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2899A - 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2899A
CN117082899A CN202310543154.4A CN202310543154A CN117082899A CN 117082899 A CN117082899 A CN 117082899A CN 202310543154 A CN202310543154 A CN 202310543154A CN 117082899 A CN117082899 A CN 117082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unit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431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东镐
冈本哲哉
李俊熙
朴东民
林鼎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201396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30161319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82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28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4Encapsulatio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5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包括:加压部;以及第一单元,与所述加压部在第一方向上隔开配置,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第一支承部,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一腔室,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承部并装载第一基板;以及第二腔室,配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方并装载第二基板,所述第一支承部在与所述加压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隔开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加压部在平面图上重叠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涉及能够提高工艺效率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广泛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正被广泛使用,如移动型电子设备和固定型电子设备,这样的电子设备包括为了支持各种功能而能够将图像或者影像之类视觉信息提供给用户的显示装置。
最近,随着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其它配件小型化,显示装置在电子设备中所占的比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还正在开发在扁平的状态下以预定的角度弯曲或以轴为中心折叠的结构。
在层叠有多个层的基板粘着盖窗及/或贴膜来制造显示装置。此时,被要求在装载并粘着材质的工艺中简化工艺时间以及工艺顺序来提高工艺效率。
前述的背景技术是发明人为了导出本发明而持有或在导出本发明的过程中学会的技术信息,不一定是申请本发明前向一般公众公开的公知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工艺效率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然而,这样的课题是例示性的,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课题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包括:加压部;以及第一单元,与所述加压部在第一方向上隔开配置,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第一支承部,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一腔室,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承部并装载第一基板;以及第二腔室,配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方并装载第二基板,所述第一支承部在与所述加压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隔开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加压部在平面图上重叠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当所述第一支承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同时装载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当所述第一支承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加压部加压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还包括:真空部,与所述第一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隔开配置,当所述第一支承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真空部与所述第一腔室对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当所述第一支承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真空部与所述第一腔室解除对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中的至少一个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在平面图上不重叠的第一腔室位置相对移动到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在平面图上重叠的第二腔室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第一腔室位置分别装载或排出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一单元还包括:腔室驱动部,配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以及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以及桥部,在所述腔室驱动部之间延伸并与所述腔室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二腔室连接于所述桥部,并以所述桥部为基准上下移动而与所述第一腔室形成密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还包括:第二单元,配置于以所述加压部为基准与所述第一单元相对的侧,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交替地朝向所述加压部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二支承部,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滑行移动;第三腔室,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承部并装载第三基板;以及第四腔室,配置于所述第三腔室的上方并装载第四基板,当所述第一支承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承部与所述加压部位于从所述第二位置隔开的第三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一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自所述加压部被加压,所述第二单元在所述第三位置同时装载所述第三基板以及所述第四基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还包括:真空部,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之间隔开配置,所述第一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单元当位于与所述加压部在平面图上重叠的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真空部对接,并当所述第一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单元分别位于与所述加压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隔开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三位置时与所述真空部解除对接。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与加压部隔开的第一位置,在第一单元装载用于粘着的多个基板的步骤;使所述第一单元移动到与所述加压部在平面图上重叠的第二位置的步骤;在所述第二位置,使所述加压部加压所述第一单元而粘着所述多个基板的步骤;使所述第一单元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步骤;以及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单元排出粘着的基板,再次装载用于粘着的多个基板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单元装载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的步骤包括使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同时装载到所述第一单元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第一腔室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方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位于在平面图上不重叠的第一腔室位置,并在所述第一腔室位置同时装载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第一腔室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方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位于在平面图上重叠的第二腔室位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位置,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密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在所述第二腔室位置,所述加压部加压所述第二腔室而将装载在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的每一个中的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粘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单元对接真空部以使得在所述第一单元的内部形成真空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单元装载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的期间,在所述第二位置使所述加压部加压第二单元而将装载在所述第二单元中的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粘着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使所述第一单元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期间,使所述第二单元移动到从所述加压部隔开的第三位置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加压部将装载在所述第一单元中的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粘着的期间,所述第二单元排出粘着的基板,再次装载用于粘着的多个基板。
前述以外的其它方面、特征、优点从下面的用于实施发明的具体内容、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得到清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简化装载以及排出基板的工艺,能够实现能够将多个基板迅速粘着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概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以第二腔室为中心概要示出的从图1的II方向观察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单元的沿着图2的III-III’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单元的沿着图2的IV-IV’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概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真空部的图,是沿着图1的V-V’线截取的图。
图6至图8是概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9是概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以及图11是概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2是概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13是概要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制造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装置
2: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
10:第一单元
20:第二单元
30:加压部
40:支承驱动部
50:真空部
1100:第一腔室
1200:第二腔室
1300:第一支承部
2100:第三腔室
2200:第四腔室
2300:第二支承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施加各种变换,可以具有各种实施例,将特定实施例例示于附图并在详细的说明中进行详细说明。若参照与附图一起详细后述的实施例,则本发明的效果及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将变得明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为各种形式。
以下,将参照所附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时,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用语不是限定性的含义,而是以将一个构成要件与其它构成要件区分开的目的使用。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除非在文脉上明确表示不同,否则单数的表述包括复数的表述。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包括或具有等用语意指存在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或构成要件,并不预先排除附加一个以上的其它特征或构成要件的可能性。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当说到膜、区域、构成要件等部分在其它部分之上或上时,不仅包括直接在其它部分之上的情况,也包括在其中间介入有其它膜、区域、构成要件等的情况。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构成要件的其尺寸可以放大或缩小。例如,在附图中中示出的各结构的尺寸以及厚度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任意地示出的,因此本发明不是一定限于示出的那样。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X轴、Y轴以及Z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上的三轴,可以解释为包括其的广义。例如,X轴、Y轴以及Z轴虽也彼此正交,但也可以指彼此不正交的彼此不同的方向。
当某个实施例能够不同地实现时,特定的工艺顺序也可以与说明的顺序不同地执行。例如,连续地说明的两个工艺既可以实质上同时执行,也可以以与说明的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
图1是概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以第二腔室为中心概要示出的从图1的II方向观察的图。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可以用于粘着各种基板。
参照图1,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2可以包括支承驱动部40、第一单元10、加压部30以及真空部50。
支承驱动部40可以支承第一单元10。在一实施例中,支承驱动部40可以在第一方向(例如,图1的x方向)上长长地延伸,可以使第一单元10沿着支承驱动部40的延伸方向移动。支承驱动部40可以例如以轨道的形式形成而驱动成使得固定于轨道的第一单元10随着轨道的移动而移动。或者,支承驱动部40可以以穿梭机器人的形式形成而使第一单元10移动,但支承驱动部40的形式不限于此,可以在本发明的构思内采用各种方式。
支承驱动部40可以使第一单元10在要通过后述详细说明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作为基板供应位置,可以意指第一单元10从要后述的加压部30向第一方向隔开的位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位置作为粘着位置,可以意指第一单元10移动成与要后述的加压部30在平面图上重叠的位置。
第一单元10可以包括第一支承部1300、第一腔室1100以及第二腔室1200。第一支承部1300可以连接于支承驱动部40上或者配置于支承驱动部40上而沿着支承驱动部40移动。将此换句而言,第一支承部1300可以能够在支承驱动部40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移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承部1300可以沿着支承驱动部40的延伸方向而滑行移动。
在第一支承部1300上可以配置第一腔室1100。第一腔室11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10以及第一台1120。第一壳体1110可以形成第一腔室1100的外观并在内部具有一面开放的容纳空间。在内部的容纳空间中,第一台1120可以朝向开放的一面(例如向图1的+z方向)配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台1120可以配置为一个,但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台1120可以划分多个来配置。以下,以第一台1120划分多个来配置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一台1120可以容纳第一基板S1。具体地,可以供应第一基板S1而将其装载于第一台1120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台1120可以包括静电卡盘,从而通过静电力静电吸附第一基板S1。或者,第一台1120可以与吸附泵连接而随着吸附泵的驱动来吸附第一基板S1。第一台1120的吸附面可以朝向上方(例如图1的+z方向),即朝向要后述的第二腔室1200。当第一台1120设置为多个时,在多个第一台1120的每一个中可以吸附容纳多个第一基板S1。此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板S1可以是用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金属板、贴膜中的一个。
在第一腔室1100的上方(例如图1的+z方向)可以配置第二腔室1200。第二腔室1200可以包括第二壳体1210以及第二台1220。第二壳体1210可以形成第二腔室1200的外观并在内部具有一面开放的容纳空间。在内部的容纳空间中,第二台1220可以朝向开放的一面(例如向图1的–z方向)配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台1220可以配置为一个,但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台1220可以划分多个来配置。此时,第二台1220的数量可以与第一台1120的数量相同,由此,如要后述的那样多个基板可以彼此对应粘着。以下,以第二台1220划分为多个来配置且与第一台1120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二台1220可以容纳第二基板S2。具体地,可以供应第二基板S2而将其装载于第二台1220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台1220可以包括静电卡盘,从而通过静电力静电吸附第二基板S2。或者,第二台1220可以与吸附泵连接而随着吸附泵的驱动来吸附第二基板S2。第二台1220的吸附面可以朝向下方(例如图1的-z方向),即朝向第一腔室1100。当第二台1220设置为多个时,在多个第二台1220的每一个中可以吸附容纳多个第二基板S2。此时,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基板S2可以是用于显示装置的盖窗、贴膜、显示面板中的一个。
另一方面,第二腔室1200可以配置成与第一腔室1100在平面图上不重叠。例如,第二腔室1200可以与第一腔室1100在与第一方向(例如图1的x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例如图1的y方向)上隔开配置。如此,第二腔室1200配置成与第一腔室1100在平面图上不重叠,从而可以在第二台1220以及第一台1120的每一个同时分别装载第二基板S2以及第一基板S1。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腔室1200可以在第一腔室位置和第二腔室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第一腔室位置可以是在平面图上第二腔室1200与第一腔室1100不重叠的位置,即第二腔室1200与第一腔室1100在第二方向上隔开配置的位置。第二腔室位置可以是在平面图上第二腔室1200与第一腔室1100重叠的位置,即第二腔室1200配置于第一腔室1100的上方的位置。
此时,第一单元10可以还包括腔室驱动部1400以及桥部1500。具体地,可以是,第二腔室1200与桥部1500连接,桥部1500在腔室驱动部1400上在第一腔室位置和第二腔室位置之间移动。
腔室驱动部1400可以是用于移动桥部1500以及连接于桥部1500的第二腔室1200的部件。在一实施例中,腔室驱动部1400可以是在第二腔室1200的移动方向,即第二方向上长长地延伸的轨道。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腔室驱动部1400作为在第二方向上长长地延伸的穿梭机器人,可以使桥部1500以及第二腔室120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下,以腔室驱动部1400是在第二方向上长长地延伸的轨道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
腔室驱动部1400可以在与第二腔室1200的移动方向,即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配置为2个。例如,2个腔室驱动部1400可以配置于第一腔室1100及/或第二腔室1200的两侧,例如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桥部1500可以横穿2个腔室驱动部1400之间来配置。桥部1500可以两端部连接于腔室驱动部1400并通过腔室驱动部140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另外,连接于桥部1500的第二腔室1200可以随着桥部150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而一起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由此,第二腔室1200可以从第一腔室位置向第二腔室位置移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第一腔室1100固定且第二腔室1200在第一腔室位置和第二腔室位置之间移动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理解例如第二腔室1200固定且第一腔室1100在第一腔室位置和第二腔室位置之间移动。即,第一腔室1100和第二腔室1200可以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单元的沿着图2的III-III’线截取的截面图。图3示出第二腔室1200移动到第二腔室位置,即第一腔室1100的上方以与第一腔室1100在平面图上重叠的情况。
参照图2以及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腔室1200可以还包括壳体驱动部1600。壳体驱动部1600可以驱动壳体,具体地第二壳体1210的上下运动。在一实施例中,壳体驱动部1600可以包括框架1610以及第一伸缩部件1620。框架1610可以配置成围绕桥部150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框架1610可以呈字形形成以围绕桥部1500的上面。即,框架1610可以在一实施例中由2个垂直梁1611以及连接2个垂直梁1611之间的水平梁1612构成,可以在贯通2个垂直梁1611之间的方向上配置桥部1500。此时,框架1610,尤其2个垂直梁1611可以连接固定于第二壳体1210。由此,当框架1610移动时,第二壳体1210可以一起移动。另外,框架1610可以设置为一个,但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在第一方向上隔开多个,优选地2个来设置。
在框架1610,例如水平梁1612可以连接第一伸缩部件1620。第一伸缩部件1620可以一端连接于水平梁1612且另一端连接于桥部1500。第一伸缩部件1620可以在水平梁1612和桥部1500之间改变长度,由此可以使框架1610上下运动。另外,随着框架1610上下运动,连接于框架1610的第二壳体1210也可以上下运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伸缩部件1620可以包括气缸。气缸可以例如以通过油压或者马达驱动而长度增加或缩减的方式驱动。如此,通过壳体驱动部1600,第二壳体1210可以上下驱动,例如第二壳体1210可以朝向第一壳体1110向下方移动而与第一壳体1110形成密闭。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单元的沿着图2的IV-IV’线截取的截面图。图4示出第二腔室1200移动到第二腔室位置,即第一腔室1100的上方以与第一腔室1100在平面图上重叠的情况。
参照图2以及图4,第二腔室1200可以还包括台驱动部1700。台驱动部1700可以驱动台,具体地第二台1220的上下运动。在一实施例中,台驱动部1700可以包括压力容纳部1710、轴杆1720、第二伸缩部件1730以及驱动波纹管1740。当要后述的加压部30加压时,压力容纳部1710与加压部30接触并从加压部30受到加压。压力容纳部1710可以包括例如衬垫之类垫层。
轴杆1720可以连接压力容纳部1710和第二台1220。例如,轴杆1720可以一端与压力容纳部1710连接固定且另一端与第二台1220连接固定。轴杆1720可以配置成贯通桥部1500以及第二壳体1210,并随着压力容纳部1710被加压部30加压向下方移动而贯通桥部1500向下方移动。由此,连接固定于轴杆1720的第二台1220也可以还向下方移动。在一实施例中,轴杆1720可以在一个第二台1220各配置一个,但在另一实施例中,轴杆1720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在一个第二台1220配置2个以上。
第二伸缩部件1730可以连接于压力容纳部1710。具体地,第二伸缩部件1730可以一端连接于压力容纳部1710且另一端连接于桥部1500。第二伸缩部件1730可以在压力容纳部1710和桥部1500之间改变长度。例如,在压力容纳部1710没有自加压部30加压的状态下,第二伸缩部件1730可以长度处于固定,因此连接于第二伸缩部件1730的压力容纳部1710、轴杆1720以及连接于轴杆1720的第二台1220的上下上的位置可以被固定。当压力容纳部1710自加压部30加压而向下方被推移时,第二伸缩部件1730可以缩减长度,连接于第二伸缩部件1730的压力容纳部1710、轴杆1720以及连接于轴杆1720的第二台1220可以向下方移动。此时,第二伸缩部件1730可以通过压力容纳部1710缩减长度的同时起到针对压力的缓冲作用。另外,当完成由加压部30进行的加压时,第二伸缩部件1730的长度可以重新增加到初始的长度,由此压力容纳部1710、轴杆1720以及第二台1220可以回到初始的位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伸缩部件1730可以包括气缸。气缸可以例如以通过油压或者马达驱动而以长度增加或缩减的方式驱动。如此,可以通过台驱动部1700来上下驱动第二台1220,例如第二台1220可以朝向第一台1120向下方移动而使得装载于第二台1220的第二基板S2和装载于第一台1120的第一基板S1粘着。
驱动波纹管1740可以连接压力容纳部1710和桥部1500之间以及桥部1500和第二壳体1210之间,并在内部容纳轴杆1720。驱动波纹管1740可以在压力容纳部1710和桥部1500之间随着压力容纳部1710的移动而收缩或者伸长,并密封压力容纳部1710和桥部1500之间。另外,驱动波纹管1740可以在桥部1500和第二壳体1210之间收缩或者伸长,并可以密封桥部1500和第二壳体1210之间。
另外,虽未图示,第一单元10可以还包括影像部。影像部可以在第一台1120和第二台1220为了粘着第一基板S1和第二基板S2而相邻地移动之前,拍摄第一台1120以及第二台1220的位置。此时,可以是,第一腔室110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台1120的对齐部1130,基于通过影像部拍摄的图像将第一台1120的位置对齐成与第二台1220的位置匹配。在一实施例中,对齐部1130可以使第一台1120向第一方向(例如图4的x方向)或者第二方向(例如图4的y方向)移动或者使第一台1120在平面上(例如在图4的xy平面上)旋转。
再参照图1,加压部30可以与第一单元10在第一方向(例如图1的x方向)上隔开配置。当第一单元10,具体地第一支承部1300移动而第一单元10移动到加压部30的下方时,加压部30可以朝向第二腔室1200移动而加压第二腔室1200。此时,如前述那样,加压部30可以加压第二腔室1200的压力容纳部1710,由此第二台1220可以朝向第一台1120移动,使得装载于第二台1220以及第一台1120的每一个的第二基板S2和第一基板S1粘着。在一实施例中,加压部30可以通过机械臂驱动或者通过油压驱动而上下移动。
图5是概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真空部的图,是沿着图1的V-V’线截取的图。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第一单元10移动到第二位置而位于加压部30和真空部50之间的情况。
参照图5,真空部50可以配置成与加压部30上下面对。具体地,真空部50可以在加压部30的下方集成于支承驱动部40的内部来配置或与支承驱动部40分开配置。在一实施例中,真空部50可以与第一腔室1100对接。具体地,当第一单元10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一单元10,具体地第一腔室1100可以位于真空部50的上方。此时,可以是,第一支承部1300包括通孔,真空部50对接于通孔。可以是,在通孔连接第一真空通道1190,第一真空通道1190与第一壳体1110连接。另外,在第一壳体1110的下方可以配置容纳对齐部1130的真空波纹管1180。真空波纹管1180可以在内部容纳对齐部1130并密封第一壳体1110和对齐部1130之间。由此,当真空部50为了形成真空而抽吸气体时,可以通过通孔以及第一真空通道1190抽吸第一壳体1110内部的气体而在第一壳体1110内部形成真空。如此,为了形成真空,真空部50可以与第一腔室1100通过第一真空通道1190对接,完成真空形成后解除与第一腔室1100的对接。
另一方面,在一实施例中,真空部50可以包括真空管51以及波纹管52。真空管51可以向一方向长长地延伸,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与真空泵连接。波纹管52可以配置于真空管51之间。波纹管52可以改变长度,因此可以是真空部50向上方增加长度以对接于第一腔室1100,或真空部50向下方缩减长度以从第一腔室1100解除对接。
图6至图8是概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可以是利用前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2,具体地层叠装置的方法,但不限于此,可以在本发明的构思内通过其它装置实现。
参照图6,第一单元10可以从加压部30向第一方向隔开配置。具体地,第一单元10可以存在于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作为基板供应位置,可以意指第一单元10从加压部30在第一方向上隔开的位置。在第一位置,第一单元10可以接收要粘着的材料的供应。例如,可以是,在第一腔室1100装载第一基板S1,在第二腔室1200装载第二基板S2。此时,第一腔室1100和第二腔室1200可以存在于第一腔室位置。第一腔室位置可以是在平面图上第二腔室1200与第一腔室1100不重叠的位置,即第二腔室1200与第一腔室1100在第二方向(例如图6的y方向)上隔开配置的位置。由此,可以是,第一基板S1吸附装载于第一台1120,第二基板S2吸附装载于第二台1220。第一基板S1以及第二基板S2的装载可以同时执行。如前述那样,第一基板S1可以是用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金属板、贴膜中的一个,第二基板S2可以是用于显示装置的盖窗、贴膜、显示面板中的一个。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作为一例示,以第一基板S1为显示面板且第二基板S2为盖窗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一基板S1以及第二基板S2分别装载到第一腔室1100以及第二腔室1200后,第二腔室1200可以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而移动到第二腔室位置。第二腔室位置可以是在平面图上第二腔室1200与第一腔室1100重叠的位置,即第二腔室1200配置于第一腔室1100的上方的位置。具体地,可以是,第二腔室1200连接于桥部1500,桥部1500随着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腔室驱动部1400驱动而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此时,影像部可以拍摄装载有第一基板S1的第一台1120以及装载有第二基板S2的第二台1220的位置。基于拍摄到的图像,第一腔室1100的对齐部1130可以调整第一台1120在平面上的位置(例如图6的xy平面上的位置)而使其能够与第二台1220匹配。
参照图7,可以是,第二腔室位置,即第一腔室1100和第二腔室1200配置成在平面图上重叠,壳体驱动部1600驱动而第二壳体1210朝向第一壳体1110移动,第二壳体1210和第一壳体1110密闭。此时,是配置于第二壳体1210内部的第二台1220没有上下移动的状态,可以如在图3中所说明那样仅第二壳体1210向下方移动而形成密闭。
之后,第一单元10可以朝向第二位置移动。第二位置作为粘着位置,可以意指第一单元10移动成与加压部30在平面图上重叠的位置。其可以通过支承驱动部40驱动且配置于支承驱动部40上的第一单元10沿着支承驱动部40的延伸方向移动而实现。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壳体驱动部1600驱动而形成第二壳体1210和第一壳体1110的密闭后,支承驱动部40驱动而第一单元10移动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可以理解例如支承驱动部40驱动而第一单元10移动到第二位置后,壳体驱动部1600驱动而形成第二壳体1210和第一壳体1110的密闭。
参照图8,可以是,第一单元10移动到第二位置后,真空部50对接于第一腔室1100。具体地,真空部50可以随着前述的波纹管52的长度增加而对接于第一支承部1300。通过第一支承部1300的通孔以及第一真空通道1190,真空部50可以与第一腔室1100的第一壳体1110连通。此后,可以是,真空泵运转而在第一壳体1110的内部形成真空。此时,第一壳体1110和第二壳体1210接触而形成密闭以形成内部空间,因此配置有第一台1120以及第二台1220的内部空间可以形成真空。
之后,加压部30可以加压第二腔室1200,具体地压力容纳部1710。由此,如参照图4所前述那样,连接于压力容纳部1710的轴杆1720以及连接于轴杆1720的第二台1220可以向下方移动。由此,装载于第二台1220的第二基板S2以及装载于第一台1120的第一基板S1可以彼此粘着。
粘着的第一基板S1和第二基板S2是被第一台1120或者第二台1220吸附的状态,第一单元10可以逆序进行图6至图8中的步骤而移动到图6的第一位置。具体地,可以是,加压部30重新向上方移动,由此缩减了的第二伸缩部件1730的长度重新变大的同时第二台1220向上方移动。
之后,真空部50可以从第一支承部1300解除对接。此时,真空部50的波纹管52重新长度变小,从而可以解除真空部50和第一支承部1300的接触。
之后,可以是,第一单元10通过支承驱动部40的驱动而重新移动到第一位置,第一伸缩部件1620的长度重新变大的同时第二壳体1210向上方移动,从而开放第二壳体1210和第一壳体1110的密闭。此后,第二腔室1200可以通过腔室驱动部1400的驱动而从第二腔室位置移动到第一腔室位置。由此,第一腔室1100和第二腔室1200可以移动到在平面图上彼此不重叠的位置,第一台1120以及第二台1220分别处于暴露的状态。
之后,可以是,将吸附在第一台1120或者第二台1220的第一基板S1以及第二基板S2的粘着物排出,再次将第一基板S1以及第二基板S2分别供应到第一台1120以及第二台1220而重复图6至图8的过程。
根据上述那样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第一腔室1100和第二腔室1200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移动,由此第一台1120和第二台1220可以移动到在平面图上彼此不重叠的位置。由此,可以使第一基板S1以及第二基板S2分别同时装载到第一台1120以及第二台1220的每一个。
另外,加压部30以及真空部50从腔室隔开配置,从而可以确保用于维护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的空间。
图9是概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的立体图。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与前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类似,因此以下仅以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参照图9,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2可以还包括第二单元20。第二单元20可以是与第一单元10实质上相同的单元。即,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单元20可以包括第二支承部2300、配置于第二支承部2300上的第三腔室2100、第三腔室2100上方的第四腔室2200。第三腔室2100可以在第三腔室2100的第三台2120装载第三基板S3,第四腔室2200可以在第四腔室2200的第四台装载第四基板。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三基板S3为与第一基板S1相同的基板,第四基板为与第二基板S2相同的基板。但是,不限于此,第二单元20可以是用于粘着与第一单元10不同的基板的单元。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以第三基板S3以及第四基板与第一基板S1以及第二基板S2相同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第二单元20实质上与第一单元10相同,因此省略针对个别构件的详细说明。
第二单元20可以配置于以加压部30为基准与第一单元10相对的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单元20可以配置成以加压部30为基准与第一单元10对称。第一单元10和第二单元20可以交替地朝向加压部30移动,自加压部30加压而粘着基板。对此,通过后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详细说明。
图10以及图11是概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可以是前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具体地利用层叠装置的方法,但不限于此,可以在本发明的构思内通过其它装置实现。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可以与前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类似,因此以下仅以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参照图10,第一单元10可以从加压部30在第一方向上隔开配置。具体地,第一单元10可以存在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二单元20可以从第三位置移动而存在于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作为与第一单元10的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单元20的位置,可以意指例如以加压部30为基准与第一位置在第一方向上对称的位置。即,第三位置作为基板供应位置,可以意指第二单元20从加压部30在第一方向上隔开的位置。
此时,第一单元10可以如前述那样装载基板。例如,可以是,在第一腔室1100装载第一基板S1,在第二腔室1200装载第二基板S2。可以是,第二单元20在第二位置对接真空部50而在第三腔室2100以及第四腔室2200的内部空间形成真空后,第三腔室2100以及第四腔室2200自加压部30加压而将装载在第三腔室2100以及第四腔室2200中的基板粘着。
参照图11,可以是,第一单元10装载基板后,第二腔室1200移动到第二腔室位置而与第一腔室1100对齐并密闭。之后,第一单元10可以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此时,第二单元20可以在自加压部30加压而完成基板的粘着后,解除真空部50的对接,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
第一单元10可以在第二位置如前述那样自加压部30加压而执行基板的粘着。具体地,可以是,在第二位置中,第一单元10被对接真空部50而在第一腔室1100以及第二腔室1200的内部空间形成真空后,第一腔室1100以及第二腔室1200自加压部30加压而将装载在第一腔室1100以及第二腔室1200中的基板粘着。加压部30加压压力容纳部1710,由此第二台1220朝向第一台1120移动,从而可以粘接第一基板S1和第二基板S2。
此时,在位于第三位置的第二单元20中第四腔室2200可以从第二腔室位置移动到第一腔室位置。与前述类似地,第一腔室位置可以是在平面图上第四腔室2200与第三腔室2100不重叠的位置,即第四腔室2200与第三腔室2100在第二方向上隔开配置的位置。第二腔室位置可以是在平面图上第四腔室2200与第三腔室2100重叠的位置,即第四腔室2200配置于第三腔室2100的上方的位置。由此,第三腔室2100和第四腔室2200可以移动到在平面图上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分别处于第三台2120以及第四台暴露的状态。
之后,可以是,将吸附在第三台2120或者第四台的第三基板S3以及第四基板的粘着物排出,再次将第三基板S3以及第四基板分别供应到第三台2120以及第四台。
第一单元10可以完成基板的粘着后,重新移动到第一位置。另外,完成装载基板的第二单元20可以重新移动到第二位置。此后,可以重复在图10至图11中说明的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用于第一单元10以及第二单元20的一个加压部30以及一个真空部50,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的空间效率。另外,由此可以确保用于维护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的空间。另外,可以在第一单元10排出以及装载基板的期间第二单元20粘着基板,在第二单元20排出以及装载基板的期间第一单元10粘着基板,因此可以提高工艺时间以及工艺效率。
图12是概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及/或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显示装置。
参照图12,按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制造的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显示区域DA以及位于显示区域DA的外侧的周边区域PA。显示装置1可以通过在显示区域DA二维排列的多个像素PX的阵列提供图像。
周边区域PA作为不提供图像的区域,可以整体或者局部围绕显示区域DA。在周边区域PA可以配置用于向与像素PX的每一个对应的像素电路提供电信号或电源的驱动器等。在周边区域PA可以配置能够电连接电子元件或印刷电路基板等的区域即焊盘。
以下,说明显示装置1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作为发光元件(Light emitting element)的情况,但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不限于此。作为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1可以是包括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显示装置,即无机发光显示装置(In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无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包括包含基于无机物半导体的材料的PN结二极管。若对PN结二极管向正向施加电压则注入空穴和电子,可以将通过其空穴和电子的复合产生的能量转换为光能而发出预定颜色的光。前述的无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具有几~几百微米的宽度,在一部分实施例中无机发光二极管可以称为微型LED。作为又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1可以是量子点发光显示装置(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Display)。
另一方面,显示装置1不仅用作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智能电话(smartphone)、平板PC(tablet personal computer)、移动通信终端机、电子手册、电子书、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导航仪、超便携移动计算机(UMPC,Ultra Mobile PC)等之类携带用电子设备,还可以用作电视机、笔记本、监视器、广告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装置等各种产品的显示屏幕。另外,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可用于智能手表(smart watch)、手表电话(watch phone)、眼镜式显示器以及头戴式显示器(head mounted display,HMD)之类可穿戴装置(wearable device)。另外,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可以用作汽车的仪表盘、配置于汽车的中央仪表板(center fascia)或者仪表板的中央信息显示器(CID,Center Information Display)、替代汽车的侧视镜的室内镜显示器(room mirror display)、作为汽车的后座用娱乐配置于前座背面的显示屏幕。
图13是概要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制造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可以对应于沿着图12的XIII-XIII’线截取的显示装置的截面。
参照图13,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基板100、像素电路层PCL、显示要件层DEL、封装层300的叠层结构。
基板100可以是包括包含高分子树脂的基底层以及无机层的多层结构。例如,基板100可以包括包含高分子树脂的基底层和无机绝缘层的阻挡层。例如,基板10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底层101、第一阻挡层102、第二基底层103以及第二阻挡层104。第一基底层101和第二基底层103可以包含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醚砜(PES,polyethersulfone)、聚芳酯(polyarylate)、聚醚酰亚胺(PEI,polyetherimid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polyethyelenene nap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eleneterepthalate)、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PPS)、聚碳酸酯(PC)、三醋酸纤维素(TAC)或/及醋酸丙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 propionate:CAP)等。第一阻挡层102和第二阻挡层104可以包含硅氧化物、氮氧化硅及/或氮化硅之类无机绝缘物。基板100可以具有柔性特性。
在基板100上配置像素电路层PCL。图13示出像素电路层PCL包括薄膜晶体管TFT以及配置于薄膜晶体管TFT的构成要件之下或/及上的缓冲层111、第一栅极绝缘层112、第二栅极绝缘层113、层间绝缘层114、第一平坦化绝缘层115以及第二平坦化绝缘层116。
缓冲层111可以减少或者切断异物、湿气或者外部气体从基板100的下方渗透,并可以在基板100上提供平坦面。缓冲层111可以包含硅氧化物、氮氧化硅、氮化硅之类无机绝缘物,可以由包含前述的物质的单一层或者多层结构形成。
可以是,缓冲层111上的薄膜晶体管TFT包括半导体层Act,半导体层Act包含多晶硅。或者,半导体层Act可以包含非晶(amorphous)硅,或包含氧化物半导体,或包含有机半导体等。半导体层Act可以包括沟道区域C以及分别配置于沟道区域C的两侧的漏极区域D以及源极区域S。栅极电极GE可以与沟道区域C重叠。
栅极电极GE可以包含低阻抗金属物质。栅极电极GE可以包含包括钼(Mo)、铝(Al)、铜(Cu)、钛(Ti)等的导电物质,可以由包括上述的材料的多层或者单层形成。
半导体层Act和栅极电极GE之间的第一栅极绝缘层112可以包含硅氧化物(SiO2)、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N)、铝氧化物(Al2O3)、钛氧化物(TiO2)、钽氧化物(Ta2O5)、铪氧化物(HfO2)或者锌氧化物(ZnOX)等之类无机绝缘物。锌氧化物(ZnOX)可以是氧化锌(ZnO)及/或过氧化锌(ZnO2)。
第二栅极绝缘层113可以设置成覆盖所述栅极电极GE。第二栅极绝缘层113可以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112类似地包含硅氧化物(SiO2)、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N)、铝氧化物(Al2O3)、钛氧化物(TiO2)、钽氧化物(Ta2O5)、铪氧化物(HfO2)或者锌氧化物(ZnOX)等之类无机绝缘物。锌氧化物(ZnOX)可以是氧化锌(ZnO)及/或过氧化锌(ZnO2)。
在第二栅极绝缘层113上方可以配置存储电容器Cst的上电极Cst2。上电极Cst2可以与其下方的栅极电极GE重叠。此时,隔着第二栅极绝缘层113重叠的栅极电极GE和上电极Cst2可以形成存储电容器Cst。即,栅极电极GE可以作为存储电容器Cst的下电极Cst1发挥功能。
如此,存储电容器Cst和薄膜晶体管TFT可以重叠形成。在一部分实施例中,存储电容器Cst也可以形成为与薄膜晶体管TFT不重叠。
上电极Cst2可以包含铝(Al)、铂(Pt)、钯(Pd)、银(Ag)、镁(Mg)、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钙(Ca)、钼(Mo)、钛(Ti)、钨(W)及/或铜(Cu),并可以是前述的物质的单一层或者多层。
层间绝缘层114可以覆盖上电极Cst2。层间绝缘层114可以包含硅氧化物(SiO2)、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N)、铝氧化物(Al2O3)、钛氧化物(TiO2)、钽氧化物(Ta2O5)、铪氧化物(HfO2)或者锌氧化物(ZnOX)等。锌氧化物(ZnOX)可以是氧化锌(ZnO)及/或过氧化锌(ZnO2)。层间绝缘层114可以是包含前述的无机绝缘物的单一层或者多层。
漏极电极DE以及源极电极SE可以分别位于层间绝缘层114上。漏极电极DE以及源极电极SE可以分别通过形成于其下方的绝缘层的接触孔与漏极区域D以及源极区域S连接。漏极电极DE以及源极电极SE可以包含导电性好的材料。漏极电极DE以及源极电极SE可以包含包括钼(Mo)、铝(Al)、铜(Cu)、钛(Ti)等的导电物质,可以由包含上述的材料的多层或者单层形成。作为一实施例,漏极电极DE以及源极电极SE可以具有Ti/Al/Ti的多层结构。
第一平坦化绝缘层115可以覆盖漏极电极DE以及源极电极SE。第一平坦化绝缘层115可以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之类通用高分子、具有苯酚类基的高分子衍生物、丙烯酸类高分子、酰亚胺类高分子、芳醚类高分子、酰胺类高分子、氟类高分子、对二甲苯类高分子、聚乙烯醇类高分子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之类有机绝缘物。
第二平坦化绝缘层116可以配置于第一平坦化绝缘层115上。第二平坦化绝缘层116可以包含与第一平坦化绝缘层115相同的物质,可以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之类通用高分子、具有苯酚类基的高分子衍生物、丙烯酸类高分子、酰亚胺类高分子、芳醚类高分子、酰胺类高分子、氟类高分子、对二甲苯类高分子、聚乙烯醇类高分子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之类有机绝缘物。
在前述的结构的像素电路层PCL上可以配置显示要件层DEL。显示要件层DEL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作为显示要件(即,发光元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可以包括像素电极210、中间层220以及公共电极230的叠层结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例如可以发出红色、绿色或者蓝色的光,或发出红色、绿色、蓝色或者白色的光。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通过发光区域发出光,发光区域定义为像素PX。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像素电极210可以通过形成于第二平坦化绝缘层116以及第一平坦化绝缘层115中的接触孔和配置于第一平坦化绝缘层115上的触点金属CM与薄膜晶体管TFT电连接。
像素电极210可以包含铟锡氧化物(ITO;indium tin oxide)、铟锌氧化物(IZO;indium zinc oxide)、锌氧化物(ZnO;zinc oxide)、铟氧化物(In2O3:indium oxide)、铟镓氧化物(IGO;indium gallium oxide)或者铝锌氧化物(AZO;aluminum zinc oxide)之类导电性氧化物。作为另一实施例,像素电极210可以包括包含银(Ag)、镁(Mg)、铝(Al)、铂(Pt)、钯(Pd)、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或者它们的化合物的反射膜。作为另一实施例,像素电极210可以在前述的反射膜的上/下还包括由ITO、IZO、ZnO或者In2O3形成的膜。
在像素电极210上配置具有暴露像素电极210的中央部的开口117OP的像素界定膜117。像素界定膜117可以包含有机绝缘物及/或无机绝缘物。开口117OP可以界定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出的光的发光区域。例如,开口117OP的大小/宽度可以相当于发光区域的大小/宽度。因此,像素PX的大小及/或宽度可以依赖于对应的像素界定膜117的开口117OP的大小及/或宽度。
中间层220可以包括形成为与像素电极210对应的发光层222。发光层222可以包含发出预定颜色的光的高分子或者低分子有机物。或者,发光层222可以包含无机发光物质,或包含量子点。
作为一实施例,中间层220可以包括分别配置于发光层222之下和上的第一功能层221以及第二功能层223。第一功能层221例如可以包括空穴输送层(HTL:Hole TransportLayer),或包括空穴输送层以及空穴注入层(HIL:Hole Injection Layer)。第二功能层223作为配置于发光层222之上的构成要件,可以包括电子输送层(ETL:Electron TransportLayer)及/或电子注入层(EIL:Electron Injection Layer)。第一功能层221及/或第二功能层223可以是与要后述的公共电极230相同地形成为将基板100整体覆盖的公共层。
公共电极230可以配置于像素电极210上,并与像素电极210重叠。公共电极230可以由功函数低的导电性物质形成。例如,公共电极230可以包括包含银(Ag)、镁(Mg)、铝(Al)、铂(Pt)、钯(Pd)、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锂(Li)、钙(Ca)或者它们的合金等的(半)透明层。或者,公共电极230可以在包含前述的物质的(半)透明层上还包括由ITO、IZO、ZnO或者In2O3形成的层。公共电极230可以一体地形成为将基板100整体覆盖。
封装层300可以配置于显示要件层DEL上且覆盖显示要件层DEL。封装层300包括至少一个无机封装层以及至少一个有机封装层,作为一实施例,图13示出封装层3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无机封装层310、有机封装层320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330。
第一无机封装层310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330可以包含铝氧化物、钛氧化物、钽氧化物、铪氧化物、锌氧化物、硅氧化物、氮化硅、氮氧化硅中的一个以上的无机物。有机封装层320可以包含聚合物(polymer)系列的物质。作为聚合物系列的原料,可以包括丙烯酸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酰亚胺以及聚乙烯等。作为一实施例,有机封装层320可以包含丙烯酸酯(acrylate)。有机封装层320可以固化单体或涂布聚合物来形成。有机封装层320可以具有透明性。
虽未图示,在封装层300上可以配置触摸传感器层,在触摸传感器层上可以配置光学功能层。触摸传感器层可以获取外部的输入,例如基于触摸事件的坐标信息。光学功能层可以减少从外部朝向显示装置入射的光(外部光)的反射率,及/或可以提高从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的色纯度。作为一实施例,光学功能层可以包括相位延迟器(retarder)及/或偏振器(polarizer)。相位延迟器可以是膜型或者液晶涂层型,可以包括λ/2相位延迟器及/或λ/4相位延迟器。偏振器也可以是膜型或者液晶涂层型。可以是,膜型包括拉伸式合成树脂膜,液晶涂层型包括以预定的阵列排列的液晶。相位延迟器以及偏振器可以还包括保护膜。
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层和光学功能层之间可以配置粘合部件。所述粘合部件可以无限制地采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普通的粘合部件。所述粘合部件可以是压敏粘合剂(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
盖窗CW可以配置于封装层300上,并当配置触摸传感器层及/或光学功能层时可以配置于其上方。盖窗CW可以包括玻璃、蓝宝石以及塑料中的至少一个。盖窗CW可以是例如超薄钢化玻璃(Ultra Thin Glass)、透明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在一实施例中,盖窗CW可以具有在玻璃基板的一面配置具有挠性的高分子层的结构,或者,可以仅以高分子层构成。
盖窗CW可以通过粘贴部件(未图示)附着。粘贴部件可以是液相的光学透明粘贴树脂(optically clear resin,OCR)或者光学透明粘贴膜(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及/或压敏粘贴剂(pressure sensitivie adhesive,PSA)。
如此,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其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可以充分理解能够从实施例实现各种变形以及等同的其它实施例这一点。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基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Claims (21)

1.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其中,包括:
加压部;以及
第一单元,与所述加压部在第一方向上隔开配置,
所述第一单元包括:
第一支承部,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第一腔室,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承部并装载第一基板;以及
第二腔室,配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方并装载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支承部在与所述加压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隔开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加压部在平面图上重叠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一支承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同时装载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一支承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加压部加压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还包括:
真空部,与所述第一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隔开配置,
当所述第一支承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真空部与所述第一腔室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一支承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真空部与所述第一腔室解除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中的至少一个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在平面图上不重叠的第一腔室位置相对移动到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在平面图上重叠的第二腔室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第一腔室位置分别装载或排出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单元还包括:
腔室驱动部,配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以及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以及
桥部,在所述腔室驱动部之间延伸并与所述腔室驱动部连接,
所述第二腔室连接于所述桥部,并以所述桥部为基准上下移动而与所述第一腔室形成密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还包括:
第二单元,配置于以所述加压部为基准与所述第一单元相对的侧,
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交替地朝向所述加压部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单元包括:
第二支承部,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滑行移动;
第三腔室,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承部并装载第三基板;以及
第四腔室,配置于所述第三腔室的上方并装载第四基板,
当所述第一支承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承部与所述加压部位于从所述第二位置隔开的第三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自所述加压部被加压,所述第二单元在所述第三位置同时装载所述第三基板以及所述第四基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还包括:
真空部,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之间隔开配置,
所述第一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单元当位于与所述加压部在平面图上重叠的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真空部对接,并当所述第一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单元分别位于与所述加压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隔开的所述第一位置以及第三位置时与所述真空部解除对接。
1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
在与加压部隔开的第一位置,在第一单元装载用于粘着的多个基板的步骤;
使所述第一单元移动到与所述加压部在平面图上重叠的第二位置的步骤;
在所述第二位置,使所述加压部加压所述第一单元而粘着所述多个基板的步骤;
使所述第一单元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单元排出粘着的基板,再次装载用于粘着的多个基板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单元装载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的步骤包括使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同时装载到所述第一单元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第一腔室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方的第二腔室,
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位于在平面图上不重叠的第一腔室位置,并在所述第一腔室位置同时装载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第一腔室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方的第二腔室,
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位于在平面图上重叠的第二腔室位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位置,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密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二腔室位置,所述加压部加压所述第二腔室而将装载在所述第一腔室以及所述第二腔室的每一个中的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粘着。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单元对接真空部以使得在所述第一单元的内部形成真空。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单元装载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的期间,在所述第二位置使所述加压部加压第二单元而将装载在所述第二单元中的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粘着的步骤。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在使所述第一单元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期间,使所述第二单元移动到从所述加压部隔开的第三位置的步骤。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加压部将装载在所述第一单元中的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粘着的期间,所述第二单元排出粘着的基板,再次装载用于粘着的所述多个基板。
CN202310543154.4A 2022-05-17 2023-05-15 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0828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60444 2022-05-17
KR10-2022-0139627 2022-10-26
KR1020220139627A KR20230161319A (ko) 2022-05-17 2022-10-26 표시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2899A true CN117082899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086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1469.4U Active CN220255013U (zh) 2022-05-17 2023-05-15 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
CN202310543154.4A Pending CN117082899A (zh) 2022-05-17 2023-05-15 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1469.4U Active CN220255013U (zh) 2022-05-17 2023-05-15 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2025501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55013U (zh)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81286B2 (ja) 剥離方法
US9770894B2 (en) Peeling apparatus and stack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WI755000B (zh) 發光裝置、模組、電子裝置和製造發光裝置的方法
KR20170063378A (ko)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KR20140065659A (ko)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US11217638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7113926A (zh) 显示装置、用于制作该显示装置的贴合治具、贴合装置、拉伸治具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US2021037580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70064161A (ko) 폴더블 표시장치용 광학접착층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표시장치
CN220255013U (zh) 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
US20230292581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373203A1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KR20230161319A (ko) 표시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219843922U (zh) 显示装置
US20240134469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3025052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416901A1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mask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US20240018641A1 (en) Mask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mask assembly
US20230189466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152184A1 (en)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20167537A1 (en)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side lin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ide l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US2023036931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apparatus
CN117479800A (zh)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
KR20230124157A (ko) 표시장치 및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17377356A (zh) 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