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3599A - 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3599A
CN117013599A CN202310885743.0A CN202310885743A CN117013599A CN 117013599 A CN117013599 A CN 117013599A CN 202310885743 A CN202310885743 A CN 202310885743A CN 117013599 A CN117013599 A CN 117013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grid
photovoltaic
target
output power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857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清华
王成伟
魏浩铭
王建微
江泽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XJ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XJ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XJ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XJ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857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135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13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3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a wir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or a data transmission bu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2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 H02J13/0002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involving a local wireless network, e.g. Wi-Fi, ZigBee or Bluetoot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第一百分比和配变容量值确定反向超程阈值;当第一输出功率值为负数,且第二输出功率值的绝对值大于反向超程阈值,根据预设的第二百分比和配变容量值确定第一目标功率值;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功率值向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发送目标控制信息以降低对变压器的输出功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检测到变压器反向超程时降低目标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有效降低了变压器和电网出现故障的风险,提高用电安全性和电网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并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低压光伏并网单元作为低压配电台区的网络末端,不仅能够提供居民用电,还可以将剩余的电量输送至电网进行调控。低压光伏并网单元的发电量容易受到气候影响,为了确保居民用电安全和低压配电台区变压器的安全,需要对低压光伏并网单元进行远程管控。
随着低压配变智能化的不断加深,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边缘计算平台虽然已经能够对配电变压器、低压柜、分支箱、用户表箱等沿线设备数据进行监测,但是只能在低压光伏并网单元的电气参数出现异常之后分析故障原因并反馈维修,无法避免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能够在光伏逆变超程时对低压光伏并网单元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控,降低故障发生的风险。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的台区智能融合终端,所述低压配电系统还包括变压器和多个光伏并网单元,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分别与所述变压器和所述光伏并网单元通信连接,所述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一百分比和配变容量值确定反向超程阈值,其中,所述配变容量值用于指示所述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所述反向超程阈值用于指示所述变压器切换至反向超程状态时的输出功率值;
当第一输出功率值为负数,且第二输出功率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反向超程阈值,根据预设的第二百分比和所述配变容量值确定第一目标功率值,其中,所述第一输出功率值为所述变压器当前的总输出功率值,所述第二输出功率值为所述变压器当前的有功功率值;
从多个所述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功率值向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发送目标控制信息,以使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降低对所述变压器的输出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从多个所述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包括:
获取预设的台区拓扑,所述台区拓扑记载有多条光伏分支,所述光伏分支包括一个所述光伏并网单元和多个分支设备;
确定各条所述光伏分支所对应的第三输出功率值,所述第三输出功率值为对应的所述光伏分支的所述光伏并网单元的有功功率值与全部所述分支设备的有功功率值之和;
将所述第三输出功率值小于零的所述光伏分支中的所述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候选光伏并网单元;
从至少一个所述候选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伏并网单元包括光伏逆变器和光伏开关,所述从多个所述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功率值向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发送目标控制信息,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候选光伏并网单元的所述光伏逆变器的逆变器配置信息;
当所述逆变器配置信息表征所述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不可调控,将对应的所述候选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
或者,当所述逆变器配置信息表征所述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可调控,将对应的所述候选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可控光伏并网单元;
将所述第二输出功率值与所述第一目标功率值的差值确定为第一功率调整值;
基于所述第一功率调整值和预设策略,从所述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和/或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以及每个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控制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设策略包括:
确定第四输出功率值,所述第四输出功率值为全部的所述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有功功率值之和;
当所述第四输出功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功率调整值,从多个所述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光伏单元,其中,全部的所述目标光伏单元的有功功率值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功率调整值;
将针对所述光伏开关的分闸指令确定为所述目标控制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设策略还包括:
当所述第四输出功率值小于所述第一功率调整值,将所述第一功率调整值与所述第四输出功率值之差确定为第五输出功率值;
将全部的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值之和确定为第六输出功率值;
确定每个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权重,所述输出权重为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值与所述第六输出功率值的比值;
根据所述第五输出功率值、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所述光伏逆变器的额定功率、所述输出权重和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当前的输出功率,确定每个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第一降功率系数;
将全部的所述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所述目标光伏单元,其中,所述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所述目标控制信息为针对所述光伏开关的分闸指令,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所述目标控制信息为对应的所述第一降功率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设策略包括:
将全部的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值之和确定为第六输出功率值;
确定每个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权重,所述输出权重为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值与所述第六输出功率值的比值;
当所述第六输出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一功率调整值,从多个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光伏单元;
根据所述第一功率调整值、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所述光伏逆变器的额定功率、所述输出权重和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当前的输出功率确定第二降功率系数;
将全部的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所述目标光伏单元,所述目标控制信息为对应的所述第二降功率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伏并网单元连接有负载设备,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功率值向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发送目标控制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三百分比和所述配变容量值确定复归阈值,所述复归阈值用于指示所述变压器切换至输出电量状态时的输出功率值;
当所述第一输出功率值为正数,且所述第二输出功率值大于所述复归阈值,根据预设的第四百分比和所述配变容量值确定第二目标功率值,将所述第二输出功率值与所述第二目标功率值的差值确定为第二功率调整值;
当所述第二功率调整值小于所述第六输出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功率调整值、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所述光伏逆变器的额定功率、所述输出权重和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当前的输出功率确定升功率系数;
将所述升功率系数发送至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以使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增加针对所述负载设备的输出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功率值向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发送目标控制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时刻到达预设的并网时刻,将处于分闸状态的所述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待接入光伏并网单元;
向所述待接入光伏并网单元的所述光伏开关发送合闸指令,以使所述接入光伏并网单元在所述光伏开关合闸后重新并网至所述低压配电系统。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装置,包括少一个控制处理器和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包括有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装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预设的第一百分比和配变容量值确定反向超程阈值,其中,所述配变容量值用于指示所述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所述反向超程阈值用于指示所述变压器切换至反向超程状态时的输出功率值;当第一输出功率值为负数,且第二输出功率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反向超程阈值,根据预设的第二百分比和所述配变容量值确定第一目标功率值,其中,所述第一输出功率值为所述变压器当前的总输出功率值,所述第二输出功率值为所述变压器当前的有功功率值;从多个所述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功率值向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发送目标控制信息,以使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降低对所述变压器的输出功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检测到变压器反向超程时降低目标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有效降低了变压器和电网出现故障的风险,提高用电安全性和电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并网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低压配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根据台区拓扑确定目标光伏并网单元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根据逆变器配置信息确定目标光伏并网单元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优先的预设策略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优先的预设策略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优先的预设策略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目标光伏并网单元进行复归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目标光伏并网单元重新并网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第一百分比和配变容量值确定反向超程阈值,其中,所述配变容量值用于指示所述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所述反向超程阈值用于指示所述变压器切换至反向超程状态时的输出功率值;当第一输出功率值为负数,且第二输出功率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反向超程阈值,根据预设的第二百分比和所述配变容量值确定第一目标功率值,其中,所述第一输出功率值为所述变压器当前的总输出功率值,所述第二输出功率值为所述变压器当前的有功功率值;从多个所述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功率值向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发送目标控制信息,以使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降低对所述变压器的输出功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检测到变压器反向超程时降低目标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有效降低了变压器和电网出现故障的风险,提高用电安全性和电网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110,根据预设的第一百分比和配变容量值确定反向超程阈值,其中,配变容量值用于指示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反向超程阈值用于指示变压器切换至反向超程状态时的输出功率值;
步骤S120,当第一输出功率值为负数,且第二输出功率值的绝对值大于反向超程阈值,根据预设的第二百分比和配变容量值确定第一目标功率值,其中,第一输出功率值为变压器当前的总输出功率值,第二输出功率值为变压器当前的有功功率值;
步骤S130,从多个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基于第一目标功率值向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发送目标控制信息,以使目标光伏并网单元降低对变压器的输出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结合图2和图3,对本实施例的实施环境进行示例性说明,这并非对实施环境做出的限定,而是提供一个可行示例。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的台区智能融合终端,低压配电系统还包括变压器和多个光伏并网单元,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分别与变压器和光伏并网单元通信连接,其中,如图2所示,光伏并网单元包括光伏开关和光伏逆变器,光伏逆变器连接至少一个光伏板,光伏开关与分支箱出线开关连接,从而并网至低压配电系统。如图3所示,光伏并网单元与电缆分支箱的出线开关连接,电缆分支箱的进线开关与低压柜的出线开关连接,低压柜的进线开关与变压器的低压侧连接,从而实现变压器、低压柜、分支箱、光伏并网单元的串联连接。其中,如图3所示,光伏并网单元还可以包括多个消纳设备,例如电表箱、充电桩等,使得光伏并网单元能够提供居民用电和充电桩的电源。继续参照图3,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可以是TTU智能配变终端,通过RS485线与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逆变器连接,提高目标控制信号的传输效率,同时,TTU智能配变终端还可以通过宽带电力线载波(HPLC)与低压柜、分支箱的各级开关以及光伏开关连接,从而实现远程管控。
需要说明的是,在反向超程的状态下,光伏并网单元向变压器输入电压,使得电能通过变压器输入低压配电网,并且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大于额定输出电网的功率,由于变压器通常设计有一定的冗余,因此在反向超程的范围内并不会立刻造成变压器故障,但是长期处于反向超程状态运行,变压器和各级设备存在一定的故障风险,因此,本实施例预先设置第一百分比,由于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是已知的,通过第一百分比与配变容量值的乘积能够预先设定反向超程阈值,为故障预防提供数据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出功率值为变压器的有功功率值和无功功率值之和,第二输出功率值为变压器的有功功率值,台区融合智能终端能够通过遥测从变压器获取对应的数据,并预先在台区智能融合终端配置参数K作为第一百分比,以及参数N作为配变容量值,配置参数W作为第二百分比,具体的数值根据变压器的实际情况设定即可。当获取到变压器的有功功率值P2和无功功率值Q,第二输出功率值为P2,第一输出功率值为P1=P2+Q。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输出功率值的正负用于表征电能输出的方向,当输出功率值为正数,电能从变压器输出至光伏并网单元,当输出功率值为负数,电能从光伏并网单元输出至变压器。基于此,当P1为负数,可以确定光伏并网单元向变压器输出电能,反向超程阈值为K×N,当|P2|>K×N,则可以确定变压器处于反向超程状态,需要对光伏并网单元进行功率调节,在故障出现之前减少输入至变压器的电量,实现了故障的预防,确保变压器的安全。同时,第一目标功率值为W×N,通过第一目标功率值的设置,能够为每次调节提供数据依据,避免光伏并网单元的功率降低过多,造成资源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低压配电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光伏并网单元,并非所有光伏并网单元都在向变压器输出,并且只需要调整至变压器解除反向超程状态即可,因此可以从向变压器输出的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若干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本实施例对目标光伏并网单元的具体选取规则不做过多限定,能够通过降低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向变压器的输出功率,确保变压器和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控制信息可以用于调整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从而减少光伏并网单元向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也可以是针对光伏开关的分闸指令,直接断开光伏并网单元向变压器的输出,根据光伏并网单元的实际情况和控制策略确定即可,本实施例对目标控制信息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目标控制信息可以通过边缘计算平台下发,并且可以在一段时间(例如预先设定为10分钟)后重新检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若调整后仍然处于反向超程状态,可以再次进行调整,确保变压器的安全。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1所示的步骤S130还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410,获取预设的台区拓扑,台区拓扑记载有多条光伏分支,光伏分支包括一个光伏并网单元和多个分支设备;
步骤S420,确定各条光伏分支所对应的第三输出功率值,第三输出功率值为对应的光伏分支的光伏并网单元的有功功率值与全部分支设备的有功功率值之和;
步骤S430,将第三输出功率值小于零的光伏分支中的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候选光伏并网单元;
步骤S440,从至少一个候选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开关与逆变器为上下串联,可以预先确定好低压台区的台区拓扑,以确定低压柜到每个光伏逆变器沿线之间的线性关系,例如图3中,一条光伏分支可以是:低压柜进线开关->低压柜出线开关1->分支箱进线开关2->分支箱出现开关1->光伏开关1->光伏逆变器1。除此以外,台区拓扑还可以记载光伏并网单元是否包括分支设备,例如图3所示的居民用户、充电桩等。
需要说明的,基于图1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并不一定每个光伏并网单元都向变压器输出,很可能存在没有工作的光伏分支,或者由变压器向光伏并网单元输出的光伏分支,因此在检测到变压器反向超程后,需要先将向变压器进行输出的光伏并网单元作为候选光伏并网单元,再从候选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若干个需要调整的作为目标光伏并网单元,确保调控的准确性。基于此,通过预设台区拓扑,可以通过遥测和遥信等检测方式,确定每条光伏分支的功率值之和,即本实施例的第三输出功率值,当第三输出功率值小于零,即该条光伏分支向变压器输出,可以将该光伏分支的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候选光伏并网单元,确保调控的准确性。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光伏并网单元包括光伏逆变器和光伏开关,图1所示的步骤S130还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510,获取每个候选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逆变器的逆变器配置信息;
步骤S520,当逆变器配置信息表征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不可调控,将对应的候选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
步骤S530,当逆变器配置信息表征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可调控,将对应的候选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可控光伏并网单元;
步骤S540,将第二输出功率值与第一目标功率值的差值确定为第一功率调整值;
步骤S550,基于第一功率调整值和预设策略,从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和/或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以及每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对应的目标控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台区拓扑中预先设置逆变器配置信息,例如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设定光伏逆变器是否可控,即光伏逆变器是否能够通过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进行远程管控,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不可调控,但是对应的光伏开关是可以远程控制的,可以通过其光伏开关的分闸断开与变压器的连接,从而减少对变压器的输出;对于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可以通过控制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的最大值或者最大比例等方式实现调控,因此,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和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均可作为目标光伏并网单元,本实施例确定是否可控是为了确定对应的目标控制信息,从而确保调控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台区拓扑中包括多个光伏并网单元,因此可以在逆变器配置信息设置每个光伏并网单元的GUID,再设置与GUID对应的可控和不可控两种属性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以第一目标功率值为W×N为例,第二输出功率值为P2为例,需要调整的第一功率调整值△P=P2-W×N,在确定第一功率调整值和确定好目标光伏并网单元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预设策略确定每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的调整方式,以确保目标光伏并网单元下降的功率能够满足第一功率调整值。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预设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610,确定第四输出功率值,第四输出功率值为全部的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有功功率值之和;
步骤S620,当第四输出功率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功率调整值,从多个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光伏单元,其中,全部的目标光伏单元的有功功率值之和大于或等于目标功率调整值;
步骤S630,将针对光伏开关的分闸指令确定为目标控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光伏并网单元包括可控和不可控两种,因此可以通过预设策略设定调控的优先级,本实施例以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优先调控作为预设策略,即优先对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进行调整,使得光伏并网单元输出至变压器的功率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第一功率调整值为△P=P2-W×N的情况下,可以先确定多个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功率和,即第四输出功率P4的计算表达式为其中,j为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编号,n为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总数。当P4>P2-W×N,则只调整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即可满足第一功率调整值,基于此,可以从n个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中选取前k个作为目标光伏并网单元,使得满足/>以及以避免对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进行不必要的过度调控,能够满足第一功率调整值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k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之后,向对应的目标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开关发送分闸指令,使其分闸从而断开与变压器的线路即可,光伏开关可以采用低压磁控断路器,从而实现远程控制,具体结构在此不多作赘述。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预设策略还包括:
步骤S710,当第四输出功率值小于第一功率调整值,将第一功率调整值与第四输出功率值之差确定为第五输出功率值;
步骤S720,将全部的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值之和确定为第六输出功率值;
步骤S730,确定每个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权重,输出权重为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值与第六输出功率值的比值;
步骤S740,根据第五输出功率值、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逆变器的额定功率、输出权重和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当前的输出功率,确定每个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第一降功率系数;
步骤S750,将全部的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目标光伏单元,其中,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目标控制信息为针对光伏开关的分闸指令,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目标控制信息为对应的第一降功率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图6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当P4<P2-W×N时,即使将全部的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开关合闸,也不能满足第一功率调整值,此时需要对可控光伏并网单元进行进一步的调控,使得降低的总功率满足第一功率调整值。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策略为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优先调整,因此确定对可控光伏并网单元调控的第五输出功率值,其表达式为即全部的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执行分闸操作,剩余的功率差值通过调控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实现。由于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可控,因此可以根据每个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当前的输出权重进行等比例降功率,避免一次断开过多的光伏并网单元,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确定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功率和,即第六输出功率值其中,i为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编号,m为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总数,在此基础上,输出权重可以根据当前的输出功率的比值确定,即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权重为P[i]/P6,因此,每个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第一降功率系数G1[i]的表达式为G1[i]=(P[i]–P5×P[i]/P6)/S[i],其中,S[i]为第i个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逆变器的额定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第一降功率系数后,将全部的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对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开关执行分闸操作,对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逆变器发送第一降功率系数,降低其输出功率,从而使得变压器解除反向超程状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预设策略包括:
步骤S810,将全部的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值之和确定为第六输出功率值;
步骤S820,确定每个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权重,输出权重为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值与第六输出功率值的比值;
步骤S830,当第六输出功率值大于第一功率调整值,从多个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光伏单元;
步骤S840,根据第一功率调整值、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逆变器的额定功率、输出权重和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当前的输出功率确定第二降功率系数;
步骤S850,将全部的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目标光伏单元,目标控制信息为对应的第二降功率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预设策略以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优先调整为例,首先确定每个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值之和,即图7实施例所述的当P6<△P,可以根据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的预设策略进行调控,在此不重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P6>△P,则只调整部分的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即可满足第一功率调整值的需求,由于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可调,因此无需直接对光伏开关进行分闸,可以以输出权重进行等比例的方式进行降功率,第二降功率系数的计算方式与第一降功率系数类似,第二降功率系数G2[i]的表达式为G2[i]=(P[i]–△P×P[i]/P6)/S[i],各参数的定义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重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第二降功率系数之后,向每个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下发,使其光伏逆变器降低输出功率即可。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光伏并网单元连接有负载设备,参照图9,在执行完图1所示的步骤S130之后,还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910,根据预设的第三百分比和配变容量值确定复归阈值,复归阈值用于指示变压器切换至输出电量状态时的输出功率值;
步骤S920,当第一输出功率值为正数,且第二输出功率值大于复归阈值,根据预设的第四百分比和配变容量值确定第二目标功率值,将第二输出功率值与第二目标功率值的差值确定为第二功率调整值;
步骤S930,当第二功率调整值小于第六输出功率值,根据第二功率调整值、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逆变器的额定功率、输出权重和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当前的输出功率确定升功率系数;
步骤S940,将升功率系数发送至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以使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增加针对负载设备的输出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变压器不再反向超程,且光伏并网单元的负载设备的用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变压器需要往负载设备供电,则变压器的第一输出功率值和第二输出功率值均为正数,在此情况下,可以对光伏并网单元进行复归,即减少光伏并网单元向变压器的输出,将光伏并网单元更多的电能输出至负载设备,减少变压器的输出,减少不必要的传输损耗。
需要说明的是,对光伏并网单元进行复归的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的调节过程相反,下面提出一个具体示例,对复归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首先,根据预设的第三百分比和配变容量值确定复归阈值,例如第三百分比为L,则满足P2>L×N的情况下,确定变压器向光伏并网单元输出电能,可以进行复归。
其次,根据第四百分比和配变容量确定第二目标功率值,其原理与第一目标功率值相似,在此不重复赘述,本实施例以第四百分比为R为例,且满足L>R,第二目标功率值为R×N,则第二功率调整值为δP=P2-R×N。
然后,参考图8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当满足则可以通过调整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实现复归,确定每个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权重为P[i]/P6,则每个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升功率系数G3[i]的表达式为G3[i]=(P[i]+δP×P[i]/P6)/S[i]。
最后,将升功率系数发送至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使其光伏逆变器减少对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增加对负载设备的输出功率即可。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0,在执行完图1所示的步骤S130之后,还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1010,若当前时刻到达预设的并网时刻,将处于分闸状态的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待接入光伏并网单元;
步骤S1020,向待接入光伏并网单元的光伏开关发送合闸指令,以使接入光伏并网单元在光伏开关合闸后重新并网至低压配电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光伏发电依赖于日照,日照条件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例如在日落之后,光伏并网单元不再发电,此时可以将所有处于分闸状态的光伏并网单元重新合闸,并接入低压配电系统,使得光伏并网单元重新开始发电后能够充分利用电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如图11所示,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装置的结构图。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装置,包括:
处理器1101,可以采用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102,可以采用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102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102中,并由处理器1101来调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
输入/输出接口1103,用于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
通信接口1104,用于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105,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输入/输出接口1103和通信接口1104)之间传输信息;
其中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输入/输出接口1103和通信接口1104通过总线1105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包括有如上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共享条件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的台区智能融合终端,所述低压配电系统还包括变压器和多个光伏并网单元,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分别与所述变压器和所述光伏并网单元通信连接,所述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一百分比和配变容量值确定反向超程阈值,其中,所述配变容量值用于指示所述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所述反向超程阈值用于指示所述变压器切换至反向超程状态时的输出功率值;
当第一输出功率值为负数,且第二输出功率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反向超程阈值,根据预设的第二百分比和所述配变容量值确定第一目标功率值,其中,所述第一输出功率值为所述变压器当前的总输出功率值,所述第二输出功率值为所述变压器当前的有功功率值;
从多个所述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功率值向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发送目标控制信息,以使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降低对所述变压器的输出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多个所述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包括:
获取预设的台区拓扑,所述台区拓扑记载有多条光伏分支,所述光伏分支包括一个所述光伏并网单元和多个分支设备;
确定各条所述光伏分支所对应的第三输出功率值,所述第三输出功率值为对应的所述光伏分支的所述光伏并网单元的有功功率值与全部所述分支设备的有功功率值之和;
将所述第三输出功率值小于零的所述光伏分支中的所述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候选光伏并网单元;
从至少一个所述候选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并网单元包括光伏逆变器和光伏开关,所述从多个所述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功率值向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发送目标控制信息,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候选光伏并网单元的所述光伏逆变器的逆变器配置信息;
当所述逆变器配置信息表征所述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不可调控,将对应的所述候选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
或者,当所述逆变器配置信息表征所述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可调控,将对应的所述候选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可控光伏并网单元;
将所述第二输出功率值与所述第一目标功率值的差值确定为第一功率调整值;
基于所述第一功率调整值和预设策略,从所述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和/或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以及每个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控制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策略包括:
确定第四输出功率值,所述第四输出功率值为全部的所述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有功功率值之和;
当所述第四输出功率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功率调整值,从多个所述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光伏单元,其中,全部的所述目标光伏单元的有功功率值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功率调整值;
将针对所述光伏开关的分闸指令确定为所述目标控制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策略还包括:
当所述第四输出功率值小于所述第一功率调整值,将所述第一功率调整值与所述第四输出功率值之差确定为第五输出功率值;
将全部的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值之和确定为第六输出功率值;
确定每个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权重,所述输出权重为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值与所述第六输出功率值的比值;
根据所述第五输出功率值、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所述光伏逆变器的额定功率、所述输出权重和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当前的输出功率,确定每个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第一降功率系数;
将全部的所述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所述目标光伏单元,其中,所述不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所述目标控制信息为针对所述光伏开关的分闸指令,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所述目标控制信息为对应的所述第一降功率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策略包括:
将全部的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值之和确定为第六输出功率值;
确定每个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权重,所述输出权重为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输出功率值与所述第六输出功率值的比值;
当所述第六输出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一功率调整值,从多个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光伏单元;
根据所述第一功率调整值、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所述光伏逆变器的额定功率、所述输出权重和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当前的输出功率确定第二降功率系数;
将全部的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所述目标光伏单元,所述目标控制信息为对应的所述第二降功率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并网单元连接有负载设备,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功率值向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发送目标控制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三百分比和所述配变容量值确定复归阈值,所述复归阈值用于指示所述变压器切换至输出电量状态时的输出功率值;
当所述第一输出功率值为正数,且所述第二输出功率值大于所述复归阈值,根据预设的第四百分比和所述配变容量值确定第二目标功率值,将所述第二输出功率值与所述第二目标功率值的差值确定为第二功率调整值;
当所述第二功率调整值小于所述第六输出功率值,根据所述第二功率调整值、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的所述光伏逆变器的额定功率、所述输出权重和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当前的输出功率确定升功率系数;
将所述升功率系数发送至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以使所述可控光伏并网单元增加针对所述负载设备的输出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功率值向所述目标光伏并网单元发送目标控制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时刻到达预设的并网时刻,将处于分闸状态的所述光伏并网单元确定为待接入光伏并网单元;
向所述待接入光伏并网单元的所述光伏开关发送合闸指令,以使所述接入光伏并网单元在所述光伏开关合闸后重新并网至所述低压配电系统。
9.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和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
CN202310885743.0A 2023-07-18 2023-07-18 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Pending CN1170135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5743.0A CN117013599A (zh) 2023-07-18 2023-07-18 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5743.0A CN117013599A (zh) 2023-07-18 2023-07-18 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3599A true CN117013599A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75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85743.0A Pending CN117013599A (zh) 2023-07-18 2023-07-18 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1359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5478B2 (en) Managing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CN103475023B (zh) 具有多个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并/离网控制方法
Oureilidis et al. Frequency-based control of islanded microgrid wit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energy storage
CA3011738C (en) Energization control for establishing microgrids
US20190190274A1 (en) A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id-connected and islanded micro-energy generation
CA2777873C (en) Solar gene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KR20140098431A (ko) 독립형 dc 마이크로그리드를 위한 협조적 드룹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1987723A (zh) 一种微电网运行控制方法
CN114142515A (zh) 一种配网柔性互联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Zhang et al. Hierarchical coordinated control of DC microgrid with wind turbines
US20240039286A1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grid control system
CN105244900B (zh) 一种基于移频控制的微电网离网能量平衡控制方法
Habib et al. Deploy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an adaptive protection technique for riding through cyber attack threats in microgrids
KR102272665B1 (ko) Dc 마이크로그리드에서의 mas 기반의 분산형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4534794A (ja) 公共の電力送電網への供給に対する安全装置を備えた光発電装置
Lin et al. Coordinated frequency control strategy for VSC-HVDC-connected wind farm an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Sorouri et al. Autonomous active power control for an islanded AC microgrid using improved bus signaling method
CN117239779A (zh) 电网形成基于逆变器的资源的系统级过载穿越控制策略
CN116632891A (zh) 一种低压配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7013599A (zh) 基于分布式光伏并网的低压配电系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13067342B (zh) 一种并网点电压波动抑制方法及新能源电站
Baalbergen et al. Coordinated agent‐based control for online voltage instability prevention
CN113783216A (zh) 一种储能装置的充放电控制方法
Basu et al. Utilization of local phasor measurements for interarea-oscillation damping with utility-scale PV plant
Bagheri Sanjareh et al. New approach for sizing of overloaded-capable battery for microgrid frequency control using cooperation of PVs, BESS and smart lighting loa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