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9178A - 变压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9178A
CN117099178A CN202280026204.5A CN202280026204A CN117099178A CN 117099178 A CN117099178 A CN 117099178A CN 202280026204 A CN202280026204 A CN 202280026204A CN 117099178 A CN117099178 A CN 117099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core
cooling
coil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62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诺格斯
C·罗伊
L·赛布利安
V·M·加西亚
P·莫拉塔
F·穆诺茨
R·穆里略
J·克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Publication of CN117099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91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01F27/10Liquid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76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7Encapsulating or impregnating
    • H01F2027/328Dry-type transformer with encapsulated foil winding, e.g. windings coaxially arranged on core legs with spacers for cooling and with three ph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01F27/10Liquid cooling
    • H01F27/105Cooling by special liquid or by liquid of particular com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former Coo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装置(90;290),包括具有磁芯(104;204)的至少一个非液浸式变压器(100;200),磁芯包括至少两个芯腿(110,111,112;210,211,212),每个芯腿具有绕组轴线(113)。变压器(100)还包括围绕绕组轴线(113)缠绕在磁芯(104)的芯腿(110,111,112)中的至少一个芯腿上的至少两个线圈绕组(115,120)。变压器装置(90;290)还包括至少一个线圈冷却管(125,130),该至少一个线圈冷却管限定用于引导介电冷却流体的线圈冷却通道(126,131)。至少一个冷却管(125,130)缠绕在至少两个线圈绕组(115,120)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绕组上。变压器装置(90;290)还包括布置在芯体(204)内的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225)。芯体冷却通道(225)被配置为引导介电冷却流体通过芯体(204)。

Description

变压器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将电从第一电压电平转换为第二电压电平,其中,第二电压电平高于或低于第一电压电平。
变压器通过采用包括电导体的初级线圈绕组和次级线圈绕组来实现这种电压转换。初级线圈绕组和次级线圈绕组中的每一个通过多个匝缠绕在铁磁芯周围。
初级线圈绕组连接到电压源,次级线圈绕组连接到负载。初级线圈绕组中的匝数与次级线圈绕组中的匝数的比率等于电压源处的初级线圈绕组的电压电平与负载处的次级线圈绕组的电压电平的比率。
变压器还可以包括多个初级线圈绕组和多个次级线圈绕组。这种变压器被称为多绕组变压器。多个初级线圈绕组和次级线圈绕组可以分别串联或并联连接。此外,根据变压器的期望功能,多个初级线圈绕组和次级线圈绕组也可以各自独立,即不连接。
由于变压器以热量的形式散发的功率损耗,诸如上述类型的变压器在运行期间被无意地加热。变压器的这种功率损耗包括芯体损耗和线圈损耗。
因此,变压器的芯体和线圈绕组在变压器内产生热量,该热量必须被引导离开变压器以实现更好的性能、更长的变压器寿命,从而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成本。
已知将线圈绕组和芯体浸入流体,优选浸入油中,以绝缘并冷却变压器。具有这种冷却配置的变压器被称为液浸式变压器。
除了将线圈绕组和芯体浸入流体中外,作为一种替代方案,还已知使用诸如空气的气体来冷却变压器的线圈绕组。特别地,强制对流设备可以将冷却气体吹向线圈绕组,以将热量从绕组传递到冷却气体。具有这种冷却配置的变压器被称为非液浸式变压器或干式变压器,因为这种变压器的芯体和线圈绕组不浸入流体中。
在变压器的线圈绕组中布置空心导体也是已知的。水被迫在空心导体的内部循环。其他已知的解决方案使用放置在线圈绕组的匝之间的金属蛇形。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蛇形接地。因此,匝和蛇形之间的绝缘必须承受线圈绕组的电压。这两种解决方案都只能用于电压高达约1kV的低压变压器。
因此,现有技术中关于变压器冷却的缺点仍然存在。
发明内容
例如,如上所述,使用水的冷却配置仅适用于低压变压器。因此,还没有提供用于具有高于大约1kV的电压的中压和高压变压器的解决方案。
此外,通常需要进一步改善变压器的冷却,以提高变压器的性能和寿命并降低其运行成本。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变压器的改进的冷却,其也可以应用于中压和高压应用。
这个目的通过由权利要求1的特征限定的变压器装置来实现。
优选的变化和进一步的发展由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限定。
变压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非液浸式变压器,该变压器包括磁芯。磁芯包括至少两个芯腿,每个芯腿具有绕组轴线。非液浸式变压器还包括围绕绕组轴线缠绕在磁芯的至少一个芯腿(优选每个芯腿)上的至少两个线圈绕组。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非液浸式变压器应理解为其芯体和线圈绕组不浸入液体中的变压器。非液浸式变压器可以浸入也可以不浸入液体以外的介质中,例如,气体(例如,空气)。这种变压器通常也被称为干式变压器。
磁芯可以包括不止两个芯腿,优选三个、四个、或五个芯腿。每个芯腿可以具有其自己的绕组轴线,并且可以如本文所述地配置。
芯体可以由堆叠在一起的多个层压片材制成。层压片材可以优选地由硅钢或钢制成。
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一个线圈绕组可以是连接到电压源的初级线圈绕组,并且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第二线圈绕组可以是连接到负载的次级线圈绕组。
至少两个线圈绕组可以围绕绕组轴线同心缠绕在磁芯的芯腿上。
变压器装置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线圈冷却管,该线圈冷却管限定用于引导介电冷却流体的线圈冷却通道。至少一个冷却管可以围绕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绕组缠绕。变压器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布置在芯体内的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芯体冷却通道可以被配置为引导介电冷却流体通过芯体。
通过借助于至少一个线圈冷却管提供至少两个线圈绕组的冷却并且借助于布置在芯体内的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提供芯体的冷却,可以从变压器吸收更高水平的热量并且通过介电冷却流体引导离开变压器。
因此,可以提高变压器的性能和寿命。此外,运营成本,如频繁的服务、维修、和更换零件,可以减少。
此外,本文所述的冷却配置也可用于中压和高压变压器。因此,本文所述的冷却配置的应用领域比现有技术中的更宽,并且可以普遍用于更宽范围的电压应用,即,低压、中压、和高压变压器。
低压变压器应理解为在电压源(即,初级线圈绕组)或负载(即,次级线圈绕组)处具有大约1kV或更低电压的变压器。中压和高压变压器应理解为在电压源(即,初级线圈绕组)或负载(即,次级线圈绕组)处具有高于约1kV的电压的变压器。
至少一个冷却管可以连续缠绕在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绕组上。替代地,至少一个冷却管可以仅分段缠绕在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绕组上。在至少一个冷却管的没有连续缠绕在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绕组上的部分中,该至少一个冷却管可以例如,在平行于绕组轴线的方向上延伸。
至少一个冷却管可以由介电材料制成。
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第一线圈绕组(优选初级线圈绕组)可以至少部分地缠绕在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第二线圈绕组(优选次级线圈绕组)内。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第一线圈绕组被布置得比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第二线圈绕组更靠近绕组轴线。
在这种配置的情况下,至少一个冷却管可以相对于绕组轴线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线圈绕组之间并围绕第一线圈绕组。
然而,优选地,可以提供至少两个冷却管,其中,至少两个冷却管中的第一冷却管可以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线圈绕组之间(即,在第二线圈绕组内),并且至少两个冷却管中的第二冷却管可以相对于绕组轴线围绕第二线圈绕组布置。冷却管可以在下游合并为单个冷却导管。
以这种方式布置冷却管可以允许来自线圈绕组的高水平的热传递。
布置在芯体内的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可以是附接或插入到芯体内的独立元件,例如,管道。替代地或附加地,芯体冷却通道可以整体形成在芯体内。
芯体冷却通道可以至少分段地基本上在平行于绕组轴线的方向上延伸。替代地或附加地,芯体冷却通道可以至少分段地基本上在横向于绕组轴线的方向上延伸。
芯体冷却通道可以被配置为在基本上平行于绕组轴线的第一方向上引导介电冷却流体,并且在芯体冷却通道下游的部分,芯体冷却通道可以被配置为在基本上平行于绕组轴线并且基本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引导介电冷却流体。
替代地或附加地,芯体冷却通道可以被配置为在基本上横向于绕组轴线的第一方向上引导介电冷却流体,并且在芯体冷却通道下游的部分,芯体冷却通道可以被配置为在基本上横向于绕组轴线并且基本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引导介电冷却流体。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可以省略至少一个线圈冷却管或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可以利用至少一个线圈冷却管或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来实现充分的冷却。具有至少一个线圈冷却管和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是可选的。
优选地,变压器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用于引导介电冷却流体。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中的第一线圈冷却管可以缠绕在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初级线圈绕组上,并且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中的第二线圈冷却管可以缠绕在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次级线圈绕组上。
如上所述,初级线圈绕组和次级线圈绕组中的一个(优选初级线圈绕组)可以至少部分地缠绕在初级线圈绕组和次级线圈绕组中的另一个(优选次级线圈绕组)内。
在这种配置的情况下,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中的第一线圈冷却管可以绕初级线圈绕组缠绕,但是相对于绕组轴线在次级线圈绕组内。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中的第二线圈冷却管可以绕次级线圈绕组缠绕。
因此,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中的第一线圈冷却管可以被布置得比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道中的第二线圈冷却管更靠近绕组轴线。
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可以例如,通过在下游合并成单个冷却导管而流体连接。替代地,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彼此流体地断开。
优选地,两个线圈冷却管可以合并,以在公共介电冷却流体路径中引导来自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的介电冷却流体。
这允许来自线圈冷却管的介电冷却流体在单个介电冷却流体路径中以节省空间的方式被高效地引导,例如,引导到热交换设备。
优选地,芯体冷却通道可以布置在至少一个芯腿中,使得介电冷却流体在基本上沿着芯腿的绕组轴线的方向上被引导。
优选地,每个芯腿可以具有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其中的芯体冷却通道。
优选地,变压器装置可以包括分布在芯体中的多个芯体冷却通道。
这通过增加芯体冷却通道和芯体之间的传热表面来增强芯体的冷却效果。因此,介电冷却流体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以降低芯体内的温度。
优选地,芯体可以包括连接芯腿的至少一个横向部分。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可布置在每个芯腿中,并且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可以布置在每个横向部分中。
每个芯腿可以被配置为例如,上述芯腿。
芯腿可以被布置为使得芯腿的绕组轴线可以基本上彼此平行。
横向部分可以与芯腿的绕组轴线大致成90°角布置。
芯体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横向部分,每个横向部分连接芯腿。
线圈绕组可以通过芯腿和至少一个横向部分产生磁通量。
通过在每个芯腿和每个横向部分中布置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可以冷却芯体的大部分。这也可能导致来自芯体的热传递增加,并且芯体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因为冷却是在芯体的大多数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中提供的,即,至少在至少一个横向部分和芯腿中提供的。
优选地,芯体冷却通道可以形成在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芯体内的管道中。
通过使用插入芯体内的单独管道,而不是在芯体内整体形成芯体冷却通道,可以使用具有不同横截面和/或材料的各种现成管道。因此,芯体内的冷却配置可以被模块化配置,例如,根据特定应用的需求,通过使用具有不同横截面和/或材料的不同管道。
优选地,管道可以由金属制成,优选地由不锈钢、碳钢、铜、或铝制成。金属提供了良好的导热性,用于将热量从芯体传递到介电冷却流体。
优选地,至少一个导热元件(优选基本上平面的焊垫)可以布置在芯体内并且邻近管道。导热元件可以毗连管道。导热元件可以具有至少0.5W/m·K,优选至少1W/m·K,更优选至少21.5W/m·K、更优选至少5W/m·K、最优选至少102W/m·K的导热率。
提供具有最小导热率水平的这种导热元件(优选为基本上平面的焊垫),可以增强管道和芯体之间的热传递,例如,通过在管道和芯体之间提供更大的接触表面。
例如,在管道具有不平坦的外表面的情况下,例如,在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管道的情况中,这种管道的外表面将不与芯体的表面适当匹配,例如,芯体的层压板材之一,因为芯体通常具有平坦表面。
因此,与具有平坦外表面的管道(例如,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管道)相比,管道和芯体之间的接触表面将相对较小。
因此,提供布置在芯体内并邻近管道的导热元件可以增加管道和芯体之间的接触表面,这可以增加从芯体到在管道内引导的介电冷却流体的热传递水平。
导热元件可以由可压缩的材料制成,该材料优选为其总体积的至少5%,更优选至少10%,最优选至少20%。通过允许对导热元件的这种压缩,可以通过允许导热元件符合管道和/或芯体的表面来增加管道和导热元件之间的接触。
优选地,变压器装置可以包括布置在芯体内的多个管道。每个管道都可以限定芯体冷却通道。多个管道中的至少一些管道可以经由连接元件流体互连。
在芯体内布置多个管道可以通过增加芯体和在管道内引导的介电冷却流体之间的热传递表面来增加从芯体到在管道内引导的介电冷却流体的热传递水平。
芯体冷却通道可以至少在截面上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优选地,芯体冷却通道可以具有长方状的矩形横截面形状。
芯体冷却通道的矩形横截面形状(优选长方状的矩形横截面形状)可以提供芯体冷却管道中引导的介电冷却流体与芯体冷却通道中引导的介电冷却流体的总体积之间的相对较大的传热表面比。
因此,可以提高从芯体到芯体冷却通道内引导的介电冷却流体的热传递水平和效率。
替代地或附加地,芯体冷却通道可以至少在截面上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
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的芯体冷却通道也可以提供足够的冷却特性。优选地,可以在芯体中使用导管束,每个导管限定具有圆形横截面的芯体冷却通道。
优选地,线圈冷却通道和芯体冷却通道可以合并,以在公共介电质冷却流体路径中引导介电质冷却流体。
通过合并线圈冷却通道和芯体冷却通道,可以在单个介电质冷却流体路径中引导来自线圈冷却通道以及来自芯体冷却通道的介电冷却流体,例如,引导到热交换设备。
优选地,变压器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流体连接到变压器的至少一个热交换设备。至少一个热交换设备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允许介电冷却流体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热交换设备来散发介电冷却流体从变压器吸收的热量。热交换设备可以布置在变压器外部并且与变压器不同。
变压器装置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剂馈送管和至少一个冷却剂返回管,其中,至少一个冷却剂馈送管用于将介电冷却流体的至少一部分从变压器引导到热交换设备,至少一个冷却剂返回管用于将介电冷却流体从热交换设备返回到变压器。
优选地,热交换设备可以是间接热交换器。
热交换设备可以是壳管式热交换器、管中管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板翅式热交换器、板壳式热交换器、或双管式热交换器。
通过将热交换设备布置在变压器外部并与变压器不同,从热交换设备散发的热量可以散发到环境中,而不是散发到变压器内部或散发到变压器。这可以降低变压器外围环境的温度。
优选地,变压器可以布置在第一外围环境中,并且热交换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将介电冷却流体从变压器吸收的热量散发到不同于第一外围环境的第二外围环境。
通过将介电冷却流体从变压器吸收的热量散发到与布置变压器的外围环境不同的外围环境,可以在变压器周围提供较冷的环境。这可以进一步降低变压器内的温度。
优选地,第一外围环境和第二外围环境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屏障(优选通过壁),基本上(优选完全)彼此分离。
屏障可以防止或至少减少第一外围环境和第二外围环境之间的大气交换。
屏障可以是有源元件(例如,布置在第一外围环境与第二外围环境之间的空气幕),或者可以从第一外围环境抽取空气并将空气输送到第二外围环境的抽吸设备,或者布置在第一外围环境与第二外围环境之间的无源元件(例如,壁或屏蔽)。
借助于至少一个屏障将第一外围环境与第二外围环境分离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第一外围环境中的温度(相比第二外围环境中的温度),例如,通过借助于至少一个屏障将变压器相对于热交换设备屏蔽。
这也可以使布置变压器的空间(即,第一外围环境)减小,因为热交换设备可以布置在不同的空间(即,第二外围环境)中。在变压器周围的第一外围环境被主动温度控制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关于例如,变压器和热交换设备周围的温度、湿度、压力、和空气体积来控制较小的空间。
这可以减少变压器周围的外围环境的总外围环境控制努力,例如,额外的环境冷却努力等。
因此,可以更高效地生成第一外围环境内所需的环境条件。
优选地,热交换设备可以布置在建筑物的房间(例如,仓库)中,并且变压器可以布置在建筑物的不同房间中或建筑物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热交换设备和变压器可以通过建筑物的壁彼此分离。介电冷却流体可以经由至少一个冷却剂馈送管道从变压器被引导到热交换设备,该冷却剂馈送管道可以被引导穿过屏障(例如,穿过壁)。用于将介电冷却流体从热交换设备返回到变压器的至少一个冷却剂返回管也可以被引导穿过屏障,例如,穿过壁。
优选地,第一外围环境可以与第二外围环境在以下至少一个方面不同:分别在变压器和热交换设备周围的温度、湿度、压力、和空气体积。
通过提供两种不同的外围环境,即第一外围环境和第二外围环境,可以针对每个外围环境单独维持和/或控制环境参数,例如,变压器和热交换设备周围的温度、湿度、压力、和空气体积。
优选地,变压器装置可以包括多个非液浸式变压器。每个变压器可以经由冷却剂馈送管和冷却剂返回管连接到热交换设备(优选彼此并联地连接到热交换设备)。
因此,多个变压器的冷却可以通过将从多个变压器吸收的热量传递到单个热交换设备来高效地进行,在该热交换设备中热量可以散发到环境中。
变压器也可以彼此串联地布置并连接到热交换设备。
优选地,热交换设备可以是液体到空气型的。然而,热交换设备也可以替代地是液体到液体型的。
优选地,变压器装置可以包括布置在变压器外部的至少一个中间热交换设备。至少一个中间热交换设备可以流体连接到热交换设备和变压器。
中间热交换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将介电冷却流体从变压器吸收的热量传递到传递介质并将传递介质引导到热交换设备,以将从变压器吸收的热量散发到环境中。
因此,变压器和中间热交换设备可以经由第一冷却回路互连,并且中间热交换设备和热交换设备可以经由第二冷却回路互连。
第一回路可以包括介电冷却流体,并且第二回路可以包括传递介质。传递介质也可以是介电冷却流体。
中间热交换设备可以是液体到空气或液体到液体型的。
通过提供至少第二热交换设备(即,中间热交换设备),可以增加布置热交换设备的灵活性。
例如,由于介电冷却流体吸收的热量可能不会散发到中间热交换设备的环境中,因此中间热交换设备可以布置得相对靠近变压器。
相反,介电冷却流体从变压器吸收的热量可以被传递到传递介质,该传递介质可以被引导到热交换设备,以将从变压器吸收的热量散发到热交换设备的外围环境而不是中间热交换设备的外围环境。
优选地,中间热交换设备可以布置在第一外围环境中。
因此,中间热交换设备可以布置在与变压器相同的外围环境中。这可以允许减小变压器和中间热交换设备之间的距离。因此,由于介电冷却流体被从变压器引导到中间热交换设备以在其间传递热量,因此也可以减少介电冷却流体的量。
这可以降低变压器装置的运行成本并降低介电冷却流体泄漏或溢出的风险。传递介质可以被选择为较低质量的流体,因为传递介质可能不需要具有与介电冷却流体相同的质量,例如,关于变压器内的电压暴露。
优选地,中间热交换设备可以是液体到液体型的。
优选地,变压器装置可以包括介电冷却流体泵,被配置为将介电冷却流体泵送通过线圈冷却管和/或芯体冷却通道。
优选地,芯体冷却通道可以包括延伸到芯体冷却通道中的多个偏转元件。偏转元件可以被配置为偏转介电冷却流体,以防止介电冷却流体采用通过芯体冷却通道的最短流动路径。
因此,从变压器到介电冷却流体的热传递可以进一步增加。
优选地,介电冷却流体可以是酯流体、硅酮流体、不易燃流体、矿物油或天然油。
优选地,冷却管可以由选自包括以下各项的塑料材料制成:交联聚乙烯(PEX)、聚苯砜(PPSU)、聚丁烯(PB)、聚四氟乙烯(PTFE)、或硅酮。
优选地,变压器可以是三相变压器。
优选地,芯体可以由多个片材制成。芯体冷却通道可以布置在多个片材中的至少两个片材之间。
优选地,芯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间隔元件,该间隔元件布置在多个片材中的至少两个片材之间,以在片材之间提供预定间隔。
以下方面列表提供了本发明的替代和/或进一步的特征:
1、一种变压器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非液浸式变压器,包括:
磁芯,包括至少两个芯腿,每个芯腿具有绕组轴线;
至少两个线圈绕组,围绕所述绕组轴线缠绕在所述磁芯的所述芯腿中的至少一个上;以及
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布置在所述芯体内,所述芯体冷却通道被配置为引导介电冷却流体通过所述芯体。
2、根据方面1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线圈冷却管,限定用于引导介电冷却流体的线圈冷却通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冷却管缠绕在所述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至少一个上。
3、根据方面2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用于引导介电冷却流体,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中的第一线圈冷却管缠绕在所述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初级线圈绕组上,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中的第二线圈冷却管缠绕在所述至少两个线圈绕组中的次级线圈绕组上。
4、根据方面3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两个线圈冷却管合并,以在公共介电冷却流体路径中引导来自所述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的介电冷却流体。
5、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芯体冷却通道布置在所述芯腿中的至少一个中(优选地布置在每个芯腿中),使得所述介电冷却流体在基本上沿着所述芯腿的所述绕组轴线的方向上被引导。
6、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包括分布在所述芯体中的多个芯体冷却通道。
7、根据方面5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芯体包括连接所述芯腿的至少一个横向部分,其中,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布置在所述芯腿中的每一个中,并且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布置在每个横向部分中。
8、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芯体冷却通道形成在至少部分布置在所述芯体内的管道中。
9、根据方面8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管道由金属制成,优选地由不锈钢、碳钢、铜、或铝制成。
10、根据方面8或9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热元件,优选基本上平面的焊盘,布置在所述芯体内并邻近所述管道,所述导热元件毗连所述管道,其中,所述导热元件具有至少0.5W/m·K,优选至少2W/m·K,更优选至少5W/m·K,最优选至少10W/m·K的导热率。
11、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包括布置在所述芯体内的多个管道,其中,每个管道限定芯体冷却通道,并且所述多个管道中的至少一些经由连接元件流体互连。
12、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芯体冷却通道至少在截面上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优选长方状的矩形横截面形状。
13、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芯体冷却通道至少在截面上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
14、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线圈冷却通道和所述芯体冷却通道合并,以在公共介电冷却流体路径中引导所述介电冷却流体。
15、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热交换设备,流体连接到所述变压器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允许所述介电冷却流体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热交换设备来散发所述介电冷却流体从所述变压器吸收的热量,其中,所述热交换设备布置在所述变压器外部并且与所述变压器不同,并且其中,所述变压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剂馈送管道和至少一个冷却剂返回管道,所述冷却剂馈送管道用于将所述介电冷却流体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变压器引导到所述热交换设备,所述冷却剂返回管道用于将所述介电冷却流体从所述热交换设备返回到所述变压器。
16、根据方面15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变压器布置在第一外围环境中,并且所述热交换设备被配置为将所述介电冷却流体从所述变压器吸收的热量散发到不同于所述第一外围环境的第二外围环境。
17、根据方面16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围环境和所述第二外围环境通过至少一个屏障、优选地通过壁基本上彼此分离,优选完全彼此分离。
18、根据方面16或17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围环境与所述第二外围环境在以下至少一个方面不同:分别围绕所述变压器和所述热交换设备的温度、湿度、压力、和空气体积。
19、根据方面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包括多个非液浸式变压器,其中,每个变压器经由所述冷却剂馈送管道和所述冷却剂返回管道连接到所述热交换设备,优选彼此并联地连接到所述热交换设备。
20、根据方面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热交换设备是液体到空气型的。
21、根据方面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中间热交换设备,布置在所述变压器外部并且流体连接到所述热交换设备和所述变压器,其中,所述中间热交换设备被配置为将所述介电冷却流体从所述变压器吸收的热量传递到传递介质并且将所述传递介质引导到所述热交换设备,以将从所述变压器吸收的热量散发到环境。
22、根据方面16和21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中间热交换设备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围环境中。
23、根据方面21或22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中间热交换设备是液体到液体型的。
24、根据方面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包括介电冷却流体泵,被配置为将所述介电冷却流体泵送通过所述线圈冷却管和/或所述芯体冷却通道。
25、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芯体冷却通道包括多个偏转元件,延伸到所述芯体冷却通道中并且被配置为偏转所述介电冷却流体,以防止所述介电冷却流体通过所述芯体冷却通道的最短流动路径。
26、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介电冷却流体是酯流体、硅酮流体、不易燃流体、矿物油、或天然油。
27、根据方面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线圈冷却管由选自包括以下各项的群体中选择的塑料材料制成:交联聚乙烯(PEX)、聚苯砜(PPSU)、聚丁烯(PB)、聚四氟乙烯(PTFE)、或硅酮。
28、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变压器是三相变压器。
29、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芯体由多个片材制成,并且所述芯体冷却通道布置在所述多个片材中的至少两个片材之间。
30、根据方面29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所述芯体包括至少一个间隔元件,布置在所述多个片材中的至少两个片材之间,以在所述片材之间提供预定间隔。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压器装置的示意性局部截面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变压器装置的具有芯体冷却通道的管道的透视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变压器装置的变压器芯体的截面图,该变压器芯体具有图2所示的多个管道;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变压器装置的变压器芯体的截面图,该变压器芯体具有图2所示的多个管道;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变压器装置的变压器芯体的截面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变压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变压器装置90的示意性局部截面图,变压器装置具有非液浸式变压器100,变压器包括具有三相105、106、和107的磁芯104。每个相105、106、和107都具有芯腿110、111、和112。
芯体104可以包括多于或少于三个腿,例如,两个、四个,或五个腿。
每个芯腿110、111、和112分别经由横向部分114连接到相邻的芯腿110、111和112。横向部分114基本上与芯腿110、111、和112的纵向轴线成90°角布置。
为了简单起见,以下基于第一相105的芯腿110来描述本公开的特征。
应当理解,其他(例如,两个)相106和107中的每一个的每个芯腿111和112也可以包括与第一相105的芯腿110相同或相似的配置。
芯腿110具有缠绕在芯腿110的绕组轴线113上的内部线圈绕组115和外部线圈绕组120。内部线圈绕组115基本布置在外部线圈绕组120内,即,内部线圈绕组115布置得比外部线圈绕组120更靠近绕组轴线113。内部线圈绕组115可以完全或仅部分地布置在外部线圈绕组120内。
芯腿110、111、和112的纵向轴线可以基本上对应于绕组轴线113。
内部线圈绕组115和外部线圈绕组120中的一个可以是连接到电压源的初级线圈绕组,而内部线圈绕组115和外部线圈绕组120中的另一个可以是连接到负载的次级线圈绕组。
内部线圈绕组115可以是围绕芯体110的低压(LV)绕组。内部线圈绕组115和/或外部线圈绕组120可以是箔绕组。外部线圈绕组120可以是围绕内部线圈绕组115的高压(HV)绕组。
磁芯104可以由堆叠在一起的多个层压片材制成。层压片材可以优选地由硅钢或钢制成。
例如,变压器100还包括第一线圈冷却管125和第二线圈冷却管130,每个线圈冷却管限定线圈冷却通道126、131。每个线圈冷却管125、130引导介电冷却流体通过相应的线圈冷却通道126、131,以吸收由内部线圈绕组115和外部线圈绕组120产生的热量。线圈冷却管125、130可以封装在环氧树脂中。
线圈冷却管125、130可以由介电材料制成,该介电材料优选地选自包括以下各项的群组:交联聚乙烯(PEX)、聚苯砜(PPSU)、聚丁烯(PB)、聚四氟乙烯(PTFE)、或硅酮。
第一线圈冷却管125(优选地以螺旋形式)缠绕在芯腿110周围形成一个或多个完整的环,芯腿基本上布置在内部线圈绕组115和外部线圈绕组120之间。
第二冷却管130也(优选地以螺旋方式)缠绕在芯腿110周围形成一个或多个完整的环,芯腿穿过外部线圈绕组120中的空间。
两个线圈冷却管125、130可以围绕芯腿110的绕组轴线113连续或不连续地缠绕。
第一线圈冷却管125可以围绕芯腿110的绕组轴线113连续缠绕,而第二线圈冷却管130可以围绕芯腿110的绕组轴线113不连续地缠绕,或者反之亦然。
在WO 2018/162568A1中公开了与线圈冷却管相关的线圈绕组的进一步配置,其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很容易理解,上面讨论的线圈冷却管构造和布置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选择其他构造和布置。
线圈冷却管125、130可以连接到外部回路135。外部回路包括泵140、热交换设备145、和流体储存器150,该流体储存器优选为液体储存器。
泵140可以通过回流管127将冷却流体(优选介电冷却流体)从储存器150供应到线圈冷却管125、130。冷却流体然后可以在其穿过冷却管125和130时从线圈绕组115、120吸收热量。
加热的冷却流体然后可以通过供给管129被反馈到外部回路135。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流体然后可以穿过热交换设备145,在该热交换设备中由冷却流体吸收的热量可以散发到热交换设备周围的环境。冷却流体然后可以返回到液体储存器150。
如图所示,在冷却管中使用的冷却流体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合适的介电流体。优选地,它可以是酯流体,例如,或/>在其他示例中,介电流体可以是硅酮流体,或不易燃流体(优选氟化流体,例如,/>或/>),或矿物油或天然油。
变压器100可以被布置在第一外围环境中,并且热交换设备145可以被配置为将冷却流体从变压器100吸收的热量散发到不同于第一外围环境的第二外围环境。
通过经由热交换设备145将冷却流体从变压器100吸收的热量散发到与布置变压器100的外围环境不同的外围环境中,可以在变压器100周围提供较冷的环境。这可以进一步降低变压器100内的温度。
第一外围环境和第二外围环境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屏障(见图6),优选地通过壁,基本上彼此分离(优选完全彼此分离)。
通过借助于至少一个屏障将将第一外围环境与第二外围环境分离,可以通过借助于至少一个屏障将变压器100相对于热交换设备145进行屏蔽而更高效地降低第一外围环境中的温度(相比第二外围环境中的温度)。
热交换设备145可以布置在诸如仓库之类的建筑物的房间中,并且变压器100可以布置在建筑物的不同房间中或建筑物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热交换设备145和变压器100可以通过建筑物的壁彼此分离。
第一外围环境可以与第二外围环境在以下至少一个方面不同:分别围绕变压器100和热交换设备145的温度、湿度、压力、和空气体积。
变压器装置90可以包括布置在变压器100外部的至少一个中间热交换设备(见图6)。这种中间热交换设备可以流体连接到主热交换设备145和变压器100。
中间热交换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将冷却流体从变压器100吸收的热量传递到传递介质并将传递介质引导到热交换设备145,以将从变压器100吸收的热量散发到环境中。
变压器装置90可以包括多个非液浸式变压器100(见图6)。在这种配置中,每个变压器100可以经由冷却剂馈送管129和冷却剂返回管127连接到热交换设备145(优选彼此并联地连接到热交换设备145)。
图1所示的变压器100还可以包括布置在芯体104内的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芯体冷却通道可以被配置为引导介电冷却流体通过芯体。
为了清楚起见,图1中没有显示这样的芯体冷却通道。相反,这种芯体冷却通道的示例性配置如图2所示,如下所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1所示的变压器装置100也可以具有这样的芯体冷却通道,该通道具有以下关于图2所述的特征。
同样,图2中所示的变压器装置(称为变压器装置200)可以具有图1中所示的以及上面结合图1描述的特征。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变压器装置可以具有线圈冷却管125、130和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如下所述。因此,本发明可以具有线圈冷却管125、130和一个或多个芯体冷却通道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可以省略线圈冷却管125、130或者一个或多个芯体冷却通道。可以利用冷却管125、130或者一个或多个芯体冷却通道来实现充分的冷却。虽然在单个变压器装置中具有线圈冷却管125、130和一个或多个芯体冷却通道可能是有利的,但这是可选的。
图2显示了在管道230中形成的芯体冷却通道225。管道230具有主流体231,冷却流体(例如,介电冷却液)经由入口232被引入主流体中,并经由出口233被从该主流体排出。
主流体231具有大致长方形的横截面形状,其限定具有大致长方形横截面形状的芯体冷却通道225。
图3显示了变压器200,变压器200具有磁芯204,磁芯204具有三个芯腿210、211、和212,横向部分214连接芯腿210、211、和212。如图2所示和如上所述的多个管道230布置在芯体204内。管道230分布在芯腿210、211、和212以及横向部分214中的整个芯体204上。
一些管道230具有入口236和出口237,用于将冷却流体引入和排出芯体204。
还提供了连接元件238,以使管道230彼此流体互连。
图4显示了图3所示的变压器200的类似配置。图4所示的变压器200与图3所示的配置的不同之处在于,管道230在芯体204内的布置。为了更好地概述,并非图4中所示的所有零件都被提供有参考符号。省略了一些参考符号。
在图3中,横向部分214中的管道230被布置为使得冷却流体基本上沿横向于芯腿210、211、212的纵向轴线的方向流过管道230的芯体冷却通道225。
芯腿210、211、212的纵向轴线可以对应于图1所示的芯腿110、111、112的绕组轴线113。
在图4中,横向部分214中的管道230被布置为使得冷却流体基本上沿着与芯腿210、211、212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流过管道230的芯体冷却通道225。
横向部分214和芯腿210、211、212中的至少一些管道可替代地布置成与芯腿210、211、212的纵向轴线和/或绕组轴线成0°和90°之间的角度。
替代地,仅芯腿210、211、212或者仅横向部分214可以设置有冷却通道225。因此,冷却通道225可以在芯腿210、211、212或横向部分214中省略。
替代地或附加地,冷却通道225可以整体地限定在芯体204中,即,不使用插入到芯体204中的单独管道(例如,上文所述的那些管道)。例如,芯体204可以由多个堆叠元件(例如,片材)制成,这些堆叠元件本质上限定了冷却通道225。
图5显示了可替代配置的管道230,每个管道都限定了芯体冷却通道225。芯体冷却通道225具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形状。
管道230布置在形成芯体204的各个芯体构件240之间。间隔元件241布置在芯体构件240之间,以在芯体构件之间提供预定间隔。
还提供了导热元件242,其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被配置为基本上平面的焊盘。导热元件242布置在芯体构件240之一和与其相邻的管道230之间。
导热元件242中的每一个都毗连相应的管道230和相应的芯体构件240。
导热元件242优选地具有至少0.5W/m·K、优选地至少2W/m·K、更优选地至少5W/m·K,最优选地至少10W/m·K的导热率。
提供具有最小导热水平的这种导热元件242可以例如,通过在管道230和芯体构件240之间提供更大的接触表面来增强管道230与芯体204之间的热传递。
例如,在图5的实施例中所示的管道230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的情况下,这种管道230的外表面与芯体的表面不适当匹配,例如,芯体构件240面向管道230的表面。
因此,与具有毗连芯体构件240的平坦外表面的管道(例如,图2所示的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管道)相比,管道230和芯体构件240之间的接触表面相对较小。
因此,提供布置在芯体204内并邻近管道230的导热元件242可以增加管道230和芯体204之间的接触表面,这可以增加从芯体204到管道230内引导的冷却流体的热传递水平。
导热元件242也可用于具有其他横截面形状(例如,多边形横截面形状)的管道,以增加芯体204(例如,芯体204的芯体构件240)与管道230之间的接触表面,从而改善从芯体204到管道230中的冷却流体的热传递。
图6显示了具有多个变压器300的变压器装置290,这些变压器可以被配置为如上所述的图1至图5中所示的变压器100和/或200。
变压器300经由冷却剂馈送管329和冷却剂返回管327彼此并联连接到热交换设备345。替代地,变压器300可以相对于彼此串联布置。
变压器装置290还包括冷却流体供应设备370,例如,用于泵送冷却流体的至少一个泵、用于存储冷却流体的至少一个储存器、和用于控制变压器装置290的至少一个控制器(例如,控制冷却流体流速等)。
每个变压器300具有其自己的中间热交换设备360,优选地布置在每个变压器300附近。
每个中间热交换设备360布置在每个变压器300的外部,并且经由冷却剂馈送管329和冷却剂返回管327流体连接到主热交换设备345。
因此,中间热交换设备360将冷却流体从每个变压器300吸收的热量传递到传递介质,该传递介质流过冷却剂馈送管329和冷却剂返回管327到达主热交换设备345,以将从变压器300吸收的热量散发到环境中。
变压器300和中间热交换设备360布置在第一外围环境中,例如,建筑物的第一房间。
主热交换设备345将从变压器300吸收的热量散发到与第一外围环境不同的第二外围环境,例如,建筑物的第二房间。
第一外围环境和第二外围环境通过屏障350彼此分隔,屏障在图6中被描绘为将第一外围环境与第二外围环境分隔开的壁。冷却剂馈送管329和冷却剂返回管327从第一外围环境通过壁350被引导到第二外围环境中的主热交换设备345。
通过将介电冷却流体从变压器300吸收的热量散发到与布置变压器300的外围环境不同的外围环境中,可以在变压器300周围提供较冷的环境。这可以进一步降低变压器300内的温度。
除图5所示的壁350外,也可以使用其他屏障。可以采用防止或至少减少第一外围环境和第二外围环境之间的大气交换的任何元件。
例如,可以提供布置在第一外围环境和第二外围环境之间的屏蔽作为屏障。
此外,屏障可以是有源元件或无源元件。诸如壁或屏蔽的无源元件不断地将第一外围环境与第二外围环境分隔开,直到无源元件被移除。
可以提供有源元件,例如,布置在第一外围环境和第二外围环境之间的空气幕,该有源元件可以替代地或附加地被激活和去激活。

Claims (29)

1.一种变压器装置(90;290),包括:
至少一个非液浸式变压器(100;200;300),所述至少一个非液浸式变压器包括:
磁芯(104;204),所述磁芯包括至少两个芯腿(110,111,112;210,211,
212),每个芯腿具有绕组轴线(113);
至少两个线圈绕组(115,120),所述至少两个线圈绕组围绕所述绕组轴线(113)缠绕在所述磁芯(104;204)的芯腿(110,111,112;210,211,212)中的至少一个芯腿上;
至少一个线圈冷却管(125,130),所述至少一个线圈冷却管限定用于引导介电冷却流体的线圈冷却通道(126,13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冷却管(125,130)缠绕在所述至少两个线圈绕组(115,120)中的至少一个线圈绕组上;以及
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225),所述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布置在所述芯体(204)内,所述芯体冷却通道(225)被配置为引导介电冷却流体通过所述芯体(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包括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125,130),所述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用于引导介电冷却流体,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125,130)中的第一线圈冷却管缠绕在所述至少两个线圈绕组(115,120)中的初级线圈绕组上,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125,130)中的第二线圈冷却管缠绕在所述至少两个线圈绕组(115,120)中的次级线圈绕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两个线圈冷却管(125,130)合并,以在公共介电冷却流体路径中引导来自所述至少两个线圈冷却管(125,130)的介电冷却流体。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芯体冷却通道(225)布置在所述芯腿(210,211,212)中的至少一个芯腿中,使得所述介电冷却流体在基本上沿着所述芯腿(210,211,212)的绕组轴线(113)的方向上被引导。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包括分布在所述芯体(204)中的多个芯体冷却通道(2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芯体(204)包括连接所述芯腿(210,211,212)的至少一个横向部分(214),其中,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225)布置在所述芯腿(210,211,212)中的每一个芯腿中,并且至少一个芯体冷却通道(225)布置在每个横向部分(214)中。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芯体冷却通道(225)形成在至少部分布置在所述芯体(204)内的管道(230)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管道(230)由金属制成,优选地由不锈钢、碳钢、铜、或铝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包括布置在所述芯体(204)内并邻近所述管道(230)的至少一个导热元件(242),优选基本上平面的焊盘,所述导热元件(242)毗连所述管道(230),其中,所述导热元件(242)具有至少0.5W/m·K,优选至少2W/m·K,更优选至少5W/m·K,最优选至少10W/m·K的导热率。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包括布置在所述芯体(204)内的多个管道(230),其中,每个管道(230)限定芯体冷却通道(225),并且所述多个管道(230)中的至少一些管道经由连接元件(238)流体互连。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芯体冷却通道(225)至少在截面上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优选地长方状的矩形横截面形状。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芯体冷却通道(225)至少在截面上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线圈冷却通道(126,131)和所述芯体冷却通道(225)合并,以在公共介电冷却流体路径中引导所述介电冷却流体。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还包括至少一个热交换设备(145;345),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设备流体连接到所述变压器(100;300)并且被配置为通过允许所述介电冷却流体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热交换设备(145;345)来散发所述介电冷却流体从所述变压器(100;300)吸收的热量,其中,所述热交换设备(145;345)布置在所述变压器(100;300)外部并且与所述变压器不同,并且其中,所述变压器装置(90;290)还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剂馈送管道(129;329)和至少一个冷却剂返回管道(127;327),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剂馈送管道用于将所述介电冷却流体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变压器(100;300)引导到所述热交换设备(145;345),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剂返回管道用于将所述介电冷却流体从所述热交换设备(145;345)返回到所述变压器(100;3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变压器(100;300)布置在第一外围环境中,并且所述热交换设备(145;345)被配置为将所述介电冷却流体从所述变压器(100;300)吸收的热量散发到不同于所述第一外围环境的第二外围环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第一外围环境和所述第二外围环境通过至少一个屏障(350)、优选地通过壁基本上彼此分离,优选地完全彼此分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第一外围环境与所述第二外围环境在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不同:分别围绕所述变压器(100;300)和所述热交换设备(145;345)的温度、湿度、压力、和空气体积。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290),包括多个非液浸式变压器(300),其中,每个变压器(300)经由所述冷却剂馈送管道(329)和所述冷却剂返回管道(327)连接到所述热交换设备(345),优选彼此并联地连接到所述热交换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热交换设备(145;345)是液体到空气型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290),包括至少一个中间热交换设备(360),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热交换设备布置在所述变压器(300)外部并且流体连接到所述热交换设备(345)和所述变压器(300),其中,所述中间热交换设备(360)被配置为将所述介电冷却流体从所述变压器(300)吸收的热量传递到传递介质并且将所述传递介质引导到所述热交换设备(345),以将从所述变压器(300)吸收的热量散发到环境。
21.根据权利要求15和20所述的变压器装置(290),其中,所述中间热交换设备(360)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围环境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变压器装置(290),其中,所述中间热交换设备(360)是液体到液体型的。
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包括介电冷却流体泵(140),所述介电冷却流体泵被配置为将所述介电冷却流体泵送通过所述线圈冷却管(125,130)和/或所述芯体冷却通道(225)。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芯体冷却通道(225)包括多个偏转元件,所述多个偏转元件延伸到所述芯体冷却通道(255)中并且被配置为偏转所述介电冷却流体,以防止所述介电冷却流体通过所述芯体冷却通道(225)的最短流动路径。
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介电冷却流体是酯流体、硅酮流体、不易燃流体、矿物油、或天然油。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线圈冷却管(125,130)由选自包括以下各项的群体中选择的塑料材料制成:交联聚乙烯(PEX)、聚苯砜(PPSU)、聚丁烯(PB)、聚四氟乙烯(PTFE)、或硅酮。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变压器(100;200)是三相变压器。
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芯体(104;204)由多个片材(240)制成,并且所述芯体冷却通道(225)布置在所述多个片材(240)中的至少两个片材之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变压器装置(90;290),其中,所述芯体(204)包括至少一个间隔元件(241),所述至少一个间隔元件布置在所述多个片材(240)中的至少两个片材之间,以在所述片材(240)之间提供预定间隔。
CN202280026204.5A 2021-04-05 2022-03-29 变压器装置 Pending CN1170991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382279.4 2021-04-05
EP21382279.4A EP4071773A1 (en) 2021-04-05 2021-04-05 Transformer installation
PCT/EP2022/058284 WO2022214360A1 (en) 2021-04-05 2022-03-29 Transformer install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9178A true CN117099178A (zh) 2023-11-21

Family

ID=75529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6204.5A Pending CN117099178A (zh) 2021-04-05 2022-03-29 变压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071773A1 (zh)
KR (1) KR20230167041A (zh)
CN (1) CN117099178A (zh)
CA (1) CA3211387A1 (zh)
WO (1) WO20222143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73314A1 (en) 2017-03-10 2018-09-12 ABB Schweiz AG Cooling non-liquid immersed transformers
CN111091951A (zh) * 2020-01-02 2020-05-01 广州市一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铁轭具有循环液冷功能的变压器
CN111029103A (zh) * 2020-01-02 2020-04-17 广州市一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循环液冷功能的变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71773A1 (en) 2022-10-12
CA3211387A1 (en) 2022-10-13
KR20230167041A (ko) 2023-12-07
WO2022214360A1 (en) 2022-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69024B2 (en) Compact dry transformer
EP2671234B1 (en) Dry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US9363930B2 (en) Passive two phase cooling solution for low, medium and high voltage drive systems
KR20130054701A (ko) 천층 열에너지 유지체 및 유체 교환에 의해 열을 방출하는 전자기기
US8525628B2 (en) Housing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EP2682957B1 (en) Electro-magnetic device comprising a cooling arrangement including a specifically arranged thermosyphon
KR20120084323A (ko) 격막을 갖는 전기 변압기 및 전기 변압기를 냉각하는 방법
KR20100132111A (ko) 변압기 냉각용 권선 히트파이프
CN117099178A (zh) 变压器装置
US20240186051A1 (en) Transformer installation
CN115668414A (zh) 热交换器和包括热交换器的电气装置
KR102411347B1 (ko) 수배전반에 설치되는 냉각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변압기
US9466414B2 (en) Vibration stabilizer for enclosure cooling fins
US20180053593A1 (en) Transformer embedded with thermally conductive member
JPH07307226A (ja) 静止誘導機器巻線の冷却構造
KR100769739B1 (ko) 변압기
JP2023524485A (ja) 電気装置、パネルおよび熱交換器
EP3065147A1 (en) Electrical insulator bushing
WO2016116204A1 (en) Thermosyphon cooler for an electric device with inductance
KR20090035088A (ko) 변압기용 히트파이프 열교환기
KR200418682Y1 (ko) 변압기
KR20140055603A (ko) 수냉식 몰드 변압기
EP3888105B1 (en) Transformer cooling system and transformer installation
CN111525819B (zh) 一种逆变器、逆变器与变压器的互连系统和箱式变电站
ES1266485U (es) Sistema de refrigeración pasiva para equipos inductivos y equipo inductivo con refrigeración pasiv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5

Address after: Zurich, SUI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Switzerland

Address before: Swiss Bade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Switz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