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2136A -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2136A
CN117082136A CN202310766732.0A CN202310766732A CN117082136A CN 117082136 A CN117082136 A CN 117082136A CN 202310766732 A CN202310766732 A CN 202310766732A CN 117082136 A CN117082136 A CN 117082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pplication
data exchange
application system
ro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667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洪
郑晓勇
蒋伟
陈飞
许毅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Fankonghu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Fankonghu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Fankonghu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Fankonghu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667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821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82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21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交换系统、方法及计算机设备,包括系统管理模块、数据模型管理模块、应用管理模块、数据路由模块、数据转换规则模块以及路由监控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用于账号创建;数据模型管理模块对数据模型进行维护和管理;应用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应用系统;数据路由模块用于对数据路由进行配置和管理;数据转换规则模块用于数据模型数据参数的转换;路由监控模块用于对数据交换系统进行监控。通过本发明中的系统,使各应用系统间能够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及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能够实现企业对各应用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发,构造统一的数据交换机制。充分利用已有数据源,减少数据交换开发等重复工作和资源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数据交换系统、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企业通过不同供应商建立适应各种业务场景,和解决不同需求的各个业务系统,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需求愈来愈频繁,由于各个应用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因此在各系统件的数据交换存在效率低下、运维高成本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企业在进行多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时会存在:1、各个系统数据结构互不相同,使用的数据库不同,例如:Oracle、MySQL、Server、PostgreSQL、MongoDB等数据库,数据交换时需要结构性的数据转换处理;2、各个系统开发语言可能不同,例如:C#、java、Python、C++、PHP、HTML5等开发语言,导致彼此数据结构不兼容,技术架构不一致;3、不同系统由不同服务商运维,在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对接时,沟通成本高;4、多个系统对接时,对接链路复杂,对接成本高;5、系统对接流程冗长,时间周期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交换系统、方法及计算机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企业在进行多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时存在耗时长、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包括系统管理模块、数据模型管理模块、应用管理模块、数据路由模块、数据转换规则模块以及路由监控模块;其中,系统管理模块用于账号创建、账号管理以及角色管理;数据模型管理模块可对数据模型进行维护和管理;应用管理模块用于管理企业内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应用系统的基础信息;数据路由模块用于对数据路由进行配置和管理;数据转换规则模块用于数据模型数据参数的转换;路由监控模块用于对数据交换系统的各功能点运行情况进行监控。
一种数据交换方法,数据交换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登录数据交换系统;
步骤S2,添加数据模型;
步骤S3,添加应用系统;通过应用管理模块添加两个应用系统,分别为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
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
步骤S5,触发数据路由;
步骤S6,进行数据交换;
步骤S6中,进行数据交换具体为:
步骤S601,应用系统A向数据交换系统发起请求,数据交换系统接收请求,通过唯一的路由编码和入口地址识别;
数据路由的唯一编码是指,在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时生成的唯一编码,该编码表现为一组由数字和字母组成唯一编号,入口地址是在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时在系统界面内的入口地址栏填写的,入口地址是IP地址加端口和前缀,组合成的一个可访问的IP地址,用来提供给外部应用访问数据交换系统的统一地址,数据交换系统通过应用系统A请求参数中的应用标识,来与数据交换系统系统中在步骤S3添加应用时,配置好的应用系统A标识进行匹配识别,如果标识一致则识别正确,允许请求通过。
步骤S602,判断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数据模型结构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将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关联数据模型中的参数名称、参数类型一致的参数,进行匹配,完成参数映射,即可满足数据交换需求;如果不一致,则进行下一步;
具体的,通过对两个数据模型的参数数量、参数名称、参数类型,三个维度来比对是否一致,当三者一致时则判断为数据结构一致;
步骤S603,如果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数据模型结构不一致,则引用数据交换系统预设的数据转换规则;将应用系统A关联的入口数据模型,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时,配置的入口关联应用和入口关联数据模型,和应用系统B关联的出口数据模型,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时,配置的入口关联应用和入口关联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属性转换;
具体的转换规则包括:聚合、集合、连接、过滤、排序、正则表达式组件,数据转换规则具体转换方法举例如下:
聚合:针对多个字段进行或者一个字段内的数组值进行合并,如将字段a的值123,合并到字段b的值456前面或后面变为123456或者变为456123;或将字段c的值:1,2,3,合并到字段d后变为123;
集合:针对多个字段的值进行集合处理,如将字段a的值123和字段b的值456,合并为字段c的值后变成123456;
连接:针对多个字段的值进行连接,如通过横线符号“-”连接,例如将字段a的值123连接字段b的值456,变为字段c的值123-456;
过滤:针对单个字段的值,过滤设定字符,如将字段a的值123abc456中的值过滤为字段b的值123456;
排序:针对单个或多个字段的值,按值的大小或字母的顺讯进行正序或倒叙的排列;
正则表达式组件:正则表达式是一种文本模式,包括普通字符(例如,a到z之间的字母)和特殊字符(称为"元字符"),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概念。正则表达式使用单个字符串来描述、匹配一系列匹配某个句法规则的字符串,通常被用来检索、替换那些符合某个模式(规则)的文本。数据转换时通过配置正则表达式,以及选择系统预设好的正则表达式组件,来针对单个字段或者多个字段的值,按设定的正则表达式进行匹配,并返回匹配结果,如字段a的值为123abc456,按设定的正则表达式提取字母,将返回abc。
转换完成后,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数据交换需求即可满足;
步骤S604,完成数据模型的匹配或转换后,应用系统B将请求的数据处理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数据交换系统,再由数据交换系统将数据结果返回给应用系统A。数据交换系统接收到应用系统B的响应结果后,进行校验响应结果是否正确,再通过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时,所配置的参数及规则对应用系统B的响应结果进行处理后,再返回给应用系统A,则完成一次实际的数据交换;
步骤S7,完成数据交换。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2中,添加数据模型具体为:
通过数据模型管理模块,将数据模型各项参数和属性完成配置和定义,并存储在数据交换系统的数据库中,完成数据模型的添加,提供给后续的数据路由引用。
具体的,数据模型是在数据交换场景中交换的数据;是信息和文件的抽象定义。数据模型有唯一的模型名称以及模型编码,另外还包含一组数据属性,一组数据属性里面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属性,一个数据属性由唯一的属性名称、属性编码、值类型以及校验规则组成。数据模型举例:模型名称:车辆模型;模型编码:C100001;数据属性:车牌号、车型、动力类型、排放标准、发证机关。其中每个数据属性还有一组数据属性来规范和描述它,例如车牌号这个属性,还需要参数名称、参数编码、参数类型、最大长度、最小长度、校验规则、是否必填等数据属性来定义和描述车牌号字段。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3中,添加应用具体为:
通过应用管理模块,完成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基本信息和参数的配置以及定义应用系统的基本信息包含:系统名称、系统版本、通讯地址、通讯端口、启用状态。需要将上述信息在数据交换系统进行完善和填写,并存储在数据交换系统的数据库中;
添加应用的作用是在数据交换过程中,进行实际数据请求和响应时,用来对应用的身份进行识别和实现数据通信。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4中,配置数据路由具体为:
通过参数配置来完成数据路由的定义和添加数据路由是一种数据交换路径和接口能力,可通过各项参数配置来完成数据路由的定义和添加,最终表现为存储在数据交换平台的一条规则数据。用来实现接收应用系统A的数据请求,并将应用系统B的响应数据回传给应用系统A。
登录数据交换系统,并在数据路由管理页面,对数据路由的参数进行填写和完善以及保存,数据路由的参数构成有以下字段:
路由名称、路由类型、调用频次、入口关联应用、入口地址、入口请求方式、入口通讯协议、入口关联数据模型、出口关联应用、出口地址、出口请求方式、出口关联数据模型。
其中路由名称、路由类型,用来实现该路由的唯一性;调用频次,通过设置一个调用安全阈值来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入口关联应用,用于匹配适用该路由的应用系统A;入口地址、入口请求方式、入口通讯协议,用来实现数据通信;入口关联数据模型,用于检验应用系统A,请求的数据是否符合应用系统B所提供数据的要求;出口关联应用,用于匹配适用该路由的应用系统B;出口地址、出口请求方式,用来实现数据通信;出口关联数据模型,用于校验应用系统B,返回的数据是否符应用系统A所需数据的要求。
数据路由用于实现接收应用系统A的数据请求,并将应用系统B的响应数据回传给应用系统A。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5中,触发数据路由具体为:
数据路由的触发由应用系统A通过特定的业务流程节点、时间节点、功能流程节点、数据变化等标识,来触发数据路由,例如:用户登录系统,用户上传数据,用户删除数据,用户修改数据,系统定时执行任务,账号停用等,通过操作或者数据产生或变化。来触发数据路由。触发数据路由后,数据交换系统就会执行数据路由中定义的整个数据交换流程;
触发数据路由的具体表现为:应用系统A发送数据请求至数据交换系统。
一种用于数据交换的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用于运行数据交换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中的系统,将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各应用系统,统一整合到数据交换系统上,同时计算机设备提供该系统基础的运行硬件环境,以实现数据存储,通信,计算。
使各应用系统间能够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及共享,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降本增效,能够实现企业对各应用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发,构造统一的数据交换机制。使企业充分利用已有数据源,减少数据交换开发等重复工作和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数据交换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交换流程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数据交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包括系统管理模块、数据模型管理模块、应用管理模块、数据路由模块、数据转换规则模块以及路由监控模块;其中,系统管理模块用于账号创建、账号管理以及角色管理;数据模型管理模块可对数据模型进行维护和管理;应用管理模块用于管理企业内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应用系统的基础信息;数据路由模块用于对数据路由进行配置和管理;数据转换规则模块用于数据模型数据参数的转换;路由监控模块用于对数据交换系统的各功能点运行情况进行监控。
通过本发明中的系统,将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各应用系统,统一整合到数据交换系统上,同时计算机设备提供该系统基础的运行硬件环境,以实现数据存储,通信,计算。
使各应用系统间能够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及共享,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降本增效,能够实现企业对各应用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发,构造统一的数据交换机制。使企业充分利用已有数据源,减少数据交换开发等重复工作和资源消耗。
具体的,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提供账号管理、角色管理功能,支持系统账号创建、分配二级账号,并可以对二级账号进行密码重置及角色分配和权限绑定,企业用户可以用此来管理用户和登录系统。
数据模型管理模块,可对数据模型进行维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模型的基础管理维护功能,能够对数据模型名称、数据模型编码、以及数据模型中的一组或多组数据属性进行维护和管理。数据属性包含:属性名称,属性编码,值类型,校验规则等。
应用管理模块,主要用来管理企业内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应用系统的基础信息,包含系统名称、应用图标、系统版本、通讯地址、通讯端口、启用状态等。
数据路由模块,可对数据路由进行配置和管理,其中包含对数据路由的唯一性管理,以及数据路由关联数据交换双方系统的参数配置管理。
数据转换规则模块,数据交换系统预设了多种数据转换规则,包括聚合、集合、连接、过滤、排序、路由、正则表达式组件。可用于数据模型数据参数的转换。
路由监控模块,路由监控支持对数据交换系统的各功能点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如:服务运行情况、数据交换情况、数据路由情况、任务执行情况、系统运行情况等。支持图形监控和列表监控,图形监控提供任务运行的总览图,能直接的展现各交换任务的执行状态和执行时长信息,列表监控提供明细的运行监控,粒度细化到作业内部的组件单元。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细化。如图2所示。数据交换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登录数据交换系统;
步骤S2,添加数据模型;
步骤S3,添加应用;通过应用管理模块添加至少两个应用系统,分别为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
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
步骤S5,触发数据路由;
步骤S6,进行数据交换;
步骤S7,完成数据交换。
步骤S2中,添加数据模型具体为:
通过数据模型管理模块,将数据模型各项参数和属性完成配置和定义,并存储在数据交换系统的数据库中,完成添加数据模型,提供给后续的数据路由引用。
步骤S3中,添加应用具体为:
通过应用管理模块,将应用系统A、应用系统B的基本信息和各项参数配置和定义好,并存储在数据交换系统的数据库中;
添加应用的作用是在数据交换过程中,进行实际数据请求和响应时,用来对应用的身份进行识别和实现数据通信。
步骤S4中,配置数据路由具体为:
通过各项参数配置来完成数据路由的定义和添加,为存储在数据交换平台的一条规则数据;
数据路由用于实现接收应用系统A的数据请求,并将应用系统B的响应数据回传给应用系统A。
步骤S5中,触发数据路由具体为:
数据路由的触发,由应用系统A,通过特定的业务流程节点、时间节点、功能流程节点、数据变化等标识,来触发数据路由,触发数据路由的具体表现为,应用系统A发送数据请求至数据交换系统。
步骤S6中,进行数据交换具体为:
步骤S601,应用系统A向数据交换系统发起请求,数据交换系统接收请求,通过唯一的路由编码和入口地址识别应用系统A;
应用系统A识别具体为:数据路由的唯一编码是指,在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时生成的唯一编码,该编码表现为一组由数字和字母组成唯一编号,入口地址是在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时在系统界面内的入口地址栏填写的,入口地址是IP地址加端口和前缀,组合成的一个可访问的IP地址,用来提供给外部应用访问数据交换系统的统一地址,数据交换系统通过应用系统A请求参数中的应用标识,来与数据交换系统系统中在步骤S3添加应用时,配置好的应用系统A标识进行匹配识别,如果标识一致则识别正确,允许请求通过。
步骤S602,判断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数据模型结构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将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关联数据模型中的参数名称、参数类型一致的参数,进行一一匹配,完成参数映射,即可满足数据交换需求;如果不一致,则进行下一步;
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数据模型结构判断具体为:通过对两个数据模型的参数数量、参数名称、参数类型,三个维度来比对是否一致,当三者一致时则判断为数据结构一致。
步骤S603,如果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数据模型结构不一致,则引用数据交换系统预设的数据转换规则;将应用系统A关联的入口数据模型,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时,配置的入口关联应用和入口关联数据模型,和应用系统B关联的出口数据模型,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时,配置的入口关联应用和入口关联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属性转换;转换完成后,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数据交换需求即可满足;
具体的转换规则包括:聚合、集合、连接、过滤、排序、正则表达式;
以上数据转换规则具体转换方法举例如下:
聚合:针对多个字段进行或者一个字段内的数组值进行合并,如将字段a的值123,合并到字段b的值456前面或后面变为123456或者变为456123;或将字段c的值:1,2,3,合并到字段d后变为123;
集合:针对多个字段的值进行集合处理,如将字段a的值123和字段b的值456,合并为字段c的值后变成123456;
连接:针对多个字段你的值进行连接,如通过横线符号“-”连接,例如将字段a的值123连接字段b的值456,变为字段c的值123-456;
过滤:针对单个字段的值,过滤设定字符,如将字段a的值123abc456中的值过滤为字段b的值123456;
排序:针对单个或多个字段的值,按值的大小或字母的顺讯进行正序或倒叙的排列;
正则表达式组件:正则表达式是一种文本模式,包括普通字符(例如,a到z之间的字母)和特殊字符(称为"元字符"),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概念。正则表达式使用单个字符串来描述、匹配一系列匹配某个句法规则的字符串,通常被用来检索、替换那些符合某个模式(规则)的文本。数据转换时通过配置正则表达式,以及选择系统预设好的正则表达式组件,来针对单个字段或者多个字段的值,按设定的正则表达式进行匹配,并返回匹配结果,如字段a的值为123abc456,按设定的正则表达式提取字母,将返回abc。
步骤S604,完成数据模型的匹配或转换后,应用系统B将请求的数据处理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数据交换系统,再由数据交换系统将数据结果返回给应用系统A,则完成一次实际的数据交换。
具体为:数据交换系统接收到应用系统B的响应结果后,进行校验响应结果是否正确,再通过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时,所配置的参数及规则对应用系统B的响应结果进行处理后,再返回给应用系统A。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中的方法不局限于两个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也可以满足多个系统的数据交换。
实施例三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为:
下面将对本发明系统中的一次数据交换的流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在实际的企业应用该数据交换系统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添加多个应用系统,设置多个数据路由,来实现多个应用之间,更加复杂的对接交换需求。
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外部的两个应用系统之间,完成一次数据交换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下面将以图1的应用系统A,数据交换系统,以及数据系统B为例,进行一次数据交换流程和原理的详细阐述。
步骤1、登录数据交换系统,企业用户通账号登录,进入该数据交换系统。
步骤2、添加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在数据交换场景中的交换的数据,信息,文件的抽象定义,数据模型有唯一的模型名称,模型编码,另外还包含一组数据属性,一组数据属性里面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属性,一个数据属性由唯一的属性名称,属性编码,值类型,校验规则组成。添加数据模型就是通过数据模型管理模块,将数据模型各项参数和属性完成配置和定义,并存储在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库中,完成添加数据模型,提供给后续的数据路由引用。
步骤3、添加应用,添加应用就是通过应用管理模块,将应用系统A、应用系统B的基本信息和各项参数配置和定义好,并存储在数据交换系统的数据库中。其作用是在数据交换过程中,进行实际数据请求和响应时,用来对应用的身份进行识别和实现数据通信。应用系统的基本信息包含:系统名称、系统版本、通讯地址、通讯端口、启用状态。需要将上述信息在数据交换系统进行完善和填写。
步骤4、配置数据路由,数据路由是一种数据交换路径和接口能力,可通过各项参数配置来完成数据路由的定义和添加,最终表现为存储在数据交换平台的一条规则数据。用来实现接收应用系统A的数据请求,并将应用系统B的响应数据回传给应用系统A。
数据路由的基本参数构成有:路由名称、路由类型,用来实现该路由的唯一性;调用频次,通过设置一个调用安全阈值来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入口关联应用,用于匹配适用该路由的应用系统A;入口地址、入口请求方式、入口通讯协议,用来实现数据通信;入口关联数据模型,用于检验应用系统A,请求的数据是否符合应用系统B所提供数据的要求;出口关联应用,用于匹配适用该路由的应用系统B;出口地址、出口请求方式,用来实现数据通信;出口关联数据模型,用于校验应用系统B,返回的数据是否符应用系统A所需数据的要求。
数据路由的添加具体为:数据路由是一种数据交换路径和接口能力,可通过各项参数配置来完成数据路由的定义和添加,最终表现为存储在数据交换平台的一条规则数据。用来实现接收应用系统A的数据请求,并将应用系统B的响应数据回传给应用系统A。
登录数据交换系统,并在数据路由管理页面,对数据路由的参数进行填写和完善以及保存,数据路由的参数构成有以下字段:
路由名称、路由类型、调用频次、入口关联应用、入口地址、入口请求方式、入口通讯协议、入口关联数据模型、出口关联应用、出口地址、出口请求方式、出口关联数据模型。
其中路由名称、路由类型,用来实现该路由的唯一性;调用频次,通过设置一个调用安全阈值来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入口关联应用,用于匹配适用该路由的应用系统A;入口地址、入口请求方式、入口通讯协议,用来实现数据通信;入口关联数据模型,用于检验应用系统A,请求的数据是否符合应用系统B所提供数据的要求;出口关联应用,用于匹配适用该路由的应用系统B;出口地址、出口请求方式,用来实现数据通信;出口关联数据模型,用于校验应用系统B,返回的数据是否符应用系统A所需数据的要求。
步骤5、触发数据路由,数据路由的触发,由应用系统A,通过特定的业务流程节点、时间节点、功能流程节点、数据变化等标识,来触发数据路由,触发数据路由的具体表现为,应用系统A发送数据请求至数据交换系统。
触发数据路由具体为:例如:用户登录系统,用户上传数据,用户删除数据,用户修改数据,系统定时执行任务,账号停用等,通过操作或者数据产生或变化。来触发数据路由。触发数据路由后,数据交换系统就会执行数据路由中定义的整个数据交换流程。
步骤6、进行数据交换,应用系统A向数据交换系统发起请求,数据交换系统接收请求,通过唯一的路由编码和入口地址识别应用系统A。
如果数据交换上下游的数据模型结构一致,则将数据交换双方的关联数据模型中的数据属性进行一对一匹配映射,即可满足数据交换需求。
如果数据交换上下游的数据模型结构不一致,则引用系统预设的数据转换规则,将应用系统A关联的入口数据模型和应用系统B关联的出口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属性转换,数据转换规则包含,聚合、集合、连接、过滤、排序、正则表达式组件,转换完成后,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数据交换需求即可满足。
完成数据模型的匹配或转换后,应用系统B将请求的数据处理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数据交换系统,再由数据交换系统将数据结果返回给应用系统A,则完成一次实际的数据交换。
通过本发明中的系统及方法,构造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中间系统,通过快速的数据模型配置、添加应用,数据路由配置、数据转换规则应用、执行数据转化数。实现各应用间的高效数据交换,显著的减少维护开发成本和提升交换效率,以及提升系统稳定性。
传统各应用间的对接如图3所示:显然,随着各个独立应用系统数量的增加,单个应用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对接链路数量会越来越多,对接成本上升,对接复杂度上升,当其中任一应用系统进行系统升级,可就有可能导致与之对接关联的其他系统原有的对接接口不可用,数据交换受阻。应用系统群的整体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高。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交换系统,应用数量增加后,只需要和数据交换系统进行对接,来实现多个应用之间更加复杂的对接交换需求,每个应用只需要和本系统通信和进行数据交换,避免错综复杂和高成本的传统对接方式。
并且,本发明中的方法还具有适应变化的优点。传统数据交换对接方式,各系统间基于固定版本实现数据互通,系统版本升级后,无法兼容其他系统,需要再次适配版本开发,无法适应变化。本发明各系统通过产统一的数据交换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系统升级后,只需要通过应用数据更新、配置参数更新,便可兼容和适配各系统之间的不同版本的迭代变化。
本发明配套有计算机设备,支持灵活的部署方式,具有高可用、可扩展、分布式、容错等优点。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容灾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管理模块、数据模型管理模块、应用管理模块、数据路由模块、数据转换规则模块以及路由监控模块;其中,系统管理模块用于账号创建、账号管理以及角色管理;数据模型管理模块可对数据模型进行维护和管理;应用管理模块用于管理企业内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应用系统的基础信息;数据路由模块用于对数据路由进行配置和管理;数据转换规则模块用于数据模型数据参数的转换;路由监控模块用于对数据交换系统的各功能点运行情况进行监控。
2.一种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交换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登录数据交换系统;
步骤S2,添加数据模型;
步骤S3,添加应用系统;通过应用管理模块添加至少两个应用系统,分别为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
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
步骤S5,触发数据路由;
步骤S6,进行数据交换;
步骤S6中,进行数据交换具体为:
步骤S601,应用系统A向数据交换系统发起请求,数据交换系统接收请求,通过唯一的路由编码和入口地址识别应用系统A;
步骤S602,判断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数据模型结构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将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关联数据模型中的参数名称、参数类型一致的参数,进行一一匹配,完成参数映射,满足数据交换需求;如果不一致,则进行下一步;
步骤S603,如果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数据模型结构不一致,则引用数据交换系统预设的数据转换规则,将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时,配置的应用系统A关联的入口关联应用和入口数据模型,与步骤S4配置数据路由时,配置的应用系统B的出口关联应用和出口关联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属性转换;转换完成后,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数据交换需求即可满足;
步骤S604,完成数据模型的匹配或转换后,应用系统B将请求的数据处理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数据交换系统,再由数据交换系统将数据结果返回给应用系统A,则完成一次实际的数据交换;
步骤S7,完成数据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添加数据模型具体为:
通过数据模型管理模块,将数据模型各项参数和属性完成配置和定义,并存储在数据交换系统的数据库中,完成数据模型的添加,提供给后续的数据路由引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添加应用系统具体为:
通过应用管理模块,完成应用系统A和应用系统B的基本信息和参数的配置以及定义,并存储在数据交换系统的数据库中;
添加应用的作用是在数据交换过程中,进行实际数据请求和响应时,用来对应用的身份进行识别和实现数据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配置数据路由具体为:
通过参数配置来完成数据路由的定义和添加,数据路由用于实现接收应用系统A的数据请求,并将应用系统B的响应数据回传给应用系统A。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触发数据路由具体为:
数据路由的触发由应用系统A通过特定的业务流程节点、时间节点、功能流程节点、数据变化等标识,来触发数据路由,触发数据路由的具体表现为:应用系统A发送数据请求至数据交换系统。
7.一种用于数据交换的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计算机设备用于运行权利要求2至6所述的数据交换方法。
CN202310766732.0A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70821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6732.0A CN117082136A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6732.0A CN117082136A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2136A true CN117082136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01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66732.0A Pending CN117082136A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821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4029B2 (en) Migrating virtual asset
JP5459800B2 (ja) サーバクラスタ、データ媒体および対応するサーバクラスタの初期化および管理データベースの操作リクエストを生成するための方法
US9286586B2 (en) Information governance crowd sourcing
CN107566153B (zh) 一种自管理的微服务实现方法
CN102427409A (zh) 基于网络配置协议的配置数据提交方法及服务器
CN109670297A (zh) 业务权限的开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4516730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US6658644B1 (en) Services-based architecture for a telecommunications enterprise
CN104272259A (zh) 用于在事务中间件机器环境中支持基于版本的路由的系统和方法
CN103780686A (zh) 一种云组织内自定义申请审批流程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77165A (zh) 一种表单生成方法和表单生成器
CN109446202A (zh) 标识符分配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US9373093B2 (en) Gateway service manager for business object applications
US11409724B2 (en) Hashed balanced tree data structure
CN101548263A (zh) 模拟用户和/或拥有者的不透明管理数据选项的方法和系统
US9888098B2 (en) Orchestrating resources in a multilayer computing environment by sending an orchestration message between layers
CN117082136A (zh)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N108536447B (zh) 运维管理方法
CN116016028A (zh) 基于IPVlan为Pod创建多个网络接口的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3934494A (zh) 一种云桌面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12564A (zh) 一种区块链政务信息数据跨链传递并验证的方法和系统
CN113127906A (zh) 基于c/s架构的统一权限管理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9117152B (zh) 服务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14157581A (zh) 提供区块链服务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699018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provisioning of circuits and work control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