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4021B -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4021B
CN117094021B CN202311307635.1A CN202311307635A CN117094021B CN 117094021 B CN117094021 B CN 117094021B CN 202311307635 A CN202311307635 A CN 202311307635A CN 117094021 B CN117094021 B CN 1170940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ectronic signature
key
time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076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94021A (zh
Inventor
曹海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ih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i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i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i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0763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940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94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4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94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4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09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ingle file or object, e.g. in a secure envelope, encrypted and accessed using a key, or with access control rules appended to the object itsel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子签章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及方法,该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包括电子签章平台、终端识别校验模块、用户身份验证模块、签章密钥更新设定模块、辅助防护监管模块、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以及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本发明是将终端识别校验、用户身份验证以及加密密钥保护相结合来提升电子签章使用安全性能,并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辅助防护监管分析,以实现对电子签章使用安全状况的初步评估,并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进行检测分析,实现对电子签章使用安全状况的深入评估,且将电子签章进行密钥更新判断来及时进行密钥更新,提升电子签章的加密防护性能,保证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签章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签章是电子签名的表现形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电子签名操作转化为与纸质文件盖章操作相同的可视效果,同时利用电子签名技术保障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签名人的不可否认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如今电子签章开始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
目前在进行电子签章的使用管理时,普遍通过设定密钥以对电子签章进行加密保护,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无法将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状况以及风险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分析,难以及时进行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更新设定,不利于保证对应电子签章的加密防护性能;
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将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状况以及风险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分析,难以及时进行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更新设定,不利于保证对应电子签章的加密防护性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包括电子签章平台、终端识别校验模块、用户身份验证模块、签章密钥更新设定模块、辅助防护监管模块、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以及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
终端识别校验用于进行用户终端注册,将注册成功的用户终端标记为授权终端,将授权终端进行存储,以及在用户通过对应用户终端登录连接时进行终端识别校验,若将对应用户终端识别为授权终端,则允许对应用户终端与电子签章平台连接;用户身份验证模块在对应用户通过授权终端进行登录时,将其进行身份验证,若身份验证无误则允许其登录电子签章平台;
签章密钥更新设定模块用于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加密并设定密钥,将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进行存储并发送至对应用户,以及在对应用户需要使用对应电子签章时接收对应用户发送的密钥并进行验证,密钥验证无误时允许对应用户使用对应电子签章;辅助防护监管模块用于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辅助防护监管分析,通过分析以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将防护预警信号经电子签章平台发送至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若未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则经电子签章平台将终端监管分析信号发送至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
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接收到终端监管分析信号后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分析将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判断符号ZD-1、ZD-2或ZD-3,以及通过分析再次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且在生成防护预警信号时经电子签章平台将其发送至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密钥更新判断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将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进行更新替换,生成密钥更新信号或密钥低风险信号,将密钥更新信号经电子签章平台发送至签章密钥设定模块以进行密钥更新。
进一步的,电子签章平台与对应电子签章的后台管理终端通信连接,后台管理终端的管理人员查看并详细掌握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信息,以及将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权限进行管理,且电子签章平台将防护预警信号以及密钥更新信号发送至后台管理终端,后台管理终端的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追溯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应对措施。
进一步的,辅助防护监管分析的具体分析过程包括:
采集到单位时间内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次数以及每次使用时长,将使用时长与对应预设使用时长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使用时长超过预设使用时长,则将对应使用行为标记为超时使用行为,将超时使用行为的使用时长减去预设时长阈值获取到用章超时值,将所有用章超时值进行求和计算以得到超时总值,将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次数、超时使用行为次数和超时总值进行归一化计算获取到初步监管系数;将初步监管系数与对应的预设初步监管系数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初步监管系数超过预设初步监管系数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
若初步监管系数未超过预设初步监管系数阈值,则采集到单位时间内对应电子签章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包括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数量增长速度,将用户数量和用户数量增长速度与预设用户数量和预设用户数量增长速度阈值分别进行数值比较,若用户数量或用户数量增长速度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若用户数量或用户数量增长速度均未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采集到对应用户的使用频率增长值和使用时长增长值,将使用频率增长值和使用时长增长值与预设使用频率增长阈值和预设使用时长增长阈值分别进行数值比较;
若使用频率增长值或使用时长增长值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将对应用户标记为重疑用户,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用户数量、用户数量增长速度与重疑用户数量进行数值计算获取到用户监管系数;将用户监管系数与预设用户监管系数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用户监管系数超过预设用户监管系数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若用户监管系数未超过预设用户监管系数阈值,则生成终端监管分析信号并将其经电子签章平台发送至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
进一步的,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的具体运行过程包括:
采集到单位时间内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终端信息,使用终端信息包括使用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数量以及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将授权终端数量和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与对应的预设授权终端数量阈值和预设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阈值分别进行数值比较,若授权终端数量或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若授权终端数量和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均未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通过终端检测分析将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判断符号ZD-1、ZD-2或ZD-3;
将单位时间内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终端判断信息,终端判断信息包括对应终端判断符号ZD-1的终端数量、对应终端判断符号ZD-2的终端数量以及对应终端判断符号ZD-3的终端数量并分别标记为FQ1、FQ2和FQ3;通过公式FQ=(a1*FQ1+a2*FQ2)/(a3+FQ3)进行计算获取到终端风险值FQ;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数量、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以及终端风险值FQ进行归一化计算获取到终端监管值,将终端监管值与预设终端监管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终端监管值超过预设终端监管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
进一步的,终端检测分析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采集到对应授权终端的处理器型号,设定每个处理器型号对应一组型号值,获取到对应授权终端的型号值,以及采集到对应授权终端的授权时刻和生产时刻,将当前时刻与授权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以得到授权间隔时长,将当前时刻与生产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以得到生产间隔时长,将型号值、授权间隔时长和生产间隔时长进行数值计算获取到对应授权终端的终端初析值;将终端初析值与预设终端初析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终端初析值超过预设终端初析阈值,则向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初析符号CX-1,若终端初析值未超过预设终端初析阈值,则向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初析符号CX-2;
采集到对应授权终端的终端安全信息,终端安全信息包括对应授权终端的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和网络攻击防御数据,将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和网络攻击防御数据与预设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阈值和预设网络攻击防御数据分别进行数值比较,若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和网络攻击防御数据均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向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再析符号ZX-1,若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或网络攻击防御数据未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向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再析符号ZX-2;在赋予CX-1∩ZX-1时,将对应授权终端标记为ZD-3,在赋予CX-2∩ZX-2时,将对应授权终端标记为ZD-1,其余情况则将对应授权终端标记为ZD-2。
进一步的,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的具体运行过程包括:
若获取到防护预警信号,则生成密钥更新信号;若未获取到防护预警信号,则采集到对应电子签章若干组密钥更新时刻,将相邻两组密钥更新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取到密钥更新间隔时长,将所有密钥更新间隔时长建立密钥更新集合,将密钥更新集合进行求和计算并取均值以得到密钥更新平均时长,将当前时刻与相邻上一次密钥更新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以获取到当前更新间隔时长,将当前更新间隔时长减去密钥更新平均时长获取到更时超出值,将更时超出值与预设更时超出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更时超出值超过预设更时超出阈值,则生成密钥更新信号;
若更时超出值未超过预设更时超出阈值,则将预设更时超出阈值减去更时超出值获取到更时阈差值,获取到当前更新间隔时长内电子签章平台的历史运行信息,若电子签章平台存在因平台异常而导致停止服务或导致用户无法正常访问和使用的情况,则将对应运行过程标记为平台跌宕过程,将对应平台跌宕过程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取到跌宕时长,将跌宕时长与预设跌宕时长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跌宕时长超过预设跌宕时长阈值,则将对应平台跌宕过程标记为超危跌宕过程,将超危跌宕过程的跌宕时长减去预设跌宕时长阈值以得到跌宕超时值;
将所有超危跌宕过程的数量之和与平台跌宕过程的数量之和进行比值计算获取到超危跌宕占比值,将所有跌宕超时值进行求和计算获取到超危总时,将电子签章平台的平台跌宕过程的数量之和、超危跌宕占比值、超危总时以及更时阈差值进行归一化计算获取到密钥更判系数;将密钥更判系数与预设密钥更判系数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密钥更判系数超过预设密钥更判系数阈值,则生成密钥更新信号,若密钥更判系数未超过预设密钥更判系数阈值,则生成密钥低风险信号。
本发明还提出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用户终端注册,将注册成功的用户终端标记为授权终端,将授权终端进行存储,在用户进行登录连接时进行终端识别校验,若将对应用户终端识别为授权终端,则允许对应用户终端与电子签章平台连接;以及在对应用户通过授权终端进行登录时,将其进行身份验证,若身份验证无误则允许其登录电子签章平台;
步骤二、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加密并设定密钥,将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进行存储并发送至对应用户,在对应用户需要使用对应电子签章时接收对应用户发送的密钥并进行验证,密钥验证无误时允许对应用户使用对应电子签章;
步骤三、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辅助防护监管分析以初步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在生成防护预警信号时进行步骤五,若未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则进行步骤四;
步骤四、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进行检测分析,以将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判断符号ZD-1、ZD-2或ZD-3,并通过分析再次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在生成防护预警信号时进行步骤五;
步骤五、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密钥更新判断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将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进行更新替换,并生成密钥更新信号或密钥低风险信号,将密钥更新信号发送至签章密钥设定模块以进行密钥更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进行用户终端注册和终端识别校验,并在对应用户通过授权终端进行登录时将其进行身份验证,且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加密并设定密钥,在需要使用对应电子签章时接收对应用户发送的密钥并进行验证,从而有效保证电子签章使用安全;以及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辅助防护监管分析,以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将防护预警信号经电子签章平台发送至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若未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则将终端监管分析信号发送至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实现对电子签章使用安全状况的初步评估,以便对应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追溯,并根据需要作出相应防护改善措施;
本发明中,通过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进行检测分析,以将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判断符号ZD-1、ZD-2或ZD-3,并通过分析再次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在生成防护预警信号时将其发送至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密钥更新判断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将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进行更新替换,生成密钥更新信号或密钥低风险信号,将密钥更新信号发送至签章密钥设定模块以及时进行密钥更新,提升电子签章的加密防护性能,保证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系统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包括电子签章平台、终端识别校验模块、用户身份验证模块、签章密钥更新设定模块、辅助防护监管模块、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以及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且电子签章平台与终端识别校验模块、用户身份验证模块、签章密钥更新设定模块、辅助防护监管模块、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以及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均通信连接;
终端识别校验用于进行用户终端注册,将注册成功的用户终端标记为授权终端,将授权终端进行存储,以及在用户通过对应用户终端登录连接时进行终端识别校验,若将对应用户终端识别为授权终端,则允许对应用户终端与电子签章平台连接;用户身份验证模块在对应用户通过授权终端进行登录时,将其进行身份验证,若身份验证无误则允许其登录电子签章平台;签章密钥更新设定模块用于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加密并设定密钥,将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进行存储并发送至对应用户,以及在对应用户需要使用对应电子签章时接收对应用户发送的密钥并进行验证,密钥验证无误时允许对应用户使用对应电子签章;
辅助防护监管模块用于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辅助防护监管分析,通过分析以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将防护预警信号经电子签章平台发送至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若未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则经电子签章平台将终端监管分析信号发送至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实现对电子签章使用安全状况的初步评估,以便对应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追溯,并根据需要作出相应防护改善措施;辅助防护监管分析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采集到单位时间内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次数ZH1以及每次使用时长,将使用时长与对应预设使用时长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使用时长超过预设使用时长,表明对应使用行为存在异常的可能性较大,则将对应使用行为标记为超时使用行为,将超时使用行为的使用时长减去预设时长阈值获取到用章超时值,将所有用章超时值进行求和计算以得到超时总值并标记为ZH3,并获取到超时行为次数且标记为ZH2;通过公式将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次数ZH1、超时使用行为次数ZH2和超时总值ZH3进行归一化计算获取到初步监管系数CJ;
其中,c1、c2、c3为预设比例系数,c1、c2、c3的取值均大于零,且c2>c1>c3;并且,初步监管系数CJ的数值大小与电子签章的使用次数ZH1、超时使用行为次数ZH2和超时总值ZH3均呈正比关系,初步监管系数CJ的数值越大,表明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状态越差;将初步监管系数CJ与对应的预设初步监管系数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初步监管系数CJ超过预设初步监管系数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若初步监管系数CJ未超过预设初步监管系数阈值,则采集到单位时间内对应电子签章的用户信息,其中,用户信息包括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数量增长速度;用户数量增长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用户数量增长多少的数据量值,用户数量增长越多,则用户数量增长速度的数值越大;
将用户数量和用户数量增长速度与预设用户数量和预设用户数量增长速度阈值分别进行数值比较,若用户数量或用户数量增长速度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表明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风险较大;若用户数量或用户数量增长速度均未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采集到对应用户的使用频率增长值和使用时长增长值,其中,使用频率增长值和使用时长增长值是表示使用次数增长多少以及使用时长增长大小的数据量值;将使用频率增长值和使用时长增长值与预设使用频率增长阈值和预设使用时长增长阈值分别进行数值比较;
若使用频率增长值或使用时长增长值超过对应预设阈值,表明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对应用户的使用异常可能性较大,则将对应用户标记为重疑用户,通过公式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用户数量YS1、用户数量增长速度YS2与重疑用户数量YS3进行数值计算获取到用户监管系数HK;其中,es1、es2、es3为预设比例系数,es3>es2>es1>0;并且,用户监管系数HK的数值大小与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用户数量YS1、用户数量增长速度YS2与重疑用户数量YS3均呈正比关系;
用户监管系数HK的数值越大,表明当前对应电子签章的用户风险整体而言越大;将用户监管系数HK与预设用户监管系数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用户监管系数HK超过预设用户监管系数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表明当前对应电子签章的用户风险整体而言较大,若用户监管系数HK未超过预设用户监管系数阈值,表明当前对应电子签章的用户风险整体而言较小,则生成终端监管分析信号并将其经电子签章平台发送至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
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接收到终端监管分析信号后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分析将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判断符号ZD-1、ZD-2或ZD-3,以及通过分析再次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且在生成防护预警信号时经电子签章平台将其发送至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实现对电子签章使用安全状况的深入评估,以及方便掌握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风险状况,以便对应管理人员及时针对状况不佳的授权终端进行相应处理操作,如取消对应授权终端的授权,并根据需要作出其它相应防护改善措施,进一步保障了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安全;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的具体运行过程如下:
采集到单位时间内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终端信息,使用终端信息包括使用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数量以及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将授权终端数量和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与对应的预设授权终端数量阈值和预设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阈值分别进行数值比较,若授权终端数量或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若授权终端数量和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均未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通过终端检测分析将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判断符号ZD-1、ZD-2或ZD-3;终端检测分析具体为:
采集到对应授权终端的处理器型号,设定每个处理器型号对应一组型号值,且所有型号值的取值均大于零,型号值的数值越大,表明对应授权设备的处理器性能越好;获取到对应授权终端的型号值XH,以及采集到对应授权终端的授权时刻和生产时刻,将当前时刻与授权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以得到授权间隔时长SQ,将当前时刻与生产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以得到生产间隔时长SK,通过公式ZF=(eq1*XH+eq2*SQ)/(eq3*SK+1.267)将型号值XH、授权间隔时长SQ和生产间隔时长SK进行数值计算获取到对应授权终端的终端初析值ZF;其中,eq1、eq2、eq3为预设比例系数,eq1>eq2>eq3>1;
并且,由上式可知,对应授权终端的终端初析值ZF的数值大小与型号值XH、授权间隔时长SQ均呈正比关系,与生产间隔时长SK呈反比关系;终端初析值ZF的数值越大,表明对应授权终端的终端表现越好;将终端初析值ZF与预设终端初析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终端初析值ZF超过预设终端初析阈值,表明对应授权终端的终端表现较好,则向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初析符号CX-1,若终端初析值未超过预设终端初析阈值,表明对应授权终端的终端表现较差,则向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初析符号CX-2;
采集到对应授权终端的终端安全信息,终端安全信息包括对应授权终端的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和网络攻击防御数据,其中,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的数值越大、网络攻击防御数据的数值越大,则表明对应授权终端的防御和修复查杀性能越好,安全隐患越小;将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和网络攻击防御数据与预设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阈值和预设网络攻击防御数据分别进行数值比较,若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和网络攻击防御数据均超过对应预设阈值,表明对应授权终端的安全隐患较小,则向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再析符号ZX-1,若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或网络攻击防御数据未超过对应预设阈值,表明对应授权终端的安全隐患较大,则向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再析符号ZX-2;
在赋予CX-1∩ZX-1时,将对应授权终端标记为ZD-3,在赋予CX-2∩ZX-2时,将对应授权终端标记为ZD-1,其余情况则将对应授权终端标记为ZD-2;将单位时间内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终端判断信息,终端判断信息包括对应终端判断符号ZD-1的终端数量、对应终端判断符号ZD-2的终端数量以及对应终端判断符号ZD-3的终端数量并分别标记为FQ1、FQ2和FQ3;通过终端风险分析公式FQ=(a1*FQ1+a2*FQ2)/(a3+FQ3)进行数值计算获取到终端风险值FQ;其中,a1、a2、a3为预设比例系数,a1>a2>a3>0;并且,终端风险值FQ的数值越大,表明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所有终端的整体使用风险越大;
通过公式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数量SZ、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SF以及终端风险值FQ进行归一化计算获取到终端监管值ZG,其中,fs1、fs2、fs3为预设比例系数,fs1、fs2、fs3的取值均大于零;并且,终端监管值ZG的数值越大,表明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风险越大;将终端监管值ZG与预设终端监管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终端监管值ZG超过预设终端监管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若终端监管值ZG未超过预设终端监管阈值,则不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
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密钥更新判断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将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进行更新替换,生成密钥更新信号或密钥低风险信号,将密钥更新信号经电子签章平台发送至签章密钥设定模块以进行密钥更新,提升电子签章的加密防护性能,保证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安全;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的具体运行过程如下:
若获取到防护预警信号,则生成密钥更新信号;若未获取到防护预警信号,则采集到对应电子签章若干组密钥更新时刻,将相邻两组密钥更新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取到密钥更新间隔时长,将所有密钥更新间隔时长建立密钥更新集合,将密钥更新集合进行求和计算并取均值以得到密钥更新平均时长,将当前时刻与相邻上一次密钥更新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以获取到当前更新间隔时长,将当前更新间隔时长减去密钥更新平均时长获取到更时超出值,将更时超出值与预设更时超出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更时超出值超过预设更时超出阈值,表明需要及时进行密钥更新设定,则生成密钥更新信号;
若更时超出值未超过预设更时超出阈值,则将预设更时超出阈值减去更时超出值获取到更时阈差值,获取到当前更新间隔时长内电子签章平台的历史运行信息,若电子签章平台存在因平台异常(包括因平台服务器故障、网络通信问题、安全漏洞等原因)而导致停止服务或导致用户无法正常访问和使用的情况,则将对应运行过程(即对应平台异常过程)标记为平台跌宕过程,将对应平台跌宕过程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取到跌宕时长,将跌宕时长与预设跌宕时长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跌宕时长超过预设跌宕时长阈值,则将对应平台跌宕过程标记为超危跌宕过程,将超危跌宕过程的跌宕时长减去预设跌宕时长阈值以得到跌宕超时值;
将所有超危跌宕过程的数量之和与平台跌宕过程的数量之和进行比值计算获取到超危跌宕占比值,将所有跌宕超时值进行求和计算获取到超危总时,通过公式MG=(ut1*QD1+ut2*QD2)/2+ut3*QD3+ut4/(QD4+1)将电子签章平台的平台跌宕过程的数量之和QD1、超危跌宕占比值QD2、超危总时QD3以及更时阈差值QD4进行归一化计算获取到密钥更判系数MG;其中,ut1、ut2、ut3、ut4为预设比例系数,ut4>ut2>ut1>ut3>0;
需要说明的是,密钥更判系数MG的数值大小与平台跌宕过程的数量之和QD1、超危跌宕占比值QD2以及超危总时QD3均呈正比关系,并与更时阈差值QD4呈反比关系;密钥更判系数MG的数值越大,表明越需要及时进行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更新设定;将密钥更判系数MG与预设密钥更判系数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密钥更判系数MG超过预设密钥更判系数阈值,则生成密钥更新信号,若密钥更判系数MG未超过预设密钥更判系数阈值,表明当前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效果较好,则生成密钥低风险信号。
进一步而言,电子签章平台与对应电子签章的后台管理终端通信连接,后台管理终端的管理人员查看并详细掌握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信息,以及将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权限进行管理,且电子签章平台将防护预警信号以及密钥更新信号发送至后台管理终端,后台管理终端的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追溯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应对措施,有利于对应电子签章人员进行签章管理以及和相关信息查询追溯。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发明提出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用户终端注册,将注册成功的用户终端标记为授权终端,将授权终端进行存储,在用户进行登录连接时进行终端识别校验,若将对应用户终端识别为授权终端,则允许对应用户终端与电子签章平台连接;以及在对应用户通过授权终端进行登录时,将其进行身份验证,若身份验证无误则允许其登录电子签章平台;
步骤二、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加密并设定密钥,将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进行存储并发送至对应用户,在对应用户需要使用对应电子签章时接收对应用户发送的密钥并进行验证,密钥验证无误时允许对应用户使用对应电子签章;
步骤三、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辅助防护监管分析以初步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在生成防护预警信号时进行步骤五,若未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则进行步骤四;
步骤四、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进行检测分析,以将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判断符号ZD-1、ZD-2或ZD-3,并通过分析再次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在生成防护预警信号时进行步骤五;
步骤五、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密钥更新判断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将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进行更新替换,并生成密钥更新信号或密钥低风险信号,将密钥更新信号发送至签章密钥设定模块以进行密钥更新。
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终端识别校验进行用户终端注册和终端识别校验,若将对应用户终端识别为授权终端,则允许对应用户终端与电子签章平台连接,用户身份验证模块在对应用户通过授权终端进行登录时将其进行身份验证,签章密钥更新设定模块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加密并设定密钥,在需要使用对应电子签章时接收对应用户发送的密钥并进行验证,保证电子签章使用安全;且通过辅助防护监管模块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辅助防护监管分析,以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若未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则将终端监管分析信号发送至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进行检测分析,以将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判断符号ZD-1、ZD-2或ZD-3,并通过分析再次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在生成防护预警信号时将其发送至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密钥更新判断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将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进行更新替换,生成密钥更新信号或密钥低风险信号,将密钥更新信号发送至签章密钥设定模块以及时进行密钥更新,提升电子签章的加密防护性能,保证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安全。
上述公式均是去量纲取其数值计算,公式是由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到最近真实情况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预设参数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5)

1.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签章平台、终端识别校验模块、用户身份验证模块、签章密钥更新设定模块、辅助防护监管模块、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以及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
终端识别校验用于进行用户终端注册,将注册成功的用户终端标记为授权终端,将授权终端进行存储,以及在用户通过对应用户终端登录连接时进行终端识别校验,若将对应用户终端识别为授权终端,则允许对应用户终端与电子签章平台连接;用户身份验证模块在对应用户通过授权终端进行登录时,将其进行身份验证,若身份验证无误则允许其登录电子签章平台;
签章密钥更新设定模块用于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加密并设定密钥,将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进行存储并发送至对应用户,以及在对应用户需要使用对应电子签章时接收对应用户发送的密钥并进行验证,密钥验证无误时允许对应用户使用对应电子签章;辅助防护监管模块用于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辅助防护监管分析,通过分析以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将防护预警信号经电子签章平台发送至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若未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则经电子签章平台将终端监管分析信号发送至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
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接收到终端监管分析信号后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分析将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判断符号ZD-1、ZD-2或ZD-3,以及通过分析再次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且在生成防护预警信号时经电子签章平台将其发送至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密钥更新判断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将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进行更新替换,生成密钥更新信号或密钥低风险信号,将密钥更新信号经电子签章平台发送至签章密钥设定模块以进行密钥更新;
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的具体运行过程包括:
采集到单位时间内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终端信息,使用终端信息包括使用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数量以及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将授权终端数量和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与对应的预设授权终端数量阈值和预设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阈值分别进行数值比较,若授权终端数量或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若授权终端数量和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均未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通过终端检测分析将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判断符号ZD-1、ZD-2或ZD-3;
将单位时间内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终端判断信息,终端判断信息包括对应终端判断符号ZD-1的终端数量、对应终端判断符号ZD-2的终端数量以及对应终端判断符号ZD-3的终端数量并分别标记为FQ1、FQ2和FQ3;通过公式FQ=(a1*FQ1+a2*FQ2)/(a3+FQ3)进行计算获取到终端风险值FQ;其中,a1、a2、a3为预设比例系数,a1>a2>a3>0;
通过公式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数量SZ、授权终端数量增长速度SF以及终端风险值FQ进行归一化计算获取到终端监管值ZG,其中,fs1、fs2、fs3为预设比例系数,fs1、fs2、fs3的取值均大于零;将终端监管值与预设终端监管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终端监管值超过预设终端监管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
终端检测分析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采集到对应授权终端的处理器型号,设定每个处理器型号对应一组型号值,获取到对应授权终端的型号值,以及采集到对应授权终端的授权时刻和生产时刻,将当前时刻与授权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以得到授权间隔时长,将当前时刻与生产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以得到生产间隔时长;
通过公式ZF=(eq1*XH+eq2*SQ)/(eq3*SK+1.267)将型号值XH、授权间隔时长SQ和生产间隔时长SK进行数值计算获取到对应授权终端的终端初析值ZF;其中,eq1、eq2、eq3为预设比例系数,eq1>eq2>eq3>1;若终端初析值超过预设终端初析阈值,则向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初析符号CX-1,若终端初析值未超过预设终端初析阈值,则向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初析符号CX-2;
采集到对应授权终端的终端安全信息,终端安全信息包括对应授权终端的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和网络攻击防御数据,将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和网络攻击防御数据与预设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阈值和预设网络攻击防御数据分别进行数值比较,若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和网络攻击防御数据均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向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再析符号ZX-1,若病毒漏洞查杀修复数据或网络攻击防御数据未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向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再析符号ZX-2;在赋予CX-1∩ZX-1时,将对应授权终端标记为ZD-3,在赋予CX-2∩ZX-2时,将对应授权终端标记为ZD-1,其余情况则将对应授权终端标记为Z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子签章平台与对应电子签章的后台管理终端通信连接,后台管理终端的管理人员查看并详细掌握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信息,以及将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权限进行管理,且电子签章平台将防护预警信号以及密钥更新信号发送至后台管理终端,后台管理终端的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追溯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应对措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辅助防护监管分析的具体分析过程包括:
采集到单位时间内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次数以及每次使用时长,若使用时长超过预设使用时长,则将对应使用行为标记为超时使用行为,将超时使用行为的使用时长减去预设时长阈值获取到用章超时值,将所有用章超时值进行求和计算以得到超时总值,将对应电子签章的使用次数、超时使用行为次数和超时总值进行归一化计算获取到初步监管系数;若初步监管系数超过预设初步监管系数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
若初步监管系数未超过预设初步监管系数阈值,则采集到单位时间内对应电子签章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包括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数量增长速度,将用户数量和用户数量增长速度与预设用户数量和预设用户数量增长速度阈值分别进行数值比较,若用户数量或用户数量增长速度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若用户数量或用户数量增长速度均未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采集到对应用户的使用频率增长值和使用时长增长值,将使用频率增长值和使用时长增长值与预设使用频率增长阈值和预设使用时长增长阈值分别进行数值比较;
若使用频率增长值或使用时长增长值超过对应预设阈值,则将对应用户标记为重疑用户,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用户数量、用户数量增长速度与重疑用户数量进行数值计算获取到用户监管系数;若用户监管系数超过预设用户监管系数阈值,则生成对应电子签章的防护预警信号,若用户监管系数未超过预设用户监管系数阈值,则生成终端监管分析信号并将其经电子签章平台发送至授权终端监管分析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密钥更新判断提醒模块的具体运行过程包括:
若获取到防护预警信号,则生成密钥更新信号;若未获取到防护预警信号,则采集到对应电子签章若干组密钥更新时刻,将相邻两组密钥更新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取到密钥更新间隔时长,将所有密钥更新间隔时长建立密钥更新集合,将密钥更新集合进行求和计算并取均值以得到密钥更新平均时长,将当前时刻与相邻上一次密钥更新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以获取到当前更新间隔时长,将当前更新间隔时长减去密钥更新平均时长获取到更时超出值,若更时超出值超过预设更时超出阈值,则生成密钥更新信号;
若更时超出值未超过预设更时超出阈值,则将预设更时超出阈值减去更时超出值获取到更时阈差值,获取到当前更新间隔时长内电子签章平台的历史运行信息,若电子签章平台存在因平台异常而导致停止服务或导致用户无法正常访问和使用的情况,则将对应运行过程标记为平台跌宕过程,将对应平台跌宕过程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取到跌宕时长,若跌宕时长超过预设跌宕时长阈值,则将对应平台跌宕过程标记为超危跌宕过程,将超危跌宕过程的跌宕时长减去预设跌宕时长阈值以得到跌宕超时值;
将所有超危跌宕过程的数量之和与平台跌宕过程的数量之和进行比值计算获取到超危跌宕占比值,将所有跌宕超时值进行求和计算获取到超危总时,将电子签章平台的平台跌宕过程的数量之和、超危跌宕占比值、超危总时以及更时阈差值进行归一化计算获取到密钥更判系数;若密钥更判系数超过预设密钥更判系数阈值,则生成密钥更新信号,若密钥更判系数未超过预设密钥更判系数阈值,则生成密钥低风险信号。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的加密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密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用户终端注册,将注册成功的用户终端标记为授权终端,将授权终端进行存储,在用户进行登录连接时进行终端识别校验,若将对应用户终端识别为授权终端,则允许对应用户终端与电子签章平台连接;以及在对应用户通过授权终端进行登录时,将其进行身份验证,若身份验证无误则允许其登录电子签章平台;
步骤二、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加密并设定密钥,将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进行存储并发送至对应用户,在对应用户需要使用对应电子签章时接收对应用户发送的密钥并进行验证,密钥验证无误时允许对应用户使用对应电子签章;
步骤三、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辅助防护监管分析以初步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在生成防护预警信号时进行步骤五,若未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则进行步骤四;
步骤四、将使用对应电子签章的授权终端进行检测分析,以将对应授权终端赋予终端判断符号ZD-1、ZD-2或ZD-3,并通过分析再次判断是否生成防护预警信号,在生成防护预警信号时进行步骤五;
步骤五、将对应电子签章进行密钥更新判断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将对应电子签章的密钥进行更新替换,并生成密钥更新信号或密钥低风险信号,将密钥更新信号发送至签章密钥设定模块以进行密钥更新。
CN202311307635.1A 2023-10-11 2023-10-11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70940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07635.1A CN117094021B (zh) 2023-10-11 2023-10-11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07635.1A CN117094021B (zh) 2023-10-11 2023-10-11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4021A CN117094021A (zh) 2023-11-21
CN117094021B true CN117094021B (zh) 2024-01-16

Family

ID=88780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07635.1A Active CN117094021B (zh) 2023-10-11 2023-10-11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9402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18592A (ja) * 2009-12-02 2011-06-16 Kddi Corp アクセス制御システム、アクセス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209373A (zh) * 2015-04-30 2016-12-07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密钥生成系统、数据签章与加密系统及方法
CN109951294A (zh) * 2019-02-21 2019-06-28 中云信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系统中的信息更新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1137684A1 (en) * 2019-12-31 2021-07-08 Mimos Berha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digital identity verification to authentication platform
CN114826880A (zh) * 2022-03-21 2022-07-29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一种数据安全运行在线监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14817889A (zh) * 2021-01-28 2022-07-29 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签章的数字证书更新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64686A (zh) * 2023-03-17 2023-04-14 北京惠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电子印章监管处理系统
CN116090026A (zh) * 2023-04-06 2023-05-09 北京惠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子签章使用安全管理系统
CN116305052A (zh) * 2023-05-17 2023-06-23 北京惠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子签章数据实时安全监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36646B1 (en) * 2014-04-25 2021-03-03 Tendyron Corporation Secure data interaction method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18592A (ja) * 2009-12-02 2011-06-16 Kddi Corp アクセス制御システム、アクセス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209373A (zh) * 2015-04-30 2016-12-07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密钥生成系统、数据签章与加密系统及方法
CN109951294A (zh) * 2019-02-21 2019-06-28 中云信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系统中的信息更新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1137684A1 (en) * 2019-12-31 2021-07-08 Mimos Berha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digital identity verification to authentication platform
CN114817889A (zh) * 2021-01-28 2022-07-29 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签章的数字证书更新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26880A (zh) * 2022-03-21 2022-07-29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一种数据安全运行在线监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15964686A (zh) * 2023-03-17 2023-04-14 北京惠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电子印章监管处理系统
CN116090026A (zh) * 2023-04-06 2023-05-09 北京惠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子签章使用安全管理系统
CN116305052A (zh) * 2023-05-17 2023-06-23 北京惠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子签章数据实时安全监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子签名系统的技术与安全性研究;冯晓玲;山西科技(第5期);第50-5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4021A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88939B (zh) 计算机信息安全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786950A (zh) 基于态势感知的网络安全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U2020104272A4 (en) Blockchain-based industrial internet data security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12422513B (zh) 一种基于网络流量报文的异常检测和攻击发起者分析系统
CN104852916A (zh) 一种基于社会工程学的网页验证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4157484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安全存储系统
CN115150182A (zh) 基于流量分析的信息系统网络攻击检测方法
CN117094021B (zh)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签章加密防护系统及方法
CN117201188A (zh) 基于大数据的it安全运行风险预测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17371044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938312B (zh) 一种暴力破解流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6707924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安全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5987687A (zh) 网络攻击取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71727A (zh) 一种针对ntp协议隐蔽通信的检测方法
CN115225402A (zh) 基于isms模型的新能源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076531A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67293A (zh) 一种基于时序特征的加密流量异常检测方法
CN117278335B (zh) 一种密码套件推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996326B (zh) 基于蜜网的协同式主动防御方法
CN114896615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安全访问系统
CN116366371B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会话安全评估系统
CN117955646A (zh) 基于跨链技术的数据共享安全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5664771A (zh) 一种参与灵活资源聚合调控智能终端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5473687A (zh) 云安全服务实现系统和云安全服务实现方法
CN117879958A (zh) 一种面向高级持续威胁的双阶智能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