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1218B - 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1218B
CN117081218B CN202311331294.1A CN202311331294A CN117081218B CN 117081218 B CN117081218 B CN 117081218B CN 202311331294 A CN202311331294 A CN 202311331294A CN 117081218 B CN117081218 B CN 117081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trol module
interface
input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12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81218A (zh
Inventor
葛俊
杨铎烔
俞靖一
马溪原
徐全
林振福
张子昊
王鹏宇
许一泽
曾博儒
聂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312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81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81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1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81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1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66Testing of connections, e.g. of plugs or non-disconnectable joi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4Overcurrent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交流控制模块和直流控制模块,均用于供电;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用于信号接收和模块控制;上述供电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交流控制模块的供电状态,并在断电时配合输入控制模块控制电能的传输状态;输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输入多路接口模块的电能和限流保护;接口检测模块配合连接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多路接口模块与充电设备的连接数量。本发明能够在充电桩与充电设备的连接数量超过两个时自动切换充电模式,控制直流控制模块配合交流控制模块供电,提高供电效率,并在交流控制模块断电时,限制可充电接口,并由直流控制模块进行备用供电,同时具备输入限流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必备配套设备,目前市面运营侧充电桩大多由市电供电,并为满足用户对充电桩的需求,大多为一机单枪、一机双枪等,根据一机多枪的供电特性,需要较大的充电功率,但是当一机多枪仅一个充电枪在工作时,由于功率过高,容易降低充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在市电供电发生故障断电时,充电桩无法及时有效提供高效率的充电电能,因此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该能够自动切换充电模式的充电桩包括:交流控制模块,智能控制模块,供电检测模块,直流控制模块,输入控制模块,多路接口模块,接口检测模块,连接判断模块;
所述交流控制模块,与所述输入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提供交流电能并对交流电能进行AC-DC和DC-DC处理,用于将处理后输出的第一电能传输给所述输入控制模块;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与所述交流控制模块、直流控制模块、供电检测模块、输入控制模块和连接判断模块连接,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并控制交流控制模块的电能处理和电能传输工作,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并控制直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用于接收供电检测模块和连接判断模块输出的信号并分别判断交流控制模块的供电情况和充电桩与充电设备的连接情况,用于输出第三控制信号并控制输入控制模块的工作;
所述供电检测模块,与所述交流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隔离检测交流控制模块的交流供电状态并在交流断电后输出第四控制信号;
所述直流控制模块,与所述输入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提供直流电能,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触发电能调节电路对输入的直流电能进行升压处理并输出第二电能,用于通过电能调节电路将第二电能传输给所述输入控制模块;
所述输入控制模块,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和多路接口模块连接,用于将输入的电能传输给多路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并对输入的电能进行限流保护处理;
所述多路接口模块,用于通过多路输出电路将输入的电能传输给连接的充电设备;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与所述多路接口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多路接口模块进行隔离通电检测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三检测信号;
所述连接判断模块,与所述接口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三检测信号进行加法处理和分压处理并输出第一判断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一判断信号传输给所述智能控制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自动切换充电模式的充电桩由接口检测模块配合连接判断模块和智能控制模块判断多路接口模块与充电设备的连接数量,并在连接数量超过两个时,控制直流控制模块配合交流控制模块供电,提高供电功率,并由供电检测模块检测交流控制模块的供电状态,使得在交流控制模块断电时,配合输入控制模块限制多路接口模块的可充电接口,并由直流控制模块进行备用供电,提高充电桩的工作效率,同时输入控制模块具备输入限流保护,提高充电桩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例提供的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的原理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例提供的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实例提供的供电检测模块和输入控制模块的连接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实例提供的接口检测模块和连接判断模块的连接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包括:交流控制模块1,智能控制模块2,供电检测模块3,直流控制模块4,输入控制模块5,多路接口模块6,接口检测模块7,连接判断模块8;
具体地,所述交流控制模块1,与所述输入控制模块5连接,用于提供交流电能并对交流电能进行AC-DC和DC-DC处理,用于将处理后输出的第一电能传输给所述输入控制模块5;其中,交流控制模块1是产生交流电并对交流电进行电能转换的单元,交流控制模块1进行电能转换包括AC-DC转换和DC-DC转换,相应的,交流控制模块1可以包括整流装置、电压调节装置。
智能控制模块2,与所述交流控制模块1、直流控制模块4、供电检测模块3、输入控制模块5和连接判断模块8连接,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并控制交流控制模块1的电能处理和电能传输工作,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并控制直流控制模块4的工作,用于接收供电检测模块3和连接判断模块8输出的信号并分别判断交流控制模块1的供电情况和充电桩与充电设备的连接情况,用于输出第三控制信号并控制输入控制模块5的工作;
供电检测模块3,与所述交流控制模块1连接,用于隔离检测交流控制模块1的交流供电状态并在交流断电后输出第四控制信号;
直流控制模块4,与所述输入控制模块5连接,用于提供直流电能,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触发电能调节电路对输入的直流电能进行升压处理并输出第二电能,用于通过电能调节电路将第二电能传输给所述输入控制模块5;其中,直流控制模块4是产生直流电并对直流电进行调节的模块,例如,直流控制模块4包括直流电源和电能调节电路,直流电源输出直流电压,电能调节电路对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输出第二电能,直流控制模块4将第二电能传输到输入控制模块5,参考上述实施例,交流控制模块1将第一电能传输到输入控制模块5,直流控制模块4通过电能调节电路升压处理后输出的第二电能与第一电能相匹配,使得直流控制模块4能够配合交流控制模块1供电。
输入控制模块5,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和多路接口模块6连接,用于将输入的电能传输给多路接口模块6,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并对输入的电能进行限流保护处理;
多路接口模块6,用于通过多路输出电路将输入的电能传输给连接的充电设备;
接口检测模块7,与所述多路接口模块6连接,用于对所述多路接口模块6进行隔离通电检测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三检测信号;接口检测模块7对多路接口模块6进行检测时,需要接通电源,接口检测模块7包括隔离装置,可以使得输出的检测信号与多路接口模块6 输出的电信号隔离,减少了信号干扰。示例性的,多路接口模块6包括三个接口,接口检测模块7可以分别对三个接口进行检测,并分别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三检测信号,其中,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三检测信号分别表示多路接口模块6中对应接口与充电设备的连接状态,例如,检测信号可以用电平信号表示,检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表示接口与充电设备连接,检测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表示接口与充电设备断开。
连接判断模块8,与所述接口检测模块7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三检测信号进行加法处理和分压处理并输出第一判断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一判断信号传输给所述智能控制模块2。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交流控制模块1包括交流处理电路和第一传输控制电路,其中,交流处理电路是对交流电进行信号处理的电路,例如,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整流装置、电压调节装置,第一传输控制电路是控制电能传输的电路,例如,第一传输控制电路包括开关装置,在开关装置导通时,第一传输控制电路控制电能传输,在开关装置关断时,第一传输控制电路切断电能传输。由交流处理电路对交流电能进行整流调节和DC-DC调节处理,处理后的电能再由第一传输控制电路传输;上述智能控制模块2可采用微控制电路,通过连接判断模块8输出的信号判断多路接口模块6与充电设备的连接数量,并通过控制输入控制模块控制多路接口模块;上述供电检测模块3可采用供电检测电路,对交流控制模块1提供的交流电能进行隔离检测,继而判断交流控制模块1的供电状态;上述直流控制模块4可采用直流处理电路和第二传输控制电路,由直流处理电路提供直流电能并对直流电能进行升压处理,再由第二传输控制电路传输处理后的电能;上述输入控制模块5可采用继电控制电路和限流电路,由继电控制电路控制限流电路进行限流保护和控制输入多路接口模块6的电能;上述多路接口模块6可采用多路输出电路,通过多路输出电路与多个充电设备连接,并且一路输出仅连接一个充电设备,在此不做赘述;上述接口检测模块7可采用隔离检测电路,检测多路接口模块6是否与充电设备连接;上述连接判断模块8可采用加法控制装置,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加法和分压处理,配合智能控制模块2判断多路接口模块6与充电装置的连接数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交流控制模块1包括交流电网、第一整流器J1、第一电压调节器J2、第一继电器K1和第一继电开关K1-1;所述智能控制模块2包括第一控制器U1;
具体地,所述交流电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整流器J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整流器J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压调节器J2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一电压调节器J2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继电开关K1-1的第一端和第三端,第一继电开关K1-1的第二端和第四端分别连接输入控制模块5和地端,第一控制器U1的第一IO端、第二IO端和第三IO端分别连接第一整流器J1的控制端、第一电压调节器J2的控制端和第一继电器K1。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整流器J1可选用可控整流装置,由第一控制器U1完成AC-DC调节控制;上述第一电压调节器J2可选用高频DC-DC装置,由第一控制器U1控制,具体不做赘述;上述第一继电开关K1-1可选用双刀双掷常开开关,由第一继电器K1控制;上述第一控制器U1可选用,但并不限于STM32单片机,集成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器等诸多部件,实现信号的处理、数据存储、模块控制、定时控制等功能。示例性的,第一控制器U1通过第一IO端、第二IO端、第三IO端分别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整流器J1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进行交直流转换,第一电压调节器J2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进行电压调节,第一继电器K1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继电开关K1-1闭合,交流控制模块1输出的电压传输到输入控制模块5。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控制模块4包括储能装置、第二电压调节器J3、第二继电开关K2-1和第二继电器K2;
具体地,所述储能装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压调节器J3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第二电压调节器J3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继电开关K2-1的第一端和第三端,第二继电开关K2-1的第二端和第四端分别连接输入控制模块5和地端,第一控制器U1的第四IO端和第五IO端分别连接第二继电器K2和第二电压调节器J3的控制端。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储能装置可选用,但并不限于锂电池、蓄电池,且储能装置可在多路接口模块6不输出电能时,由第一电压调节器J2提供充电电能,在此不做赘述;上述第二电压调节器J3可由Boost升压电路组成,且第二电压调节器J3输出的电压需与第一电压调节器J2输出的电压相等;上述第二继电开关K2-1可选用双刀双掷常开开关,由第二继电器K2控制。示例性的,第一控制器U1通过第四IO端、第五IO端分别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第二电压调节器J3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对储能装置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升压变换,第二继电器K2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继电开关K2-1闭合,直流控制模块4输出第二电能并传输到输入控制模块5。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控制模块5包括第一电源VCC1、第三继电器K3、第一开关管VT1、第三继电开关K3-1、第一限流电阻RL1、第四继电开关K4-1和第四继电器K4;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源VCC1连接第三继电器K3的一端,第三继电器K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VT1的集电极,第一开关管VT1的基极连接供电检测模块3,第一开关管VT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限流电阻RL1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继电开关K4-1的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开关K1-1的第二端和第二继电开关K2-1的第二端,第一限流电阻RL1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继电开关K4-1的另一端和第三继电开关K3-1的第一端,第三继电开关K3-1的第二端连接多路接口模块6,第四继电器K4连接第一控制器U1的第七IO端。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三继电开关K3-1和第四继电开关K4-1均可选用常闭开关,分别由第三继电器K3和第四继电器K4控制;上述第一开关管VT1可选用NPN型三极管。示例性的,在智能控制模块2根据连接判断模块8输出的信号检测到充电设备的连接数量达到两个或以上时,第一控制器U1通过第七IO端输出第三控制信号,第四继电器控制第四继电开关K4-1断开,交流控制模块1输出的第一电能和直流控制模块4输出的第二电能经过输入控制模块5中的第一限流电阻RL1传输到多路接口模块6,使得第一限流电阻RL1进行短暂的限流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多路接口模块6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
具体地,第一接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L1的第二端,第二接口的第一端和第三接口的第一端均连接第三继电开关K3-1的第二端,第一接口的第二端、第二接口的第二端和第三接口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口检测模块7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检测模块3包括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第一光耦G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阻R1;
具体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交流电网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第一光耦G1的第一端,第一光耦G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光耦G1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VT1的基极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并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第一电源VCC1,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控制器U1的第六IO端,第一光耦G1的第四端接地。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光耦G1可选用PC817光电耦合器。交流电网正常供电时,第一光耦G1中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并发光,第一光耦G1中的三极管导通,第一光耦G1中三极管的集电极电压为0V,即供电检测模块3输出低电平信号,智能控制模块2通过第六IO端接收供电检测模块3输出的低电平信号,此时,第一开关管VT1关断,第三继电开关K3-1保持闭合状态,保持供电状态。交流电网断电时,第一光耦G1中的发光二极管不导通且不能发光,第一光耦G1中的三极管不导通,第一光耦G1中三极管的集电极电压大于0V,即供电检测模块3输出高电平信号,智能控制模块2通过第六IO端接收供电检测模块3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并根据接收的高电平信号控制直流控制模块4进行备用供电,此时,第一开关管VT1导通,第三继电器控制第三继电开关K3-1断开,使得多路接口模块6仅由第一接口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检测模块7包括第二光耦G2、第三光耦G3、第四光耦G4、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二电源VCC2;所述连接判断模块8包括加法控制装置;
具体地,所述第二光耦G2的第一端、第三光耦G3的第一端和第四光耦G4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口的第二端、第二接口的第二端和第三接口的第二端,第二光耦G2的第二端、第三光耦G3的第二端和第四光耦G4的第二端均接地,第二光耦G2的第三端、第三光耦G3的第三端和第四光耦G4的第三端均连接第二电源VCC2,第二光耦G2的第四端连接加法控制装置的第一输入端并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第三光耦G3的第四端连接加法控制装置的第二输入端并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第四光耦G4的第四端连接加法控制装置的第三输入端并通过第六电阻R6接地,加法控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控制器U1的第八IO端。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光耦G2、第三光耦G3和第四光耦G4均可选用PC817光电耦合器;参考上述实施例,第二光耦G2、第三光耦G3和第四光耦G4分别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三检测信号,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三检测信号分别表示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与充电设备的连接状态,例如,检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表示接口与充电设备连接,检测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表示接口与充电设备断开。上述加法控制装置可由加法电路和电阻分压电路组成,其中加法电路可由运放放大器组成,对输入的信号(即接口检测模块7输出的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三检测信号)进行加法处理,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由加法控制装置对第二光耦G2、第三光耦G3和第四光耦G4传输的信号进行加法处理和分压处理,并由第一控制器U1根据接收的分压后所得的电压电位可判断输出第二光耦G2、第三光耦G3和第四光耦G4的导通数量,继而判断出多路接口模块6与充电设备的连接数量,当连接数量达到两个或以上时,第一控制器U1的第五IO端和第四IO端将分别控制第二电压调节器J3和第二继电器K2的工作,使得第二电压调节器J3对储能装置进行升压控制并配合交流控制模块1进行供电,提高输入多路接口模块6的电能功率,并且第一控制器U1的第五IO端和第四IO端输出信号的同时,第一控制器U1的第七IO端控制第四继电开关K4-1断开,使得第一限流电阻RL1进行短暂的限流保护,如果连接数量仅为一个时,则由第一控制器U1控制第一整流器J1、第一电压调节器J2和第一继电开关K1-1工作,为多路接口模块6供电,当第一光耦G1截止时,第一控制器U1得知交流电网断电,继而第一控制器U1将控制第二电压调节器J3和第二继电器K2进入工作,由直流控制模块4进行备用供电,同时第一开关管VT1导通,第三继电开关K3-1断开,使得多路接口模块6仅由第一接口供电。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包括:交流控制模块,智能控制模块,供电检测模块,直流控制模块,输入控制模块,多路接口模块,接口检测模块,连接判断模块;
所述交流控制模块,与所述输入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提供交流电能并对交流电能进行AC-DC和DC-DC处理,用于将处理后输出的第一电能传输给所述输入控制模块;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与所述交流控制模块、所述直流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检测模块、所述输入控制模块和所述连接判断模块连接,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交流控制模块的电能处理和电能传输工作,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直流控制模块的工作,用于接收所述供电检测模块和所述连接判断模块输出的信号并分别判断所述交流控制模块的供电情况和充电桩与充电设备的连接情况,用于输出第三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输入控制模块的工作;
所述供电检测模块,与所述交流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隔离检测所述交流控制模块的交流供电状态并在交流断电后输出第四控制信号;
所述直流控制模块,与所述输入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提供直流电能,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触发电能调节电路对输入的直流电能进行升压处理并输出第二电能,用于通过电能调节电路将第二电能传输给所述输入控制模块;
所述输入控制模块,与所述供电检测模块和所述多路接口模块连接,用于将输入的电能传输给所述多路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并对输入的电能进行限流保护处理;
所述多路接口模块,用于通过多路输出电路将输入的电能传输给连接的充电设备;
所述接口检测模块,与所述多路接口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多路接口模块进行隔离通电检测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和第三检测信号;
所述连接判断模块,与所述接口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检测信号、所述第二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三检测信号进行加法处理和分压处理并输出第一判断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一判断信号传输给所述智能控制模块;
所述交流控制模块包括交流电网、第一整流器、第一电压调节器、第一继电器和第一继电开关;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器;
所述交流电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调节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压调节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继电开关的第二端和第四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入控制模块和地端,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IO端、第二IO端和第三IO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器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压调节器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一继电器;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STM32单片机;所述第一IO端、所述第二IO端、所述第三IO端分别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直流控制模块包括储能装置、第二电压调节器、第二继电开关和第二继电器;
所述储能装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调节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压调节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二继电开关的第二端和第四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入控制模块和地端,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四IO端和第五IO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电压调节器的控制端;所述第四IO端、所述第五IO端分别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输入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源、第三继电器、第一开关管、第三继电开关、第一限流电阻、第四继电开关和第四继电器;
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一端,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供电检测模块,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开关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继电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继电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多路接口模块,所述第四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七IO端;所述第七IO端输出所述第三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采用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
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口检测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检测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光耦、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交流电网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并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六IO端,所述第一光耦的第四端接地;所述第六IO端接收所述供电检测模块输出的电平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检测模块包括第二光耦、第三光耦、第四光耦、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二电源;所述连接判断模块包括加法控制装置;
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光耦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光耦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光耦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光耦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三端、所述第三光耦的第三端和所述第四光耦的第三端均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二光耦的第四端连接所述加法控制装置的第一输入端并通过所述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三光耦的第四端连接所述加法控制装置的第二输入端并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接地,所述第四光耦的第四端连接所述加法控制装置的第三输入端并通过所述第六电阻接地,所述加法控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八IO端。
CN202311331294.1A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 Active CN117081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1294.1A CN117081218B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1294.1A CN117081218B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1218A CN117081218A (zh) 2023-11-17
CN117081218B true CN117081218B (zh) 2024-04-05

Family

ID=8870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1294.1A Active CN117081218B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812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95625A (zh) * 2024-03-14 2024-04-16 深圳市润诚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过载调节电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0791A (zh) * 2014-12-30 2015-05-06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桩多充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
WO2019040967A1 (en) * 2017-09-01 2019-03-07 Algesa Developments Pty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HARGING AND BATTERY POWER MANAGEMENT
CN111823947A (zh) * 2019-04-22 2020-10-27 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充电桩的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5635902A (zh) * 2022-10-21 2023-01-24 山东鲁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能源分公司 一种多功能接口的移动储能车及其控制系统
CN218750378U (zh) * 2022-11-10 2023-03-28 广西聚合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电压转换电路
CN219659422U (zh) * 2023-03-22 2023-09-08 江苏杰正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直流配电网安全保护电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0791A (zh) * 2014-12-30 2015-05-06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桩多充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
WO2019040967A1 (en) * 2017-09-01 2019-03-07 Algesa Developments Pty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HARGING AND BATTERY POWER MANAGEMENT
CN111823947A (zh) * 2019-04-22 2020-10-27 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充电桩的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5635902A (zh) * 2022-10-21 2023-01-24 山东鲁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能源分公司 一种多功能接口的移动储能车及其控制系统
CN218750378U (zh) * 2022-11-10 2023-03-28 广西聚合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电压转换电路
CN219659422U (zh) * 2023-03-22 2023-09-08 江苏杰正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直流配电网安全保护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光储充检放一体化充电站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梁钦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第第1期期);第37-3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1218A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8669B (zh) 实现组件级自动关断的光伏系统
CN101471599B (zh) Mos管的驱动电路、电源管理装置及用于驱动mos管的方法
US10637269B2 (en) Service battery charging manage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power supply of recreational vehicle
CN117081218B (zh) 一种具备自动切换充电模式功能的充电桩
EP3451478A1 (en) Solar charg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4993182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可直充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方法
CN104993565A (zh) 可直充电源适配器
CN105098945A (zh) 一种可直充电源适配器
CN218446452U (zh) 一种电气节能开关控制器
KR102299830B1 (ko) 전원 공급 회로, 전원 공급 기기 및 제어 방법
CN105379045A (zh) 用于ups系统的lps体系结构
CN103066687A (zh) 一种ups带太阳能充电的逆变器
CN115347806A (zh) 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
CN211377693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和感应取能的输电线路混合供电电源
CN209860663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CN103944233A (zh) 使用电池供电的装置及其供电方法
CN205017630U (zh) 一种led驱动电源调光关断控制电路
CN101377614A (zh) 投影机散热系统
CN204733422U (zh) 一种太阳能灯系统
CN1588754A (zh) 一种由超级电容实现供电的家电零功耗待机的方法
CN211981560U (zh) 一种家用空调节能辅助电源设备
CN103763818B (zh) 利用零地压差供电的led照明电路
CN203456932U (zh) 一种多电源供电装置
CN112018878A (zh) 一种主备电源切换电路
CN101154825A (zh) 具有远端控制电路的供电系统与供电系统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after: Room 406, No.1, Yichuang stree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pplicant after: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6, No.1, Yichuang stree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pplicant before: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