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21835A -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及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及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21835A
CN117021835A CN202310815552.7A CN202310815552A CN117021835A CN 117021835 A CN117021835 A CN 117021835A CN 202310815552 A CN202310815552 A CN 202310815552A CN 117021835 A CN117021835 A CN 117021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
leg
pneumatic tire
cord reinforced
rubber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155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牛
王星
赵晓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pu Institute of Materials
Original Assignee
Huangpu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pu Institute of Materials filed Critical Huangpu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riority to CN2023108155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218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21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218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00Disc wheels, i.e. wheels with load-supporting disc body
    • B60B3/12Means of reinforcing disc bo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5/00Wheels, spokes, disc bodies, rims, hubs, wholly or predominantly mad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及轮胎,轮辐包括第一支腿结构,所述第一支腿结构的端部向外延伸出第一支角结构,在所述第一支角结构内部设有第一帘线增强结构。本发明的轮辐通过在支角结构内部嵌入设置第一帘线增强结构,该第一帘线增强结构具备抗拉伸性能,以解决纯橡胶作为柔性结构带来的承载能力不足,结构疲劳性差,拉应力集中部位易撕裂等问题,提高了轮辐的橡胶结构的单一抗拉伸性能,同时通过的设置第一开槽结构对应力进行释放,从而保护第一支角结构的连接强度,增加轮辐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及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的支撑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及轮胎。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个行业都在迅速的进步。安全性和低能耗对于每个行业来说都是在该行业生存的重要法宝。在汽车行业中,车辆的安全性重中之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该车的销售前景以及整车的性能指数。
目前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安全性、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称为汽车发展趋势,为此,汽车企业愈加重视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的研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需要同时应对车身自重载荷及各种动载产生的应力。因此,车轮安全性成为评判整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汽车零部件向高性能、安全、节能、降耗方向发展,高强度车轮已成为车轮轻量化安全性研究的焦点。
目前在国内外非充气轮胎轮辐结构设计中,通常都以单一橡胶或多种橡胶硫化后的橡胶整体作为非充气轮胎的柔性承载结构。这导致在非充气轮胎的承载过程中,橡胶结构会因为受力产生大变形进而导致疲劳性能不足的缺陷。这一缺陷在非充气轮胎的轮辐支角侧尤为明显,从而导致轮辐存在承载能力不足,结构疲劳性差,拉应力集中部位易撕裂等问题,进一步使得采用该种轮辐的非充气轮胎同样存在承载能力不足,结构疲劳性差,拉应力集中部位易撕裂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及轮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非充气轮胎轮辐结构以单一橡胶或多种橡胶硫化后的橡胶整体作为非充气轮胎的柔性承载结构,导致在非充气轮胎的承载过程中,橡胶结构会因为受力产生大变形进而导致疲劳性能不足的缺陷,进而导致轮辐存在承载能力不足,结构疲劳性差,拉应力集中部位易撕裂等问题,进一步使得采用该种轮辐的非充气轮胎同样存在承载能力不足,结构疲劳性差,拉应力集中部位易撕裂等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腿结构,所述第一支腿结构的端部向外延伸出第一支角结构,在所述第一支角结构内部设有第一帘线增强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支角结构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开槽结构,所述第一开槽结构沿所述第一支角结构的靠近所述第一支腿结构内侧的端部设置。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帘线增强结构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支角结构的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的外侧面相对端,所述第一帘线增强结构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支角结构的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的内侧面相对端。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帘线增强结构包括两外橡胶层以及设置在两外橡胶层之间的多条帘线和多条内橡胶,多条帘线和多条内橡胶沿所述外橡胶层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帘线增强结构的厚度设置范围为0.2mm-1.2mm,所述外橡胶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1mm。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帘线与所述内橡胶的厚度相同,所述帘线的厚度设置范围为0.1mm-1mm。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槽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支角结构的靠近所述第一支腿结构内侧的端面上设置的第一挖空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槽结构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挖空结构向所述第一支角结构的靠近所述第一支腿结构外侧面方向延伸出的第一开槽。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支腿结构,所述第二支腿结构的端部向外延伸出第二支角结构,所述第一支腿结构和第二支腿结构呈V形状连接,第一支角结构和第二支角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和第二支腿结构的相背端。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二支角结构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开槽结构,所述第二开槽结构沿所述第二支角结构的靠近所述第二支腿结构内侧的端部设置。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二支角结构内部设有第二帘线增强结构,所述第二帘线增强结构与所述第一帘线增强结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帘线增强结构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二支角结构的与所述第二支腿结构的外侧面相对端端,所述第二帘线增强结构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二支角结构的与所述第二支腿结构的内侧面相对端。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开槽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支角结构的靠近所述第二支腿结构内侧的端面上设置的第二挖空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开槽结构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挖空结构向所述第二支角结构的靠近所述第二支腿结构外侧面方向延伸出的第二开槽。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挖空结构和/或第二挖空结构呈平面状、弧面状或者波浪状;所述第一开槽和/或第二开槽为直线槽、斜槽或者弧槽。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的半径设置范围为2mm-5mm。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二支角结构的位于所述第二支腿结构的外侧面端部设有第一耦合面,在所述第二支角结构的位于所述第二支腿结构的内侧面端部设有第二耦合面,所述第一耦合面在平移过程中可与所述第二耦合面重合。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耦合面可呈平面状、弧面状、锯齿状或者不规则形状,所述第二耦合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耦合面相匹配。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帘线增强结构呈直线状、弧形状或者波浪状。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腿结构和第二支腿结构的相对端的内外侧面分别采用鼻部结合体和鼻部帘布层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支腿结构内设第一玻纤增强结构,所述第二支腿结构内设第二玻纤增强结构,所述第一玻纤增强结构、第二玻纤增强结构以及第一帘线增强结构中的帘线均采用连续的玻璃纤维和环氧乙烯基树脂复合制备而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充气轮胎,包括外胎面带、与所述外胎带面相匹配的轮辋结构以及多个如上述所述的轮辐,多个所述轮辐沿所述轮辋结构一周分布在所述外胎带面和轮辋结构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轮辐通过在支角结构内部嵌入设置第一帘线增强结构,该第一帘线增强结构具备抗拉伸性能,以解决纯橡胶作为柔性结构带来的承载能力不足,结构疲劳性差,拉应力集中部位易撕裂等问题,提高了轮辐的橡胶结构的单一抗拉伸性能,同时通过的设置第一开槽结构对应力进行释放,从而保护第一支角结构的连接强度,增加轮辐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轮辐还通过将与轮辋结构连接的支角结构的前后两端面分别设为第一耦合面和第二耦合面,该第一耦合面在平移过程中可与第二耦合面重合,从而实现前后耦合,进一步使得该支角结构的前后侧应力耦合,实现将后一个增强轮辐的支角结构受压侧的压力压在前一个增强轮辐的受拉翘曲侧,从而实现对增强轮辐翘曲应力的抵消,进而大大提升了增强轮辐的疲劳性能。
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通过采用上述轮辐,以使位于支角结构处的大部分应力被帘线增强结构吸收,保护了支角结构处的橡胶结构,进一步优化了采用该种轮辐的非充气轮胎的承载能力,改善了其结构疲劳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实施方式,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的剖视。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中的第一帘线增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非充气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非充气轮胎的翘曲应力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非充气轮胎轮辐结构以单一橡胶或多种橡胶硫化后的橡胶整体作为非充气轮胎的柔性承载结构,导致在非充气轮胎的承载过程中,橡胶结构会因为受力产生大变形进而导致疲劳性能不足的缺陷,进而导致轮辐存在承载能力不足,结构疲劳性差,拉应力集中部位易撕裂等问题,公开了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该轮辐通过在支角结构内部嵌入设置帘线增强结构,该帘线增强结构具备抗拉伸性能,以解决纯橡胶作为柔性结构带来的承载能力不足,结构疲劳性差,拉应力集中部位易撕裂等问题,提高了轮辐的橡胶结构的单一抗拉伸性能,增加轮辐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的剖视。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支腿结构1,第一支腿结构1的端部向外延伸出第一支角结构5,在第一支角结构5内部设有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角结构5用于与非充气轮胎的外胎带面连接,在第一支角结构5内部嵌入设置的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具备抗拉伸性能,能够吸收第一支角结构5处的大部分应力,保护了第一支角结构5的橡胶结构,从而解决了纯橡胶作为柔性结构带来的承载能力不足,结构疲劳性差,拉应力集中部位易撕裂等问题,使轮辐的橡胶结构在维持原有的压缩柔度的同时,提升了轮辐的橡胶结构的抗拉伸能力,定向提升了轮辐中的橡胶结构的承载极限与疲劳性能。
另外,本实施例作为优选实施例,该第一支腿结构1内设第一玻纤增强结构,第一玻纤增强结构采用连续的玻璃纤维和环氧乙烯基树脂复合制备而成,以进一步增强轮辐的强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的具体结构以及设置位置。
请参阅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中的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4,图中示出了图3中的C部放大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的具体结构如图3-4所示:包括两外橡胶层511以及设置在两外橡胶层511之间的多条帘线512和多条内橡胶513,多条帘线512和多条内橡胶513沿外橡胶层511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
其中,帘线512采用连续的玻璃纤维和环氧乙烯基树脂复合制备而成;嵌入第一支角结构5中的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的形状可呈直线状、弧形状或者波浪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的厚度设置范围为0.2mm-1.2mm,外橡胶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1mm。而帘线512与内橡胶513的厚度相同,帘线512的厚度设置范围为0.1mm-1mm。
该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的设置位置为: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的第一端靠近第一支角结构5的与第一支腿结构1的外侧面相对端,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的第二端靠近第一支角结构5的与第一支腿结构1的内侧面相对端。
另外,鉴于第一支腿结构1内设第一玻纤增强结构,该第一玻纤增强结构的端部位于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的内侧面范围内。
本实施例对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的形状以及尺寸不进行具体限定,只要具备抗拉伸性能,能够解决纯橡胶作为柔性结构带来的承载能力不足,结构疲劳性差,拉应力集中部位易撕裂等问题,使轮辐的橡胶结构在维持原有的压缩柔度的同时,提升了轮辐的橡胶结构的抗拉伸能力,定向提升了轮辐中的橡胶结构的承载极限与疲劳性能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第一支角结构5的具体结构。
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支角结构5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开槽结构52,第一开槽结构52沿第一支角结构5的靠近第一支腿结构1内侧的端部设置。设置的该第一开槽结构52用于对应力进行释放,从而保护第一支角结构5的连接强度,增加轮辐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中示出了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该第一开槽结构52包括沿第一支角结构5的靠近第一支腿结构1内侧的端面上设置的第一挖空结构521。
其中,第一挖空结构521呈平面状、弧面状或者波浪状。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开槽结构52用于对第一支角结构5所带来的应力进行释放,从而保护第一支角结构5的连接强度,增加轮辐的使用寿命,该第一开槽结构52的尺寸可根据实际轮辐的大小以及需求进行调整,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参数设置范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第一开槽结构52的具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2所示,该第一开槽结构52还包括沿第一挖空结构521向第一支角结构5的靠近第一支腿结构1外侧面方向延伸出的第一开槽522。
其中,第一开槽522为直线槽、斜槽或者弧槽;第一开槽522的半径设置范围为2mm-5mm。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开槽结构52用于对第一支角结构5所带来的应力进行释放,从而保护第一支角结构5的连接强度,增加轮辐的使用寿命,该第一开槽结构52的尺寸可根据实际轮辐的大小以及需求进行调整,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参数设置范围。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轮辐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该轮辐还包括第二支腿结构2,第二支腿结构2的端部向外延伸出第二支角结构6,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呈V形状连接,第一支角结构5和第二支角结构6分别位于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的相背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可呈连接的V型结构或者不连接的V型结构。而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之间通过鼻部结合体3和鼻部帘布层4过渡连接,该鼻部结合体3位于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的相对端的内侧面,鼻部帘布层4位于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的相对端的外侧面。
另外,该第二支腿结构2内设第二玻纤增强结构,第二玻纤增强结构采用连续的玻璃纤维和环氧乙烯基树脂复合制备而成。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第二支角结构6的具体结构。
请继续参阅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的剖视。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支角结构6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开槽结构62,第二开槽结构62沿第二支角结构6的靠近第二支腿结构2内侧的端部设置。
具体的,该第二开槽结构62为沿第二支角结构6的靠近第二支腿结构2内侧的端面上设置的第二挖空结构。
本实施例公开的该第二支角结构6用于配合实施例2公开的第一支角结构5以优化轮辐的抗拉伸性能。
由于第一支角结构5与外胎面带7,故此,第二支角结构6与轮辋结构8连接。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第二支角结构6的具体结构。
请参阅图5,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6,图中示出了图5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6所示,第二开槽结构62包括沿第二支角结构6的靠近第二支腿结构2内侧的端面上设置的第二挖空结构621以及沿第二挖空结构621向第二支角结构6的靠近第二支腿结构6外侧面方向延伸出的第二开槽622。
另外,在第二支角结构6内部设有第二帘线增强结构61,第二帘线增强结构61与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结构相同;第二帘线增强结构61的第一端靠近第二支角结构6的与第二支腿结构2的外侧面相对端端,第二帘线增强结构61的第二端靠近第二支角结构6的与第二支腿结构2的内侧面相对端。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挖空结构621与第一挖空结构521结构相同,同样呈平面状、弧面状或者波浪状。
同时,该第二开槽622同样与第一开槽522结构相同,其形状为直线槽、斜槽或者弧槽,其半径设置范围为2mm-5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帘线增强结构61与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结构相同,同样的,鉴于第二支腿结构2内设第二玻纤增强结构,该第二玻纤增强结构的端部位于第二帘线增强结构61的内侧面范围内。而该第二帘线增强结构61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实施例2,本实施例不再对第二帘线增强结构61的具体结构进行重复阐述。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了第二支角结构6的具体结构。
请参阅图7,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支角结构6如图7所示:在第二支角结构6的位于第二支腿结构2的外侧面端部设有第一耦合面63,在第二支角结构6的位于第二支腿结构2的内侧面端部设有第二耦合面64,第一耦合面63在平移过程中可与第二耦合面64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耦合面63也可认为是第二支角结构6的位于第二支腿结构2的外侧面端部的前端轮廓线,第二耦合面64也可认为是第二支角结构6的位于第二支腿结构2的内侧面端部的后端轮廓线,前端轮廓线在平移过程中可与后端轮廓线重合。
若当前端轮廓线和后端轮廓线设为直线时,也可认为该前端轮廓线和后端轮廓线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支角结构6用于与非充气轮胎的轮辋结构连接,故此,第一耦合面63和第二耦合面64在与轮辋结构的连接过程中前后耦合,连接后的第一耦合面63和第二耦合面64沿轮辋结构端面可以做到首尾连接,从而使得该第二支角结构6的前后侧应力耦合,实现将后一个轮辐的第二支角结构6受压侧的压力压在前一个轮辐的受拉翘曲侧,从而实现对轮辐翘曲应力的抵消,使得其应力由0.81Mpa降为0.32Mpa,应变由百分之十四降为百分之三点五,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化效果,进而大大提升了轮辐的疲劳性能。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非充气轮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非充气轮胎采用的轮辐结构以单一橡胶或多种橡胶硫化后的橡胶整体作为非充气轮胎的柔性承载结构,导致在非充气轮胎的承载过程中,橡胶结构会因为受力产生大变形进而导致疲劳性能不足的缺陷,进而使得采用该种轮辐的非充气轮胎同样存在承载能力不足,结构疲劳性差,拉应力集中部位易撕裂等问题。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非充气轮胎,包括外胎面带7、与外胎带面7相匹配的轮辋结构8以及多个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轮辐,多个轮辐沿轮辋结构8一周分布在外胎带面7和轮辋结构8之间。
具体的,该轮辐包括上述实施例1-4任一实施所述的第一支角结构5以及实施例6-7任一实施所述的第二支角结构6,该第一支角结构5与非充气轮胎的外胎带面7连接,第二支角结构6与轮辋结构8连接。
本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通过采用该轮辐,以使位于第一支角结构5处的大部分应力被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吸收,保护了第一支角结构5处的橡胶结构,同时,位于第二支角结构6处的大部分应力被第二帘线增强结构61吸收,保护了第二支角结构6处的橡胶结构,进一步优化了采用该种轮辐的非充气轮胎的承载能力,改善了其结构疲劳性。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非充气轮胎,如图8所示,包括外胎面带7、与外胎带面7相匹配的轮辋结构8以及多个如实施例5所述的轮辐,多个轮辐沿轮辋结构8一周分布在外胎带面7和轮辋结构8之间。
具体的,该轮辐包括上述实施例1-4任一实施所述的第一支角结构5以及实施例8所述的第二支角结构6,该第一支角结构5与非充气轮胎的外胎带面7连接,第二支角结构6与轮辋结构8连接。
而该第二支角结构6在与轮辋结构8的连接过程中,其第一耦合面63和第二耦合面64实现前后耦合,连接后的第一耦合面63和第二耦合面64沿轮辋结构8端面首尾连接。
也就是说,前一轮辐的第二支角结构6的第一耦合面63和后一轮辐的第二支角结构6的第二耦合面64重合。
本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通过采用实施例5所述的轮辐,以使位于第一支角结构5处的大部分应力被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吸收,保护了第一支角结构5处的橡胶结构。而第二支角结构6采用耦合设计,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实现将后一个轮辐的第二支角结构6受压侧的压力压在前一个增强轮辐的受拉翘曲侧,从而实现对轮辐翘曲应力的抵消,进而大大提升了轮辐的疲劳性能,进一步提升了非充气轮胎的疲劳寿命。
请参阅图9,曲线M表示采用常规增强轮辐的非充气轮胎的翘曲应力,曲线N表示采用前后耦合的轮辐的非充气轮胎的翘曲应力,本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采用前后耦合的轮辐后,其翘曲应力极值由原来的1.35Mpa减少为0.72Mpa,具有明显的优化效果。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腿结构(1),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的端部向外延伸出第一支角结构(5),在所述第一支角结构(5)内部设有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角结构(5)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开槽结构(52),所述第一开槽结构(52)沿所述第一支角结构(5)的靠近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内侧的端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支角结构(5)的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的外侧面相对端,所述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支角结构(5)的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的内侧面相对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包括两外橡胶层(511)以及设置在两外橡胶层(511)之间的多条帘线(512)和多条内橡胶(513),多条帘线(512)和多条内橡胶(513)沿所述外橡胶层(511)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的厚度设置范围为0.2mm-1.2mm,所述外橡胶层(511)的厚度大于等于0.1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线(512)与所述内橡胶(513)的厚度相同,所述帘线(512)的厚度设置范围为0.1mm-1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槽结构(52)包括沿所述第一支角结构(5)的靠近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内侧的端面上设置的第一挖空结构(5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槽结构(52)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挖空结构(521)向所述第一支角结构(5)的靠近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外侧面方向延伸出的第一开槽(5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腿结构(2),所述第二支腿结构(2)的端部向外延伸出第二支角结构(6),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呈V形状连接,第一支角结构(5)和第二支角结构(6)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的相背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角结构(6)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开槽结构(62),所述第二开槽结构(62)沿所述第二支角结构(6)的靠近所述第二支腿结构(2)内侧的端部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角结构(6)内部设有第二帘线增强结构(61),所述第二帘线增强结构(61)与所述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帘线增强结构(61)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二支角结构(6)的与所述第二支腿结构(2)的外侧面相对端端,所述第二帘线增强结构(61)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二支角结构(6)的与所述第二支腿结构(2)的内侧面相对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槽结构(62)包括沿所述第二支角结构(6)的靠近所述第二支腿结构(2)内侧的端面上设置的第二挖空结构(62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槽结构(62)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挖空结构(621)向所述第二支角结构(6)的靠近所述第二支腿结构(6)外侧面方向延伸出的第二开槽(622)。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挖空结构(521)和/或第二挖空结构(621)呈平面状、弧面状或者波浪状;所述第一开槽(522)和/或第二开槽(622)为直线槽、斜槽或者弧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槽(522)和第二开槽(622)的半径设置范围为2mm-5mm。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角结构(6)的位于所述第二支腿结构(2)的外侧面端部设有第一耦合面(63),在所述第二支角结构(6)的位于所述第二支腿结构(2)的内侧面端部设有第二耦合面(64),所述第一耦合面(63)在平移过程中可与所述第二耦合面(64)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面(63)可呈平面状、弧面状、锯齿状或者不规则形状,所述第二耦合面(64)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耦合面(63)相匹配。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呈直线状、弧形状或者波浪状。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的相对端的内外侧面分别采用鼻部结合体(3)和鼻部帘布层(4)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内设第一玻纤增强结构,所述第二支腿结构(2)内设第二玻纤增强结构,所述第一玻纤增强结构、第二玻纤增强结构以及第一帘线增强结构(51)中的帘线(512)均采用连续的玻璃纤维和环氧乙烯基树脂复合制备而成。
20.一种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胎面带(7)、与所述外胎带面(7)相匹配的轮辋结构(8)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轮辐,多个所述轮辐沿所述轮辋结构(8)一周分布在所述外胎带面(7)和轮辋结构(8)之间。
CN202310815552.7A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及轮胎 Pending CN1170218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5552.7A CN117021835A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及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5552.7A CN117021835A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及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21835A true CN117021835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28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15552.7A Pending CN117021835A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及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218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5328B (zh) 非充气汽车轮胎
EP3045322B1 (en) Airless tire
JP475145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20090088883A (ko) 경량 비드코어를 갖는 타이어
CN105142937A (zh) 具有分体式胎体帘布层构造的轮胎
JPWO2006129708A1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5564161A (zh) 具有三维组件的充气轮胎
JP2016007863A (ja) エアレスタイヤ
JP2017105448A (ja) 構造的に支持されたタイヤ
JP201406543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9125459A1 (en) Curved reinforced resilient support for a non-pneumatic tire
JP574553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7021835A (zh)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橡胶复合帘线增强结构轮辐及轮胎
JP200017731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用のバンド部材
US6439288B1 (en) Pneumatic tire with variable thickness band element
CN101491999A (zh) 充气轮胎
JP2016533301A (ja) タイヤエイペックスの構造
JP2001206010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17400668A (zh)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轮辋嵌入耦合式轮辐及轮胎
CN218616102U (zh) 一种轻量、高承载的环形胎面及非充气轮胎
JP201406543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7325587A (zh)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及轮胎
CN115402034A (zh)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双s形增强轮辐及轮胎
CN108883663B (zh) 轮胎
CN116061600A (zh)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二单元中心对称结构轮辐及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