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06595A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06595A
CN117006595A CN202210469734.9A CN202210469734A CN117006595A CN 117006595 A CN117006595 A CN 117006595A CN 202210469734 A CN202210469734 A CN 202210469734A CN 117006595 A CN117006595 A CN 117006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sensor
alarm
equal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97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eaderway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eaderwa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eaderwa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eaderwa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97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065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06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065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6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leakag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24F11/526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giving audible ind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五时长;其中,所述第五时长为所述传感器的上电状态下的累计时长;判断所述第五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传感器的工作寿命阈值;所述第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传感器的工作寿命阈值时,进行寿命报警。通过判断第五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传感器的工作寿命阈值,使得在传感器的寿命到期时,能够进行寿命报警,从而保障室内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关冷媒泄露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传感器监测室内的冷媒浓度,但是当传感器寿命到期后,将无法准确监测室内的冷媒浓度,此时如果冷媒泄露,可能会发生危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该控制方法能够在传感器的寿命到期时,控制制冷设备进入寿命报警状态,从而保障室内的安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五时长;其中,所述第五时长为所述传感器上电状态下的累计时长;
判断所述第五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传感器的工作寿命阈值;
所述第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传感器的工作寿命阈值时,进入寿命报警状态。
该控制方法,通过判断传感器上电状态下的累计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传感器的工作寿命阈值,使得在传感器的寿命到期时,能够进行寿命报警,从而保障室内的安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能够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装置能够调用所述程序指令,并执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该控制装置通过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也能够保障室内的安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至少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的控制装置和一个冷媒传感器;所述冷媒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之间电连接或者通讯连接。该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能够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同样也能够保障室内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停止泄露报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停止泄露报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泄露报警及进行泄露报警后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回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的控制方法的时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媒的控制方法的时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入寿命报警状态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入锁定报警状态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设备的系统原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制冷设备的系统原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制冷设备的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甲和/或乙,可以表示:单独存在甲,同时存在甲和乙,单独存在乙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相关技术中,冷媒发生泄露后,可以通过降低室内冷媒的浓度来降低室内的危险性。但是如何判断何时室内的危险性较低,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能够应用于如图11-13所示的制冷设备,该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冷媒信息;
其中,控制装置200获取的冷媒信息通过传感器114检测,并发送至控制装置200;该冷媒信息能够表征室内的冷媒浓度。传感器114可以通过RS485/PWM/URIT/电压或者电流模拟输出/开关量等方式与控制装置200电连接或者通讯连接。传感器114可以向控制装置200发送RS485/PWM/URIT/电压或者电流模拟输出/开关量等信号类型的冷媒信息,根据该冷媒信息,控制装置200能够计算得到该冷媒信息所表征的冷媒浓度。或者,传感器114检测到冷媒信息后,能够根据该冷媒信息,计算得到该冷媒信息所表征的冷媒浓度,并发送至控制装置200。传感器114可以设置在冷媒容易泄露的位置;例如,可以将传感器114设置在冷媒管的连接处或者折弯处。并且,在控制装置200上电的过程中,该传感器114持续保持运行状态,对室内的冷媒信息进行监测,并实时发送该冷媒信息至控制装置200。传感器114可以为A2L传感器。
S102:判断冷媒信息表征的冷媒浓度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浓度;
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冷媒的可燃等级不同,例如,R32冷媒为A2L级别的冷媒,其可燃等级为弱可燃,即除明火外,其他点火源都无法点燃。而R290冷媒为A3级别的冷媒,其冷媒可燃等级为可燃易爆,爆炸极限为2.1%~10.0%,比R32要低得多,若是两种冷媒应用同一报警方式,可能无法准确判断何时室内的危险性较低。因此,可以根据冷媒类型,选择对应的第一预设浓度,从而应用不同的报警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预设浓度为一个较小的浓度阈值,当室内的冷媒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并且大于该第一预设浓度时,室内的危险性也较低。
S103:冷媒信息表征的冷媒浓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浓度时,开始获取第一时长;其中,第一时长为冷媒信息表征的冷媒浓度持续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浓度的时长;
S104:判断第一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S105:第一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停止泄露报警。
具体地,进行泄露报警后,通过对泄露的冷媒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室内的冷媒浓度,当室内的冷媒浓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浓度时,开始记录第一时长,并在第一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停止报警。若第一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则此时,室内的冷媒浓度大于第一预设浓度,将第一时长清零,并在室内的冷媒浓度再次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浓度时,重新开始记录第一时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获取冷媒信息后,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6:判断冷媒信息表征的冷媒浓度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浓度;
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冷媒的可燃等级不同,例如,R32冷媒为A2L级别的冷媒,其可燃等级为弱可燃,即除明火外,其他点火源都无法点燃。而R290冷媒为A3级别的冷媒,其冷媒可燃等级为可燃易爆,爆炸极限为2.1%~10.0%,比R32要低得多,若是两种冷媒应用同一报警方式,可能无法准确判断何时室内的危险性较低。因此,可以根据冷媒类型,选择对应的第三预设浓度,从而应用不同的报警方式。
S107:冷媒信息表征的冷媒浓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浓度时,进行延时,延时第二预设时长后,停止泄露报警。
具体地,进行泄露报警后,通过对泄露的冷媒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室内的冷媒浓度,当室内的冷媒浓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浓度时,进行延时,即延长泄露报警的时长,并在泄露报警持续第二预设时长后,停止泄露报警。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预设浓度为更小的浓度阈值,使得在停止泄露报警之后,也能够尽可能地控制室内的冷媒浓度保持在一个较安全的浓度范围内,从而保证室内的安全性。
并且,可以通过控制报警指示灯以第二频率闪烁、控制蜂鸣器以第二频率间断发出蜂鸣声等来进行泄露报警。停止泄露报警后,可以控制报警指示灯常亮或者常灭,控制蜂鸣器关闭等。室内底噪,即室内的背景噪声一般为40db-50db,当通过蜂鸣器等声报警方式进行报警时,蜂鸣器发出警报的分贝应至少比室内底噪高15db,从而保证室内的人员能够收到该报警提示。通过步骤S101-S107,对泄露的冷媒进行控制后,判断何时室内的危险性较低,从而判断何时停止泄露报警。
进一步的,停止泄露报警后,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控制制冷设备100的室内风机112持续运行第二时长。
具体地,通过控制装置200控制室内风机112运行。
通过步骤S201,停止泄露报警后,控制室内风机112继续运行一段时间,使得室内的冷媒能够更大限度地被排至室外,降低室内冷媒的浓度,从而降低室内的危险性。为提高将冷媒排至室外的速率,可以控制室内风机112以最大转速运行。
考虑到停止泄露报警后,该制冷设备100并未经过维修,可能冷媒还在泄露,若是直接控制制冷设备100重新启动,可能会发生危险,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202:获取泄露报警次数;其中,泄露报警次数为制冷设备100进行泄露报警的累计次数。
S203:判断泄露报警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次数阈值;
S204:泄露报警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次数阈值时,控制制冷设备100保持停机状态。
具体地,当泄露报警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次数阈值时,则判断室内的冷媒还在继续泄露,此时需要控制制冷设备100保持停机状态,从而保障室内的安全性,并持续进行泄露报警。可以通过控制装置200向维修人员发送警示信息,以提示维修人员上门维修;或者,也可以由室内人员自行联系维修人员,对制冷设备100进行维修。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制冷设备100一直无法停止泄露报警时,即冷媒扩散或者冷媒回收等冷媒控制手段无法将室内的冷媒浓度降至正常浓度范围内时,也可以通过控制装置200向维修人员发送报警提示,或者由室内人员自行联系维修人员,对制冷设备100进行维修。
如图3所示,在制冷设备100工作状态下,需要实时监测室内的冷媒信息,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1:判断冷媒信息表征的冷媒浓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浓度;
S302:冷媒信息表征的冷媒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浓度时,进行泄露报警。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冷媒的可燃等级不同,例如,R32冷媒为A2L级别的冷媒,其可燃等级为弱可燃,即除明火外,其他点火源都无法点燃。而R290冷媒为A3级别的冷媒,其冷媒可燃等级为可燃易爆,爆炸极限为2.1%~10.0%,比R32要低得多,若是不同类型的冷媒应用同一种报警方式,可能无法准确判断室内的冷媒是否发生泄露。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冷媒类型,得到对应的第二预设浓度,从而适用不同的报警方式。
通过上述步骤S301-S302,判断室内的冷媒浓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浓度,在室内的冷媒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浓度时,进行泄露报警,从而判断室内的冷媒是否发生泄露。
进一步的,进行泄露报警后,为了对泄露的冷媒进行控制,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3:控制室内风机112开启。室内风机112可以为ECM、AC、DC或者EC类型。当室内风机112为ECM类型时,可以通过24V的继电器控制或者通讯控制;当室内风机112为AC类型时,可以通过220V的继电器控制;当室内风机112为DC类型时,可以通过12V、24V或者310V等直流电压控制;当室内风机112为EC类型时,可以通过0-10V或者PWM控制。
通过控制室内风机112开启,能够将室内的冷媒排至室外,使得室内的冷媒浓度降低,从而降低室内的危险性。为了提高将冷媒排至室外的效率,可以控制室内风机112以最大转速运行。
S304:控制室外电源150断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内设置有室内控制板111,进行泄露报警后,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5:控制室内控制板111电源断开。
具体地,在制冷设备100正常运行,没有出现冷媒泄露时,可以通过室内控制板111控制室内风机112的打开与关闭。冷媒发生泄露后,则控制室内控制板111电源断开,通过控制装置200控制室内风机112的打开与关闭。
通过在冷媒泄露时,控制室内控制板111电源断开,使得在冷媒泄露时控制板111为断电状态,从而不再需要对室内控制板111具有较高的防爆要求,只需要要求控制装置200满足相应的防爆要求等级。例如,控制装置200需要满足IEC60079防爆认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有通风装置170,该通风装置170可以独立于制冷设备100,也可以包含于制冷设备100内,进行泄露报警后,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6:控制通风装置170开启。通过该通风装置170能够快速向室外扩散泄露的冷媒,同时室外净化过的空气也快速向室内扩散,使得室内冷媒的浓度迅速降低,从而降低室内的危险性。该通风装置170可以为换新风系统。
为了更快地降低室内冷媒的浓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室外电源150断开之前,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7:控制制冷设备100进行冷媒回收。
具体地,如图4所示,冷媒回收包括以下步骤:
S3071:控制制冷设备100处于制冷模式;
需要补充的是,在制冷设备100处于制热模式时,通过切换换向阀125的状态,将制冷设备100从制热模式调至制冷模式。其中,换向阀125可以为四通阀。
S3072:控制气管电磁阀115保持开通;
S3073:控制液管电磁阀116保持截止;
S3074:控制压缩机122运行。其中,可以尽可能提高压缩机122的运行频率,以提高冷媒回收的效率。例如,可以控制压缩机122以最大频率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71-S3074步骤不分先后。
通过上述的步骤S3071-S3073,控制制冷设备100处于制冷模式,并控制气管电磁阀115开通,压缩机122开启运行,使得冷媒从室内机110被抽至室外机120;同时,控制液管电磁阀116保持截止,使得冷媒无法从室外机120流回室内机110,只能单向地从室内机110至室外机120,降低了室内机内的冷媒量,使得泄露在室内的冷媒量也同步减少,从而降低了室内的危险性。
考虑到压缩机122抽取冷媒的速率较高,且在室内机110内不存在冷媒或者只存在微量冷媒的情况下,控制压缩机122持续运行可能会对压缩机122造成损害,因此将冷媒回收的时长设定为第四时长。可以通过上述获取到的冷媒信息,来设定该第四时长的长短,使得冷媒回收第四时长后,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室内的冷媒浓度,并不对压缩机造成损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泄露报警状态下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S303-S307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制。
考虑到部分传感器114上电后,需要预热一段时间后才能正常工作,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冷媒信息之前,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01:控制传感器上电预热,并预热第三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在传感器114预热期间内,监测到的冷媒信息不准确,室内人员可以采取措施防止在此期间内发生危险。例如,在传感器114预热期间,可以控制室内控制板111电源断开及室外电源150断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时序图,传感器114上电预热Time3时长后,获取冷媒信息,并将获取到的冷媒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200。制冷设备100正常运行状态下,控制室内控制板111电源和室外电源150接通供电,蜂鸣器、报警装置160、室内风机112和通风装置170保持关闭。当室内冷媒浓度大于或者等于PO1时,进行泄露报警。在冷媒泄露期间,控制蜂鸣器发出蜂鸣声、报警装置160发出警报、室内控制板111电源断开、室外电源160断开、室内风机112开启、通风装置170开启。当室内冷媒浓度Time1时长内持续小于或者等于PO2时,控制蜂鸣器关闭、报警装置160停止发出警报。当蜂鸣器和报警装置160关闭后,继续控制室内风机112和通风装置170运行Time2时长。制冷设备100再次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下时,控制室内控制板111电源和室外电源150接通供电。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室外电源150断电之前,还包括控制制冷设备100进行冷媒回收Time4时长。冷媒回收过程中,控制液管电磁阀116截止、气管电磁阀115开通、压缩机122运行。冷媒回收完成后,控制液管电磁阀116截止、气管电磁阀115截止、压缩机122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该报警装置160可以为报警指示灯。
上述的传感器114在监测冷媒信息的过程中,若寿命到期,监测到的冷媒信息可能会不准确,此时若发生冷媒泄露,可能会发生危险。
基于此,如图7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1:获取第五时长;其中,第五时长为传感器114在上电状态下的累计时长;需要注意的是,短暂上电的时长不计入该第五时长。例如,只是将该传感器114短暂上电1分钟,则不将该1分钟计入第五时长中。传感器114可以为冷媒传感器。
S502:判断第五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传感器114的工作寿命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设定的工作寿命阈值小于传感器114真正标的的寿命阈值,使得传感器114在发生寿命报警之后,至等待维修的过程中,还能够对室内的冷媒浓度进行监测,防止发生危险。并且,可以通过控制装置200记录第五时长;也可以另外设置计时装置记录第五时长。
S503:第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传感器114的工作寿命阈值时,进入寿命报警状态。
具体地,传感器114上电后,获取第五时长,当第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传感器114的工作寿命阈值时,进行寿命报警。进行寿命报警后,控制制冷设备100处于停机状态。当停止寿命报警后,该制冷设备100才能够被重新启动。可以通过控制报警指示灯以第一频率闪烁,蜂鸣器以第一频率间断发出蜂鸣声来进行寿命报警。室内底噪,即室内的背景噪音为40-50db,当通过控制蜂鸣器进行寿命报警时,蜂鸣器发出的蜂鸣声应至少比室内底噪高15db,以保证室内的人员能够收到该报警提示。并且,可以通过控制装置200向维修人员发送报警提示,以提醒维修人员上门更换传感器114。在更换传感器114后,可以通过控制装置200将第五时长清零。
通过上述步骤S501-S503,判断传感器114在上电状态下的累计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传感器114的寿命阈值,使得在判断传感器114的寿命到期时,进行寿命报警,从而保障室内的安全。
进一步的,考虑到不同类型的传感器114具有不同的寿命阈值,判断第五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传感器114的工作寿命阈值之前,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504:获取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能够表征传感器规格;可以通过对不同位的拨码开关进行状态设置,从而选择第一信息表征的传感器规格。或者,也可以通过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从而选择第一信息表征的传感器规格。或者,还可以通过传感器114向控制装置200发送第一信息,控制装置200获取第一信息后,通过计算得到该第一信息表征的传感器规格,该第一信息可以为RS485/PWM/URIT/电压或者电流模拟输出/开关量等信号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控制装置200内要预设至少两种状态下的拨码开关所对应的传感器规格、至少两个软件参数所对应的传感器规格、或者传感器114发送的至少两种第一信息所对应的传感器规格。
S505:根据第一信息表征的传感器114的规格,得到传感器114的工作寿命阈值;
具体地,根据第一信息表征的传感器114的规格,及预设的传感器114的规格与工作寿命阈值的对应关系,得到该传感器114的工作寿命阈值。其中,控制装置200内至少预设两对传感器规格与工作寿命阈值的对应关系。传感器114的规格可以为红外传感器、热导传感器或者半导体传感器等。
通过根据不同的传感器114规格,得到不同的工作寿命阈值,使得该控制方法能够兼容多种规格的传感器114。
进行寿命报警之后,考虑到此时传感器114寿命到期,监测到的冷媒信息可能不准确,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506:控制制冷设备100的室内控制111电源断开。
具体地,进行寿命报警之后,控制制冷设备100处于停机状态,防止发生冷媒泄露时,传感器114无法准确监测冷媒信息而发生危险。待维修人员对传感器114进行更换,并通过传感器114确认室内的冷媒浓度在正常浓度范围内后,再通过控制装置200控制制冷设备100重新启动。
若是制冷设备100处于寿命报警状态的同时,该制冷设备100还处于泄露报警状态,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507:控制制冷设备100的室内风机112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若传感器114寿命到期的同时,室内发生冷媒泄露,则优先进行泄露报警,即控制报警指示灯以第二频率闪烁,并控制蜂鸣器以第二频率间断发出蜂鸣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01:根据第一信息表征的传感器114的规格,得到泄露次数阈值。
具体地,根据第一信息表征的传感器114的规格,及预设的传感器114的规格与泄露次数阈值的对应关系,得到泄露次数阈值。不同类型的传感器114,所对应的泄露次数阈值不同。例如,当部分类型的传感器114在低浓度状态下,监测到的冷媒信息不准确时,可以通过设置较大的泄露次数阈值,使得该制冷设备100需要更多次发生冷媒泄露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泄露报警,从而降低了误报的可能性。
S602:获取累计泄露次数;其中,累计泄露次数为冷媒信息表征的冷媒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浓度的累计次数;可以通过控制装置200记录该累计泄露次数。
S603:判断累计泄露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泄露次数阈值;
S604:累计泄露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泄露次数阈值时,进行泄露报警。
具体地,当累计泄露次数小于泄露次数阈值时,制冷设备100不会进行泄露报警。此时,通过冷媒扩散或者冷媒回收等冷媒控制措施来降低室内的冷媒浓度,待室内的冷媒浓度恢复至正常浓度范围内后,控制室内控制板111电源接通,室内风机112关闭,并由室内控制板111或者手操器自行控制该制冷设备100。
当累计泄露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泄露次数阈值时,该制冷设备100持续进行泄露报警,即,控制报警指示灯以第二频率闪烁,或者控制蜂鸣器以第二频率间断发出蜂鸣声。并且,可以通过控制装置200向维修人员发送报警提示,以提示维修人员上门维修;或者,也可以由室内人员自行联系维修人员上门维修。
需要说明的是,进行泄露报警之后,控制制冷设备100处于停机状态,当停止泄露报警后,才能控制制冷设备100重新启动。
通过步骤S601-S604,判断累计泄露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泄露次数阈值,使得累计泄露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泄露次数阈值时,才会进行泄露报警,从而提高了该泄露报警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不同类型的冷媒也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R32冷媒为A2L级别的冷媒,其可燃等级为弱可燃,即除明火外,其他点火源都无法点燃。而R290冷媒为A3级别的冷媒,其冷媒可燃等级为可燃易爆,爆炸极限为2.1%~10.0%,比R32要低得多。
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冷媒若是应用同一个报警方式,容易出现频繁锁机的情况,影响客户的实际使用,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605:根据冷媒类型,得到第一预设浓度和第二预设浓度。具体地,根据冷媒类型及预先设置的冷媒类型与第一预设浓度、第二预设浓度的对应关系,得到该第一预设浓度和第二预设浓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606:设定是否开启锁定报警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开启该锁定报警功能后,室内的冷媒的累计泄露次数在大于或者等于泄露次数阈值时,才会进行泄露报警。若是未开启该锁定报警功能,则室内的冷媒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浓度时,就会进行泄露报警。
S607:根据设定的是否开启锁定报警功能,选择对应的功能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软件参数或者硬件拨码设定是否启动锁定功能。
通过上述步骤S606-S607,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的需要,设定是否启动该锁定报警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如图9所示,该控制装置200包括存储器201和处理器202;存储器201能够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202能够调用该程序指令,并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控制装置200还包括功能选择模块203,能够通过该功能选择模块203实现多种控制功能。例如,功能选择模块203设置有4位拨码开关,分别为SW1-1、SW1-2、SW1-3和SW1-4。通过对不同位的拨码开关进行状态设置,可以选择控制装置200的控制功能。例如,通过SW1-1设置该控制装置200是接入一个传感器,还是传感器。其中,传感器114可以为A2L传感器。根据不同个数的传感器,控制装置200对应的处理过程略有不同。通过SW1-2和SW1-3设置该控制装置200获取的冷媒信息的信号类型,该信号类型可以为RS485/PWM/URIT/电压或者电流模拟输出/开关量等。对应不同的信号类型,控制装置200的处理过程略有不同。通过SW1-4设置该控制装置200是否具有冷媒回收功能,对应不同的功能模式,控制装置200对应的处理过程略有不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如图11-12所示,该制冷设备100至少包括控制装置200和一个传感器114。传感器114与控制装置200之间电连接或者通讯连接。具体地,可以通过对制冷系统100进行系统改进,得到具有上述控制装置200和传感器114的制冷系统100;也可以在制冷设备100设计时,就直接设计了上述的控制装置200和传感器114,制冷设备100出厂时,就具有上述的控制装置200和传感器114。需要说明的是,该制冷系统100内还可以设置2个或者2个以上的传感器114。该传感器114可以为A2L传感器。
进一步的,制冷设备100内还包括室内控制板111、室内风机112、室内换热器113、气管电磁阀115、液管电磁阀116、室外控制器121、压缩机122、节流阀123、室外换热器124、换向阀125、报警装置160和通风装置170。并且,控制装置200与室内控制板111、室内风机112、气管电磁阀115、液管电磁阀116、室外控制器121、报警装置160和通风装置170分别电连接或者通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例中的控制装置200由室内电源140供电;室外控制器121由室外电源150供电,并且室外控制器121能够控制压缩机122的开启、关闭及运行频率,并能够控制换向阀125的模式选择等。室内电源140和室外电源150均可以是工频电源,例如,交流220V、交流230V等,室内电源140、室外电源150可以分别经过变压器与控制装置200、室外控制器121的输入端电连接或者通讯连接;室内电源140和室外电源150也可以为AC/DC 24V及其他电压,并可以通过对应的电压转化器将输入的电源转换为制冷设备100中其他部件(比如控制板111、室内风机112等)的工作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室内设置手操器,在制冷设备100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手操器控制室内风机的打开与关闭。本实施例中,冷媒发生泄露后,可以通过控制装置200控制室内风机的打开与关闭,也可以通过手操器控制室内风机的打开与关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可以将室内控制板111集成在控制装置200上,制冷设备100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或者发生冷媒泄露的过程中,均通过控制装置200控制室内风机112的打开与关闭,从而节约成本。
在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说明书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五时长;其中,所述第五时长为传感器上电状态下的累计时长;
判断所述第五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传感器的工作寿命阈值;
所述第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传感器的工作寿命阈值时,进行寿命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能够表征传感器的规格;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表征的传感器的规格,得到所述传感器的工作寿命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表征的传感器规格,得到泄露次数阈值;
获取累计泄露次数;其中,所述累计泄露次数为冷媒信息表征的冷媒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浓度的累计次数;
判断所述累计泄露次数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泄露次数阈值;
所述累计泄露次数大于或者等于泄露次数阈值时,进行泄露报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是否开启锁定报警功能;
根据设定的是否开启所述锁定报警功能,选择对应的功能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累计泄露次数小于所述泄露次数阈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冷媒信息;所述冷媒信息能够表征冷媒浓度;
判断所述冷媒信息表征的冷媒浓度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浓度;
所述冷媒信息表征的冷媒浓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浓度时,开始记录第一时长;其中,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冷媒信息表征的冷媒浓度持续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浓度的时长;
判断所述第一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制冷设备的室内控制板电源接通;
或者,
判断所述冷媒信息表征的冷媒浓度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浓度;
所述冷媒信息表征的冷媒浓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预设浓度时,进行延时,延时第二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制冷设备的室内控制板电源接通。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寿命报警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制冷设备的室内控制板电源断开,或者,控制所述制冷设备的室内风机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控制装置重置第五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报警指示灯以第一频率闪烁,和/或,控制蜂鸣器以第一频率间断发出蜂鸣声进行寿命报警;
通过控制所述报警指示灯以第二频率闪烁,和/或,控制所述蜂鸣器以第二频率间断发出蜂鸣声进行泄露报警;其中,室内底噪为40db-50db;所述蜂鸣器发出的蜂鸣声至少比室内底噪高15db。
9.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能够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能够调用所述程序指令,并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和一个冷媒传感器;所述冷媒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或者通讯连接。
CN202210469734.9A 2022-04-30 2022-04-30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 Pending CN1170065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9734.9A CN117006595A (zh) 2022-04-30 2022-04-30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9734.9A CN117006595A (zh) 2022-04-30 2022-04-30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06595A true CN117006595A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73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9734.9A Pending CN117006595A (zh) 2022-04-30 2022-04-30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065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9230B (zh) 空调室外机控制板的自动检测方法
CN102809967B (zh) 空调室内机控制板的自动检测方法
EP2710434B1 (en) Energy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ecurity system
CN102032650B (zh) 空调监控系统
US11898763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refrigerant leak management
EP0033781A2 (en) Compressor fault det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a heat pump
US20140213171A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conditioning device
CN111197836A (zh) 一种空调器传感器脱落智能检测方法及空调器
CN106403142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室内机异常断电保护方法
JP2019052785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6070594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5444363A (zh) 一种空调系统的通信冗错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12762527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断电控制方法
CN114151922A (zh)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CN204421288U (zh) 使用可燃冷媒的空调器
CN113375286A (zh) 空调器的安全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7006595A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
CN113639402A (zh) 空调器的冷媒泄漏检测及排出方法
CN117006594A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
CN208154728U (zh) 空调系统及其防起火控制装置
JP746606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の遮断弁制御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10513826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735842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控制板的自动检测装置
CN110542173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器检测方法
CN21290192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