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2421B - 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2421B
CN117062421B CN202311322627.4A CN202311322627A CN117062421B CN 117062421 B CN117062421 B CN 117062421B CN 202311322627 A CN202311322627 A CN 202311322627A CN 117062421 B CN117062421 B CN 117062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telescopic baffle
assembly
liquid
control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26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62421A (zh
Inventor
黄玲
和巍巍
周福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sic Semiconductor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sic Semiconducto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ic Semiconductor Ltd filed Critical Basic Semiconductor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226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62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62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2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62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2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54Cold plates transferring heat from heat source to coola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Abstract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本申请提供了包括散热底板、散热翅片、伸缩挡板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伸缩挡板组件的触发组件;所述散热底板一面设有用于和待散热装置贴合的散热区域,所述散热底板另一面设有所述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底板与所述散热翅片连接的一面设有所述伸缩挡板组件和所述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设置在所述伸缩挡板组件靠近冷却液体流入的一侧;当对所述待散热装置进行散热时,通过冷却液体触发所述触发组件使所述伸缩挡板组件活动。本申请通过伸缩挡板组件能够有效的对冷却液体进行阻挡,从而能够有效均匀增加冷却液体和整个散热底板的接触时间,使得散热底板的散热具有更均匀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载大功率模块应用中,为满足模块的散热需求,一般会采用液冷散热,相应地,功率模块的散热底板结构大多数采用的是针翅型液冷散热结构。然后将装配了针翅型液冷散热结构的大功率模块安装于外部水道结构中,通入水流即可进行液冷散热。对于目前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大功率的车载功率模块,其内部一般为三个发热区域,从左至右排列,而相应的液冷水流方向也是从左至右流经三个区域对模块三个散热区域进行液冷散热。
在实际液冷应用测试中发现,液冷过程中的散热并不均匀,且有时会有较大的差异性。靠近进水口的发热区域是冷却效果最好的,之后远离进水口的发热区域冷却效果都比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底板、散热翅片、伸缩挡板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伸缩挡板组件的触发组件;
所述散热底板一面设有用于和待散热装置贴合的散热区域,所述散热底板另一面设有所述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底板与所述散热翅片连接的一面设有所述伸缩挡板组件和所述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设置在所述伸缩挡板组件靠近冷却液体流入的一侧;
当对所述待散热装置进行散热时,通过冷却液体触发所述触发组件使所述伸缩挡板组件活动。
优选地,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按钮;所述伸缩挡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伸缩挡板;其中,所述控制按钮的数量与所述伸缩挡板的数量相同。
优选地,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二控制按钮;所述伸缩挡板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挡板和第二伸缩挡板;
所述第一控制按钮控制所述第一伸缩挡板伸缩,所述第二控制按钮控制所述第二伸缩挡板伸缩;所述第一伸缩挡板一侧设置所述第二伸缩挡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伸缩挡板与所述冷却液体流入的方向呈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二伸缩挡板与所述冷却液体流入的方向呈第二预设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和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均为90°。
优选地,所述第二伸缩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的高度;
当对所述待散热装置进行散热时,所述冷却液体触发所述第一控制按钮,使所述第一伸缩挡板组件完全向上收缩;
随着所述冷却液体的不断上升触发所述第二控制按钮后,所述第二伸缩挡板向上收缩预设高度,当所述第二控制按钮完全收缩到底部和散热底板平齐之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组件完全向上收缩。
优选地,所述第二伸缩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的高度;
当对所述待散热装置进行散热时,所述冷却液体触发所述第一控制按钮,使所述第一伸缩挡板组件向上收缩;
随着所述冷却液体的不断上升触发所述第二控制按钮后,使所述第二伸缩挡板完全向上收缩。
优选地,所述伸缩挡板组件的高度小于所述散热翅片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散热底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散热区域、第二散热区域以及第三散热区域;
所述第二散热区域与第三散热区域连接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一控制按钮和所述第一伸缩挡板;
所述第三散热区域远离所述第二散热区域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二控制按钮和所述第二伸缩挡板。
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区域底部的位置设有进水口,所述散热翅片靠近所述第三散热区域底部的位置设有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伸缩挡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的高度的两倍。
优选地,所述触发组件与所述伸缩挡板组件之间通过控制电机连接。
本申请具体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液冷过程中的散热并不均匀”,本申请提供了伸缩挡板组件和触发组件的解决方案,具体为:包括散热底板、散热翅片、伸缩挡板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伸缩挡板组件的触发组件;所述散热底板一面设有用于和待散热装置贴合的散热区域,所述散热底板另一面设有所述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底板与所述散热翅片连接的一面设有所述伸缩挡板组件和所述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设置在所述伸缩挡板组件靠近冷却液体流入的一侧;当对所述待散热装置进行散热时,通过冷却液体触发所述触发组件使所述伸缩挡板组件活动。本申请通过伸缩挡板组件能够有效的对冷却液体进行阻挡,从而能够有效均匀增加冷却液体和整个散热底板的接触时间,使得散热底板的散热具有更均匀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的内部原理结构示意图;
1、待散热装置;11、第一发热区域;12、第二发热区域;13、第三发热区域;2、散热底板;21、第一散热区域;22、第二散热区域;23、第三散热区域;24、第一接触面;3、散热翅片;4、触发组件;41、第一控制按钮;42、第二控制按钮;5、伸缩挡板组件;51、第一伸缩挡板;52、第二伸缩挡板;6、冷却液体;61、进水口;62、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所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通过分析现有技术发现:在车载大功率模块应用中,为满足模块的散热需求,一般会采用液冷散热,相应地,功率模块的散热底板结构大多数采用的是针翅型液冷散热结构。然后将装配了针翅型液冷散热结构的大功率模块安装于外部水道结构中,通入水流即可进行液冷散热。对于目前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大功率的车载功率模块,其内部一般为三个发热区域,从左至右排列,而相应的液冷水流方向也是从左至右流经三个区域对模块三个散热区域进行液冷散热。
在实际液冷应用测试中发现,液冷过程中的散热并不均匀,且有时会有较大的差异性。靠近进水口的发热区域是冷却效果最好的,之后远离进水口的发热区域冷却效果都比较差。分析发现,一是水体温度上升,冷却效果有所下降,二是水体在重力和压力损失的作用下,在远离进水口的地方,与针翅散热区域底面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接触(即存在间隙),且离进水口越远缝隙可能会越大,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有效散热面积,从而导致远离进水口的区域散热效果的下降。
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升散热的均匀性和有效性,提出了一种伸缩挡板针翅散热结构的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待散热装置1为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发热区域11、第二发热区域12以及第三发热区域13,所述第一发热区域11通过所述第二发热区域12与所述第三发热区域13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液冷过程中的散热并不均匀”,本申请提供了伸缩挡板组件5和触发组件4的解决方案,具体为:包括散热底板2、散热翅片3、伸缩挡板组件5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的触发组件4;所述散热底板2一面设有用于和待散热装置1贴合的散热区域,所述散热底板2另一面设有所述散热翅片3;所述散热底板2与所述散热翅片3连接的一面设有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和所述触发组件4;所述触发组件4设置在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靠近冷却液体6流入的一侧;当对所述待散热装置1进行散热时,通过冷却液体6触发所述触发组件4使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活动。本申请通过伸缩挡板组件5能够有效的对冷却液体6进行阻挡,从而能够有效均匀增加冷却液体6和整个散热底板2的接触时间,使得散热底板2的散热更均匀的技术效果。
参照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结构:包括散热底板2、散热翅片3、伸缩挡板组件5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的触发组件4;所述散热底板2一面设有用于和待散热装置1贴合的散热区域,所述散热底板2另一面设有所述散热翅片3;所述散热底板2与所述散热翅片3连接的一面设有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和所述触发组件4;所述触发组件4设置在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靠近冷却液体6流入的一侧;当对所述待散热装置1进行散热时,通过冷却液体6触发所述触发组件4使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活动。
下面,将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底板2一面设有用于和待散热装置1贴合的散热区域,所述散热底板2另一面设有所述散热翅片3;所述散热底板2与所述散热翅片3连接的一面设有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和所述触发组件4;所述散热底板2设置所述散热翅片3的一面为第一接触面24。
本发明提供了伸缩挡板设计的针翅散热结构,针对于具备三个发热区域的车载大功率模块封装结构。由于此类型功率模块的三个发热区域为形状面积均相等的等距线性排列,因此相应的针翅散热结构的针翅区域平均划分为三等分区域即为对应的功率模块发热区域。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底板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散热区域21、第二散热区域22以及第三散热区域23;所述第二散热区域22与第三散热区域23连接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一控制按钮41和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所述第三散热区域23远离所述第二散热区域22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二控制按钮42和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翅片3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区域21底部的位置设有进水口61,所述散热翅片3靠近所述第三散热区域23底部的位置设有出水口62。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一散热区域21、第二散热区域22以及第三散热区域23的面积相同,三者均等分所述散热底板2;所述散热底板2的面积可以大于等于所述待散热装置1的面积。所述散热底板2的形状与所述待散热装置1的形状相同。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区域21与待散热装置1的第一发热区域11相适配,所述第二散热区域22与待散热装置1的第二发热区域12相适配,所述第三散热区域23与待散热装置1的第三发热区域13相适配。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底板2另一面设有所述散热翅片3;所述散热底板2与所述散热翅片3连接的一面设有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和所述触发组件4。所述散热翅片3等间距设置在所述散热底板2一面。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组件4设置在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靠近冷却液体6流入的一侧;所述触发组件4和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设置在所述散热翅片3之间。所述触发组件4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按钮;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包括至少一个伸缩挡板;其中,所述控制按钮的数量与所述伸缩挡板的数量相同。
作为一种示例,本申请还可以根据待散热装置1的需求进行相对应的设计,如改变发热区域的数量,改变控制按钮和伸缩挡板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控制按钮控制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至少设置一个伸缩挡板;优选地,所述发热区域数量减一为控制按钮数量,所述控制按钮数量小于等于所述伸缩挡板数量。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组件4包括第一控制按钮41和第二控制按钮42;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包括第一伸缩挡板51和第二伸缩挡板52;所述第一控制按钮41控制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伸缩,所述第二控制按钮42控制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伸缩;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一侧设置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与所述冷却液体6流入的方向呈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与所述冷却液体6流入的方向呈第二预设角度;即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即为第一伸缩挡板51与进水口61的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第二伸缩挡板52与进水口61的角度。
当所述待散热装置1散热时,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处于延伸状态,冷却液体6从所述散热翅片3远离所述触发组件4一端灌入,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对所述冷却液体6进行阻挡和积蓄,随着所述冷却液体6的水位不断上升触碰到所述触发组件4后,所述触发组件4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往上收缩,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向上收缩。
在第二发热区域12对应的针翅散热区域的右边界,即远离进水口61方向设置第一伸缩挡板51,第一伸缩挡板51从散热底板2第一接触面24进行伸缩,在伸缩挡板前的散热底板2第一接触面24设置控制第一伸缩挡板51的第一控制按钮41。同理地,在功率模块的第三发热区域13对应的针翅散热区域的右边界,即远离进水口61方向设置第二伸缩挡板52和第二控制按钮42。第二控制按钮42的延伸高度与第一控制按钮41设置一致,第二伸缩挡板52的延伸高度设置为第一伸缩挡板51的2倍。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和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材质可为密度较大的不受水浮力影响的耐腐蚀、耐潮湿、不吸水膨胀的金属或非金属材质,控制按钮材质要为有浮力、底面可完全漂浮于水表面的材料、耐腐蚀、耐潮湿、不吸水膨胀。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或;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不等于第二预设角度,第一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为大于0°小于等于90°,第二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为大于0°小于等于90°。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和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均为90°。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的高度;当对所述待散热装置1进行散热时,所述冷却液体6触发所述第一控制按钮41,使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组件5完全向上收缩;随着所述冷却液体6的不断上升触发所述第二控制按钮42后,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向上收缩预设高度,当所述第二控制按钮42完全收缩到底部和散热底板平齐之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组件5完全向上收缩。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按钮41从散热底板2第一接触面24延伸的高度设置为0.2mm~1mm,第一伸缩挡板51的延伸高度设置为1.5mm~2.5mm,视实际水道深度取值,水道深度越大,触发组件4和伸缩挡板组件5的延伸高度就越高。伸缩挡板组件5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截面长度设置与水道截面长度一致,伸缩挡板组件5厚度视实际应用环境确定,选择能承受住水流的冲击的厚度即可。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的高度;当对所述待散热装置1进行散热时,所述冷却液体6触发所述第一控制按钮41,使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组件5完全向上收缩;随着所述冷却液体6的不断上升触发所述第二控制按钮42后,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向上收缩预设高度,当所述第二控制按钮42完全收缩到底部和散热底板平齐之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组件5完全向上收缩。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的高度的两倍;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的高度也可以为第一伸缩挡板51的三倍、四倍等。
作为一种示例,当所述待散热装置1散热时,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和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均处于延伸状态,所述冷却液体6从所述散热翅片3远离所述触发组件4一端灌入,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组件5对所述冷却液体6进行阻挡和积蓄,随着所述冷却液体6的水位不断上升触碰到所述第一控制按钮41后,所述第一控制按钮41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往上收缩且完全收缩到底部和散热底板平齐之后,所述第一控制按钮41的开关触发,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组件5向上收缩;随着所述冷却液体6的水位不断上升触碰到所述第二控制按钮42后,所述第二控制按钮42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往上收缩,所述第二控制按钮42的开关触发,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向上收缩预设高度,当所述第二控制按钮42完全收缩到底部和散热底板平齐之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组件5完全向上收缩。其中,所述预设高度为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高度的40%。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阶段的控制,控制按钮和伸缩挡板初始状态均为完全延伸状态,即伸缩挡板组件5伸出在外面。伸缩挡板先对水流进行阻挡和积蓄,水触碰到按钮后,按钮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往上收缩,完全收缩到底部和散热底板平齐之后,按钮的开关触发,触发后通过按钮和挡板之间的联动控制结构,隐藏在底板内,具体控制结构的设计,将伸缩挡板往上收缩。第二阶段的控制,在伸缩挡板收缩之后,水位又开始有所下降阶段,这一阶段,第一控制按钮41和第二控制按钮42的控制情况不同,第一控制按钮41在水位下降使第一控制按钮41处于完全延伸出来状态之后,第一控制按钮41的第二阶段控制开关才会触发,使第一伸缩挡板51向下伸出阻挡水流,即第一伸缩挡板51完全延伸状态。第二控制按钮42则是只要水位降低使第二控制按钮42底面向下超出了针翅底板的平面就会触发,即不用等到完全延伸状态,这时候触发第二阶段的控制,将第二伸缩挡板52向下伸出一部分,即不是完全延伸。当水位使第二控制按钮42向下降至完全延伸的状态之后,触发第二控制按钮42的第三阶段控制,第二伸缩挡板52则会向下完全延伸阻挡水流。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的高度;当对所述待散热装置1进行散热时,所述冷却液体6触发所述第一控制按钮41,使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组件5向上收缩;随着所述冷却液体6的不断上升触发所述第二控制按钮42后,使所述第二伸缩完全向上收缩。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的高度小于所述散热翅片3的高度;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的宽度与所述散热翅片3的宽度相同。从而伸缩挡板组件5能够有效的阻挡冷却液体6。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组件4与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之间通过控制电机连接,所述触发组件4和所述伸缩挡板组件5之间还设有检测所述触发组件4在所述散热底板2内高度的高度检测和触感检测的传感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触发组件4和伸缩挡板组件5初始状态均为完全延伸状态。通入冷却液体6之后,冷却液体6的水位可能最低的第三发热区域13对应的针翅区域的第二伸缩挡板52会先接触水流,起到阻挡水流的作用,在第二伸缩挡板52的围堵下,水流会集聚上升,上升到第一伸缩挡板51的高度,第一伸缩挡板51开始发挥作用,在第二发热区域12对应的针翅区域对水流进行阻挡,从而使第二发热区域12的水流继续上升,最后上升到第一控制按钮41高度,第一控制按钮41在浮力的作用下随水位上升往散热底板2收缩,当第一控制按钮41完全收缩进散热底板2内,即第一控制按钮41底面与散热底板2第一接触面24平齐,此时水流就会与第二发热区域12的散热底板2第一接触面24完全接触,同时地,此时第一控制按钮41的机关触发,2秒后第一伸缩挡板51就会收缩至散热底板2内,不再阻挡水流,延迟2秒让水流在此状态下保持2秒的充分接触,以到达比较充分的对第二发热区域12的散热效果。
当第一伸缩挡板51收缩后,冷却液体6继续完全的往第三发热区域13下对应的散热翅片3区域流去,此前因为第一伸缩挡板51的阻挡,第三发热区域13下的水位并未继续上升到接触第二控制按钮42,因此第二伸缩挡板52仍处于完全延伸状态,当第一伸缩挡板51不再阻挡水流,水流继续往第三发热区域13下聚集,水位继续上升,同理地,当第二控制按钮42在水流浮力的作用下被上顶至完全收缩于散热底板2内后,第二控制按钮42的开关触发,2秒后,第二伸缩挡板52开始阶段性地收缩,阶段性地减少延伸在外面的高度:每次减少剩余延伸长度的40%,每次停留2秒,当剩余延伸长度≤1mm时,则全部收缩至散热底板2内。
当水流高度已达到上述的完全和散热底板2第一接触面24良好接触的状态,即第一控制按钮41和第二控制按钮42均被水流上顶在散热底板2内,在往后的流动过程中,如果当第三发热区域13下的水流水位有所下降,相应的第二控制按钮42随着水位下降往下延伸,如果水位下降的高度还未达到第二控制按钮42完全延伸的高度,即第二控制按钮42并未延伸到它初始完全延伸的长度,第二伸缩挡板52将只往下延伸按钮总延伸长度的1.5倍长度,当第二控制按钮42再次被水流回顶至散热底板2内,第二伸缩挡板52则回缩至散热底板2内。若第三发热区域13下的水流水位下降高度≥第二控制按钮42的完全延伸长度,则触发第二伸缩挡板52的完全延伸。
对于第二发热区域12下的水流水位,当水流水位下降高度≥第一控制按钮41的完全延伸长度之后,第一伸缩挡板51的延伸才会触发,第一伸缩挡板51会进行完全延伸,当水流水位像之前一样再次将第一控制按钮41完全顶回散热底板2内后,第一伸缩挡板51完全收缩至散热底板2内。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实际功率模块尺寸和需求确定散热板面积、外形大小、针翅散热区域面积、针翅外形尺寸及高度。然后根据这些基本设计和尺寸,进行散热底板2下控制按钮和伸缩挡板的伸缩结构的设计,制作能实时所述功能的伸缩结构装置。完成相应的具备所述伸缩挡板功能结构的针翅型散热结构设计。
步骤二:根据所设计的伸缩挡板设计针翅散热结构,选取符合浮力需求耐腐蚀耐潮湿需求的控制按钮材料,选取符合密度、强度、耐腐蚀耐潮湿需求的伸缩挡板材料,以及选取符合导热需求的散热底板2金属材料。
步骤三:选取合适的制备工艺,根据所设计的结构和尺寸进行具备所述伸缩挡板功能结构的针翅散热结构的工艺制作。
步骤四:完成相应的工艺制作后,检验和测试功能合格后,即可得到相应的具备所述伸缩挡板设计结构的针翅散热结构。即可应用于相应的车载大功率模块液冷散热中。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完全延伸初始状态下的Hl=ho,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完全收缩状态下H1=0,所述散热底板2内部安装有高度检测的传感器,用于检测H1的高度;其中,H1为第一控制按钮41顶部和散热底板2之间的距离。传感器检测信号并发送到控制装置,所述第一伸缩挡板51接收到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当HI=0时,控制装置触发,控制第一伸缩挡板51往上收缩;当Hl=ho时,控制装置触发第二段控制,将第一伸缩挡板51往下完全延伸。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完全延伸初始状态下的H1=ho,第二伸缩挡板52完全收缩状态下,H1=0。所述散热底板2内部安装有高度检测和触感检测的传感器,用于检测H1的高度和表面的触碰。传感器检测信号发送到控制装置,所述第二伸缩挡板52接受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当H1=0时,控制装置触发,控制第二伸缩挡板52往上收缩;当H1=ho时,控制装置触发第二段控制,将第二伸缩挡板52往下完全延伸;当检测到第二控制按钮42触碰到表面之后(前提条件,无触碰信号不触发),当H1<ho时,触发第三段控制,将第二伸缩挡板52往下下降一部分高度。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底板、散热翅片、伸缩挡板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伸缩挡板组件的触发组件;
所述散热底板一面设有用于和待散热装置贴合的散热区域,所述散热底板另一面设有所述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底板与所述散热翅片连接的一面设有所述伸缩挡板组件和所述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设置在所述伸缩挡板组件靠近冷却液体流入的一侧;
当对所述待散热装置进行散热时,通过冷却液体触发所述触发组件使所述伸缩挡板组件活动;当对所述待散热装置散热时,所述伸缩挡板组件处于延伸状态,冷却液体从所述散热翅片远离所述触发组件一端灌入,所述伸缩挡板组件对所述冷却液体进行阻挡和积蓄,随着所述冷却液体的水位不断上升触碰到所述触发组件后,所述触发组件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往上收缩,所述伸缩挡板组件向上收缩,此时水位开始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按钮;所述伸缩挡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伸缩挡板;其中,所述控制按钮的数量与所述伸缩挡板的数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第一控制按钮和第二控制按钮;所述伸缩挡板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挡板和第二伸缩挡板;
所述第一控制按钮控制所述第一伸缩挡板伸缩,所述第二控制按钮控制所述第二伸缩挡板伸缩;所述第一伸缩挡板一侧设置所述第二伸缩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与所述冷却液体流入的方向呈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二伸缩挡板与所述冷却液体流入的方向呈第二预设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和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均为9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的高度;
当对所述待散热装置进行散热时,所述冷却液体触发所述第一控制按钮,使所述第一伸缩挡板组件完全向上收缩;
随着所述冷却液体的不断上升触发所述第二控制按钮后,所述第二伸缩挡板向上收缩预设高度,当所述第二控制按钮完全收缩到底部和散热底板平齐之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组件完全向上收缩。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的高度;
当对所述待散热装置进行散热时,所述冷却液体触发所述第一控制按钮,使所述第一伸缩挡板组件向上收缩;
随着所述冷却液体的不断上升触发所述第二控制按钮后,使所述第二伸缩挡板完全向上收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挡板组件的高度小于所述散热翅片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散热区域、第二散热区域以及第三散热区域;
所述第二散热区域与第三散热区域连接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一控制按钮和所述第一伸缩挡板;
所述第三散热区域远离所述第二散热区域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二控制按钮和所述第二伸缩挡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靠近所述第一散热区域底部的位置设有进水口,所述散热翅片靠近所述第三散热区域底部的位置设有出水口。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挡板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伸缩挡板的高度的两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与所述伸缩挡板组件之间通过控制电机连接。
CN202311322627.4A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 Active CN117062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2627.4A CN117062421B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2627.4A CN117062421B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2421A CN117062421A (zh) 2023-11-14
CN117062421B true CN117062421B (zh) 2024-01-02

Family

ID=88669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2627.4A Active CN117062421B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6242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67377A (ja) * 2015-09-30 2017-04-06 株式会社東芝 復水器
CN107454797A (zh) * 2017-06-27 2017-12-08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用于高热流电子器件散热的泵驱两相回路装置
CN111490448A (zh) * 2020-04-28 2020-08-0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激光器模块
CN211295318U (zh) * 2019-12-02 2020-08-1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水道结构
CN213403966U (zh) * 2020-11-10 2021-06-08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散热器结构和电机控制器
CN219267759U (zh) * 2023-03-31 2023-06-27 苏州昂酩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液冷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7945B2 (en) * 2007-07-27 2010-01-19 Brian Finkel Baffle for coolant passages in plastic injection molds
TWI394524B (zh) * 2010-02-10 2013-04-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模組化散熱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67377A (ja) * 2015-09-30 2017-04-06 株式会社東芝 復水器
CN107454797A (zh) * 2017-06-27 2017-12-08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用于高热流电子器件散热的泵驱两相回路装置
CN211295318U (zh) * 2019-12-02 2020-08-18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水道结构
CN111490448A (zh) * 2020-04-28 2020-08-0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激光器模块
CN213403966U (zh) * 2020-11-10 2021-06-08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散热器结构和电机控制器
CN219267759U (zh) * 2023-03-31 2023-06-27 苏州昂酩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液冷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2421A (zh) 202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62421B (zh) 一种液冷型针翅散热结构
EP0745819A2 (en) Heat pipe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5960866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oling unit comprising heat pipes and cooling unit
CN101047224B (zh) 热电模块
US200602568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ucting performance test to heat pipe
CN113611490B (zh) 一种电力变压器散热装置
CN110662401A (zh) 一种散热翅片间距离可调节型的内外双层高效散热器
CN108309020B (zh)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加热控制方法和装置
Di Marco et al. About the scaling of critical heat flux with gravity acceleration in pool boiling
KR101880478B1 (ko) 방열 장치
WO2005093337A1 (en) Accumulator water heater with deflector for cold water intake
Bojita et al. A study of 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techniques for an efficient capture of the thermo-mechanical phenomena in power integrated circuits
EP1964496A1 (de) Durchlauferhitzer
CN100377339C (zh) 散热装置
CN215680272U (zh) 具有多层结构的大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器
Galloway et al. Thermal performance of FC M BGA: Exposed molded die compared to lidded package
KR200432212Y1 (ko) 열교환기용 튜브의 공기 제거장치
CN214797016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变压器油箱
CN214378404U (zh) 一种芯片散热结构
CN220322489U (zh) 一种测量精度高的雷达液位计
CN220794362U (zh) 油杯液位检测装置及具有其的油烟机
Lu et al. Investigations and experiments of a new multi-layer complex liquid-cooled mirror
CN116709761B (zh) 一种电磁屏蔽结构及制备方法
CN215680277U (zh) 一种高精度ntc热敏电阻器
CN105298615A (zh) 折叠式双阀节温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