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76817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76817A
CN117176817A CN202310258833.7A CN202310258833A CN117176817A CN 117176817 A CN117176817 A CN 117176817A CN 202310258833 A CN202310258833 A CN 202310258833A CN 117176817 A CN117176817 A CN 117176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service
transmission
data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588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慧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Softwar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Softwar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Softwar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Softwar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588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768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76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68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介质,旨在解决如何满足异构式智能座舱系统的数据传输需求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异构智能座舱系统的座舱域功能单元,所述异构智能座舱系统还包括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和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异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与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确定与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服务;根据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与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建立相应的通信通道;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具体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介质。
背景技术
In-Vehicle Infotainment简称IVI,是采用车载专用中央处理器,基于车身总线系统和互联网服务,形成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能够实现包括三维导航、实时路况、IPTV、车辆信息、车身控制、移动办公、无线通讯、基于在线的娱乐功能及TSP服务等一系列应用,极大的提升的车辆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随着新能源车的逐渐发展,独立的IVI系统逐渐被集成到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器(Central compute clus ter-Zone control ler)架构上来。在这种新型的汽车EE架构(电子电气架构)中,中央计算平台CCC承担了汽车“大脑”的角色,它负责汽车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座舱系统以及车控系统的计算任务,其中智能座舱系统就是发展得更加高级的IVI系统。
为了解决车载CCC所使用的芯片性能较弱,更新周期长,升级困难和成本过高等问题,一种异构型可升级的智能座舱系统架构被提出来。在这种新型架构中,传统IVI在物理位置上被分为CDF(Cockpi t Domain Funct ional,座舱域功能单元)和MSF(Mul t imediasystem Funct ional,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其中CDF留在CCC box内,符合车规级标准。MSF被分隔到一个独立的BOX中,可以允许不满足车规级标准。在这种架构下,需要考虑CDF和MSF如何配合并协同工作的问题。
在CDF和MSF的协同工作中,一个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两个物理上隔离,具有一定传输距离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由于异构式智能座舱是全新提出的概念,在智能汽车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现成可用的通信传输机制满足上述数据传输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了本发明,以提供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如何满足异构式智能座舱系统的数据传输需求的技术问题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介质。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异构智能座舱系统的座舱域功能单元,所述异构智能座舱系统还包括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和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异构设置,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与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确定与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服务;
根据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与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建立相应的通信通道;
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
所述通信传输要求包括:通信服务类型要求、数据传输方向要求、QOS质量要求和错误校验要求;
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包括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对应的通信服务类型、数据传输方向、QOS质量和错误校验域标识;其中,每一项所述通信服务对应有唯一服务ID,通过所述服务ID调用所述通信服务对应的通信通道。
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
所述通信服务类型包括音视频数据、控制指令和批量数据中至少一种;所述数据传输方向包括通信发送方和通信目的方;所述QOS质量包括时延、带宽和可靠性;所述错误校验域标识包括是否需要增加错误码校验机制。
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
所述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得到待传输的数据的传输要求;
根据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得到该通信服务的服务ID;
基于所述服务ID调用对应的通信通道,通过所述通信通道传输所述数据至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和或获取来自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的所述数据。
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与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是否相符合;若符合,则该通信服务能够满足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若不符合,则继续匹配查找能够满足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的通信服务。
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
所述通信传输要求还包括满足长距离传输要求。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异构智能座舱系统的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所述异构智能座舱系统还包括座舱域功能单元,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和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异构设置,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与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确定与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服务;
根据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与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建立相应的通信通道;
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
所述通信传输要求包括:通信服务类型要求、数据传输方向要求、QOS质量要求和错误校验要求;
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包括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对应的通信服务类型、数据传输方向、QOS质量和错误校验域标识;其中,每一项所述通信服务对应有唯一服务ID,通过所述服务ID调用所述通信服务对应的通信通道。
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
所述通信服务类型包括音视频数据、控制指令和批量数据中至少一种;所述数据传输方向包括通信发送方和通信目的方;所述QOS质量包括时延、带宽和可靠性;所述错误校验域标识包括是否需要增加错误码校验机制。
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
所述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得到待传输的数据的传输要求;
根据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得到该通信服务的服务ID;
基于所述服务ID调用对应的通信通道,通过所述通信通道传输所述数据至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和或获取来自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的所述数据。
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与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是否相符合;若符合,则该通信服务能够满足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若不符合,则继续匹配查找能够满足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的通信服务。
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技术方案中,
所述通信传输要求还包括满足长距离传输要求。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在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座舱域功能单元和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和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异构设置,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用于执行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在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第三方面中所述的装置。
在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多条程序代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代码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方案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异构智能座舱系统的座舱域功能单元,所述异构智能座舱系统还包括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和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异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与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确定与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服务;
根据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与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建立相应的通信通道;
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包括:通信服务类型要求、数据传输方向要求、QOS质量要求和错误校验要求;
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包括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对应的通信服务类型、数据传输方向、QOS质量和错误校验域标识;其中,每一项所述通信服务对应有唯一服务ID,通过所述服务ID调用所述通信服务对应的通信通道。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服务类型包括音视频数据、控制指令和批量数据中至少一种;所述数据传输方向包括通信发送方和通信目的方;所述QOS质量包括时延、带宽和可靠性;所述错误校验域标识包括是否需要增加错误码校验机制。
方案4.根据方案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得到待传输的数据的传输要求;
根据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得到该通信服务的服务ID;
基于所述服务ID调用对应的通信通道,通过所述通信通道传输所述数据至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和或获取来自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的所述数据。
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与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是否相符合;若符合,则该通信服务能够满足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若不符合,则继续匹配查找能够满足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的通信服务。
方案6.根据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还包括满足长距离传输要求。
方案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异构智能座舱系统的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所述异构智能座舱系统还包括座舱域功能单元,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和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异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与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确定与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服务;
根据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与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建立相应的通信通道;
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方案8.根据方案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包括:通信服务类型要求、数据传输方向要求、QOS质量要求和错误校验要求;
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包括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对应的通信服务类型、数据传输方向、QOS质量和错误校验域标识;其中,每一项所述通信服务对应有唯一服务ID,通过所述服务ID调用所述通信服务对应的通信通道。
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服务类型包括音视频数据、控制指令和批量数据中至少一种;所述数据传输方向包括通信发送方和通信目的方;所述QOS质量包括时延、带宽和可靠性;所述错误校验域标识包括是否需要增加错误码校验机制。
方案10.根据方案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得到待传输的数据的传输要求;
根据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得到该通信服务的服务ID;
基于所述服务ID调用对应的通信通道,通过所述通信通道传输所述数据至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和或获取来自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的所述数据。
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与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是否相符合;若符合,则该通信服务能够满足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若不符合,则继续匹配查找能够满足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的通信服务。
方案12.根据方案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还包括满足长距离传输要求。
方案13.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方案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方案14.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座舱域功能单元和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和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异构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用于执行方案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用于执行方案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方案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方案13中所述的装置。
方案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多条程序代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代码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方案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有益效果:
在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针对异构设置的座舱域功能单元和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本发明根据两者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提供与底层传输信道无关的通信服务,该通信服务可以根据上层应用的需求提供对应的通信通道完成数据传输,使能座舱域功能单元和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协同工作,实现算力分享和功能迁移。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组成限制。此外,图中类似的数字用以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CDF与MSF之间物理连接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人工智能助手场景下所需CDF和MSF相关硬件物理连接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人工智能助手场景下CDF与MSF之间数据传输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模块”、“处理器”可以包括硬件、软件或者两者的组合。一个模块可以包括硬件电路,各种合适的感应器,通信端口,存储器,也可以包括软件部分,比如程序代码,也可以是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其他任何合适的处理器。处理器具有数据和/或信号处理功能。处理器可以以软件方式实现、硬件方式实现或者二者结合方式实现。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任何合适的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比如磁碟、硬盘、光碟、闪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术语“A和/或B”表示所有可能的A与B的组合,比如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术语“至少一个A或B”或者“A和B中的至少一个”含义与“A和/或B”类似,可以包括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单数形式的术语“一个”、“这个”也可以包含复数形式。
这里先解释本发明涉及到的一些术语。
CCC:Central Compute Cluster,车载计算机的中央计算平台,包含CDF/ADF/VDF三个主要部件;
CDF:Cockpit Domain Functional,座舱域功能单元,也称为智能座舱域控制器CDC(Cockpit Domain Controller),用于汽车智能座舱的控制/运算芯片,在本发明中为方便诠释方案,CDF及CDC均指代座舱域功能单元;
MSF:Multimedia system Functional,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传统也可以称为IVI(In-Vehicle Infortainment),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在传统汽车行业中,IVI用于实现三维导航,实时路况,IPTV等娱乐功能。但是在本发明中,MSF将被赋予全新的概念,它排除了一般汽车传统的娱乐功能,而专门代指多媒体音视频功能单元在汽车中的应用;
车规级:针对汽车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所提出的功能性和可靠性标准要求;其中包含了工作温度范围,工作稳定性,不良率等等要求,满足车规级标准的芯片需要通过一系列认证,获得相关的证书;
USB3 Gen2:USB-IF,即USB标准化组织为USB协议的标准划分进行了命名。从USB1.0,USB2.0,USB3,USB4等,对于不同的技术标准,有不同的技术命名。USB3 Gen2一般指采用第三代USB标准协议,传输速率在10Gbps左右的技术标准,USB 4.0的传输速率甚至可以达到40Gbps;
DP:Display Port,用于从芯片传输图像显示信号到LCD显示屏的接口;DP接口同时也可以传输视频音频混合信号。从功能上HDMI与DP是相同的;
Ehternet:车载以太网,主要指利用以太网局域组网技术,替代传统的车载CAN总线,实现全车分布式控制单元的联合组网,信息交流与控制等功能。
目前在CDF和MSF的协同工作中,一个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两个物理上隔离,具有一定传输距离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由于工作内容的需要,这两个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可能是摄像头所采集的视频原始数据,或者是麦克风采集的音频原始数据。这些数据具有高带宽,低时延,数据量大,传输距离远等特点。为了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需要解决从CDF向MSF,以及从MSF向CDF双向传输音视频原始数据的要求;同时,还需要解决控制命令双向传输,还可能在两者之间相互传输批量数据(Bulk)等,但并没有现成可用的通信传输机制,满足传输需求的技术方案。鉴于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参阅附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异构智能座舱系统的座舱域功能单元,异构智能座舱系统还包括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座舱域功能单元和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异构设置,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S101-步骤S103。
步骤S101:根据与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确定与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服务;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与MSF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构建了一种与底层传输信道无关的,用于异构式座舱CDF和MSF之间的通信服务,它可以后续根据上层应用的需求,提供各种不同服务等级的通信传输通道,为上层应用提供特定的通信服务。
一个实施方式中,通信传输可以要求包括:通信服务类型要求、数据传输方向要求、QOS质量要求和错误校验要求,确定的通信服务的内容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对应。例如:CDF向MSF传输未编码的原始音视频数据的通信传输要求:由于CDF是集成在CCC内的计算平台,所有座舱内部的感知设备都连接在CDF上,车载座舱将使用舱内摄像头来采集内部视频数据,使用舱内麦克风来采集内部音频数据,这些数据的特点是没有经过视频和音频编码方案的压缩,数据量很大,同时要求数据的时延尽可能的小,才能达到实时反馈要求,没有错误校验的要求,因此,CDF与MSF之间的可以确定一种通信服务:通信服务类型:混合音视频数据;数据传输方向:从CDF到MSF;QOS质量:高带宽、低延时;错误校验域标识:不需要。
又例如,CDF与MSF之间批量数据(Bulk)的通信传输要求,与音视频数据的传输要求不同,批量数据传输的特点是支持在不确定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它要保证的是数据的准确传输,需要错误校验要求,但不要求高带宽和低时延,因此,CDF与MSF之间的可以确定一种通信服务:通信服务类型:Bulk;数据传输方向:双向传输;QOS质量:高带宽、高可靠性;错误校验域标识:需要。
又例如,CDF与MSF之间双向传输控制命令的要求,在CDF和MSF之间,除了需要传输高速的多媒体数据流,还需要实现控制命令的双向传输,以实现服务注册,服务发现,服务连接等控制功能,它的特点是对时延要求特别高,并且不能允许出现传输错误,因此需要增加错误码校验机制,因此,CDF与MSF之间的可以确定一种通信服务:通信服务类型:Controlsigna;数据传输方向:双向传输;QOS质量:低时延、高可靠性;错误校验域标识:需要。
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一项通信服务对应有唯一服务ID,方便查找对应的通信服务,且能够通过服务ID调用后续建立的对应的通信通道。例如,服务ID为1的通信服务为:通信服务类型:混合音视频数据;数据传输方向:从CDF到MSF;QOS质量:高带宽、低延时;错误校验域标识:不需要。
一个实施方式中,所有的通信传输要求均需要满足长距离传输的要求。由于MSF和CDF在物理上是分处不同的ECU box内部,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从0.5米到15米不等,因此无法采用一块PCB板内部的高速信号线方式进行传输,可以采用车载有线通信电缆的方式,因此,必须选择满足车载电气特性要求的通信电缆实现长距离传输。
步骤S102:根据通信服务的内容,与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建立相应的通信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步骤S101中所述的通信服务内容,建立相应匹配的通信通道,由于MSF和CDF属于最新提出的异构式智能座舱架构,它们之间没有标准的双向传输通道可用,可以依赖现有的通信方式传输,因此通过统一的通信服务解决多种通信方式共存的问题,提供一个与底层通信方式无关的通信服务,供上层服务调用对应的通信通道。
一个实施方式中,通信服务的内容可以包括:通信服务类型、数据传输方向、QOS质量和错误校验域标识,及对应的服务ID,建立的通信通道符合通信服务内容即可。例如,服务ID为1的通信服务包括:通信服务类型:混合音视频数据;数据传输方向:从CDF到MSF;QOS质量:高带宽、低延时;错误校验域标识:不需要。对于1号通信服务建立通信通道命名为通道A,该通道是单向传输,特征是传输高带宽,低时延,大数据量,无需ECC校验,按流(Stream)方式传输的数据,据此,DP信号传输是其中一种可选择的方案,它无需串行/解串器在通信信道的两端作为桥接器,可以直接从数据发送端传递到信号接收端;FPDlink或者GSML则是另外可选择的2种方案,它们的特点是需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增加一对串行/解串器,这条通道需要传输的速率高达30Gbps以上,传输距离可以从0.5米到2米,并且可以传输视频和音频混合信号。
又例如,服务ID为3的通信服务包括:通信服务类型:Bulk;数据传输方向:双向传输;QOS质量:高带宽、高可靠性;错误校验域标识:需要。对于3号通信服务建立通信通道命名为通道C,该通道是双向传输,其特征是传输高带宽,高可靠,大数据量,需要ECC校验,按块(bulk mode)方式传输的数据。这种数据传输可以容忍一定的延时,无需按流(stream)方式传输。USB是一种可选的方案,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为了满足车载环境的要求,USB的版本可以为USB3.1 Gen2(10Gbps),传输距离不能大于2米。
又例如,服务ID为4的通信服务包括:通信服务类型:Control signa;数据传输方向:双向传输;QOS质量:低时延、高可靠性;错误校验域标识:需要。对于4号通信服务建立通信通道命名为通道D,该通道是双向传输,其特征是低带宽,低时延,高可靠,需要ECC校验。它的特点是必须传输正确,及时传输,不能容忍有时延,但是数据量很小。USB是一种可选的方案(control mode,即USB协议所规定的控制传输方式)。控制指令还可以利用FPDlink或者GSML的反向传输控制通道,若存在从CDF到MSF的单向传输通道,这种反向传输控制通道实际上由FPDlink或者GSML所提供的,它们可以基于相同的线缆,在单向传输的主数据帧内,插入反向传输的控制命令帧,从而实现反向传输,即可以通过通道A实现通道D的功能,即可以通过4号通信服务也可以根据需要调用通道A。
又例如,通信通道还可以根据通信服务内容选取以下方式:
1.Ethernet:车载以太网:以太网传输的距离远,成本低,有标准接口,但是采用非光纤传输速率的低于10Gbps,甚至只有1Gbps;
2.USB 3.1Gen2 or USB 4.0:USB 3.1Gen2的传输速率可达到10Gbps,USB 4.0的传输速率甚至可以达到40Gbps。但在车载环境下,能满足电磁干扰的传输线缆受到限制,速度不大于10Gbps;
3.DP:DP接口可以在两个设备之间传输音视频混合信号,这些信号从DP tx(Source端)输出,从DP rx端(Sink)接收。可以传输的速率高达32Gbps,但是只能传输音视频信号,且只能单向传输;
4.FPDLink:由TI(德州仪器)公司所开发的私有协议,支持通过单个差分链路实现高速视频数据传输和双向控制通信的全双工控制。目前FPDlink IV的单通道带宽可以达到12Gbps,并且可以使用STP(带屏蔽双绞线)来进行传输。FPD link需要通过TI公司的桥接转换器才能工作,并且一般用于传输摄像头或者显示屏等高速视频数据;
5.GSML:由Maxim(美信)公司开发的私有协议,与FPDlink类似,也是支持通过低压差分链路实现高速视频数据传输和双向控制的通道。目前GSML v2的单通道带宽可达6Gbps,更高速率的技术也准备推出。GSML需要通过Maxim公司的桥接转换器工作,用途与FPDlink一致;
6.MIPI A-Phy:由MIPI联盟发布的汽车串行器-解串器(SerDes)物理层接口,支持车载环境下,远距离,高带宽的数据传输。目前版本已经更新到V1.1,可以支持单链路单方向传输,带宽可达16Gbps,并且可以支持双向控制信道的数据传输。
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满足MSF和CDF之间长距离传输要求,通信通道所使用的通信线缆需要满足车规级的要求。由于车载环境对温度的承受度,电磁信号干扰等需求均大大超过普通消费类电子设备。因此,对于大于10Gbps以上,传输距离大于2米的传输速率要求,需要采用串行/解串的方式进行传输,传输线缆可以采用普通的带屏蔽双绞线(STP)即可。低于此标准,可以采用有屏蔽层的,多组双绞线组合线缆进行传输。此时可以不使用串行解串器在CDF和MSF之间进行桥接,但是这种线缆需要具有良好的屏蔽层,并且具有可保证的信号传输质量。
步骤S103: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摄像头,麦克风等感知设备连接在CDF上,而MSF则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CDF所采集的数据,需要通过前向数据传输通道发送到MSF上,并由MSF实现计算功能,同时还需要有反向数据传输通道,将应答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从MSF传输到CDF,还存在一些文件传输、USB融媒体等批量数据需要在两者之间传输,因此,需要根据来自CDF的上层应用的数据传输需求来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从而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来实现数据传输。具体的,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得到待传输的数据的传输要求;根据该数据的传输要求,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得到该通信服务的服务ID;通过服务ID调用对应的通信通道,通过通信通道传输数据至MSF和或获取来自MSF的数据。
例如,在一种人工智能助手的使用场景中,车载座舱将使用舱内摄像头来采集内部视频数据;使用舱内麦克风来采集内部音频数据。这些数据的特点是没有经过视频和音频编码方案的压缩,数据量很大。同时由于人工智能助手模仿的是人类对话场景,它要求数据的时延尽可能的小,才能达到实时对话的要求。当人工智能助手使用时,需要CDF传输来自摄像头和麦克风的音视频数据到MSF,由MSF提供强大的算力,对CDF采集的音视频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因此,人工智能助手向CDF发送传输需求指令,解析其对数据传输的要求,从而使CDF查找对应的通信服务调用对应的通信通道对音视频数据进行传输。
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判断待传输数据的传输要求与通信服务的内容是否相符合,来决定使用哪种通信服务;若符合,则该通信服务能够满足该待传输数据的传输要求,使用该通信服务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若不符合,则继续匹配查找能够满足数据的传输要求的通信服务,例如人工智能助手要求的音视频数据,需要数据量很大和时延尽可能低,判断通信服务是否满足高带宽、低时延。
基于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3,本实施例针对异构设置的座舱域功能单元和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根据两者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在座舱域功能单元侧提供与底层传输信道无关的通信服务,该通信服务可以根据上层应用的需求提供对应的通信通道完成数据传输,使能座舱域功能单元和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协同工作,实现算力分享和功能迁移。
进一步的,参阅附图2,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异构智能座舱系统的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异构智能座舱系统还包括座舱域功能单元,座舱域功能单元和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异构设置,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S201-步骤S203。
步骤S201:根据与座舱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确定与座舱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服务;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与CDF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构建了一种与底层传输信道无关的,用于异构式座舱CDF和MSF之间的通信服务,它可以后续根据上层应用的需求,为上层应用提供特定的通信服务,MSF主要提供强大的多媒体算力需求,因此,需要与CDF进行相关数据及指令的传输。
一个实施方式中,通信传输可以要求包括:通信服务类型要求、数据传输方向要求、QOS质量要求和错误校验要求,确定的通信服务的内容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对应。例如:MSF向CDF传输未编码的原始音视频数据的通信传输要求:由于在CDF和MSF之间进行算力共享的需要,MSF将提供强大的算力,对CDF采集的音视频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而后生成用于应答的3维虚拟图像数据和语音数据,这些数据需要一个同样的高带宽,低时延信道传输到CDF上,并由CDF通过显示设备,音响设备进行播放,因此,MSF与CDF之间的可以确定一种通信服务:通信服务类型:混合音视频数据;数据传输方向:从MSF到CDF;QOS质量:高带宽、低延时;错误校验域标识:不需要。
又例如,MSF到CDF同样需要批量数据(Bulk)和控制指令的通信传输要求,因此,存在和CDF相同的一种通信服务:通信服务类型:Bulk;数据传输方向:双向传输;QOS质量:高带宽、高可靠性;错误校验域标识:需要。另一种通信服务:通信服务类型:Control signa;数据传输方向:双向传输;QOS质量:低时延、高可靠性;错误校验域标识:需要。
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一项通信服务对应有唯一服务ID,方便查找对应的通信服务,且能够通过服务ID调用后续建立的对应的通信通道。例如,服务ID为2的通信服务为:通信服务类型:混合音视频数据;数据传输方向:从MSF到CDF;QOS质量:高带宽、低延时;错误校验域标识:不需要。
一个实施方式中,所有的通信传输要求均需要满足长距离传输的要求。由于MSF和CDF在物理上是分处不同的ECU box内部,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从0.5米到15米不等,因此无法采用一块PCB板内部的高速信号线方式进行传输,可以采用车载有线通信电缆的方式,因此,必须选择满足车载电气特性要求的通信电缆实现长距离传输。
步骤S202:根据通信服务的内容,与座舱域功能单元建立相应的通信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步骤S201中所述的通信服务内容,建立相应匹配的通信通道,由于MSF和CDF属于最新提出的异构式智能座舱架构,它们之间没有标准的双向传输通道可用,可以依赖现有的通信方式传输,因此通过统一的通信服务解决多种通信方式共存的问题,提供一个与底层通信方式无关的通信服务,供上层服务调用对应的通信通道。
一个实施方式中,通信服务的内容可以包括:通信服务类型、数据传输方向、QOS质量和错误校验域标识,及对应的服务ID,建立的通信通道符合通信服务内容即可。例如,服务ID为2的通信服务包括:通信服务类型:混合音视频数据;数据传输方向:从MSF到CDF;QOS质量:高带宽、低延时;错误校验域标识:不需要。对于2号通信服务建立通信通道命名为通道B,该通道是单向传输,其特征是传输高带宽,低时延,大数据量,无需ECC校验,按流(Stream)方式传输的数据。DP信号传输是其中一种可选择的方案,它无需串行/解串器在通信信道的两端作为桥接器,可以直接从数据发送端传递到信号接收端;FPDlink或者GSML则是另外可选择的2种方案,它们的特点是需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增加一对串行/解串器。这条通道需要传输的速率高达30Gbps以上,传输距离可以从0.5米到2米,并且可以传输视频和音频混合信号。又例如,还可以包括和CDF相同的服务ID为3的通信服务和服务ID为4的通信服务。通信通道还可以根据上述步骤S102中的Ethernet等多种方式选取。
一个实施方式中,MSF同样需要满足CDF之间长距离传输要求,通信通道所使用的通信线缆需要满足车规级的要求。
步骤S203: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MSF则主要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计算功能,将应答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从MSF传输到CDF,还存在一些文件传输、USB融媒体等批量数据需要在两者之间传输,因此,需要根据来自MSF的上层应用的数据传输需求来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从而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来实现数据传输。具体的,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得到待传输的数据的传输要求;根据该数据的传输要求,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得到该通信服务的服务ID;通过服务ID调用对应的通信通道,通过通信通道传输数据至CDF和或获取来自CDF的数据。
例如,在一种人工智能助手的使用场景中,MSF需要生成用于应答的3维虚拟图像数据和语音数据并传输到CDF,获取CDF音视频数据前还需要传输获取控制指令。因此,当人工智能助手使用时,响应于人工智能助手语音回复的需求指令,MSF需要传输控制指令到CDF,从而获取CDF的初始音视频数据,由MSF提供强大的算力,对CDF采集的音视频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CDF进行表达,因此,人工智能助手向MSF发送传输需求指令,解析其对数据传输的要求,从而使MSF查找对应的通信服务调用对应的通信通道对控制指令及回复的音视频数据进行传输。
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判断待传输数据的传输要求与通信服务的内容是否相符合,来决定使用哪种通信服务;若符合,则该通信服务能够满足该待传输数据的传输要求,使用该通信服务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若不符合,则继续匹配查找能够满足数据的传输要求的通信服务,例如人工智能助手要求的音视频数据,需要数据量很大和时延尽可能低,判断通信服务是否满足高带宽、低时延。
基于上述步骤S201-步骤S203,本实施例针对异构设置的座舱域功能单元和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根据两者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在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侧提供与底层传输信道无关的通信服务,该通信服务可以根据上层应用的需求提供对应的通信通道完成数据传输,使能座舱域功能单元和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协同工作,实现算力分享和功能迁移。
进一步,参阅附图3,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异构智能座舱系统,所述异构智能座舱系统包括异构设置的座舱域功能单元和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主要包括下列步骤S301-步骤S303。
步骤S301:座舱域功能单元或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根据两者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确定两者之间的通信服务;
步骤S302:根据通信服务的内容,建立两者之间的通信通道;
步骤S303: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一个实施方式中,由于CDF和MSF是两种不同的计算单元,其中感知设备连接在CDF上,而MSF则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CDF所采集的数据,需要通过前向数据传输通道发送到MSF上,并由MSF实现计算功能。同时还需要有反向数据传输通道,将应答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从MSF传输到CDF。由于感知系统采集的数据量巨大,并且为了满足实时性和准确性,这些数据通常为原始数据,不能经过编码再发送,而MSF需要对CDF采集的音视频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而后生成用于应答的3维虚拟图像数据和语音数据,需要一个同样的高带宽,低时延信道传输到CDF上,同时,在CDF和MSF之间,除了需要传输高速的多媒体数据流,还需要实现控制命令的双向传输及批量数据传输等,为了满足上述通信传输要求,建立与底层通信方式无关的通信服务方式,通过通信服务确定具体通信通道,从而在上层应用有传输需求时,调用相应的底层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使CDF和MSF协同工作,实现算力分享和功能迁移。
例如,如下表1所示建立的各服务ID对应通信服务的内容,表1:
对于1号通信服务用于从CDF向MSF传输未编码的音视频同步数据;2号通信服务用于从MSF向CDF传输未编码的音视频同步数据,例如集成在DP信号中的音视频流,它们承载用于应答的3维立体图像数据和语音数据;3号通信服务用于CDF和MSF之间双向传输大量的块数据;4号通信服务用于CDF和MSF之间双向传输控制命令;5号通信服务在不支持有线传输的前提下,使用无线方式传输控制命令或者批量块数据;如图4所示,展示了一种CDF与MSF通过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通道A:CDF通过DP或GSML向MSF传输音视频原始信号;通道B:MSF通过DP或GSML向CDF传输音视频原始数据;通道C:USB双向传输Bulk数据;通道D:CDF和MSF通过USB双向传输控制命令;其中,通道C和D可以共用一个通道,DP和GSML需要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增加一对串行/解串器。具体的,通过1号通信服务即可调用通道A,2号通信服务调用通道B,3号通信服务可以调用通道C或D,4号通信服务同样可以调用通道C或D。
以一个人工智能助手的数据传输流程来说明CDF和MSF之间的数据传输技术。图5是CDF与MSF之间的物理连接拓扑图,人工智能助手是搭载在汽车上的人机交互系统,它像一个驾驶助手一样,帮助乘客实现对车辆功能的控制。基础的人工智能助手可以通过语音实现交互。多模态人工智能助手是进阶版本的人机交互系统,除了语音之外,它还可以通过摄像头甚至车内雷达等传感器采集用户的图像信息,识别用户嘴型,表情,肢体,手势等等,通过多模态感知体系,更好的倾听与理解用户命令,感情诉求等,甚至可能称为智能座舱的核心与灵魂。由于算力分配的需要,现在多模态人工智能助手将运行在MSF上。而麦克风,摄像头,音响等作为人工智能助手的“耳朵”“眼睛”“嘴巴”,连接在CDF上。显示屏可以当作人工智能助手的形象展示屏,也连接在CDF上。当开始工作时,需要调用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双向传输。
如图6所示,展示了整体控制命令与数据传输进程:
S401:车载人工智能助手在MSF上启动运行,调用服务层API(即通信服务),准备向CDF发送一个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要求启动麦克风和摄像头;
S402:MSF将根据API的服务ID号(4号类型通信,见表1),生成1个控制命令包,并呼叫底层通道D向CDF发送请求命令;
S403:CDF收到控制命令后,进行解包分析:识别出需要启动摄像头和麦克风;CDF通过内部调用接口,向摄像头(Camera)和麦克风(Microphone)发送启动命令,此时Camera和Microphone响应该命令,并向CDF发送自身所采集到的数据;
S404:CDF收到数据后,首先需要将来自Camera的视频信号与来自Microphone的音频信号进行混合,经过内部音视频同步模块处理后,形成混合信号;
S405:CDF向MSF发送混合音视频数据:CDF将调用服务层API,按1号类型通信的服务ID号进行申请,得到从CDF到MSF的通道A,在通道A上,CDF向MSF传送音视频混合信号;
S406:MSF接收到之后,进行音视频分解,得到不同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将由不同的程序模块进行处理:根据多模态人工智能助手的需求,分别调用MSF的视频处理模块和音频处理模块,进行分析和计算;
S407:MSF得到计算结果,并向多模态人工智能助手报告对乘客用户的语言/神态识别结果,人工智能助手作出应答,并反馈到MSF;
S408:MSF生成应答的虚拟助手三维图像,以及应答的声音数据,进行音视频同步混合;
S409:MSF调用API,申请2号类型的通信服务,得到从MSF到CDF的通道B,在通道B上,MSF向CDF发送音视频混合数据;
S410:CDF接收到这些数据后,首先进行分解,得到视频流和音频流。对于视频流,CDF调用显示屏进行显示;对于音频流,CDF调用音响系统进行播放。
以上范例只是举例说明MSF和CDF之间通过特殊设计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交互的一个例子。还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均可在上述通信机制中得到实现。
基于上述步骤S301-步骤S303,本实施例针对异构设置的座舱域功能单元和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根据两者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提供与底层传输信道无关的通信服务,该通信服务可以根据上层应用的需求提供对应的通信通道完成数据传输,使能座舱域功能单元和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协同工作,实现算力分享和功能迁移。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上述实施例中将各个步骤按照特定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不同的步骤之间并非必须按照这样的顺序执行,其可以同时(并行)执行或以其他顺序执行,这些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上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装置主要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可以被配置成存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处理器可以被配置成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该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是包括各种电子设备形成的控制装置设备。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存储装置和多个处理器。而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可以被分割成多段子程序,每段子程序分别可以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不同步骤。具体地,每段子程序可以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器中,每个处理器可以被配置成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共同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即每个处理器分别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不同步骤,来共同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
上述多个处理器可以是部署于同一个设备上的处理器,例如上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由多个处理器组成的高性能设备,上述多个处理器可以是该高性能设备上配置的处理器。此外,上述多个处理器也可以是部署于不同设备上的处理器,例如上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集群,上述多个处理器可以是服务器集群中不同服务器上的处理器。
上述数据传输装置以用于执行图1或图2所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两者的技术原理、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及产生的技术效果相似,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数据传输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及有关说明,可以参考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实现上述一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座舱域功能单元和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座舱域功能单元和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异构设置,座舱域功能单元用于执行上述步骤S101-S103所述的方法;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用于执行步骤S201-S203所述的方法。
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基于上述方法建立一种与底层通信通道无关的数据传输系统,其中,抽象通道即对应于通信服务,如上述表1内容,根据上层应用的需求,例如,音视频数据传输、U盘存储数据等,除了系统本身提供的系统服务如数据处理外,提供特定的通信服务,通过服务ID调用底层通道,实现数据传输交互。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控制装置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装置,存储装置可以被配置成存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处理器可以被配置成用于执行存储装置中的程序,该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该控制装置可以是包括各种电子设备形成的控制装置设备。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被配置成存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该程序可以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实现上述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包括各种电子设备形成的存储装置设备,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进一步,应该理解的是,由于各个模块的设定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装置的功能模块,这些模块对应的物理器件可以是处理器本身,或者处理器中软件的一部分,硬件的一部分,或者软件和硬件结合的一部分。因此,图中的各个模块的数量仅仅是示意性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对装置中的各个模块进行适应性地拆分或合并。对具体模块的这种拆分或合并并不会导致技术方案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拆分或合并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异构智能座舱系统的座舱域功能单元,所述异构智能座舱系统还包括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和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异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与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确定与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服务;
根据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与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建立相应的通信通道;
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包括:通信服务类型要求、数据传输方向要求、QOS质量要求和错误校验要求;
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包括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对应的通信服务类型、数据传输方向、QOS质量和错误校验域标识;其中,每一项所述通信服务对应有唯一服务ID,通过所述服务ID调用所述通信服务对应的通信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服务类型包括音视频数据、控制指令和批量数据中至少一种;所述数据传输方向包括通信发送方和通信目的方;所述QOS质量包括时延、带宽和可靠性;所述错误校验域标识包括是否需要增加错误码校验机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得到待传输的数据的传输要求;
根据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得到该通信服务的服务ID;
基于所述服务ID调用对应的通信通道,通过所述通信通道传输所述数据至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和或获取来自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的所述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与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是否相符合;若符合,则该通信服务能够满足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若不符合,则继续匹配查找能够满足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的通信服务。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还包括满足长距离传输要求。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异构智能座舱系统的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所述异构智能座舱系统还包括座舱域功能单元,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和所述多媒体系统功能单元异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与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传输要求,确定与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服务;
根据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与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建立相应的通信通道;
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包括:通信服务类型要求、数据传输方向要求、QOS质量要求和错误校验要求;
所述通信服务的内容包括与所述通信传输要求对应的通信服务类型、数据传输方向、QOS质量和错误校验域标识;其中,每一项所述通信服务对应有唯一服务ID,通过所述服务ID调用所述通信服务对应的通信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服务类型包括音视频数据、控制指令和批量数据中至少一种;所述数据传输方向包括通信发送方和通信目的方;所述QOS质量包括时延、带宽和可靠性;所述错误校验域标识包括是否需要增加错误码校验机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调用相应的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上层应用的传输需求指令,得到待传输的数据的传输要求;
根据所述数据的传输要求,匹配相应的通信服务并得到该通信服务的服务ID;
基于所述服务ID调用对应的通信通道,通过所述通信通道传输所述数据至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和或获取来自所述座舱域功能单元的所述数据。
CN202310258833.7A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介质 Pending CN1171768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58833.7A CN117176817A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58833.7A CN117176817A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76817A true CN117176817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30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58833.7A Pending CN117176817A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768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93527A2 (en) Flexible mobile device connectivity to automotive systems with usb hubs
US20210351587A1 (en) Interface circuitry with multiple direct current power contacts
KR20090065471A (ko) 파워 오버 이더넷을 이용하여 차량의 전력 배분을 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6453465A (zh) 用于车辆控制器与外部资源之间交互工作的系统和方法
WO2013176342A1 (ko) 사용자단말과 외부장치 간 연결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40359384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test system and test method thereof
CN114461070A (zh) 用于实现车载虚拟现实的系统、方法和车辆
US2014013006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w overhead remote procedure calls
KR20140032566A (ko) 가시광 통신 및 광 네트워킹이 가능한 차량용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8963014U (zh) 多路传感数据的融合装置
EP2854426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transport link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JP2022528075A (ja) ヘテロジニアスオペレ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に基づくメッセージ伝送システム、方法及び車両
EP266072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mulating a bus system
CN114401501A (zh) V2x车载单元的授时装置、授时方法、车辆v2x设备以及车辆
KR101698242B1 (ko) Io 및 인바운드 av를 위한 토폴로지 및 대역폭 관리
CN11717681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介质
CN104991877A (zh) 一种车载导航主机高效统一扩展方法
CN110708359A (zh) 一种基于usb通信的仪表信息传输装置及方法
US9009371B1 (en)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15412394A (zh) 基于AutoSar的异构域控制器核间通信方法
CN215222350U (zh) 视频采集电路、视频处理电子设备及辅助驾驶系统
CN115242307A (zh) 一种无人机机载can光纤转换设备
CN209330143U (zh) 一种can总线网络
CN103514125B (zh) 主控端电子装置以及主控端操作方法
WO2024114425A1 (zh) 智能座舱算力共享架构、算力共享方法、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