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72959B - 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72959B
CN117172959B CN202311425973.5A CN202311425973A CN117172959B CN 117172959 B CN117172959 B CN 117172959B CN 202311425973 A CN202311425973 A CN 202311425973A CN 117172959 B CN117172959 B CN 1171729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ignated
area
forestry
forestry area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259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72959A (zh
Inventor
卫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3114259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72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72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2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72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2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涉及林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和指定林业区内的植被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有利于对土壤状态不好的植物进行人工干预,通过对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有利于分析人类活动对林业区内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对林业区内的降水量和溪流水位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林业区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变化,为保护和管理林业区提供科学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林业是指根据经济学原理,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环境状态的林业,森林等林木对水源地有关键的保护作用,他们能够吸收雨水减少泥土的流失,能够减少山泉的外流,从而稳定水质,但是对于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监测,可能需要长期的观测和多次检测以获取准确和全面的数据,由于地理和环境因素的限制,监测范围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人工检测林业生态环境存在一些缺点,包括采样误差、技术局限性,进而影响数据准确性和成本效益,需要技术创新和改进来提高人工检测的效果和可行性。
当前对林业生态环境的监测主要通过遥感技术和传统人工勘测等方式进行监测,这种监测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这些监测手段单一,无法全面覆盖林业区内各种植物的细节和多样性,对于林业区内小尺度的生态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监测仍然存在困难,对于林业区内动态的生态环境变化,无法做到快速监测和对影响因素的分析。
2、由于对林业区内生态环境的监测需要考虑到人类活动对林业区内的影响,游客进入林业区内可能影响林业区内的土壤质量,以及对植被造成破坏,从而导致土壤侵蚀和植物受损,大量游客涌入林业区可能会造成拥挤,增加了噪音和环境压力,扰乱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繁育。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通过传感器采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并通过监测站监测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数据;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以及监测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数据,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以及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
水文要素监测模块,用于通过采集指定林业区内的水文要素,包括降水量、溪流水位,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并通过温湿度检测仪采集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参数,包括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
人类活动影响模块,用于采集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
综合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以及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并判断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是否正常,当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异常时,则发送信号至预警终端。
优选地,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土壤数据包括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
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代入计算公式,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其中/>、/>、/>分别表示指定林业区内第i种植物对应的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i为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编号,i=1,2,……,n,n为大于2的任意整数,/>、/>、/>分别为设定的标准土壤湿度、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土壤pH值,/>、/>、/>分别为设定的许可土壤湿度差、许可土壤有机质含量差、许可土壤pH值差,/>、/>、/>分别为设定的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对应的权重因子。
优选地,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数据包括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种类数量、植被高度;
将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种类数量、植被高度代入计算公式,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其中/>、/>、/>分别表示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种类数量、植被高度,/>、/>、/>分别为设定的标准植被覆盖面积、标准植被种类数量、标准植被高度,/>、/>、/>分别为设定的许可植被覆盖面积差、许可植被种类数量差、许可植被高度差,/>、/>、/>分别为设定的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种类数量、植被高度对应的权重因子。
优选地,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将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降水量、溪流水位代入计算公式,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其中、/>分别为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降水量、溪流水位,/>、/>分别为设定的标准降水量、标准溪流水位,/>、/>分别为设定的许可降水量差、许可溪流水位差,/>、/>分别为设定的降水量、溪流水位对应的权重因子。
优选地,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将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代入计算公式,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其中/>、/>、/>分别表示第t个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分别为设定的第t-1个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t为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编号,t=2,3,……m,m为大于3的任意整数,、/>、/>分别为设定的许可环境温度差、许可空气湿度差、许可风速差,/>、/>、/>分别为设定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对应的权重因子。
优选地,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将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代入计算公式,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其中/>、/>、/>分别为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分别为设定的访问人员的规定活动区域面积、合理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合理访问时长,/>、/>、/>分别为设定的访问人员的许可活动区域面积差、许可访问人员数量差、访问人员的许可访问时长差,/>、/>、/>分别为设定的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对应的权重因子。
优选地,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指定林业区内各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代入计算公式,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其中/>、/>、/>、/>、/>分别表示土壤状态系数、植被评估系数、水文环境评估系数、环境影响因子、人文影响因子,/>、/>、/>、/>、/>分别为设定的土壤状态系数、植被评估系数、水文环境评估系数、环境影响因子、人文影响因子对应的权重因子。
优选地,所述判断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是否正常,具体判断过程如下: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与设定的标准综合评估系数进行比较,若指定林业区内某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大于或者等于标准综合评估系数,则判定该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正常,若指定林业区内某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小于标准综合评估系数,则判定该林业区内的该种类植物生长状态异常,以此方式判断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是否正常。
优选的,所述预警终端用于指定林业区内的某种类植物生长状态异常时,进行预警提示。
本发明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方法,包括:步骤一、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采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并通过监测站监测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数据;
步骤二、数据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以及监测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数据,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以及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
步骤三、水文要素监测:通过采集指定林业区内的水文要素,包括降水量、溪流水位,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并通过温湿度检测仪采集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参数,包括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
步骤四、人类活动影响:采集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
步骤五、综合分析:根据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以及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并判断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是否正常;
步骤六、预警提示:当指定林业区内的某种类植物生长状态异常时,进行预警提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通过对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和指定林业区内的植被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有利于对土壤状态不好的植物进行人工干预。
2、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有利于分析人类活动对林业区内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对林业区内的降水量和溪流水位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林业区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变化,为保护和管理林业区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帮助决策者采取措施来保护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洪涝灾害。
3、通过对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得到各种类植物的综合评估系数,从而判断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环境,有利于维持林业区内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功能,可以保持林业区的生产力和稳定性,从而实现林业区的可持续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系统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实施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水文要素监测模块、人类活动影响模块、综合分析模块、预警终端。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分析模块连接,数据分析模块与水文要素监测模块连接,水文要素监测模块与人类活动影响模块连接,人类活动影响模块与综合分析模块连接,综合分析模块与预警终端连接。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通过传感器采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并通过监测站监测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全自动元素分析仪、酸碱度检测仪,通过使用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通过全自动元素分析仪检测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通过酸碱度检测仪检测土壤中pH值。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以及监测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数据,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以及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土壤数据包括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
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代入计算公式,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其中/>、/>、/>分别表示指定林业区内第i种植物对应的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i为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编号,i=1,2,……,n,n为大于2的任意整数,/>、/>、/>分别为设定的标准土壤湿度、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土壤pH值,/>、/>、/>分别为设定的许可土壤湿度差、许可土壤有机质含量差、许可土壤pH值差,/>、/>、/>分别为设定的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pH值对应的权重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的取值均为大于0且小于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数据包括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种类数量、植被高度;
将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种类数量、植被高度代入计算公式,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其中/>、/>、/>分别表示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种类数量、植被高度,/>、/>、/>分别为设定的标准植被覆盖面积、标准植被种类数量、标准植被高度,/>、/>、/>分别为设定的许可植被覆盖面积差、许可植被种类数量差、许可植被高度差,/>、/>、/>分别为设定的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种类数量、植被高度对应的权重因子。
还需要说明的是,、/>、/>的取值均为大于0且小于1。
水文要素监测模块,用于通过采集指定林业区内的水文要素,包括降水量、溪流水位,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并通过温湿度检测仪采集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参数,包括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雨量计和水位计测量得到指定林业区内的降水量和溪流水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将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降水量、溪流水位代入计算公式,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其中、/>分别为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降水量、溪流水位,/>、/>分别为设定的标准降水量、标准溪流水位,/>、/>分别为设定的许可降水量差、许可溪流水位差,/>、/>分别为设定的降水量、溪流水位对应的权重因子。
还需要说明的是,、/>的取值均为大于0且小于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将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代入计算公式,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其中/>、/>、/>分别表示第/>个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分别为设定的第t-1个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t为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编号,t=2,3,……,m,m为大于3的任意整数,/>、/>、/>分别为设定的许可环境温度差、许可空气湿度差、许可风速差,/>、/>、/>分别为设定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对应的权重因子。
再次需要说明的是,、/>、/>的取值均为大于0且小于1。
人类活动影响模块,用于采集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并判断人类活动是否对指定林业区内林业生态环境有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访问人员在进入林业区之前、离开林业区之后进行登记,以及在访问人员上佩戴运动传感器,从而检测得到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将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代入计算公式,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其中/>、/>、/>分别为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分别为设定的访问人员的规定活动区域面积、合理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合理访问时长,/>、/>、/>分别为设定的访问人员的许可活动区域面积差、许可访问人员数量差、访问人员的许可访问时长差,/>、/>分别为设定的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对应的权重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的取值均为大于0且小于1。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有利于分析人类活动对林业区内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对林业区内的降水量和溪流水位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林业区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变化,为保护和管理林业区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帮助决策者采取措施来保护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洪涝灾害。
综合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以及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并判断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是否正常,当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异常时,则发送信号至预警终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指定林业区内各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代入计算公式,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其中/>、/>、/>、/>、/>分别表示土壤状态系数、植被评估系数、水文环境评估系数、环境影响因子、人文影响因子,/>、/>、/>、/>、/>分别为设定的土壤状态系数、植被评估系数、水文环境评估系数、环境影响因子、人文影响因子对应的权重因子。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是否正常,具体判断过程如下: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与设定的标准综合评估系数进行比较,若指定林业区内某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大于或者等于标准综合评估系数,则判定该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正常,若指定林业区内某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小于标准综合评估系数,则判定该林业区内的该种类植物生长状态异常,以此方式判断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是否正常。
需要说明的是,、/>、/>、/>、/>的取值均为大于0且小于1。
通过对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得到各种类植物的综合评估系数,从而判断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环境,有利于维持林业区内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功能,可以保持林业区的生产力和稳定性,从而实现林业区的可持续管理。
所述预警终端,用于指定林业区内的某种类植物生长状态异常时,进行预警提示。
需要说明的是,当某种类植物生长状态异常时,预警终端会发出警报,例如:声音或闪烁的灯光等方式,以即时通知林业区内管理员,管理员收到预警后,及时采取对应的补救措施。
请参阅图2所示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采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并通过监测站监测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数据;
步骤二、数据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以及监测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数据,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以及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
步骤三、水文要素监测:通过采集指定林业区内的水文要素,包括降水量、溪流水位,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并通过温湿度检测仪采集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参数,包括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
步骤四、人类活动影响:采集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并判断人类活动是否对指定林业区内林业生态环境有影响;
步骤五、综合分析:根据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以及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并判断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是否正常;
步骤六、预警提示:当指定林业区内的某种类植物生长状态异常时,进行预警提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通过对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和指定林业区内的植被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有利于对土壤状态不好的植物进行人工干预。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通过传感器采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并通过监测站监测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数据;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以及监测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数据,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以及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
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土壤数据包括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
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代入计算公式
,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其中/>、/>、/>分别表示指定林业区内第i种植物对应的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i为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编号,,n为大于2的任意整数,/>、/>、/>分别为设定的标准土壤湿度、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土壤pH值,/>、/>、/>分别为设定的许可土壤湿度差、许可土壤有机质含量差、许可土壤pH值差,/>、/>、/>分别为设定的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对应的权重因子;
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数据包括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种类数量、植被高度;
将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种类数量、植被高度代入计算公式
,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其中D、E、F分别表示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种类数量、植被高度,/>、/>、/>分别为设定的标准植被覆盖面积、标准植被种类数量、标准植被高度,/>、/>、/>分别为设定的许可植被覆盖面积差、许可植被种类数量差、许可植被高度差,/>、/> 分别为设定的植被覆盖面积、植被种类数量、植被高度对应的权重因子;
水文要素监测模块,用于通过采集指定林业区内的水文要素,包括降水量、溪流水位,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并通过温湿度检测仪采集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参数,包括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
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将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降水量、溪流水位代入计算公式
,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其中N、M分别为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降水量、溪流水位,/>、/>分别为设定的标准降水量、标准溪流水位,/>、/>分别为设定的许可降水量差、许可溪流水位差,/>、/>分别为设定的降水量、溪流水位对应的权重因子;
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将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代入计算公式
,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其中/>、/>、/>分别表示第t个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分别为设定的第t-1个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t为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编号,/>,m为大于3的任意整数,/>、/>、/>分别为设定的许可环境温度差、许可空气湿度差、许可风速差,/>、/>分别为设定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对应的权重因子;
人类活动影响模块,用于采集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
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将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代入计算公式
,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其中H、I、K分别为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分别为设定的访问人员的规定活动区域面积、合理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合理访问时长,/>、/>、/>分别为设定的访问人员的许可活动区域面积差、许可访问人员数量差、访问人员的许可访问时长差,/>、/>、/>分别为设定的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对应的权重因子;
综合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以及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并判断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是否正常,当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异常时,则发送信号至预警终端;
所述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指定林业区内各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代入计算公式,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其中/>、/>、/>、/>、/>分别表示土壤状态系数、植被评估系数、水文环境评估系数、环境影响因子、人文影响因子,/>、/>、/>、/>、/>分别为设定的土壤状态系数、植被评估系数、水文环境评估系数、环境影响因子、人文影响因子对应的权重因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是否正常,具体判断过程如下:
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与设定的标准综合评估系数进行比较,若指定林业区内某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大于或者等于标准综合评估系数,则判定该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正常,若指定林业区内某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小于标准综合评估系数,则判定该林业区内的该种类植物生长状态异常,以此方式判断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是否正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警终端,所述预警终端用于指定林业区内的某种类植物生长状态异常时,进行预警提示。
4.一种执行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林业生态环境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采集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并通过监测站监测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数据;
步骤二、数据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数据,以及监测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数据,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根系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以及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
步骤三、水文要素监测:通过采集指定林业区内的水文要素,包括降水量、溪流水位,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并通过温湿度检测仪采集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参数,包括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
步骤四、人类活动影响:采集指定林业区内访问人员的活动区域面积、访问人员数量、访问人员的访问时长,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
步骤五、综合分析:根据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土壤状态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植被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水文环境评估系数、指定林业区内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环境影响因子,以及指定林业区内对应的人文影响因子,进而计算得到指定林业区内各种类植物对应的综合评估系数,并判断指定林业区内的各种类植物生长状态是否正常;
步骤六、预警提示:当指定林业区内的某种类植物生长状态异常时,进行预警提示。
CN202311425973.5A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7172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5973.5A CN117172959B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5973.5A CN117172959B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72959A CN117172959A (zh) 2023-12-05
CN117172959B true CN117172959B (zh) 2024-02-13

Family

ID=88947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25973.5A Active CN117172959B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7295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0049A (zh) * 2020-08-21 2020-11-13 广州立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林业森林防火安全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CN115169888A (zh) * 2022-07-08 2022-10-11 中煤湖北地质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矿山植被重建的生态系统价值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5293473A (zh) * 2022-01-19 2022-11-04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林草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方法
CN115717909A (zh) * 2022-11-17 2023-02-28 复旦大学 一种面向热害职业危害的健康智能监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38113A (zh) * 2023-04-20 2023-05-23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一种林业种植的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0049A (zh) * 2020-08-21 2020-11-13 广州立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林业森林防火安全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CN115293473A (zh) * 2022-01-19 2022-11-04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林草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方法
CN115169888A (zh) * 2022-07-08 2022-10-11 中煤湖北地质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矿山植被重建的生态系统价值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5717909A (zh) * 2022-11-17 2023-02-28 复旦大学 一种面向热害职业危害的健康智能监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38113A (zh) * 2023-04-20 2023-05-23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一种林业种植的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土壤安全:从地球关键带到生态系统服务;朱永官;李刚;张甘霖;傅伯杰;;地理学报;20151215(第1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72959A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4765A (zh) 用于大气污染的监测系统及用于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
Liu et al. Combined effects of climate and land management on watershed vegetation dynamics in an arid environment
Mandement et al. Contribution of personal weather stations to the observation of deep-convection features near the ground
CN109740195A (zh) 一种基于气象站观测数据的极值台风风速概率分布模型及设计台风风速的评估方法
Berger et al. The impact of rain events on CO2 emissions from contrasting land use systems in semi-arid West African savannas
CN107403004B (zh) 一种基于地形数据的遥测雨量站点可疑数值检验方法
Gong et al. Vegetation structure drives forest phenological recovery after hurricane
CN109272230B (zh) 一种地面观测站气压要素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和系统
Zhang et al. Estimation of kilometer-scale heat fluxes over a hilly area in Northern China using an optical-microwave scintillometer
CN109146327B (zh) 一种地面观测站气温要素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7172959B (zh) 一种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Fiebrich et al. Towar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esoscale meteorological networks
Sigmund et al.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ir mass classification for the high-alpine observatory at the Zugspitze Mountain, Germany
CN116702588A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风电场关键气象因子预报方法及系统
CN106371153B (zh) 无人值守小型自动气象台
CN206893059U (zh) 一种用于林木生长智能监测的系统
Kabala et al. A customizable and use friendly R package to process big data from the Tree Talker system
CN114167522A (zh) 一种用于智慧城市高层建筑的风场监测与校正系统
Malone et al. Quality assurance of weather data for agricultural system model input: A case study using the Walnut Creek watershed in central Iowa
Laurence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urface relative humidity using ground based radar measurement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isease risk assessment
Dandrifosse et al. Automatic quality control of weather data for timely decisions in agriculture
Xie et al. The statistics of blowing snow occurrences from multi-year autonomous snow flux measurements in the French Alps
Represa et al. Daily concentrations of PM2. 5 in the Valencian community using random forest for the period 2008–2018
CN109272545A (zh) 一种定量表征河流决口扇的几何参数关系及其规模的方法
Sammaritano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Spatial and Seasonal Aerosols Distribution During 2017 Winter and Spring, in San Juan City, Argent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