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6607A - 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6607A
CN117096607A CN202310999265.6A CN202310999265A CN117096607A CN 117096607 A CN117096607 A CN 117096607A CN 202310999265 A CN202310999265 A CN 202310999265A CN 117096607 A CN117096607 A CN 117096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ray
scanning
polarization
unit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992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国栋
陈曦
孙晨华
张宙
付明
吴旭
赵楠
贾丹
王焕菊
崔子卿
齐宏业
历园园
肖松
张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9992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966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96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66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 H01Q21/0018Space- fed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01Q21/245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polarisation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其由三极化平面阵列和馈电控制单元组成。三极化平面阵列是由多个间隔0.5λ的三极化天线单元组成的n×n的平面阵列,用于产生辐射波束。馈电控制单元是用于调控各阵元端口馈电激励的,馈电激励的调控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单元合成波束的形成过程,二是阵列扫描波束的综合过程。本发明避免了传统扫描方法中扫描角偏离单元波束造成的扫描性能下降问题,可采用平面形式的阵列实现空域宽角扫描,扫描范围可达半空域,同时利用多个极化,可大幅地提高信道容量,增强抗衰弱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相控阵天线领域的技术,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侦察、测向、追踪等雷达应用系统中,对雷达的性能有较高的要求,要求雷达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较宽的检测范围,较低的检测时延。这些优越的性能的实现,需要依靠精密的检测算法,更多地取决于相控阵天线技术,需要相控阵天线在扫描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扫描增益和较宽的扫描范围。此外,在侦察预警机上,为了提高机动性和生存性,要求雷达等电子设备尺寸小重量轻。因此,如何有效解决相控阵天线安装数量及尺寸和高性能之间的突出矛盾,从而实现高性能宽角扫描甚至半空域扫描是满足上述应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在拓宽相控阵扫描范围上,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大致包括宽波束技术,方向图可重构技术,匹配层加载技术以及共形阵技术。
宽波束技术大多只能实现一维宽角扫描,且常以牺牲法向增益为代价。方向图可重构技术可在不牺牲增益的情况下拓宽扫描范围,但也多限制于一维宽角扫描。匹配层加载技术虽然能实现二维宽角扫描,但扫描范围仍然非常有限,大多仅在±70°左右。在实现空域宽角扫描上,多采用共形阵列技术,该技术凭借多个阵面的载体结构来实现全方位的扫描,该技术需要的单元数量较多,结构尺寸较大,对载体的依赖性较强,同时在扫描时,阵列的交叉极化鉴别率恶化严重。纵观目前已有的相控阵宽角扫描实现技术,扫描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扫描性能也进一步突破,要实现无盲区的空域扫描亟待进一步的技术探索。
由于三极化天线阵列较传统双极化阵列多增加了正交的第三极化,该极化在工作时可以弥补双极化波束覆盖的不足,因此,在拓宽相控阵扫描范围上具有较大的潜力。同时工作时多个极化的参与可增大信道容量,增加抵抗多径衰弱的能力,对于提升应用系统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如何利用三极化阵列的上述特性来改善相控阵扫描性能、提升系统综合性能的技术方法,目前还没有详细的报道。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这些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借助第三极化对双极化波束覆盖的弥补作用,通过极化合成实现三极化单元波束指向的精准调控,结合传统的阵列扫描方式,进行联合调控,使单元波束指向始终正对扫描角,从而避免波束指向偏离扫描角造成的增益下降和极化纯度降低等问题,借助三极化平面阵列硬件系统,来实现空域宽角扫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包括馈电控制单元和三极化平面阵列;所述三极化平面阵列由多个三极化天线单元组成的n×n的平面阵列,相邻的三极化天线单元间隔为0.5λ,λ为工作频率的自由空间波长;三极化平面阵列位于水平面上,用于产生辐射波束;
每一三极化天线单元均包括两对水平正交的对称振子和一个垂直的单极子;对称振子采用巴伦进行馈电;单极子的布局为分布式或内嵌式,对应的馈电方式为一分四等功分网络馈电或直接馈电;
所述馈电控制单元用于调控三极化天线单元端口馈电激励,馈电激励的调控包括单元合成波束的调控和阵列扫描波束的综合调控;馈电控制单元包括阵列馈电网络、扫描移相器、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和总控制模块;
所述阵列馈电网络用于给三极化天线单元端口进行馈电,其为等幅同相馈电网络,且同一极化采用一个集成的馈电网络,阵列馈电网络包括至少3个集成的馈电网络;扫描移相器用于提供阵列扫描所需的相位;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单元为合成期望的单元波束给三极化天线单元端口提供相应的相位;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系统为合成期望的单元波束给三个端口提供相应的功率;总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扫描移相器、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提供与扫描角对应的相位与功率;
扫描移相器、阵列馈电网络、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和三极化平面阵列顺次连接;信号源从扫描移相器的输入端口馈入,其中,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主要由多组连接射频开关的相位器组成,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主要由多组连接射频开关的功分器组成,总控制模块通过程序控制射频开关的通断,从而来实现不同相位的切换以及不同功率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三极化天线单元的单极子可替换为偶极子。
进一步的,所述阵列扫描波束的调控是在单元合成波束形成的基础上,结合传统阵列扫描方式,给相邻阵元三个同极化端口间馈入固定的电流相位差来改变各阵元三个端口的馈电相位,使阵列扫描角始终与单元波束指向保持一致,联合调控进行阵列综合得到对应不同扫描角的波束。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合成波束调控的特定激励条件包括三极化天线单元的三个极化端口的馈电功率P1,P2,P3以及馈电相位ψ123,且其馈电功率为归一化功率,存在P1+P2+P3=1,不同馈电功率和馈电相位对应着不同指向的合成波束,不同极化形式的合成波束所采用的激励条件也各不相同;
极化形式包括水平线极化、垂直线极化、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四种极化形式,从期望合成的波束指向出发,各极化形式的极化电流单位矢量/>分别为
将其沿三个正交的极化方向分解,即
其中,分别为三个极化电流分量的幅度,为其相位,也是馈电相位;
沿三个极化电流单位矢量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即使分解后分别有:
进一步得到馈电功率
馈电相位为三个极化电流单位矢量的相位。
进一步的,传统阵列扫描方式是通过改变单元的相对相位差来实现阵列波束的扫描,单元相对相位差由扫描角阵元间距所确定;将平面阵列置于水平的xoy面上,起始阵元的位置位于原点,其行、列方向分别沿x轴与y轴正方向,相邻行单元间距为dx,相邻列单元间距dy,则第i行第j列单元相对相位差
进一步的,所述联合调控是改变各阵元三个端口的激励,使各阵元波束指向都与扫描角保持一致,即同时维持阵元间的相对相位差Δψ(i,j);此时各阵元三个端口的激励条件均是扫描角/>的函数,第i行第j列单元三个极化端口的馈电功率分别为:
作为该阵元的三极化天线单元三个端口的馈电相位分别为:
其中,和/>分别为合成指向为/>阵元波束时该阵元三端口的相位,Δψ(i,j)为各阵元相对相位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系统可实现更宽范围的扫描,在增益下降小于3dB时,扫描范围可覆盖全空域,且扫描时保持着较高的极化纯度,具有更良好的扫描特性。
(2)相比于目前实现空域扫描的共形阵,该系统采用的阵面数量和天线数量大大减小,这可极大地减小了制造、维护等成本,同时其体积也大幅减小,所占用的空间也得到缩减,从而可扩大相控阵的应用场景和领域范围,提高应用系统的机动性等。
(3)该系统依托于三极化阵列天线,利用其多个极化可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减小多径衰弱。
(4)该系统可实现极化的灵活切换,减少极化切换的延时。
(5)本发明避免了传统扫描方法中扫描角偏离单元波束造成的扫描性能下降问题,可采用平面形式的阵列实现空域宽角扫描,扫描范围可达半空域。同时利用多个极化,可大幅地提高信道容量,增强抗衰弱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架构图。
图2(a)为10×10基本全向三极化阵列布局图。
图2(b)为10×10基本定向三极化阵列布局图。
图2(c)为8×8定向三极化阵列布局图。
图3(a)为基本全向三极化天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基本定向三极化天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c)为定向三极化天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极化电场合成示意图。
图5(a)为水平线极化电场合成示意图。
图5(b)为垂直线极化电场合成示意图。
图5(c)为左旋圆极化电场合成示意图。
图5(d)为右旋圆极化电场合成示意图。
图6为三极化平面阵列示意图。
图7(a)为10×10基本全向三极化平面阵列水平极化波束扫描特性图;
图7(b)为10×10基本全向三极化平面阵列垂直极化波束扫描特性图;
图7(c)为10×10基本全向三极化平面阵列左旋圆极化极化波束扫描特性图;
图7(d)为10×10基本全向三极化平面阵列右旋圆极化极化波束扫描特性图;
图8(a)为4种极化下10×10基本全向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增益走势图;
图8(b)为4种极化下10×10基本全向三极化平面阵列交叉极化鉴别率走势图。
图9(a)为10×10基本定向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方向图。
图9(b)为10×10基本定向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性能走势图。
图10(a)8×8定向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方向图。
图10(b)为8×8定向三极化平面阵列性能走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该系统由三极化平面阵列和馈电控制单元组成,将馈电控制单元与三极化平面阵列相连,按照特定的激励条件操作馈电控制单元可实现阵列空域宽角扫描性能。三极化平面阵列是采用多个间隔0.5λ(λ为工作频率的自由空间波长)的三极化天线单元组成的n×n的平面阵列,用于辐射波束。馈电控制单元则是由阵列馈电网络、扫描移相器、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总控制模块构成。阵列馈电网络用于给各阵元端口进行馈电,该馈电网络可采用传统的等幅同相馈电网络,且同一极化可采用一个集成的馈电网络,因此至少需3个集成的馈电网络;扫描移相器可采用传统相控阵扫描移相器;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系统由多组相位器组成,并与射频开关连接,由总控制模块采用程序控制射频开关的通断来切换不同的相位;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由多组功分器组成,也与射频开关连接,由总控制模块通过程序控制射频开关的通断来实现不同的功率组合。总控制模块与扫描移相器、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以及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相连并控制其对相位和功率的分配。扫描移相器、阵列馈电网络、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三极化平面阵列依次相连,将信号源从扫描移相器的输入端口馈入从而实现系统运作。
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其调控的特定激励条件求解原则和步骤,根据三极化单元三个极化的特性,将三个极化辐射场的合成过程简化为极化电流矢量的合成过程,沿三个极化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并设置期望的单元合成波束指向,得到合成波束指向的单位矢量,从而确定与其正交的极化电流单位矢量,将极化电流单位矢量沿三个极化方向分解成3个正交的极化分量,求解获得与波束指向对应的激励条件。采用该激励条件,激励单元的三个极化,合成空间中任意期望指向的单元波束。进一步,结合阵列传统扫描方式,同时使单元波束指向与扫描角始终保持一致,实现阵列联合调控,获得实现空域宽角扫描的激励条件。
下面为一更具体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具体的实施工作包括搭建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硬件系统以及求解特定的阵列综合激励条件两大部分。该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要构建该系统需同时构建三极化平面阵列和馈电控制单元。特定激励条件的求解包括单元波束合成时功率和相位的求解以及阵列综合扫描时扫描相位的求解。单元波束合成时的功率和相位求解是分别用于给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和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提供明确的功率和相位,阵列综合扫描时扫描相位的求解是给扫描移相器对应的相位值。为此,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实施:
步骤1:构建三极化平面阵列。三平面阵列是由多个三极化天线单元组成的n×n的平面阵列,阵元间距为间隔0.5λ(λ为工作频率的自由空间波长),位于水平的xoy面上。其中的三极化天线单元由两对水平正交的对称振子和一个垂直的单极子或偶极子构成。其中对称振子采用巴伦进行馈电,垂直单极子的布局为分布式或内嵌式,对应的馈电方式为一分四等功分网络馈电或直接馈电。此处构建了三种不同结构的三极化平面阵列如图2所示,有图2(a)所示的10×10的基本全向三极化阵列,图2(b)所示的10×10的基本定向三极化阵列以及图2(c)所示的8×8的定向三极化阵列,它们分别由图3(a)中的基本全向三极化天线单元,图3(b)中的基本定向三极化天线单元以及图3(c)中的定向三极化天线单元构成,单元间距均为0.5λ。图3(a)中的基本全向三极化天线单元是由三个结构完全一致的对称振子两两正交放置构成;图3(b)中的基本定向三极化天线单元由两个距地λ/4的定向双极化振子和一个垂直地面的直馈型单极子相互正交放置构成;图3(c)中的定向三极化天线单元是由平行于地面的双极化贴片振子和垂直于地面的分布式矩形型的单极子构成,双极化贴片振子由巴伦进行馈电,分布式矩形框型单极子由一分四等功分网络馈电。
步骤2:搭建馈电控制单元并于三极化平面阵列进行组合,从图1中可知馈电控制单元包括总控制模块、扫描移相器、阵列馈电网络、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构成
将扫描移相器、阵列馈电网络、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三极化平面阵列依次相连,并将总控制模块与扫描移相、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相连,在扫描移相器的输入端输入信号源,同时按照特定的激励条件,进行不同扫描角波束的阵列综合,通过总控制模块调控各阵元三个端口分配相应的功率和幅度。
各系统部件中扫描移相器给阵列提供扫描所需的相位;阵列馈电网络将同一极化端口连接在一起;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给三个端口提供相应的相位合成期望的单元波束,可将3个相位器作为一组,每组相位器与射频开关相连,通过控制射频开关的通断来切换不同相位;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为合成期望的单元波束给三个端口提供相应的功率,可将多组功分器与射频开关相连,通过控制射频开关的通断来实现不同功率的组合;最终实现三极化平面阵列的空域宽角扫描。
步骤3:单元波束合成相位和功率的求解。该激励条件的求解要推理获得其合成机制,再根据所需合成的单元波束的极化形式来对其极化电流单位矢量进行分解。
合成机制的推理是将三个极化辐射场的合成过程简化为极化电流单位矢量的合成过程。利用三极化天线单元三个极化的正交完备性,将三个极化辐射场进行合成,实现单元波束的可控性,从而出现图4中的电场关系根据辐射场的计算公式,图1中辐射场/>在三个极化特性一致或接近的情况,其辐射电场相对其极化单位矢量/>的幅度方向图/>相等,根据此特性将图4中的电场关系简化为极化电流矢量关系:/>将合成的电流矢量/>归一化进一步简化为极化电流单位矢量之间的关系w1,w2,w3为三个极化电流分量的幅度,ψ123为其相位,即馈电相位。由于该极化电流单位矢量与波束指向/>相关,故上述关系式可表示为/> 为三个极化电流分量的幅度,为其相位,也是馈电相位。
极化电流单位矢量的分解,沿三个极化电流单位矢量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使上述极化电流单位矢量的关系则为:
以该关系为依据,首先,设置期望合成的单元波束指向且θ0∈[-90°,90°],/>其单位矢量为/>并结合极化形式确定极化电流单位矢量将其沿三个极化方向进行分解获得三个极化分量。极化形式为线极化时,极化电流单位矢量与波束指向单位矢量满足右手定则关系,据此确定极化电流单位矢量。极化形式为图5(a)中的水平线极化(极化电流单位矢量位于水平面(xoy面)上)时,分解后可表示为/>
极化形式为图5(b)中的垂直线极化(极化电流单位矢量与波束指向单位矢量位于同一垂直面上)时,分解后有/>极化形式为圆极化时,期望合成的极化电流单位矢量可分解成两个正交且相位相差90°的线极化矢量,表示为/>设置线极化单位矢量/>位于水平面上,/>位于垂直面上。当极化形式为图5(c)中的左旋圆极化时,/>与/>符合左手定则,/>将两线极化沿三个极化方向进行分解,得到六个分量,将同一方向的分量相加,得到分解后的左旋圆极化极化电流单位矢量/> 极化形式为图5(d)中的右旋圆极化时,/>与/>符合右手定则,/> 分解后,/>
分解后,提取三个极化分量/>再根据功率与电流幅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得到三个极化的馈电功率,由于其与合成波束的指向相关,则分别表示为 馈电相位为三个极化电流单位矢量的相位,表示为/>和/>
步骤3:求解扫描相位并进行阵列波束综合,在图6中的三极化平面阵列示意图中,沿三个极化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以起始阵元的位置为原点,设置阵列行向与列向分别沿x轴与y轴正方向,相邻行单元间距为dx,相邻列单元间距dy。采用传统的阵列扫描方式使阵列进行扫描,需给第i行第j列阵元提供相对馈电相位差 使其波束扫描至/>同时为了避免单元波束偏离扫描角造成的增益下降等问题,调整单元波束指向,使其与扫描角保持一致,即/>此时需给第i行第j列阵元三个端口提供的馈电功率为/>所需的馈电相位为/> 其中/>和/>分别为合成指向为/>的阵元波束时该阵元三端口的相位,Δψ(i,j)为各阵元相对相位差,可得到空域宽角扫描效果。
步骤4:将求解的激励条件输入到馈电控制系统中,与不同结构的三极化平面阵列进行连接,进行阵列综合,实现空域宽角扫描。
将其应用于运用于2(a)中的10×10基本全向三极化平面阵列中,根据阵列的布局给各阵元端口输入相应的馈电幅度和相位,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获得了4种极化形式下阵列的扫描方向图,由于不同俯仰面的阵列扫描图基本一致,随机选取一个俯仰面来观察其方向图如图7所示。将扫描性能绘制于图8中,图8(a)中四种极化形式下的扫描增益基本重合,阵列的3dB扫描增益均为-90°~90°,增益波动均小于0.8dB。8(b)中显示线极化下交叉极化隔离度可达47.9dB以上;圆极化形式下,交叉极化隔离度达28.8dB以上,具有良好的极化纯度。由于各俯仰面扫描方向图基本相似,同时基本三极化天线上下半空间完全对称,由此可知,该方法可使10×10基本三极化平面阵实现全空域扫描,扫描增益波动<3dB。同时具有较高的极化纯度。
将该方法应用于图2(b)中的10×10基本定向三极化平面阵列中,根据阵列的布局给各阵元端口输入相应的馈电幅度和相位,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其在垂直线极化时的扫描方向图,根据结构的对称性随机给出了一个面的扫描方向图如图9(a)所示,并将其性能绘制于图9(b)中,从0°扫描到±90°时,扫描增益仅下降了3.2dB,交叉极化鉴别率在该范围内均大于50dB,极化纯度不仅未随扫描角增大而下降,而且还有一定提升,具有优越的扫描性能。
将该方法应用于图2(c)中的8×8定向三极化平面阵列中,根据阵列的布局给各阵元端口输入相应的馈电幅度和相位,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其在垂直线极化时的扫描方向图,根据结构的对称性给出了其在面的扫描方向图如图10(a)所示,并将其性能绘制于图10(b)中,从0°扫描到±90°时,扫描增益仅下降了3.77dB,交叉极化鉴别率在该范围内特别是在大角度处具有显著改善,极化纯度不仅未随扫描角增大而下降,而且还有一定提升,具有优越的扫描性能。
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发明之约束。

Claims (6)

1.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包括馈电控制单元和三极化平面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化平面阵列由多个三极化天线单元组成的n×n的平面阵列,相邻的三极化天线单元间隔为0.5λ,λ为工作频率的自由空间波长;三极化平面阵列位于水平面上,用于产生辐射波束;
每一三极化天线单元均包括两对水平正交的对称振子和一个垂直的单极子;对称振子采用巴伦进行馈电;单极子的布局为分布式或内嵌式,对应的馈电方式为一分四等功分网络馈电或直接馈电;
所述馈电控制单元用于调控三极化天线单元端口馈电激励,馈电激励的调控包括单元合成波束的调控和阵列扫描波束的综合调控;馈电控制单元包括阵列馈电网络、扫描移相器、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和总控制模块;
所述阵列馈电网络用于给三极化天线单元端口进行馈电,其为等幅同相馈电网络,且同一极化采用一个集成的馈电网络,阵列馈电网络包括至少3个集成的馈电网络;扫描移相器用于提供阵列扫描所需的相位;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单元为合成期望的单元波束给三极化天线单元端口提供相应的相位;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系统为合成期望的单元波束给三个端口提供相应的功率;总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扫描移相器、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提供与扫描角对应的相位与功率;
扫描移相器、阵列馈电网络、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和三极化平面阵列顺次连接;信号源从扫描移相器的输入端口馈入,其中,单元波束合成相位配置模块主要由多组连接射频开关的相位器组成,单元波束合成功率分配模块主要由多组连接射频开关的功分器组成,总控制模块通过程序控制射频开关的通断,从而来实现不同相位的切换以及不同功率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化天线单元的单极子可替换为偶极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扫描波束的调控是在单元合成波束形成的基础上,结合传统阵列扫描方式,给相邻阵元三个同极化端口间馈入固定的电流相位差来改变各阵元三个端口的馈电相位,使阵列扫描角始终与单元波束指向保持一致,联合调控进行阵列综合得到对应不同扫描角的波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合成波束调控的特定激励条件包括三极化天线单元的三个极化端口的馈电功率P1,P2,P3以及馈电相位ψ123,且其馈电功率为归一化功率,存在P1+P2+P3=1,不同馈电功率和馈电相位对应着不同指向的合成波束,不同极化形式的合成波束所采用的激励条件也各不相同;
极化形式包括水平线极化、垂直线极化、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四种极化形式,从期望合成的波束指向出发,各极化形式的极化电流单位矢量/>分别为
将其沿三个正交的极化方向分解,即
其中,分别为三个极化电流分量的幅度,为其相位,也是馈电相位;
沿三个极化电流单位矢量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即使分解后分别有:
进一步得到馈电功率:
馈电相位为三个极化电流单位矢量的相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传统阵列扫描方式是通过改变单元的相对相位差来实现阵列波束的扫描,单元相对相位差由扫描角阵元间距所确定;将平面阵列置于水平的xoy面上,起始阵元的位置位于原点,其行、列方向分别沿x轴与y轴正方向,相邻行单元间距为dx,相邻列单元间距dy,则第i行第j列单元相对相位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调控是改变各阵元三个端口的激励,使各阵元波束指向都与扫描角保持一致,即同时维持阵元间的相对相位差Δψ(i,j);此时各阵元三个端口的激励条件均是扫描角/>的函数,第i行第j列单元三个极化端口的馈电功率分别为:
作为该阵元的三极化天线单元三个端口的馈电相位分别为:
其中,和/>分别为合成指向为/>阵元波束时该阵元三端口的相位,Δψ(i,j)为各阵元相对相位差。/>
CN202310999265.6A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 Pending CN1170966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9265.6A CN117096607A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9265.6A CN117096607A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6607A true CN117096607A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72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99265.6A Pending CN117096607A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9660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2499B (zh) 适于mimo操作的小小区天线
US10804606B2 (en) Broadband low-beam-coupling dual-beam phased array
US7855690B2 (en) Array antenna with enhanced scanning
US8237619B2 (en) Dual beam sector antenna array with low loss beam forming network
CN107785665B (zh) 一种混合结构双频双波束三列相控阵天线
Huang et al. A low-profile, single-ended and dual-polarized patch antenna for 5G application
WO2014210609A2 (en) Mixed structure dual-band dual-beam three-column phased array antenna
US20180145400A1 (en) Antenna
Aboul-Seoud et al. A conformal conical phased array antenna for modern radars
EP3830901A1 (en) Split diamond antenna element for controlling azimuth pattern in different array configurations
Pourahmadazar et al. A steerable Yagi-Uda array antenna using a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Rotman lens
KR20050084836A (ko) 이차원 안테나 어레이
CN113363720B (zh) 一种融合罗德曼透镜与有源超表面的涡旋波二维扫描系统
CN107978865B (zh) 一种用于相控阵的宽扫描角s波段双圆极化微带天线及其阵列
CN117096607A (zh) 一种三极化平面阵列扫描调控系统
JP385421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Hasan et al. A multi-beam array antenna employing simple 4× 2 beam-forming network integrating magic-T and hybrid coupler
Moghaddam et al. Synthesis technique of a low-profile multiple sub-beam phased array antenna for high-throughput satellite applications
Konch et al. Design of a pattern reconfigurable switched parasitic array for null steering application
Zhang et al. Four-Beam Antenna Array with Integrated Butler Matrix Feeding Network
Zandamela et al. Stacked-Patch MIMO Antenna for Dual-Plane Beamsteering
Ren et al. A wideband and wide-angle scanning circularly polarized array with low profile
CN114300847B (zh) 宽角扫描的低交叉极化天线阵列及射频通信设备
Chen et al. Multi-feed reconfigurable pattern antenna implemented by switches
Ha et al. Asymmetric Coupling for Wide Angle Impedance Matching of Phased Array Antenn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