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4731B - 一种鞍膈撑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鞍膈撑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4731B
CN117084731B CN202311349981.6A CN202311349981A CN117084731B CN 117084731 B CN117084731 B CN 117084731B CN 202311349981 A CN202311349981 A CN 202311349981A CN 117084731 B CN117084731 B CN 117084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eader
assembly
component
pushing rod
sa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499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84731A (zh
Inventor
白杰
肖新如
程也
王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wu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wu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113499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847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84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4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84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4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 A61B17/021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 A61B2017/0212Cushions or pads, without holding arms, as tissue retainers, e.g. for retracting viscera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鞍膈撑开装置,包括:撑开器,设置为表面光滑的伞状结构;推送杆,一端与撑开器相连接;所述推送杆的内部设有控制撑开器开合的调节组件;持握部,设置在推送杆远离撑开器的一端;控制组件,设置在持握部远离推送杆的一端;所述控制组件穿过持握部后与调节组件相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根据鞍底切开大小及鞍膈塌陷情况选择不同尺寸的撑开器;2、撑开器呈伞状,收缩时可顺利进入蝶鞍,将撑开器送入合适位置后撑开,便可最大效果撑开鞍膈,最大范围暴露边缘空间,有利于残留肿瘤发现和手术切除操作;3、通过柔韧性可塑形材料制作撑开器,便于撑开器伞端移动,避免移动时损伤鞍膈造成脑脊液漏和出血。

Description

一种鞍膈撑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鞍膈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脑肿瘤,手术是该类疾病首选治疗方式(除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外)。随着神经内镜的发展,内镜辅助下经鼻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已经成为垂体腺瘤手术的标准术式,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神经内镜的 360 度照明及底镜观察(将镜头无限接近术野来更清晰(且有放大作用)的观察局部情况,包括解剖结构、肿瘤残留、血管神经走形等情况)是神经内镜的优势,既能保证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又能保证手术安全。
但是在手术时,特别是肿瘤较大时,常出现部分肿瘤切除后,鞍膈塌陷入蝶鞍内,将蝶鞍内的大部分空间占据,阻挡内镜光源不能观察到蝶鞍内全部区域,特别是边缘区域容易成为观察的盲区,如果在这些区域存在肿瘤,就会导致肿瘤残留。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鞍膈撑开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鞍膈撑开装置。
一种鞍膈撑开装置,包括:
撑开器,设置为表面光滑的伞状结构;
推送杆,一端与撑开器相连接;所述推送杆的内部设有控制撑开器开合的调节组件;
控制组件,设置在推送杆远离撑开器的一端;所述控制组件与调节组件相连接。
按下控制组件,驱使调节组件向着撑开器的方向运动,使得撑开器张开,以撑起鞍膈;松开控制组件,调节组件向着远离撑开器的方向运动,带动撑开器收缩。
进一步,所述推送杆的内部设置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的一端穿过推送杆后与控制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撑开器适配。使用所述控制组件可控制夹持组件开合,当夹持组件闭合时便牢牢夹住撑开器;当夹持组件张开时,撑开器便与推送杆分离。
进一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爪与第一传动组件;所述夹爪的中部与推送杆铰接;所述夹爪的一端与第一传动组件铰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远离夹爪的一端穿过推送杆后与控制组件相连接。按下所述控制组件,驱使第一传动组件向着远离撑开器的方向运动,使得夹爪闭合;松开控制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向着撑开器的方向运动,带动夹爪张开。
进一步,所述撑开器包括伞面、撑开组件与限位单元;所述伞面包裹在撑开组件的外侧;所述限位单元设置在撑开组件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撑开组件远离伞面的一端与夹持组件适配;所述限位单元远离伞面的一端与调节组件适配。
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与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一端穿过推送杆后与控制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杆相连接;所述调节杆远离第二传动组件的一端与限位单元适配。按下所述控制组件,驱使第二传动组件向着撑开器的方向运动,使得调节杆从推送杆中伸出;松开所述控制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向着远离撑开器的方向运动,带动调节杆缩回推送杆。
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向套管与转向单元;所述转向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滑块;所述转向单元的外壁上设置滑道;所述滑道与滑块适配。
进一步,所述滑道包括直线滑道与曲线滑道;所述直线滑道圆周阵列在转向单元的外壁上;所述曲线滑道将直线滑道逐一贯通,使得滑块能通过曲线滑道进入另一直线滑道。
进一步,所述限位单元包括旋钮与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撑开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旋钮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伞面的外侧壁上设置止血涂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根据鞍底切开大小及鞍膈塌陷情况选择不同尺寸的撑开器;2、撑开器呈伞状,收缩时可顺利进入蝶鞍,将撑开器送入合适位置后撑开,便可最大效果撑开鞍膈,最大范围暴露边缘空间,有利于残留肿瘤发现和手术切除操作;3、通过柔韧性可塑形材料制作撑开器,便于撑开器伞端移动,避免移动时损伤鞍膈造成脑脊液漏和出血。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现本发明的鞍膈撑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现本发明的鞍膈撑开装置处于待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现本发明的推送杆与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现本发明的推送杆的工作端的剖视图;
图5为一种实现本发明的推送杆的控制端的剖视图;
图6为一种实现本发明的推送杆与撑开器的剖视图;
图7为一种实现本发明的撑开器处于撑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现本发明的撑开器处于撑开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9为一种实现本发明的撑开器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种实现本发明的撑开器处于收缩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1为一种实现本发明的转向套管的剖视图;
图12为一种实现本发明的转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种实现本发明的转向单元的转向过程示意图;
图中,1、撑开器;2、推送杆;3、持握部;4、控制组件;11、伞面;12、伞骨;13、撑杆;14、固定套管;15、滑动套管;16、旋钮;17、伞内复位结构;18、导向柱;21、夹持组件;22、外鞘管;23、调节组件;24、第一复位结构;25、第二复位结构;26、第三复位结构;31、手柄;32、手柄复位结构;33、连杆;41、第一按键;42、第二按键;211、夹爪;212、拉杆;213、中介结构;214、活动套管;215、导丝;216、转向套管;217、导向套管;218、滑块;231、调节杆;232、柔性杆;233、转向单元;234、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13所示的一种鞍膈撑开装置,包括:
撑开器1,设置为表面光滑的伞状结构;收缩时可顺利进入蝶鞍,将撑开器1送入合适位置后撑开,便可最大效果撑开鞍膈,最大范围暴露边缘空间,有利于残留肿瘤发现和手术切除操作。
推送杆2,一端与撑开器1相连接;推送杆2的内部设有控制撑开器1开合的调节组件23;
持握部3,设置在推送杆2远离撑开器1的一端;
控制组件4,设置在持握部3远离推送杆2的一端;控制组件4穿过持握部3后与调节组件23相连接,通过控制组件4便可控制撑开器1开合。
在手术过程中,可握住持握部3,使用推动杆将处于收缩状态的撑开器1经鼻腔送入蝶鞍,撑开器1经鞍底进入蝶鞍后,通过控制组件4带动调节组件23运动,使撑开器1进入撑开状态,暴露边缘空间,便于残留肿瘤发现和手术切除操作。
完全切除蝶鞍内肿瘤之后,通过控制组件4带动调节组件23运动,使撑开器1进入收缩状态,以便于撑开器1沿鼻腔退出。
进一步的,推送杆2的内部设置夹持组件21;夹持组件21的一端穿过持握部3后与控制组件4相连接,另一端与撑开器1适配。控制组件4可控制夹持组件21的开合,当夹持组件21松开时,便可使撑开器1与推送杆2分离。
在手术过程中,可握住持握部3,使用推动杆将处于收缩状态的撑开器1经鼻腔送入蝶鞍,撑开器1经鞍底进入蝶鞍后,通过控制组件4带动调节组件23运动,使撑开器1进入撑开状态,然后再通过控制组件4使夹持组件21松开,使撑开器1与推送杆2分离,并将推送杆2从患者体内取出。此时蝶鞍内部仅有撑开器1,极大程度的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手术操作。
当撑开器1与推送杆2分离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术者习惯选择使用推送杆2或手术器械(吸引器、剥离子等)来移动撑开器1的位置。
完全切除蝶鞍内肿瘤之后,再将推动杆插入蝶鞍并应用夹持组件21抓持撑开器1,然后通过控制组件4带动调节组件23运动,使撑开器1进入收缩状态,以便于撑开器1沿鼻腔退出。
优选的,推动杆为Z字型曲杆,以更多的释放侧方空间,避免操作时推送杆占据空间干扰手术器械操作。推动杆的前端与后端平行,且前端与后端轴线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撑开器1的撑开半径,以便于将撑开器1经鼻腔插入蝶鞍。
控制组件4包括第一按键41与第二按键42,第一按键41与夹持组件21相连,第二按键42与调节组件23相连接。
具体的,夹持组件21包括夹爪211与第一传动组件;夹爪211的中部与推送杆2铰接;夹爪211的一端与第一传动组件铰接;第一传动组件远离夹爪211的一端穿过持握部3后与第一按键41相连接。
第一传动组件包括拉杆212、中介结构213、活动套管214、导丝215、移动套管与连杆33。拉杆212的一端与夹爪211铰接,另一端与中介结构213铰接。中介结构213远离拉杆212的一端与活动套管214固定连接。活动套管214远离中介结构213的一端通过导丝215与移动套管相连接。连杆33的一端与移动套管的外侧壁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按键41铰接。第一按键41的中部与持握部3转动连接。按动第一按键41,第一按键41转动并通过连杆33带动移动套管向着远离夹爪211的方向移动,移动套管通过导丝215带动中介结构213、活动套管214向着远离夹爪211的方向移动,中介结构213运动的同时通过拉杆212带动夹爪211转动,使夹爪211收缩,以夹持撑开器1。
进一步的,在活动套管214的外部设置第一复位结构24,在移动套管的外部设置第三复位结构26。第一复位结构24位于活动套管214与推送杆2之间的空腔内;第一复位结构24的一端与活动套管214相连接,另一端与推送杆2相连接。第三复位结构26位于移动套管与推送杆2之间的空腔内;第三复位结构26的一端与移动套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推送杆2相连接。当按动第一按键41时,第一复位结构24、第三复位结构26被压缩。当松开第一按键41时,第一复位结构24、第三复位结构26逐渐恢复原有形态,并推动中介结构213、活动套管214、导丝215、移动套管向着靠近夹住的方向运动,通过拉杆212驱使夹爪211张开,同时通过连杆33驱使第一按键41弹起。
具体的,第一复位结构24与第三复位结构26均为弹簧。
优选的,在推送杆2的内部设置与导丝215适配的通孔,以限定导丝215的位置与运动路径。
如图6-10所示,撑开器1包括伞面11、撑开组件(图中未标识)与限位单元(图中未标识);伞面11包裹在撑开组件的外侧;限位单元设置在撑开组件的内部。当撑开器1进入撑开状态后,限位单元从撑开组件中伸出,并在调节组件23的辅助下变形,以固定撑开组件的形态,防止撑开器1收缩。当撑开器1撑起鞍膈时,伞面11接触鞍膈,以防止撑开组件损伤鞍膈。
撑开组件远离伞面11的一端与夹持组件21适配;限位单元远离伞面11的一端与调节组件23适配。
具体的,撑开组件包括伞骨12、撑杆13、固定套管14、滑动套管15。伞骨12设置在伞面11的内侧。伞骨12的一端与固定套管14铰接,另一端与伞面11插接,中部与撑杆13铰接。撑杆13远离伞骨12的一端插入固定套管14的内部后与滑动套管15铰接。滑动套管15在调节组件23的驱动下于固定套管14的内部滑动,当滑动套管15被推入固定套管14的内部时,伞骨12撑开,带动伞面11撑开,使得撑开器1进入撑开状态。
限位单元设置在固定套管14的内部。当撑开器1进入撑开状态后,限位单元从滑动套管15的内部伸出,并在调节组件23的辅助下变形,以固定撑开组件的形态,防止撑开器1收缩。
具体的,限位单元包括旋钮16与导向柱18。导向柱18的一端与固定套管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旋钮16转动连接。滑动套管15的内部设置与旋钮16适配的通孔。当滑动套管15在调节组件23的驱动下被推入固定套管14的内部时,旋钮16从滑动套管15中伸出,并且旋钮16在调节组件23的控制下转动一定角度。转动后的旋钮16便不能通过滑动套管15内部的通孔,使得滑动套管15不能从固定套管14中伸出,便使撑开器1长时间保持撑开状态。
完全切除蝶鞍内肿瘤之后,再应用调节组件23控制旋钮16转动一定角度,以使旋钮16能够通过滑动套管15内部的通孔,此时滑动套管15可自由滑动,患者的鞍膈收缩驱使伞面11收紧,带动伞骨12、撑杆13运动,使得滑动套管15从固定套管14中伸出,使撑开器1进入收紧状态。
优选的,在固定套管14的内部设置伞内复位结构17,伞内复位结构17套在导向柱18的外部。伞内复位结构17的一端与滑动套管15相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套管14相连接。当滑动套管15在调节组件23的驱动下被推入固定套管14的内部时,撑开器1进入撑开状态,伞内复位结构17被压缩。完全切除蝶鞍内肿瘤之后,解除对滑动套管15的限制后,伞内复位结构17恢复原有形态,推动滑动套管15从固定套管14中伸出,使撑开器1进入收紧状态。
具体的,伞内复位结构17为弹簧。
具体的,旋钮16为矩形块状结构,滑动套管15内部的通孔为矩形通孔。当旋钮16转动90°后便不能通过矩形通孔,旋钮16再转动90°后便能通过矩形通孔。
进一步的,伞面11的外侧壁上设置止血涂层,起到防出血、止血的作用。
如图3-13所示,调节组件23包括调节杆231与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的一端穿过持握部3后与控制组件4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杆231相连接;调节杆231远离第二传动组件的一端与限位单元适配。
调节杆231的一端与第二传动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与旋钮16适配的凹槽。调节杆231在第二传动组件的推动下插入滑动套管15的内部并推动滑动套管15深入固定套管14,直至旋钮16从滑动套管15中伸出,此时第二传动组件带动调节杆231转动,使得旋钮16转动。
第二传动组件包括柔性杆232与转动装置;推送杆2的内部设置与柔性杆232适配的通道,以限定柔性杆232的运动路径。柔性杆232的一端与转动装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杆231固定连接。转动装置远离柔性杆232的一端进入移动套管后与第二按键42相连接。
具体的,转动装置包括转向套管216与转向单元233;转向套管216的内壁上设置滑块218;转向单元233的外壁上设置滑道234;滑道234与滑块218适配。
为降低整体的复杂性,将导向套管217与移动套管重合。进一步的,为便于安装转向单元233,将移动套管分为导向套管217与转向套管216。导向套管217与转向套管216可拆卸连接。
滑道234包括直线滑道(图中未标识)与曲线滑道(图中未标识);直线滑道圆周阵列在转向单元233的外壁上;曲线滑道将直线滑道逐一贯通,使得滑块218能通过曲线滑道进入另一直线滑道。
进一步的,为便于调节杆231回缩,在调节杆231与活动套管214之间设置第二复位结构25,当调节杆231伸出时,第二复位结构25受到压缩。松开第二按键42之后,无外力压迫第二复位结构25,此时第二复位结构25恢复自身原有姿态,带动调节杆231回缩。
如图13所示,便是转向单元233的转向过程,在开合撑开器1的过程中,导向套管217与转向套管216保持不动。按动第二按键42,推动转向单元233平移,此时滑块218在直线滑道内部,此时调节杆231从推送杆2中伸出并推动固定套管14向滑动套管15内部运动,当旋钮16完全伸出滑动套管15时,滑块218位于直线滑道与曲线滑道的连接处,继续按动第二旋钮16,滑块218进入曲线滑道,使得转向单元233转动,通过柔性杆232带动调节杆231转动,便驱使旋钮16转动。松开第二按键42,第二复位结构25恢复自身原有姿态,带动调节杆231回缩,滑块218在曲线滑道继续运动,直至进入另一直线滑道,此时旋钮16完成转动,不再能通过滑动套管15内部的通孔,完成对滑动套管15的限制。调节杆231回缩在第二复位结构25的带动下继续回缩,直至完成回到推动杆的内部。
优选的,直线滑道与曲线滑道的数量均为4个,各个直线滑道之间的夹角为90°。
具体的,第二复位结构25为弹簧。
如图5所示,持握部3包括手柄31与手柄复位结构32;第一按键41设置在手柄31的内部,并与手柄31转动连接。手柄31复位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按键41相连接,另一端与手柄31的内表面相连接。当按动第一按键41时,手柄31复位组件被压缩。松开第一按键41后,手柄31复位组件便逐渐恢复自身原有形态,推动第一按键41弹起。
具体的,手柄31复位组件为扭力弹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鞍膈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撑开器,设置为表面光滑的伞状结构;
推送杆,一端与撑开器相连接;所述推送杆的内部设有控制撑开器开合的调节组件;
控制组件,设置在推送杆远离撑开器的一端;所述控制组件与调节组件相连接;所述推送杆的内部设置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的一端穿过推送杆后与控制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撑开器适配;使用所述控制组件可控制夹持组件开合,当夹持组件闭合时便牢牢夹住撑开器;当夹持组件张开时,撑开器便与推送杆分离;所述撑开器包括伞面、撑开组件与限位单元;所述伞面包裹在撑开组件的外侧;所述限位单元设置在撑开组件的内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与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一端穿过推送杆后与控制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杆相连接;所述调节杆远离第二传动组件的一端与限位单元适配;按下所述控制组件,驱使第二传动组件向着撑开器的方向运动,使得调节杆从推送杆中伸出;松开所述控制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向着远离撑开器的方向运动,带动调节杆缩回推送杆;
按下控制组件,驱使调节组件向着撑开器的方向运动,使得撑开器张开,以撑起鞍膈;松开控制组件,调节组件向着远离撑开器的方向运动,带动撑开器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鞍膈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爪与第一传动组件;所述夹爪的中部与推送杆铰接;所述夹爪的一端与第一传动组件铰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远离夹爪的一端穿过推送杆后与控制组件相连接;按下所述控制组件,驱使第一传动组件向着远离撑开器的方向运动,使得夹爪闭合;松开控制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向着撑开器的方向运动,带动夹爪张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鞍膈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组件远离伞面的一端与夹持组件适配;所述限位单元远离伞面的一端与调节组件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鞍膈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向套管与转向单元;所述转向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滑块;所述转向单元的外壁上设置滑道;所述滑道与滑块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鞍膈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包括直线滑道与曲线滑道;所述直线滑道于转向单元的外壁上圆周阵列;所述曲线滑道将直线滑道逐一贯通,使得滑块能通过曲线滑道进入另一直线滑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鞍膈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包括旋钮与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撑开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旋钮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鞍膈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的外侧壁上设置止血涂层。
CN202311349981.6A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鞍膈撑开装置 Active CN117084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49981.6A CN117084731B (zh)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鞍膈撑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49981.6A CN117084731B (zh)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鞍膈撑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4731A CN117084731A (zh) 2023-11-21
CN117084731B true CN117084731B (zh) 2024-01-23

Family

ID=88783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49981.6A Active CN117084731B (zh)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鞍膈撑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8473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4888A (zh) * 2012-09-21 2014-03-26 杭州山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微创手术用撑开装置
CN108670323A (zh) * 2018-04-20 2018-10-1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鞍膈撑开器
CN109350145A (zh) * 2018-12-06 2019-02-19 南京法迈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撑开器
CN211325236U (zh) * 2019-09-11 2020-08-25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可调式鞍膈支撑装置
CN217390773U (zh) * 2022-03-31 2022-09-0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阴道导流撑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86791A1 (en) * 2006-11-21 2010-11-11 Goldsmith David S Integrated system for the ballistic and nonballistic infixion and retrieval of implants
DE102008053566A1 (de) * 2007-11-27 2009-06-04 Bernhard Hildebrandt System aus Endprothesen und Geräten zur minimal invasiven und zementfreien Implantation von Endoprothesen der Schulter und der Hüfte und der Offset-Verbesserung des Schenkelhalses
GB201012336D0 (en) * 2010-07-23 2010-09-08 Univ Leeds Surgical device and procedur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4888A (zh) * 2012-09-21 2014-03-26 杭州山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微创手术用撑开装置
CN108670323A (zh) * 2018-04-20 2018-10-1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鞍膈撑开器
CN109350145A (zh) * 2018-12-06 2019-02-19 南京法迈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撑开器
CN211325236U (zh) * 2019-09-11 2020-08-25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可调式鞍膈支撑装置
CN217390773U (zh) * 2022-03-31 2022-09-0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阴道导流撑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4731A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35354B1 (en) Surgical treatment apparatus
JP3512242B2 (ja) 光学トロカール
US5178133A (en) Laparoscopic retractor and sheath
US9585550B2 (en) Rectal expander
US5511564A (en) Laparoscopic stretching instrume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8192353B2 (en) Visual obturator
JP3369219B2 (ja) 外科用レトラクタ
US5860995A (en) Laparoscopic endoscopic surgical instrument
JP4874256B2 (ja) 管状解剖学的構造のための診断デバイス
US5395383A (en) Adhesion barrier applicator
US5643294A (en) Surgical apparatus having an increased range of operability
US5683349A (en) Laparoscopic dissection tension retractor device and method
US20050070765A1 (en) Surgical retractor with removable scissor arms
CA2577323A1 (en) Suturing instrument
JP6290376B2 (ja) 外科医制御内視鏡装置
JPH0847477A (ja) 光学トロカール
US20190076160A1 (en) Articulable Endoscopic Instruments
US20230389948A1 (en) Medical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344324B2 (en) Surgical tool for operating a sheath and a wire
CN117084731B (zh) 一种鞍膈撑开装置
CA2170841C (en) Finger-like laparoscopic blunt dissector device
CN112022284B (zh) 用于腔镜手术的施夹辅助装置
KR20130071854A (ko) 가요성 복강경 수술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