮线,接着进入第二后区域74;
在第二后区域74,第五纬纱65先与第三纬纱63的线圈吊目后,空针浮线,然后形成一个线圈,该线圈反向串套于第二纬纱62的线圈,再空针浮线,接着进入第三前区域72;
在第三前区域72,第五纬纱65形成4个线圈,该4个线圈一一正向串套于第三纬纱63的4个线圈,同时使该4个线圈交替地设置于第三衬纬82的正面和反面,第五纬纱65完成一个编织循环。
第六纬纱66的编织:
在第一后区域73,第六纬纱66先形成一个线圈,该线圈反向串套于第三纬纱63的线圈后,空针浮线,然后与第五纬纱65的线圈吊目后,再空针浮线,转移到第二前区域71;
在第二前区域71,第六纬纱66形成4个线圈,该4个线圈一一正向串套于第四纬纱64的4个线圈,同时使该4个线圈交替地设置于第三衬纬82的正面和反面,然后转移到第三后区域75;
在第三后区域75,第六纬纱66形成线圈,该线圈反向串套于第一纬纱61的线圈后,空针浮线,然后与第二纬纱62的线圈吊目后,再空针浮线,第六纬纱66完成一个编织循环。
以上是以第一纬纱61、第二纬纱62、第三纬纱63、第四纬纱64、第五纬纱65、第六纬纱66为独立的6根纬纱并以由左向右顺序编织的方式的说明;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往复循环编织,第一纬纱61、第三纬纱63、第五纬纱65为从左向右编织,完成一个编织循环或者完成幅宽后改变编织方向即从右向左编织,也就是第二纬纱62、第四纬纱64、第六纬纱66从右向左编织。这种情况下,第一纬纱61与第二纬纱62为同一根纱线,第三纬纱63和第五纬纱65为同一根纱线,第四纬纱64和第六纬纱66为同一根纱线。
在另外的一些编织方法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包括前基础纬60的编织以及后基础纬67的编织,相应地,正面68和反面69的起针可以从其他的编织结构上开始。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8)

1.一种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由多个针织单元循环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针织单元具有正面和反面,并包括多根纬纱,每根纬纱在正面和反面交替编织,反面的每一编织行包括多个线圈/吊目和浮线,反面的多个编织列为线圈和/或吊目列与浮线列交替排列,位于反面的同一编织列的线圈反向串套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纬纱在正面形成线圈,正面的每一编织行包括至少4个线圈,位于正面的同一编织列的线圈正向串套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根衬纬,所述衬纬夹设于正面的编织行的多个线圈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纬由裸光纤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正面沿纬向设有多个区域,反面沿纬向设有多个区域,且反面的多个区域与正面的多个区域相互对应;正面的每个区域的每一编织行设有至少一个线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正面的区域依次包括第一正面区域、第二正面区域、第三正面区域;反面的区域依次包括第一反面区域、第二反面区域、第三反面区域;正面的三个区域中的其中一个区域的每一编织行设有两个线圈,另外两个区域的第一编织行各自设有一个线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正面的区域依次包括第一正面区域、第二正面区域、第三正面区域;反面的区域依次包括第一反面区域、第二反面区域、第三反面区域;正面的三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的每一编织行设有4个线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纬纱包括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第四纬纱、第五纬纱和第六纬纱,其中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设置于所述第一正面区域、第二反面区域和第三反面区域;所述第三纬纱和第五纬纱设置于所述第一反面区域、第二反面区域和第三正面区域;所述第四纬纱和第六纬纱设置于所述第一反面区域、第二正面区域和第三反面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正面区域:所述第二纬纱形成的4个线圈一一对应地正向串套于所述第一纬纱形成的4个线圈;和/或
在所述第一反面区域:在第一编织列,所述第六纬纱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所述第三纬纱形成的线圈,所述第四纬纱、第五纬纱与所述第三纬纱形成的线圈吊目;在第二编织列,所述第三纬纱、第四纬纱、第五纬纱、第六纬纱均为浮线;在第三编织列,所述第五纬纱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所述第四纬纱形成的线圈,所述第六纬纱与所述第五纬纱形成的线圈吊目;在第四编织列,所述第三纬纱、第四纬纱、第五纬纱、第六纬纱均为浮线。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正面区域:所述第六纬纱形成的4个线圈一一对应地正向串套于所述第四纬纱形成的4个线圈;和/或
在所述第二反面区域:在第一编织列,所述第三纬纱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所述第一纬纱形成的线圈,所述第二纬纱、第五纬纱与所述第三纬纱形成的线圈吊目;在第二编织列,所述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第五纬纱均为浮线;在第三编织列,所述第五纬纱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所述第二纬纱形成的线圈,第三纬纱与第二纬纱交缠绕;在第四编织列,所述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第五纬纱、第六纬纱均为浮线。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正面区域:所述第五纬纱形成的4个线圈一一对应地正向串套于所述第三纬纱形成的4个线圈;和/或
在所述第三反面区域:在第一编织列,所述第六纬纱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所述第一纬纱形成的线圈,所述第二纬纱、第四纬纱与所述第一纬纱形成的线圈吊目;在第二编织列,所述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四纬纱、第六纬纱均为浮线;在第三编织列,所述第二纬纱形成的线圈反向串套于所述第四纬纱形成的线圈,所述第六纬纱与所述第二纬纱形成的线圈吊目;在第四编织列,所述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四纬纱、第六纬纱均为浮线。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反面区域、第二反面区域、第三反面区域的后基础纬纱,所述后基础纬纱沿纬向线圈和浮线交替排列;在第一反面区域的第一编织列,所述第三纬纱的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纱的线圈,在第一反面区域的第三编织列,所述第四纬纱的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纱的线圈,且所述第三纬纱与后基础纬纱的线圈吊目;在第二反面区域的第一编织列,所述第一纬纱的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纱的线圈,在第二反面区域的第三编织列,所述第二纬纱的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纱的线圈,且所述第一纬纱、第三纬纱与后基础纬纱的线圈吊目;在第三反面区域的第一编织列,所述第一纬纱的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纱的线圈,在第三反面区域的第三编织列,所述第四纬纱的线圈反向串套于后基础纬纱的线圈,且所述第一纬纱与后基础纬纱的线圈吊目。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基础纬,所述前基础纬包括多个线圈,正面的第一个编织行的多个线圈分别对应地正向串套于,所述前基础纬的多个线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裸光纤材料制成的前基础衬纬,所述前基础衬纬夹设于所述前基础纬的多个线圈之间。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纬纱包括至少三种颜色。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花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为同一根纱线,并为第一种颜色;所述第三纬纱和第五纬纱为同一根纱线,并为第二种颜色;所述第四纬纱和第六纬纱为同一根纱线,并为第三种颜色。
17.一种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所述提花针织物由多个针织单元循环编织而成,每个所述针织单元具有正面和反面,并包括多根纬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方法包括:
使每根纬纱在正面和反面交替编织,并在反面的每一编织行形成多个线圈/吊目和浮线,且使反面的多个编织列为线圈和/或吊目列与浮线列交替排列,位于同一编织列的线圈反向串套在一起。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供至少一根由裸光纤材料制成的衬纬,并将所述衬纬夹设于正面的编织行的多个线圈之间。
CN202210619232.XA 2022-06-01 2022-06-01 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Pending CN1171880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9232.XA CN117188022A (zh) 2022-06-01 2022-06-01 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PCT/CN2023/091979 WO2023231685A1 (zh) 2022-06-01 2023-05-04 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9232.XA CN117188022A (zh) 2022-06-01 2022-06-01 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8022A true CN117188022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83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9232.XA Pending CN117188022A (zh) 2022-06-01 2022-06-01 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88022A (zh)
WO (1) WO202323168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6374A (en) * 1974-11-14 1976-10-19 Goscote Engineering Limited Welf knitted fabric simulating woven cloth
GB0220181D0 (en) * 2002-08-30 2002-10-09 Monarch Knitting Machinery Uk Weft knitted spacer fabrics
CN205874644U (zh) * 2016-08-02 2017-01-11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汽车专用透气型针织面料
US11819064B2 (en) * 2018-11-30 2023-11-21 Nike, Inc. Upper torso garment with varied tuck binder knit structure
CN113789599B (zh) * 2021-09-09 2023-05-02 天津工业大学 用于脉搏和血氧饱和度检测的光纤传感织物及制备方法
CN216585461U (zh) * 2021-10-09 2022-05-24 上海群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织物
CN217536299U (zh) * 2022-06-01 2022-10-04 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1685A1 (zh)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46465B2 (ja) 構造的に編成された織物状布帛
CN202543473U (zh) 一种双层提花织物
CN110923919A (zh) 横机编织立体波纹条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1501190A (zh) 具有浮纹效果的纯双色提花经编间隔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217536299U (zh) 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
CN104452061A (zh) 降低破裂的织物、其编织方法及利用该编织方法的图案花纹设计系统
CN108754805A (zh)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CN112725993A (zh) 一种空三提多层针织面料及编织方法、针织鞋面
CN102182003A (zh) 一种网眼结构的织物的织造工艺及其网眼结构的织物
CN117188022A (zh) 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CN216445557U (zh) 一种三明治结构面料
CN215856612U (zh) 一种空三提多层针织面料及针织鞋面
US3785178A (en) Weft knitted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204738094U (zh) 一种瓦楞布
CN105970402A (zh) 透色减少的8枚双锦织唛及其织造方法
CN2451614Y (zh) 一种针织面料
TWI792159B (zh) 經編浮紗織物的製造方法及經編浮紗織物
CN112458602B (zh) 一种纬编多层立体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340646A (zh) 空气层保暖针织面料
CN210237970U (zh) 菱形渔网镂空针织组织
CN213172813U (zh) 锁链状针织组织
CN217709853U (zh) 一种紧密提花三贾卡网布及其鞋面
CN113481649B (zh) 一种三明治结构面料及其编织方法
CN212199560U (zh) 一种用于凉席以及座垫的编织面料
CN219772406U (zh) 一种32针精密编织经编网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