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76045A - 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76045A
CN117076045A CN202310970923.9A CN202310970923A CN117076045A CN 117076045 A CN117076045 A CN 117076045A CN 202310970923 A CN202310970923 A CN 202310970923A CN 117076045 A CN117076045 A CN 117076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management
log
container
acquir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709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ibo Yunr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ibo Yunr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ibo Yunr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ibo Yunr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709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760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76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6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8File system types
    • G06F16/1805Append-only file systems, e.g. using logs or journals to store data
    • G06F16/1815Journaling fil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30Semantic ana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至少一个容器的应用管理需求;步骤2:提取应用管理需求的第一需求特征组;步骤3:获取应用管理对策;步骤4:根据第一需求特征组和应用管理对策,确定容器的目标对策;步骤5:根据目标对策,对容器进行相应的应用管理;步骤6: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并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中。本发明的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引入的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提高了后续管理对策的依据的全面性和规范性,提升了容器应用管理的适宜性。

Description

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容器是一种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成一个可移植的镜像,然后在任何支持容器的操作系统上运行。容器的优点包括快速部署、资源利用率高、环境隔离性好等。
申请号为:CN202111536894.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容器应用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待调度的容器应用的镜像文件信息和所有计算节点的镜像文件缓存信息;其中,镜像文件缓存信息包括计算节点的本地存储剩余资源和已缓存的容器镜像层文件信息;根据镜像文件信息和各计算节点已缓存的容器镜像层文件信息,确定容器应用对各计算节点的本地存储资源需求;根据本地存储资源需求和各计算节点的本地存储剩余资源,确定用于进行容器应用调度的目标计算节点。上述对策提供的方法,通过根据不同计算节点的本地存储资源使用情况,确定目标计算计算节点,以确保该目标计算节点能够缓存待调度的容器应用的整体镜像,提高了容器应用调度的成功率。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仅仅解决了容器应用调度层面的问题,能够解决的问题不够全面,在容器应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其他层面的应用管理时,适宜性较低。
鉴于此,亟需一种解决办法,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本申请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引入的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提高了后续管理对策的依据的全面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提升了容器应用管理的适宜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至少一个容器的应用管理需求;
步骤2:提取应用管理需求的第一需求特征组;
步骤3:获取应用管理对策;
步骤4:根据第一需求特征组和应用管理对策,确定容器的目标对策;
步骤5:根据目标对策,对容器进行相应的应用管理;
步骤6: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并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优选的,步骤1:获取至少一个容器的应用管理需求,包括:
获取接收目标接收的容器的应用管理请求;所述接收目标包括:中心服务器和分布式服务器;
解析应用管理请求,获取请求方和接收请求方;
根据应用管理请求所需的第一权限等级和接收请求方第二权限等级,对应用管理请求进行第一权限验证;
若第一权限验证通过,获取接收请求方的管理范围;
根据管理范围,确定接收请求方能够管理的管理方;
根据接收请求方能够管理的管理方和请求方,对应用管理请求进行第二权限验证;
若第二权限验证也通过,将对应的应用管理请求作为需求提取项;
基于预设的应用管理需求提取模板,根据需求提取项,提取应用管理需求。
优选的,步骤2:提取应用管理需求的第一需求特征组,包括:
基于预设的需求因子提取模板,提取应用管理需求的需求因子;
根据需求因子对应预设的特征化规则,将需求因子特征化,获得需求特征;
整合同一需求因子的需求特征,获得第一需求特征组。
优选的,步骤3:获取应用管理对策,包括:
获取多个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的第一通讯链路;
通过第一通讯链路获取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的平台版块索引;
根据平台版块索引,确定索引关键字;
若索引关键字为预设的目标关键字,将对应平台版块索引作为目标索引;
通过目标索引,获取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的评价信息;
通过预设的评价语义提取模板提取评价信息中的评价语义;
将评价语义输入预设的评价值确定模型,获取评价值确定模型输出的评价值;
若评价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将对应容器应用管理平台作为目标平台,同时,将目标平台的第一通讯链路作为第二通讯链路;
通过第二通讯链路,获取目标平台的应用管理对策。
优选的,步骤4:根据第一需求特征组和应用管理对策,确定容器的目标对策,包括:
获取应用管理对策的可解决需求;
提取可解决需求的第二需求特征组;
获取第一需求特征组的第一需求因子标签,同时,获取第二需求特征组的第二需求因子标签;
基于标签匹配技术,匹配第一需求因子标签和第二需求因子标签;
当第一需求因子标签和第二需求因子标签匹配成功时,将匹配成功的第一需求因子标签的第一需求特征组和匹配成功的第二需求因子标签的第二需求特征组进行匹配,获取匹配值;
累加计算每一匹配值,获取匹配指数;
将匹配指数最大的应用管理对策作为目标对策。
优选的,步骤6: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并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中,包括:
基于预设的应用管理日志生成模板,根据应用管理过程,生成应用管理日志;
基于效益语义提取模板,提取应用管理日志中的效益语义;
根据效益语义,确定应用管理日志对应的应用管理过程的效益值;
若效益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将对应的应用管理日志作为第一待入库日志;
获取第一待入库日志的更新规则;
根据更新规则,将第一待入库日志存入本地数据库;
若效益值小于第二阈值,将对应的应用管理日志作为第二待入库日志;
将第二待入库日志实时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获取第二待入库日志存入本地数据库中的第一存入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第一时间差值;
若第一时间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三阈值,本地数据库自动清除对应第二待入库日志。
优选的,获取第一待入库日志的更新规则,包括:
获取本地数据库中的第一已入库日志的目标过程;
将目标过程和第一待入库日志的应用管理过程进行过程匹配,获得过程相似度;
若过程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四阈值,将相应第一待入库日志作为第三待入库日志,同时,将相应第一已入库日志作为第二已入库日志;
若第三待入库日志对应的效益值大于等于第二已入库日志对应的效益值,则将对应第三待入库日志存入本地数据库,同时,将对应第二已入库日志作为暂存日志;
若第三待入库日志对应的效益值小于第二已入库日志对应的效益值,则将对应第三待入库日志作为暂存日志;
获取暂存日志的第二存入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第二时间差值;
若第二时间差值大于等于第三阈值,本地数据库自动清除对应暂存日志。
优选的,将目标过程和第一待入库日志的应用管理过程进行过程匹配,获得过程相似度,包括:
获取过程切片序列确定规则;
根据过程切片序列确定规则,确定目标过程的第一过程切片序列和第一待入库日志的应用管理过程的第二过程切片序列;
获取第一过程切片在第一过程切片序列中的第一位置标号;
获取第二过程切片在第二过程切片序列中的第二位置标号;
将第一位置标号和第二位置标号进行标号匹配,若标号匹配一致,获取标号匹配一致的第三位置标号;
获取第三位置标号对应的第一过程切片和第二过程切片的过程切片相似值;
获取第三位置标号对应的权值;
过程切片相似值和权值对应相乘并求和,获得过程相似度。
优选的,获取过程切片序列确定规则,包括:
获取即将进行过程切片序列确定的待切片过程的第三过程切片;
根据待切片过程的过程时间,将第三过程切片进行排序,获得过程切片全序列;
获取过程切片全序列中两两相邻的第三过程切片的过程关联;
基于预设的过程关联性判定模板,根据过程关联,进行第三过程切片的关联性判定,获取两两相邻的第三过程切片中判定为不关联的目标切片;
根据目标切片在过程切片序列中的位置,对过程切片全序列进行划分,进行过程切片序列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器应用管理装置,包括:
应用管理需求获取子系统,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容器的应用管理需求;
需求特征提取子系统,用于提取应用管理需求的第一需求特征组;
应用管理对策获取子系统,用于获取应用管理对策;
目标对策确定子系统,用于根据第一需求特征组和应用管理对策,确定容器的目标对策;
容器应用管理子系统,用于根据目标对策,对容器进行相应的应用管理;
应用管理日志生成子系统,用于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并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引入的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提高了后续管理对策的依据的全面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提升了容器应用管理的适宜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对策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容器应用管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获取至少一个容器的应用管理需求;容器为:一种便携式软件单元,可将应用及其所有依赖项合并为一个软件包,该软件包不受底层主机操作系统限制;应用管理需求为:需要进行何种应用管理(例如:需要将容器应用于何种操作系统,又例如:需要对容器进行何种操作);
步骤2:提取应用管理需求的第一需求特征组;第一需求特征组为:应用管理需求的需求特征组成的集合,需求特征可以根据基于特征提取技术提取,特征提取技术属于现有技术范畴,可以实现;
步骤3:获取应用管理对策;应用管理对策为:历史上应用管理方基于容器在进行应用管理时的需求制定的需求解决方案;
步骤4:根据第一需求特征组和应用管理对策,确定容器的目标对策;目标对策为:应用管理需求的需求解决方案;
步骤5:根据目标对策,对容器进行相应的应用管理;应用管理为:在容器应用管理平台进行何种管理操作,例如:删除容器应用;
步骤6: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并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中。应用管理日志为:计算机存储的应用管理记录;本地数据库为:预先用于存储应用管理日志的数据库;目标规则为:每一系统生成的应用管理日志均保存固定时间,特别的,永久保存历史上出现的应用管理效果最好的应用管理日志。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取容器的应用管理需求的第一需求特征组,根据第一需求特征组和获取的应用管理对策,确定目标对策,根据目标对策对容器进行相应的应用管理,同时,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并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本申请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引入的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提高了后续管理对策的依据的全面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提升了容器应用管理的适宜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获取至少一个容器的应用管理需求,包括:
获取接收目标接收的容器的应用管理请求;所述接收目标包括:中心服务器和分布式服务器;中心服务器为:提供容器服务的平台;分布式服务器为:申请容器服务的平台;应用管理请求为:何种服务器对容器进行何种应用管理;
解析应用管理请求,获取请求方和接收请求方;请求方为:应用管理请求的发出方;接收请求方为:应用管理请求的接收方;
根据应用管理请求所需的第一权限等级和接收请求方第二权限等级,对应用管理请求进行第一权限验证;第一权限等级为:执行应用管理请求需要的权限等级,例如:3级;第二权限等级为:应用管理请求的接收方的权限等级,例如:5级;第一权限验证为:验证第二权限等级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权限等级;
若第一权限验证通过,获取接收请求方的管理范围;第一权限验证通过为:第二权限等级大于等于第一权限等级;管理范围为:应用管理请求的接收方能够管理的管理方的ID集;
根据管理范围,确定接收请求方能够管理的管理方;
根据接收请求方能够管理的管理方和请求方,对应用管理请求进行第二权限验证;第二权限验证为:验证接收请求方能够管理的管理方中是否包含请求方,验证时,将请求方的ID与接收请求方能够管理的管理方的管理方ID集中的每一管理方ID一一进行ID匹配,若存在匹配成功,则接收请求方能够管理的管理方中包含请求方;
若第二权限验证也通过,将对应的应用管理请求作为需求提取项;若接收请求方能够管理的管理方中包含请求方,则验证通过,否则不通过;需求提取项为:验证通过的应用管理请求;
基于预设的应用管理需求提取模板,根据需求提取项,提取应用管理需求。应用管理需求提取模板约束只进行应用管理需求的提取,不提取其他内容。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引入应用管理请求,对应用管理请求进行第一权限验证,引入接收请求方的管理范围,根据管理范围,对应用管理请求进行第二权限验证,确定第一权限验证和第二权限验证均通过的应用管理请求为需求提取项,提高了需求提取项获取的规范性;引入应用管理需求提取模板提取应用管理需求,提升了应用管理需求获取的精准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提取应用管理需求的第一需求特征组,包括:
基于预设的需求因子提取模板,提取应用管理需求的需求因子;预设的需求因子提取模板约束只进行需求因子的提取,不提取其他内容,需求因子为:应用管理需求的子需求;
根据需求因子对应预设的特征化规则,将需求因子特征化,获得需求特征;预设的特征化规则;由工作人员根据特征提取技术自行设置,特征提取技术属于现有技术范畴,不作赘述;
整合同一需求因子的需求特征,获得第一需求特征组。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引入需求因子提取模板,提取应用管理需求的需求因子,再根据需求因子对应预设的特征化规则,将需求因子特征化,获得第一需求特征组,第一需求特征组的获取更加准确。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获取应用管理对策,包括:
获取多个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的第一通讯链路;容器应用管理平台为:除本地的容器应用管理平台之外的其他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第一通讯链路为:本地的容器应用管理的搭载设备和其他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的搭载设备之间的物理通道,可用于信息传输;
通过第一通讯链路获取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的平台版块索引;平台版块索引为: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的各个板块的索引信息;
根据平台版块索引,确定索引关键字;索引关键字为:索引信息对应的语义;
若索引关键字为预设的目标关键字,将对应平台版块索引作为目标索引;预设的目标关键字由人工预先设置;目标关键字为,例如:用户评论区;
通过目标索引,获取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的评价信息;评价信息为:取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的平台用户的评论数据;
通过预设的评价语义提取模板提取评价信息中的评价语义;预设的评价语义提取模板约束只进行评价语义的提取,不提取其他信息;评价语义为,例如:设置简单,又例如:交互友好;
将评价语义输入预设的评价值确定模型,获取评价值确定模型输出的评价值;评价值确定模型为:代替人工判断输入的评价语义的评价值的智能模型;评价值越大,对应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的管理对策越可被采用;
若评价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将对应容器应用管理平台作为目标平台,同时,将目标平台的第一通讯链路作为第二通讯链路;预设的第一阈值由人工预先设置;目标平台为:管理对策的获取平台;第二通讯链路为:目标平台的搭载设备和本地平台的搭载设备之间的物理通道;
通过第二通讯链路,获取目标平台的应用管理对策。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根据索引关键字确定的平台版块索引中的目标索引,通过目标索引获取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的评价信息,提高了评价信息的获取效率;引入评价语义提取模板提取评价语义,并根据评价值确定模型确定评价语义的评价值,评价值的确定过程更加精确;根据评价值和第一阈值的比较关系最终确定目标平台获取应用管理对策,进一步提高了应用管理对策获取过程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4:根据第一需求特征组和应用管理对策,确定容器的目标对策,包括:
获取应用管理对策的可解决需求;可解决需求为:应用管理对策能够解决的需求,例如:容器应用的跨平台移植;
提取可解决需求的第二需求特征组;第二需求特征组为:可解决需求的需求特征的整合结果;
获取第一需求特征组的第一需求因子标签,同时,获取第二需求特征组的第二需求因子标签;第一需求因子标签为:第一需求特征组的需求类型;第二需求因子标签为:第二需求特征组的需求类型;
基于标签匹配技术,匹配第一需求因子标签和第二需求因子标签;标签匹配技术属于现有技术范畴,不作赘述;
当第一需求因子标签和第二需求因子标签匹配成功时,将匹配成功的第一需求因子标签的第一需求特征组和匹配成功的第二需求因子标签的第二需求特征组进行匹配,获取匹配值;匹配值越大,对应第一需求特征组和第二需求特征组的需求重合度越高;
累加计算每一匹配值,获取匹配指数;匹配指数越高,对应用管理对策越可用作目标策略;
将匹配指数最大的应用管理对策作为目标对策。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取应用管理对策的可解决需求的第二需求特征组,引入标签匹配技术,根据第一需求特征组的第一需求因子标签和第二需求特征组的第二需求因子标签,确定需求因子标签相同的第一需求特征组和第二需求特征组的匹配值,计算匹配值的和值确定匹配指数,将匹配指数最大的应用管理对策作为目标对策,提升了目标对策的适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6: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并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中,包括:
基于预设的应用管理日志生成模板,根据应用管理过程,生成应用管理日志;预设的应用管理日志生成模板约束只生成应用管理日志,不生成其他内容;应用管理过程为:先进行何种应用管理操作,再进行何种应用管理操作;应用管理日志为:计算机存储的应用管理操作的数据;
基于效益语义提取模板,提取应用管理日志中的效益语义;效益语义提取模板约束只进行效益语义的提取,不提取其他内容;效益语义为,例如:“xx进程成功执行”;
根据效益语义,确定应用管理日志对应的应用管理过程的效益值;效益值越大,对应的应用管理过程的管理效果越好;
若效益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将对应的应用管理日志作为第一待入库日志;预设的第二阈值由人工预先设置;
获取第一待入库日志的更新规则;更新规则为,例如:当应用管理日志对应的应用管理内容相似时,优先长期保留对应的效益值最大的应用管理日志,其他的应用管理日志按照正常的存储周期进行存储;
根据更新规则,将第一待入库日志存入本地数据库;
若效益值小于第二阈值,将对应的应用管理日志作为第二待入库日志;
将第二待入库日志实时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获取第二待入库日志存入本地数据库中的第一存入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第一时间差值;存入时间为:第二待入库日志实时存入本地数据库的存储时刻,可以读取本地数据库的存储记录获取;当前时间为:当前时刻;第一时间差值为,例如:48小时;
若第一时间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三阈值,本地数据库自动清除对应第二待入库日志。预设的第三阈值由人工预先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引入应用管理日志生成模板,确定应用管理过程对应的应用管理日志,应用管理日志的确定过程更规范;引入效益语义提取模板提取应用管理日志中的效益语义,并确定效益语义的效益值,提高了效益值的准确性;当效益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引入更新规则将第一待入库日志存入本地数据库,提高了入库效率;当效益值小于第二阈值时,计算第一时间差值,当第一时间差值到达第三阈值时,自动清除对应第二待入库日志,再应用管理过程可追溯的同时,也合理利用的本地数据库的存储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第一待入库日志的更新规则,包括:
获取本地数据库中的第一已入库日志的目标过程;第一已入库日志为:本地数据库中已经存储的效益值大于第二阈值的应用管理日志;目标过程为:第一已入库日志对应的应用管理过程;
将目标过程和第一待入库日志的应用管理过程进行过程匹配,获得过程相似度;过程相似度越高,对应目标过程和第一待入库日志的管理过程越类似;
若过程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四阈值,将相应第一待入库日志作为第三待入库日志,同时,将相应第一已入库日志作为第二已入库日志;预设的第四阈值由人工预先设置;
若第三待入库日志对应的效益值大于等于第二已入库日志对应的效益值,则将对应第三待入库日志存入本地数据库,同时,将对应第二已入库日志作为暂存日志;暂存日志为:到的预设时间会清除的日志;
若第三待入库日志对应的效益值小于第二已入库日志对应的效益值,则将对应第三待入库日志作为暂存日志;
获取暂存日志的第二存入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第二时间差值;
若第二时间差值大于等于第三阈值,本地数据库自动清除对应暂存日志。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获取第一已入库日志的目标过程,确定过程相似度高的第三待入库日志和第二已入库日志,由于本地数据库的容量有限,盲目的存储全部的应用管理数据会造成存储资源的浪费,因此,将第三待入库日志对应的效益值和第二已入库日志对应的效益值对比,在应用管理过程相似时,优先保留对应效益值高的应用管理日志,对于其他应该管理日志,将其第二时间差值与第三阈值比较,到达后自动清除即可,保留了追溯时间,也实现了本地数据库资源的动态规划。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目标过程和第一待入库日志的应用管理过程进行过程匹配,获得过程相似度,包括:
获取过程切片序列确定规则;过程切片序列确定规则由人工预先设置;
根据过程切片序列确定规则,确定目标过程的第一过程切片序列和第一待入库日志的应用管理过程的第二过程切片序列;第一过程切片序列为:包含前后逻辑关系的目标过程的子过程的过程序列;第二过程切片序列为:包含前后逻辑关系的第一待入库日志的应用管理过程的子过程的过程序列;
获取第一过程切片在第一过程切片序列中的第一位置标号;第一位置标号为第一过程切片在第一过程切片序列中的位置序号,例如:2;
获取第二过程切片在第二过程切片序列中的第二位置标号;第二位置标号为第二过程切片在第二过程切片序列中的位置序号,例如:3;
将第一位置标号和第二位置标号进行标号匹配,若标号匹配一致,获取标号匹配一致的第三位置标号;标号匹配一致表征:第一过程切片和第二过程切片所属的过程阶段相同;
获取第三位置标号对应的第一过程切片和第二过程切片的过程切片相似值;过程切片相似值表征第一过程切片和第二过程切片代表的子过程的相似程度;
获取第三位置标号对应的权值;权值为三位置标号对应过程阶段的重要程度决定,重要程度越高,权值越大;
过程切片相似值和权值对应相乘并求和,获得过程相似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引入过程切片序列确定规则,确定第一过程切片序列和第二过程切片序列,过程切片序列的确定过程更加规范;根据第一过程切片的第一位置标号和第二过程切片的第二位置标号的标号匹配结果,确定匹配一致的第三位置标号,根据第三位置标号对应的过程切片相似值和权值,确定过程相似度,计算更加精准。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过程切片序列确定规则,包括:
获取即将进行过程切片序列确定的待切片过程的第三过程切片;第三过程切片为:最小单位的子过程;
根据待切片过程的过程时间,将第三过程切片进行排序,获得过程切片全序列;
获取过程切片全序列中两两相邻的第三过程切片的过程关联;过程关联为:两两相邻的第三过程切片的过程匹配程度;
基于预设的过程关联性判定模板,根据过程关联,进行第三过程切片的关联性判定,获取两两相邻的第三过程切片中判定为不关联的目标切片;预设的过程关联性判定模板约束只进行过程关联性判定,不判定其他内容;
根据目标切片在过程切片序列中的位置,对过程切片全序列进行划分,进行过程切片序列确定。例如:目标切片对应第22个和第23个第三过程切片,则将过程切片全序列从第22个和第23个第三过程切片中间分开。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获取即将进行过程切片序列确定的待切片过程的第三过程切片,根据待切片过程的过程时间,确定过程切片全序列,引入过程关联性判定模板对过程切片全序列中两两相邻的第三过程切片的过程关联进行关联性判定,确定不关联的目标切片,根据目标切片在过程切片序列中的位置,对过程切片全序列进行划分,进行过程切片序列确定,提高了过程切片序列确定的准确程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容器应用管理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
应用管理需求获取子系统1,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容器的应用管理需求;
需求特征提取子系统2,用于提取应用管理需求的第一需求特征组;
应用管理对策获取子系统3,用于获取应用管理对策;
目标对策确定子系统4,用于根据第一需求特征组和应用管理对策,确定容器的目标对策;
容器应用管理子系统5,用于根据目标对策,对容器进行相应的应用管理;
应用管理日志生成子系统6,用于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并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一实施例的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获取至少一个容器的应用管理需求;
步骤2:提取应用管理需求的第一需求特征组;
步骤3:获取应用管理对策;
步骤4:根据第一需求特征组和应用管理对策,确定容器的目标对策;
步骤5:根据目标对策,对容器进行相应的应用管理;
步骤6: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并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获取至少一个容器的应用管理需求,包括:
获取接收目标接收的容器的应用管理请求;所述接收目标包括:中心服务器和分布式服务器;
解析应用管理请求,获取请求方和接收请求方;
根据应用管理请求所需的第一权限等级和接收请求方第二权限等级,对应用管理请求进行第一权限验证;
若第一权限验证通过,获取接收请求方的管理范围;
根据管理范围,确定接收请求方能够管理的管理方;
根据接收请求方能够管理的管理方和请求方,对应用管理请求进行第二权限验证;
若第二权限验证也通过,将对应的应用管理请求作为需求提取项;
基于预设的应用管理需求提取模板,根据需求提取项,提取应用管理需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提取应用管理需求的第一需求特征组,包括:
基于预设的需求因子提取模板,提取应用管理需求的需求因子;
根据需求因子对应预设的特征化规则,将需求因子特征化,获得需求特征;
整合同一需求因子的需求特征,获得第一需求特征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获取应用管理对策,包括:
获取多个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的第一通讯链路;
通过第一通讯链路获取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的平台版块索引;
根据平台版块索引,确定索引关键字;
若索引关键字为预设的目标关键字,将对应平台版块索引作为目标索引;
通过目标索引,获取容器应用管理平台的评价信息;
通过预设的评价语义提取模板提取评价信息中的评价语义;
将评价语义输入预设的评价值确定模型,获取评价值确定模型输出的评价值;
若评价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将对应容器应用管理平台作为目标平台,同时,将目标平台的第一通讯链路作为第二通讯链路;
通过第二通讯链路,获取目标平台的应用管理对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并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中,包括:
基于预设的应用管理日志生成模板,根据应用管理过程,生成应用管理日志;
基于效益语义提取模板,提取应用管理日志中的效益语义;
根据效益语义,确定应用管理日志对应的应用管理过程的效益值;
若效益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将对应的应用管理日志作为第一待入库日志;
获取第一待入库日志的更新规则;
根据更新规则,将第一待入库日志存入本地数据库;
若效益值小于第二阈值,将对应的应用管理日志作为第二待入库日志;
将第二待入库日志实时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获取第二待入库日志存入本地数据库中的第一存入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第一时间差值;
若第一时间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三阈值,本地数据库自动清除对应第二待入库日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一待入库日志的更新规则,包括:
获取本地数据库中的第一已入库日志的目标过程;
将目标过程和第一待入库日志的应用管理过程进行过程匹配,获得过程相似度;
若过程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四阈值,将相应第一待入库日志作为第三待入库日志,同时,将相应第一已入库日志作为第二已入库日志;
若第三待入库日志对应的效益值大于等于第二已入库日志对应的效益值,则将对应第三待入库日志存入本地数据库,同时,将对应第二已入库日志作为暂存日志;
若第三待入库日志对应的效益值小于第二已入库日志对应的效益值,则将对应第三待入库日志作为暂存日志;
获取暂存日志的第二存入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第二时间差值;
若第二时间差值大于等于第三阈值,本地数据库自动清除对应暂存日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目标过程和第一待入库日志的应用管理过程进行过程匹配,获得过程相似度,包括:
获取过程切片序列确定规则;
根据过程切片序列确定规则,确定目标过程的第一过程切片序列和第一待入库日志的应用管理过程的第二过程切片序列;
获取第一过程切片在第一过程切片序列中的第一位置标号;
获取第二过程切片在第二过程切片序列中的第二位置标号;
将第一位置标号和第二位置标号进行标号匹配,若标号匹配一致,获取标号匹配一致的第三位置标号;
获取第三位置标号对应的第一过程切片和第二过程切片的过程切片相似值;
获取第三位置标号对应的权值;
过程切片相似值和权值对应相乘并求和,获得过程相似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过程切片序列确定规则,包括:
获取即将进行过程切片序列确定的待切片过程的第三过程切片;
根据待切片过程的过程时间,将第三过程切片进行排序,获得过程切片全序列;
获取过程切片全序列中两两相邻的第三过程切片的过程关联;
基于预设的过程关联性判定模板,根据过程关联,进行第三过程切片的关联性判定,获取两两相邻的第三过程切片中判定为不关联的目标切片;
根据目标切片在过程切片序列中的位置,对过程切片全序列进行划分,进行过程切片序列确定。
9.一种容器应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用管理需求获取子系统,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容器的应用管理需求;
需求特征提取子系统,用于提取应用管理需求的第一需求特征组;
应用管理对策获取子系统,用于获取应用管理对策;
目标对策确定子系统,用于根据第一需求特征组和应用管理对策,确定容器的目标对策;
容器应用管理子系统,用于根据目标对策,对容器进行相应的应用管理;
应用管理日志生成子系统,用于在对容器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中,生成应用管理日志,并将应用管理日志按照目标规则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的方法。
CN202310970923.9A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0760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0923.9A CN117076045A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0923.9A CN117076045A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6045A true CN117076045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10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70923.9A Pending CN117076045A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760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25536B (zh) 一种基于无监督学习的虚拟机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656808A (zh) 数据安全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91428B (zh) 一种基于企业管理app的数据后台管理系统
CN115883392B (zh) 算力网络的数据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76045A (zh) 一种容器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829048A (zh) 电子装置、访谈辅助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809796A (zh) 基于用户画像的项目智能派工方法及系统
CN115168509A (zh) 风控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CN113110804B (zh) 重复图片删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43493A (zh) 一种测试案例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675755B (zh) 智能网联设备管理方法与装置
CN112434650A (zh) 一种多光谱图像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233030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政务系统
CN112307133A (zh) 安全防护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27296A (zh) 基于知识库的报表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1177501B (zh) 一种标签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481108B (zh) 一种针对同一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7453493B (zh) 大规模多数据中心的gpu算力集群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1797429B (zh) 安全和隐私级别的维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74226B (zh) 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用户行为预测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7519948B (zh) 基于云平台实现建筑施工下的计算资源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15759875B (zh) 一种公共资源交易的供应商分类分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7436444B (zh) 基于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23524B (zh) 基于预测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介质
CN114168568A (zh) 敏感数据自动发现和管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