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8369B - 一种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8369B
CN117018369B CN202311033748.7A CN202311033748A CN117018369B CN 117018369 B CN117018369 B CN 117018369B CN 202311033748 A CN202311033748 A CN 202311033748A CN 117018369 B CN117018369 B CN 117018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ssembly
communicated
pressure
air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337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18369A (zh
Inventor
朱冬冬
吕鹏
惠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ho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ihong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hong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ihong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110337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18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18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8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18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8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 A61M2016/0027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pressure met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呼吸辅助技术,具体是一种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及其使用方法,内置腔室内设置有吸气组件和呼气组件,吸气组件与呼气组件之间通过机械联锁相互配合,且吸气组件筒空氧混合泵机连通;立柱的上部分列设置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连通吸气插管和吸气组件,第二接头连通呼气插管和呼气组件;当吸气组件中的气源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及体积后,吸气组件与第一接头接通;呼气组件在吸气组件输出气源时,将呼气组件中的二氧化碳从气道中排出。本发明中的吸气组件的泵气压力和潮气量均恒定,兼具定压与定容的功能,而且吸气组件与呼气组件通过机械联锁相互配合,几乎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使得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十分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呼吸辅助技术,具体是一种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呼吸机是一种能将含氧气的空气送入肺部,将含二氧化碳的气体排出体外,帮助呼吸系统完成通气的医疗设备;主要是在呼吸道开口直接施加压力,吸气的时候气体被增压压入肺泡,呼气的时候气体随胸口和肺脏被动回收而排出体外。
吸气相向呼气相的转换方式是呼吸机分类的重要特征。以时间、压力、流量或流速作为转换条件,或上述条件组合成复合形式作为转换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定压型呼吸机,呼吸机向气道泵入一定压力的气体,使肺泡膨胀,气道压力渐升;达到预定压力时,气流终止,呼气阀打开,由负压使胸廓和肺被动性萎陷产生呼气,;当气道内压力不断下降至初始值后,呼吸机再次通过正压产生气流,并引起吸气。
定容型呼吸机,通过正压将预计潮气量送入肺内,达到预计潮气量后,停止供气,进入呼气状态。
无论是定压型还是定容型呼吸机,如何界定压力和潮气量主要是依靠集成式的管理主机结合泵源来控制,当压缩泵的工作档位调定后,理论上来说,单位时间的泵气量一定,而且气罐体积是恒定的,因此,主机通过计算泵的工作时间便可得到气源体积和压强。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气源进口处的种种原因会导致单位时间内的泵气量出现波动(例如进口处存在遮挡、氧气瓶中的液氧随着体积的减少,压强也在减小,单位时间释放的氧气量存在偏差等),导致呼吸机的工作状态会在一定范围内起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包括底座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内部中空,并在其中间位置处形成有内置腔室,所述立柱的一侧安装空氧混合泵机;
所述内置腔室内设置有吸气组件和呼气组件,吸气组件与呼气组件之间通过机械联锁相互配合,且吸气组件筒空氧混合泵机连通;
所述立柱的上部分列设置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其中,第一接头连通吸气插管和吸气组件,第二接头连通呼气插管和呼气组件;
所述空氧混合泵机持续向吸气组件中泵入气源,气源不断在吸气组件中聚集,使吸气组件中的气源压力持续升高;当吸气组件中的气源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及体积后,吸气组件与第一接头接通;
所述呼气组件在吸气组件向吸气插管或呼吸面罩中输出气源时,将呼气组件中的二氧化碳从气道中排出。
如上所述的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所述吸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置腔室中的给气罐,所述给气罐通过一组罐箍固定安装在所述内置腔室内;
所述给气罐底部与供气管导通,且供气管通过导入管与空氧混合泵机连通;
给气罐中密封滑动设置有一号密封盘,所述一号密封盘的中央固定设置一号顶杆,一号顶杆的上端穿出所述给气罐,且与呼气组件机械联锁配合;所述给气罐中设置有定压弹簧,定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一号密封盘抵触;
所述第一接头和给气罐的底部之间通过吸气管组连接,且在吸气管组上还安装有机械阀门,所述机械阀门与所述一号顶杆穿出给气罐的一端通过快速开闭结构机械联锁配合。
如上所述的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所述呼气组件包括设置在内置腔室中的排气罐,所述排气罐通过另外一组罐箍固定安装在内置腔室内;
所述排气罐内密封滑动设置二号密封盘,所述二号密封盘的中央固定设置二号顶杆;二号顶杆的上端穿出所述排气罐,且通过桁架与所述一号顶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排气罐的下部一侧与呼气管的下端导通,呼气管的上端与第二接头连通,排气罐的底部与导出管连通。
如上所述的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所述吸气管组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固定导通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固定并连通机械阀门的上端;所述吸气管组还包括吸气管;
所述吸气管的一端与给气罐的底部导通,吸气管的另一端与机械阀门的下端导通。
如上所述的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所述机械阀门包括阀管和活动设置在所述阀管中的密封球,所述密封球上开设有贯通的阀道;
阀管的上端与输送管的一端固定并连通,吸气管的一端与阀管的下端导通;
所述阀管内固定设置有密封环,密封环中央设置有球形凹陷,密封球包络在球形凹陷中,且密封球上固定有阀轴,阀轴穿过密封环和阀管,阀轴穿出阀管的一端与快速开闭结构机械联锁配合。
如上所述的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所述快速开闭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桁架上的控压块和斜架;
所述控压块一面设置有回形轨道,斜架上设置斜槽,所述回形轨道中滚动嵌合小滚柱,小滚柱转动设置在垂架的下端,垂架的上端固定设置在切换杆的一端;
所述切换杆的外壁滑动套设有套壳,所述套壳的下部转动设置有大滚柱,大滚柱滚动嵌合在斜槽中;
所述切换杆的中央一体设置阻隔部,切换杆的两边各套设一组转换弹簧,转换弹簧的一端与阻隔部抵触,转换弹簧的另一端与套壳的端部抵触,且套壳活动设置在所述内置腔室中。
如上所述的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所述切换杆远离垂架的一端固定设置卡柱,阀轴穿出阀管的一端与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靠近摆臂另一端的一段上开设有嵌槽,所述卡柱活动卡合在嵌槽中。
如上所述的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所述套壳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轮架,所述轮架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转动设置多组滚轮,所述滚轮滚动嵌合在轮轨上,且轮轨固定设置在连接架下缘,连接架上缘与内置腔室的内壁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所述给气罐的上部还设置有调压结构,所述调压结构用于在不改变泵气容积的前提下对泵气的压强进行调节;
所述调压结构包括与给气罐上口螺纹配合的调压筒,所述定压弹簧远离一号密封盘的一端与调压筒的下端抵触;
所述调压筒的内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键口,调压筒内套设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键口滑动适配的键条;
所述转筒上部与筒箍转动套合,筒箍固定安装在内置腔室的内壁上,筒箍的上部外缘固定安装小伞齿轮,小伞齿轮与大伞齿环咬合,大伞齿环通过调节轴与调节旋钮固定连接。
一种如上所述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气源接通,将氧气罐与空氧混合泵机接通,再将插管或呼吸面罩佩戴于患者的面部或鼻息处;
步骤二,调压控制,根据患者的泵气压力标定对泵气的定压标准进行调节,具体是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对定压弹簧的初始压缩量进行调节;
步骤三,供气频率控制,通过控制主机对空氧混合泵机的工作档位进行调整,例如一档工况下泵机单位时间(秒)的泵气量为0.1L,二档工况下泵机单位时间(秒)的泵气量为0.2L,三档工况下泵机单位时间(秒)的泵气量为0.3L;而患者的呼吸频率是0.3L/秒,则应根据设定好的泵气压力标定,使每次触发摆臂的潮气量为0.3L,同时,应该将泵机的档位调为三档;
步骤四,检查气密性,检查各管连接处的气密性,严禁出现漏气和堵塞的情况;
步骤五,开机试运行,通过控制主机将泵机接通电源,待泵机达到设定档位下的额定功率后检查插管的出气量是否与预计的出气量相应,正负偏差不得超过5%,如若差值超过5%需再次检查各管以及接头处的气密性;
步骤六,供气,关机后将插管通过鼻腔或口腔连通患者的气道,再次开机运行,为患者供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吸气组件的泵气压力和潮气量均恒定,兼具定压与定容的功能,而且吸气组件与呼气组件通过机械联锁相互配合,几乎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使得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十分稳定;本发明中吸气组件在向气道中泵气时,呼气组件将其自身内部的二氧化碳向外排放,在此过程中,吸气组件泵入到气道中的气源并不会通过呼气组件而排出,确保吸气组件泵入到气道中的气源具有充分时间与肺泡接触;只有在吸气组件与第一接头断开之后,呼气组件才会从气道中抽吸气体,将肺泡排出的二氧化碳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再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又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中门板打开后的示意图。
图6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5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涂7中B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5再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将门板、吸气组件、呼气组件全部从内置腔室中拆出后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另一方位的示意图。
图12为内置腔室内部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在图12的基础上将气罐从罐箍上拆离后的示意图。
图14为将调压筒和转筒以及一号顶杆拆解后的示意图。
图15为调压筒及其内壁上的键口的示意图。
图16为两个顶杆和快速开闭结构的拆解示意图。
图17为将轮架、轮轨、以及连接架完全拆分后的示意图。
图18为快速开闭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将控压块和斜架分别从大小滚柱上分离后的示意图。
图20为将套壳从切换杆上拆解后的示意图。
图21摆臂和卡柱以及阀管拆解后的示意图。
图22为将阀管局部剖切后分离密封球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立柱;3-控制主机;4-空氧混合泵机;5-内置腔室;6-门板;7-导入管;8-供气管;9-给气罐;10-吸气管;11-阀管;12-输送管;13-排气罐;14-呼气管;15-导出管;16-第一接头;17-第二接头;18-罐箍;19-一号密封盘;20-一号顶杆;21-转筒;22-调压筒;23-筒箍;24-小伞齿轮;25-大伞齿环;26-调节旋钮;27-定压弹簧;28-键口;29-键条;30-二号密封盘;31-二号顶杆;32-桁架;33-控压块;34-回形轨道;35-斜架;36-斜槽;37-垂架;38-小滚柱;39-大滚柱;40-切换杆;41-套壳;42-阻隔部;43-转换弹簧;44-卡柱;45-摆臂;46-嵌槽;47-密封球;48-阀道;49-密封环;50-轮架;51-轮轨;52-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包括底座1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立柱2,其中,在所述立柱2的顶部设置有控制主机3;所述立柱2的内部中空,并在其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内置腔室5;为了方便移动和/或搬运该呼吸机,在底座1的下方四角各安装一个带有锁止结构的万向轮。另外,在内置腔室5的外部设置了门板6,门板6一侧通过合页与立柱2的外表面铰接。
所述立柱2的一侧安装空氧混合泵机4,所述控制主机3与所述空氧混合泵机4通讯,气源(包括环境空气和氧气罐中的纯氧)分别进入到空氧混合泵机4中后进行混合并压缩。控制主机3通过与空氧混合泵机4建立通信,对空氧混合泵机4的工作档位进行控制,使得空氧混合泵机4单位时间的压缩泵气量可控。
所述内置腔室5内设置有吸气组件和呼气组件,吸气组件与呼气组件之间通过机械联锁相互配合,且吸气组件筒空氧混合泵机4连通;
所述立柱2的上部分列设置有第一接头16和第二接头17,其中,第一接头16连通吸气插管和吸气组件,第二接头17连通呼气插管和呼气组件;插管也可替换为面罩,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替换。
显而易见的是,在第一接头16和第二接头17处均安装止逆阀。
空氧混合泵机4持续向吸气组件中泵入气源,气源不断在吸气组件中聚集,使吸气组件中的气源压力持续升高;当吸气组件中的气源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及体积(潮气量)后,吸气组件与第一接头16接通,并快速输出至吸气插管或呼吸面罩中,将预定压力和体积的气源快速地送入到气道中;
所述呼气组件在吸气组件向吸气插管或呼吸面罩中输出气源时,将呼气组件中的二氧化碳从气道中排出。
具体过程是,吸气组件通过插管或呼吸面罩向气道内泵入预定压力的气源,肺泡膨胀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气源快速的泵入,使气道内的压力不断增加;当吸气组件中的气源全部输出后,吸气组件内的压力恢复到初始值,吸气组件与第一接头16之间断开,吸气组件停止供气。在呼吸机工作的整个过程中,空氧混合泵机4始终保持工作,因此当吸气组件与第一接头16断开后,吸气组件中的压力由恢复到的初始值为基础再次持续升高,同时呼气组件抽气使胸廓和肺部被动萎陷,气道中由肺泡排出的二氧化碳被排出到呼气组件中,达到被动呼气的目的。
吸气组件中的压力持续升高至预定压力及体积时,吸气组件与第一接头16之间再次接通,向气道内泵入预定压力的气源,而呼气组件将其自身内部的二氧化碳排出;吸气组件中的气源全部输出后,吸气组件与第一接头16断开,吸气组件停止向气道中泵入气源;而后气源再次不断地在吸气组件中聚集,使吸气组件中的气源压力持续升高,同时,呼气组件将气道内的二氧化碳抽入到其自身内部。
如此周而复始的工作,便可实现辅助患者呼吸,本发明中的吸气组件的泵气压力和潮气量均恒定,兼具定压与定容的功能,而且吸气组件与呼气组件通过机械联锁相互配合,几乎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使得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十分稳定。
在此需要着重说明,本发明中吸气组件在向气道中泵气时,呼气组件将其自身内部的二氧化碳向外排放,在此过程中,吸气组件泵入到气道中的气源并不会通过呼气组件而排出,确保吸气组件泵入到气道中的气源具有充分时间与肺泡接触;只有在吸气组件与第一接头16断开之后,呼气组件才会从气道中抽吸气体,将肺泡排出的二氧化碳排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请参阅图5~图8,所述吸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置腔室5中的给气罐9,所述给气罐9通过一组罐箍18固定安装在所述内置腔室5内;
所述给气罐9底部与供气管8导通,且供气管8通过导入管7与空氧混合泵机4连通。
请参阅图13和图14,给气罐9中密封滑动设置有一号密封盘19,所述一号密封盘19的中央固定设置一号顶杆20,一号顶杆20的上端穿出所述给气罐9,且与呼气组件机械联锁配合;所述给气罐9中设置有定压弹簧27,定压弹簧27的一端与所述一号密封盘19抵触。
所述第一接头16和给气罐6的底部之间通过吸气管组连接,且在吸气管组上还安装有机械阀门,所述机械阀门与所述一号顶杆20穿出给气罐9的一端通过快速开闭结构机械联锁配合。
空氧混合泵机4通过导入管7向供气管8中导入气源,气源从给气罐9的底部进入到给气罐9中;起初机械阀门处于断开状态,也即给气罐9和第一接头16之间的吸气管组断开;随着气源不断泵入到给气罐9中,气压不断增加而带动一号密封盘19向上滑动,向上滑动的一号密封盘19挤压定压弹簧27,使定压弹簧27储备弹性势能;在一号密封盘19向上滑动的过程中通过一号顶杆20带动呼气组件从气道中抽气,使气道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到呼气组件内,辅助患者被动呼气;
而在给气罐9中的气压达到预设值的一瞬间(也即一号顶杆20的上端达到其活动的行程最高点的瞬间),快速开闭结构控制机械阀门将吸气管组导通,给气罐9中的受压气源快速地通过吸气管组排向第一接头6。
随着给气罐9中的气源不断排出,其内部的气压也在不断降低,定压弹簧27复弹而带动一号密封盘19和一号顶杆20下滑,一号顶杆20带动呼气组件将其自身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当给气罐9内的气压下降到初始值的一瞬间(也即一号顶杆20的上端达到其活动的行程最低点的瞬间),快速开闭结构控制机械阀门将吸气管组断开。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请参阅图13和图14以及图17,所述呼气组件包括设置在内置腔室5中的排气罐13,所述排气罐13通过另外一组罐箍18固定安装在内置腔室5内;
所述排气罐13内密封滑动设置二号密封盘30,所述二号密封盘30的中央固定设置二号顶杆31;二号顶杆31的上端穿出所述排气罐13,且通过桁架32与所述一号顶杆20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排气罐13的下部一侧与呼气管14的下端导通,呼气管14的上端与第二接头17连通,排气罐13的底部与导出管15连通。
起初气源泵入到给气罐9中,气压增加带动一号密封盘19挤压定压弹簧27向上滑动,使定压弹簧27储备弹性势能;在一号密封盘19向上滑动的过程中通过一号顶杆20带动桁架32和二号顶杆31向上活动,其中二号顶杆31带动二号密封盘30上滑,使得排气罐13中产生负压而从气道中抽气;
在给气罐9中的气压达到预设值的一瞬间,给气罐9中的受压气源快速地通过吸气管组排向第一接头6。给气罐9排气时,通过定压弹簧27带动一号密封盘19和一号顶杆20下滑,一号顶杆20通过桁架32带动二号顶杆31下移,最终带动二号密封盘30下滑,排气罐13内的二氧化碳通过导出管15排出。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请参阅图8、图9、以及图13,所述吸气管组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16固定导通的输送管12,所述输送管12的另一端固定并连通机械阀门的上端;所述吸气管组还包括吸气管10;
所述吸气管10的一端与给气罐9的底部导通,吸气管10的另一端与机械阀门的下端导通。
当机械阀门处于断开状态下,虽然给气罐9中的受压气源可以进入到吸气管10中,但是无法通过机械阀门进入到输送管12中,也就无法到达第一接头16处;只有在机械阀门打开后,给气罐9中的受压气源才能够依次通过吸气管10和输送管12到达第一接头16处。
其中,输送管12为硬质的管件,因此上端与输送管12固定并连通的机械阀门保持固定状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请参阅图20~图22,所述机械阀门包括阀管11和活动设置在所述阀管11中的密封球47,所述密封球47上开设有贯通的阀道48;
阀管11的上端与输送管12的一端固定并连通,吸气管10的一端与阀管11的下端导通;
所述阀管11内固定设置有密封环49,密封环49中央设置有球形凹陷,密封球47包络在球形凹陷中,且密封球47上固定有阀轴,阀轴穿过密封环49和阀管11,阀轴穿出阀管11的一端与快速开闭结构机械联锁配合。
密封环49上开设有供阀轴穿过并密封转动的穿孔。
起初阀道48被密封环49所封堵,在一号顶杆20的上端达到其活动的行程最高点的瞬间,也即二号顶杆31上端以及桁架32到达各自活动的行程高点瞬间,快速开闭结构带动阀轴快速转动一定角度,使阀道48的两端均脱离密封环49,而将吸气管10和输送管12导通;而在一号顶杆20的上端、二号顶杆31上端、以及桁架32达到各自活动的行程最低点的瞬间,快速开闭结构又带动阀轴快速复位,重新将阀道48的两端堵在密封环49中,使吸气管10和输送管12断开连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请参阅图16~图21,所述快速开闭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桁架32上的控压块33和斜架35;
所述控压块33一面设置有回形轨道34,斜架35上设置斜槽36,所述回形轨道34中滚动嵌合小滚柱38,小滚柱38转动设置在垂架37的下端,垂架37的上端固定设置在切换杆40的一端;
所述切换杆40的外壁滑动套设有套壳41,所述套壳41的下部转动设置有大滚柱39,大滚柱39滚动嵌合在斜槽36中;
所述切换杆40的中央一体设置阻隔部42,切换杆40的两边各套设一组转换弹簧43,转换弹簧43的一端与阻隔部42抵触,转换弹簧43的另一端与套壳41的端部抵触,且套壳41活动设置在所述内置腔室5中。
初始状态下小滚柱38处于回形轨道34靠近一号顶杆20的一侧竖边顶部,在桁架32向上活动的过程中带动控压块33和斜架35跟随向上活动,小滚柱38沿着回形轨道34靠近一号顶杆20的竖边下滑,而斜槽36带动大滚柱39向靠近二号顶杆31的方向活动。
由于小滚柱38嵌合在靠近一号顶杆20的竖边内,因此小滚柱38无法水平活动,也即垂架37无法水平活动,故与垂架37固定的切换杆40无法水平活动;而大滚柱39向靠近二号顶杆31的方向活动,导致套壳41沿着水平方向往靠近二号顶杆31的方向活动,导致靠近垂架37的一组转换弹簧43不断被压缩;
当桁架32向上活动至其行程高点时,小滚柱38到达回形轨道34靠近一号顶杆20的竖边最下端,此时小滚柱38不再受到回形轨道34竖边的约束,在被压缩的一组转换弹簧43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切换杆40快速向靠近二号顶杆31的方向滑动,小滚柱38顺着回形轨道34的底边而滚动至回形轨道34另一竖边的最下端;切换杆40向靠近二号顶杆31的方向滑动而带动阀轴转动,将阀道48从密封环49中脱离,最终使吸气管10和输送管12接通。
吸气管10和输送管12接通后,给气罐9中的气压不断减小,一号顶杆20、二号顶杆31、以及桁架32开始向下活动,进而带动控压块33和斜架35向下活动;在控压块33向下活动的过程中,小滚柱38沿着回形轨道34靠近二号顶杆20的竖边上滑,而斜槽36带动大滚柱39向靠近一号顶杆20的方向活动。
同理,由于小滚柱38嵌合在靠近二号顶杆31的竖边内,因此小滚柱38无法水平活动,也即垂架37无法水平活动,故与垂架37固定的切换杆40无法水平活动;而大滚柱39向靠近一号顶杆20的方向活动,导致套壳41沿着水平方向往靠近一号顶杆21的方向活动,导致远离垂架37的一组转换弹簧43不断被压缩;
当桁架32向上活动至其行程低点时,小滚柱38到达回形轨道34靠近二号顶杆31的竖边最上端,此时小滚柱38不再受到回形轨道34竖边的约束,在被压缩的一组转换弹簧43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切换杆40快速向靠近一号顶杆20的方向滑动,小滚柱38顺着回形轨道34的顶边而滚动至初始位置;切换杆40向靠近一号顶杆20的方向滑动而带动阀轴转动复位,使吸气管10和输送管12断开。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请参阅图17、图20、以及图21,所述切换杆40远离垂架37的一端固定设置卡柱44,阀轴穿出阀管11的一端与摆臂45的一端固定连接,靠近摆臂45另一端的一段上开设有嵌槽46,所述卡柱44活动卡合在嵌槽46中。
在切换杆40水平移动时带动卡柱44跟随活动,进而通过卡柱44与嵌槽46配合而带动摆臂45绕阀轴的轴线摆动,又因为阀轴和摆臂45的端部固定,因此阀轴也会转动,最终带动密封球47转动,实现控制阀道48与密封环49的通断。
所述套壳4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轮架50,所述轮架50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转动设置多组滚轮,所述滚轮滚动嵌合在轮轨51上,且轮轨51固定设置在连接架52下缘,连接架52上缘与内置腔室5的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的连接架52使轮轨51固定安装在内置腔室5中,再借助轮轨51和轮架50滚动嵌合,达到套壳41活动设置在内置腔室5中的目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请参阅图12~图15,所述给气罐9的上部还设置有调压结构,所述调压结构用于在不改变泵气容积的前提下对泵气的压强进行调节;
所述调压结构包括与给气罐9上口螺纹配合的调压筒22,所述定压弹簧27远离一号密封盘19的一端与调压筒22的下端抵触;
所述调压筒22的内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键口28,调压筒22内套设有转筒21,所述转筒2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键口28滑动适配的键条29;
所述转筒21上部与筒箍23转动套合,筒箍23固定安装在内置腔室5的内壁上,筒箍23的上部外缘固定安装小伞齿轮24,小伞齿轮24与大伞齿环25咬合,大伞齿环25通过调节轴与调节旋钮26固定连接。
立柱2的外壁上开设有供调节轴穿过并转动的转孔,调节旋钮26位于内置腔室5之外。
通过转动调节旋钮26带动调节轴转动,进而带动大伞齿环25转动,大伞齿环25带动小伞齿轮24转动,最终带动转筒21转动。其中,转筒21利用键条29驱动键口28和调压筒22转动,调压筒22转动时由于给气罐9被罐箍18所固定,故调压筒22一边转动一边向下或向上移动,使得定压弹簧27的初始压缩量改变。因为摆臂45触发的高度是恒定的,所以一号密封盘19上滑的行程高点也是恒定的,也即摆臂45触发时,给气罐9中的气体体积是恒定的,只是气压不同。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气源接通,将氧气罐与空氧混合泵机接通,再将插管或呼吸面罩佩戴于患者的面部或鼻息处;
步骤二,调压控制,根据患者的泵气压力标定对泵气的定压标准进行调节,具体是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对定压弹簧的初始压缩量进行调节;
步骤三,供气频率控制,通过控制主机对空氧混合泵机的工作档位进行调整,例如一档工况下泵机单位时间(秒)的泵气量为0.1L,二档工况下泵机单位时间(秒)的泵气量为0.2L,三档工况下泵机单位时间(秒)的泵气量为0.3L;而患者的呼吸频率是0.3L/秒,则应根据设定好的泵气压力标定,使每次触发摆臂的潮气量为0.3L,同时,应该将泵机的档位调为三档;
步骤四,检查气密性,检查各管连接处的气密性,严禁出现漏气和堵塞的情况;
步骤五,开机试运行,通过控制主机将泵机接通电源,待泵机达到设定档位下的额定功率后检查插管的出气量是否与预计的出气量相应,正负偏差不得超过5%,如若差值超过5%需再次检查各管以及接头处的气密性;
步骤六,供气,关机后将插管通过鼻腔或口腔连通患者的气道,再次开机运行,为患者供气。
上述实施例是示范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故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均囊括在本发明内。

Claims (3)

1.一种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包括底座(1)和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的立柱(2),立柱(2)的内部中空,并在其中间位置处形成有内置腔室(5),立柱(2)的一侧安装空氧混合泵机(4),其特征在于:
内置腔室(5)内设置有吸气组件和呼气组件,吸气组件与呼气组件之间通过机械联锁相互配合,且吸气组件同空氧混合泵机(4)连通;
立柱(2)的上部分列设置有第一接头(16)和第二接头(17),其中,第一接头(16)连通吸气插管和吸气组件,第二接头(17)连通呼气插管和呼气组件;
空氧混合泵机(4)持续向吸气组件中泵入气源,气源不断在吸气组件中聚集,使吸气组件中的气源压力持续升高;当吸气组件中的气源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及体积后,吸气组件与第一接头(16)接通;
呼气组件在吸气组件向吸气插管或呼吸面罩中输出气源时,将呼气组件中的二氧化碳从气道中排出;
吸气组件包括设置在内置腔室(5)中的给气罐(9),给气罐(9)通过一组罐箍(18)固定安装在内置腔室(5)内;
给气罐(9)底部与供气管(8)导通,且供气管(8)通过导入管(7)与空氧混合泵机(4)连通;
给气罐(9)中密封滑动设置有一号密封盘(19),一号密封盘(19)的中央固定设置一号顶杆(20),一号顶杆(20)的上端穿出给气罐(9),且与呼气组件机械联锁配合;给气罐(9)中设置有定压弹簧(27),定压弹簧(27)的一端与一号密封盘(19)抵触;
第一接头(16)和给气罐(9)的底部之间通过吸气管组连接,且在吸气管组上还安装有机械阀门,机械阀门与一号顶杆(20)穿出给气罐(9)的一端通过快速开闭结构机械联锁配合;
呼气组件包括设置在内置腔室(5)中的排气罐(13),排气罐(13)通过另外一组罐箍(18)固定安装在内置腔室(5)内;
排气罐(13)内密封滑动设置二号密封盘(30),二号密封盘(30)的中央固定设置二号顶杆(31);二号顶杆(31)的上端穿出排气罐(13),且通过桁架(32)与一号顶杆(20)的上端固定连接;
排气罐(13)的下部一侧与呼气管(14)的下端导通,呼气管(14)的上端与第二接头(17)连通,排气罐(13)的底部与导出管(15)连通;
吸气管组包括一端与第一接头(16)固定导通的输送管(12),输送管(12)的另一端固定并连通机械阀门的上端;吸气管组还包括吸气管(10);
吸气管(10)的一端与给气罐(9)的底部导通,吸气管(10)的另一端与机械阀门的下端导通;
机械阀门包括阀管(11)和活动设置在阀管(11)中的密封球(47),密封球(47)上开设有贯通的阀道(48);
阀管(11)的上端与输送管(12)的一端固定并连通,吸气管(10)的一端与阀管(11)的下端导通;
阀管(11)内固定设置有密封环(49),密封环(49)中央设置有球形凹陷,密封球(47)包络在球形凹陷中,且密封球(47)上固定有阀轴,阀轴穿过密封环(49)和阀管(11),阀轴穿出阀管(11)的一端与快速开闭结构机械联锁配合;
快速开闭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桁架(32)上的控压块(33)和斜架(35);
控压块(33)一面设置有回形轨道(34),斜架(35)上设置斜槽(36),回形轨道(34)中滚动嵌合小滚柱(38),小滚柱(38)转动设置在垂架(37)的下端,垂架(37)的上端固定设置在切换杆(40)的一端;
切换杆(40)的外壁滑动套设有套壳(41),套壳(41)的下部转动设置有大滚柱(39),大滚柱(39)滚动嵌合在斜槽(36)中;
切换杆(40)的中央一体设置阻隔部(42),切换杆(40)的两边各套设一组转换弹簧(43),转换弹簧(43)的一端与阻隔部(42)抵触,转换弹簧(43)的另一端与套壳(41)的端部抵触,且套壳(41)活动设置在内置腔室(5)中;
切换杆(40)远离垂架(37)的一端固定设置卡柱(44),阀轴穿出阀管(11)的一端与摆臂(45)的一端固定连接,靠近摆臂(45)另一端的一段上开设有嵌槽(46),卡柱(44)活动卡合在嵌槽(46)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其特征在于,套壳(4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轮架(50),轮架(50)上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转动设置多组滚轮,滚轮滚动嵌合在轮轨(51)上,且轮轨(51)固定设置在连接架(52)下缘,连接架(52)上缘与内置腔室(5)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其特征在于,给气罐(9)的上部还设置有调压结构,调压结构用于在不改变泵气容积的前提下对泵气的压强进行调节;
调压结构包括与给气罐(9)上口螺纹配合的调压筒(22),定压弹簧(27)远离一号密封盘(19)的一端与调压筒(22)的下端抵触;
调压筒(22)的内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键口(28),调压筒(22)内套设有转筒(21),转筒(2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与键口(28)滑动适配的键条(29);
转筒(21)上部与筒箍(23)转动套合,筒箍(23)固定安装在内置腔室(5)的内壁上,筒箍(23)的上部外缘固定安装小伞齿轮(24),小伞齿轮(24)与大伞齿环(25)咬合,大伞齿环(25)通过调节轴与调节旋钮(26)固定连接。
CN202311033748.7A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7018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3748.7A CN117018369B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3748.7A CN117018369B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8369A CN117018369A (zh) 2023-11-10
CN117018369B true CN117018369B (zh) 2024-02-09

Family

ID=88640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33748.7A Active CN117018369B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1836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37537C1 (de) * 1997-08-28 1999-05-12 Fritz Stephan Gmbh Beatmungsgerät
CN209092438U (zh) * 2018-03-29 2019-07-12 天津滨海新区泽安泰消防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供气调节装置
CN112915336A (zh) * 2021-03-25 2021-06-08 湖南万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偿式呼吸机供氧方法及呼吸机
CN215916041U (zh) * 2021-01-20 2022-03-01 温丹柳 一种新型人工呼吸器
CN114712647A (zh) * 2022-04-08 2022-07-08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临床医学用呼吸装置
CN115252990A (zh) * 2022-07-28 2022-11-01 杨卫 一种麻醉呼吸装置及呼吸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37537C1 (de) * 1997-08-28 1999-05-12 Fritz Stephan Gmbh Beatmungsgerät
CN209092438U (zh) * 2018-03-29 2019-07-12 天津滨海新区泽安泰消防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供气调节装置
CN215916041U (zh) * 2021-01-20 2022-03-01 温丹柳 一种新型人工呼吸器
CN112915336A (zh) * 2021-03-25 2021-06-08 湖南万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偿式呼吸机供氧方法及呼吸机
CN114712647A (zh) * 2022-04-08 2022-07-08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临床医学用呼吸装置
CN115252990A (zh) * 2022-07-28 2022-11-01 杨卫 一种麻醉呼吸装置及呼吸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8369A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9429C (zh) 密封的回压呼吸装置
CN108498925A (zh) 一种具有辅助呼吸功能的安全型呼吸机
CN112057715A (zh)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WO2017006186A1 (en) Oxygen rebreat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CN208031617U (zh) 一种简易呼吸器
CN117018369B (zh) 一种定压兼顾定容的气道加压型呼吸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0269987B (zh) 一种具有送药输氧功能的人工呼吸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4344651A (zh) 一种急救病人用反馈调节正压呼吸装置
EP2432538A2 (en) Ventilator apparatus
CN210844769U (zh) 一种护理用人工呼吸装置
CN116212176A (zh) 一种临床麻醉气体净化装置
CN209611914U (zh) 具有供氧、吸痰和气管插管的院前急救呼吸支持系统
CN105597210A (zh) 兼容上升式和下降式风箱呼吸回路的麻醉系统
CN113975564A (zh) 一种重症呼吸恢复器
CN213285551U (zh) 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康复训练器
CN115252990A (zh) 一种麻醉呼吸装置及呼吸方法
CN215083666U (zh) 一种抢救肺结核病人用人工呼吸器
CN110882454A (zh) 一种临床麻醉机及其麻醉方法
CN113368472B (zh) 一种小儿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器
CN221014406U (zh) 一种呼吸锻炼装置
CN213884608U (zh)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机
CN215083682U (zh) 一种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装置
CN215822010U (zh) 一种多功能重症医学护理用呼吸恢复装置
CN210728385U (zh) 呼吸机用氧气湿化器
CN115105695B (zh) 一种哮喘呼吸器及哮喘呼吸器的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