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62426B - 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62426B
CN117162426B CN202311442876.7A CN202311442876A CN117162426B CN 117162426 B CN117162426 B CN 117162426B CN 202311442876 A CN202311442876 A CN 202311442876A CN 117162426 B CN117162426 B CN 1171624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gun barrel
arc
quartz tub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428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62426A (zh
Inventor
李典鸿
范丽华
黎羽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i Yue Electricity H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i Yue Electricity H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i Yue Electricity H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i Yue Electricity H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428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62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62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2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62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2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注塑领域,尤其是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包括外壳、反射层、石英管及炮筒管;炮筒管设置于外壳内,且炮筒管的轴心与外壳的轴心重合;石英管沿外壳的轴心轴向等距离周向分布设置有多个,且石英管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端部固定连接,石英管位于外壳内壁与炮筒管之间;石英管中部内置有发热丝;其反射层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端部固定连接,反射层由多个弧形板侧边依次连接围绕而成,弧形板与石英管的数量一一对应,且弧形板的内壁抛物线焦点与发热丝的中心重合。非直接作用在炮筒管的热量在被聚拢后再经过石英管进行发出,均匀地反射到炮筒管表面,提升炮筒管表面的热量分布均匀性,避免了炮筒管因为热量不均而导致变形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
背景技术
红外节能加热圈是注塑行业中的非接触加热装置,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热辐射,发热管背面发射热量被反射层反射,形成对炮筒管的单向热辐射,炮筒管吸热升温融化内部待融化的原料。
红外节能加热圈加热效率提升的关键配件之一为反射层。目前,节能加热圈的反射层材料主要为铸铁、不锈钢或者高温镀铝板,上述反射层在高温时反射率降低甚至发生融化,导致加热圈向外壳传热增加,加热效率降低。此外,如图1所示反射层截面形状为圆形,发热丝发射热量经过圆形反射层无规则地反射到炮筒管表面,导致炮筒管表面的热量分布不均匀,炮筒管长期处于热量分布不均匀的状态下容易发生变形。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能够将热量均匀分布分布在炮筒管的表面。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包括外壳、反射层、石英管及炮筒管;
所述炮筒管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炮筒管的轴心与所述外壳的轴心重合;
所述石英管沿外壳的轴心轴向等距离周向分布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石英管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石英管位于所述外壳内壁与炮筒管之间;
所述石英管中部内置有发热丝;
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壁与石英管之间,其中所述反射层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反射层用于反射所述发热丝的热量;
所述反射层由多个弧形板侧边依次连接围绕而成,所述弧形板与所述石英管的数量一一对应,且所述弧形板的内壁抛物线焦点与所述发热丝的中心重合。
优选的,所述石英管设置于所述弧形板内,且所述发热丝的中心也位于所述弧形板内;
所述弧形板的内壁抛物线顶点到所述石英管轴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石英管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由耐温石英玻璃所制成,所述弧形板背离所述石英管的一面镀有铝。
优选的,所述反射层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石棉,所述石棉用于隔热。
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左壳体与右壳体,所述左壳体的一侧边与所述右壳体的一侧边铰接,所述左壳体的另一侧边设置卡件,所述右壳体的另一侧边设置扣件,所述卡件与扣件配合卡扣住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使左壳体与右壳体配合形成圆柱形状。
优选的,所述左壳体包括壳板与云母支架,所述壳板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所述云母支架;
所述云母支架的形状为半圆环状,所述壳板的端部完全贴合所述云母支架的大直径圆的边,所述炮筒管的端部完全贴合所述云母支架的小直径圆的边;
所述云母支架的板身还设置有圆形的通孔与弧线形的卡槽,所述石英管分别穿过并固定于两个云母支架的通孔,所述弧形板分别穿过并固定于两个所述云母支架的卡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当发热丝进行发热时,非直接作用在炮筒管的热量会首先抵达到弧形板处,而弧形板的内壁满呈抛物线,且弧度小于现有的截面为圆形的反射层,在进行反射时能够更加聚拢热量,而且所述弧形板的内壁抛物线焦点与所述发热丝的中心重合。非直接作用在炮筒管的热量被聚拢在发热丝的中心,再经过石英管进行发出,均匀地反射到炮筒管表面,提升炮筒管表面的热量分布均匀性,避免了炮筒管因为热量不均而导致变形的情况。
2.具有抛物线的弧形板与现有的反射层相比,热量在经过反射层后再到达炮筒管的传递距离变小,从而减少了热量的衰减,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加热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拆卸炮筒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外壳1、左壳体1a、壳板1aa、云母支架1ab、右壳体1b、反射层2、弧形板2a、石英管3、炮筒管4、石棉5、通孔6、卡槽7、卡件8、扣件9。
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3所示,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包括外壳1、反射层2、石英管3及炮筒管4;
所述炮筒管4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且所述炮筒管4的轴心与所述外壳1的轴心重合;
所述石英管3沿外壳1的轴心轴向等距离周向分布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石英管3的两端分别与外壳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石英管3位于所述外壳1内壁与炮筒管4之间;
所述石英管3中部内置有发热丝;
所述反射层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壁与石英管3之间,其中所述反射层2的两端分别与外壳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反射层2用于反射所述发热丝的热量;
所述反射层2由多个弧形板2a侧边依次连接围绕而成,所述弧形板2a与所述石英管3的数量一一对应,且所述弧形板2a的内壁抛物线焦点与所述发热丝的中心重合。
当所述发热丝进行发热时,发出的热量会向四周进行扩散,其中一部分会扩散到炮筒管4处,另一部热量会经过反射层2后再辐射到炮筒管4处。如图1所示,现有的反射层2截面形状为圆形,当发热丝发射热量经过圆形反射层2无规则地反射到炮筒管4表面,导致炮筒管4表面的热量分布不均匀,炮筒管4长期处于热量分布不均匀的状态下容易发生变形,从而使得整个加热器损坏。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发明中,将圆柱型的反射层2进行改进,将多个弧形板2a侧边依次连接围绕而成,而含有发热丝的石英管3位于所述弧形板2a内,而且所述发热丝的中心也位于所述弧形板2a内。当发热丝进行发热时,非直接作用在炮筒管4的热量会首先抵达到弧形板2a处,而弧形板2a的内壁呈抛物线,且弧度小于如图1所示现有截面为圆形的反射层,弧形板2a在进行反射时能够更加聚拢热量,而且所述弧形板2a的内壁抛物线焦点与所述发热丝的中心重合。非直接作用在炮筒管4的热量被聚拢在发热丝的中心,后再经过石英管3进行发出,均匀地反射到炮筒管4表面,提升炮筒管4表面的热量分布均匀性,避免了炮筒管4因为热量不均而导致变形的情况。
具有抛物线的弧形板2a与现有的反射层2相比,热量在经过反射层2后再到达炮筒管4的传递距离变小,从而减少了热量的衰减,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与现有弧形状的反射层相比,具有抛物线的弧形板2a在进行发射时,可以仅对非面向炮筒管4上的热辐射进行反射,而能够直接作用于炮筒管4方向的热辐射则不会进行反射,使得发热丝能够以最广的角度进行热辐射,避免了反射层因形状限制发热丝的直接辐射角度,从而造成炮筒管4表面的热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发生,而且抛物线焦点与发热丝的中心重合,使得每一个非面向炮筒管4的热辐射在进行反射时,热辐射的反射路程长度均一样,热量能够均匀的重新聚拢于发热丝。热量再通过发热丝与石英管3均匀地反射到炮筒管4表面,进一步提升炮筒管4表面的热量分布均匀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中,所述所有石英管3、发热丝的尺寸以及型号都一致。
优选的,所述石英管3设置于所述弧形板2a内,且所述发热丝的中心也位于所述弧形板2a内;
所述弧形板2a的内壁抛物线顶点到所述石英管3轴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石英管3的直径。
所述石英管3设置于所述弧形板2a内,在发热丝进行发热丝,只能被单一一个弧形板2a所反射,避免其他发热丝的热量进入到其他弧形板2a,从而使得被进入的弧形板2a所对应的石英管3热量过度集中,从而造成损坏。
同时当所述弧形板2a的内壁抛物线顶点到所述石英管3轴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石英管3的直径,能够有效控制所述弧形板2a与石英管3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热量的传递距离。当所述弧形板2a的内壁抛物线顶点到所述石英管3轴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石英管3的直径时,弧形板2a的内壁抛物线的具体求算方程式如下:
其中d为石英管3的外直径,r为炮筒管4的半径,t为炮筒管4到石英管3的距离,N为弧形板2a的数量。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2a由耐温石英玻璃所制成,所述弧形板2a背离所述石英管3的一面镀有铝。
在所述弧形板2a的一面镀有铝,能够将热能的反射率提高到95%、确保加热器的加热性能。
优选的,所述反射层2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石棉5,所述石棉5用于隔热。
石棉5能够降低内部向外壳1传递的热量,进一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外壳1包括左壳体1a与右壳体1b,所述左壳体1a的一侧边与所述右壳体1b的一侧边铰接,所述左壳体1a的另一侧边设置卡件8,所述右壳体1b的另一侧边设置扣件9,所述卡件8与扣件9配合卡扣住所述左壳体1a与右壳体1b,使左壳体1a与右壳体1b配合形成圆柱形状。
在本发明中,所述左壳体1a可以沿与右壳体1b的铰接处进行旋转,从而打开外壳1的内部,便于查看与更换内部的零件。当进行该样设置时,所述炮筒管4与反射层2均需要分别对半设置在左壳体1a与右壳体1b上。
优选的,所述左壳体1a包括壳板1aa与云母支架1ab,所述壳板1aa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所述云母支架1ab;
所述云母支架1ab的形状为半圆环状,所述壳板1aa的端部完全贴合所述云母支架1ab的大直径圆的边,所述炮筒管4的端部完全贴合所述云母支架1ab的小直径圆的边;
所述云母支架1ab的板身还设置有圆形的通孔6与弧线形的卡槽7,所述石英管3分别穿过并固定于两个云母支架1ab的通孔6,所述弧形板2a分别穿过并固定于两个所述云母支架1ab的卡槽7。
在进行固定时,将所述石英管3先后穿过两个所述云母支架1ab的通孔6,然后进行焊接,在焊接完成后,再将发热丝塞入到石英管3内。同样的,所述弧形板2a的安装也一样是将弧形板2a先后穿过卡槽7后再进行焊接。为了使用者的安全,在所述云母支架1ab的外侧可以设置隔热材料,避免工人直接触碰到云母支架1ab。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包括外壳、反射层、石英管及炮筒管;
所述炮筒管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炮筒管的轴心与所述外壳的轴心重合;
所述石英管沿外壳的轴心轴向等距离周向分布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石英管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石英管位于所述外壳内壁与炮筒管之间;
所述石英管中部内置有发热丝;
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壁与石英管之间,其中所述反射层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反射层用于反射所述发热丝的热量;
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由多个弧形板侧边依次连接围绕而成,所述弧形板与所述石英管的数量一一对应,且所述弧形板的内壁抛物线焦点与所述发热丝的中心重合;
其中所述石英管设置于所述弧形板内,且所述发热丝的中心也位于所述弧形板内。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的内壁抛物线顶点到所述石英管轴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石英管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由耐温石英玻璃所制成,所述弧形板背离所述石英管的一面镀有铝。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石棉,所述石棉用于隔热。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左壳体与右壳体,所述左壳体的一侧边与所述右壳体的一侧边铰接,所述左壳体的另一侧边设置卡件,所述右壳体的另一侧边设置扣件,所述卡件与扣件配合卡扣住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使左壳体与右壳体配合形成圆柱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包括壳板与云母支架,所述壳板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所述云母支架;
所述云母支架的形状为半圆环状,所述壳板的端部完全贴合所述云母支架的大直径圆的边,所述炮筒管的端部完全贴合所述云母支架的小直径圆的边;
所述云母支架的板身还设置有圆形的通孔与弧线形的卡槽,所述石英管分别穿过并固定于两个云母支架的通孔,所述弧形板分别穿过并固定于两个所述云母支架的卡槽。
CN202311442876.7A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 Active CN117162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2876.7A CN117162426B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2876.7A CN117162426B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2426A CN117162426A (zh) 2023-12-05
CN117162426B true CN117162426B (zh) 2024-03-12

Family

ID=88943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2876.7A Active CN117162426B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6242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1095A (zh) * 2011-10-19 2012-01-25 安徽多达皖晶新能源有限公司 管板聚焦型太阳能热管集热器
CN205969838U (zh) * 2016-05-18 2017-02-22 安徽文鼎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机纳米红外节能加热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1095A (zh) * 2011-10-19 2012-01-25 安徽多达皖晶新能源有限公司 管板聚焦型太阳能热管集热器
CN205969838U (zh) * 2016-05-18 2017-02-22 安徽文鼎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机纳米红外节能加热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2426A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84376C1 (ru) Дверца с встроенной горелкой для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ого прибора
CN102548722B (zh) 加热设备和用于加热设备的反射装置
CN117162426B (zh) 一种注塑用的加热器
CN113218230A (zh) 燃气换热器、换热结构及换热翅片
CN103912912B (zh) 管式红外线辐射采暖设备反射板的制造方法
CN212378055U (zh) 复合抛物锥面体反射导热节能罩
CN111457445A (zh) 复合抛物锥面体反射导热节能罩
CN218291038U (zh) 一种用于管道焊接热处理的工具
KR100735172B1 (ko) 히팅 유닛
CN106610051B (zh) 反射罩体、加热装置和取暖器
CN209996063U (zh) 一种烤箱内置用钢管加热管
CN221089972U (zh) 一种热缩套管红外线加热装置
CN212213473U (zh) 一种加热组件
CN213522395U (zh) 一种高效红外线加热管
CN216221221U (zh) 高效旺火电热锅发热盘及电热锅
US9739490B2 (en) Radiant heat reflector wing
JPH0933053A (ja) 加熱調理器
CN209682858U (zh) 一种新型节能发热圈
CN214197616U (zh) 波纹直通管
CN212727441U (zh) 一种电加热装置
CN210165788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燃气燃烧换热器
CN219740633U (zh) 一种远红外加热器的固定导热装置
CN210899651U (zh) 一种纳米红外电热圈
CN219995861U (zh) 一种回转窑及其功能模块
CN217210335U (zh) 一种烤瓷炉的电阻丝和炉膛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