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1415A - 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1415A
CN117151415A CN202311204309.8A CN202311204309A CN117151415A CN 117151415 A CN117151415 A CN 117151415A CN 202311204309 A CN202311204309 A CN 202311204309A CN 117151415 A CN117151415 A CN 117151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ning
design
module
data
sche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043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2043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14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1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14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6Creation of semantic tools, e.g. ontology or thesauri
    • G06F16/367Ontolog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5Fus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5/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using knowledge-based models
    • G06N5/02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 G06N5/022Knowledge engineering; Knowledge acqui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包括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子系统,用于收集不同部门和地区的城镇规划及建设数据,包括地形数据、楼宇数据以及地块参数数据,构建规划设计数据库;规划知识库,采用知识图谱存储城乡规划设计专业知识、国家及地区规划规范、设计标准,以及规划评估模型;智能分析子系统,生成规划设计方案;数字孪生子系统构建虚拟城市数字孪生模型;协同规划子系统,用于供相关部门和公众在数字孪生环境下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在线编辑;规划评估子系统,结合数字孪生环境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智能评估;优点是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分析技术提高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与精细化程度,以满足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础设施规划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规划工作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和战略价值,但是当前的城乡规划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首先,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数据隔离严重,规划设计往往缺乏全面充分的信息支撑,导致方案不够科学。其次,受多方面条件制约,规划设计还存在粗放化倾向,评估和监测不足,方案执行效果难以有效跟踪。另外,相关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不顺,导致规划目标难以顺利实现。此外,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在规划工作中的应用不足,规划设计过程较为传统和经验化,公众广泛参与也较少。
总体上,当前城乡规划领域亟需构建统一的多源数据平台,建立科学的规划设计与评估体系,加强部门间及规划方与公众之间的协同,以及增加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以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集成化、协同化、智能化的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分析技术提高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与精细化程度,以满足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需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包括: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子系统,用于收集不同部门和地区的城镇规划及建设数据,包括地形数据、楼宇数据以及地块参数数据,通过数据清洗转换去噪,构建包含影像图层、向量地图、属性数据库的规划设计数据库;
规划知识库,采用知识图谱存储城乡规划设计专业知识、国家及地区规划规范、设计标准,以及规划评估模型;
智能分析子系统,基于深度学习和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从规划设计数据库提取数据,结合规划知识库进行智能预测分析,并生成规划设计方案;
数字孪生子系统,通过读取规划设计统一数据库中的地图和三维模型,结合规划知识库中的设计规范,构建虚拟城市数字孪生模型;
协同规划子系统,用于供相关部门和公众在数字孪生环境下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在线编辑;
规划评估子系统,应用规划知识库中的模型,结合数字孪生环境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智能评估。
优选地,所述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子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通过配置数据库连接参数,采集规划设计部门的CAD图层数据,地图院的影像图数据,统计局的人口数据;
数据检查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格式校验、缺失值检查;
数据转换模块,完成数据格式的标准化转换,实现规划设计数据的互通;
空间注册模块,解析规划设计数据中的坐标信息,建立不同数据之间的空间对应关联;
数据融合模块,利用关系数据库技术,基于数据转换模块和空间注册模块,构建统一的规划设计数据库;
数据库增量更新模块,通过时间戳比对,实现对规划设计数据库的增量更新。
优选地,所述规划知识库具体包括
文本挖掘模块,对规划设计相关文档进行自然语言处理,提取文档中的规划设计领域知识;
知识表示模块,利用规范化的知识表示语言,对文本挖掘模块提取的规划设计领域知识进行形式化表示,生成规划设计知识图谱;
知识映射模块,将知识表示模块生成的规划设计知识图谱,与规划知识库中包含的城市总体规划标准、土地利用规划标准、建筑设计规范规划规范知识中的规范概念进行映射对齐;
知识融合模块,基于知识映射模块,实现规划设计知识图谱与规划规范知识的融合,构建统一的规划知识库。
优选地,所述智能分析子系统包括
规划需求解析模块,接收决策者输入的规划设计需求,转换为规划分析执行任务;
规划特征提取模块,按规划分析任务从规划设计数据库提取相关地形、楼宇、地块规划实体数据;
规划知识匹配模块,在规划知识库中找到与提取规划特征相关的设计规范知识;
多方案生成模块,基于规划特征、规划知识和规划约束,使用智能算法生成多个规划设计方案。
优选地,数字孪生子系统包括
三维场景构建模块,利用规划设计数据库中的地形数据和建筑物数据,构建包含地形和建筑物的虚拟城市三维场景;
建筑信息模型生成模块,根据规划设计数据库中的地块参数和建筑参数,生成包含建筑物语义信息的建筑信息模型;
虚拟城市创建模块,将生成的建筑信息模型与虚拟城市三维场景进行集成,构建功能完备的虚拟城市数字孪生模型。
优选地,所述协同规划子系统包括
规划方案协作模块,在虚拟城市数字孪生环境中,支持多用户协作生成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方案版本控制模块,管理规划方案协作模块产生的多轮迭代设计版本;
规划方案通知模块,当规划方案版本控制模块检测到有更新时,向相关规划人员发送通知;
规划方案讨论模块,各方规划人员基于通知,在规划设计方案上进行注释讨论;
规划方案评决模块,汇总讨论意见后,通过在线投票进行设计方案评选。
优选地,所述规划评估子系统包括
规划方案采集模块,获取智能分析子系统输出的多种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方案解析模块,解析数字孪生子系统中规划设计方案的组成部分及参数;
评估指标提取模块,依据规划知识库中的评估规则,确定对应评估模型所需的输入指标;
评估模型匹配模块,根据提取的评估指标,在规划知识库中找到最匹配的规划评估模型;
方案情景模拟模块,使用规划设计参数和历史数据,构建设计方案在数字孪生环境中的情景仿真;
评估报告生成模块,运行匹配的评估模型,进行方案优劣分析,并生成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估报告。
优选地,还包括决策支持子系统,用于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支持,包括
方案排序模块,根据规划评估子系统生成的评估报告,对不同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排序;
决策推荐模块,利用粗粒度路径搜索算法,基于方案排序结果,给出对应不同优先目标的规划方案排行推荐;
情景对比模块,比较不同决策推荐方案在数字孪生环境下的实施效果;
决策解释模块,利用知识图谱推理机制,对推荐决策给出解释性说明。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通过收集不同部门和地区的城镇规划数据,构建统一的规划设计数据库,突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2.应用智能分析子系统实现规划方案智能生成,运用深度学习和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实现智能预测分析,大大提升了规划设计效率;
3.利用数字孪生子系统构建虚拟城市环境,实现规划设计全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降低试错成本,支持多方协作;
4.规划知识库实现了专业知识的形式化表示、存储与管理,为智能分析和规划评估提供知识驱动;
5.规划评估子系统实现规划方案的智能评估,提供决策依据;
6.整体系统实现了规划设计全流程的智能化,实现了以数据和知识驱动规划设计决策的理念,提升了规划设计水平;
7.系统集成化架构,模块耦合松散,可以灵活扩展和二次开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将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中,1、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子系统;2、规划知识库;3、智能分析子系统;4、数字孪生子系统;5、协同规划子系统;6、规划评估子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包括: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子系统1,用于收集不同部门和地区的城镇规划及建设数据,包括地形数据、楼宇数据以及地块参数数据,通过数据清洗转换去噪,构建包含影像图层、向量地图、属性数据库的规划设计数据库;
规划知识库2,采用知识图谱存储城乡规划设计专业知识、国家及地区规划规范、设计标准,以及规划评估模型;
智能分析子系统3,基于深度学习和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从规划设计数据库提取数据,结合规划知识库2进行智能预测分析,并生成规划设计方案;
数字孪生子系统4,通过读取规划设计统一数据库中的地图和三维模型,结合规划知识库2中的设计规范,构建虚拟城市数字孪生模型;
协同规划子系统5,用于供相关部门和公众在数字孪生环境下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在线编辑;
规划评估子系统6,应用规划知识库2中的模型,结合数字孪生环境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智能评估。
本实施例中,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子系统1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通过配置数据库连接参数,采集规划设计部门的CAD图层数据,地图院的影像图数据,统计局的人口数据;
数据检查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格式校验、缺失值检查;
数据转换模块,完成数据格式的标准化转换,实现规划设计数据的互通;
空间注册模块,解析规划设计数据中的坐标信息,建立不同数据之间的空间对应关联;
数据融合模块,利用关系数据库技术,基于数据转换模块和空间注册模块,构建统一的规划设计数据库;
数据库增量更新模块,通过时间戳比对,实现对规划设计数据库的增量更新。
在上述系统中,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子系统1通过分步骤工作,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格式的城镇规划设计数据的高效融合,为后续智能化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持。首先,数据采集模块通过配置数据库参数,采集不同部门的CAD、影像等规划设计数据;然后,数据检查模块对采集数据进行格式校验和缺失值检查,保证数据质量;随后,数据转换模块完成数据格式的标准化转换,实现规划设计数据的互通;在此基础上,空间注册模块解析数据坐标信息,建立不同数据源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接着,数据融合模块利用关系数据库技术,基于数据转换和空间注册结果,构建统一的规划设计数据库;最后,数据库增量更新模块通过时间戳比对持续获取最新数据。该子系统实现了多源异构规划设计数据的协同连接与管理,有效支撑了后续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规划分析决策。
本实施例中,规划知识库2具体包括,
文本挖掘模块,对规划设计相关文档进行自然语言处理,提取文档中的规划设计领域知识;
知识表示模块,利用规范化的知识表示语言,对文本挖掘模块提取的规划设计领域知识进行形式化表示,生成规划设计知识图谱;
知识映射模块,将知识表示模块生成的规划设计知识图谱,与规划知识库2中包含的城市总体规划标准、土地利用规划标准、建筑设计规范规划规范知识中的规范概念进行映射对齐;
知识融合模块,基于知识映射模块,实现规划设计知识图谱与规划规范知识的融合,构建统一的规划知识库2。
在上述系统中,规划知识库2通过文本智能分析和知识融合的流程,构建了统一的规划设计专业知识库,为智能规划提供知识支撑。首先,文本挖掘模块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大量规划设计文档中提取领域知识;然后,知识表示模块使用知识图谱方法对提取出的文本概念和关系进行形式化表示;接着,知识映射模块将文本化知识图谱与预定义的规划规范知识进行对齐映射;最后,知识融合模块基于映射结果,实现文本知识图谱和规范知识的融合,形成包含规划流程知识与规范知识的统一规划知识库2。该规划知识库2融合了规划领域的敏结专业知识、行业规范与标准,提供了智能规划决策的知识支撑,实现了规划知识智能管理与利用。
本实施例中,智能分析子系统3包括,
规划需求解析模块,接收决策者输入的规划设计需求,转换为规划分析执行任务;
规划特征提取模块,按规划分析任务从规划设计数据库提取相关地形、楼宇、地块规划实体数据;
规划知识匹配模块,在规划知识库2中找到与提取规划特征相关的设计规范知识;
多方案生成模块,基于规划特征、规划知识和规划约束,使用智能算法生成多个规划设计方案。
在上述系统中,智能分析子系统3通过规划需求分析、特征提取、知识匹配和多方案生成的流程,实现了智能的规划设计方案产出。首先,规划需求解析模块解析决策者输入的需求,转化为规划分析执行任务;然后,规划特征提取模块从规划数据库提取地形、楼宇、地块等相关规划实体数据特征;接着,规划知识匹配模块根据提取特征,在规划知识库2中找到匹配的设计规范知识;最后,多方案生成模块运用智能算法,基于特征、知识和约束,产出多个规划设计方案。该子系统融合了规划数据库、知识库支持,实现了规划方案的智能生成,大大提升了设计效率,为决策者提供多种可选方案。
智能分析子系统3实现了从规划设计需求到设计方案产出的整个流程的智能自动化,通过规划需求解析、规划特征提取、规划知识匹配和多方案智能生成的模块化技术架构,基于规划数据库和知识库的驱动,能够自动解析需求、提取数据特征、找到匹配知识、运用智能算法生成多个优质设计方案,并支持方案迭代优化,大大提升了规划设计效率和质量,实现了规划设计决策过程的智慧化,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施例中,数字孪生子系统4具体包括:
三维场景构建模块,利用规划设计数据库中的地形数据和建筑物数据,构建包含地形和建筑物的虚拟城市三维场景;
建筑信息模型生成模块,根据规划设计数据库中的地块参数和建筑参数,生成包含建筑物语义信息的建筑信息模型;
虚拟城市创建模块,将生成的建筑信息模型与虚拟城市三维场景进行集成,构建功能完备的虚拟城市数字孪生模型。
在上述系统中,数字孪生子系统4通过三维场景构建、建筑信息模型生成和虚拟城市创建的技术过程,实现了虚拟城市数字孪生的高效构建,为后续的规划设计协同提供了数字化平台;
首先,三维场景构建模块基于规划设计数据库中的地形和建筑数据,构建包含地形及建筑物的三维虚拟城市场景,然后,建筑信息模型生成模块利用地块和建筑参数,生成包含建筑语义信息的建筑信息模型,最后,虚拟城市创建模块集成三维场景和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包括地形、建筑物及其语义信息的功能完备的虚拟城市数字孪生;
该子系统通过三维可视化数字孪生的构建,实现了城市规划信息的虚拟还原,为相关部门的规划设计协作提供了沉浸式的数字化平台,大大提高了规划设计的协同效率。
本实施例中,协同规划子系统5包括,
规划方案协作模块,在虚拟城市数字孪生环境中,支持多用户协作生成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方案版本控制模块,管理规划方案协作模块产生的多轮迭代设计版本;
规划方案通知模块,当规划方案版本控制模块检测到有更新时,向相关规划人员发送通知;
规划方案讨论模块,各方规划人员基于通知,在规划设计方案上进行注释讨论;
规划方案评决模块,汇总讨论意见后,通过在线投票进行设计方案评选。
首先,规划方案协作模块利用数字孪生环境,支持多用户共同完成规划设计方案生成,然后,规划方案版本控制模块管理多轮迭代过程中产生的设计版本,接下来,规划方案通知模块在检测到设计更新时,向相关人员发送通知,随后,规划方案讨论模块提供在线注释讨论平台,最后,规划方案评决模块通过在线投票,对设计方案进行评选。
通过这一数字化协同决策流程,不同部门和人员可以高效沟通、讨论和评估规划设计方案,大大提高了协作效率,降低了设计方案决策周期,实现了规划设计过程的协同化。
本实施例中,规划评估子系统6包括,
规划方案采集模块,获取智能分析子系统3输出的多种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方案解析模块,解析数字孪生子系统4中规划设计方案的组成部分及参数;
评估指标提取模块,依据规划知识库2中的评估规则,确定对应评估模型所需的输入指标;
评估模型匹配模块,根据提取的评估指标,在规划知识库2中找到最匹配的规划评估模型;
方案情景模拟模块,使用规划设计参数和历史数据,构建设计方案在数字孪生环境中的情景仿真;
评估报告生成模块,运行匹配的评估模型,进行方案优劣分析,并生成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估报告。
规划评估子系统6通过规划方案采集、解析、指标提取、模型匹配、情景模拟和评估报告生成的技术过程,实现了对规划设计方案的智能评估分析。
首先,规划方案采集模块获取智能分析子系统3输出的多种规划设计方案,然后,规划方案解析模块解析数字孪生环境中方案的组成部分和参数,接着,评估指标提取模块根据规划知识库2的评估规则确定所需的评估输入指标,随后,评估模型匹配模块根据提取指标找到最匹配的规划评估模型,之后,方案情景模拟模块使用规划参数和历史数据,在数字孪生环境下构建方案情景仿真,最后,评估报告生成模块运行匹配模型,进行方案优劣分析,并产出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估报告。
规划评估子系统6通过对规划设计方案的智能化评估分析,实现了规划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优化,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应用智能算法匹配最优评估模型,实现规划评估的智能化,避免依赖主观经验进行规划评估。
2.构建规划设计方案的数字孪生情景,进行多维度的动态仿真分析,评估更全面准确。
3.评估报告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直观展示不同规划方案的优劣对比,便于决策者选择。
4.规划评估过程实现可追溯性,清晰展示评估依据,保证评估的透明公正。
5.支持迭代多轮规划评估,逐步优化调整规划方案,降低决策风险。
6.丰富的规划评估模型库和指标体系,保证规划评估切实可行,提升规划设计方案质量。
7.规划评估流程高度智能化和数字化,大幅度提高规划决策效率。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决策支持子系统,用于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支持,包括,方案排序模块,根据规划评估子系统6生成的评估报告,对不同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排序;
决策推荐模块,利用粗粒度路径搜索算法,基于方案排序结果,给出对应不同优先目标的规划方案排行推荐;
情景对比模块,比较不同决策推荐方案在数字孪生环境下的实施效果;
决策解释模块,利用知识图谱推理机制,对推荐决策给出解释性说明。
在上述系统中,决策支持子系统通过方案排序模块基于规划评估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整体排序,决策推荐模块利用算法针对不同目标推荐排名靠前方案,情景对比模块比较方案在数字孪生环境下的实施效果,以及决策解释模块基于知识图谱对推荐决策进行解释性说明,实现了规划设计决策过程的全流程数字化支持,不仅可以按不同优先目标智能推荐排名靠前的设计方案,而且能直观展示并解释方案的实施效果,科学化地产生决策依据,大幅度提升了规划决策的效率与质量,对推动城市规划智能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子系统,用于收集不同部门和地区的城镇规划及建设数据,包括地形数据、楼宇数据以及地块参数数据,通过数据清洗转换去噪,构建包含影像图层、向量地图、属性数据库的规划设计数据库;
规划知识库,采用知识图谱存储城乡规划设计专业知识、国家及地区规划规范、设计标准,以及规划评估模型;
智能分析子系统,基于深度学习和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从规划设计数据库提取数据,结合规划知识库进行智能预测分析,并生成规划设计方案;
数字孪生子系统,通过读取规划设计统一数据库中的地图和三维模型,结合规划知识库中的设计规范,构建虚拟城市数字孪生模型;
协同规划子系统,用于供相关部门和公众在数字孪生环境下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在线编辑;
规划评估子系统,应用规划知识库中的模型,结合数字孪生环境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智能评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子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通过配置数据库连接参数,采集规划设计部门的CAD图层数据,地图院的影像图数据,统计局的人口数据;
数据检查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格式校验、缺失值检查;
数据转换模块,完成数据格式的标准化转换,实现规划设计数据的互通;
空间注册模块,解析规划设计数据中的坐标信息,建立不同数据之间的空间对应关联;
数据融合模块,利用关系数据库技术,基于数据转换模块和空间注册模块,构建统一的规划设计数据库;
数据库增量更新模块,通过时间戳比对,实现对规划设计数据库的增量更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划知识库具体包括
文本挖掘模块,对规划设计相关文档进行自然语言处理,提取文档中的规划设计领域知识;
知识表示模块,利用规范化的知识表示语言,对文本挖掘模块提取的规划设计领域知识进行形式化表示,生成规划设计知识图谱;
知识映射模块,将知识表示模块生成的规划设计知识图谱,与规划知识库中包含的城市总体规划标准、土地利用规划标准、建筑设计规范规划规范知识中的规范概念进行映射对齐;
知识融合模块,基于知识映射模块,实现规划设计知识图谱与规划规范知识的融合,构建统一的规划知识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分析子系统包括
规划需求解析模块,接收决策者输入的规划设计需求,转换为规划分析执行任务;
规划特征提取模块,按规划分析任务从规划设计数据库提取相关地形、楼宇、地块规划实体数据;
规划知识匹配模块,在规划知识库中找到与提取规划特征相关的设计规范知识;
多方案生成模块,基于规划特征、规划知识和规划约束,使用智能算法生成多个规划设计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孪生子系统包括
三维场景构建模块,利用规划设计数据库中的地形数据和建筑物数据,构建包含地形和建筑物的虚拟城市三维场景;
建筑信息模型生成模块,根据规划设计数据库中的地块参数和建筑参数,生成包含建筑物语义信息的建筑信息模型;
虚拟城市创建模块,将生成的建筑信息模型与虚拟城市三维场景进行集成,构建功能完备的虚拟城市数字孪生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规划子系统包括
规划方案协作模块,在虚拟城市数字孪生环境中,支持多用户协作生成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方案版本控制模块,管理规划方案协作模块产生的多轮迭代设计版本;
规划方案通知模块,当规划方案版本控制模块检测到有更新时,向相关规划人员发送通知;
规划方案讨论模块,各方规划人员基于通知,在规划设计方案上进行注释讨论;
规划方案评决模块,汇总讨论意见后,通过在线投票进行设计方案评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划评估子系统包括
规划方案采集模块,获取智能分析子系统输出的多种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方案解析模块,解析数字孪生子系统中规划设计方案的组成部分及参数;
评估指标提取模块,依据规划知识库中的评估规则,确定对应评估模型所需的输入指标;
评估模型匹配模块,根据提取的评估指标,在规划知识库中找到最匹配的规划评估模型;
方案情景模拟模块,使用规划设计参数和历史数据,构建设计方案在数字孪生环境中的情景仿真;
评估报告生成模块,运行匹配的评估模型,进行方案优劣分析,并生成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估报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决策支持子系统,用于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支持,其包括
方案排序模块,根据规划评估子系统生成的评估报告,对不同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排序;
决策推荐模块,利用粗粒度路径搜索算法,基于方案排序结果,给出对应不同优先目标的规划方案排行推荐;
情景对比模块,比较不同决策推荐方案在数字孪生环境下的实施效果;
决策解释模块,利用知识图谱推理机制,对推荐决策给出解释性说明。
CN202311204309.8A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 Pending CN1171514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4309.8A CN117151415A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4309.8A CN117151415A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1415A true CN117151415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08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04309.8A Pending CN117151415A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141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11108A (zh) * 2024-01-24 2024-02-27 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山东省土地储备中心) 一种城乡建设用地有偿调剂的智能决策构建方法
CN118097056A (zh) * 2024-04-29 2024-05-28 南京信大卫星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规划构建方法和系统
CN118297775A (zh) * 2024-04-12 2024-07-05 中南大学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城市规划管控系统
CN118313173A (zh) * 2024-06-11 2024-07-09 广州天地林业有限公司 一种湿地规划设计优化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11108A (zh) * 2024-01-24 2024-02-27 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山东省土地储备中心) 一种城乡建设用地有偿调剂的智能决策构建方法
CN117611108B (zh) * 2024-01-24 2024-05-10 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山东省土地储备中心) 一种城乡建设用地有偿调剂的智能决策构建方法
CN118297775A (zh) * 2024-04-12 2024-07-05 中南大学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城市规划管控系统
CN118097056A (zh) * 2024-04-29 2024-05-28 南京信大卫星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规划构建方法和系统
CN118313173A (zh) * 2024-06-11 2024-07-09 广州天地林业有限公司 一种湿地规划设计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8313173B (zh) * 2024-06-11 2024-08-09 广州天地林业有限公司 一种湿地规划设计优化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93668B2 (e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CN117151415A (zh) 一种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系统
Yigitcanlar et al. Geographies of disruption
Deng et al. Transform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roug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 15-year review
US2008020866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using anrtifacts to identify elements of a component business model
CN105359141A (zh) 支持基于流的etl和基于实体关系的etl的组合
Beckett Functional system maps as boundary objects in complex system development
US20100241610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eserving and access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decision-making
CN105260835A (zh) 多来源业务大数据的建模、分析、自我优化的方法
CN111176613A (zh) 基于体系结构模型的协同任务自动分解系统
CN115392805B (zh) 一种交易型合同合规风险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15983809B (zh) 一种基于智能门户平台的企业办公管理方法及系统
Yevu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integration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and prefabrication construction for low-carbon building delivery
Grander et al. Big data as a value generator i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A literature review
Münster et al. Future Research Challenges for a Computer-Based Interpretative 3D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A German Community's View
Panagoulia et al. Data reliability in BIM and performance analytics: A survey of contemporary AECO practice
CN112416918B (zh) 数据治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5857902A (zh) 一种基于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的低代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US2014014918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using artifacts to identify elements of a component business model
Surnin et 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based on a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Ahmad The use of refurbishment, flexibility, standardisation and BIM to support the design of a change-ready healthcare facility
CHASHYN et al. Integration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 in the Post-War Re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of Buildings
Pereira et al.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industrial processes support and optimization
Nesvijevskaia DATABOOK: a standardised framework for dynamic documentation of algorithm design during Data Science projects
KR100743150B1 (ko) 작성 목적에 따른 기술 로드맵 자동 생성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