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5143B - 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5143B
CN117095143B CN202311358918.9A CN202311358918A CN117095143B CN 117095143 B CN117095143 B CN 117095143B CN 202311358918 A CN202311358918 A CN 202311358918A CN 117095143 B CN117095143 B CN 117095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wall
instance
body model
vir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589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95143A (zh
Inventor
陈尚文
尚鸿
王碧杉
张云东
孙钟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589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951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95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5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95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5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10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 using solid primitives, e.g. cylinders, cub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4Texture ma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 G06T3/4038Image mosaicing, e.g. composing plane images from plane sub-im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32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involving image mosaic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以及云技术等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从预置主体样式库中确定与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建筑物主体样式;根据建筑物主体样式中每个楼层所涉及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位于同一楼层中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以及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构建虚拟建筑物主体模型;根据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构建虚拟建筑物。根据本申请的方法,根据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得到的虚拟建筑物的还原度较高,可以提供细节丰富的虚拟建筑物。

Description

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程序化生成技术领域,可以将建筑物程序化生成的问题转化为堆积木的问题,即,预先制作若干高度、宽度固定的建筑物模块,在程序化生成建筑物时,按照预先设定的拼装规则,选择对应的建筑物模块,对于每个建筑物楼层,将选取的建筑物模块从左到右依次放置,以得到构建的建筑物模型。
然而,采用现有的技术手段,生成的建筑物模型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方法包括:获取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外形描述信息;从预置主体样式库中确定与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建筑物主体样式;建筑物主体样式包括虚拟建筑物中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 根据建筑物主体样式中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构建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将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构建虚拟建筑物。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装置,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外形描述信息;确定模块,用于从预置主体样式库中确定与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建筑物主体样式;建筑物主体样式包括虚拟建筑物中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建筑物主体样式中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构建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组合模块,用于根据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构建虚拟建筑物。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样式库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参考建筑物对应的参考外形图像以及参考外形描述信息;按楼层对参考外形图像进行划分,得到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每个楼层各自的楼层像素区域;针对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每个楼层,从楼层的楼层像素区域中进行信息提取,得到楼层中各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各实例的排布信息;根据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各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各实例的排布信息,得到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对应的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将参考外形描述信息以及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存储至预置主体样式库。
可选地,构建模块,还用于从建筑物主体样式中获取属于墙体的实例、属于墙体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各实例的尺寸信息;根据建筑物主体样式中属于墙体的实例、属于墙体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各实例的尺寸信息进行墙体生成,获得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从建筑物主体样式中获取属于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目标实例包括窗户和阳台;根据建筑物主体样式中属于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和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确定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可选地,构建模块,还用于根据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墙体拐角进行填充,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基于各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对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进行素材填充处理,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可选地,构建模块,还用于若墙体拐角的夹角在第一夹角区间内,根据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构建墙体拐角对应的两个填充区域;根据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与填充区域相邻的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填充区域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可选地,构建模块,还用于若墙体拐角的夹角在第二夹角区间内,根据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构建墙体拐角对应的一个填充区域;根据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与填充区域的目标面平行的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填充区域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目标面是指填充区域中与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均不贴合的面。
可选地,构建模块,还用于将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所有的墙面划分为至少一个墙面组;同一墙面组中不同墙面的方向相同;对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每个墙面组中各墙面进行纹理贴图坐标的对齐,得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将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填充至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对应的位置处,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可选地,构建模块,还用于获取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各墙面各自的法线;将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法线相同的墙面划分为一个组,得到至少一个墙面组。
可选地,构建模块,还用于针对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每个墙面组,以墙面组中目标墙面的法线相反的方向,对墙面组中各墙面中各个顶点各自的顶点坐标进行纹理贴图坐标的正交投影,得到墙面组中各墙面中各个顶点各自的纹理贴图坐标;根据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每个墙面组中各墙面中各个顶点各自的纹理贴图坐标对对应的顶点进行配置,得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可选地,构建模块,还用于获取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中的目标结构在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填充位置; 根据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中的目标结构在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填充位置,将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填充至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可选地,组合模块,还用于从预置顶层样式库中获取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目标顶层模型以及从预置底层样式库中获取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目标底层模型;将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目标顶层模型以及目标底层模型进行组合,得到虚拟建筑物。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本申请中,获取虚拟建筑物的外形描述信息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样式,建筑物主体样式包括每个楼层中所涉及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位于同一楼层中的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该建筑物主体样式指示了建筑上不同类型的实例的信息,相当于对建筑物进行了较细粒度的表达,从而,建筑物主体样式包括每个楼层中所涉及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位于同一楼层中的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可以还原建筑上的各实例,使得所构建虚拟建筑物主体模型还原度和真实度较高,进而使得根据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得到的虚拟建筑物的还原度较高,可以提供细节丰富的虚拟建筑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楼层对应的划分结果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墙体拐角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墙体拐角对应的填充区域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填充区域划分后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墙体拐角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墙体拐角对应的填充区域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纹理贴图坐标对齐过程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虚拟建筑物主体模型的构建过程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装置的框图;
图13示出了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根据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非通用的缩略语或自定义的名词的解释如下:
程序化生成:计算机科学中一种通过算法生成数据的方式,在设定的规则约束下,随机的生成大量符合规范的内容。
程序化生成建筑物:是指通过程序化生成的方法,产生建筑物的三维数字模型,用于游戏、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领域。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换句话说,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综合技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也就是研究各种智能机器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使机器具有感知、推理与决策的功能。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领域广泛,既有硬件层面的技术也有软件层面的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一般包括如传感器、专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技术、操作/交互系统、机电一体化等技术。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几大方向。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通常包括人工神经网络、置信网络、强化学习、迁移学习、归纳学习、式教学习等技术。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应用场景包括终端20和服务端10,终端20和服务端10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通信连接。终端2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家电、车载终端、飞行器、可穿戴设备终端、虚拟现实设备以及其他可以进行虚拟建筑物构建的终端设备,或者运行其他可以调用页面展示应用的其他应用(例如即时通讯应用、购物应用、搜索应用、游戏应用、论坛应用、地图交通应用等)。
服务端10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服务端10可以用于为终端20运行的应用提供服务。
其中,终端20可以向服务端10发送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外形描述信息,服务端10可以根据外形描述信息,从预置主体样式库中确定与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建筑物主体样式,并根据建筑物主体样式所涉及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位于同一楼层中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以及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构建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之后,根据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构建虚拟建筑物,最后,服务端10将虚拟建筑物返回给终端20。
其中,服务端10可以根据参考建筑物对应的参考外形图像以及参考建筑物的参考外形描述信息,构建预置主体样式库,并存储预置主体样式库。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终端20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方法,直接根据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外形描述信息,构建虚拟建筑物。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端10获取到预置主体样式库之后,可以将预置主体样式库存储在分布式云存储系统,由终端20从分布式云存储系统中获取预置主体样式库,以在获取到预置主体样式库之后,从预置主体样式库确定建筑物主体样式。
为了方便表述,下述各个实施例中,以虚拟建筑物构建由电子设备执行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20或服务端10,该方法包括:
S110、获取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外形描述信息。
虚拟建筑物可以是指任何类型的楼房,例如,虚拟建筑物可以是住宅楼、商业楼或住宅房屋等。
建筑物的外形描述信息是指建筑物的高度、轮廓以及建筑物类型,轮廓可以包括建筑物的形状、宽度等信息,建筑物类型可以包括住宅类型、商用类型以及医院类型等。可以理解的是,S110中的外形描述信息则是指虚拟建筑物的外形描述信息。也即,外形描述信息包括虚拟建筑物的高度、轮廓以及建筑物类型。
S120、从预置主体样式库中确定与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建筑物主体样式。
其中,建筑物主体样式包括虚拟建筑物涉及的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位于同一楼层中的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其中,虚拟建筑物可以涉及一个或多个楼层,每个楼层涉及到至少一个实例。
其中,实例可以包括墙体、阳台以及窗户等,在实例为墙体时,实例素材为墙体材料,同一建筑物的不同墙体的墙体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实例为窗户和阳台时,实例素材为窗户和阳台的素材,同一建筑物的不同窗户的素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理,同一建筑物的不同阳台的素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窗户的素材可以是模型化的窗户,例如窗户的素材为模型化的推拉窗户和模型化的双开窗户,阳台的素材是指模型化的阳台,例如,阳台的素材为模型化的开放式铝合金玻璃组合阳台。
预置主体样式库包括不同参考外形描述信息对应的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预置主体样式库中与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参考外形描述信息对应的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作为建筑物主体样式。
其中,外形描述信息与参考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可以是指外形描述信息与参考外形描述信息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例如,外形描述信息与参考外形描述信息均包括轮廓、高度以及建筑物类型时,预设范围可以包括建筑物类型相同,且高度差距在预设高度差值内以及轮廓差异在预设轮廓差异内,其中,预设高度差值以及预设轮廓差异可以是根据需求设定的阈值,本申请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若预置主体样式库中与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参考外形描述信息对应的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为多个,可以从该多个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中随机选取一个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作为建筑物主体样式,也可以显示该多个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以便于用户基于显示的多个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选择其中一个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被用户选定的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作为建筑物主体样式。
预置主体样式库中一个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是一个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样式,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建筑物可以划分为建筑物主体、底层以及顶层,底层是指建筑物的一楼、底商等,顶层可以是指建筑物的顶部、天台等,建筑物主体则是指建筑物的楼层部分)可以包括多个楼层,每个楼层中包括至少一个实例,一个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包括参考建筑物中各楼层所涉及多个实例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各实例的排布信息。其中,一个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还可以包括该参考建筑物中各个楼层之间的楼层排布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预置主体样式库中包括的多个实例的实例素材相同时,多个实例共用该实例素材,并不需要同时保留多个实例素材,从而节省预置主体样式库数据量,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
实例的排布信息是指实例在实例所属的楼层的排列顺序和分布信息,实例的排布信息可以包括实例在实例所属的楼层的横向的排布信息以及纵向的排布信息。例如,楼层包括1个阳台、窗户、墙体1、墙体2以及墙体3时,实例的排布信息可以包括阳台、组合单元以及墙体3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其中组合单元中墙体1、窗户以及墙体2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预置主体样式库中实例的尺寸信息可以包括实例的宽度和高度,该宽度和高度为对应的实例在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的实际的宽度和高度。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预置主体样式库中实例的尺寸信息和实例的排布信息可以对应确定实例在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墙体所在平面(该平面可以是墙体的外立面所在平面)上的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建筑物中每个楼层中的实例是将楼层进行实例分割确定,其中,实例分割包括在墙体的外立面所在平面的水平方向进行分割,以及在墙体的外立面所在平面的竖直方向进行分割。可以以窗户或阳台的所在平面的竖直边界作为分割线,沿水平方向对楼层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划分结果;之后,可以以窗户或阳台的所在平面的水平边界作为分割线,沿竖直方向对每个划分结果进行再划分,得到获得每个楼层的实例。
楼层的楼层排布信息可以是指楼层之间的排列顺序,例如,楼层包括楼层1、楼层2以及楼层3,楼层的楼层排布信息楼层1、楼层2以及楼层3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虚拟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包括至少一个楼层,因此,确定的建筑物主体样式包括虚拟建筑物中每个楼层中所涉及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位于同一楼层中的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同时,建筑物主体样式还可以包括虚拟建筑物中各楼层的楼层排布信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预置主体样式库可按照如下过程确定:获取参考建筑物对应的参考外形图像以及参考外形描述信息;按楼层对参考外形图像进行划分,得到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每个楼层各自的楼层像素区域;针对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每个楼层,从楼层的楼层像素区域中进行信息提取,得到楼层中各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各实例的排布信息;根据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各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各实例的排布信息,得到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对应的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将参考外形描述信息以及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存储至预置主体样式库。
其中,参考建筑物对应的参考外形图像可以是面向参考建筑物的外立面进行图像采集获得的,因此,参考建筑物对应的参考外形图像中呈现了参考建筑物的外立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得到参考建筑物对应的参考外形图像之后,可以从参考建筑物对应的参考外形图像中分离出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对应的参考主体外形图像,然后按楼层对参考主体外形图像进行划分,得到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每个楼层各自的楼层像素区域。
可选地,可以将楼层的楼层像素区域输入分割模型,得到楼层所涉及多个实例的尺寸信息以及楼层中各实例的排布信息。分割模型可以是根据样本楼层对应的样本楼层图像、样本楼层所涉及多个样本实例的尺寸信息以及样本楼层中各样本实例的排布信息对初始分割模型训练获得,初始分割模型可以是神经网络模型,本申请对初始分割模型的结构不做限定。样本楼层图像可以是将样本建筑物的外形图像按楼层进行划分得到的。
可以由用户通过观察的方式根据楼层各自的楼层像素区域,确定楼层涉及的各实例的样式(参考实例为墙体时,样式可以是指墙体的墙体材料,参考实例为阳台或窗户时,样式可以是指参考实例的具体结构或类型,例如,窗户的样式为双开窗,阳台的样式为开放式阳台),由用户借助绘图工具根据各实例的样式构建各实例的实例素材;之后,电子设备直接获取各实例的实例素材。
针对每个楼层,在根据分割模型得到楼层所涉及多个实例的尺寸信息以及楼层中各实例的排布信息,以及确定楼层所涉及多个实例的实例素材之后,可以将每个楼层的所涉及多个实例的尺寸信息、该楼层中各实例的排布信息以及该楼层的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关联存储,得到该楼层的楼层样式,然后汇总参考建筑物的所有楼层的楼层样式,得到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对应的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
可选地,在根据楼层的楼层像素区域,确定楼层所涉及多个实例的实例素材之后,还可以根据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对应的参考外形图像,确定各个楼层之间的楼层排布信息,并根据各楼层所涉及多个实例的尺寸信息、位于同一个楼层中各实例的排布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各个楼层之间的楼层排布信息,得到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对应的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置主体样式库中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可以是字符串以及实例素材组合的形式。
如图3所示,根据位于分割线303上方的楼层的楼层像素区域301,确定楼层的划分结果,楼层的划分结果为位于分割线303下方的302。根据楼层的划分结果进一步确定楼层301所涉及多个实例的尺寸信息、楼层中各实例的排布信息以及各实例的实例素材。此时,楼层沿水平方向划分的结果可以表示为:
3.1A|2.5B|3.1A|1.9C|1.4A|2.5B|0.4A|7.2D|0.7A|7.2D|0.4A|2.5B|1.4A|1.9C|3.1A|2.5B|3.1A;其中,其中,字母A、B、C以及D分别指示划分后的不同的单元(或叫做实例组,每个实例组包括至少一个实例),字母前的数字为字母所指示的单元的宽度(单位可以是m),A表示墙体所在的实例,B表示包括一种类型(假设为类型K1)的窗户的实例组,C表示包括另一种类型(假设为类型K2)的窗户的实例组;D表示包括阳台的实例组。
之后,可以针对每一楼层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划分,获得各实例组在竖直上的划分结果。例如,沿从左到右的顺序,可表示为:A:5墙体;B:2墙体|2.8窗户1|0.2墙体;C:2墙体|2.8窗户2|0.2墙体;D:7阳台。
上述的不同实例组在竖直方向上的划分结果用“;”隔开,即,上述的“A:5墙体”对应于3.1A实例组的划分结果,其表示3.1A实例组在竖直方向上未进行进一步划分,“A:5墙体”中5表示该墙体的高度。同理,“B:2墙体|2.8窗户1|0.2墙体”表示2.5B实例组在竖直方向上的划分结果,即从上到下划分为高度为2米的墙体、高度为1的窗户、高度为0.2的墙体。
由上可看出,通过如上的字符串形式表示的楼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划分结果和在竖直方向上的划分结果,一方面表达了不同实例的排布信息,另一方面表达了不同实例的尺寸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上文中表达楼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划分结果的字符串和表达楼层在竖直方向上划分结果的字符串作为该楼层的实例划分结果,之后,将该楼层的实例划分结果与为该楼层中表示墙体的实例所指定的墙体材料、以及为该楼层中表示窗户的实例所构建的窗户模型、以及为该楼层中表示阳台的实例所构建的阳台模型进行关联存储,作为该楼层的楼层样式。其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窗户,可以构建不同的窗户模型,同理,针对不同类型的阳台,也可以构建不同的阳台模型。
在参考建筑物为多个时,针对每个参考建筑物,按照前述方法确定对应的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建立每个参考建筑物对应的参考外形描述信息以及该参考建筑物对应的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的关联关系,并汇总所有参考建筑物对应的参考外形描述信息以及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添加到预置主体样式库中。在得到的预置主体样式库中,同一个参考外形描述信息可能对应一个或多个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
S130、根据建筑物主体样式中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构建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在确定与虚拟建筑物的外形描述信息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样式之后,从建筑物主体样式中获取虚拟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各实例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位于同一楼层中的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针对每个楼层,根据该楼层中的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以及该楼层中各实例的尺寸信息,构建楼层的楼层框架模型,遍历全部的楼层,得到全部楼层各自的楼层框架模型,汇总全部楼层的楼层框架模型(可以是根据各个楼层之间的楼层排布信息汇总全部楼层的楼层框架模型),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主体框架模型,再将各个实例的实例素材填充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主体框架模型中对应的位置处,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例如,虚拟建筑物对应的楼层包括楼层a1、楼层a2以及楼层a3;根据楼层a1中3个墙体的尺寸信息、2个窗户的尺寸信息、1个阳台的尺寸信息以及他们在楼层a1中的排布信息,确定楼层a1对应的楼层框架模型,按照同样的方式确定楼层a2对应的楼层框架模型以及楼层a3对应的楼层框架模型,得到全部楼层各自对应的楼层框架模型,根据各个楼层之间的楼层排布信息(楼层a1、楼层a2以及楼层a3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汇总楼层a1对应的楼层框架模型、楼层a2对应的楼层框架模型以及楼层a3对应的楼层框架模型,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主体框架模型。之后,将楼层a1中3个墙体的实例素材、2个窗户的实例素材以及1个阳台的实例素材填充至虚拟建筑物对应的主体框架模型中对应的位置处,如此,遍历楼层a2以及楼层a3中各个实例,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S140、根据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构建虚拟建筑物。
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后,可以获取虚拟建筑物对应的目标顶层模型以及虚拟建筑物对应的目标底层模型,并将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虚拟建筑物对应的目标顶层模型以及虚拟建筑物对应的目标底层模型进行组合,得到虚拟建筑物。
可选地,S140可以包括:从预置顶层样式库中获取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目标顶层模型以及从预置底层样式库中获取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目标底层模型;将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目标顶层模型以及目标底层模型进行组合,得到虚拟建筑物。
本实施例中,预置顶层样式库包括不同参考外形描述信息各自对应的参考顶层模型以及不同参考外形描述信息各自对应的参考底层模型,直接获取预置顶层样式库中与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参考顶层模型作为目标顶层模型,同理,直接获取预置底层样式库中与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参考底层模型作为目标底层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若预置顶层样式库中与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参考外形描述信息对应的参考顶层样式为多个,可以从该多个参考顶层样式中随机选取一个参考顶层样式作为目标顶层样式,也可以显示该多个参考顶层样式,以便于用户基于显示的多个参考顶层样式选择其中一个参考顶层样式,被用户选定的参考顶层样式作为目标顶层样式。
同理,若预置底层样式库中与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参考外形描述信息对应的参考底层样式为多个,可以从该多个参考底层样式中随机选取一个参考底层样式作为目标底层样式,也可以显示该多个参考底层样式,以便于用户基于显示的多个参考底层样式选择其中一个参考底层样式,被用户选定的参考底层样式作为目标底层样式。
其中,预置顶层样式库的获取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顶层对应的参考顶层外形图像以及参考建筑物的参考外形描述信息,根据参考顶层外形图像确定参考顶层模型,并建立参考外形描述信息以及参考顶层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到预置顶层样式库。其中,可以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根据参考顶层外形图像确定参考顶层模型,也可以通过顶层生成模型根据参考顶层外形图像确定参考顶层模型,其中,顶层生成模型的训练过程可以包括:通过样本顶层图像以及样本顶层图像对应的样本顶层模型对初始顶层模型进行训练获得,其中,初始顶层模型可以是神经网络模型,本申请对初始顶层模型的结构不做限定。样本顶层图像可以是将样本建筑物的外形图像中提取的。
同理,预置底层样式库的获取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底层对应的参考底层外形图像以及参考建筑物的参考外形描述信息,根据参考底层外形图像确定参考底层模型,并建立参考外形描述信息以及参考底层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到预置底层样式库。其中,可以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根据参考底层外形图像确定参考底层模型,也可以通过底层生成模型根据参考底层外形图像确定参考底层模型,其中,底层生成模型的训练过程可以包括:通过样本底层图像以及样本底层图像对应的样本底层模型对初始底层模型进行训练获得,其中,初始底层模型可以是神经网络模型,本申请对初始底层模型的结构不做限定。样本底层图像可以是将样本建筑物的外形图像中提取的。
在确定将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虚拟建筑物对应的目标顶层模型以及虚拟建筑物对应的目标底层模型之后,以虚拟建筑物对应的目标底层模型为底部以及虚拟建筑物对应的目标顶层模型为顶部,将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拼接在虚拟建筑物对应的目标顶层模型以及虚拟建筑物对应的目标底层模型之间,实现将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目标顶层模型以及目标底层模型进行组合,得到虚拟建筑物。
本发明可适用于虚拟场景中建筑的还原和生成。在进行高质量建筑还原时,根据真实图像,生成各种实例、各个实例的实例素材以及各个实例在所属的楼层的排布信息,得到细粒度的建筑表达。
在进行高质量建筑物生成时,根据给定的虚拟建筑物的外形描述信息,生成样式(根据给定图像,按照前述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的生成过程根据图像生成建筑物主体样式)或选择样式(随机选择一个与外形描述信息匹配的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或手动在与外形描述信息匹配的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中选一个),之后根据生成或选择的样式得到虚拟建筑物主体模型。然后,根据目标顶层模型、目标底层模型以及虚拟建筑物主体模型,得到真实建筑物契合度较高的虚拟建筑物。
本实施例中,获取虚拟建筑物的外形描述信息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样式,建筑物主体样式包括每个楼层中所涉及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位于同一楼层中的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该建筑物主体样式指示了建筑上不同类型的实例的信息,相当于对建筑物进行了较细粒度的表达,从而,建筑物主体样式包括每个楼层中所涉及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位于同一楼层中的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可以还原建筑上的各实例,使得所构建虚拟建筑物主体模型还原度和真实度较高,进而使得根据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得到的虚拟建筑物的还原度较高,可以提供细节丰富的虚拟建筑物。
同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较细粒度的建筑表达(实例涉及到墙体、窗户和阳台),能够高度还原和表达真实的现代建筑,提高了生成的虚拟建筑物的质量。且,多个不同的实例可以共用同一个实例素材,从而可以使用少量素材,根据不同的排布信息,生成多样化的楼层样式,进而生成丰富多样的虚拟建筑物,降低了虚拟建筑物生产的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自动生成虚拟建筑物,实现了虚拟建筑物的程序化生成,能够高效生成大量的虚拟建筑物,加速了虚拟建筑物生产进程。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20或服务端10,该方法包括:
S210、获取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外形描述信息;从预置主体样式库中确定与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建筑物主体样式。
其中,S210的描述参照上文S110-S120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20、从建筑物主体样式中获取属于墙体的实例、属于墙体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各实例的尺寸信息;根据建筑物主体样式中属于墙体的实例、属于墙体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各实例的尺寸信息进行墙体生成,获得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如前述,建筑物主体样式可以包括多个楼层中每个楼层中所涉及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位于同一楼层中的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建筑物主体样式还可以包括各个楼层之间的楼层排布信息。且,实例的实例素材包括属于墙体的实例对应的墙体材料以及属于目标实例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目标实例为窗户以及阳台。
可以直接从建筑物主体样式中获取属于墙体的实例、属于墙体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各实例的尺寸信息;针对每个楼层,根据该楼层涉及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以及实例的尺寸信息,构建该楼层的楼层框架模型,在根据该楼层中属于墙体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对该楼层的楼层框架模型中的墙体进行墙体生成,得到该楼层对应的初始楼层模型,遍历全部的楼层,得到各个楼层各自的初始楼层模型,根据各个楼层的楼层排布信息,汇总各个楼层的初始楼层模型,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S230、从建筑物主体样式中获取属于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根据建筑物主体样式中属于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和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确定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在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根据虚拟建筑物对应的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对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可选地,可以根据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墙体拐角进行填充,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基于各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对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进行素材填充处理,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其中,墙体拐角可以是指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相互不平行的两个墙体的边界形成的拐角,该墙体拐角为该两个墙体的交界区域,墙体拐角一般是两个墙体的交界处,也即,一个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为两个墙体。可以在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确定出全部的墙体拐角,再根据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的实例素材(也就是墙体材料),对墙体拐角进行填充,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墙体拐角进行填充,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包括:若墙体拐角的夹角在第一夹角区间内,根据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构建墙体拐角对应的两个填充区域;根据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与填充区域相邻的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填充区域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墙体拐角的夹角是指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之间的最小角度,第一夹角区间可以是基于需求设定的值,例如,第一夹角区间为(50°,90°)。
在墙体拐角的夹角在第一夹角区间内时,将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之间的全部填充区域划分为两个填充区域,每个填充区域与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中的一个墙体相邻,将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与填充区域相邻的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也就是墙体材料)对填充区域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如图5-7所示,在图5中,相邻的墙体51以及墙体52角接处53作为墙体拐角,确定墙体51以及墙体52之间全部填充区域如图6中的54所示,在确定墙体51以及墙体52之间的夹角在第一夹角区间内时,将全部填充区域54划分为两个填充区域541以及542,此时,确定填充区域541与墙体51相邻,以及填充区域542与墙体52相邻,因此,确定用于填充填充区域541的材料为墙体51对应的墙体材料,确定用于填充填充区域542的材料为墙体52对应的墙体材料。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墙体拐角进行填充,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包括:若墙体拐角的夹角在第二夹角区间内,根据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构建墙体拐角对应的一个填充区域;根据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与填充区域的目标面平行的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填充区域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目标面是指填充区域中与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均不贴合的面。
第二夹角区间可以是基于需求设定的值,其与第一夹角区间不重叠,其中,第二夹角区间内的角度小于第一夹角区间内的角度。例如,第一夹角区间为(50°,90°),第二夹角区间为(0°,50° ]。
在墙体拐角的夹角在第二夹角区间内时,将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之间的全部填充区域作为一个填充区域,根据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与填充区域的目标面平行的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也就是墙体材料)对填充区域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如图8-9所示,在图8中,相邻的墙体81以及墙体82角接处83作为墙体拐角,确定墙体81以及墙体82之间全部填充区域如图9中的84所示,在确定墙体81以及墙体82之间的夹角在第二夹角区间内时,确定填充区域84的目标面为841,并确定与填充区域84中的目标面841平行的墙体为墙体81,此时,确定用于填充填充区域84的材料为墙体81对应的墙体材料。
在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之后,获取目标实例(属于窗户和阳台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将目标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填充至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对应的位置处,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各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对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进行素材填充处理,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包括:将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所有的墙面划分为至少一个墙面组;同一墙面组中不同墙面的方向相同;对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每个墙面组中各墙面进行纹理贴图坐标的对齐,得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将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填充至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对应的位置处,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本实施例中,可以获取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各墙面所在的平面,将墙面所在的平面平行的墙面划分为一个组,得到至少一个墙面组,也可以获取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各墙面各自的法线;将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法线相同的墙面划分为一个组,得到至少一个墙面组。
纹理贴图坐标又叫做UV坐标。UV代表的是2D图像的水平(U)和垂直(V)坐标。当拼接多个同材质的3D模型时,如果UV没有正确对齐,那么在模型接合处可能会出现纹理的断裂或不连续,这会严重影响模型的视觉效果。正确的UV对齐可以确保在拼接的模型之间,纹理图像的过渡自然且无缝,从而提高整体的视觉效果。
针对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每个墙面组,以墙面组中目标墙面的法线相反的方向,对墙面组中各墙面中各个顶点各自的顶点坐标进行纹理贴图坐标的正交投影,得到墙面组中各墙面中各个顶点各自的纹理贴图坐标;根据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每个墙面组中各墙面中各个顶点各自的纹理贴图坐标对对应的顶点进行配置,得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目标墙面可以是指墙面组中任意一个墙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构建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墙面一般为三角面(三个顶点构成的面)或四角面(四个顶点构成的面),针对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每个墙面组,以墙面组中目标墙面的法线相反的方向,对墙面组中各墙面中各个顶点各自的顶点坐标(三角面对应三个顶点,四角面则对应四个顶点)进行纹理贴图坐标的正交投影,得到墙面中每个顶点的纹理贴图坐标,然后以墙面组中各个顶点各自的纹理贴图坐标作为各顶点各自的属性,对各顶点进行配置,得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前述对齐过程如图10所示,在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分离所有的墙面,并确定各墙面的法线,之后,根据各墙面的法线将各个墙面划分为至少一个墙面组,以实现分离同方向的墙面,最后,对每个墙面组中各个墙面从正面进行纹理坐标的正交投影:以墙面组中目标墙面的法线相反的方向,对墙面组中各墙面中各个顶点各自的顶点坐标进行纹理贴图坐标的正交投影,得到墙面中每个顶点的纹理贴图坐标。
在得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后,直接将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填充至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对应的位置处,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将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窗户各自的素材填充至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窗户对应的位置处,同时,将虚拟建筑物中每个阳台各自的素材填充至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阳台对应的位置处,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将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填充至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对应的位置处,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包括:获取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中的目标结构在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填充位置;根据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中的目标结构在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填充位置,将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填充至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其中,实例素材中的目标结构可以是实例素材中的角点、中心点、顶点、互相垂直的边的垂足、可活动结构的轴心等。例如,目标实例为方形窗子,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为双开窗子,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中的目标结构为方形双开窗子的顶点、中心点或开窗时窗子的轴心。目标结构在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填充位置可以是是指目标结构在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坐标。
根据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中的目标结构在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填充位置,将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填充至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以使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中的目标结构位于对应的填充位置,从而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本实施例中构建虚拟建筑物主体模型的过程如图11所示,根据外形描述信息从预置主体样式库中获取建筑物主体样式,根据建筑物主体样式构建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对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墙体拐角进行填充,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再对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进行纹理贴图坐标的对齐,得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最后,根据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对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进行目标实例的填充(将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填充至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对应的位置处,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得到虚拟建筑物主体模型。
S240、根据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构建虚拟建筑物。
其中,S240的描述参照上文S140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确定出墙体拐角,并对墙体拐角进行填充,使得填充后的模型的拐角更加平滑,进而提高了生成的虚拟建筑物的准确率和合理性。
同时,本实施例中,还对填充后的模型进行UV对齐,对齐后的建筑模型的墙面更加平整,且避免了素材模型制作时复杂的UV排布,使得得到的虚拟建筑物的准确率、合理性以及美观性进一步提升。
另外,在给定的虚拟建筑物的外形描述信息时,可以基于外形描述信息匹配到细粒度的建筑表达,即建筑物主体样式,该建筑物主体样式可以精确描述各实例所在的位置,并根据非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生成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在对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依次进行墙体拐角的填充和纹理贴图坐标的对齐之后,即可得到与真实建筑物契合度较高的虚拟建筑物主体模型,然后,根据虚拟建筑物主体模型,得到真实建筑物契合度较高的虚拟建筑物。
请参阅图12,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装置的框图,装置1100包括:
获取模块1110,用于获取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外形描述信息;
确定模块1120,用于从预置主体样式库中确定与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建筑物主体样式;建筑物主体样式包括虚拟建筑物中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
构建模块1130,用于根据建筑物主体样式中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构建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组合模块1140,用于根据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构建虚拟建筑物。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样式库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参考建筑物对应的参考外形图像以及参考外形描述信息;按楼层对参考外形图像进行划分,得到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每个楼层各自的楼层像素区域;针对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每个楼层,从楼层的楼层像素区域中进行信息提取,得到楼层中各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各实例的排布信息;根据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各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各实例的排布信息,得到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对应的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将参考外形描述信息以及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存储至预置主体样式库。
可选地,构建模块1130,还用于从建筑物主体样式中获取属于墙体的实例、属于墙体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各实例的尺寸信息;根据建筑物主体样式中属于墙体的实例、属于墙体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各实例的尺寸信息进行墙体生成,获得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从建筑物主体样式中获取属于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目标实例包括窗户和阳台;根据建筑物主体样式中属于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和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确定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可选地,构建模块1130,还用于根据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墙体拐角进行填充,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基于各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对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进行素材填充处理,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可选地,构建模块1130,还用于若墙体拐角的夹角在第一夹角区间内,根据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构建墙体拐角对应的两个填充区域;根据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与填充区域相邻的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填充区域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可选地,构建模块1130,还用若墙体拐角的夹角在第二夹角区间内,根据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构建墙体拐角对应的一个填充区域;根据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与填充区域的目标面平行的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填充区域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目标面是指填充区域中与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均不贴合的面。
可选地,构建模块1130,还用于将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所有的墙面划分为至少一个墙面组;同一墙面组中不同墙面的方向相同;对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每个墙面组中各墙面进行纹理贴图坐标的对齐,得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将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填充至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对应的位置处,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可选地,构建模块1130,还用于获取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各墙面各自的法线;将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法线相同的墙面划分为一个组,得到至少一个墙面组。
可选地,构建模块1130,还用于针对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每个墙面组,以墙面组中目标墙面的法线相反的方向,对墙面组中各墙面中各个顶点各自的顶点坐标进行纹理贴图坐标的正交投影,得到墙面组中各墙面中各个顶点各自的纹理贴图坐标;根据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每个墙面组中各墙面中各个顶点各自的纹理贴图坐标对对应的顶点进行配置,得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可选地,构建模块1130,还用于获取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中的目标结构在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填充位置; 根据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中的目标结构在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填充位置,将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填充至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得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可选地,组合模块1140,还用于从预置顶层样式库中获取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目标顶层模型以及从预置底层样式库中获取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目标底层模型;将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目标顶层模型以及目标底层模型进行组合,得到虚拟建筑物。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是相互对应的,装置实施例中具体的原理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图13示出了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20或服务端10等,需要说明的是,图13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12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3所示,计算机系统12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2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2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12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2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在RAM 12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1201、ROM1202以及RAM 1203通过总线12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1205也连接至总线12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2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2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2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12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209。通信部分12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2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205。可拆卸介质12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210上,以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12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2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2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2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外形描述信息;
从预置主体样式库中确定与所述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建筑物主体样式;所述建筑物主体样式包括所述虚拟建筑物中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
从所述建筑物主体样式中获取属于墙体的实例、属于墙体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各实例的尺寸信息以及属于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所述目标实例包括窗户和阳台;
根据所述建筑物主体样式中属于墙体的实例、属于墙体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各实例的尺寸信息进行墙体生成,获得所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根据所述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所述墙体拐角进行填充,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若所述墙体拐角的夹角在第一夹角区间内,根据所述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构建所述墙体拐角对应的两个填充区域;根据所述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与所述填充区域相邻的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所述填充区域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若所述墙体拐角的夹角在第二夹角区间内,根据所述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构建所述墙体拐角对应的一个填充区域;根据所述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与所述填充区域的目标面平行的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所述填充区域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所述目标面是指所述填充区域中与所述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均不贴合的面;
基于各所述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对所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进行素材填充处理,得到所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根据所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构建所述虚拟建筑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预置主体样式库中确定与所述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建筑物主体样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参考建筑物对应的参考外形图像以及参考外形描述信息;
按楼层对所述参考外形图像进行划分,得到所述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每个楼层各自的楼层像素区域;
针对所述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每个楼层,从所述楼层的楼层像素区域中进行信息提取,得到所述楼层中各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各实例的排布信息;
根据所述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中各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各实例的排布信息,得到所述参考建筑物的建筑物主体对应的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
将所述参考外形描述信息以及所述参考建筑物主体样式,存储至所述预置主体样式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所述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对所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进行素材填充处理,得到所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包括:
将所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所有的墙面划分为至少一个墙面组;同一墙面组中不同墙面的方向相同;
对所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每个所述墙面组中各墙面进行纹理贴图坐标的对齐,得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将所述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填充至所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对应的位置处,得到所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所有的墙面划分为至少一个墙面组,包括:
获取所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各墙面各自的法线;
将所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法线相同的墙面划分为一个组,得到至少一个墙面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每个所述墙面组中各墙面进行纹理贴图坐标的对齐,得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包括:
针对所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每个所述墙面组,以所述墙面组中目标墙面的法线相反的方向,对所述墙面组中各墙面中各个顶点各自的顶点坐标进行纹理贴图坐标的正交投影,得到所述墙面组中各墙面中各个顶点各自的纹理贴图坐标;
根据所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每个所述墙面组中各墙面中各个顶点各自的纹理贴图坐标对对应的顶点进行配置,得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填充至所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对应的位置处,得到所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包括:
获取所述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中的目标结构在所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填充位置;
根据所述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中的目标结构在所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填充位置,将所述虚拟建筑物中每个目标实例各自的实例素材填充至所述对齐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得到所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构建所述虚拟建筑物,包括:
从预置顶层样式库中获取所述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目标顶层模型以及从预置底层样式库中获取所述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目标底层模型;
将所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所述目标顶层模型以及所述目标底层模型进行组合,得到所述虚拟建筑物。
8.一种虚拟建筑物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外形描述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从预置主体样式库中确定与所述外形描述信息相匹配的建筑物主体样式;所述建筑物主体样式包括所述虚拟建筑物中多个实例对应的尺寸信息、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同一楼层中多个实例的排布信息;
构建模块,用于从所述建筑物主体样式中获取属于墙体的实例、属于墙体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各实例的尺寸信息以及属于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所述目标实例包括窗户和阳台;根据所述建筑物主体样式中属于墙体的实例、属于墙体的实例对应的实例素材以及各实例的尺寸信息进行墙体生成,获得所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根据所述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的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所述墙体拐角进行填充,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若所述墙体拐角的夹角在第一夹角区间内,根据所述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构建所述墙体拐角对应的两个填充区域;根据所述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与所述填充区域相邻的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所述填充区域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若所述墙体拐角的夹角在第二夹角区间内,根据所述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构建所述墙体拐角对应的一个填充区域;根据所述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中与所述填充区域的目标面平行的墙体对应的实例素材对所述填充区域进行填充处理,得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所述目标面是指所述填充区域中与所述墙体拐角对应的相邻墙体均不贴合的面;基于各所述目标实例的实例素材对所述填充后的初始建筑物主体模型进行素材填充处理,得到所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
组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虚拟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主体模型,构建所述虚拟建筑物。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358918.9A 2023-10-19 2023-10-19 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0951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58918.9A CN117095143B (zh) 2023-10-19 2023-10-19 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58918.9A CN117095143B (zh) 2023-10-19 2023-10-19 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5143A CN117095143A (zh) 2023-11-21
CN117095143B true CN117095143B (zh) 2024-03-01

Family

ID=88780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58918.9A Active CN117095143B (zh) 2023-10-19 2023-10-19 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9514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2701A (zh) * 2016-07-08 2016-12-07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房屋图像的生成方法及客户端
CN110826136A (zh) * 2019-11-11 2020-02-21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虚拟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装置
CN114202622A (zh) * 2022-02-18 2022-03-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建筑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08385A (zh) * 2022-03-29 2022-07-05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虚拟建筑拼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17588A (zh) * 2022-06-10 2022-09-06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体育类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33967A (zh) * 2022-06-27 2022-09-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建筑物模板实例化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2701A (zh) * 2016-07-08 2016-12-07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房屋图像的生成方法及客户端
CN110826136A (zh) * 2019-11-11 2020-02-21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虚拟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装置
CN114202622A (zh) * 2022-02-18 2022-03-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建筑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08385A (zh) * 2022-03-29 2022-07-05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虚拟建筑拼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17588A (zh) * 2022-06-10 2022-09-06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体育类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33967A (zh) * 2022-06-27 2022-09-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建筑物模板实例化建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5143A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26298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and combining structural features in 3d reconstruction
Liu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ed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N112784002B (zh) 一种虚拟场景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30005B (zh) 一种三维模型直线结构识别与自动修复方法
US11989900B2 (en) Object recognition neural network for amodal center prediction
Tatzgern Situated visualization in augmented reality
CN110930492B (zh) 模型渲染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Sinenko et al. Automation of visualization process for organiz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design solutions
AlFadalat et al. An integrating contextual approach using architectural procedural modeling and augmented reality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e case of Amman city
Zhang et al. A geometry and texture coupled flexible generalization of urban building models
CN117095143B (zh) 虚拟建筑物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26021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enting object annotation inform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Martínez et al. Augmented reality to preserve hidden vestiges in historical cities. a case study
CN116861127A (zh) 一种基于3d展馆进行观展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Xuerui Three-dimensional image art design based on dynamic image detection and genetic algorithm
Freitag et al. Efficient approximate computation of scene visibility based on navigation meshes and applications for navigation and scene analysis
W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3D Software Virtual Reality in Interior Designing
Santos et al. Efficient creation of 3D models from buildings’ floor plans
Chen et al. Procedural generation of virtual pavilions via a 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Xiong Reconstructing and correcting 3d building models using roof topology graphs
Yang et al. Framework of personalized layout for a museum exhibition hall
CN110363860A (zh) 3d模型重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i A KD-tree and random sample consensus-based 3D reconstruction model for 2D sports stadium images
Zheng et al. Rendering an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f Digital City’s 3D Artistic Landscape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Huang et al. Interactive and procedural modeling of featured chinese architect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