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8720A -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18720A
CN117118720A CN202311139822.3A CN202311139822A CN117118720A CN 117118720 A CN117118720 A CN 117118720A CN 202311139822 A CN202311139822 A CN 202311139822A CN 117118720 A CN117118720 A CN 117118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computing
data
edge
service
inter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398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博
乔旭君
吴学开
刘逸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lo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lo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lo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lo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398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187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18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87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3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received data contents, e.g. message integr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61Partitioning or combining of resources
    • G06F9/5072Grid compu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83Techniques for rebalancing the load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 G06F9/5088Techniques for rebalancing the load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involving task mig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6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5Multiple levels of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5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hash chains, e.g. blockchains or hash tre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0
    • G06F2209/509Offlo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物联网应用中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服务质量、资源利用等问题,提高物联网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本发明系统包括若干边缘计算设备、云端服务平台、物联网设备和边缘计算管理系统,以及区块链网络、微服务网络、强化学习网络、差分隐私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模块;本发明系统通过区块链网络实现边缘节点之间的安全可信协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本发明系统通过微服务网络实现边缘节点之间的灵活高效协调。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智能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执行的技术。物联网应用涉及多个领域,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制造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然而,物联网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安全: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往往包含用户的个人信息、行为习惯、偏好设置等敏感数据,如果这些数据被恶意攻击者窃取或篡改,将会给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数据隐私: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往往需要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云端进行处理和存储,这就涉及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和存储过程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如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第三方截获或在存储过程中被第三方访问,将会泄露用户的隐私信息。
服务质量: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往往需要实时或近实时地进行处理和响应,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然而,由于云端服务平台距离物联网设备较远,存在网络延迟和拥塞等问题,导致数据处理和响应时间较长,影响服务质量。
资源利用: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量往往非常庞大,如果全部传输到云端进行处理和存储,将会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和云端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利用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技术。边缘计算是指将部分计算任务从云端迁移到距离物联网设备更近的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从而减少数据传输量和延迟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率。边缘节点可以是具有一定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然而,边缘计算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边缘节点之间的协作:由于边缘节点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存在网络不稳定、信号干扰、节点故障等问题,导致边缘节点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协作和协调。
边缘节点与云端的协同:由于边缘节点和云端服务平台具有不同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存在资源不匹配、任务分配、负载均衡等问题,导致边缘节点与云端服务平台难以进行有效的协同和优化。
边缘服务的安全和隐私:由于边缘节点通常没有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存在被攻击或篡改的风险,导致边缘服务的安全和隐私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物联网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解决了物联网应用中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服务质量、资源利用等问题,提高物联网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为进行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包括若干边缘计算设备、云端服务平台、若干物联网设备和边缘计算管理系统;
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具有多核处理器、大容量存储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执行边缘计算任务和与云端协同,且经区块链网络、微服务网络或强化学习网络与其他边缘计算设备进行通信和协作;
所述云端服务平台负责提供区块链网络的创世区块、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和其他基础服务,微服务网络的注册中心、配置中心、网关和其他基础服务,强化学习网络的模型、算法、策略和其他基础服务,以及对边缘计算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
所述物联网设备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发送、数据接收和数据执行功能,经差分隐私技术进行数据的隐私保护和效用保持,以及数据的添加噪声、扰动数据集、聚合查询处理;
所述边缘计算管理系统运行在云端或中心服务器上,负责对边缘计算设备和平台进行监控、配置、调度和优化,且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边缘计算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和维护。
优选的,所述多核处理器为AI芯片,根据物联网应用的需求,自动调整芯片的运算模式和功耗模式;AI芯片根据物联网应用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运算模式和功耗模式,包括低功耗模式、高性能模式、平衡模式和自适应模式;线通信模块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接口,包括无线通信协议、有线通信协议、串行通信接口、并行通信接口。
优选的,所述边缘计算设备运行边缘计算平台,该平台提供统一的应用编程接口和服务注册发现机制,支持多种物联网协议和应用场景,且能够基于标准化协议和接口技术,进行边缘计算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优选的,所述缘计算设备根据任务的类型、优先级、资源需求信息,动态地将部分计算任务卸载到云端执行,进行边云协同优化。
优选的,所述区块链网络基于权益证明(PoS)的共识算法,根据边缘计算设备的信誉值、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因素动态选取出块节点和验证节点,进行区块链网络的运行。
优选的,所述区块链网络基于多维属性的访问控制机制,根据数据的敏感性、重要性、时效性和相关性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记,以及根据用户的身份、角色、权限和需求因素对用户进行认证和授权,进行数据的安全共享和隐私保护。
优选的,所述微服务网络基于容器技术的微服务部署方式,将各种物联网应用拆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微服务,并将每个微服务封装为轻量级的容器镜像,进行微服务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迁移。
优选的,所述微服务网络基于服务治理的微服务协调方式,经微服务注册中心进行微服务的自动发现和动态注册,经微服务配置中心进行微服务的统一配置和动态更新,经微服务网关进行微服务的统一访问和负载均衡。
优选的,所述强化学习网络基于分布式强化学习的边缘服务优化方式,将边缘服务的优化问题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并将边缘计算设备和云端服务平台作为强化学习的智能体,进行边缘服务的自适应优化。
优选的,所述强化学习网络基于多目标强化学习的边缘服务评估方式,根据边缘服务的响应时间、资源消耗、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因素定义多个目标函数,并使用多目标强化学习算法求解最优的边缘服务策略,进行边缘服务的综合评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区块链网络实现边缘节点之间的安全可信协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通过微服务网络实现边缘节点之间的灵活高效协调,提高服务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2、通过强化学习网络实现边缘节点与云端的智能自适应协同,优化资源的分配、利用和节约;
3、通过差分隐私技术实现数据的隐私保护和效用保持,平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4、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边缘计算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和维护,降低人力成本和错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系统中区块链网络的工作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系统中微服务网络的工作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系统中强化学习网络的工作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系统中差分隐私技术的工作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作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1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9为本发明图1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图1的局部放大图三;
图11为本发明图1的局部放大图四;
图12为本发明图7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13为本发明图7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14为本发明图7的局部放大图三;
图15为本发明图6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16为本发明图6的局部放大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
如图1所示,本发明系统包括若干边缘计算设备1、云端服务平台2、若干物联网设备3和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
边缘计算设备1是指具有一定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交换机等。边缘计算设备1可以执行边缘计算任务,如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以及与云端服务平台2进行协同,如数据上传、数据下载、数据同步等。边缘计算设备1还可以通过区块链网络5、微服务网络6或强化学习网络7与其他边缘计算设备1进行通信和协作,如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数据协商等。
云端服务平台2是指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的服务器集群,如云服务器、云存储、云数据库等。云端服务平台2可以提供区块链网络5的创世区块、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和其他基础服务,微服务网络6的注册中心、配置中心、网关和其他基础服务,强化学习网络7的模型、算法、策略和其他基础服务,以及对边缘计算设备1进行管理和监控,如任务分配、资源调度、性能评估等。
物联网设备3是指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发送、数据接收和数据执行功能的智能设备,如传感器、摄像头、音箱、灯泡等。物联网设备3可以产生各种类型的数据,如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等,并将这些数据发送给边缘计算设备1或云端服务平台2进行处理和响应。物联网设备3还可以接收来自边缘计算设备1或云端服务平台2的指令或反馈,并执行相应的动作或调整相应的状态。物联网设备3还可以通过差分隐私技术8进行数据的隐私保护和效用保持,以及数据的添加噪声、扰动数据集、聚合查询处理。
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是指运行在云端或中心服务器上的软件系统,负责对边缘计算设备1和平台2进行监控、配置、调度和优化,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9进行边缘计算设备1的自动化管理和维护。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或语音交互方式与用户进行交互,如显示系统状态、接收用户指令、反馈用户结果等。
以下分别对本发明系统中的各个技术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区块链网络5是指一种基于分布式账本和密码学的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的去中心化、安全可信、不可篡改的存储和传输。区块链网络5由若干边缘计算设备1组成,每个边缘计算设备1都存储着相同的区块链数据,每个区块链数据都包含了一批经过验证的交易记录,每个交易记录都包含了交易双方的身份、交易内容、交易时间等信息。区块链网络5通过共识算法来保证区块链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数据的自动执行和监督。
如图2所示,区块链网络5的工作流程如下:
初始阶段:云端服务平台2生成并发布创世区块,即第一个区块,该区块包含了区块链网络5的基本参数和规则,如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奖励机制等,并将创世区块广播给所有边缘计算设备1;
交易阶段:边缘计算设备1之间根据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交易,如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数据协商等,并将交易信息签名并广播给其他边缘计算设备1;
验证阶段:边缘计算设备1收到交易信息后,根据智能合约和其他规则对交易信息进行验证,如检查交易双方的身份、交易内容、交易时间等是否合法和有效,并将验证结果反馈给其他边缘计算设备1;
打包阶段:边缘计算设备1根据共识算法选出一个出块节点,该节点负责将一批经过验证的交易信息打包成一个新的区块,并将新的区块附加到已有的区块链上,并将新的区块广播给其他边缘计算设备1;
同步阶段:边缘计算设备1收到新的区块后,根据共识算法判断是否接受该区块,并将自己的区块链数据与其他边缘计算设备1同步,以保证区块链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通过上述流程,区块链网络5可以实现边缘节点之间的安全可信协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
微服务网络6是指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技术,能够实现服务的拆分、封装、部署和协调。微服务架构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应用程序拆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可复用的、可组合的、可替换的、可扩展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都具有单一的功能和职责,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独立地开发、测试、部署和运行。微服务网络6由若干边缘计算设备1组成,每个边缘计算设备1都可以运行一个或多个微服务,每个微服务都可以提供一种或多种物联网应用场景所需的服务,如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微服务网络6通过注册中心、配置中心、网关等基础服务来实现微服务之间的发现、配置、访问和负载均衡。
如图3所示,微服务网络6的工作流程如下:
初始阶段:云端服务平台2生成并发布注册中心、配置中心、网关等基础服务,并将这些基础服务广播给所有边缘计算设备1;
部署阶段:边缘计算设备1根据物联网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微服务进行部署,如数据处理微服务、数据分析微服务、数据挖掘微服务等,并将每个微服务封装为轻量级的容器镜像,进行快速部署和灵活迁移;
注册阶段:边缘计算设备1将部署好的微服务注册到注册中心,注册中心负责维护所有微服务的信息,如名称、地址、状态等,并将这些信息同步给其他边缘计算设备1;
配置阶段:边缘计算设备1将部署好的微服务配置到配置中心,配置中心负责维护所有微服务的配置,如参数、环境变量等,并将这些配置动态地更新给其他边缘计算设备1;
访问阶段:边缘计算设备1或物联网设备3根据需要访问某个微服务,如请求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并通过网关进行统一访问和负载均衡,网关负责根据注册中心和配置中心的信息,将请求转发给合适的边缘计算设备1上运行的相应微服务,并将响应返回给请求方;
协调阶段:边缘计算设备1之间根据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协调,如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数据协商等,并通过注册中心和配置中心的信息,找到合适的边缘计算设备1上运行的相应微服务,并通过网关进行统一协调和负载均衡。
通过上述流程,微服务网络6可以实现边缘节点之间的灵活高效协调,提高服务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强化学习网络7是指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技术,能够实现边缘节点与云端的智能自适应协同,优化资源的分配、利用和节约。强化学习是指一种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学习和优化目标的技术,其中智能体根据当前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动作,并根据环境的反馈调整自己的策略。强化学习网络7由若干边缘计算设备1和云端服务平台2组成,每个边缘计算设备1和云端服务平台2都可以作为一个智能体,根据物联网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任务进行执行或卸载,并根据执行或卸载的结果,调整自己的策略。强化学习网络7通过云端服务平台2提供的模型、算法、策略等基础服务来实现强化学习的训练和推理。
如图4所示,强化学习网络7的工作流程如下:
初始阶段:云端服务平台2生成并发布强化学习网络7的模型、算法、策略等基础服务,并将这些基础服务广播给所有边缘计算设备1;
选择阶段:边缘计算设备1或物联网设备3产生一个计算任务,如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并根据当前的状态和策略,选择一个动作,如执行该任务或卸载该任务给云端服务平台2或其他边缘计算设备1,并将该动作执行并广播给其他边缘计算设备1;
执行阶段:边缘计算设备1或云端服务平台2收到一个计算任务后,根据自己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决定是否接受该任务,并将该任务执行并返回结果给请求方;
反馈阶段:边缘计算设备1或物联网设备3收到一个计算结果后,根据结果的质量和时间,给出一个奖励或惩罚,如响应时间越短、结果质量越高,则奖励越大;反之,则惩罚越大,并将该奖励或惩罚反馈给执行方;
调整阶段:边缘计算设备1或云端服务平台2收到一个奖励或惩罚后,根据模型和算法,更新自己的状态和策略,并将更新后的状态和策略同步给其他边缘计算设备1。
通过上述流程,强化学习网络7可以实现边缘节点与云端的智能自适应协同,优化资源的分配、利用和节约。
差分隐私技术8是指一种基于概率性的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的隐私保护和效用保持,平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差分隐私技术8通过在数据上添加一定程度的噪声,使得数据的分布发生微小的变化,从而保证数据的隐私性,即在给定一个查询函数的情况下,数据集中是否包含某个特定的个体对查询结果的影响不超过一个预设的阈值。同时,差分隐私技术8也通过在数据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扰动、聚合和查询处理,使得数据的效用性,即数据的统计特征和分析价值不受过多的损失。差分隐私技术8由物联网设备3实现,物联网设备3可以根据数据的敏感性、重要性、时效性和相关性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记,并根据不同类别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差分隐私算法和参数进行处理。
如图5所示,差分隐私技术8的工作流程如下:
初始阶段:物联网设备3根据自身的功能和属性,确定自己产生或接收的数据类型,如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等,并根据这些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差分隐私算法和参数,如拉普拉斯噪声、指数噪声、高斯噪声等;
采集阶段:物联网设备3通过传感器或摄像头等方式采集原始数据,并将原始数据存储在本地或发送给边缘计算设备1或云端服务平台2进行处理;
添加噪声阶段:物联网设备3在发送或接收数据之前,在原始数据上添加一定程度的噪声,使得原始数据发生微小的变化,从而保证数据的隐私性;
扰动数据集阶段:物联网设备3在发送或接收数据之前,在原始数据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扰动,如对原始数据进行排序、抽样、分组、聚类等操作,从而降低原始数据的维度和精度,从而保证数据的隐私性;
聚合查询处理阶段:物联网设备3在发送或接收数据之前,在原始数据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聚合和查询处理,如对原始数据进行求和、求均值、求方差等操作,从而提取原始数据的统计特征和分析价值,从而保证数据的效用性。
通过上述流程,差分隐私技术8可以实现数据的隐私保护和效用保持,平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人工智能技术9是指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够实现边缘计算设备1的自动化管理和维护,降低人力成本和错误率。人工智能技术9通过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提供的可视化界面或语音交互方式与用户进行交互,如显示系统状态、接收用户指令、反馈用户结果等。人工智能技术9还可以通过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收集和分析边缘计算设备1和平台2的各种数据,如性能数据、资源数据、故障数据等,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边缘计算设备1的监控、配置、调度和优化,如检测和修复故障、调整和更新配置、分配和回收资源等。
如图6所示,人工智能技术9的工作流程如下:
初始阶段: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生成并发布人工智能技术9的可视化界面或语音交互方式,并将这些方式广播给所有用户;
交互阶段:用户根据需要通过可视化界面或语音交互方式与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进行交互,如查看系统状态、输入用户指令、获取用户结果等;
收集阶段: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通过与边缘计算设备1和平台2的通信,收集并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如性能数据、资源数据、故障数据等;
分析阶段: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9的模型和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如识别和预测性能趋势、资源需求、故障原因等;
执行阶段: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根据分析结果,对边缘计算设备1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维护操作,如检测和修复故障、调整和更新配置、分配和回收资源等,并将执行结果反馈给用户。
通过上述流程,人工智能技术9可以实现边缘计算设备1的自动化管理和维护,降低人力成本和错误率。
接下来,将给出本发明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以及三个实施例的对比实验,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和优势。
实施例:
如图7所示,本发明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是一个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控制和优化管理,提高智能家居的舒适度和节能性。
该系统包括若干边缘计算设备1、云端服务平台2、若干智能家居设备3和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
边缘计算设备1是指具有一定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交换机等。边缘计算设备1可以执行边缘计算任务,如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以及与云端服务平台2进行协同,如数据上传、数据下载、数据同步等。边缘计算设备1还可以通过区块链网络5、微服务网络6或强化学习网络7与其他边缘计算设备1进行通信和协作,如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数据协商等。
云端服务平台2是指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的服务器集群,如云服务器、云存储、云数据库等。云端服务平台2可以提供区块链网络5的创世区块、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和其他基础服务,微服务网络6的注册中心、配置中心、网关和其他基础服务,强化学习网络7的模型、算法、策略和其他基础服务,以及对边缘计算设备1进行管理和监控,如任务分配、资源调度、性能评估等。
智能家居设备3是指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发送、数据接收和数据执行功能的智能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空调、风扇、灯泡等。智能家居设备3可以产生各种类型的数据,如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光照数据等,并将这些数据发送给边缘计算设备1或云端服务平台2进行处理和响应。智能家居设备3还可以接收来自边缘计算设备1或云端服务平台2的指令或反馈,并执行相应的动作或调整相应的状态。智能家居设备3还可以通过差分隐私技术8进行数据的隐私保护和效用保持,以及数据的添加噪声、扰动数据集、聚合查询处理。
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是指运行在云端或中心服务器上的软件系统,负责对边缘计算设备1和平台2进行监控、配置、调度和优化,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9进行边缘计算设备1的自动化管理和维护。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或语音交互方式与用户进行交互,如显示系统状态、接收用户指令、反馈用户结果等。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执行过程如下:
用户通过可视化界面或语音交互方式向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发出一个智能家居控制或优化指令,如“设置室内温度为25℃”、“优化室内空气质量”等;
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根据用户的指令,生成一个相应的计算任务,并根据当前的状态和策略,选择一个动作,如执行该任务或卸载该任务给云端服务平台2或其他边缘计算设备1,并将该动作执行并广播给其他边缘计算设备1;
边缘计算设备1或云端服务平台2收到一个计算任务后,根据自己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决定是否接受该任务,并将该任务执行并返回结果给请求方;
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收到一个计算结果后,根据结果的质量和时间,给出一个奖励或惩罚,并将该奖励或惩罚反馈给执行方;
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根据计算结果,向智能家居设备3发送相应的指令或反馈,并通过网关进行统一访问和负载均衡;
智能家居设备3接收到指令或反馈后,在数据发送或接收之前,在数据上添加一定程度的噪声、扰动、聚合和查询处理,并将数据执行或调整相应的状态;
边缘计算管理系统4根据模型和算法,更新自己的状态和策略,并将更新后的状态和策略同步给其他边缘计算设备1。
通过上述过程,该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控制和优化管理,提高智能家居的舒适度和节能性。
接下来,将给出三个实施例的对比实验,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和优势。
对比实验
为了验证本发明系统的性能和效果,设计了三个实施例的对比实验,分别是:
实施例1: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智能家居系统,即本发明系统;
实施例2: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家居系统,即将所有计算任务都卸载到云端进行处理和响应的系统;
实施例3:基于本地计算的智能家居系统,即将所有计算任务都在物联网设备上进行处理和响应的系统。
选取了以下四个指标来评估和比较这三个实施例的性能和效果:
响应时间:指从用户发出指令到收到结果的时间;
资源消耗:指执行计算任务所消耗的网络带宽、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
服务质量: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满意度;
数据安全:指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使用了以下四个场景来模拟和测试这三个实施例的性能和效果:
场景1:用户想要设置室内温度为25℃;
场景2:用户想要优化室内空气质量;
场景3:用户想要查看室内光照情况;
场景4:用户想要分析室内用电情况。
使用了以下四个表格来展示这三个实施例在四个场景下的四个指标的数值,其中单位为秒(s)、兆字节(MB)、百分比(%)或等级(A、B、C、D、E),等级A表示最好,等级E表示最差。
响应时间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场景1 0.5s 1.2s 0.8s
场景2 0.6s 1.5s 1.0s
场景3 0.4s 1.0s 0.6s
场景4 0.7s 1.8s 1.2s
服务质量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场景1 A(99%) B(95%) C(90%)
场景2 A(98%) B(94%) C(89%)
场景3 A(97%) B(93%) D(85%)
场景4 A(96%) B(92%) D(84%)
数据安全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场景1 A(99%) C(90%) E(80%)
场景2 A(98%) C(89%) E(79%)
场景3 A(97%) C(88%) E(78%)
场景4 A(96%) C(87%) E(77%)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在四个场景下的四个指标上都表现出了最优的性能和效果,说明本发明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创新性。具体来说:
在响应时间方面,实施例1利用边缘计算设备1的近距离和高速度,实现了数据处理和响应的快速和及时,相比实施例2和实施例3,分别节省了58%和38%的时间;
在资源消耗方面,实施例1利用边缘计算设备1的多核处理器和大容量存储器,实现了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高效和节省,相比实施例2和实施例3,分别节省了80%和30%的资源;
在服务质量方面,实施例1利用区块链网络5、微服务网络6和强化学习网络7,实现了数据处理和响应的准确和可靠,相比实施例2和实施例3,分别提高了4%和8%的质量;
在数据安全方面,实施例1利用区块链网络5和差分隐私技术8,实现了数据传输和存储的保密和完整,相比实施例2和实施例3,分别提高了9%和19%的安全。
综上所述,本发明系统是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物联网应用中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服务质量、资源利用等问题,提高物联网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本发明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区块链网络实现边缘节点之间的安全可信协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
通过微服务网络实现边缘节点之间的灵活高效协调,提高服务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通过强化学习网络实现边缘节点与云端的智能自适应协同,优化资源的分配、利用和节约;
通过差分隐私技术实现数据的隐私保护和效用保持,平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边缘计算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和维护,降低人力成本和错误率。
补充:图1是本发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展示了本发明系统包括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技术模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通信方式;
图2是本发明系统中区块链网络的工作流程图,展示了本发明系统中用户、边缘计算管理系统、云端服务平台和边缘计算设备之间如何通过区块链网络进行数据交易和区块生成的过程;
图3是本发明系统中微服务网络的工作流程图,展示了本发明系统中用户、边缘计算管理系统、云端服务平台和边缘计算设备之间如何通过微服务网络进行服务部署、注册、配置、访问和协调的过程;
图4是本发明系统中强化学习网络的工作流程图,展示了本发明系统中用户、边缘计算管理系统、云端服务平台和边缘计算设备之间如何通过强化学习网络进行任务生成、选择、执行、反馈和调整的过程;
图5是本发明系统中差分隐私技术的工作流程图,展示了本发明系统中物联网设备之间如何通过差分隐私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添加噪声、扰动数据集、聚合查询处理和发送接收的过程;
图6是本发明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作流程图,展示了本发明系统中用户、边缘计算管理系统、云端服务平台和边缘计算设备之间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交互、收集、分析、执行和管理的过程;
图7是本发明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展示了一个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控制和优化管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边缘计算设备、云端服务平台、若干物联网设备和边缘计算管理系统;
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具有多核处理器、大容量存储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执行边缘计算任务和与云端协同,且经区块链网络、微服务网络或强化学习网络与其他边缘计算设备进行通信和协作;
所述云端服务平台负责提供区块链网络的创世区块、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和其他基础服务,微服务网络的注册中心、配置中心、网关和其他基础服务,强化学习网络的模型、算法、策略和其他基础服务,以及对边缘计算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
所述物联网设备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发送、数据接收和数据执行功能,经差分隐私技术进行数据的隐私保护和效用保持,以及数据的添加噪声、扰动数据集、聚合查询处理;
所述边缘计算管理系统运行在云端或中心服务器上,负责对边缘计算设备和平台进行监控、配置、调度和优化,且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边缘计算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和维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核处理器为AI芯片,根据物联网应用的需求,自动调整芯片的运算模式和功耗模式;AI芯片根据物联网应用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运算模式和功耗模式,包括低功耗模式、高性能模式、平衡模式和自适应模式;线通信模块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接口,包括无线通信协议、有线通信协议、串行通信接口、并行通信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计算设备运行边缘计算平台,该平台提供统一的应用编程接口和服务注册发现机制,支持多种物联网协议和应用场景,且能够基于标准化协议和接口技术,进行边缘计算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计算设备根据任务的类型、优先级、资源需求信息,动态地将部分计算任务卸载到云端执行,进行边云协同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网络基于权益证明(PoS)的共识算法,根据边缘计算设备的信誉值、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因素动态选取出块节点和验证节点,进行区块链网络的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网络基于多维属性的访问控制机制,根据数据的敏感性、重要性、时效性和相关性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记,以及根据用户的身份、角色、权限和需求因素对用户进行认证和授权,进行数据的安全共享和隐私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服务网络基于容器技术的微服务部署方式,将各种物联网应用拆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微服务,并将每个微服务封装为轻量级的容器镜像,进行微服务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迁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服务网络基于服务治理的微服务协调方式,经微服务注册中心进行微服务的自动发现和动态注册,经微服务配置中心进行微服务的统一配置和动态更新,经微服务网关进行微服务的统一访问和负载均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学习网络基于分布式强化学习的边缘服务优化方式,将边缘服务的优化问题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并将边缘计算设备和云端服务平台作为强化学习的智能体,进行边缘服务的自适应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学习网络基于多目标强化学习的边缘服务评估方式,根据边缘服务的响应时间、资源消耗、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因素定义多个目标函数,并使用多目标强化学习算法求解最优的边缘服务策略,进行边缘服务的综合评估。
CN202311139822.3A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 Pending CN1171187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9822.3A CN117118720A (zh)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9822.3A CN117118720A (zh)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8720A true CN117118720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07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39822.3A Pending CN117118720A (zh)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187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39538A (zh) * 2024-03-21 2024-04-26 北京烽火万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物联网边缘智能管理多模网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39538A (zh) * 2024-03-21 2024-04-26 北京烽火万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物联网边缘智能管理多模网关
CN117939538B (zh) * 2024-03-21 2024-07-30 北京烽火万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物联网边缘智能管理多模网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eshavarznejad et al. Delay-aware optimiz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for task offloading in fog environments using metaheuristic algorithms
Ghanbari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s and approache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lizadeh et al. Task scheduling approaches in fog computing: A systematic review
CN106776005B (zh) 一种面向容器化应用的资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Jiao et al. Multi-objective data placement for multi-cloud socially aware services
CN112153650B (zh) 一种无线网络中基于终端信誉的可靠联邦学习方法及系统
Al-Qamash et al. Cloud, fog, and edge computing: A software engineering perspective
US10666570B2 (en)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resource-workload manage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Lee et al. IoT service classification and clustering for integration of IoT service platforms
CN112187859B (zh) 物联网业务与边缘网络能力动态映射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118720A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高性能物联网联动处理系统
Syamala et al. Big data analytics for dynamic network slicing in 5G and beyond with dynamic user preferences
Li et al. Resource scheduling based on improved spectral clustering algorithm in edge computing
Mahmoudi et al. SDN-DVFS: an enhanced QoS-aware load-balancing method 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Ferrucci et al. Latency preserving self-optimizing placement at the edge
Mordacchini et al. Self-organizing energy-minimization placement of QoE-constrained services at the edge
TG et al. NORD: NOde Ranking-based efficient virtual network embedding over single Domain substrate networks
Zhu et al. FLight: A lightweight federated learning framework in edge and fog computing
Tseng et al. Micro operator design pattern in 5G SDN/NFV network
Xu et al. Energy‐efficient cloudlet management for privacy preservation in 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US11593279B2 (en) Graph-based data flow control system
US11842213B2 (en) Cooling-power-utilization-based workload allocation system
Abdullah et al. A survey of iot stream query execution latency optimization within edge and cloud
US20230108819A1 (en) Automated processe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and troubleshooting services in a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
CN106210120A (zh) 一种服务器的推荐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