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7829A - 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17829A
CN117117829A CN202310881149.4A CN202310881149A CN117117829A CN 117117829 A CN117117829 A CN 117117829A CN 202310881149 A CN202310881149 A CN 202310881149A CN 117117829 A CN117117829 A CN 117117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rid
regional
stability control
grid
regiona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811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毅
王武林
李玮
艾欣琦
王亮
张庆
吕国勇
张焰明
杨曙光
梁雅孜
黎姣
王曦
曹威
向益锋
刘星宇
杨婧颖
时伯年
孙刚
常富杰
胡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ui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Beijing Sifa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ui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Beijing Sifa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ui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Beijing Sifa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3108811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178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17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78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7Strategic management or analysis, e.g. setting a goal or target of an organisation; Planning actions based on goals; Analysis or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go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及系统,当地区电网与外部电网的容量相同数量级、且短路比均大于3时,若联络线有直流电流,则判定为连锁故障;若联络线无直流电流,则减少故障联络线数目进行稳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薄弱环节;当地区电网容量的数量级小于外部电网容量的数量级时,根据接入火电机组的容量对地区电网潮流方向的影响进行稳控计算,包括:当地区电网向外部电网外送潮流时进行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外送断面卡口的稳控计算;当地区电网潮流下网时进行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下网断面卡口以及暂态电压和稳态电压的稳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薄弱环节。本发明提高了稳控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Description

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新能源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当含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新接入大容量火电机组后,对电网薄弱环节快速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网建设飞速发展,不仅新建了大批新能源基地,同时为了应对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和电网的稳定调控,也在网架的关键部位新建了部分传统火电机组。这些新增的火电机组并入地区电网时,不仅影响网架结构,还会极大地改变地区电网的稳定控制系统。如何对大容量火电机组接入后的电网进行稳定控制分析,快速识别电网薄弱环节,是电网常常需要面临的挑战。
现有技术中,识别电网薄弱环节的方法很多。现有技术1(CN114119287A)提出电网预想故障快速定位方法及系统在当前计算周期时刻内,获取电网运行状态及其关联数据,计算出每一个预设预想故障分别对应的故障设备的实时失效率以及对应该电网运行状态下的严重度函数值。但是预设预想故障的参数设计对故障定位的准确性造成极大的影响;现有技术2(CN114240066A)提出基于电网大数据分析的智能诊断决策方法和系统,对电网进行诊断性分析发现电网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该方法需要基于大量电网运行数据,对于还在设计阶段或者建设阶段的电网设备,尤其是分阶段建设的大容量火电机组,是无法进行诊断和分析。现有技术3使用电力系统薄弱环节动态评估方法,面向不同方面的系统运行特性建立多种评估指标,识别筛选配电网重要设备,防范潜在风险。该方法侧重于硬件设备故障带来的电网薄弱环节,但对于电网结构和运行工况所带来的电网运行薄弱环节无法进行识别和评估。专门,现有技术4(CN115588979A)针对新能源接入后电网薄弱环节,基于被评估电网中各新能源场站的多场站短路比,通过各新能源场站对集群接入电网强度的敏感性,识别被评估电网中电网薄弱环节。新能源集群具有出力不确定性和时序性,新能源对地区电网强弱十分敏感,与大容量火电机组接入地区电网的特性以及火电机组出力的特点均不一致。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及系统,通过比较大容量火电机组接入的地区电网与外部电网的强度和容量以及区域间潮流方向,并结合地区电网内部的网架结构和潮流,提出易引起暂态稳定和过载问题的故障位置和类型,找到电网的薄弱环节,使后续的稳控分析变得有的放矢、快速可行,极大地提高了稳控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根据电网的网架结构将电网划分为地区电网和外部电网,地区电网和外部电网通过联络线相连,地区电网接入高比例新能源集群;包括:
获取地区电网的容量和短路比、外部电网的容量和短路比;
当地区电网的容量与外部电网的容量是相同数量级、且地区电网和外部电网的短路比均大于3时,若联络线中有直流电流,则判定为连锁故障;若联络线中无直流电流,则减少故障联络线的数目进行稳控计算,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薄弱环节;
当地区电网的容量的数量级小于外部电网的容量的数量级时,根据接入地区电网的火电机组的容量对地区电网潮流方向的影响进行电网稳控计算,包括:当地区电网向外部电网外送潮流时进行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外送断面卡口的稳控计算;当地区电网潮流下网时进行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下网断面卡口以及暂态电压和稳态电压的稳控计算;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薄弱环节。
减少故障联络线的数目包括将原来的N-3故障类型调整为N-2故障类型,N表示联络线总数。
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中过载的联络线,采取发电机减出力和切负荷的稳控措施。
火电机组接入地区电网的主站后,对与主站相连的联络线,结合输电线路的共杆情况,按照先重负载后轻负载、先高电压等级后低电压等级的顺序,分别选N-3故障类型、N-2故障类型和N-1故障类型,进行对应的稳控计算,N表示与主站相连的联络线总数。
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中过载的联络线,采取在送端切机或减少发电功率,或在大容量火电机组处安装解列装置的稳控措施。
火电机组接入地区电网的主站后,所述主站与另一个主站相连,另一个主站还连接外送线路;以与主站相连的联络线、所述主站与另一个主站相连的输电线路以及另一个主站连接的外送线路构成线路集合;对线路集合,结合输电线路的共杆情况,按照先重负载后轻负载、先高电压等级后低电压等级的顺序,分别选N-3故障类型、N-2故障类型和N-1故障类型,进行对应的稳控计算,N表示线路集合中线路总数。
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中过载的联络线,采取在送端切机或减少发电功率的稳控措施。
火电机组接入地区电网的主站后,主站负荷小于地区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时,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中过电压的联络线,先采取无功调节的稳控措施,若仍然存在过电压的联络线,再采取限制新能源场站出力的稳控措施。
输电线路存在三线共杆或两线共杆加检修状态时,对应N-3故障类型;
输电线路存在两线共杆状态时,对应N-2故障类型。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采集模块,识别模块;
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地区电网的容量和短路比、外部电网的容量和短路比;
识别模块,用于当地区电网的容量与外部电网的容量是相同数量级、且地区电网和外部电网的短路比均大于3时,若联络线中有直流电流,则判定为连锁故障;若联络线中无直流电流,则减少故障联络线的数目进行稳控计算,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薄弱环节;当地区电网的容量的数量级小于外部电网的容量的数量级时,根据接入地区电网的火电机组的容量对地区电网潮流方向的影响进行电网稳控计算,包括:当地区电网向外部电网外送潮流时进行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外送断面卡口的稳控计算;当地区电网潮流下网时进行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下网断面卡口以及暂态电压和稳态电压的稳控计算;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薄弱环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为大电容量火电机组接入的含高比例新能源的地区电网进行快速简单、系统可行地识别薄弱环节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比较大容量火电机组接入的地区电网与外部电网的强度和容量,以及区域间潮流方向,并结合地区电网内部的网架结构和潮流,提出易引起暂态稳定和过载问题的故障位置和类型,找到电网的薄弱环节,使后续的稳控分析变得有的放矢、快速可行,极大地提高了稳控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区电网220kV及以上电网的网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精神,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根据电网的网架结构将电网划分为地区电网和外部电网,地区电网和外部电网通过联络线相连,地区电网接入高比例新能源集群;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获取地区电网的容量和短路比、外部电网的容量和短路比;根据地区电网与相连的外部电网的网架结构,将地区电网的容量和短路比与外部相连电网的容量和短路比进行比较。
电网的容量包括但不限于:主变容量、线路容量。
具体地,当地区电网的容量的数量级小于外部电网的容量的数量级时,比如位于电网末端,可以将此种互联定义为弱(地区电网)强(外部电网)相连。当含高比例新能源的地区电网与外部强电网相连时,需要结合潮流的方向对电网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进入步骤2。
具体地,当地区电网的容量与外部电网的容量是相同数量级、且地区电网和外部电网的短路比均大于3时,则地区电网的容量和强度与外部电网相当,两个功率相当的系统经过较强的联络线相连,可以将此种互联定义为强(地区电网)强(外部电网)相连。
此种网架结构稳定坚强,不易发生严重的稳定事故。但在严重的连锁故障中,例如直流闭锁,可能会发生联络线过载或功角失步。大容量火电机组的接入通常对强强相连电网的稳定影响不大,主要需要根据接入火电机组的容量研究对联络线潮流大小的影响,调整稳控分析中故障的联络线的数目。比如,大容量火电机组接入后,原有的N-3稳定可能下降到N-2稳定。发生稳定问题时,采取发电机减出力和切负荷的措施,减少联络线的负荷压力。
当地区电网的容量与外部电网的容量是相同数量级、且地区电网和外部电网的短路比均大于3时,若联络线中有直流电流,则判定为连锁故障;若联络线中无直流电流,则减少故障联络线的数目进行稳控计算,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薄弱环节。
进一步,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中过载的联络线,采取发电机减出力和切负荷的稳控措施。
步骤2,当地区电网的容量的数量级小于外部电网的容量的数量级时,根据接入地区电网的火电机组的容量对地区电网潮流方向的影响进行电网稳控计算,包括:当地区电网向外部电网外送潮流时进行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外送断面卡口的稳控计算;当地区电网潮流下网时进行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下网断面卡口以及暂态电压和稳态电压的稳控计算;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薄弱环节。
本发明提出根据地区电网与相连的外部电网的潮流方向,确定大容量火电机组接入后易引发稳定问题的故障位置和类型,确定地区电网的薄弱环节,帮助制定合理的稳控分析案例。
具体地,若地区电网潮流主要为外送,当重负载联络线故障跳开,会引起其它联络线过载,大容量火电机组功率输出受阻,导致地区电网频率升高,引起联络线两端的发电机群功角和功率的振荡。
因此,这种情况下需要关注地区电网与外部电网的联络线,结合输电线路中共杆的情况,按照先重负载后轻负载、先高电压等级后低电压等级的顺序,选取N-3(三线共杆或两线共杆加检修),N-2(两线共杆)稳控计算案例,重点关注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问题、外送断面卡口问题。其中断面卡口问题主要是由断面中小截面导线造成的,由于小截面导线的容量限制导致了断面容量的限制。稳控措施为在送端切机或减少发电功率,或采取联络线解列。
该情况下地区电网内部的薄弱环节分析,进入步骤3。
具体地,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大容量火电机组接入后,地区电网潮流主要呈现功率外送,但在夏季大负荷期间,地区电网潮流可能出现下网的情况。此种情况下,当联络线出现故障,除了引起有功功率缺额,频率的急剧降低使联络线两端的系统功角稳定失步外,地区电网也可能会由于无功功率的严重缺额造成电压崩溃。
类似地,这种情况下需要关注地区电网与外部电网的联络线,结合输电线路中共杆的情况,按照先重负载后轻负载、先高电压等级后低电压等级的顺序,选取N-3(三线共杆或两线共杆加检修),N-2(两线共杆)稳控计算案例,除了关注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问题、下网断面卡口问题,还要额外关注暂态电压和稳态电压的问题。稳控措施为迅速切断联络线,并在受端切负荷。因此,稳控系统中需要加装低频减负荷、低压减负荷装置。
该情况下地区电网内部的薄弱环节分析,进入步骤3。
步骤3,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的稳控措施。
具体地,火电机组接入地区电网的主站后,对与主站相连的联络线,结合输电线路的共杆情况,按照先重负载后轻负载、先高电压等级后低电压等级的顺序,分别选N-3故障类型、N-2故障类型和N-1故障类型,进行对应的稳控计算,N表示与主站相连的联络线总数。
在非限制性的较优实施例中,大容量火电机组接入地区电网的主站A后,主站A与地区电网的其它部分的断面潮流很可能反转,大小也发生很大变化。当此断面的重负荷联络线出现故障后,大容量火电机组外送功率受到压缩,会由于送端功率积累造成频率升高,引起主站A的暂态功角稳定问题。故障联络线上的负荷会很快转移到其它联络线上,引起过载。
因此,在选择稳控计算案列时,与主站A相连的联络线,结合输电线路中共杆的情况,按照先重负载后轻负载、先高电压等级后低电压等级的顺序,分别选取N-3(三线共杆或两线共杆加检修)、N-2(两线共杆)、N-1(外送断面中最大容量输电线)稳控计算案例,重点关注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问题、外送断面卡口问题。稳控措施为在送端切机或减少发电功率,或在大容量火电机组处安装解列装置。
具体地,火电机组接入地区电网的主站后,所述主站与另一个主站相连,另一个主站还连接外送线路;以与主站相连的联络线、所述主站与另一个主站相连的输电线路以及另一个主站连接的外送线路构成线路集合;对线路集合,结合输电线路的共杆情况,按照先重负载后轻负载、先高电压等级后低电压等级的顺序,分别选N-3故障类型、N-2故障类型和N-1故障类型,进行对应的稳控计算,N表示线路集合中线路总数。
在非限制性的较优实施例中,除了只考虑与主站A直接相连的输电线路外,还存在这些输电线路与地区电网其它线路的故障组合,这些故障引起的通常是潮流转移造成的线路过载问题。具体地,大容量火电机组接入主站A,假设主站A分别与主站B和主站C相连,主站B主要为功率送端,主站C主要为功率受端。则将主站B与主站A相连的输电线、主站B的其它外送线路进行组合,结合输电线路中共杆的情况,按照先重负载后轻负载、先高电压等级后低电压等级的顺序,选取N-3(三线共杆或两线共杆加检修),N-2(两线共杆)稳控计算案例。针对过载问题,稳控措施为在送端切机或减少发电功率。
具体地,火电机组接入地区电网的主站后,主站负荷小于地区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时,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中过电压的联络线,先采取无功调节的稳控措施,若仍然存在过电压的联络线,再采取限制新能源场站出力的稳控措施。
在非限制性的较优实施例中,地区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大而负荷小的主站,在新能源大发的运行方式下常出现过电压的问题,如果在无功调节手段用尽仍然存在过电压问题时,需要采取限制新能源场站出力的措施。在地区电网边缘而负荷重的主站,由于大容量火电机组的接入,在夏季大负荷运行方式下的低电压问题会得到缓解。
目前针对电网稳定极限的分析(薄弱环节也包含其中),采用的是海量的、无差别的潮流仿真,即将所有线路设备故障进行无差别的排列组合,进行海量并行仿真。好处是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故障都进行仿真,缺点是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缺少针对性。对于大容量火电机组接入地区电网的场景,基于对地区电网和外部电网的了解,可以使用本发明提出的思路,高效地、有的放矢地选择需要关注的故障类型、位置和其引发的电网稳定问题,确定电网的薄弱环节。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效果,下面以某地区电网为例进行仿真说明。该电网220kV及以上电网网架如图2所示,其中SZ电厂为新接入的大容量火电机组。
地区电网为省级电网的下一级电网,主要为市级及相应等级的电网,受省级调度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地区电网220kV及以上电网的网架如图2所示,图中的数字表示变电站母线电压(单位kV),曲线表示地区电网与外部电网的联络线断面。图2中,地区电网包括:变电站JL、变电站LS、变电站BZ、变电站SX、变电站SF、变电站ZD、变电站YY以及发电厂SZ,地区电网中变电站和发电厂的母线电压均为230kV;外部电网包括:变电站WL、变电站YW、变电站FC以及变电站XNS,其中,变电站WL和变电站YW的母线电压均为230kV,变电站FC以及变电站XNS的母线电压均为525kV。
进一步,发电厂SZ为新接入的大容量火电机组。
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进行的稳控计算案例1详见表1。
表1稳控计算案例1
该实例的夏季大负荷联络线负担不大,主要考虑新能源大发运行方式下的稳定问题即可。
图2中,发电厂SZ与变电站ZD相连的联络线中,结合输电线路中共杆的情况,按照先重负载后轻负载、先高电压等级后低电压等级的顺序,选取N-3(三线共杆或两线共杆加检修),N-2(两线共杆)稳控计算案例,详见表2。
表2稳控计算案例2
故障类型 故障线路 稳定问题
1 N-3 SX-ZD,ZD-FH,(BZ-ZD检修) 暂态功角问题
2 N-2 SX-ZD,ZD-FH BA-ZD过载
3 N-2 SX-YY,ZD-FH SF-YY过载
在图2中,主站ZD相当于主站A,主站FH相当于主站B,主站SX相当于主站C。一般运行工况下,功率传输由A到C,由B到A。N-2故障时,主站A到C线路故障,同时主站B的其它外送线路故障(即FH到YY),会出现主站A的其它外送线路过载,即主站ZD到BZ,主站ZD到FC。
由于YY站、JL站、LS站新能源装机容量较大,在新能源大发小负荷运行方式下,电压偏高,YY相邻的FH站电压也偏高。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它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它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根据电网的网架结构将电网划分为地区电网和外部电网,地区电网和外部电网通过联络线相连,地区电网接入高比例新能源集群;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地区电网的容量和短路比、外部电网的容量和短路比;
当地区电网的容量与外部电网的容量是相同数量级、且地区电网和外部电网的短路比均大于3时,若联络线中有直流电流,则判定为连锁故障;若联络线中无直流电流,则减少故障联络线的数目进行稳控计算,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薄弱环节;
当地区电网的容量的数量级小于外部电网的容量的数量级时,根据接入地区电网的火电机组的容量对地区电网潮流方向的影响进行电网稳控计算,包括:当地区电网向外部电网外送潮流时进行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外送断面卡口的稳控计算;当地区电网潮流下网时进行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下网断面卡口以及暂态电压和稳态电压的稳控计算;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薄弱环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减少故障联络线的数目包括将原来的N-3故障类型调整为N-2故障类型,N表示联络线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中过载的联络线,采取发电机减出力和切负荷的稳控措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火电机组接入地区电网的主站后,对与主站相连的联络线,结合输电线路的共杆情况,按照先重负载后轻负载、先高电压等级后低电压等级的顺序,分别选N-3故障类型、N-2故障类型和N-1故障类型,进行对应的稳控计算,N表示与主站相连的联络线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中过载的联络线,采取在送端切机或减少发电功率,或在大容量火电机组处安装解列装置的稳控措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火电机组接入地区电网的主站后,所述主站与另一个主站相连,另一个主站还连接外送线路;以与主站相连的联络线、所述主站与另一个主站相连的输电线路以及另一个主站连接的外送线路构成线路集合;对线路集合,结合输电线路的共杆情况,按照先重负载后轻负载、先高电压等级后低电压等级的顺序,分别选N-3故障类型、N-2故障类型和N-1故障类型,进行对应的稳控计算,N表示线路集合中线路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中过载的联络线,采取在送端切机或减少发电功率的稳控措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火电机组接入地区电网的主站后,主站负荷小于地区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时,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中过电压的联络线,先采取无功调节的稳控措施,若仍然存在过电压的联络线,再采取限制新能源场站出力的稳控措施。
9.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输电线路存在三线共杆或两线共杆加检修状态时,对应N-3故障类型;
输电线路存在两线共杆状态时,对应N-2故障类型。
10.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系统,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包括:采集模块,识别模块;
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地区电网的容量和短路比、外部电网的容量和短路比;
识别模块,用于当地区电网的容量与外部电网的容量是相同数量级、且地区电网和外部电网的短路比均大于3时,若联络线中有直流电流,则判定为连锁故障;若联络线中无直流电流,则减少故障联络线的数目进行稳控计算,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薄弱环节;当地区电网的容量的数量级小于外部电网的容量的数量级时,根据接入地区电网的火电机组的容量对地区电网潮流方向的影响进行电网稳控计算,包括:当地区电网向外部电网外送潮流时进行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外送断面卡口的稳控计算;当地区电网潮流下网时进行暂态功角稳定、主变或线路过载、下网断面卡口以及暂态电压和稳态电压的稳控计算;根据稳控计算结果确定地区电网薄弱环节。
CN202310881149.4A 2023-07-18 2023-07-18 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71178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1149.4A CN117117829A (zh) 2023-07-18 2023-07-18 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1149.4A CN117117829A (zh) 2023-07-18 2023-07-18 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7829A true CN117117829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799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81149.4A Pending CN117117829A (zh) 2023-07-18 2023-07-18 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1782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adkhast et al.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an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tapped by a VSC station
Shaoyun et al. Assessing and boosting the resilience of a distribution system under extreme weather
Han et al. Analysis of cascading failures in small-world power grid
CN108336741A (zh) 一种全过程电压稳定性分析的故障筛选方法及系统
Ciapessoni et al. An integrated platform for power system security assessment implementing probabilistic and deterministic methodologies
CN110930031B (zh) 一种低压配网储能装置安装台区选址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800216A (zh) 一种数字化配电网故障处理系统
CN111865669A (zh) 一种电网故障恢复智能决策系统和方法
CN107292437B (zh) 一种故障限流器布点优化和容量选择方法和系统
CN113572193A (zh) 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状态识别方法、融合终端及系统
Zainan et al. A fast pilot protection f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considering the whole fault process
Hosseini et al. Improving adaptive protection to reduce sensitivity to uncertainties which affect protection coordination of microgrids
CN117117829A (zh) 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及系统
Khalilnezhad et al. Shunt compensation design of EHV double-circuit mixed OHL-cable connections
CN113178841A (zh) 一种智能化低压馈电保护系统
CN105227677A (zh) 基于负载均衡的电网故障信息处理方法
CN107818414B (zh) 一种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电网n-2预想事故集的生成方法
Chen et al. Impact of cyber system failure on cascading blackout of power grid
KR102657277B1 (ko) 초전도케이블 신증설 최적해 도출 방법
Lu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ascading failures based on overload character of transmission lines
CN116626540B (zh) 断线故障区间判定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488247B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分析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2531664B (zh) 通过柔性直流控制方式来降低母线单相短路电流的方法
CN117277586B (zh) 一种配电系统自愈的安全与可靠性优化方法及系统
KR20240028162A (ko) 지중 및 가공선로 자동판별에 기초한 전력계통 해석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