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77106A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77106A
CN117177106A CN202211325455.1A CN202211325455A CN117177106A CN 117177106 A CN117177106 A CN 117177106A CN 202211325455 A CN202211325455 A CN 202211325455A CN 117177106 A CN117177106 A CN 117177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ffic
entity
link
buffer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54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玮
张德朝
朱景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3/0963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22706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177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71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带宽分配过程将第二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分配给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所述第一带宽分配过程至少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每个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申请号为202210583399.5、申请日为2022年05月25日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并要求该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中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以引入方式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光纤到房间(FTTR,Fiber to The Room),是千兆时代下家庭及SOHO办公网络的新型覆盖模式,它是在光纤到楼(FTTB)和光纤到户(FTTH)的基础上,再将光纤布设进一步衍生到每一个房间或者办公室,让每一个房间或者办公室都可以达到千兆光纤网速,实现全屋Wi-Fi6千兆全覆盖的新型组网方案。
FTTR上行通信机制同FTTH一样,也是基于时分复用的。传统点到多点系统均应用于接入网且为单跳拓扑,传统上行调度方案只能对单级树型网络进行。若点到多点级联(2跳及以上)光通信系统采用分段(逐跳)调度,上行通信时延会大大增加,无法实现针对点到多点系统级联的多级树型拓扑低时延通信。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带宽分配过程将第二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分配给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所述第一带宽分配过程至少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其中,每个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和加权系数的乘积,所述加权系数大于等于0。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一链路连接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带宽分配过程所分配给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所述第一带宽分配至少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和加权系数的乘积,所述加权系数大于等于0。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带宽分配过程将第三设备的第二上行发送机会分配给所述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所述第二带宽分配过程至少基于所述第三设备的第二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用于承载不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不区分是否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与所述第三设备中、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关联关系。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映射到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发送机会发送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关联的上行流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三设备中,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对上行流量进行识别,基于识别结果将上行流量映射至对应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用于承载不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不区分是否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三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所述第三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带宽分配过程将第二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分配给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所述第一带宽分配过程至少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其中,每个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一链路连接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带宽分配过程所分配给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所述第一带宽分配至少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三设备中,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第二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上行流量进行识别,基于识别结果将上行流量映射至对应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带宽分配过程将第二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分配给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所述第一带宽分配过程至少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其中,每个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资源预先分配的机制,在流量传输之前,通过带宽分配过程预先分配上行传输机会,能够有效降低FTTR网络的上行传输时延,实现点到多点系统级联的多级树型拓扑低时延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应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系统、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或5G系统等。可选地,5G系统或5G网络还可以称为新无线(NR,New Radio)系统或NR网络。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可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也可称为终端、通信终端等等);网络设备可以是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其中,网络设备可以为一定区域范围内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区域内的终端进行通信。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是各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例如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NB,Evolutional Node B),又例如5G系统或NR系统中的基站(gNB)。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称为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可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和终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为上文所述的具体设备,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还可包括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例如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对本发明各实施例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FTTR技术进行简单说明。
FTTR技术,是指用光纤代替网线,将光纤铺设至每一个房间,通过部署光组网终端,实现与家庭网关互连,结合双频Wi-Fi,保障全屋网络覆盖的组网技术。基于FTTR技术的家庭千兆全光组网方案,在家庭配线箱或家庭中心位置部署主光猫(主ONU),以主光猫为核心,采用点对多点(P2MP,Point-to-Multipoint)/点对点(P2P,Point-to-Point)的方式,基于分光器和单芯双向光纤,构建家庭光纤网络。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应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适用的系统可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第一设备通过P2MP光纤网络(第一物理链路)连接第二设备,第二设备通过P2MP光纤网络(第二物理链路)连接第三设备。在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是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Termination),所述第二设备也可称为主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 Network Unit)或第一类ONU,或者也可以是FTTR主设备/FTTR主网关/FTTR主ONU/主FTTR单元(MFU,Main FTTRUnit)/主网关/主设备等,所述第三设备也可称为从ONU或第二类ONU,或者也可以是FTTR从设备/FTTR从网关/FTTR从ONU/边缘FTTR单元(EFU,Edge FTTR Unit)/从网关/从设备等。以上设备名称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常被互换使用。
本示意中,系统可包括第一级网络和第二级网络;第一级网络中包括第一设备和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第二级网络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以及与每个第二设备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级网络例如可以是无源光纤网络(PON,Passive OpticalNetwork)或PON系统。所述第二级网络例如可以是FTTR或室内光纤网络(FIN,Fiber In-premises Networking),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级网络和/或第二级网络不做限定。
其中,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连接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所述第三设备。可选地,所述第一链路也可称为第一物理链路、第一级物理链路等等。示例性的,所述第一链路也可称为PON链路。图1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柱形标识可表示所述第一链路。相应的,所述第二链路也可称为第二物理链路、第二级物理链路等等。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链路也可称为FTTR链路或FIN链路等等。图1中,每个第二设备和对应的第三设备之间的柱形标识可表示所述第二链路。
FTTR的上行通信机制是基于时分复用的。传统点到多点光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接入网,例如局端侧OLT通过点到多点线路接口连接多台终端侧ONU,ONU提供用户侧接口接入用户业务,网络拓扑为一级的树型结构。若ONU在用户侧支持点到多点的线路接口,则可以形成点到多点系统级联的多级树型拓扑,分别满足接入和驻地网/局域网组网的需求。但传统点到多点系统均应用于接入网且为单跳拓扑,传统上行调度方案只能对单级树型网络进行。若多级级联只能分段(逐跳)调度,即从ONU的上行流量需要经过主ONU和OLT的两级DBA调度,每增加一级DBA调度,上行通信时延都会变大,因此会大大增加上行通信时延,无法实现针对点到多点系统级联的多级树型拓扑低时延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仅限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二级网络,也可适用于三级甚至三级以上的网络。
至少基于图1所示的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带宽分配过程将第二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分配给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所述第一带宽分配过程至少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其中,每个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多级网络中。所及网络至少包括第一级网络和第二级网络,所述第一级网络包括第一设备和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所述第二级网络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和其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
其中,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级网络例如可以是PON或PON系统,所述第二及网络例如可以是FTTR或FIN。则上述第一链路也可以称为第一物理链路、第一级物理链路、光接入网链路或PON链路等等,第二链路也可以称为第二物理链路、第二级物理链路、FTTR链路或FIN链路等等。本实施例对网络的名称以及链路的名称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基于第二设备上报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对第二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进行分配;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行发送机会(upstream transmissionopportunities)(例如第一上行发送机会)表示第二设备在进行上行流量传输或上行数据传输的资源。可选地,上行发送机会也可称为带宽分配、带宽授权等等,也即第一设备基于第二设备上报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对第二设备进行上行带宽分配或调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表示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traffic-bearing entities)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表示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关联的流量或数据的缓存情况(例如流量或数据的缓存数据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设备中的流量至少包括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或者称为南北方向的上行流量或上行数据)以及不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不同的上行流量可通过不同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traffic-bearing entities)进行承载。而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是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因此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表示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流量或数据的缓存情况(例如流量或数据的缓存数据量),也即表示所述第三设备中、待发送至第二设备且与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上行流量或数据的数据量。
本实施例中,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可通过多种形式体现,例如缓存占用报告(bufferoccupancy reports)、或缓存占用状态、或缓存占用情况等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上报的第一缓存报告中可仅包括第一缓存占用状态,或者可仅包括第二缓存占用状态,或者还可包括第一缓存占用状态和第二缓存占用状态的总和。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一缓存报告中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如缓存占用情况等等)。作为另一种示例,所述第一缓存报告中也可仅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如第三设备中的相关联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缓存占用情况等等)。作为又一种示例,所述第一缓存报告中也可包括上述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的总和。
上述示例仅以二级网络为例进行的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还可适用于三级甚至三级以上的网络,因此上述第一缓存报告中可包括与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N类ONU的第N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N缓存占用状态信息,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息,以请求、要求或通知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后,向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示例性的,所述第一信息可通过一个消息中的特定字段实现,例如,该消息中包括特定字段,可表示上述第一信息,即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相应的,若该消息不包括上述特定字段,则该消息不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该消息仅用于实现其原本的消息功能即可。
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和加权系数的乘积,所述加权系数大于等于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上报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可称为预估的或预测的第三设备的上述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其中,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和加权系数的乘积。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可表示所述第三设备中、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上行流量的实际数据量,通过将该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乘以加权系数,表明所述第二设备可自主决定或按照预定策略决定上报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中、与第三设备相关的缓存占用状态的情况。示例性的,若加权系数为1,可表示第二设备如实上报所述第三设备相关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则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中包括第一缓存占用状态和第二缓存占用状态的总和;若加权系数为0,可表示所述第二设备不上报第三设备相关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中仅包括与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管理控制通道对所述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进行管理控制;其中,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与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工作模式相关联。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通过在管理控制通道发送信息、以通过信息管理控制第二设备创建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其中,发送的信息中可包括以下信息:第三设备的标识、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等信息,而创建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是与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工作模式相关的。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一链路连接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带宽分配过程所分配给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所述第一带宽分配至少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基于第二设备上报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对第二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进行分配;其中,上述第一上行发送机会表示第二设备在进行上行流量传输或上行数据传输的资源。可选地,上行发送机会也可称为带宽分配、带宽授权等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表示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traffic-bearing entities)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缓存占用状态表示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关联的流量或数据的缓存情况(例如流量或数据的缓存数据量)。例如图4所示,第二设备中可包括多个流量承载实体(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第二设备中的不同的流量承载实体(第一流量承载实体)可关联第三设备中的不同的流量承载实体(第二流量承载实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设备中的流量至少包括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或者称为南北方向的上行流量或上行数据)以及不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不同的上行流量可通过不同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进行承载。而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是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因此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表示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流量或数据的缓存情况(例如流量或数据的缓存数据量),也即表示所述第三设备中、待发送至第二设备且与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上行流量或数据的数据量。
本实施例中,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可通过多种形式体现,例如缓存占用报告(bufferoccupancy reports)、或缓存占用状态、或缓存占用情况等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上报的第一缓存报告中可仅包括第一缓存占用状态,或者可仅包括第二缓存占用状态,或者还可包括第一缓存占用状态和第二缓存占用状态的总和。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一缓存报告中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如缓存占用情况等等)。作为另一种示例,所述第一缓存报告中也可仅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如第三设备中的相关联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缓存占用情况等等)。作为又一种示例,所述第一缓存报告中也可包括上述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的总和。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息,以请求、要求或通知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后,向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示例性的,所述第一信息可通过一个消息中的特定字段实现,例如,该消息中包括特定字段,可表示上述第一信息,即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相应的,若该消息不包括上述特定字段,则该消息不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该消息仅用于实现其原本的消息功能即可。
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和加权系数的乘积,所述加权系数大于等于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上报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可称为预估的或预测的所述第三设备的上述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其中,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和加权系数的乘积。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可表示所述第三设备中、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上行流量的实际数据量,通过将该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乘以加权系数,表明所述第二设备可自主决定或按照预定策略决定上报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中、与第三设备相关的缓存占用状态的情况。示例性的,若加权系数为1,可表示第二设备如实上报所述第三设备相关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则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中包括第一缓存占用状态和第二缓存占用状态的总和;若加权系数为0,可表示所述第二设备不上报第三设备相关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中仅包括与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带宽分配过程将第三设备的第二上行发送机会分配给所述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所述第二带宽分配过程至少基于所述第三设备的第二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还具有为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分配第二上行发送机会或带宽分配或带宽授权的功能;其中,所述第二上行发送机会表示第三设备在进行上行流量传输或上行数据传输的资源。
其中,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表示所述第三设备中的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表示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流量或数据的缓存情况(例如流量或数据的缓存数据量)。
可选地,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用于承载不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不区分是否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本实施例中,第三设备中可包括多种类型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上述示例中,是基于流量的传输方向进行区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基于业务类型或特征进行区分,或者在流量的传输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业务类型或特征进行区分,例如在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的基础上,基于业务类型或特征(如业务的时延特征、或业务的类型等)进一步细化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例如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也可包括多个,每个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不同的业务类型或特征的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从而实现业务差异化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以请求、要求或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三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后,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示例性的,所述第二信息可通过一个消息中的特定字段实现,例如,该消息中包括特定字段,可表示上述第二信息,即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相应的,若该消息不包括上述特定字段,则该消息不用于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该消息仅用于实现其原本的消息功能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管理控制通道对所述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进行管理控制;其中,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与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工作模式相关联。
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通过管理控制通道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信息,基于该信息创建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其中,信息中可包括以下信息:第三设备的标识、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等信息。而创建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是与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工作模式相关的。则第二设备可基于第一设备发送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管理控制通道对所述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进行管理控制,例如创建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示例性的,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息后,可根据信息中携带的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确定需要在哪个第三设备上创建第二流量承载实体,还可根据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确定创建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进而实现在第三设备中创建第二流量承载实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与所述第三设备中、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关联关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具有建立自身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与第三设备中、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关联关系的功能,从而基于该关联关系,第二设备可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以请求、要求或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创建第二流量承载实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可根据第三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第三设备创建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由于所述第二设备具有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创建功能,所述第二设备知晓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相关信息,基于此,所述第二设备可在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创建过程中或创建完成后,建立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与所述第三设备中、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关联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映射到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
本实施例中,在第三设备的上行流量到达第二设备时,第二设备可根据上述关联关系,将该上行流量映射到承载所述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关联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发送机会发送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关联的上行流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资源预先分配的机制,在流量传输之前,通过带宽分配过程预先分配上行传输机会,如图4所示,第一设备通过带宽分配过程为第二设备的流量承载实体1(第一流量承载实体)分配第一上行发送机会,第二设备通过带宽分配过程为第三设备的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分配第二上行发送机会,上述带宽分配过程参见图4中的虚线所示。进而,在流量传输过程中(参见图4中的实线所示),如第三设备根据第二上行发送机会发送上行流量到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将第三设备的上行流量映射到的对应的或关联的流量承载实体(如流量承载实体1)中;第二设备根据第一上行发送机会发送流量承载实体1(第一流量承载实体)承载的上行流量到第一设备。这样,在上行流量达到之前进行上行发送机会的分配,能够有效降低FTTR网络的上行传输时延,实现点到多点系统级联的多级树型拓扑低时延通信。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三设备中,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第二设备。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第三设备对上行流量进行识别,基于识别结果将上行流量映射至对应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设备具有对流量的识别功能,具体是识别流量是否会进入第一链路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结果将流量映射到对应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
可选地,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用于承载不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不区分是否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本实施例中,第三设备中可包括多种类型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上述示例中,是基于流量的传输方向进行区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基于业务类型或特征进行区分,或者在流量的传输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业务类型或特征进行区分,例如在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的基础上,基于业务类型或特征(如业务的时延特征、或业务的类型等)进一步细化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例如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也可包括多个,每个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不同的业务类型或特征的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从而实现业务差异化QoS。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设备对流量是否会进入第一链路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结果将进入第一链路的流量映射到对应的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对于识别出的不能进入第一链路的流量映射到用于承载不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对于不能识别的流量,和/或,所述第三设备不具备对流量是否进入第一链路的识别能力的情况,可将流量映射到上述不区分是否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三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三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以请求、要求或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所述第三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后,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示例性的,所述第二信息可通过一个消息中的特定字段实现,例如,该消息中包括特定字段,可表示上述第二信息,即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相应的,若该消息不包括上述特定字段,则该消息不用于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该消息仅用于实现其原本的消息功能即可。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单元41,用于通过第一带宽分配过程将第二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分配给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所述第一带宽分配过程至少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其中,每个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接收单元42;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4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4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和加权系数的乘积,所述加权系数大于等于0。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通过和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管理控制通道对所述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进行管理控制;其中,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与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工作模式相关联。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中的处理单元,在实际应用中可由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或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实现;所述装置中的第一发送单元41和第一接收单元42,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通信模组(包含:基础通信套件、操作系统、通信模块、标准化接口和协议等)及收发天线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一链路连接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二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带宽分配过程所分配给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所述第一带宽分配至少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52;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5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5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和加权系数的乘积,所述加权系数大于等于0。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52,用于通过第二带宽分配过程将第三设备的第二上行发送机会分配给所述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所述第二带宽分配过程至少基于所述第三设备的第二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用于承载不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不区分是否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送单元52,还用于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5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单元53,用于通过和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管理控制通道对所述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进行管理控制;其中,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与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工作模式相关联。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单元53,用于建立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与所述第三设备中、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关联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53,还用于将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映射到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5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发送机会发送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关联的上行流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中的第一处理单元53,在实际应用中可由CPU、DSP、MCU或FPGA实现;所述装置中的第二接收单元51和第二发送单元52,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通信模组(包含:基础通信套件、操作系统、通信模块、标准化接口和协议等)及收发天线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三设备中;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第二设备。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二处理单元61,用于对上行流量进行识别,基于识别结果将上行流量映射至对应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用于承载不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不区分是否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62和第三发送单元63;其中,
所述第三接收单元6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63,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中的第二处理单元61,在实际应用中可由CPU、DSP、MCU或FPGA实现;所述装置中的第三接收单元62和第三发送单元63,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通信模组(包含:基础通信套件、操作系统、通信模块、标准化接口和协议等)及收发天线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在进行通信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与通信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为第一设备、第二设备或第三设备。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72、处理器71及存储在存储器72上并可在处理器7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71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所述通信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71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第二设备的所述通信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71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第三设备的所述通信方法的步骤。
可选地,通信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网络接口73。其中,通信设备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7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7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7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9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4。
可以理解,存储器7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7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71中,或者由处理器71实现。处理器7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7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7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2,处理器71读取存储器7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MCU、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72,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通信设备的处理器71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所述通信方法的步骤;或者,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第二设备的所述通信方法的步骤;或者,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第三设备的所述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带宽分配过程将第二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分配给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所述第一带宽分配过程至少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其中,每个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和加权系数的乘积,所述加权系数大于等于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管理控制通道对所述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进行管理控制;其中,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与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工作模式相关联。
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一链路连接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带宽分配过程所分配给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所述第一带宽分配至少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发送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和加权系数的乘积,所述加权系数大于等于0。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带宽分配过程将第三设备的第二上行发送机会分配给所述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所述第二带宽分配过程至少基于所述第三设备的第二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用于承载不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不区分是否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管理控制通道对所述第三设备中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进行管理控制;其中,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与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工作模式相关联。
12.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与所述第三设备中、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关联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映射到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发送机会发送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关联的上行流量。
1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三设备中,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对上行流量进行识别,基于识别结果将上行流量映射至对应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用于承载不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不区分是否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的流量承载实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所述第三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缓存状态报告。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带宽分配过程将第二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分配给所述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所述第一带宽分配过程至少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其中,每个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一链路连接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带宽分配过程所分配给第二设备中的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的第一上行发送机会,所述第一带宽分配至少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实现,所述第一缓存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一缓存占用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三设备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相关联的第二缓存占用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流量承载实体用于承载进入所述第一链路的上行流量。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三设备中,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通过第二链路连接第二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上行流量进行识别,基于识别结果将上行流量映射至对应的第二流量承载实体。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
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5至1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
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2.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5至1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1325455.1A 2022-05-25 2022-10-27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1771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3/096314 WO2023227066A1 (zh) 2022-05-25 2023-05-25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3399 2022-05-25
CN2022105833995 2022-05-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77106A true CN117177106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43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5455.1A Pending CN117177106A (zh) 2022-05-25 2022-10-27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771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44877A (zh) * 2024-01-10 2024-0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全光网络的低时延通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44877A (zh) * 2024-01-10 2024-0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全光网络的低时延通信方法
CN117544877B (zh) * 2024-01-10 2024-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全光网络的低时延通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538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modified timed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for reduced delay
US8204380B2 (en) Bandwidth allocation method, optical line terminator, subscriber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program of device
KR102476368B1 (ko) 수동형 광 네트워크의 통합형 동적 대역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CN111263448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2584342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717710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32927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
EP340228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ling
CN113824576A (zh) 切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TWI744611B (zh) 接取控制資訊的傳輸方法、裝置及網路側設備
CN113473537A (zh) 基于区块链的微基站流量共享方法、节点、设备及介质
WO2023208116A1 (zh) 一种管控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Vilà et al. Guaranteed bit rate traffic prioritisation and isolation in multi-tenant radio access networks
CN106331904B (zh) 无源光纤网络中波长通道的分配方法、光线路终端及系统
CN116193596A (zh) 一种宽窄带融合的5g通信协议栈设计方法及其系统
CN117896639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933756B (zh) 一种资源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22706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EP2274941B1 (en) Balancing of common control channel load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3133051B (zh) 接入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介质
CN115529310A (zh) 通信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64207A1 (zh) 信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装置
RU2565513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планирования данных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6801419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51055B (zh) 一种接入控制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