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9341A - 净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净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9341A
CN117069341A CN202311291902.0A CN202311291902A CN117069341A CN 117069341 A CN117069341 A CN 117069341A CN 202311291902 A CN202311291902 A CN 202311291902A CN 117069341 A CN117069341 A CN 117069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 element
pipeline
water inlet
purif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919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可可
李友铃
周曌
侯桂林
凌润锌
李斌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2919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693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69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93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6Regeneration of sorbents, filt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公开了净水系统,包括:制水装置,包括制水管路以及依次串接至制水管路的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前置滤芯具有前置滤芯进水口和前置滤芯出水口,后置滤芯具有后置滤芯进水口和后置滤芯出水口;反向冲洗管路,包括并联至前置滤芯进水口与后置滤芯出水口之间的第一管路,以及并联至后置滤芯进水口与前置滤芯出水口之间的第二管路;当净水系统执行反向冲洗模式时,热水依次流经第一管路、后置滤芯出水口、后置滤芯、后置滤芯进水口、第二管路、前置滤芯出水口、前置滤芯和前置滤芯进水口。本发明可以对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反向冲洗,延长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的使用寿命,无需经常更换,与相关技术相比,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净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自来水在管网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铁锈、泥沙、有机物及微生物等污染。随着人们对水质安全的关注,带有净化功能的净水机逐渐为市场所接受。净水机的净水系统通常包括预处理滤芯、精密滤芯、后处理滤芯,其中预处理滤芯用于去除有机物、胶体、重金属以及泥沙颗粒等;精密滤芯精度极高,例如反渗透膜滤芯,是净水系统的核心处理滤芯;后处理滤芯用于去除微量元素、调整pH和饮用口感等。由于活性炭能够有效去除对精密滤芯RO滤芯造成损伤的余氯等氧化性物质,因此活性炭滤芯是净水机的预处理滤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但活性炭滤芯相对于其他滤芯寿命较短,不仅需要频繁换芯,还限制了整机额定净水量标称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以解决活性炭滤芯寿命短、需要频繁更换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包括:
制水装置,包括制水管路以及依次串接至所述制水管路的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和所述后置滤芯包含炭净水单元,所述前置滤芯具有前置滤芯进水口和前置滤芯出水口,所述后置滤芯具有后置滤芯进水口和后置滤芯出水口;
反向冲洗管路,包括并联至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与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之间的第一管路,以及并联至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与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之间的第二管路;
当所述净水系统执行反向冲洗模式时,热水依次流经所述第一管路、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所述后置滤芯、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所述第二管路、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所述前置滤芯和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
有益效果:净水系统正常制水时,此时自来水通过制水管路进行制水。当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吸附有较多的杂质,将净水系统切换为反向冲洗模式,可对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进行反向冲洗,热水依次流经第一管路、后置滤芯出水口、后置滤芯、后置滤芯进水口、第二管路、前置滤芯出水口、前置滤芯和前置滤芯进水口,热水从后置滤芯出水口进入后置滤芯,对后置滤芯进行反向冲洗,炭净水单元包括活性炭,热水可以打破活性炭与污染吸附物之间的平衡,使污染物解析脱附,可以有效的将后置滤芯吸附的杂质剥离去除,从而使后置滤芯中活性炭恢复部分吸附能力,实现再生,之后水流从后置滤芯进水口流出后经第二管路从前置滤芯出水口进入前置滤芯,对前置滤芯进行反向冲洗,热水可以打破活性炭与污染吸附物之间的平衡,使污染物解析脱附,可以有效的将前置滤芯吸附的杂质剥离去除,从而使前置滤芯中活性炭恢复部分吸附能力,实现再生。
因此,该净水系统可以对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反向冲洗,延长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的使用寿命,延长更换周期,无需经常更换,与相关技术相比,成本更低,且能确保用水安全,对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中的炭净水单元再生过程安全简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连接有与自来水进口连通的进水管路,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还连接有排水管路,所述排水管路设有第一开关阀;
所述制水装置还包括精滤芯,所述精滤芯具有精滤芯进水口、纯水口和废水口,所述精滤芯进水口与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通过第三管路连通;
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与所述纯水口通过第四管路相连,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与取水口通过出水管路相连;
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路;
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
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具有使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连通的第一状态、使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的第二状态;
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具有使所述纯水口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连通的第三状态、使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与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连通的第四状态;
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具有使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与所述取水口连通的第五状态、使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连通的第六状态;
所述净水系统执行制水模式时,所述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五状态;
所述净水系统执行所述反冲洗模式时,所述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六状态,对所述前置滤芯和所述后置滤芯反向冲洗,且对所述前置滤芯和所述后置滤芯反向冲洗的水为热水。
有益效果:净水系统正常制水时,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三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五状态,第一开关阀关闭,此时自来水经前置滤芯进水口进入前置滤芯,经前置滤芯过滤后,从前置滤芯出水口流出,之后经第一管路进入精滤芯中进行过滤,经过精滤芯过滤形成的纯水从纯水口流出,经第二管路流入后置滤芯,经后置滤芯再次过滤后可以供用户饮用。当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吸附有较多的杂质,将净水系统切换为热再生模式,可对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进行反向冲洗。净水系统处于热再生模式时,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四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六状态,此时,水进入进水管路后流向第一管路,经第一管路后从后置滤芯的后置滤芯出水口进入后置滤芯内,对后置滤芯进行反向冲洗,由于对后置滤芯反向冲洗的水为热水,因此可以有效的将后置滤芯吸附的杂质剥离去除,之后水流从后置滤芯进水口流出后经第三管路从前置滤芯出水口进入前置滤芯,对前置滤芯进行反向冲洗,由于对前置滤芯反向冲洗的水为热水,因此可以有效的将前置滤芯吸附的杂质剥离去除,带有杂质的冲洗水从前置滤芯进口流出后从排水管路排出。
因此,该净水系统可以对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反向冲洗,延长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的使用寿命,无需经常更换,与相关技术相比,成本更低,且能确保用水安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路设有第二开关阀,所述净水系统还具有浸泡模式,所述净水系统执行所述浸泡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关闭。
有益效果:反冲洗模式时,先使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四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六状态,使热水充分进入后置滤芯和前置滤芯后,将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关闭,此时热水对后置滤芯和前置滤芯进行充分浸泡,使后置滤芯和前置滤芯吸附的杂质脱落,浸泡一段时间后,将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打开,利用流动的热水对后置滤芯和前置滤芯反向冲洗,冲洗水经排水管路排出。可进一步提高对后置滤芯和前置滤芯的反向冲洗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具有冷却模式,所述净水系统执行所述冷却模式时,所述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六状态,对所述前置滤芯和所述后置滤芯反向冲洗,且对所述前置滤芯和所述后置滤芯反向冲洗的水为冷水。
有益效果:由于反冲洗模式时,对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反向冲洗的水为热水,而精滤芯通常不耐高温,因此在反冲洗模式结束后,在制水模式之前,将净水系统切换为冷却模式,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四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六状态,常温或低温的自来水进入进水管路后流向第一管路,经第一管路后从后置滤芯的后置滤芯出水口进入后置滤芯内,对后置滤芯进行反向冲洗,之后水流从后置滤芯进水口流出后经第三管路从前置滤芯出水口进入前置滤芯,对前置滤芯进行反向冲洗,从前置滤芯进水口流出的水最终经排水管路排出。因此,经过冷却模式后,前置滤芯内没有热水,可避免正常制水时因热水流向精滤芯而对精滤芯造成损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净水系统具有使所述反冲洗模式和所述冷却模式交替运行的工作状态。
有益效果:通过使反冲洗模式和冷却模式交替运行,可以达到较好的再生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设有加热部件。
有益效果:加热部件外置于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不影响对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的更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置滤芯的膜壳和所述后置滤芯的膜壳均设置有加热部件。
有益效果:共设置两个加热部件,其中一个加热部件与前置滤芯的膜壳一体设置,另一个加热部件与后置滤芯的膜壳一体设置,当膜壳与内芯分离时,更换滤芯时可仅更换内芯,当膜壳与内芯一体时,更换时需更换整个滤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净水系统包括水温检测元件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水温检测元件及所述加热部件通信连接,所述水温检测元件能够检测所述反冲洗模式时对所述前置滤芯和所述后置滤芯反向冲洗的水的温度,并能够根据对所述前置滤芯和所述后置滤芯反向冲洗的水的温度调节所述加热部件的功率。
有益效果:可以通过调节加热部件的功率来实现不同温度的热再生模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进水管路连接点处的第一三通阀。
有益效果:第一管路切换结构为第一三通阀,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即可实现进水管路与前置滤芯进水口连通的第一状态以及使进水管路与第一管路连通的第二状态,结构简单,便于控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四管路相连,所述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四管路连接点处的第二三通阀。
有益效果:第二管路切换结构为第二三通阀,通过控制第二三通阀即可实现纯水口与后置滤芯进水口连通的第三状态以及使后置滤芯进水口与前置滤芯出水口连通的第四状态,结构简单,便于控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出水管路相连,所述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出水管路连接点处的第三三通阀。
有益效果:第三管路切换结构为第三三通阀,通过控制第三三通阀即可实现后置滤芯出水口与取水口连通的第五状态以及使第一管路与后置滤芯出水口连通的第六状态,结构简单,便于控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管路设有第三开关阀,所述制水模式时,所述第三开关阀打开,所述反冲洗模式时,所述第三开关阀关闭。
有益效果:当制水模式时,第三开关阀打开,经前置滤芯过滤后的水从前置滤芯出水口流出后可流向精滤芯;反冲洗模式时,第三开关阀关闭,可阻止第二管路中的热水流向精滤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粗过滤滤芯,所述粗过滤滤芯具有粗过滤滤芯进水口、粗过滤滤芯出水口,所述粗过滤滤芯进水口与自来水进口连通,所述粗过滤滤芯出水口与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通过所述进水管路相连。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粗过滤滤芯,在制水模式时,自来水先经粗过滤滤芯过滤后,再进入前置滤芯进行过滤;在反冲洗模式时,自来水先经过粗过滤滤芯过滤后,再经第一管路流向后置滤芯,可以避免反冲洗模式时自来水中的杂质对后置滤芯和前置滤芯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净水系统当加热部件外置于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净水系统当加热部件内置于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净水系统处于制水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净水系统处于制水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净水系统处于反冲洗模式或冷却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净水系统处于反冲洗模式或冷却模式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置滤芯;101、前置滤芯进水口;102、前置滤芯出水口;2、精滤芯;201、精滤芯进水口;202、纯水口;203、废水口;3、后置滤芯;301、后置滤芯进水口;302、后置滤芯出水口;4、自来水进口;5、进水管路;6、排水管路;7、第一开关阀;8、第三管路;9、第四管路;10、第二管路;11、取水口;12、出水管路;13、第一管路;14、增压泵;15、第二开关阀;16、加热部件;17、第一三通阀;18、第二三通阀;19、第三三通阀;20、粗过滤滤芯;2001、粗过滤滤芯进水口;2002、粗过滤滤芯出水口;21、浓水管道;22、废水电磁阀;23、第三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实现净水机滤芯长寿命、少换芯的目标,行业内延长炭滤芯寿命主要通过改进炭材质、制作工艺和增加炭用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净水性能和寿命,但总存在失效点,有必要寻找提升活性炭滤芯寿命的突破口。
经调研,活性炭吸附污染物的过程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是活性炭中主要发生的吸附过程,改变条件可打破吸附平衡,使吸附质发生解析脱离;化学吸附过程不可逆,本质上是活性炭表面官能团与污染物分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在具体作用过程中,活性炭先以物理吸附作用为主,待物理吸附接近饱和后,化学吸附介入,直接完全失效。针对活以上特性,寻找途径打破活性炭和吸附质之间的平衡,使物理吸附向逆方向进行,同时减缓化学吸附的反应进程,使活性炭再生、恢复吸附能力,可达到使用寿命延长的目的。
经研究,通过再生延长炭滤芯寿命的方法主要有物理高温、蒸汽或震动、以及化学试剂来实现。如专利CN217350956U公开了一种自清洁净化装置,通过高温蒸气方式实现活性炭纤维的再生,但该方法适用于石化及环保行业的大型净化处理装置,工艺实现要求高,不适用于家用净水机;专利CN113788554A公开了一种通过水蒸气、震动及物理撞击,疏通活性炭的间隙,使其恢复吸附能力的方法,能够实现自我完成再生过程,但不仅实现装置复杂,还需要额外添加絮凝剂,无法保证使用过程及饮用水的安全性;专利CN202654783U公开了一种高效活性炭纤维过滤装置,通过二氧化氯浸泡加高温蒸气的方法实现滤芯的再生,但引入化学物质二氧化氯无法保证水质安全性;专利CN101844075A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再生的装置及方法,通过电化学方法,在电解状态下使被吸附于活性炭中的污染物质被分解还原后被脱附下来而实现活性炭再生,但溶液中有金属物质的析出无法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而且增加了用电能耗。
而小体积是市场目前主要的发展趋势,低成本则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以上分析,有必要寻找一种更有效的炭滤芯寿命的通用技术。本实施例的目的为解决炭滤寿命短、换芯频繁的问题,提升炭滤芯寿命,同时能满足节能环保要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下面结合图1至图6,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包括制水装置和反向冲洗管路。
其中,制水装置包括制水管路以及依次串接至制水管路的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包含炭净水单元,前置滤芯1具有前置滤芯进水口101和前置滤芯出水口102,后置滤芯3具有后置滤芯进水口301和后置滤芯出水口302;反向冲洗管路,包括并联至前置滤芯进水口101与后置滤芯出水口302之间的第一管路13,以及并联至后置滤芯进水口301与前置滤芯出水口102之间的第二管路10;当净水系统执行反向冲洗模式时,热水依次流经第一管路13、后置滤芯出水口302、后置滤芯3、后置滤芯进水口301、第二管路10、前置滤芯出水口102、前置滤芯1和前置滤芯进水口101。
在该实施例中,净水系统正常制水时,此时自来水通过制水管路进行制水。当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吸附有较多的杂质,将净水系统切换为反向冲洗模式,可对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进行反向冲洗,热水依次流经第一管路、后置滤芯出水口、后置滤芯、后置滤芯进水口、第二管路、前置滤芯出水口、前置滤芯和前置滤芯进水口,热水从后置滤芯出水口进入后置滤芯,对后置滤芯进行反向冲洗,炭净水单元包括活性炭,热水可以打破活性炭与污染吸附物之间的平衡,使污染物解析脱附,可以有效的将后置滤芯吸附的杂质剥离去除,从而使后置滤芯中活性炭恢复部分吸附能力,实现再生,之后水流从后置滤芯进水口流出后经第二管路从前置滤芯出水口进入前置滤芯,热水可以打破活性炭与污染吸附物之间的平衡,使污染物解析脱附,对前置滤芯进行反向冲洗,可以有效的将前置滤芯吸附的杂质剥离去除,从而使前置滤芯中活性炭恢复部分吸附能力,实现再生。
因此,该净水系统可以对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反向冲洗,延长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的使用寿命,延长更换周期,无需经常更换,与相关技术相比,成本更低,且能确保用水安全,对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中的炭净水单元再生过程安全简便。
具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前置滤芯进水口101连接有与自来水进口4连通的进水管路5,前置滤芯进水口101还连接有排水管路6,排水管路6设有第一开关阀7。
制水装置精滤芯2具有精滤芯进水口201、纯水口202和废水口203,精滤芯进水口201与前置滤芯出水口102通过第三管路8连通。
后置滤芯3具有后置滤芯进水口301、后置滤芯出水口302,后置滤芯进水口301与纯水口202通过第四管路9相连,后置滤芯进水口301与前置滤芯出水口102通过第二管路10相连,后置滤芯出水口302与取水口11通过出水管路12相连。
第一管路13连通后置滤芯出水口302与进水管路5。
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切换结构、第二管路切换结构、第三管路切换结构。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具有使进水管路5与前置滤芯进水口101连通的第一状态、使进水管路5与第一管路13连通的第二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具有使纯水口202与后置滤芯进水口301连通的第三状态、使后置滤芯进水口301与前置滤芯出水口102连通的第四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具有使后置滤芯出水口302与取水口11连通的第五状态、使第一管路13与后置滤芯出水口302连通的第六状态。
净水系统执行制水模式时,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三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五状态;净水系统执行反冲洗模式时,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四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六状态,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且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的水为热水。
在该实施例中,净水系统正常制水时,如图3和图4,图中加粗的线条示意水的流向,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三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五状态,第一开关阀7关闭,此时自来水经前置滤芯进水口101进入前置滤芯1,经前置滤芯1过滤后,从前置滤芯出水口102流出,之后经第三管路8进入精滤芯2中进行过滤,经过精滤芯2过滤形成的纯水从纯水口202流出,经第四管路9流入后置滤芯3,经后置滤芯3再次过滤后可以供用户饮用。当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吸附有较多的杂质,将净水系统切换为反冲洗模式,可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进行反向冲洗。净水系统处于反冲洗模式时,如图5和图6,图中加粗的线条示意水的流向,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四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六状态,此时,水进入进水管路5后流向第一管路13,经第一管路13后从后置滤芯3的后置滤芯出水口302进入后置滤芯3内,对后置滤芯3进行反向冲洗,由于对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的水为热水,因此可以有效的将后置滤芯3吸附的杂质剥离去除,之后水流从后置滤芯进水口301流出后经第二管路10从前置滤芯出水口102进入前置滤芯1,对前置滤芯1进行反向冲洗,由于对前置滤芯1反向冲洗的水为热水,因此可以有效的将前置滤芯1吸附的杂质剥离去除,带有杂质的冲洗水从前置滤芯1进口流出后从排水管路6排出。
因此,该净水系统可以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延长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的使用寿命,无需经常更换,与相关技术相比,成本更低,且能确保用水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前置滤芯1用于去除有机物、胶体、重金属以及泥沙颗粒等,有多种体现形式,例如由一级PP棉或超滤和一级前置活性炭滤芯串联组成,或直接以一级PCB等形式的复合滤芯;后置滤芯3多为后置活性炭滤芯,可位于纯水出水部分前或后,是净水系统中最后一级,用于去除微量元素、调整pH和饮用口感等;精滤芯2主要由RO膜组成,是净水系统的核心部件,净化精度极高,可滤除除水分子外的所有杂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后置滤芯3处理的水为经前置滤芯1和精滤芯2多重过滤后的水,因此后置滤芯3吸附的杂质并不会特别多,因此,反冲洗模式时,水先对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从后置滤芯进水口301流出的水再流向前置滤芯1,对前置滤芯1反向冲洗,并不会影响对前置滤芯1的反向冲洗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精滤芯2通常不耐高温,因此本实施例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时,避开了精滤芯2,避免对精滤芯2造成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净水系统还包括泵(图中未全部示出),泵主要为增压泵14和抽水泵,增压泵14用于增压、控制整个净水系统的关启。
对于各个部件关启以及整机运行的程序控制,主要根据相关的检测参数(例如净水量、时间、水温、液位等)控制增压泵14的启停、加热部件16的功率、管路控制阀的关启,以实现各个模式的切换。由于本实施例的重点在于用热水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因此对于具体的程序控制,不属于本实施例的重点,本实施例不做详细介绍。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水管路5设有第二开关阀15,净水系统还具有浸泡模式,净水系统执行浸泡模式时,第一开关阀7和第二开关阀15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反冲洗模式时,先使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四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六状态,使热水充分进入后置滤芯3和前置滤芯1后,将第一开关阀7和第二开关阀15关闭,此时热水对后置滤芯3和前置滤芯1进行充分浸泡,使后置滤芯3和前置滤芯1吸附的杂质脱落,浸泡一段时间后,将第一开关阀7和第二开关阀15打开,利用流动的热水对后置滤芯3和前置滤芯1反向冲洗,冲洗水经排水管路6排出。可进一步提高对后置滤芯3和前置滤芯1的反向冲洗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净水系统还具有冷却模式,净水系统执行冷却模式时,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四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六状态,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且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的水为冷水。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反冲洗模式时,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的水为热水,而精滤芯2通常不耐高温,因此在反冲洗模式结束后,在制水模式之前,将净水系统切换为冷却模式,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四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六状态,常温或低温的自来水进入进水管路5后流向第一管路13,经第一管路13后从后置滤芯3的后置滤芯出水口302进入后置滤芯3内,对后置滤芯3进行反向冲洗,之后水流从后置滤芯进水口301流出后经第二管路10从前置滤芯出水口102进入前置滤芯1,对前置滤芯1进行反向冲洗,从前置滤芯进水口101流出的水最终经排水管路6排出。因此,经过冷却模式后,前置滤芯1内没有热水,可避免正常制水时因热水流向精滤芯2而对精滤芯2造成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反冲洗模式具体包括流水冲洗、浸泡、长时间冲洗、短时间冲洗等各种形式,可以使反冲洗模式与冷却模式交替运行来得到最佳的再生效果。
其中,反冲洗模式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浸泡的热水温度大于环境温度、小于水沸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路13设有加热部件16。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部件16外置于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不影响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的更换。
具体地,净水系统正常制水时,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三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五状态,第一开关阀7关闭,此时自来水经前置滤芯进水口101进入前置滤芯1,经前置滤芯1过滤后,从前置滤芯出水口102流出,之后经第三管路8进入精滤芯2中进行过滤,经过精滤芯2过滤形成的纯水从纯水口202流出,经第四管路9流入后置滤芯3,经后置滤芯3再次过滤后可以供用户饮用。当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吸附有较多的杂质,将净水系统切换为反冲洗模式,可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进行反向冲洗。净水系统处于反冲洗模式时,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四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六状态,此时,水进入进水管路5后,流向第一管路13,经第一管路13上的部件加热后从后置滤芯3的后置滤芯出水口302进入后置滤芯3内,对后置滤芯3进行反向冲洗,由于对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的水为热水,因此可以有效的将后置滤芯3吸附的杂质剥离去除,之后水流从后置滤芯进水口301流出后经第二管路10从前置滤芯出水口102进入前置滤芯1,对前置滤芯1进行反向冲洗,由于对前置滤芯1反向冲洗的水为热水,因此可以有效的将前置滤芯1吸附的杂质剥离去除,带有杂质的冲洗水从前置滤芯1进口流出后从排水管路6排出。
加热部件16可以是不锈钢加热管、电加热丝等,通过发热迅速升温至指定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置滤芯1的膜壳和后置滤芯3的膜壳均设置有加热部件16。
在该实施例中,共设置两个加热部件16,其中一个加热部件16与前置滤芯1的膜壳一体设置,另一个加热部件16与后置滤芯3的膜壳一体设置,当膜壳与内芯分离时,更换滤芯时可仅更换内芯,当膜壳与内芯一体时,更换时需更换整个滤芯。
具体地,净水系统正常制水时,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三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五状态,第一开关阀7关闭,此时自来水经前置滤芯进水口101进入前置滤芯1,经前置滤芯1过滤后,从前置滤芯出水口102流出,之后经第三管路8进入精滤芯2中进行过滤,经过精滤芯2过滤形成的纯水从纯水口202流出,经第四管路9流入后置滤芯3,经后置滤芯3再次过滤后可以供用户饮用。当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吸附有较多的杂质,将净水系统切换为反冲洗模式,可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进行反向冲洗。净水系统处于反冲洗模式时,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四状态,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第六状态,此时,水进入进水管路5后,流向第一管路13,经第一管路13后从后置滤芯3的后置滤芯出水口302进入后置滤芯3内,对后置滤芯3进行反向冲洗,由于后置滤芯3的膜壳设置有加热部件16,加热部件16加热可使对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的水为热水,因此可以有效的将后置滤芯3吸附的杂质剥离去除,之后水流从后置滤芯进水口301流出后经第二管路10从前置滤芯出水口102进入前置滤芯1,由于前置滤芯1的膜壳设置有加热部件16,加热部件16加热可使对前置滤芯1反向冲洗的水为热水,因此可以有效的将前置滤芯1吸附的杂质剥离去除,带有杂质的冲洗水从前置滤芯1进口流出后从排水管路6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净水系统包括水温检测元件及控制器,控制器与水温检测元件及加热部件16通信连接,水温检测元件能够检测反冲洗模式时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的水的温度,并能够根据对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的水的温度调节加热部件16的功率。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加热部件16的功率来实现不同温度的反冲洗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包括设于第一管路13与进水管路5连接点处的第一三通阀17。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管路切换结构为第一三通阀17,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17即可实现进水管路5与前置滤芯进水口101连通的第一状态以及使进水管路5与第一管路13连通的第二状态,结构简单,便于控制。
具体地,第一三通阀17具有靠近自来水进口4一侧的第一端口、靠近前置滤芯1一侧的第二端口、与第一管路13相连的第三端口,当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时,为第一状态,当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连通时,为第二状态。具体在制水模式时,第一三通阀17切换为使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的第一状态,在反冲洗模式和冷却模式时,第一三通阀17切换为使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的第二状态。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可以包括分别设于第一管路13以及进水管路5上且靠近前置滤芯1的开关阀,通过控制这两个开关阀的开关来实现第一管路切换结构不同状态的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路10与第四管路9相连,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包括设于第二管路10与第四管路9连接点处的第二三通阀18。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管路切换结构为第二三通阀18,通过控制第二三通阀18即可实现纯水口202与后置滤芯进水口301连通的第三状态以及使后置滤芯进水口301与前置滤芯出水口102连通的第四状态,结构简单,便于控制。
具体地,第二三通阀18具有靠近纯水端一侧的第四端口、靠近后置滤芯3一侧的第五端口、与第二管路10相连的第六端口,当第四端口与第五端口连通时,为第三状态,当第五端口与第六端口连通时,为第四状态。具体在制水模式时,第二三通阀18切换为使第四端口与第五端口连通的第三状态,在反冲洗模式和冷却模式时,第二三通阀18切换为使第五端口与第六端口连通的第四状态。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可以包括分别设于第四管路9和第二管路10上的开关阀,通过控制这两个开关阀的开关来实现,第二管路切换结构不同状态的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路13与出水管路12相连,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包括设于第一管路13与出水管路12连接点处的第三三通阀19。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管路切换结构为第三三通阀19,通过控制第三三通阀19即可实现后置滤芯出水口302与取水口11连通的第五状态以及使第一管路13与后置滤芯出水口302连通的第六状态,结构简单,便于控制。
具体地,第三三通阀19具有靠近后置滤芯3一侧的第七端口、靠近取水口11一侧的第八端口、与第一管路13相连的第九端口,当第七端口与第八端口连通时,为第五状态,当第九端口与第七端口连通时,为第六状态,具体在制水模式时,第三三通阀19切换为使第七端口与第八端口连通的第五状态,在反冲洗模式和冷却模式时,第三三通阀19切换为使第九端口与第七端口连通的第六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管路8设有第三开关阀23,制水模式时,第三开关阀23打开,反冲洗模式时,第三开关阀23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当制水模式时,第三开关阀23打开,经前置滤芯1过滤后的水从前置滤芯出水口102流出后可流向精滤芯2;反冲洗模式时,第三开关阀23关闭,可阻止第二管路10中的热水流向精滤芯2。
在一个实施例中,净水系统还包括粗过滤滤芯20,粗过滤滤芯20具有粗过滤滤芯进水口2001、粗过滤滤芯出水口2002,粗过滤滤芯进水口2001与自来水进口4连通,粗过滤滤芯出水口2002与前置滤芯进水口101通过进水管路5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粗过滤滤芯20,在制水模式时,自来水先经粗过滤滤芯20过滤后,再进入前置滤芯1进行过滤;在反冲洗模式时,自来水先经过粗过滤滤芯20过滤后,再经第一管路13流向后置滤芯3,可以避免反冲洗模式时自来水中的杂质对后置滤芯3和前置滤芯1造成污染。
在一个实施例中,废水口203连接有浓水管道21,浓水管道21设有废水电磁阀22。
在该实施例中,制水模式时,精滤芯2过滤后的纯水流向后置滤芯3,过滤产生的浓水则经浓水管道21排出。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水装置,包括制水管路以及依次串接至所述制水管路的前置滤芯(1)和后置滤芯(3),所述前置滤芯(1)和所述后置滤芯(3)包含炭净水单元,所述前置滤芯(1)具有前置滤芯进水口(101)和前置滤芯出水口(102),所述后置滤芯(3)具有后置滤芯进水口(301)和后置滤芯出水口(302);
反向冲洗管路,包括并联至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101)与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302)之间的第一管路(13),以及并联至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301)与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102)之间的第二管路(10);
当所述净水系统执行反向冲洗模式时,热水依次流经所述第一管路(13)、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302)、所述后置滤芯(3)、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301)、所述第二管路(10)、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102)、所述前置滤芯(1)和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101)连接有与自来水进口(4)连通的进水管路(5),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101)还连接有排水管路(6),所述排水管路(6)设有第一开关阀(7);
所述制水装置还包括精滤芯(2),所述精滤芯(2)具有精滤芯进水口(201)、纯水口(202)和废水口(203),所述精滤芯进水口(201)与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102)通过第三管路(8)连通;
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301)与所述纯水口(202)通过第四管路(9)相连,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302)与取水口(11)通过出水管路(12)相连;
所述第一管路(13)连通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302)与所述进水管路(5);
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
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具有使所述进水管路(5)与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101)连通的第一状态、使所述进水管路(5)与所述第一管路(13)连通的第二状态;
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具有使所述纯水口(202)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301)连通的第三状态、使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301)与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102)连通的第四状态;
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具有使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302)与所述取水口(11)连通的第五状态、使所述第一管路(13)与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302)连通的第六状态;
所述净水系统执行制水模式时,所述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五状态;
所述净水系统执行所述反冲洗模式时,所述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六状态,对所述前置滤芯(1)和所述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且对所述前置滤芯(1)和所述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的水为热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5)设有第二开关阀(15),所述净水系统还具有浸泡模式,所述净水系统执行所述浸泡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阀(7)和所述第二开关阀(15)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具有冷却模式,所述净水系统执行所述冷却模式时,所述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六状态,对所述前置滤芯(1)和所述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且对所述前置滤芯(1)和所述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的水为冷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具有使所述反冲洗模式和所述冷却模式交替运行的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3)设有加热部件(16);
或者,所述前置滤芯(1)的膜壳和所述后置滤芯(3)的膜壳均设置有加热部件(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包括水温检测元件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水温检测元件及所述加热部件(16)通信连接,所述水温检测元件能够检测所述反冲洗模式时对所述前置滤芯(1)和所述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的水的温度,并能够根据对所述前置滤芯(1)和所述后置滤芯(3)反向冲洗的水的温度调节所述加热部件(16)的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切换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管路(13)与所述进水管路(5)连接点处的第一三通阀(17)。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10)与所述第四管路(9)相连,所述第二管路切换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管路(10)与所述第四管路(9)连接点处的第二三通阀(18)。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3)与所述出水管路(12)相连,所述第三管路切换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管路(13)与所述出水管路(12)连接点处的第三三通阀(19)。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8)设有第三开关阀(23),所述制水模式时,所述第三开关阀(23)打开,所述反冲洗模式时,所述第三开关阀(23)关闭。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水装置还包括粗过滤滤芯(20),所述粗过滤滤芯(20)具有粗过滤滤芯进水口(2001)、粗过滤滤芯出水口(2002),所述粗过滤滤芯进水口(2001)与自来水进口(4)连通,所述粗过滤滤芯出水口(2002)与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101)通过所述进水管路(5)相连。
CN202311291902.0A 2023-10-07 2023-10-07 净水系统 Pending CN1170693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91902.0A CN117069341A (zh) 2023-10-07 2023-10-07 净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91902.0A CN117069341A (zh) 2023-10-07 2023-10-07 净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9341A true CN117069341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06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91902.0A Pending CN117069341A (zh) 2023-10-07 2023-10-07 净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693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21628B1 (ko) 전기탈이온 시스템을 구비한 정수기
CN2813593Y (zh) 家用纯水机反渗透膜的自动反冲洗结构
CN101254967B (zh) 纯水机及纯水机工作方法
KR100444125B1 (ko) 고효율 수처리 시스템
CN221217517U (zh) 净水系统
CN201099627Y (zh) 节水、长效型纯水机
CN219907291U (zh) 一种直饮水净水系统
CN221117230U (zh) 净水系统
CN221117231U (zh) 净水系统
CN209583711U (zh) 互相反洗超滤装置
CN221117228U (zh) 净水系统
CN117069341A (zh) 净水系统
CN117088571A (zh) 净水系统
CN117342722A (zh) 净水系统
CN221217519U (zh) 净水装置
CN221117224U (zh) 净水系统
CN214715718U (zh) 净水系统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21117233U (zh) 净水装置
CN109607683B (zh) 一种互相反洗超滤装置
CN221117226U (zh) 净水系统
CN221117225U (zh) 净水系统
CN117069339A (zh) 净水装置及其制水控制方法
CN117069342A (zh) 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8435311U (zh) 免维护预处理净水装置、净水器及血液透析系统
CN221217518U (zh) 净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