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75046A - 一种雷达集控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雷达集控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75046A
CN117075046A CN202311032675.XA CN202311032675A CN117075046A CN 117075046 A CN117075046 A CN 117075046A CN 202311032675 A CN202311032675 A CN 202311032675A CN 117075046 A CN117075046 A CN 117075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ar
server
data
control
vide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326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重
王平
丁原
熊路
王汉生
朱凯军
李向楠
王若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95174 Unit
Wuhan Nusituo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Nusituo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Nusituo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Nusituo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326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750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75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50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雷达集控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子信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包括管控雷达、通信网络服务器和管控系统设备,管控雷达通过通信网络服务器与对应的管控系统设备连接,管控系统设备包括前端服务器、功能集成服务器、席位集成服务器、综合管理服务器、KVM切换器以及显示终端,与以往的方案相比,由于本方案中采用了上述的系统结构,因此采集得到的对应的雷达数据可以由综合管理服务器以及显示终端进行监视,对于指令下发也可以由一台对应的综合管理服务器进行,因此推进监视控制一体化,提高保障质量效率,通过集中管控系统可实现雷达的无人或者少人值守,进一步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雷达集控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雷达集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随着大量空管雷达和三、四代雷达的不断部署列装,如何高效管理、规范维修,提升雷达的阵地优化和维修操作的准确性、时效性是当前新型空管雷达建设的关键环节。
现有的雷达集控方法一般是一对一采用对应的监控设备进行监听控制,再由主控中心将各个监控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统计,进行汇总得到从而进行集中管控,而由于现有技术中每个监控设备都需要对应的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因此在人员的利用调配上还是一对一进行的监控,针对当前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少、业务骨干相对稀缺现状,设备保障困难大,且人员的利用率较低。
鉴于上述技术,寻找一种人员利用率更高的雷达集控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达集控方法及系统,其能够解决目前的雷达集控方法,需要对不同的路段进行单独采集,因此效率较低,同时采集以及统计所需要花费的计算成本较高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雷达集控系统,包括:管控雷达、通信网络服务器和管控系统设备;
所述管控雷达通过所述通信网络服务器与对应的管控系统设备连接;
所述管控系统设备包括前端服务器、功能集成服务器、席位集成服务器、综合管理服务器、KVM切换器以及显示终端;
所述前端服务器用于对所述管控雷达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发得到对应的雷达数据,并将处理得到的所述雷达数据发送至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
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通过安装、运行与所管控雷达一致的功能软件,产生与所述雷达数据对应的数据信息,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转换,形成视频网络数据,以组播形式将所述视频网络数据分发给所述功能席位服务器和所述综合管理服务器;
所述综合管理服务器与所述显示终端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视频网络数据进行处理后显示在所述显示终端上,并依据所述显示终端中用户输入的管控指令,并通过将所述管控指令发送给所述功能席位服务器;
所述功能席位服务器利用所述KVM切换器将所述管控指令发送给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通过所述通信网络服务器对所述管控雷达进行控制。
基于第一方面,还包括:前端交换机以及管控交换机;
所述前端服务器采集得到的所述雷达数据通过所述前端交换机采用光纤网络传输至所述管控交换机后发送给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
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综合管理服务器应用Cent OS操作系统,包括IBIS、STM和CBP定制LINUX操作系统集成,并通过软件开发使IBIS、STM和CBP原生软件安装于开源Cent OS操作系统。
基于第一方面,所述前端服务器还用于采用C/S架构的控制软件切换所述管控雷达的本地与远程间的CBP控制权。
基于第一方面,所述所述前端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管控雷达的监视传感控制器实时数据,所述综合管理服务器用于远程遥控所述管控雷达的环境控制设备,所述传感控制器视频监控、温/湿度传感器、烟雾报警传感器、UPS电源,所述环境控制设备包括空调、供电设备、加湿器。
基于第一方面,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还包括:视频采集卡;
所述视频采集卡通过采取SDK视频处理引擎技术和硬件压缩采集模式将所述雷达数据转化为所述视频网络数据,并采用GPU实现所述视频网络数据的分流处理,并将处理完成后的所述视频网络数据分发给所述功能席位服务器和所述综合管理服务器。
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综合管理服务器连接2个所述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依据所述视频网络数据以及预设的分屏比例进行分屏显示。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雷达集控方法,应用于包括前端服务器、功能集成服务器、KVM切换器、显示终端、功能席位服务器以及综合管理服务器的管控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前端服务器采集得到的所述雷达数据,所述雷达数据包括点航迹数据、数字化原始视频信息、系统监视控制信息;
将所述雷达数据进行拆分并发送至相对应的功能集成服务器,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通过安装、运行与所管控雷达一致的功能软件,产生与所述雷达数据对应的数据信息;
通过视频采集卡采取SDK视频处理引擎技术和硬件压缩采集模式,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转换,形成视频网络数据;
以组播形式将所述视频网络数据分发给功能席位服务器和综合管理服务器使用,并将所述视频网络数据发送给所述显示终端,并接收所述显示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席位集成服务器发送至对应的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当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上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上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上述的方法。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雷达集控系统,包括管控雷达、通信网络服务器和管控系统设备,管控雷达通过通信网络服务器与对应的管控系统设备连接,管控系统设备包括前端服务器、功能集成服务器、席位集成服务器、综合管理服务器、KVM切换器以及显示终端,通过前端服务器完成对雷达数据的采集后,发送至功能集成服务器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视频网络数据,并将生成的视频网络数据发送至席位集成服务器以及综合管理服务器,最终在显示终端上进行显示,并且通过KVM切换器可以实现席位集成服务器之间相互通信并且对管控雷达进行控制,与以往的方案相比,由于本方案中采用了上述的系统结构,因此采集得到的对应的雷达数据可以由综合管理服务器以及显示终端进行监视,对于指令下发也可以由一台对应的综合管理服务器进行,因此推进监视控制一体化,提高保障质量效率,通过集中管控系统可实现雷达的无人或者少人值守,进一步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
本申请提供的雷达集控方法与上述的雷达集控系统对应,因此有益效果同上,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均与上述的雷达集控方法对应,因此有益效果同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集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集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集控系统的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标:1、管控雷达;2、通信网络服务器;3、管控系统设备;4、前端服务器;5、功能集成服务器;6、席位集成服务器;7、管控系统设备;8、KVM切换器;9、显示终端;101、存储器;102、处理器;103、通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各个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集控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管控雷达1、通信网络服务器2和管控系统设备3;
管控雷达1通过通信网络服务器2与对应的管控系统设备3连接;
管控系统设备3包括前端服务器4、功能集成服务器5、席位集成服务器6、综合管理服务器7、KVM切换器8以及显示终端9;
前端服务器4用于对管控雷达1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发得到对应的雷达数据,并将处理得到的雷达数据发送至功能集成服务器5;
功能集成服务器5通过安装、运行与所管控雷达1一致的功能软件,产生与雷达数据对应的数据信息,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转换,形成视频网络数据,以组播形式将视频网络数据分发给功能席位服务器和综合管理服务器7;
综合管理服务器7与显示终端9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视频网络数据进行处理后显示在显示终端9上,并依据显示终端9中用户输入的管控指令,并通过将管控指令发送给功能席位服务器;
功能席位服务器利用KVM切换器8将管控指令发送给功能集成服务器5,功能集成服务器5通过通信网络服务器2对管控雷达1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扁平化网络数据协议通信,在不改变原有空管雷达的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的前提下,通过跨系统软件开发和跨平台硬件兼容集成,搭建一套嵌入式集中管控系统平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各个服务器中所搭载的具体软件类型以及开发过程不进行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针对于上述的各个服务器的软件内容均是为了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实现多雷达信息显示与控制、状态监视与管控、参数设置与调整和环境监控与采集四大功能,达到远程集中管控多型多部空管雷达的目的,例如,为了便于对雷达进行集中控制,可以包含有以下软件,雷达数据转发软件搭载于前端服务器4用于完成对雷达产生的点迹、航迹等各类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发,并通过前端交换机由光纤传输至管控中心。雷达视频信息组播软件采用组播方式来完成功能席位服务器间数据传输,打破席位限制,拓展了席位功能,使每个席位均可实现多雷达集控功能。CBP权限控制软件主要用于协调解决CBP(参数设置)远程/本地两者间的控制权冲突问题。多雷达集中管控系统综合管理软件主要用于对各雷达的信息显示、工作状态、参数设置和环境信息等进行管理操控。并可根据用户需求使用登录权限,既可按雷达站级登录使用,又可依据功能选择使用,席位设置更加灵活,交互性更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具体的雷达类型不进行限定,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控系统设备3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开展多雷达远程集中管控技术研究主要是对空管1站TRAC NG雷达、空管2站TRAC NG雷达、空管3站STAR2000雷达、空管4站LGK685A雷达共3型4部空管雷达实施集中管控,除上述提到的雷达类型以外,本申请过的方案中应用的雷达类型还可以包括多种其他的雷达,综合管理分系统主要是由综合管理服务器7、显示终端9、视频采集卡、视频交换机、KVM切换器8、显示器和鼠标键盘等组成。各站分系统主要是由前端服务器4、功能集成服务器5、前端交换机和管控交换机等组成。
目前,多雷达集中管控系统共有15台服务器组成,分别为3台前端服务器4、空管1站一/二次雷达功能集成服务器5、空管2站一/二次雷达功能集成服务器5、空管4站一/二次功能集成服务器5、空管3站功能集成服务器5、4台功能席位服务器和1台综合管理服务器7。其中前端服务器4在本地雷达采集处理一/二次雷达点航迹、原始视频、状态信息、参数优化、环境监控等数据信息后,将IBIS、RCMS、CBP、空情显示、阵地优化和状态监视等数据信息送至相应功能集成服务器5进行数据处理;综合管理服务器7通过视频采集卡获取各个功能集成服务器5输出的视频流数据,并以组播形式通过网口发送视频流信息至视频交换机,其它各个综合服务器可以通过视频交换机获取各站视频数据,并在相应其显示器上展现出来,根据需求可以通过控制软件任意选择和切换各个终端数据;再通过KM切换器获取鼠标键盘控制,从而实现对各管控雷达1的使用和控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雷达集控系统,包括管控雷达1、通信网络服务器2和管控系统设备3,管控雷达1通过通信网络服务器2与对应的管控系统设备3连接,管控系统设备3包括前端服务器4、功能集成服务器5、席位集成服务器6、综合管理服务器7、KVM切换器8以及显示终端9,通过前端服务器4完成对雷达数据的采集后,发送至功能集成服务器5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视频网络数据,并将生成的视频网络数据发送至席位集成服务器6以及综合管理服务器7,最终在显示终端9上进行显示,并且通过KVM切换器8可以实现席位集成服务器6之间相互通信并且对管控雷达1进行控制,与以往的方案相比,由于本方案中采用了上述的系统结构,因此采集得到的对应的雷达数据可以由综合管理服务器7以及显示终端9进行监视,对于指令下发也可以由一台对应的综合管理服务器7进行,因此推进监视控制一体化,提高保障质量效率,通过集中管控系统可实现雷达的无人或者少人值守,进一步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
考虑到信息传递的稳定性,如图2中所示,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前端交换机以及管控交换机;
前端服务器4采集得到的雷达数据通过前端交换机采用光纤网络传输至管控交换机后发送给功能集成服务器5。
交换机意为“开关”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通过交换机进行对应的数据传输,同时完成对本地雷达各设备IP地址的管控。雷达数据信息经前端交换机通过光纤网络传输至多雷达集中管控中。
例如,雷达的点、航迹信息只发送给IP地址为192.1.1.20的网络,若要2个IBIS软件同时运行,必须通过前端服务器4将点、航迹信息进行打包分发,因此将前端服务器4IP地址设置为192.1.1.20。同时,为避免IP地址冲突,实现数据隔离,将原生IBIS计算机IP设置为192.1.2.20,将功能集成服务器5对应的IP设置为192.1.2.21之后通过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可不影响雷达内部网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冲突。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综合管理服务器7中的软件未进行限定,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综合管理服务器7应用Cent OS操作系统,包括IBIS、STM和CBP定制LINUX操作系统集成,并通过软件开发使IBIS、STM和CBP原生软件安装于开源Cent OS操作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于上述的空情显示终端(Indicator of radar informationsystem,IBIS),专用传输模块(Specialized Technical Maintenance,STM)和机内参数优化软件(CaBinet Parameter software tool,CBP)的定制是由于TRAC NG和STAR2000雷达IBIS(信息显示与控制)、STM(状态监视与管控)和CBP(参数设置与调整)软件绑定于雷达厂家原生定制的LINUX操作系统,且部分应用软件还受到加密狗限制,使得该系统难以与普通货架硬件产品设置匹配,无法进行数据分发、IP分配和权限控制等集控功能开发,需更换操作系统进行软件开发和货架硬件匹配,因此通过测试研究以及试验验证,采用基于阿里云的开源Cent OS操作系统,进行系统环境搭建,解决不同雷达应用软件搭载不同操作系统难以兼容操作的问题,实现原生IBIS、CBP、RCMS等软件的移植和运行,达到多类原生定制操作系统整合和加密软件限制破除的目的,提高了软硬件的兼容性和操作系统的可拓展性,便于后期开发和调整。
为了解决阵地优化CBP软件远程/本地控制权问题,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前端服务器4还用于采用C/S架构的控制软件切换管控雷达1的本地与远程间的CBP控制权。
在SUP网络中只能通过1个特定IP地址(192.1.1.28)来对参数设置进行优化,所以需设计开发一套采用C/S架构的控制软件,安装在前端服务器4,用来切换本地与远程间的CBP控制权,当一端获得控制权后,另一端CBP则不能上线运行,并可自定义设定在线控制时间,在达到时间后自动下线释放控制权。
为了保障对应的信息的安全性,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综合管理服务器7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账户以及密码,并在验证账户以及密码正确后,登录对应的用户账户并对应的权限。
通过上述的方案不仅仅可以通过账户和密码提高对应的雷达信息的安全性,还可以可根据用户需求使用登录权限,既可按雷达站级登录使用,又可依据功能选择使用,席位设置更加灵活,交互性更强。
为了解决视频数据采集、分发和显示过程中,若显示分辨率较高,数据量过大,处理器运行占用率高,若一时无法完成压缩解码,将造成采集的视频画面丢失;若降低分辨率保证视频数据组播流畅,则用户操作使用界面将会模糊不清,难以分辨的问题,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功能集成服务器5还包括:视频采集卡;
视频采集卡通过采取SDK视频处理引擎技术和硬件压缩采集模式将雷达数据转化为视频网络数据,并采用GPU实现视频网络数据的分流处理,并将处理完成后的视频网络数据分发给功能席位服务器和综合管理服务器7。
通过视频采集卡硬件压缩采集模式进行视频流数据采集分发,并采用GPU实现部分视频数据的分流处理,减小显示分辨率与资源占用率的矛盾,提升视频采集的流畅性和清晰度。
为了便于观测,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综合管理服务器7连接2个显示终端9,显示终端9依据视频网络数据以及预设的分屏比例进行分屏显示。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采集监视雷达主机室、移动电站、天线等场所内的视频监控、温/湿度、烟雾报警、UPS电源等传感控制器实时数据,并遥控空调、电站等设备,实现对雷达工作场所的远程全方位环境监控。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还提供了以下表格,表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情显示与控制表格,表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状态监视与管控表格,表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境监控与采集表格。
表1:空情显示与控制表格
表2:状态监视与管控表格
表3:环境监控与采集表格
/>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系统可以通过软件以及硬件结合实现安装雷达原生软件(RCMS、CBP、IBIS等),通过网络接收雷达点/航迹、视频和环境数据信息,实现系统多雷达远程空情显示与控制、状态监视与管控、参数设置与调整、环境监控与采集四大功能。实现用户权限管理,通过联网登录,将多部雷达空情显示与控制、状态监视与管控、参数设置与调整、环境监控与采集等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显示。采集和处理功能集成服务器输出视频信号,通过组播软件发送视频流UDP数据,并使用多雷达集中管控系统软件接收数据,登录用户后,可以显示和操作多部雷达相应席位功能。视频采集卡用于将视频数据输入电脑,并转换成电脑可辨别的数字数据。多电脑控制器,可以使用一组键盘、显示器和鼠标控制多台计算机主机。主要收发和共享综合服务器采集树立视频流数据信息。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雷达集控方法,图3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雷达集控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包括前端服务器、功能集成服务器、KVM切换器、显示终端、功能席位服务器以及综合管理服务器的管控系统,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获取前端服务器采集得到的雷达数据;
雷达数据包括点航迹数据、数字化原始视频信息、系统监视控制信息。
S11:将雷达数据进行拆分并发送至相对应的功能集成服务器;
功能集成服务器通过安装、运行与所管控雷达一致的功能软件,产生与雷达数据对应的数据信息。
S12:通过视频采集卡采取SDK视频处理引擎技术和硬件压缩采集模式,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转换,形成视频网络数据;
S13:以组播形式将视频网络数据分发给功能席位服务器和综合管理服务器使用,将视频网络数据发送给显示终端;
S14:接收显示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控制指令通过席位集成服务器发送至对应的功能集成服务器。
上述方法具体实现过程以及对应有益效果请参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集控系统,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101、处理器102和通信接口103,该存储器101、处理器102和通信接口103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存储器101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雷达集控系统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2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1内的软件程序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该通信接口103可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
其中,存储器101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处理器102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处理能力。该处理器1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可以理解,图4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电子设备还可包括比图4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4所示不同的配置。图4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最后,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对应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的实施例以及对应的有益效果见上述的方法部分,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雷达集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控雷达、通信网络服务器和管控系统设备;
所述管控雷达通过所述通信网络服务器与对应的管控系统设备连接;
所述管控系统设备包括前端服务器、功能集成服务器、席位集成服务器、综合管理服务器、KVM切换器以及显示终端;
所述前端服务器用于对所述管控雷达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发得到对应的雷达数据,并将处理得到的所述雷达数据发送至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
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通过安装、运行与所管控雷达一致的功能软件,产生与所述雷达数据对应的数据信息,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转换,形成视频网络数据,以组播形式将所述视频网络数据分发给所述功能席位服务器和所述综合管理服务器;
所述综合管理服务器与所述显示终端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视频网络数据进行处理后显示在所述显示终端上,并依据所述显示终端中用户输入的管控指令,并通过将所述管控指令发送给所述功能席位服务器;
所述功能席位服务器利用所述KVM切换器进行相互通信,并将所述管控指令发送给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通过所述通信网络服务器对所述管控雷达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集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端交换机以及管控交换机;
所述前端服务器采集得到的所述雷达数据通过所述前端交换机采用光纤网络传输至所述管控交换机后发送给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集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理服务器应用CentOS操作系统,包括IBIS、STM和CBP定制LINUX操作系统集成,并通过软件开发使IBIS、STM和CBP原生软件安装于开源Cent OS操作系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集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服务器还用于采用C/S架构的控制软件切换所述管控雷达的本地与远程间的CBP控制权。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雷达集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管控雷达的监视传感控制器实时数据,所述综合管理服务器用于远程遥控所述管控雷达的环境控制设备,所述传感控制器视频监控、温/湿度传感器、烟雾报警传感器、UPS电源,所述环境控制设备包括空调、供电设备、加湿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雷达集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还包括:视频采集卡;
所述视频采集卡通过采取SDK视频处理引擎技术和硬件压缩采集模式将所述雷达数据转化为所述视频网络数据,并采用GPU实现所述视频网络数据的分流处理,并将处理完成后的所述视频网络数据分发给所述功能席位服务器和所述综合管理服务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雷达集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理服务器连接2个所述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依据所述视频网络数据以及预设的分屏比例进行分屏显示。
8.一种雷达集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前端服务器、功能集成服务器、KVM切换器、显示终端、功能席位服务器以及综合管理服务器的管控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前端服务器采集得到的所述雷达数据,所述雷达数据包括点航迹数据、数字化原始视频信息、系统监视控制信息;
将所述雷达数据进行拆分并发送至相对应的功能集成服务器,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通过安装、运行与所管控雷达一致的功能软件,产生与所述雷达数据对应的数据信息;
通过视频采集卡采取SDK视频处理引擎技术和硬件压缩采集模式,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转换,形成视频网络数据;
以组播形式将所述视频网络数据分发给功能席位服务器和综合管理服务器使用,并将所述视频网络数据发送给所述显示终端,并接收所述显示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通过席位集成服务器发送至对应的所述功能集成服务器。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处理器;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032675.XA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雷达集控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70750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2675.XA CN117075046A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雷达集控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2675.XA CN117075046A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雷达集控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5046A true CN117075046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16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32675.XA Pending CN117075046A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雷达集控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7504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220531A (ja) 電力分配ユニットのコンフィグレーションを行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8366051B (zh) 一种物联网感知数据共享系统
EP2737381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power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CN106227636A (zh) 一种基于ipmi的数据中心带外管理系统
CN103916625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视频监控系统及方法
US20130067544A1 (en) System for authentication management of a sensor node having a subscription processing function,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ystem
CN104052631A (zh) 一种设备信息的采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3036736A (zh) 一种基于数据源的组态化设备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3201689A (zh) 具有嵌入式网络服务器的现场面板及其访问方法
CN103945012A (zh) 一种模块化的智能终端实现方法
CN113194550B (zh) 数据通道的构建方法、服务器及数据集群系统
CN102448057A (zh) 一种物联网系统及其组网方法
CN102833322B (zh) 一种高伸缩性的分布式智能物联网络
KR20220052525A (ko) 분산 클라우드 시스템 환경의 통합 자원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1703908B1 (ko) 통합배선반 망 정보수집 및 관리시스템, 그리고 그 방법
CN101945086A (zh) 视频型安防网关接入安防系统业务平台及信息传送方法
CN111597024A (zh) 跨域集群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683506A (zh) 一种电力系统变电站综合一体化联动安全系统
CN209881824U (zh) 一种基于私有云平台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系统
CN102238571B (zh) 物联网m2m业务处理的装置、系统以及方法
CN106341463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移动互联音视频管控系统
CN116032691B (zh) 靶场互联互通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429798A (zh) 物联网网络配置系统
CN117075046A (zh) 一种雷达集控方法及系统
CN111953525A (zh) 专有设备运维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2

Address after: 430000, No. 71 Jinshan Avenue, Dongxih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95174 Unit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pplicant after: Wuhan Nusituo Software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4, 5th Floor, SOHOB Building Unit 1, Jindi Zicheng (Phase III of K3 plot), No. 1335 Tuanjie Avenue,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00

Applicant before: Wuhan Nusituo Software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