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76337A - 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76337A
CN117176337A CN202311088279.9A CN202311088279A CN117176337A CN 117176337 A CN117176337 A CN 117176337A CN 202311088279 A CN202311088279 A CN 202311088279A CN 117176337 A CN117176337 A CN 117176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key
bank server
bank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882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呼奎
琚铖
张文轩
陈燕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to CN20231108827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763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76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6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包括银行服务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向银行服务器请求当天的保护密钥,每天的保护密钥均不相同;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近距离通信后基于目标标识向银行服务器请求当天的工作密钥,银行服务器根据根密钥、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从而每天的工作密钥均不相同、不同终端间通信的工作密钥也不相同;银行服务器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当天的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本方案采用联机密钥交互策略实现了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的密钥管理,能够满足新型交易模式的落地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可用于金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客户经理到客户约定地点为用户办理业务时,通常只采用一个移动终端,客户经理、用户都采用该移动终端进行操作。然而这种方式难以准确分辨哪些操作是由客户本人做的,容易导致客户服务纠纷。
随着银行网点运营改革的全面实施,有人提出了两个移动终端间的同屏指导、协助办理的交易模式,该交易模式需要两个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点对点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交易要素。例如,银行客户经理到客户约定地点为用户办理贷款业务时,需要用户采用第一移动终端上传用户个人信息,客户经理采用第二移动终端查看用户的信息填写情况,并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操作指导信息或提醒信息,以指导用户完成用户侧的信息填写。
现有技术中已普遍能够实现两个终端采用点对点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数据。然而,用于办理银行业务的数据应当被加密保护,以防止有人窃取或篡改业务办理信息。
目前还没有一种用于两个移动终端点对点通信的、安全可靠的密钥管理方案。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新型交易模式中两个移动终端上的密钥管理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包括银行服务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银行客户向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银行的业务人员向所述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还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交互;所述银行服务器保存根密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一密钥请求;所述银行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密钥请求,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目标标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分别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二密钥请求,所述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标识;响应于所述第二密钥请求,所述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根密钥、所述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所述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银行服务器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包括:所述银行服务器采用前一天的保护密钥对当天的保护密钥进行加密,并将加密了的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相应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加密了的保护密钥,并采用本地保存的前一天的保护密钥对所接收的内容进行解密,得到并保存当天的工作密钥;并且,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每天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一密钥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银行服务器还保存有初始保护密钥;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通过安装的应用软件进行信息交互,所述应用软件中内置有初始保护密钥,所述初始保护密钥用于保护所述银行服务器首次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保护密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应用软件内置自动请求程序,所述自动请求程序用于每天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一密钥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安装的应用软件进行信息交互,用于对终端间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一加密软模块、用于对终端件传输的信息进行解密的第一解密软模块、用于对银行服务器发送的加密了的保护密钥进行解密的第二解密软模块内置在所述应用软件之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银行服务器记录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组合及所述组合对应的最近一次的保护密钥;所述前一天的保护密钥包括最近一次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成功的保护密钥。
本说明书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银行密钥管理方法,用于银行密钥管理系统中的银行服务器,所述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包括银行服务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银行客户向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银行的业务人员向所述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还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交互;所述银行服务器保存根密钥;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一密钥请求;响应于所述第一密钥请求,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用于所述目标终端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二密钥请求,所述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标识;所述目标标识是由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得到的;响应于所述第二密钥请求,所述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根密钥、所述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用于所述目标终端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所述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其中,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本说明书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银行密钥管理方法,用于银行密钥管理系统中的目标终端,所述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包括银行服务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银行客户向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银行的业务人员向所述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还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交互;所述银行服务器保存根密钥;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一密钥请求;所述第一密钥请求用于触发所述银行服务器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目标标识;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二密钥请求,所述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标识;所述第二密钥请求用于所述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根密钥、所述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所述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
本说明书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银行密钥管理装置,用于银行密钥管理系统中的银行服务器,所述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包括银行服务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银行客户向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银行的业务人员向所述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还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交互;所述银行服务器保存根密钥;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一密钥请求;第一响应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密钥请求,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用于所述目标终端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二密钥请求,所述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标识;所述目标标识是由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得到的;第二响应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密钥请求,所述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根密钥、所述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用于所述目标终端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所述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其中,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本说明书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银行密钥管理装置,用于银行密钥管理系统中的目标终端,所述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包括银行服务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银行客户向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银行的业务人员向所述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还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交互;所述银行服务器保存根密钥;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一密钥请求;所述第一密钥请求用于触发所述银行服务器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协商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目标标识;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二密钥请求,所述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标识;所述第二密钥请求用于所述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根密钥、所述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解密单元,用于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加解密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所述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
本说明书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提供的银行密钥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向银行服务器请求当天的保护密钥,每天的保护密钥均不相同,从而提高了保护密钥的安全性;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近距离通信后,协商目标标识,并基于目标标识向银行服务器请求当天的工作密钥,银行服务器根据根密钥、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从而每天的工作密钥均不相同、不同终端间通信的工作密钥也不相同;银行服务器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当天的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从而保障了工作密钥传输的安全性。由此可见,本方案采用联机密钥交互策略实现了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的密钥管理,能够满足新型交易模式的落地实现;不采用无线传输信道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间传输密钥,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独立与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能够避免无线传输信道窃听密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说明书提供的银行密钥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说明书提供的银行服务器侧执行的银行密钥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说明书提供的第一移动终端或第二移动终端侧执行的银行密钥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说明书提供的银行服务器侧实现的银行密钥管理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6示出了本说明书提供的第一移动终端或第二移动终端侧实现的银行密钥管理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7示出了本说明书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对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处理等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银行服务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
第一移动终端用于银行客户使用,用于银行客户向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
第二移动终端用于银行的业务人员使用,用于银行业务人员向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
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之间还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交互。例如,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蓝牙技术、WiFi、红外技术等传输交易要素。交易要素例如可以为客户身份信息、交易信息、银行卡相关信息等。
银行服务器保存有根密钥。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密钥不能存于移动终端,只能存与银行服务器,不能由移动终端生成(移动终端可通过算法破解得到密钥),只能是是移动终端在需要使用密钥的时候向银行服务器请求密钥。因此,用于生成密钥的根密钥也只能存于银行服务器中。
如图2所示,银行密钥管理系统通过以下步骤S1-S9实现密钥管理:
S1: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向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一密钥请求。
本方案中采用“一天一密”的密钥保护策略,每天的保护密钥并不相同,因此,在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每次登录银行系统时,都要向银行服务器请求当天的保护密钥。
S2:银行服务器响应于第一密钥请求,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
银行服务器可以基于SM4等国密对称算法随机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也可以根据当天的时间、根密钥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
S3: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并保存银行服务器发送的当天的保护密钥。
通过上述步骤S1-S3,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从银行服务器获取了当天的保护密钥。该保护密钥用于在接收银行服务器发送的加密的工作密钥之后,对加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从而得到工作密钥。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银行服务器在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时,银行服务器采用前一天的保护密钥对当天的保护密钥进行加密,并将加密了的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
相应地,步骤S3中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接收银行服务器发送的加密了的保护密钥之后,采用本地保存的前一天的保护密钥对所接收的内容进行解密,得到并保存当天的保护密钥。
这一设置使得每一天的保护密钥都是不同的,即使加密了的当天的保护密钥被截获,也无法破解出保护密钥。只有在加密了的当天的保护密钥被截获,并且截获到初始保护密钥,以及每一天的保护密钥才能够破解出当天的保护密钥。由此可见,这一设置极大地提高了当天的保护密钥被破解成功的难度。
在该上一设置中,需要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每天向银行服务器请求保护密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业务人员进行操作使得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每天向银行服务器请求保护密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内置自动请求程序,该自动请求程序用于每天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一密钥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银行服务器记录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组合及该组合对应的最近一次的保护密钥。那么,上述“前一天的保护密钥”可以是指最近一次向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成功的保护密钥。
例如,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向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一密钥请求时,都可以携带第一移动终端标识、第二移动终端标识,以表示所请求的保护密钥是用于在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之间传输信息使用的,银行服务器在向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均成功发送同一目标保护密钥之后,向第一移动终端标识、第二移动终端标识发送保存信号,以告知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将目标保护密钥作为“最近一次的保护密钥”进行保存。当然,银行服务器也会将目标保护密钥作为最近一次的保护密钥进行保存,从而使得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银行服务器上所保存的“最近一次的保护密钥”是一致的。
在向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个保护密钥时,采用初始保护密钥对第一个保护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保护密钥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
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天的保护密钥被破解成功的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通过安装的应用软件进行信息交互,该应用软件在由源代码打包形成可执行文件时,通过配置文件向可执行文件中内置初始保护密钥,从而初始保护密钥无法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此外,内置在可执行文件中的初始保护密钥也非常难以被截获。
可执行文件中内置的初始保护密钥还可以进行混淆加固处理,以提高从应用程序可执行文件中提取出初始保护密钥的难度。
S4: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目标标识。
目标标识可以是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中的一个终端的标识,或者是根据这两个终端的标识合成得到的。例如,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为A,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为B,则目标标识可以为AB。
S5: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分别向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二密钥请求,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目标标识。
S6:响应于第二密钥请求,银行服务器根据根密钥、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
S7:银行服务器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
S8: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分别采用本地保存的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
S9: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通过安装的应用软件进行信息交互,用于对终端间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一加密软模块、用于对终端件传输的信息进行解密的第一解密软模块、用于对银行服务器发送的加密了的保护密钥进行解密的第二解密软模块内置在应用软件之中。
预置在应用软件中的加解密软模块可以进行混淆处理。
本说明书提供的银行密钥管理系统,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向银行服务器请求当天的保护密钥,每天的保护密钥均不相同,从而提高了保护密钥的安全性;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近距离通信后,协商目标标识,并基于目标标识向银行服务器请求当天的工作密钥,银行服务器根据根密钥、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从而每天的工作密钥均不相同、不同终端间通信的工作密钥也不相同;银行服务器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当天的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从而保障了工作密钥传输的安全性。由此可见,本方案采用联机密钥交互策略实现了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的密钥管理,能够满足新型交易模式的落地实现;不采用无线传输信道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间传输密钥,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独立与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能够避免无线传输信道窃听密钥。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银行密钥管理方法,用于上述银行密钥管理系统中的银行服务器。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一密钥请求。
S12:响应于所述第一密钥请求,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用于所述目标终端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
S13: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二密钥请求,所述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标识;所述目标标识是由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得到的。
S14:响应于所述第二密钥请求,所述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根密钥、所述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用于所述目标终端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所述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
其中,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银行密钥管理方法,用于上述银行密钥管理系统中的第一移动终端或第二移动终端。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一密钥请求;所述第一密钥请求用于触发所述银行服务器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S22: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
S23: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目标标识。
S24: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二密钥请求,所述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标识;所述第二密钥请求用于所述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根密钥、所述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
S25: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
S26: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所述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银行密钥管理装置,可以用于实现图3所示的银行密钥管理方法。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1、第一响应单元12、第二接收单元13和第二响应单元14。
第一接收单元11用于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一密钥请求。
第一响应单元12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密钥请求,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用于所述目标终端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
第二接收单元13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二密钥请求,所述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标识;所述目标标识是由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得到的。
第二响应单元14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密钥请求,所述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根密钥、所述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用于所述目标终端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所述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
其中,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银行密钥管理装置,可以用于实现图3所示的银行密钥管理方法。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发送单元21、第三接收单元22、协商单元23、第二发送单元24、解密单元25和加解密单元26。
第一发送单元21用于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一密钥请求;所述第一密钥请求用于触发所述银行服务器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第三接收单元22用于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
协商单元23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目标标识。
第二发送单元24用于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二密钥请求,所述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标识;所述第二密钥请求用于所述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根密钥、所述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
解密单元25用于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
加解密单元26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所述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
上述各装置的描述及功能可以参阅对应的银行密钥管理方法部分的内容理解,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其中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处理器701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701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
存储器70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银行密钥管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图5所示的第一接收单元11、第一响应单元12、第二接收单元13和第二响应单元14,或者图6中所示的第一发送单元21、第三接收单元22、协商单元23、第二发送单元24、解密单元25和加解密单元26)。处理器7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02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处理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银行密钥管理方法。
存储器7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处理器701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7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7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7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70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02中,当被所述处理器701执行时,执行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银行密钥管理方法。
上述电子设备具体细节可以对应参阅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相关描述和效果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银行密钥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银行密钥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所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上述实施方式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的某些部分的方法。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虽然通过实施方式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1)

1.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银行服务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银行客户向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银行的业务人员向所述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还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银行服务器保存根密钥;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一密钥请求;
所述银行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密钥请求,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目标标识;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分别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二密钥请求,所述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标识;
响应于所述第二密钥请求,所述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根密钥、所述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所述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行服务器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包括:所述银行服务器采用前一天的保护密钥对当天的保护密钥进行加密,并将加密了的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相应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加密了的保护密钥,并采用本地保存的前一天的保护密钥对所接收的内容进行解密,得到并保存当天的工作密钥;
并且,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每天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一密钥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安装的应用软件进行信息交互,用于对终端间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一加密软模块、用于对终端件传输的信息进行解密的第一解密软模块、用于对银行服务器发送的加密了的保护密钥进行解密的第二解密软模块内置在所述应用软件之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行服务器记录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组合及所述组合对应的最近一次的保护密钥;所述前一天的保护密钥包括最近一次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成功的保护密钥。
5.一种银行密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银行密钥管理系统中的银行服务器,所述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包括银行服务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银行客户向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银行的业务人员向所述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还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交互;所述银行服务器保存根密钥;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一密钥请求;
响应于所述第一密钥请求,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用于所述目标终端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
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二密钥请求,所述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标识;所述目标标识是由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得到的;
响应于所述第二密钥请求,所述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根密钥、所述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用于所述目标终端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所述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
其中,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6.一种银行密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银行密钥管理系统中的目标终端,所述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包括银行服务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银行客户向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银行的业务人员向所述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还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交互;所述银行服务器保存根密钥;
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一密钥请求;所述第一密钥请求用于触发所述银行服务器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目标标识;
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二密钥请求,所述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标识;所述第二密钥请求用于所述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根密钥、所述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
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所述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
7.一种银行密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银行密钥管理系统中的银行服务器,所述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包括银行服务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银行客户向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银行的业务人员向所述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还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交互;所述银行服务器保存根密钥;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一密钥请求;
第一响应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密钥请求,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用于所述目标终端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二密钥请求,所述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标识;所述目标标识是由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得到的;
第二响应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密钥请求,所述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根密钥、所述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用于所述目标终端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所述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
其中,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8.一种银行密钥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银行密钥管理系统中的目标终端,所述银行密钥管理系统包括银行服务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银行客户向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银行的业务人员向所述银行服务器进行交互,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还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交互;所述银行服务器保存根密钥;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一密钥请求;所述第一密钥请求用于触发所述银行服务器生成当天的保护密钥,并将当天的保护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并保存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的保护密钥;
协商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建立通信连接后,协商目标标识;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银行服务器发送第二密钥请求,所述第二密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标识;所述第二密钥请求用于所述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根密钥、所述目标标识生成工作密钥;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所述工作密钥进行加密,将加密了的工作密钥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
解密单元,用于采用当天的保护密钥对加密了的工作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工作密钥;
加解密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时,采用所述工作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解密。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实现权利要求5或6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5或6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1088279.9A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1763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88279.9A CN117176337A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88279.9A CN117176337A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76337A true CN117176337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32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88279.9A Pending CN117176337A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763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6375B (zh) 保护带外消息
CN105427099A (zh) 安全电子交易的网络认证方法
CN115065472B (zh) 基于多密钥加密解密的安全芯片加密解密方法及装置
CN113329041B (zh) 用于控制安全元件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78884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74456B (zh) 开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000055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one-time virtual secret information
US11361312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oint to point encryption and tokenization using a mobile device
CN110838919B (zh) 通信方法、存储方法、运算方法及装置
CN110138736B (zh) 物联网多重动态随机加密的身份认证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CN107395600B (zh) 业务数据验证方法、服务平台及移动终端
CN110198320B (zh) 一种加密信息传输方法和系统
US913544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USIM data using mobile trusted module
CN113595742B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176337A (zh) 一种银行密钥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016267B (zh) 离线状态下的资源操作方法及系统
EP4020875A1 (en) Method, first server, second server,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ecurely a key
CN113392413A (zh) 一种数据安全存储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510275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584347A (zh) 验证短信收发方法、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969529A (zh) 数字资产交易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115397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oint to point encryption and tokenization in a hosted environment
CN112002084A (zh) 一种升级mPOS终端的方法及系统
CN105453073A (zh) 改善聚合数据的抗篡改性
CN115119150B (zh) 一种短信加解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