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77574B - 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77574B
CN117077574B CN202311331755.5A CN202311331755A CN117077574B CN 117077574 B CN117077574 B CN 117077574B CN 202311331755 A CN202311331755 A CN 202311331755A CN 117077574 B CN117077574 B CN 1170775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cture
model
grid
cavity
displacement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17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77574A (zh
Inventor
李俊超
闫宏杰
畅新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Shiy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Shiy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Shiy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Shiy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3317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775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77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7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77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7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8Fl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计算所需建立的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并建立缝洞模型;离散化缝洞模型,确定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其中,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类型为非结构化网格;设置缝洞模型的驱替物质的参数并对缝洞模型进行仿真;分别获取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系数,并计算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与重力分异系数的比值;根据比值确定在对每个网格进行驱替的过程中,何种驱替机理作用占主导;将相同驱替机理占主导作用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解决了目前重力分异和压差梯度这两种驱替机理在驱替开发的时候同时存在且难以区分,缺少定量表征的方法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量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缝洞型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结构多样和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开采难度较大。在缝洞油藏开发中后期,为了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原油采收率,普遍采用注水或注气驱替开发方式提高原油采收率。
溶洞单元的注水或注气驱油过程主要受到重力和压差梯度作用的影响,可分为重力分异和压差梯度两种驱替机理。重力分异作用占主导的区域,适合利用与原油相比大密度差的驱替介质提高注水或注气驱替替油的效率;而压差梯度作用占主导的区域,则适合采用混合泡沫驱等低流度的驱替介质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替效率,如果对适合不同驱替机理作用的区域使用不同的驱替介质会有不同程度效率的提高。
但是,目前重力分异和压差梯度这两种驱替机理在驱替开发时均存在且难以区分,缺少定量表征的方法。
发明内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提供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目前重力分异和压差梯度这两种驱替机理在驱替开发的时候同时存在且难以区分,缺少定量表征的方法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该方法包括:计算所需建立的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并建立所述缝洞模型;离散化所述缝洞模型,确定所述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其中,所述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类型为非结构化网格;设置所述缝洞模型的驱替物质的参数并对所述缝洞模型进行仿真;分别获取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系数,并计算每个网格的所述压差梯度与所述重力分异系数的比值;根据所述比值确定在对每个网格进行驱替的过程中,何种驱替机理作用占主导;将相同驱替机理占主导作用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所需建立的缝洞模型的几何 尺寸及参数并建立所述缝洞模型,包括:根据公式计算裂缝的特征导流系数; 其中,为裂缝的实际开度,为充填率;根据公式确定数字化裂缝的 开度;其中,为溶洞直径;根据公式计算数字化裂缝的黏性流动阻力; 分别绘制溶洞区域和裂缝区域,使其均形成封闭的几何图形;建立所述溶洞区域的模型和 所述裂缝区域的模型;去除所述溶洞区域的模型和所述裂缝区域的模型的相交部分,形成 所述缝洞模型。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 格的分辨率的大小,包括:根据公式计算所述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 其中,f为网格的分辨率系数,当所述缝洞模型为二维模型时网格的分辨率系数f为,当 所述缝洞模型为三维模型时网格的分辨率系数f为为驱替物质所流进缝洞模型 的最小几何通道。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别获取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系数,包括:根据每个网格的三个方向的分压差梯度,计算每个网格的所述压差梯度;根据每个网格的实时密度,计算每个网格的所述重力分异系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比值确定在对每个网格进行驱替的过程中,何种驱替机理作用占主导,包括:当所述比值大于1时,确定所述压差梯度作用占主导,并对网格赋值1;当所述比值小于1时,确定所述重力分异作用占主导,并对网格赋值0。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相同驱替机理占主导作用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包括:根据网格的赋值对所述缝洞模型进行驱替机理作用主导区域的划分,将赋值相同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装置,该装置包括:建立模块,用于计算所需建立的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并建立所述缝洞模型;确定分辨率模块,用于离散化所述缝洞模型,确定所述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其中,所述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类型为非结构化网格;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缝洞模型的驱替物质的参数并对所述缝洞模型进行仿真;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系数,并计算每个网格的所述压差梯度与所述重力分异系数的比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比值确定在对每个网格进行驱替的过程中,何种驱替机理作用占主导;划分模块,用于将相同驱替机理占主导作用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公式计算裂缝的特征导流系数;其中,为裂缝的实际开度,为充填率;根据公式确定数字化裂缝的开度;其中,为溶洞直径;根据公式计算数字化裂缝的黏性流动阻力;分别绘制溶洞区域和裂缝区域,使其均 形成封闭的几何图形;建立所述溶洞区域的模型和所述裂缝区域的模型;去除所述溶洞区 域的模型和所述裂缝区域的模型的相交部分,形成所述缝洞模型。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分辨率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公 式计算所述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其中,f为网格的分辨率系数,当所 述缝洞模型为二维模型时网格的分辨率系数f为,当所述缝洞模型为三维模型时网格的 分辨率系数f为为驱替物质所流进缝洞模型的最小几何通道。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每个网格的三个方向的分压差梯度,计算每个网格的所述压差梯度;根据每个网格的实时密度,计算每个网格的所述重力分异系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比值大于1时,确定所述压差梯度作用占主导,并对网格赋值1;当所述比值小于1时,确定所述重力分异作用占主导,并对网格赋值0。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划分模块具体用于:将相同驱替机理占主导作用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能够实现以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该方法在实施时,首先根据所计算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建立缝洞模型,提前计算好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能够避免由于溶洞和裂缝的尺寸差异较大,会影响网格划分的合理性还会产生计算收敛性的问题,然后离散化缝洞模型,确定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其中,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类型为非结构化网格,对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进行确定能够避免过高的分辨率会导致计算时间过长和计算资源浪费,过低的分辨率则会导致计算精度不够的问题,设置缝洞模型的驱替物质的参数并对缝洞模型进行仿真,分别获取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系数,并计算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与重力分异系数的比值,根据比值确定在对每个网格进行驱替的过程中,是何种驱替机理作用占主导,最后将相同驱替机理占主导作用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使用不同的驱替机理对不同的区域进行驱替开发,解决了目前重力分异和压差梯度两种驱替机理在驱替开发的时候同时存在且难以区分,缺少定量表征的方法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步骤计算所需建立的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并建立缝洞模型的具体步骤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步骤分别获取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系数的具体步骤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步骤根据比值确定在对每个网格进行驱替的过程中,何种驱替机理作用占主导的具体步骤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服务器;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缝洞模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格在x、y和z轴三个方向的分压差梯度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格重力分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或概念作简单介绍。
驱替曲线对比方法是通过分析缝洞油藏开发特征,根据实际油藏能量情况和储层发育特征,构建不同结构的缝洞组合物理模型,利用物理实验方法得到驱替过程的驱替曲线,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对比不同参数的采出曲线,进而明确影响驱替采收率的影响机制。这种方法可以获得特定缝洞模型以及不同参数下的重力分异与压差梯度驱替机理分析,然而,该方法的结论主要来源于实验观测以及驱替曲线分析,是对整体驱替效果进行的分析,无法对驱替过程中不同区域流动场进行定量分析。
水驱均衡驱替准数是基于物模实验或者数值模拟的结果,计算模型水驱均衡驱替准数即在注采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作用下垂向与水平流动时间的比值,进而分析注采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作用机理的比值。利用该模型可以分析水驱过程中垂向和水平方向均衡效果的差异。但是,该方法针对的是厚层砂岩油藏,其压差驱替方向为横向,与溶洞中普遍存在的纵向驱替有所不同,并且,其流动数学模型主要为达西公式描述的渗流方程,无法适用于以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英文:Navier-Stokes equations)描述的缝洞模型中的流动机理。
因此,目前有关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的研究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该方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数值模拟,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英文:Fluent)和矩阵实验室软件(英文:Matlab)来实现对重力分异与压差梯度驱替在水驱过程中提高采收率的占比的定量表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至S106。
S101:计算所需建立的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并建立缝洞模型。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缝洞模型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申请可以使用DesignModeler软件根据所计算出的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建立缝洞模型,当然,还可以使用其他软件建立缝洞模型,本申请不以上述软件为限制。由于缝洞模型的几何边界较为复杂,需要采用分区几何多边形集合运算,如果缝洞模型中有不同的属性分区,要在建模时分开绘制不同属性分区,并设置分区界面。
具体地,由于溶洞和裂缝之间的尺寸差异较大,根据原尺寸建立缝洞模型可能会造成网格剖分不合理或计算收敛性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前计算并确定好所需建立的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表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设置的缝洞模型参数。
表1缝洞模型参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步骤S101中计算所需建立的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并建立缝洞模型的具体步骤的流程图,包括步骤S201至S206。
S201:根据公式计算裂缝的特征导流系数。其中,为裂缝的实际开 度,为充填率。
S202:根据公式确定数字化裂缝的开度。其中,为溶洞直 径。
S203:根据公式计算数字化裂缝的黏性流动阻力。
S204:分别绘制溶洞区域和裂缝区域,使其均形成封闭的几何图形。具体地,裂缝区域包括裂缝或多孔介质区域。
S205:建立溶洞区域的模型和裂缝区域的模型。
S206:去除溶洞区域的模型和裂缝区域的模型的相交部分,形成缝洞模型。
S102:离散化缝洞模型,确定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其中,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类型为非结构化网格。
具体地,本申请可以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英文:Fluent)自带的Meshing模块对 缝洞模型进行离散化并进行网格划分,以便在后续步骤中求解网格上驱替物质的压力和流 速等属性值。为了取得较高的网格数值计算精度和效率,需要优选网格的类型和分辨率,由 于缝洞模型的边界条件比较复杂,因此采用非结构化网格作为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类 型。过高的分辨率会导致计算时间过长和计算资源浪费等问题,过低的分辨率会导致计算 精度不够,因此,确定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具体步骤为:根据公式计算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其中,f为网格的分辨率系数,当缝洞模型 为二维模型时网格的分辨率系数f为,当缝洞模型为三维模型时网格的分辨率系数f为为驱替物质所流进缝洞模型的最小几何通道。
进一步地,驱替物质所流进缝洞模型的最小几何通道可以在Auto Cad软件 中进行测量,也可以用点坐标进行计算,通过点坐标进行计算的方法具体为:通过建立直角 坐标系,将最小几何通道的边界处的两个点用坐标表示出来,比如A点坐标为),B点 坐标为),那么为||,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计算最小几何通道,本申请不以上述方法为限制。
S103:设置缝洞模型的驱替物质的参数并对缝洞模型进行仿真。
具体地,实现步骤S103的具体步骤为:启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英文:Fluent),将 所划分的网格文件导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由于单精度的计算结果精度会低一些,因此 一般选择双精度对所划分的网格进行求解,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申请主要对油水两相模型 进行仿真模拟,具体步骤如下:选择多相流模型,设置主相为oil,次相为water,并设置油水 两相表面张力系数为0.072N/m或0.02N/m,当然,还可以选择其他数值作为油水两相表面张 力系数,本申请不以上述数值为限制。设置界面追踪方法为设置流体体积模型(英文:VOF) 为多相流模型,并设置体积分数为显式离散格式,在溶洞单元注水驱替过程中,由于模型的 复杂性,例如流体流经小尺寸喉道时,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流动行为,故选择SST k-ω湍流模 型进行仿真模拟,其中,SST k-ω模型和标准的k-ω模型相似,但有以下改进:SST k-ω模 型和k-ε模型的变形增长与混合功能和双模型加在一起,混合功能是为近壁区域设计的,这 个区域对标准的k-ω模型有效,并且自由表面对k-ε模型的变形有效。SST k-ω模型合并了 来源于ω方程中的交叉扩散并且湍流粘度考虑到了湍流剪应力的传播,这些改进使得SST k-ω模型比标准k-ω模型在广泛的流动领域中有更高的精度和可信度。然后设置入口流 速,设置速度入口处水的积分数为1,并设置入口流体线速度,一般驱替的注入量采用体 积单位/day,需要根据入口面积A换算为注入线速度(单位为m/s),具体公式为:,其中,式中86400为将一天换算86400秒,进一步设置出口边界为表压为0的定 压出口,将初始化选择标准初始化,设置缝洞模型的水相的初始体积分数为0,即初始时模 型中充满饱和油,最后设置导出解决方案数据的文件类型为CGNS格式,根据公式计算时间 步长,其中,为最大库朗数,为网格分辨率,设置最大库朗数, 得到计算时间步长公式,然后通过公式计算步数,其中,T为总驱替时间。可 以设置求解算法为SIMPLE算法,运行仿真模拟,得到驱替时间内每个时间步数的压力和流 速等属性场,其中,驱替时间内每个时间步数总共为个。表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替 参数。
表2驱替参数
S104:分别获取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系数,并计算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与重力分异系数的比值。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步骤S104中分别获取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系数的具体步骤的流程图,包括步骤S301至S302。
S301:根据每个网格的三个方向的分压差梯度,计算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
具体地,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格在x、y和z轴三个方向的分压差梯度示意 图,可以读取CGNS格式文件中的属性场信息,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的计算结果保存了所有 网格在x、y和z轴三个方向的分压差梯度的结果,根据公式计算 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
S302:根据每个网格的实时密度,计算每个网格的重力分异系数。
具体地,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格重力分异的示意图,可以读取CGNS格式文 件中的属性场信息,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保存了所有网格的实时密度,根据公式计算每个网格的重力分异系数。
S105:根据比值确定在对每个网格进行驱替的过程中,何种驱替机理作用占主导。 具体地,根据公式计算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与重力分异系数的比值即压差-重力驱 替准数,其中,为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为每个网格的重力分异系数。图4为本申请实 施例提供的实现步骤S105中根据比值确定在对每个网格进行驱替的过程中,何种驱替机理 作用占主导的具体步骤的流程图,包括步骤S401至S402。
S401:当比值大于1时,确定压差梯度作用占主导,并对网格赋值1。
S402:当比值小于1时,确定重力分异作用占主导,并对网格赋值0。
S106:将相同驱替机理占主导作用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将相同驱替机理占主导作用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具体为:根据网格的赋值对缝洞模型进行驱替机理作用主导区域的划分,将赋值相同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装置500,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建立模块501、确定分辨率模块502、设置模块503、获取模块504、确定模块505和划分模块506。
建立模块501用于计算所需建立的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并建立缝洞模型。
确定分辨率模块502用于离散化缝洞模型,确定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其中,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类型为非结构化网格。
设置模块503用于设置缝洞模型的驱替物质的参数并对缝洞模型进行仿真。
获取模块504用于分别获取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系数,并计算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与重力分异系数的比值。
确定模块505用于根据比值确定在对每个网格进行驱替的过程中,何种驱替机理作用占主导。
划分模块506用于将相同驱替机理占主导作用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
建立模块501具体用于:根据公式计算裂缝的特征导流系数;其中, 为裂缝的实际开度,为充填率;根据公式确定数字化裂缝的开度; 其中,为溶洞直径;根据公式计算数字化裂缝的黏性流动阻力;分别绘制 溶洞区域和裂缝区域,使其均形成封闭的几何图形;建立溶洞区域的模型和裂缝区域的模 型;去除溶洞区域的模型和裂缝区域的模型的相交部分,形成缝洞模型。
确定分辨率模块502具体用于:根据公式计算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 率的大小;其中,f为网格的分辨率系数,当缝洞模型为二维模型时网格的分辨率系数f为,当缝洞模型为三维模型时网格的分辨率系数f为为驱替物质所流进缝洞模 型的最小几何通道。
获取模块504具体用于:根据每个网格的三个方向的分压差梯度,计算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根据每个网格的实时密度,计算每个网格的重力分异系数。
确定模块505具体用于:当比值大于1时,确定压差梯度作用占主导,并对网格赋值1;当比值小于1时,确定重力分异作用占主导,并对网格赋值0。
划分模块506具体用于:将相同驱替机理占主导作用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装置中的部分模块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服务器,包括存储器601和处理器602;存储器601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器602用于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以上所述的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以上所述的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数据迁移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本申请的全部或者部分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所需建立的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并建立所述缝洞模型;
离散化所述缝洞模型,确定所述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其中,所述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类型为非结构化网格;
设置所述缝洞模型的驱替物质的参数并对所述缝洞模型进行仿真;
分别获取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系数,并计算每个网格的所述压差梯度与所述重力分异系数的比值;
根据所述比值确定在对每个网格进行驱替的过程中,何种驱替机理作用占主导;
将相同驱替机理占主导作用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
所述计算所需建立的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并建立所述缝洞模型,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裂缝的特征导流系数T;其中,w为裂缝的实际开度,α为充填率;
根据公式确定数字化裂缝的开度w*;其中,d为溶洞直径;
根据公式计算数字化裂缝的黏性流动阻力;
分别绘制溶洞区域和裂缝区域,使其均形成封闭的几何图形;
建立溶洞区域模型和裂缝区域模型;
去除所述溶洞区域模型和所述裂缝区域模型的相交部分,形成所述缝洞模型;
所述分别获取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系数,包括:
根据每个网格的三个方向的分压差梯度,计算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
根据每个网格的实时密度,计算每个网格的所述重力分异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所述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其中,当所述缝洞模型为二维模型时系数c为/>当所述缝洞模型为三维模型时系数c为/>Dmin为驱替物质所流进缝洞模型的最小几何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比值确定在对每个网格进行驱替的过程中,何种驱替机理作用占主导,包括:
当所述比值大于1时,确定所述压差梯度作用占主导,并对网格赋值1;
当所述比值小于1时,确定所述重力分异作用占主导,并对网格赋值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相同驱替机理占主导作用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包括:
根据网格的赋值对所述缝洞模型进行驱替机理作用主导区域的划分,将赋值相同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
5.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计算所需建立的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并建立所述缝洞模型;
确定分辨率模块,用于离散化所述缝洞模型,确定所述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的分辨率的大小;其中,所述缝洞模型所需划分的网格类型为非结构化网格;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缝洞模型的驱替物质的参数并对所述缝洞模型进行仿真;
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系数,并计算每个网格的所述压差梯度与所述重力分异系数的比值;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比值确定在对每个网格进行驱替的过程中,何种驱替机理作用占主导;
划分模块,用于将相同驱替机理占主导作用的网格划分为同一片区域;
所述计算所需建立的缝洞模型的几何尺寸及参数并建立所述缝洞模型,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裂缝的特征导流系数T;其中,w为裂缝的实际开度,α为充填率;
根据公式确定数字化裂缝的开度w*;其中,d为溶洞直径;
根据公式计算数字化裂缝的黏性流动阻力;
分别绘制溶洞区域和裂缝区域,使其均形成封闭的几何图形;
建立溶洞区域模型和裂缝区域模型;
去除所述溶洞区域模型和所述裂缝区域模型的相交部分,形成所述缝洞模型;
所述分别获取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和重力分异系数,包括:
根据每个网格的三个方向的分压差梯度,计算每个网格的压差梯度;
根据每个网格的实时密度,计算每个网格的所述重力分异系数。
6.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331755.5A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7077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1755.5A CN117077574B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1755.5A CN117077574B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7574A CN117077574A (zh) 2023-11-17
CN117077574B true CN117077574B (zh) 2024-02-23

Family

ID=88719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1755.5A Active CN117077574B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7757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4677A (zh) * 2013-06-18 2014-12-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气垂直驱替提高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方法
CN111155974A (zh) * 2020-02-13 2020-05-15 西南石油大学 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的油水置换状态预测方法
CN112329192A (zh) * 2020-03-03 2021-02-05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厚层砂岩油藏注聚均衡驱替设计方法
CN114218877A (zh) * 2021-12-31 2022-03-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46146A2 (en) * 2014-05-07 2017-03-29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lti data reservior history matching and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framework
WO2019178432A1 (en) * 2018-03-15 2019-09-19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 for improved recovery in ultra-tight reservoirs based on diffus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4677A (zh) * 2013-06-18 2014-12-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气垂直驱替提高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方法
CN111155974A (zh) * 2020-02-13 2020-05-15 西南石油大学 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的油水置换状态预测方法
CN112329192A (zh) * 2020-03-03 2021-02-05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厚层砂岩油藏注聚均衡驱替设计方法
CN114218877A (zh) * 2021-12-31 2022-03-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ffect of Displacement Pressure on Oil-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for Extra-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Qing Liu等;ACS Omega;第6卷(第4期);第2749-2758页 *
凝析气藏循环注气三元开发机理与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新技术;江同文等;石油学报;第42卷(第12期);第1654-1664页 *
缝洞型油藏注水驱油可视化物理模拟研究;王雷等;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第02期);第121-124页 *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超覆机理研究;王春生等;科学技术与工程;第16卷(第13期);第173-17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7574A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ghaei et al. Direct pore-to-core up-scaling of displacement processes: Dynamic pore network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tion
Ramstad et al. Pore-scale simulations of single-and two-phase flow in porous media: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s
Schädle et al. 3D non-conforming mesh model for flow in fractured porous media using Lagrange multipliers
Steffler et al. Two-dimensional depth averaged model of river hydrodynamics and fish habitat
Van Marcke et al. An improved pore network model for the computation of the saturated permeability of porous rock
EP3096252A2 (en) Adaptive multiscale multi-fidelity reservoir simulation
Deng et al. Simulation of grouting process in rock masses under a dam foundation characterized by a 3D fracture network
Tatomir et al. Modeling two phase flow in large scale fractured porous media with an extended multiple interacting continua method
CN113361161B (zh) 基于数字岩心的页岩油水两相流动模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Islam 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flow properties of standard and reservoir carbonate rocks using micro-tomography
Ambekar et al. Pore-resolved volume-of-fluid simulations of two-phase flow in porous media: Pore-scale flow mechanisms and regime map
Xue et al. A fast numerical method and optimization of 3D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considering fracture aperture heterogeneity
Taylor et al. Sub-particle-scale investigation of seepage in sands
Xiong et al. Fast equivalent micro-scale pipe network representation of rock fractures obtain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fluid flow simulations
EP2678718A2 (en) Computerized method for the estimation of a value for at least a parameter of a hydrocarbon-producing region, for planning the operation and operating the region
Siena et al.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ully saturated flow in natural porous media at the pore scale: a comparison of three computational systems
Suzuk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3D printed fracture networks
CN117077574B (zh) 一种缝洞油藏模型驱替机理定量表征方法及装置
Zhang et al. Modeling free-surface seepage flow in complicated fractured rock mass using a coupled RPIM-FEM method
Vassilevski et al. CFD technology for 3D simulation of large-scale hydrodynamic events and disasters
Matthäi et al. A high‐order TVD transport method for hybrid meshes on complex geological geometry
Liu et al. Improved micro-continuum approach for capillary-dominated multiphase flow with reduced spurious velocity
CN112347707B (zh) 油藏流动非均质性的表征方法及装置
Meng et al. An IFS-based fractal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for hydraulic fracture behavior of rock mass
CN117077575B (zh) 一种碳酸盐岩油藏酸压酸液滞留时间计算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