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59956A - 一种储能电池包及储能集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电池包及储能集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59956A
CN117059956A CN202311170213.4A CN202311170213A CN117059956A CN 117059956 A CN117059956 A CN 117059956A CN 202311170213 A CN202311170213 A CN 202311170213A CN 117059956 A CN117059956 A CN 117059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battery
cooling
evaporation cold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702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洛林
薛飞
牟镠峰
吴凯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y Power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y Powe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y Power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y Powe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702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599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59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99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2Closed pipes transferring heat by thermal conductivity or phase transition, e.g. heat pip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9Fluids undergoing a liquid-gas phase change or transition, e.g. evaporation or cond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电池包及储能集成系统,涉及储能领域,电池包均温板箱体1;均温板箱体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蒸发冷板100,设于底蒸发冷板100上连接于底蒸发冷板100的两个侧蒸发冷板400;每个侧蒸发冷板400的外侧面设有连接于底蒸发冷板100的气体腔体410;冷却装置3设于气体腔体410的顶端连接于气体腔体410;电池模组740设于底蒸发冷板100与侧蒸发冷板400形成的空间内。均温板箱体吸收电池释放的热量,当相变冷却介质达到沸点变为气体经过气体腔体后进入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对气体降温变回到液态,使得电池具有良好的工作温度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电池包及储能集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电池包及储能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储能技术可以改变电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必须同步完成的模式,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成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储能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决定了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可以同时满足所有储能场景的需求。其中抽水蓄能是中国目前最为成熟的电力储能技术,但选址受地理因素限制较大且施工周期较长,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受限。以电化学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具有调节速度快、布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已成为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作为新型储能的主力军,电化学储能已经开始从兆瓦级别的示范应用迈向吉瓦级别的规模市场化。
目前常规锂离子储能电池的合理工作温度为10-35℃,储能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需要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电池温度升高。同时由于锂电池组内电池数量多,排列密集,和冷源接触的电池部分容易被冷却,而和冷源没有接触的部分只能通过电池自身把热量导走,从而造成在整个电池内部,电池和电池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给电池的使用带来极大的危害。
针对储能电池通常需要控制储能电池工作在一个合理温度范围内,同时控制所有储能电池的温差越小越好。目前储能电池的主要冷却方式为液体冷却、热管冷却。液冷是在电池包底部或者圆柱电池侧面加液冷板,冷却液在液冷板内部循环流动,外部连接制冷器降温,效果一般且严重影响电池包的结构紧凑性;而热管冷却是在电池包内部的使用热管将电池热量导出到外部进行冷却,电池包内部空间有限,使用热管会造成电池包体积过大,并且制造工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电池包及储能集成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加液冷板导致影响电池包的结构紧凑性,或者热管冷却所使用的热管会造成电池包体积过大、制造工艺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电池包,包括多列电池模组和支撑电池模组的均温板箱体;
均温板箱体包括水平设置的底蒸发冷板,设于底蒸发冷板的上表面之上、且连接于底蒸发冷板的上表面的两个侧蒸发冷板,两个侧蒸发冷板对称设置;底蒸发冷板和侧蒸发冷板的内部具有毛细结构,毛细结构内充有液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
均温板箱体还包括连接于每个侧蒸发冷板的外侧面的气体腔体,每个气体腔体的底部均连接于底蒸发冷板的上表面;
储能电池包还包括设于气体腔体的顶端上、连接于气体腔体的冷却装置;
电池模组设于底蒸发冷板与两个侧蒸发冷板所形成的空间内。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集成系统,包括集装箱体、电池簇、高压配电盒、冷却单元和电池管理单元,电池管理单元包括温度监控单元和动环监控单元;
电池簇为多组,多组电池簇并列设置;电池簇设于集装箱体内;
温度监控单元,用于监测环境温度与冷却介质冷凝温度的差值,以及监测电池的温度;
动环监控单元,电连接于温度监控单元和冷却单元,动环监控单元根据电池的温度判断冷却单元是否开启;以及在冷却单元开启后,根据温度监控单元监测到的环境温度与冷却介质冷凝温度的差值,通过冷却单元将电池的温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
每组电池簇包括前述的储能电池包,储能电池包为多组,每组内的每个储能电池包均自下而上竖向排列放置,且每个底蒸发冷板均水平放置;
冷却单元,用于提供冷风,将冷风提供给每个储能电池包内的冷却装置;
高压配电盒连接于电池簇。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池模组设于底蒸发冷板与两个侧蒸发冷板所形成的空间内,通过三个表面将电池模组释放时大量的化学热量带走,能够保证电池模组内的温差较小,电池模组处于正常的工作环境温度。底蒸发冷板和侧蒸发冷板的内部具有毛细结构。均温板箱体还包括连接于每个侧蒸发冷板的外侧面的气体腔体,每个气体腔体的底部均连接于底蒸发冷板的上表面;电池模组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电池会释放大量的化学热量;在电池模组释放时大量的化学热量时,底蒸发冷板和侧蒸发冷板吸收电池模组的热量,毛细结构内的液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吸热,当相变冷却介质达到沸点时,相变冷却介质由液态形式变为气态形式,气体进入到气体腔体,沿冷却介质气体腔体上升到冷却装置处,冷却装置对气体进行降温,气体内的热量交换掉,实现热量释放,气体达到冷凝温度后,变回到液态形式。相变冷却介质在储能电池包内重复循环带走电池的化学热量,实现对储能电池包的降温,将储能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电池具有良好的工作温度环境。将安装电池模组的均温板箱体自身设置成能够具有导热功能,最终通过设于气体腔体的顶端的冷却装置进行降温散热;且冷却装置设于气体腔体的顶端这一个位置处,所以使得电池包的结构紧凑性,电池包体积增加有限,制造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储能电池包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电池包的部分(不包含支撑电池模组74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储能电池包的轴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储能电池包的轴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电池包的截面图(不包含支撑电池模组740);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均温板箱体1的轴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电池包的截面图(不包含支撑电池模组740、包含轴流风扇730);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储能电池包的轴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储能集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储能集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储能集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种储能集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种储能集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均温板箱体;3、冷却装置;10、冷风风道;20、高压配电盒;30、储能电池包;40、进口滤棉;50、进口电动三通阀;60、电池簇风道;70、空调;71、供风装置;80、出口风扇;90、出口电动三通阀;95、电池簇风扇;100、底蒸发冷板;110、热风风道;120、电池簇;130、集装箱体;200、回流管;300、风冷翅片组;350、盖板;400、侧蒸发冷板;410、气体腔体;420、侧烧结层;430、底烧结层;500、支撑结构件;600、冷凝通道;700、模组固定件;710、电池管理单元;720、风扇扇罩;730、轴流风扇;740、电池模组;750、铝排;76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电池包,包括多列电池模组740和支撑电池模组740的均温板箱体1,将支撑电池模组740放于均温板箱体1内,能够放置多个支撑电池模组740,实现电池的模块化管理。电池模组740是指将电池比如锂离子电池经串并联方式组合,加装单体电池监控与管理装置后形成的电池与储能电池包的中间产品,其结构必须对电池起到支撑、固定和保护作用,即具备机械强度、电性能、热性能和故障处理能力。储能电池包由多个电池模组740组成。
均温板箱体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蒸发冷板100,设于底蒸发冷板100的上表面之上、且连接于底蒸发冷板100的上表面的两个侧蒸发冷板400,两个侧蒸发冷板400对称设置;电池模组740设于底蒸发冷板100与两个侧蒸发冷板400所形成的空间内,通过三个表面将电池模组740释放时大量的化学热量带走,能够保证电池模组740内的温差较小,电池模组740处于正常的工作环境温度。底蒸发冷板100和侧蒸发冷板400的内部具有毛细结构,毛细结构内充有液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相变冷却介质是两相物质,能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改变自身物理状态,温度低于冷凝温度后是液体,温度高于冷凝温度则吸热由液态形式变为气态形式,遇冷再由气态形式变为液态形式。
均温板箱体1还包括连接于每个侧蒸发冷板400的外侧面的气体腔体410,每个气体腔体410的底部均连接于底蒸发冷板100的上表面;优选地,每个侧蒸发冷板400外侧面内的气体腔体410可以与侧蒸发冷板400一体化成型,也可以是两个相同的部件。电池模组740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电池会释放大量的化学热量;在电池模组740释放时大量的化学热量时,底蒸发冷板100和侧蒸发冷板400吸收电池模组740的热量,毛细结构内的液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吸热,当相变冷却介质达到沸点时,相变冷却介质由液态形式变为气态形式,气体进入到气体腔体410,沿冷却介质气体腔体410上升。
储能电池包还包括设于气体腔体410的顶端上、连接于气体腔体410的冷却装置3;气体进入到气体腔体410,沿冷却介质气体腔体410上升到冷却装置3处,冷却装置3对气体进行降温,气体内的热量交换掉,实现热量释放,气体达到冷凝温度后,变回到液态形式。相变冷却介质在储能电池包内重复循环带走电池的化学热量,实现对储能电池包的降温,将储能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电池具有良好的工作温度环境。将安装电池模组740的均温板箱体1自身设置成能够具有导热功能,最终通过设于气体腔体410的顶端的冷却装置33进行降温散热;且冷却装置33设于气体腔体410的顶端这一个位置处,所以使得电池包的结构紧凑性,电池包体积增加有限,制造简单。
优选地,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冷却装置3包括风冷翅片组300,在同一侧蒸发冷板400的外侧间隔设置多组风冷翅片组300;冷却装置3还包括冷凝通道600,冷凝通道600和风冷翅片组300相间排列设置,冷凝通道600连接于气体腔体410;冷却装置3还包括设置在每组风冷翅片组300之上的轴流风扇730。风冷翅片组300和冷凝通道600设在支撑结构件500上。风冷翅片组300设于风扇扇罩720内,如图8所示。
储能电池包还包括多个回流管200,每个回流管200的一端连接于冷凝通道600,每个回流管200的另一端连接于底蒸发冷板100;液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进入回流管200,回流到底蒸发冷板100,进入到底蒸发冷板100的毛细结构内。
在电池模组740释放时大量的化学热量时,当气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前述提到的气体)通过气体腔体410进入到冷凝通道600;通过轴流风扇730提供大量冷风,接着通过风冷翅片组300将冷风均匀地传递到每个冷凝通道600,对冷凝通道600内的气体进行降温,气体释放热量,气体达到冷凝温度后,变回到液态形式。液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进入回流管200,回流到底蒸发冷板100,进入到毛细结构内。通过间隔设置的冷凝通道600和风冷翅片组300将气体分散均匀化,在轴流风扇730提供大量冷风时,能够充分对气体进行降温,且能够快速将气体降温实液化,工作效率高。
优选地,如图4所示,每列电池模组740具有多个电池760,通过铝排750将相邻两列电池模组740内的电池760的正极、负极进行连接,形成通路,因为采用均温板箱体1,均温板箱体1采用相变冷却介质对电池模组740的电池进行冷却,冷却效果高,所以实现了将多个电池760集中设置,实现了大容量储能。
优选地,如图5和图7所示,底蒸发冷板100的内部的毛细结构为底烧结层430,与气体腔体410连接的底蒸发冷板100通过底烧结层430直接连接于气体腔体410;在电池模组740释放时大量的化学热量时,底蒸发冷板100吸收电池模组740的热量,底烧结层430内的液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吸热,当相变冷却介质达到沸点时,相变冷却介质由液态形式变为气态形式,底烧结层430作为气体流动通道,使得气体通过底烧结层430能够进入到气体腔体410。
侧蒸发冷板400的内部的毛细结构为侧烧结层420,与气体腔体410连接的侧蒸发冷板400通过侧烧结层420直接连接于气体腔体410;在电池模组740释放时大量的化学热量时,侧蒸发冷板400吸收电池模组740的热量,侧烧结层420的液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吸热,当相变冷却介质达到沸点时,相变冷却介质由液态形式变为气态形式,侧烧结层420作为气体流动通道,使得气体通过侧烧结层420能够进入到气体腔体410。
优选地,底蒸发冷板100与每个侧蒸发冷板400的连接处的毛细结构连通,液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进入回流管200,回流到底蒸发冷板100,进入到底蒸发冷板100内的毛细结构内,当底蒸发冷板100与每个侧蒸发冷板400的连接处的毛细结构连通,液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通过连通处的毛细结构也能再次补充到侧蒸发冷板400内。
优选地,如图6和图8所示,均温板箱体1还包括连接于两个侧蒸发冷板400的上端的盖板350;电池模组740设于底蒸发冷板100、盖板350与两个侧蒸发冷板400所形成的空间内;盖板350具有防尘效果,在底蒸发冷板100与两个侧蒸发冷板400能够对电池模组740进行散热的情况下,存在盖板350不会对电池模组740的散热产生不良效果。
均温板箱体1还包括两个模组固定件700,模组固定件700设于两个侧蒸发冷板400的端部,通过两个模组固定件700固定多列电池模组740,避免电池模组740错位。
如图9和图1所示,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集成系统,包括集装箱体130、电池簇120、高压配电盒20、冷却单元和电池管理单元710,电池管理单元710包括温度监控单元和动环监控单元,多个部分协作实现大容量储能;电池簇120为多组,多组电池簇120并列设置;电池簇120设于集装箱体130内;温度监控单元用于监测环境温度与冷却介质冷凝温度的温差,以及监测电池760的温度;动环监控单元电连接于温度监控单元和冷却单元,动环监控单元根据电池760的温度判断所述冷却单元是否开启;以及在所述冷却单元开启后,根据所述温度监控单元监测到的环境温度与冷却介质冷凝温度的差值,通过冷却单元将电池簇120的工作温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储能集成系统还可集成储能变流器和能量管理单元。高压配电盒20连接于所述电池簇120。
每组电池簇120包括前述任一种储能电池包30,储能电池包30为多组,每组内的每个储能电池包30均自下而上竖向排列放置,且每个底蒸发冷板100均水平放置。
冷却单元,用于提供冷风,将冷风提供给每个储能电池包30内的所述冷却装置3,实现对储能电池包30内的电池模组740进行热交换来散热。
优选地,如图9所示,冷却单元包括供风装置71、冷风风道10、电池簇风道60和热风风道110,供风装置71提供的冷风通过冷风风道10进入到电池簇风道60内,通过冷风将电池簇120内热量带走形成热风,热风通过热风风道110排出;供风装置71设于外侧的电池簇120的侧面;冷风风道10设于最低端的储能电池包30之下、集装箱体130的内底面之上,冷风风道10是主风道,供风装置71所形成的冷风集中经过冷风风道10,再流向每个电池簇风道60;电池簇风道60是指将每列电池簇120的同侧的冷却装置3进行包围形成的自下到上的空气通道;电池簇风道60的下端口连接于冷风风道10,冷风通过电池簇风道60的下端口进入到电池簇风道60,经过每个电池簇风道60自下向上流动,为每个储能电池包30的冷却装置3提供冷风,实现对储能电池包30内的电池模组740进行热交换来散热;热风风道110处于最顶端的储能电池包30之上、集装箱体130的内顶面之下,电池簇风道60的上端口连接于热风风道110,对储能电池包30内的电池模组740进行热交换,冷风变为热风,热风通过电池簇风道60的上端口进入热风风道110并排出。
供风装置71设于外侧的电池簇120的侧面;冷风风道10设于最低端的储能电池包30之下、集装箱体130的内底面之上,热风风道110处于最顶端的储能电池包30之上、集装箱体130的内顶面之下;供风装置71、冷风风道10、热风风道110均设于集装箱体130内的边缘。电池簇风道60是指将每列电池簇120的同侧的冷却装置3进行包围形成的自下到上的空气通道,充分利用了电池簇的冷却装置3的空间,并不需要单独设置用于每个电池包30的散热空间,所以使得电池包的结构紧凑性,电池包体积增加有限。
优选地,如图10所示,供风装置71包括空调70,空调70设于最外侧一列的电池簇120的侧面,空调70电连接于冷却单元。动环监控单元根据电池760的温度判断冷却单元是否开启,在冷却单元开启后,当环境温度十分钟平均值和相变冷却介质冷凝温度的温差大于零时,通过动环监控单元开启空调70,冷却单元内部循环,至少运行十分钟。空调70自带风扇,通过冷风风道10给每个电池簇120提供冷空气即冷风,每个储能电池包30具有冷却装置3,冷却装置3包括轴流风扇730,轴流风扇730提供动力,将冷风流过风冷翅片组300,风冷翅片300将气体腔体410的气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内的热量交换走,对达到每个储能电池包30的冷却,热风经过热风风道110汇集后回到空调。动环监控单元有两个作用:1,通过温度监控单元监测的温度来控制冷却单元对电池簇进行冷却。2.监测环境温度和冷却介质的冷凝温度的差值来调整三通阀的开启,决定是用空调70进行制冷,还是出口风扇80对应的利用外循环进行冷却。
优选地,如图11所示,供风装置71包括出口风扇80,出口风扇80设于热风风道110的出口处,出口风扇80电连接于动环监控单元。动环监控单元根据电池760的温度判断冷却单元是否开启,在冷却单元开启后,当环境温度十分钟平均值和相变冷却介质冷凝温度的温差小于零时,通过动环监控单元开启出口风扇80,冷却单元外部循环,至少运行十分钟,出口风扇80向外抽风,冷风通过进口滤棉40进入冷风风道10,然后进入到每个电池簇120,每个储能电池包30具有冷却装置3,冷却装置3包括轴流风扇730,轴流风扇730提供动力,将冷风流过风冷翅片组300,风冷翅片300将气体腔体410的气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内的热量交换走,对每个储能电池包30的冷却,开启出口风扇80相对开启空调70会更节省运行成本。
优选地,如图12所示,还包括多个电池簇风扇95,每个电池簇风扇95设于最顶端的冷却装置3之上,在存在轴流风扇730的情况下增加电池簇风扇95,增加提供给储能电池包30的冷风量,加快了冷却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或者,取消储能电池包30上的轴流风扇730,只采用电池簇风扇95,对储能电池包30进行冷却,也能达到采用多个轴流风扇730对储能电池包30同样的冷却效果,还减少风扇的数量,减少电能消耗。
优选地,如图13所示,还包括进口电动三通阀50,进口电动三通阀50设于冷风风道10的进口处;储能集成系统还包括出口电动三通阀90,出口电动三通阀90设于热风风道110的出口处。高压配电盒20为储能集成系统进行配电。
当环境温度十分钟平均值和相变冷却介质冷凝温度的温差大于零时,通过动环监控单元启动空调70,通过动环监控单元开启进口电动三通阀50,出口电动三通阀90开启空调70侧的进出口,冷却单元内部循环,至少运行十分钟,对每个储能电池包30进行散热冷却。
当环境温度十分钟平均值和相变冷却介质冷凝温度的温差小于零时,就是环境温度小于相变冷却介质冷凝温度;通过动环监控单元开启出口风扇80,通过动环监控单元开启进口电动三通阀50,开启出口电动三通阀90的外侧进出口,冷却单元外部循环,至少运行十分钟,对每个储能电池包30进行散热冷却,不需要开启空调70,则节省运行成本。且出口风扇80和空调70不需要同时开启。
动环监控单元有两个作用:1,通过温度监控单元监测的温度来控制冷却单元对电池簇进行冷却。2.监测环境温度和冷却介质的冷凝温度的差值来调整三通阀的开启,决定是用空调进行制冷,还是利用出口风扇80对应的外循环进行冷却。
利用进口电动三通阀50、出口电动三通阀90区分温度场景,做到尽量利用自然环境对电池包散热,节约运行成本。
优选地,还包括进口滤棉40,进口滤棉40设于冷风风道10的进口处,且进口滤棉40设于进口电动三通阀50的上游。本发明实施例所取得的有益的技术效果如下:
均温板箱体1作为结构件来支撑电池,同时均温板箱体1用来对电池进行冷却和均温。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通过电池底部和侧面传导到底蒸发冷板100与两个侧蒸发冷板400,底蒸发冷板100与两个侧蒸发冷板400温度升高后,相变冷却介质的液体形态随热量增加而蒸发,底蒸发冷板100与两个侧蒸发冷板400内的相变冷却介质吸热,达到沸点气化,相变冷却介质由液体形态变为气体形态,气体在微小的压差作用下沿冷却介质气体腔体410上升,冷却装置3处,冷却装置3对气体进行降温,气体内的热量交换掉,实现热量释放,气体达到冷凝温度后,变回到液态形式。液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进入回流管200,回流到底蒸发冷板100,进入到底蒸发冷板100的毛细结构内,通过相变冷却介质在储能电池包30内重复循环带走电池的化学热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均温板箱体1,主要起两个作用:(1)起结构支撑作用,均温板箱体1用来放置电池模组740、电池管理单元710及附件等。(2)起冷却作用,均温板一般是铝制的,能够承受高温和低温,内部的相变冷却介质在-40℃到100℃温度范围内能够正常工作。采用均温板能够控制储能电池包30内的电池的温度及电池温差。
根据均温板的特点,结合风冷对储能电池包和储能集成系统进行冷却。风冷简单、可靠,均温板的优点是导热性高、均温性好、热流方向可逆,所以冷却效率高。利用均温板对储能电池包进行冷却,均温板能够将储能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保证每个储能电池包的温度差别不大。利用风冷对储能集成系统级冷却,冷却单元简单、可靠。当环境温度十分钟平均值和相变冷却介质冷凝温度的温差大于零时,空调70启动;当环境温度十分钟平均值和相变冷却介质冷凝温度的温差小于零时,出口风扇80启动;利用进口电动三通阀50、出口电动三通阀90区分温度场景,做到尽量利用自然环境对电池包散热,节约运行成本。
应该明白,在上述的详细描述中,各种特征一起组合在单个的实施方案中,以简化本公开。不应该将这种公开方法解释为反映了这样的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实施方案需要比清楚地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特征更多的特征。相反,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本发明处于比所公开的单个实施方案的全部特征少的状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特此清楚地被并入详细描述中,其中每项权利要求独自作为本发明单独的优选实施方案。
为使本领域内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上面对所公开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方式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公开并不限于本文给出的实施例,而是与本申请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上文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举例。当然,为了描述上述实施例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的结合是不可能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各个实施例可以做进一步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改变、修改和变型。此外,就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含”,该词的涵盖方式类似于术语“包括”,就如同“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衔接词所解释的那样。此外,使用在权利要求书的说明书中的任何一个术语“或者”是要表示“非排它性的或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列电池模组(740)和支撑所述电池模组(740)的均温板箱体(1);
所述均温板箱体(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蒸发冷板(100),设于所述底蒸发冷板(100)的上表面之上、且连接于所述底蒸发冷板(100)的上表面的两个侧蒸发冷板(400),两个所述侧蒸发冷板(400)对称设置;所述底蒸发冷板(100)和所述侧蒸发冷板(400)的内部具有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内充有液态形式的相变冷却介质;
所述均温板箱体(1)还包括连接于每个所述侧蒸发冷板(400)的外侧面的气体腔体(410),每个所述气体腔体(410)的底部均连接于所述底蒸发冷板(100)的上表面;
所述储能电池包还包括设于所述气体腔体(410)的顶端上、连接于所述气体腔体(410)的冷却装置(3);
所述电池模组(740)设于所述底蒸发冷板(100)与两个所述侧蒸发冷板(400)所形成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风冷翅片组(300),在同一所述侧蒸发冷板(400)的外侧间隔设置多组所述风冷翅片组(300);
所述冷却装置(3)还包括冷凝通道(600),所述冷凝通道(600)连接于所述气体腔体(410),所述冷凝通道(600)和所述风冷翅片组(300)相间排列设置;
所述冷却装置(3)还包括设置在每组所述风冷翅片组(300)之上的轴流风扇(730);
所述储能电池包还包括多个回流管(200),每个所述回流管(20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凝通道(600),每个所述回流管(20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蒸发冷板(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电池模组(740)具有多个电池(760),通过铝排(750)将相邻两列所述电池模组(740)内的所述电池(760)的正极、负极进行连接形成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蒸发冷板(100)的内部的毛细结构为底烧结层(430),与所述气体腔体(410)连接的所述底蒸发冷板(100)通过所述底烧结层(430)直接连接于所述气体腔体(410);
所述侧蒸发冷板(400)的内部的毛细结构为侧烧结层(420),与所述气体腔体(410)连接的所述侧蒸发冷板(400)通过所述侧烧结层(420)直接连接于所述气体腔体(4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蒸发冷板(100)与每个所述侧蒸发冷板(400)的连接处的毛细结构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箱体(1)还包括连接于两个所述侧蒸发冷板(400)的上端的盖板(350);
所述电池模组(740)设于所述底蒸发冷板(100)、所述盖板(350)与两个所述侧蒸发冷板(400)所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均温板箱体(1)还包括两个模组固定件(700),所述模组固定件(700)设于两个所述侧蒸发冷板(400)的端部,通过两个所述模组固定件(700)固定多列所述电池模组(740)。
7.一种储能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体(130)、电池簇(120)、高压配电盒(20)、冷却单元和电池管理单元(710),所述电池管理单元(710)包括温度监控单元和动环监控单元;
所述电池簇(120)为多组,多组所述电池簇(120)并列设置,所述电池簇(120)设于所述集装箱体(130)内;
所述温度监控单元,用于监测环境温度与冷却介质冷凝温度的差值,以及监测电池(760)的温度;
所述动环监控单元,电连接于所述温度监控单元和冷却单元,所述动环监控单元根据所述电池(760)的温度判断所述冷却单元是否开启;以及在所述冷却单元开启后,根据所述温度监控单元监测到的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冷却介质冷凝温度的差值,通过所述冷却单元将所述电池(760)的温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
每组所述电池簇(120)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储能电池包(30),所述储能电池包(30)为多组,每组内的每个所述储能电池包(30)均自下而上竖向排列放置,且每个所述底蒸发冷板(100)均水平放置;
所述冷却单元,用于提供冷风,将所述冷风提供给每个所述储能电池包(30)内的所述冷却装置(3);
所述高压配电盒(20)连接于所述电池簇(1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包括供风装置(71)、冷风风道(10)、电池簇风道(60)和热风风道(110),所述供风装置(71)提供的冷风通过所述冷风风道(10)进入到所述电池簇风道(60)内,通过所述冷风将所述电池簇(120)内热量带走形成热风,所述热风通过所述热风风道(110)排出;
所述供风装置(71)设于外侧的所述电池簇(120)的侧面;
所述冷风风道(10)设于最低端的所述储能电池包(30)之下、所述集装箱体(130)的内底面之上;
所述电池簇风道(60)是指将每列所述电池簇(120)的同侧的所述冷却装置(3)进行包围形成的自下到上的空气通道;所述电池簇风道(60)的下端口连接于所述冷风风道(10);
所述热风风道(110)处于最顶端的所述储能电池包(30)之上、所述集装箱体(130)的内顶面之下,所述电池簇风道(60)的上端口连接于所述热风风道(1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装置(71)包括空调(70),所述空调(70)设于最外侧一列的所述电池簇(120)的侧面,所述空调(70)电连接于所述动环监控单元;
所述供风装置(71)包括出口风扇(80),所述出口风扇(80)设于所述热风风道(110)的出口处,且所述出口风扇(80)电连接于所述动环监控单元。
所述的储能集成系统,还包括多个电池簇风扇(95),每个所述电池簇风扇(95)设于最顶端的所述冷却装置(3)之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口电动三通阀(50),所述进口电动三通阀(50)设于所述冷风风道(10)的进口处;
所述的储能集成系统还包括出口电动三通阀(90),所述出口电动三通阀(90)设于所述热风风道(110)的出口处
所述的储能集成系统,还包括进口滤棉(40),所述进口滤棉(40)设于所述冷风风道(10)的进口处,且所述进口滤棉(40)设于所述进口电动三通阀(50)的上游。
CN202311170213.4A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储能电池包及储能集成系统 Pending CN1170599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0213.4A CN117059956A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储能电池包及储能集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0213.4A CN117059956A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储能电池包及储能集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9956A true CN117059956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55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70213.4A Pending CN117059956A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储能电池包及储能集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599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14089B1 (en) Battery pack with a bus bar having novel structure
JP6014602B2 (ja) バッテリー温度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該システムを備える車両
KR20120075431A (ko) 배터리 모듈 수납장치, 배터리 모듈 온도조절 장치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전력 저장 시스템
CN11131295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方法
CN111403849B (zh) 一种混联式可控型动力电池风冷热管理实验系统
CN114583324B (zh) 基于极耳散热的直冷式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JP2022542355A (ja) 電池冷却システム
CN118073715B (zh) 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2230578U (zh) 内均温外散热的储能模组
CN118017071A (zh) 一种热管理子系统、储能系统及其热管理方法
CN221041254U (zh) 一种储能电池包
CN218677321U (zh) 自适应风冷的电池包
CN218957851U (zh) 一种电池壳体及大容量电池
CN117059956A (zh) 一种储能电池包及储能集成系统
CN114069009B (zh) 电堆发电模块
CN111342167B (zh) 一种基于极耳风冷方式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2640188B (zh) 包括冷却部件的电池组和包括该电池组的装置
CN221041288U (zh) 一种单相浸没的储能集装箱的冷却系统
CN219163507U (zh) 一种直冷动力电池系统、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CN216903112U (zh) 用于新能源电池模组的均温装置及均温系统
CN221466713U (zh) 一种电化学储能集装箱
CN221649255U (zh) 一种换热器结构及冷却系统
CN216436002U (zh) 用于电气部件的热调节装置和热调节壳体
CN116190846B (zh) 一种均温储能pack包及储能设备
CN220856679U (zh) 一种电芯、电池包及储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