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6518B -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6518B
CN117096518B CN202311340268.5A CN202311340268A CN117096518B CN 117096518 B CN117096518 B CN 117096518B CN 202311340268 A CN202311340268 A CN 202311340268A CN 117096518 B CN117096518 B CN 1170965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cooling
outlet
flow channel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402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96518A (zh
Inventor
洪纯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402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965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96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6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96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65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至少一个捆绑件以及至少一个楔形件,多个单体电池沿预设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且各单体电池均具有沿高度方向上的顶部和底部;捆绑件捆绑在多个单体电池的外周,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设置有楔形件,楔形件具有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头部和尖部,头部抵接在相邻的两个顶部之间;楔形件还具有在预设方向上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高度方向中的尖部远离头部的方向上,第一表面自头部沿预设方向中的靠近第二表面的方向倾斜设置,在高度方向中的尖部远离头部的方向上,第二表面自头部沿预设方向中的靠近第一表面的方向倾斜设置。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想要制作成高电压或高电流的大功率电池往往较为困难,通常是将多个单体电池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组成电池组设置在箱体内,以包装为一个功率较大的电池包。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多个单体电池往往采用单一扎带进行捆扎,使得位于电池组中间部位的单体电池容易受到重力往下掉,导致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局部单体电池脱离整个电池组的问题,从而会影响电池包的装配,使得电池包的装配效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能够避免位于多个单体电池的中部位置的单体电池集体向中间凹陷的情况,以确保电池模组能顺利装配至箱体中,提高电池包的装配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多个单体电池,所述多个单体电池沿预设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且各所述单体电池均具有沿高度方向上的顶部和底部;
捆绑件,所述捆绑件捆绑在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外周;以及
至少一个楔形件,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之间设置有所述楔形件,所述楔形件具有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对的头部和尖部,所述头部抵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顶部之间;
所述楔形件还具有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高度方向中的所述尖部远离所述头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自所述头部沿所述预设方向中的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倾斜设置,在所述高度方向中的所述尖部远离所述头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表面自所述头部沿所述预设方向中的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倾斜设置。
在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模组中,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增设楔形件,并使楔形件的头部抵接在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的顶部之间,尖部位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的底部之间,且在高度方向中的尖部远离头部的方向上,该楔形件的朝向单体电池的表面自头部沿远离其朝向的单体电池的方向倾斜,以使楔形件的尖部和单体电池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如此当采用捆绑件对多个单体电池进行捆扎后,楔形件的尖部和单体电池的底部之间的间隙减小,使得电池模组能大致呈拱形,从而位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的楔形件的头部能够顶住位于该楔形件两侧的单体电池,即位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能够被位于该两个单体电池之间的楔形件的两侧表面(即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顶住,以分散或抵消楔形件两侧的单体电池朝下的重力,进而避免位于多个单体电池的中部位置的单体电池集体向中间凹陷的情况,以确保电池模组能顺利装配至箱体中,提高电池包的装配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为1°-3°。
经研究发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不能过小,如果过小,则楔形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难以起到顶住两侧的单体电池大面的作用,从而对单体电池所施加的力矩不足,仍然还是会出现中部位置的单体电池集体往下塌陷的情况;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也不能过大,如果过大,电池模组上下明显空间不对称,即电池模组的顶部过大,底部过小,对于成型后的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通过将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既能确保楔形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能够顶住两侧的单体电池,以避免出现中部位置的单体电池集体往下塌陷的情况;又能实现成型后的电池模组的小型化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头部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延伸部的一端抵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单体电池的顶面,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抵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电池中的另一个所述单体电池的顶面。
如此能利用延伸部和单体电池相互抵接的作用,避免楔形件沿高度方向中的尖部远离头部的方向滑落,以使电池模组能形成一个结构稳固的整体,提高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稳固性,以确保电池模组能顺利装配至箱体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捆绑件包括第一箍圈及第二箍圈,所述第一箍圈套在所述多个单体电池沿所述高度方向上的顶部,所述第二箍圈套在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沿所述高度方向的底部,且所述第二箍圈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箍圈的内径。采用内径不同的第一箍圈以及第二箍圈分别对单体电池的顶部和底部进行横向拉紧,能够利用第二箍圈使电池模组整体呈大致的拱形,又能利用第一箍圈对多个单体电池的顶部进行横向束缚,避免多个单体电池散架,提高捆绑件对多个单体电池的捆绑效果。
另外,第一箍圈可为全网箍圈,第二箍圈可为塑料箍圈。单体电池的底部通常是产生相对较大膨胀的部位,通过利用全网箍圈和塑料箍圈分别对单体电池的顶部和底部进行横向拉紧,能够针对单体电池膨胀程度分布不同进行针对性的使用,即在单体电池产生相对较大膨胀的部位采用形变能力相对较大的塑料箍圈进行横向拉紧,而在单体电池产生相对较小膨胀的部位采用形变能力相对较小的全网箍圈进行横向拉紧,以适配单体电池的底部产生相对较大膨胀,而单体电池的顶部产生相对较小膨胀的情况,如此能防止单体电池局部过紧或局部过松,避免对单体电池的寿命一致性造成影响,确保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集成母排件,所述集成母排件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并层叠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顶面上。采用集成母排件与大致呈拱形的电池模组进行配合,能使电池模组不易起翘,且能使整个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固不易坏,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稳固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箱体、液冷板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液冷板设于所述箱体中,所述多个单体电池叠设在所述液冷板上并位于所述箱体中,且多个所述底部的底面均与所述液冷板接触。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同样能够避免位于多个单体电池的中部位置的单体电池集体向中间凹陷的情况,以确保电池模组能顺利装配至箱体中,提高电池包的装配效率。
另外,液冷板的设置能够对多个单体电池进行散热,降低多个单体电池的温度,以避免多个单体电池一直在高温环境中运行,提高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包括液冷主体部和进出液部,所述液冷主体部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电池模组叠设在所述液冷主体部上,所述进出液部连接在所述液冷主体部沿所述预设方向上的一端,且所述进出液部与所述液冷主体部成角度设置,且所述进出液部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所述液冷主体部的内部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液冷流道和第二液冷流道,所述第一液冷流道和所述第二液冷流道分别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液冷主体部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液口及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于所述第一液冷流道,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于所述第二液冷流道;所述进出液部设有进液流道、第二进液口、出液流道及第二出液口,所述进液流道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进液流道相连通,所述出液流道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出液流道相连通。
通过使液冷板的进出液部与液冷主体部成角度设置,并使进出液部沿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能够减小液冷板的占用面积,从而可以使用相对较小的箱体容纳液冷板,进而能实现电池包的小型化设计。另外,由于进出液部沿单体电池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电池模组的一侧,在多个单体电池工作中,进出液部可以对整个电池模组进行预紧,这是因为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存在楔形件,捆绑成型后的电池模组的楔形件的头部会把整个电池模组的顶部撑开,使得电池模组呈现顶部大,底部下的形状,当将电池模组装配至液冷主体部上时,进出液部能与单体电池抵接,以对电池模组起到限位的作用,提高电池模组在液冷板上的稳定性,而且当单体电池发生膨胀时,由于单体电池的顶部可以受到进出液部的限位作用,能让电池模组的底部整体趋于水平,提高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稳固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流道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扰流凸起,所述多个第一扰流凸起分别连接在所述液冷主体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凸起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排列,或沿所述预设方向和第一方向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液冷流道和所述第二液冷流道的排列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流道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扰流凸起,所述多个第二扰流凸起分别连接在所述液冷主体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二扰流凸起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排列。
通过对第一液冷流道和第二液冷流道增加扰流设计,能够加强在第一液冷流道和第二液冷流道内流动的冷却液的扰流效果,改变冷却液流动的形态,使冷却液充分混合,增加冷却液在第一液冷流道和第二液冷流道内停留的时间,避免冷却液还未和多个单体电池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便流出至出液流道,从而能充分、有效地对多个单体电池进行降温冷却,以此来提高液冷板的冷却效果,使得液冷板的冷却效果更加理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冷流道包括第一子液冷流道和第二子液冷流道,所述第一子液冷流道和所述第二子液冷流道均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子液冷流道和所述第二子液冷流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流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子液冷流道和所述第二子液冷流道均在所述液冷主体部沿所述预设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包括第一子出液口和第二子出液口,所述第一子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子出液口均位于所述液冷主体部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子出液口和第二子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子出液口连通于所述第一子液冷流道,所述第二子出液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子液冷流道;所述出液流道环设在所述进液流道的外周,且所述出液流道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出液口和第二子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设于所述进出液部对应所述出液流道的中部位置,从而当通过第二进液口向进液流道内通入冷却液时,进入进液流道内的冷却液会通过第一进液口流入第一液冷流道内,当冷却液流到对应液冷主体部的另一端的位置时进行分流,流入第一子液冷流道和第二子液冷流道,进入第一子液冷流道的冷却液会通过第一子出液口流入出液流道,进入第二子液冷流道的冷却液会通过第二子出液口流入出液流道,实现冷却液的汇流,最后通过第二出液口流到出液流道外。
由上述冷却液的流动过程可知,能够使冷却液先对多个单体电池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进行降温冷却,然后再对多个单体电池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进行降温冷却,而研究发现多个单体电池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发热更明显,温度更高,采用上述设计,能够有效、快速、及时地将单体电池的温度降下来,如此能提高液冷板的液冷效果,从而能避免因单体电池局部温度过高且未能及时降下来而发生爆炸的安全问题。另外,还将出液流道设计为环绕在进液流道外周的蜿蜒流道,以使出液流道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口能够位于进出液部的同一侧,从而便于位于液冷主体部同一端的第一子出液口、第二子出液口分别与出液流道的两端口的连通,进而便于第一子液冷流道和第二子液冷流道中的冷却液能够汇流至出液流道中,然后经第二出液口流出,如此能便于冷却液的集中回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流道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扰流凸起,所述多个第一扰流凸起分别连接在所述液冷主体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凸起沿所述预设方向和第一方向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液冷流道和所述第二液冷流道的排列方向;所述液冷主体部的内部还设有第三扰流凸起,所述第三扰流凸起连接在所述液冷主体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且所述第三扰流凸起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扰流凸起的背向所述第二进液口的一侧面,所述第三扰流凸起位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一扰流凸起之间,所述第三扰流凸起与所述多个第一扰流凸起间隔设置。
如此,经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两个第一扰流凸起之间的间隙流出的冷却液,能够被第三扰流凸起改变流动方向,以使冷却液能够向第一液冷流道的两侧流动,促使冷却液往两侧的第一子液冷流道和第二子液冷流道流动,确保冷却液能够在第一液冷流道、第一子液冷流道和第二子液冷流道顺利流动,以及减缓冷却液对液冷主体部内侧壁的撞击,能让冷却液流完整个液冷流道花费最小时间,迅速带走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以便于重复往返地带走热量,使得液冷效果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液冷主体部的内部还设有第四扰流凸起,所述第四扰流凸起连接在所述液冷主体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所述第四扰流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流道和所述第二液冷流道的连通口中,且所述第四扰流凸起与所述液冷主体部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壁面间隔设置,以保持所述第一液冷流道和所述第二液冷流道之间的相连通。通过在第一液冷流道和第二液冷流道的连通口中增设有第四扰流凸起,使得经第一液冷流道流出冷却液能被第四扰流凸起阻挡,能增加冷却液在第一液冷流道内停留的时间,以确保第一液冷流道内的冷却液能充分带走多个单体电池的热量,能有效降低多个单体电池的温度,并能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会发生改变,并能使冷却液较为分散地流入第二液冷流道,避免冷却液集中流向第二液冷流道的某一位置而影响液冷板的液冷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侧壁设有第一避让通孔和第二避让通孔,所述电池包还包括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进液管道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避让通孔,并位于所述箱体外,所述出液管道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出液管道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避让通孔,并位于所述箱体外。如此能通过进液管道为位于箱体外的另一端与冷却液供给设备连接,通过出液管道的位于箱体外的另一端与冷却液回收设备连接,无需将冷却液供给设备和冷却液回收设备集成在箱体内,从而有利于实现电池包的轻量化设计和小型化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镂空支架,所述镂空支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位于所述液冷板的背向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一侧。如此能利用镂空支架支撑液冷板,以避免液冷板直接与箱体接触,从而避免箱体外的热量通过箱体反向传导到液冷板,进而有利于提高液冷效果。另外,由于液冷板和箱体底壁之间设置的是镂空支架,使得液冷板至少存在某些部位能够和箱体底壁之间形成间隙,如此能大大地减少箱体外的热量反向传导到液冷板,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液冷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和所述箱体的内壁面中的一个设有定位柱,所述液冷板和所述箱体的内壁面中的另一个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如此在装配时,能够借助定位柱和定位孔的相互配合,对液冷板的装配起到定位的作用,方便液冷板的装配,同时还能将液冷板安装固定在箱体内,避免液冷板随意晃动。
第三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具有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包的用电设备,因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模组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所以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的用电设备同样能够避免位于多个单体电池的中部位置的单体电池集体向中间凹陷的情况,以确保电池模组能顺利装配至箱体中,提高电池包的装配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增设楔形件,并使楔形件的头部抵接在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的顶部,尖部位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的底部之间,且在高度方向中的尖部远离头部的方向上,该楔形件的朝向单体电池的表面自头部沿远离其朝向的单体电池的方向倾斜,以使楔形件的尖部和单体电池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如此当采用捆绑件对多个单体电池进行捆扎后,楔形件的尖部和单体电池的底部之间的间隙减小,使得电池模组能大致呈拱形,从而位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的楔形件的头部能够顶住位于该楔形件两侧的单体电池,即位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能够被位于该两个单体电池之间的楔形件的两侧表面(即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顶住,以分散或抵消楔形件两侧的单体电池朝下的重力,进而避免位于多个单体电池的中部位置的单体电池集体向中间凹陷的情况,提高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稳固性,以确保电池模组能顺利装配至箱体中,提高电池包的装配效率。另外,楔形件的尖部和单体电池的底部之间的间隙还可以为单体电池预留膨胀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多个单体电池被捆绑件捆扎后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两个单体电池和一个楔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前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楔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池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进出液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液冷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液冷主体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的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图10中的N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用电设备为集装箱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用电设备为户用储能系统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池模组;11-单体电池;111-顶部;112-底部;12-捆绑件;121-第一箍圈;122-第二箍圈;13-楔形件;131-头部;132-尖部;133-第一表面;134-第二表面;135-延伸部;14-集成母排件;
20-电池包;21-箱体;21a-下箱体;21b-上箱盖;211-第一避让通孔;212-第二避让通孔;213-定位柱;22-液冷板;221-液冷主体部;221a-底壳;221b-上盖板;221c-隔条;2211-第一液冷流道;2211a-第一扰流凸起;2211b-第三扰流凸起;2212-第二液冷流道;2212a-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b-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c-第二扰流凸起;2213-第一进液口;2214-第一出液口;2214a-第一子出液口;2214b-第二子出液口;2215-连通口;2215a-第四扰流凸起;2216-定位孔;222-进出液部;2221-进液流道;2222-第二进液口;2223-出液流道;2224-第二出液口;23-进液管道;24-出液管道;25-镂空支架;
30-集装箱;31-集装箱体;32-电池架;
40-户用储能系统;41-电能转换装置;42-用户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10包括多个单体电池11、至少一个捆绑件12以及至少一个楔形件13,多个单体电池11沿预设方向(如图1至图4中的Y0-Y1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且各个单体电池11均具有沿高度方向(如图1至图4中的Z0-Z1方向)上的顶部111和底部112;捆绑件12捆绑在多个单体电池11的外周,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11之间设置有楔形件13,该楔形件13具有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头部131和尖部132,楔形件13的头部131抵接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1的顶部111之间,楔形件13的尖部132位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11的底部112之间;而且该楔形件13还具有在预设方向上相背的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在高度方向中的尖部132远离头部131的方向(如图1至图4中的Z0方向)上,该第一表面133自头部131沿预设方向中的靠近第二表面134的方向(如图1至图4中的Y0方向)倾斜设置,在高度方向中的尖部132远离头部131的方向(如图1至图4中的Z0方向)上,第二表面134自头部131沿预设方向中的靠近第一表面133的方向(如图1至图4中的Y1方向)倾斜设置,以使楔形件13的尖部132和单体电池11的底部112之间具有间隙,如此当采用捆绑件12对多个单体电池11进行捆扎后,楔形件13的尖部132和单体电池11的底部112之间的间隙减小,使得电池模组10能大致呈拱形(如图2所示),从而位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11之间的楔形件13的头部131能够顶住位于该楔形件13两侧的单体电池11,即位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11能够被位于该两个单体电池11之间的楔形件13的两侧表面(即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顶住,以分散或抵消楔形件13两侧的单体电池11朝下的重力,进而避免位于多个单体电池11中的中部位置的单体电池11集体向中间凹陷的情况,提高电池模组10的整体结构稳固性,以确保电池模组10能顺利装配至箱体中,提高电池包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楔形件13可为云母板或表面涂覆隔热涂层的金属板,如此能够在防止电池模组10中部塌陷的同时,隔绝一个单体电池11热失控后热蔓延到邻近的单体电池11上,从而避免热失控扩散。当楔形件13采用云母板时,隔热效果更好,同时还能防止电击穿,防止对邻近的单体电池11造成损坏,以避免最终导致整个电池模组10发生开阀、起火或冒烟等失控现象。其中,隔热涂层可主要由隔热材料(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构成,该隔热材料可为但不局限于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气凝胶毡、真空板等,具有良好的绝热能力,防止单体电池11之间热交换。
其中,上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捆绑件12包括第一箍圈121及第二箍圈122,第一箍圈121套在多个单体电池11沿高度方向上的顶部111,第二箍圈122套在多个单体电池11的沿高度方向的底部112,且第二箍圈122的内径小于第一箍圈121的内径。采用内径不同的第一箍圈121以及第二箍圈122分别对单体电池11的顶部111和底部112进行横向拉紧,能够利用第二箍圈122使电池模组10整体呈大致的拱形,又能利用第一箍圈121对多个单体电池11的顶部111进行横向束缚,避免多个单体电池11散架,提高捆绑件12对多个单体电池11的捆绑效果。
可选地,第一箍圈121可为全网箍圈,第二箍圈122可为塑料箍圈。示例性地,全网箍圈指的是筛网箍圈,该筛网箍圈外包裹有筛网,其中,该筛网可为钢丝网、铝丝网、铁丝网等金属网。塑料箍圈的材质可以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等。单体电池11的底部112通常是产生相对较大膨胀的部位,通过利用全网箍圈和塑料箍圈分别对单体电池11的顶部111和底部112进行横向拉紧,能够针对单体电池11膨胀程度分布不同进行针对性的使用,即在单体电池11产生相对较大膨胀的部位采用形变能力相对较大的塑料箍圈进行横向拉紧,而在单体电池11产生相对较小膨胀的部位采用形变能力相对较小的全网箍圈进行横向拉紧,以适配单体电池11的底部112产生相对较大膨胀,而单体电池11的顶部111产生相对较小膨胀的情况,如此能防止单体电池11局部过紧或局部过松,避免对单体电池11的寿命一致性造成影响,确保电池模组10的使用寿命。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10还包括集成母排件(Cell ConnectorSystem,简称CCS)14,集成母排件14沿预设方向延伸并层叠于多个单体电池11的远离液冷板的顶面上。采用集成母排件14与大致呈拱形的电池模组10进行配合,能使电池模组10不易起翘,且能使整个电池模组10的结构稳固不易坏,提高整个电池模组10的整体结构稳固性。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至图5所示,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之间的夹角θ为1°-3°,例如θ=1°、1.2°、1.4°、1.5°、1.7°、2°、2.2°、2.4°、2.5°、2.7°或3°等。经研究发现: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之间的夹角θ不能过小,如果θ过小,则楔形件13的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难以起到顶住两侧的单体电池11大面的作用,从而对单体电池11所施加的力矩不足,仍然还是会出现中部位置的单体电池11集体往下塌陷的情况,即仍然还是会出现中部位置的单体电池11集体沿如图1至图4中的Z0方向塌陷的情况;且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之间的夹角θ也不能过大,如果θ过大,电池模组10上下明显空间不对称,即电池模组10的顶部111过大,底部112过小,对于成型后的电池模组10的空间利用率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通过将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之间的夹角θ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既能确保楔形件13的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能够顶住两侧的单体电池11,以避免出现中部位置的单体电池11集体往下塌陷的情况;又能实现成型后的电池模组10的小型化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端面间接相连,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当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通过端面间接相连时,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之间的夹角θ可以理解为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至图5所示,楔形件13的头部131设有延伸部135,该延伸部135的沿预设方向延伸设置,且延伸部135的一端抵接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11中的其中一个单体电池11的顶面,延伸部135的另一端抵接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11中的另一个单体电池11的顶面。如此能利用延伸部135和单体电池11相互抵接的作用,避免楔形件13向下滑落,即避免楔形件13沿高度方向中的尖部132远离头部131的方向(如图3和图4中的Y0方向)滑落,以使电池模组10能形成一个结构稳固的整体,提高电池模组10的整体结构稳固性,以确保电池模组10能顺利装配至箱体中。
请参阅图1、图6和图7,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20包括箱体21、液冷板22及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10,该液冷板22设于箱体21中,该电池模组10叠设在液冷板22上并位于箱体21中,且多个单体电池11的底部112的底面均与液冷板22接触,如此能利用液冷板22对多个单体电池11进行散热,降低多个单体电池11的温度,从而可以避免多个单体电池11一直在高温环境中运行,提高电池包20的使用安全性。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具有前文所述的电池模组10的电池包20,能够带来和电池模组10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在电池模组10的实施例的描述,此处就不再赘述。
其中,为了便于电池包20的组装,如图6和图7所示,箱体21包括相互连接的下箱体21a和上箱盖21b,在装配时,可以先将液冷板22装配至下箱体21a中,接着将电池模组10装配至液冷板22的液冷主体部221上,然后再装配上箱盖21b,使上箱盖21b与下箱体21a连接,以将电池模组10封盖箱体21内。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8所示,液冷板22包括液冷主体部221和进出液部222,液冷主体部221沿预设方向(如图7和图8中的Y0-Y1方向)延伸设置,电池模组10叠设在液冷主体部221上,进出液部222连接在液冷主体部221沿预设方向上的一端,且该进出液部222与液冷主体部221成角度设置,进出液部222沿高度方向(如图7和图8中的Z0-Z1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电池模组10的一侧。其中,结合图9至图12所示,该液冷主体部221的内部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第二液冷流道2212,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第二液冷流道2212分别沿预设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第二液冷流道2212之间的连通口2215位于液冷主体部221在预设方向上的另一端,液冷主体部221在预设方向上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液口2213及第一出液口2214,该第一进液口2213连通于第一液冷流道2211,第一出液口2214连通于第二液冷流道2212;进出液部222设有进液流道2221、第二进液口2222、出液流道2223及第二出液口2224,进液流道2221与第一进液口2213通相连通,第二进液口2222与进液流道2221相连通,出液流道2223与第一出液口2214相连通,第二出液口2224与出液流道2223相连通。如此能够通过第二进液口2222向进液流道2221内通入冷却液,而进入进液流道2221内的冷却液会通过第一进液口2213依次流入第一液冷流道2211、第二液冷流道2212内,进入第二液冷流道2212的冷却液会通过第一出液口2214流入出液流道2223,进入出液流道2223内的冷却液会通过第二出液口2224流到出液流道2223外,在这一过程中,进入第一液冷流道2211、第二液冷流道2212的冷却液通过液冷主体部221与多个单体电池11接触进行换热,从而能有效地对多个单体电池11进行冷却,提高液冷板22的液冷效果,进而能有效地降低多个单体电池11的温度,进一步地提高电池包20的使用安全性。
通过使液冷板22的进出液部222与液冷主体部221成角度设置,并使进出液部222沿单体电池1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能够减小液冷板22的占用面积,从而可以使用相对较小的箱体21容纳液冷板22,进而能实现电池包20的小型化设计。另外,由于进出液部222沿单体电池1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电池模组10的一侧,在多个单体电池11工作中,进出液部222可以对整个电池模组10进行预紧,这是因为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11之间存在楔形件13,捆绑成型后的电池模组10的楔形件13的头部131会把整个电池模组10的顶部111撑开,使得电池模组10呈现顶部111大,底部112下的形状,当将电池模组10装配至液冷主体部221上时,进出液部222能与单体电池11抵接,以对电池模组10起到限位的作用,提高电池模组10在液冷板22上的稳定性,而且当单体电池11发生膨胀时,由于单体电池11的顶部111可以受到进出液部222的限位作用,能让电池模组10的底部112整体趋于水平,提高电池模组10的整体结构稳固性。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2所示,第二液冷流道2212包括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均沿预设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分别位于第一液冷流道2211的两侧,且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均在液冷主体部221沿预设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一液冷流道2211连通。第一出液口2214包括第一子出液口2214a和第二子出液口2214b,第一子出液口2214a和第二子出液口2214b均位于液冷主体部221在预设方向上的一端,且第一子出液口2214a和第二子出液口2214b分别位于第一进液口2213的两侧,第一子出液口2214a连通于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第二子出液口2214b连通于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出液流道2223环设在进液流道2221的外周,且出液流道2223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口分别与第一子出液口2214a和第二子出液口2214b连通,第二进液口2222和第二出液口2224位于进出液部222的背向多个单体电池11的一侧面,且第二出液口2224设于进出液部222对应出液流道2223的中部位置,从而当通过第二进液口2222向进液流道2221内通入冷却液时,进入进液流道2221内的冷却液会通过第一进液口2213流入第一液冷流道2211内,当冷却液流到对应液冷主体部221的另一端的位置时进行分流,流入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进入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的冷却液会通过第一子出液口2214a流入出液流道2223,进入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的冷却液会通过第二子出液口2214b流入出液流道2223,实现冷却液的汇流,最后通过第二出液口2224流到出液流道2223外。
由上述冷却液的流动过程可知,能够使冷却液先对多个单体电池11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进行降温冷却,然后再对多个单体电池11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进行降温冷却,而研究发现多个单体电池11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发热更明显,温度更高,采用上述设计,能够有效、快速、及时地将单体电池11的温度降下来,如此能提高液冷板22的液冷效果,从而能避免因单体电池11局部温度过高且未能及时降下来而发生爆炸的安全问题。另外,还将出液流道2223设计为环绕在进液流道2221外周的蜿蜒流道,以使出液流道2223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口能够位于进出液部222的同一侧,从而便于位于液冷主体部221同一端的第一子出液口2214a、第二子出液口2214b分别与出液流道2223的两端口的连通,进而便于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中的冷却液能够汇流至出液流道2223中,然后经第二出液口2224流出,如此能便于冷却液的集中回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液冷主体部221可以包括底壳221a和上盖板221b,底壳221a和上盖板221b相连,并在底壳221a和上盖板221b之间形成第一液冷流道2211、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上盖板221b与多个单体电池接触,例如,上盖板221b的朝向多个单体电池一侧的表面贴合多个单体电池的底面,以此能最大程度地对多个单体电池进行液冷。示例性地,该底壳221a上凸设有与上盖板221b接触的两个隔条221c,两个隔条221c间隔设置,以将液冷主体部22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液冷流道2211、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其中,两个隔条221c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一液冷流道2211,两个隔条221c相互背离的一侧形成分别形成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液冷流道2211内可设置有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或者,第二液冷流道2212内可设置有多个第二扰流凸起2212c,又或者,第一液冷流道221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同时第二液冷流道2212内也设置有多个第二扰流凸起2212c。
优选地,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液冷流道221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同时第二液冷流道2212内也设置有多个第二扰流凸起2212c。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分别连接在液冷主体部221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例如底壳221a凸设有与上盖板221b连接的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位于第一液冷流道2211中,且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沿预设方向间隔排列,或者,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沿预设方向和第一方向呈矩阵排列,其中,第一方向为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第二液冷流道2212的排列方向,例如图11中的X0-X1方向。多个第二扰流凸起2212c分别连接在液冷主体部221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例如底壳221a凸设有与上盖板221b连接的多个第二扰流凸起2212c,多个第二扰流凸起2212c位于第二液冷流道2212中,且多个第二扰流凸起2212c沿预设方向间隔排列。通过对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第二液冷流道2212增加扰流设计,能够加强在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第二液冷流道2212内流动的冷却液的扰流效果,改变冷却液流动的形态,使冷却液充分混合,增加冷却液在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第二液冷流道2212内停留的时间,避免冷却液还未和多个单体电池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便流出至出液流道2223,从而能充分、有效地对多个单体电池进行降温冷却,以此来提高液冷板22的冷却效果,使得液冷板22的冷却效果更加理想。
当第一液冷流道221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且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沿预设方向和第一方向呈矩阵排列时,液冷主体部221的内部还设有第三扰流凸起2211b,第三扰流凸起2211b连接在液冷主体部221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例如底壳221a凸设有与上盖板221b连接的第三扰流凸起2211b,第三扰流凸起2211b位于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的背向第一进液口2213的一侧面,第三扰流凸起2211b位于沿第一方向上的相邻两列的第一扰流凸起2211a之间,第三扰流凸起2211b与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间隔设置。如此,经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两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之间的间隙流出的冷却液,能够被第三扰流凸起2211b改变流动方向,以使冷却液能够向第一液冷流道2211的两侧流动,促使冷却液往两侧的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流动,确保冷却液能在第一液冷流道2211、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顺利流动,以及减缓冷却液对液冷主体部221内侧壁的撞击,能让冷却液流完整个液冷流道花费最小时间,迅速带走电池模组10产生的热量,以便于重复往返地带走热量,使得液冷效果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一些实施例中,液冷主体部221的内部还设有第四扰流凸起2215a,第四扰流凸起2215a连接在液冷主体部221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例如底壳221a凸设有与上盖板221b连接的第四扰流凸起2215a,第四扰流凸起2215a位于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第二液冷流道2212的连通口2215中,第四扰流凸起2215a与液冷主体部221在预设方向上的壁面间隔设置,以保持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第二液冷流道2212之间的相连通。通过在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第二液冷流道2212的连通口2215中增设有第四扰流凸起2215a,使得经第一液冷流道2211流出冷却液能被第四扰流凸起2215a阻挡,能增加冷却液在第一液冷流道2211内停留的时间,以确保第一液冷流道2211内的冷却液能充分带走多个单体电池11的热量,能有效降低多个单体电池11的温度,并能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会发生改变,并能使冷却液较为分散地流入第二液冷流道2212,避免冷却液集中流向第二液冷流道2212的某一位置而影响液冷板22的液冷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7、图13和图14所示,液冷板22的液冷主体部221和箱体21的下箱体21的内壁面中的一个设有定位柱213,液冷主体部221和下箱体21的内壁面中的另一个设有定位孔2216,即,当液冷主体部221设有定位柱213时,下箱体21的内壁面设有定位孔2216,而当液冷主体部221设有定位孔2216,下箱体21的内壁面设有定位柱213,该定位柱213穿设于定位孔2216。如此在装配时,能够借助定位柱213和定位孔2216的相互配合,对液冷板22的装配起到定位的作用,方便液冷板22的装配,同时还能将液冷板22安装固定在箱体21内,避免液冷板22随意晃动。
示例性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液冷板22的液冷主体部221在预设方向(如图12和图13中的Y0-Y1方向)上的两端均设有定位孔2216,且液冷主体部221在其宽度方向如图12和图13中的X0-X1方向上也均设有定位孔2216,即液冷主体部221共设有四个定位孔2216,四个定位孔2216位于液冷主体部221的四个边角处,如此能起到更好地的定位和限位作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7、图8、图9和图14所示,下箱体21a的侧壁设有第一避让通孔211和第二避让通孔212,电池包20还包括进液管道23和出液管道24,进液管道23的一端穿设于第二进液口2222,且进液管道23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一避让通孔211并位于箱体21外,出液管道24的一端穿设于第二出液口2224,且出液管道24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避让通孔212并位于下箱体21a外。如此能通过进液管道23为位于下箱体21a外的另一端与冷却液供给设备连接,通过出液管道24的位于下箱体21a外的另一端与冷却液回收设备连接,无需将冷却液供给设备和冷却液回收设备集成在下箱体21a内,从而有利于实现电池包20的轻量化设计和小型化设计。另外,通过在下箱体21a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避让通孔211和第二避让通孔212,以使进液管道23和出液管道24的另一端均能位于箱体21外,如此无需打开上箱盖21b,也能实现进出液部222与冷却液供给设备、冷却液回收设备的连接,操作起来能更加方便。
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20还包括镂空支架25,镂空支架25设置于箱体21内,并位于液冷板22的背向多个单体电池11的一侧。如此能利用镂空支架25支撑液冷板22,以避免液冷板22直接与箱体21接触,从而避免箱体21外的热量通过箱体21反向传导到液冷板22,进而有利于提高液冷效果。另外,由于液冷板22和箱体21底壁之间设置的是镂空支架25,使得液冷板22至少存在某些部位能够和箱体21底壁之间形成间隙,如此能大大地减少箱体21外的热量反向传导到液冷板22,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液冷效果。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具有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可以理解的,具有前文所述的电池包的用电设备,由于储能装置能够带来和电池模组、电池包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所以用电设备也能够带来和电池模组、电池包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在电池模组、电池包的实施例的描述,此处就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用电设备可以为但不局限于集装箱、户用储能系统、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其中,航天器例如是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例如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具体例如,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例如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具体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
一种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当该用电设备为集装箱30时,该集装箱30可以包括集装箱体31、电池架32以及多个如前文所述的电池包20,电池架32设置于集装箱体31内并与集装箱体31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多个电池包20均放置在电池架32中,其中,电池架32和电池包可以构成电池簇。
另一种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当该用电设备为户用储能系统40时,该户用储能系统40可以包括电能转换装置41、用户负载42以及如前文所述的电池包20,该电池包20储存电能转换装置41的电能并将电能传输给用户负载42。可选地,电能转换装置41可以为光伏板,用户负载42可以包括路灯和家用电器(未图示),该电池包20可作为一小型储能箱,其可通过壁挂方式安装于室外墙壁,光伏板可以在电价低谷时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电池包20用于储存该电能并在电价高峰时供给路灯和家用电器进行使用,或者在电网断电/停电时进行供电。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单体电池(11),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1)沿预设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且各所述单体电池(11)均具有沿高度方向上的顶部(111)和底部(112);
捆绑件(12),所述捆绑件(12)捆绑在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1)的外周;以及
至少一个楔形件(13),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电池(11)之间设置有所述楔形件(13),所述楔形件(13)具有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对的头部(131)和尖部(132),所述头部(131)抵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顶部(111)之间;
所述楔形件(13)还具有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相背的第一表面(133)和第二表面(134),在所述高度方向中的所述尖部(132)远离所述头部(131)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133)自所述头部(131)沿所述预设方向中的靠近所述第二表面(134)的方向倾斜设置,在所述高度方向中的所述尖部(132)远离所述头部(131)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表面(134)自所述头部(131)沿所述预设方向中的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33)的方向倾斜设置,以使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1)被所述捆绑件(12)捆绑后的形状呈拱形;其中,
所述第一表面(133)和所述第二表面(134)之间的夹角为1°-3°;
所述头部(131)设有延伸部(135),所述延伸部(135)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延伸部(135)的一端抵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电池(11)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单体电池(11)的顶面,所述延伸部(135)的另一端抵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电池(11)中的另一个所述单体电池(11)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绑件(12)包括第一箍圈(121)及第二箍圈(122),所述第一箍圈(121)套在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1)沿所述高度方向上的顶部(111),所述第二箍圈(122)套在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1)的沿所述高度方向的底部(112),且所述第二箍圈(122)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箍圈(121)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10)还包括集成母排件(14),所述集成母排件(14)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并层叠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1)的顶面上。
4.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20)包括箱体(21)、液冷板(22)及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10),所述液冷板(22)设于所述箱体(21)中,所述电池模组(10)叠设在所述液冷板(22)上并位于所述箱体(21)中,且多个所述底部(112)的底面均与所述液冷板(22)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22)包括液冷主体部(221)和进出液部(222),所述液冷主体部(221)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电池模组(10)叠设在所述液冷主体部(221)上,所述进出液部(222)连接在所述液冷主体部(221)沿所述预设方向上的一端,且所述进出液部(222)与所述液冷主体部(221)成角度设置,且所述进出液部(222)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所述电池模组(10)的一侧;
所述液冷主体部(221)的内部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第二液冷流道(2212),所述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所述第二液冷流道(2212)分别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液冷主体部(221)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液口(2213)及第一出液口(2214),所述第一进液口(2213)连通于所述第一液冷流道(2211),所述第一出液口(2214)连通于所述第二液冷流道(2212);
所述进出液部(222)设有进液流道(2221)、第二进液口(2222)、出液流道(2223)及第二出液口(2224),所述进液流道(2221)与所述第一进液口(2213)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口(2222)与所述进液流道(2221)相连通,所述出液流道(2223)与所述第一出液口(2214)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2224)与所述出液流道(2223)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流道(221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所述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分别连接在所述液冷主体部(221)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凸起(2211a)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排列,或沿所述预设方向和第一方向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所述第二液冷流道(2212)的排列方向;和/或
所述第二液冷流道(2212)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扰流凸起(2212c),所述多个第二扰流凸起(2212c)分别连接在所述液冷主体部(221)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二扰流凸起(2212c)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流道(2212)包括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所述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所述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均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所述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流道(221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和所述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均在所述液冷主体部(221)沿所述预设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流道(2211)连通;
所述第一出液口(2214)包括第一子出液口(2214a)和第二子出液口(2214b),所述第一子出液口(2214a)和所述第二子出液口(2214b)均位于所述液冷主体部(221)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子出液口(2214a)和第二子出液口(2214b)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口(2213)的两侧,所述第一子出液口(2214a)连通于所述第一子液冷流道(2212a),所述第二子出液口(2214b)连通于所述第二子液冷流道(2212b);
所述出液流道(2223)环设在所述进液流道(2221)的外周,且所述出液流道(2223)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出液口(2214a)和第二子出液口(2214b)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2224)设于所述进出液部(222)对应所述出液流道(2223)的中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流道(221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所述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分别连接在所述液冷主体部(221)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凸起(2211a)沿所述预设方向和第一方向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所述第二液冷流道(2212)的排列方向;
所述液冷主体部(221)的内部还设有第三扰流凸起(2211b),所述第三扰流凸起(2211b)连接在所述液冷主体部(221)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且所述第三扰流凸起(2211b)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的背向所述第一进液口(2213)的一侧面,所述第三扰流凸起(2211b)位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一扰流凸起(2211a)之间,所述第三扰流凸起(2211b)与所述多个第一扰流凸起(2211a)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主体部(221)的内部还设有第四扰流凸起(2215a),所述第四扰流凸起(2215a)连接在液冷主体部(221)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之间,且所述第四扰流凸起(2215a)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所述第二液冷流道(2212)的连通口(2215)中,所述第四扰流凸起(2215a)与所述液冷主体部(221)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壁面间隔设置,以保持所述第一液冷流道(2211)和所述第二液冷流道(2212)之间的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1)的侧壁设有第一避让通孔(211)和第二避让通孔(212),所述电池包(20)还包括进液管道(23)和出液管道(24),所述进液管道(23)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进液口(2222),所述进液管道(23)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避让通孔(211),并位于所述箱体(21)外,所述出液管道(24)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出液口(2224),所述出液管道(24)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避让通孔(212),并位于所述箱体(21)外。
11.根据权利要求4-10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20)还包括镂空支架(25),所述镂空支架(25)设置于所述箱体(21)内,并位于所述液冷板(22)的背向所述电池模组(10)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4-10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22)和所述箱体(21)的内壁面中的一个设有定位柱(213),所述液冷板(22)和所述箱体(21)的内壁面中的另一个设有定位孔(2216),所述定位柱(213)穿设于所述定位孔(2216)。
13.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具有如权利要求4-12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20)。
CN202311340268.5A 2023-10-17 2023-10-17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70965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40268.5A CN117096518B (zh) 2023-10-17 2023-10-17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40268.5A CN117096518B (zh) 2023-10-17 2023-10-17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6518A CN117096518A (zh) 2023-11-21
CN117096518B true CN117096518B (zh) 2024-01-26

Family

ID=88780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40268.5A Active CN117096518B (zh) 2023-10-17 2023-10-17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9651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1175A1 (ja) * 2017-08-10 2019-02-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3098328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板、电池模块、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553803U (zh) * 2023-02-24 2023-08-18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放式模组及电池包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3833B2 (ja) * 2006-09-06 2009-06-24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196876B2 (ja) * 2007-06-01 2013-05-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組電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1175A1 (ja) * 2017-08-10 2019-02-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3098328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板、电池模块、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553803U (zh) * 2023-02-24 2023-08-18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放式模组及电池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6518A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61406A1 (en) Cylindrical battery module
WO2020211617A1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WO2023051100A1 (zh) 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CN111446399A (zh) 一种电池箱
CN113036288A (zh) 一种电池箱、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
CN111403651A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及具有该箱体的电池包
CN117096518B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US20230036195A1 (en) Battery, electricity-consu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and system of manufacturing battery
CN107799688A (zh) 电池包
CN212676355U (zh) 散热结构、电池模组以及散热系统
CN117080621B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WO2024000085A1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1929549U (zh) 一种带有液冷装置的电池模组及电池箱
CN209948995U (zh) 一种锅炉尾气用余热发电装置
CN113437415A (zh) 电池模组、深潜器及潜艇
CN106654447A (zh) 散热电池模组
CN215869541U (zh) 一种具有液冷散热结构的电池模组
CN217655954U (zh) 电池组件和电池包
CN220830061U (zh) 储能集装箱和光伏系统
CN220510962U (zh) 防水散热架构、逆变装置和储能逆变组合设备
CN220963568U (zh) 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
CN215377482U (zh) 一种安全液冷储能装置
CN220138545U (zh) 换电系统
CN220209085U (zh) 电池包
CN215911509U (zh) 一种液冷集成式电池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