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06403A - 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006403A CN117006403A CN202310894242.9A CN202310894242A CN117006403A CN 117006403 A CN117006403 A CN 117006403A CN 202310894242 A CN202310894242 A CN 202310894242A CN 117006403 A CN117006403 A CN 1170064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liquid oxygen
- inner container
- outlet pipe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Di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O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29 fi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00—Pressure vessels, e.g. gas cylinder, gas tank, replaceable cartridge
- F17C1/12—Pressure vessels, e.g. gas cylinder, gas tank, replaceable cartridge with provision for thermal insu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3/00—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 F17C13/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1/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geometry, arrangement or size
- F17C2201/01—Shape
- F17C2201/0104—Shape cylindrica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3/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walls or details thereof
- F17C2203/03—Thermal insulations
- F17C2203/0391—Thermal insulations by vacuu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5/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mounting arrangements, attachments or identifications means
- F17C2205/03—Fluid connections, filters, valves, closure means or other attachments
- F17C2205/0302—Fittings, valves, filters, or componen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gas storage device
- F17C2205/0323—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21/00—Handled fluid, in particular type of fluid
- F17C2221/01—Pure fluids
- F17C2221/011—Oxyg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包括瓶体,瓶体包括内胆和外壳,内胆内具有用于储存液氧的储存腔;出液管,其第一端位于内胆内,第二端依次延伸出内胆和外壳;出气管,其第一端位于内胆内,第二端依次延伸出内胆和外壳;第一气化组件,设于瓶体的上端,出液管的第二端与第一气化组件连通;第二气化组件,设于瓶体的上端,出气管的第二端与第二气化组件连通;平衡阀,设于瓶体的上端,平衡阀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气化组件的出口连接,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气化组件的出口连接。本申请实现了可根据内胆中的压力选择性地使用氧气和/或液氧,能够有效地控制内胆中氧气含量和压力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氧储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
背景技术
液氧储存容器用于承装液氧,在使用时内部的液氧通过出液管流动至气化组件,在气化组件内气化升温后排出并供使用者进行使用。由于液氧的不稳定性,在储存腔内会存在液相的液氧和气相的氧气。相关技术中一般仅通过出液管使用储存腔内的液氧,而气相的氧气则始终存在在储存腔内,在液氧使用完之前得不到有效使用,而控制储存腔内氧气的量以及压力有利于液氧的储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液氧储存设备内的氧气在液氧使用完之前得不到有效使用,难以控制储存腔内氧气含量和压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该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包括:
瓶体,所述瓶体包括内胆和外壳,所述内胆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胆和所述外壳之间具有真空隔热腔,所述内胆内具有用于储存液氧的储存腔;
出液管,其第一端位于所述内胆内,用于与内胆内的液相连通,第二端依次延伸出所述内胆和外壳;
出气管,其第一端位于所述内胆内,用于与内胆内的气相连通,第二端依次延伸出所述内胆和外壳;
第一气化组件,设于所述瓶体的上端,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化组件连通;
第二气化组件,设于所述瓶体的上端,所述出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化组件连通;
平衡阀,设于所述瓶体的上端,所述平衡阀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化组件的出口连接,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化组件的出口连接,所述平衡阀内设置有阀片组件,所述阀片组件设置成能够根据压力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二进气口;
供气阀,与所述平衡阀的出气口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
所述出气管连接在所述排气阀的气体进口,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二气化组件连接;所述出液管套接在所述出气管内,其第二端穿过所述出气管后延伸出所述排气阀并与所述第一气化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排气阀还包括排空口和排气阀杆,所述排气阀杆用于打开和封闭所述排空口,当排空口打开时,所述排空口、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气化组件的出口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平衡阀的第二进气口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液管、过渡管和充装组件;
所述过渡管为设于所述真空隔热腔内的弯管,所述充装组件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充装组件的出口位于所述真空隔热腔内并与所述过渡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液管设于所述内胆内,所述过渡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液管连接。
进一步的,过渡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储存腔内并贴近所述储存腔的上端,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的端部设置有出液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倾倒部,设于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倾倒部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为放置平面,所述放置平面用于在所述外壳以卧式使用时与支撑面接触以支撑外壳;
所述出液管设于所述储存腔内,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储存腔的底部并贴近所述倾倒部所在的一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把手和容量检测装置,所述容量检测装置包括:
外管,固设于所述外壳的上端;
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外管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
内杆,套设于所述外管内并与所述外管滑动连接,所述内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所述把手与所述内杆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盖体,盖设于所述外壳的上端并罩设于所述第一气化组件、第二气化组件上,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化组件、第二气化组件对应的进气槽,所述进气槽设于所述盖体的环侧和上侧,以使所述盖体内形成流经所述气化组件的气体流动通道。
进一步的,还包括过滤腔,设于所述外壳的上端,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气体过滤层,所述过滤腔上设置有过滤进气口和过滤出气口,所述过滤进气口和所述过滤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气体过滤层的两端,所述过滤进气口连接在所述供气阀和所述平衡阀之间,用于对通过平衡阀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瓶体,瓶体包括内胆和外壳,内胆设于外壳内,内胆和外壳之间具有真空隔热腔,内胆内具有用于储存液氧的储存腔;出液管,其第一端位于内胆内,用于与内胆内的液相连通,第二端依次延伸出内胆和外壳;出气管,其第一端位于内胆内,用于与内胆内的气相连通,第二端依次延伸出内胆和外壳;第一气化组件,设于瓶体的上端,出液管的第二端与第一气化组件连通;第二气化组件,设于瓶体的上端,出气管的第二端与第二气化组件连通;平衡阀,设于瓶体的上端,平衡阀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气化组件的出口连接,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气化组件的出口连接,平衡阀内设置有阀片组件,阀片组件设置成能够根据压力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二进气口;供气阀,与平衡阀的出气口连接,达到了在内胆中氧气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氧气能够通过第二气化组件进入平衡阀内并通过供气阀被使用,同时液氧也能通过第一气化组件气化后进入平衡阀内并通过供气阀被使用,而在低于设定值时则仅内胆中的液氧通过第一气化组件气化后进入平衡阀内并通过供气阀被使用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可根据内胆中的压力选择性地使用氧气和/或液氧,能够有效地控制内胆中氧气含量和压力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液氧储存设备内的氧气在液氧使用完之前得不到有效使用,难以控制储存腔内氧气含量和压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容量检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容量检测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盖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过滤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由于液氧的不稳定性,在储存腔内会存在液相的液氧和气相的氧气。相关技术中一般仅通过出液管使用储存腔内的液氧,而气相的氧气则始终存在在储存腔内,在液氧使用完之前得不到有效使用,而控制储存腔内氧气的量以及压力有利于液氧的储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该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包括:
瓶体1,瓶体1包括内胆1011和外壳1012,内胆1011设于外壳1012内,内胆1011和外壳1012之间具有真空隔热腔1033,内胆1011内具有用于储存液氧的储存腔9;
出液管12,其第一端位于内胆1011内,用于与内胆1011内的液相连通,第二端依次延伸出内胆1011和外壳1012;
出气管502,其第一端位于内胆1011内,用于与内胆1011内的气相连通,第二端依次延伸出内胆1011和外壳1012;
第一气化组件171,设于瓶体1的上端,出液管12的第二端与第一气化组件171连通;
第二气化组件503,设于瓶体1的上端,出气管502的第二端与第二气化组件503连通;
平衡阀505,设于瓶体1的上端,平衡阀505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气化组件171的出口连接,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气化组件503的出口连接,平衡阀505内设置有阀片组件,阀片组件设置成能够根据压力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二进气口;
供气阀172,与平衡阀505的出气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液氧储存在内胆1011的储存腔9内,内胆1011和外胆之间形成真空隔热腔1033,使得内胆1011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出液管12与内胆1011的储存腔9连通,由于出液管12用于液氧排出,因此出液管12的第一端需要贴近内胆1011的内底面。出液管12的第二端与安装在瓶体1上端(具体为外壳1012上端)的第一气化组件171连通,第一气化组件171与平衡阀505的第一进气口连通。因此进入出液管12的液氧进入第一气化组件171内升温气化形成可使用的氧气,然后进入平衡阀505内,最后进入供气阀172,使用者可通过供气阀172吸取氧气。
为便于控制内胆1011中氧气的含量和压力,内胆1011中的氧气也需要被正常使用。为此,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出气管502,出气管502连通内胆1011的储存腔9和第二气化组件503。由于出气管502负责氧气排出,因此出气管502的第一端贴近内胆1011的上端。当储存腔9内的氧气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平衡阀505上的第二进气口打开,储存腔9内的氧气通过出气管502进入第二气化组件503升温后进入平衡阀505内,最后进入供气阀172,使用者可通过供气阀172吸取氧气。
在此过程中,液氧也可通过出液管12进入第一气化组件171升温气化后进入平衡阀505被正常使用。在一些情况下,可对平衡阀505进行设置,当储存腔9内的氧气压力过大时,平衡阀505关闭第一进气口,此时仅通过第二进气口通入氧气,有利于快速降低储存腔9内的氧气压力。在本实施例中,平衡阀505内通过气体压力来控制进气口打开和关闭的结构可为弹簧加膜片的组合,本实施例在此对其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实现了可根据内胆1011中的压力选择性地使用氧气和/或液氧,能够有效地控制内胆1011中氧气含量和压力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液氧储存设备内的氧气在液氧使用完之前得不到有效使用,难以控制储存腔9内氧气含量和压力的问题。
由于本实施例中既布置有出液管12,又布置有出气管502,因此为使结构紧凑减小整个设备的体积,本实施例中的储存设备还包括排气阀501,排气阀501包括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
出气管502连接在排气阀501的气体进口,气体出口与第二气化组件503连接;出液管12套接在出气管502内,其第二端穿过出气管502后延伸出排气阀501并与第一气化组件17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阀501安装在瓶体1的上方,第一气化组件171和第二气化组件503上下堆叠设置,其具体可为弯曲的盘管的结构,利用足够长的流径来使液氧升温气化以及使氧气升温。出液管12和出气管502为套接的连接关系,出气管502的直径大于出液管12,出液管12套在出液管12内,二者之间具有间隙,利用该间隙能够实现氧气的流动,通过该结构使得出液管12和出气管502在布置上能够有效减小占用空间。
为提高使用安全性以及使用灵活性,本实施例中的排气阀501还包括排空口507和排气阀501杆,排气阀501杆用于打开和封闭排空口507,当排空口507打开时,排空口507、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连通。通过调节排气阀501杆能够打开排空口507,此时储存腔9内的氧气将通过排空口507排出,实现储存腔9的排空。排气阀501杆打开和关闭排空口507的方式可为旋转或按压等方式,本实施例在此对其不做限制。
为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的储存设备还包括安全阀504,安全阀504的第一端与第二气化组件503的出口连接,其第二端与平衡阀505的第二进气口连接。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平衡阀505本身具有两级泄压的功能,即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能够通过平衡阀505进行泄压,在此基础上当压力过大时可通过安全阀504进行泄压,安全阀504为常规的泄压阀结构,本实施例在此对其结构不再赘述。
常规的液氧储存装置通过安装在瓶体上的充装阀直接对内部进行充装,由于充装阀直接与储存液氧的内胆相连,因此外部温度容易通过充装阀导入内胆内,引起内部温度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储存设备还包括进液管8、过渡管202和充装组件7;
过渡管202为设于真空隔热腔1033内的弯管,充装组件7设于外壳1012上,充装组件7的出口位于真空隔热腔1033内并与过渡管202的第一端连接,进液管8设于内胆1011内,过渡管202的第二端与进液管8连接。
装组件7安装在外壳1022上,其可为充装阀71,具体可为插接式充装阀71,在与充装公阀对接后即可向内胆1011内充装液氧。由于充装组件7需要将液氧充装至内胆1011内,而为避免充装组件7和内胆1011直连,以及降低外部温度通过充装组件7向内胆1011传导的影响。本实施例中在真空隔热腔1033内额外布置有过渡管202,过渡管202的两端分别与充装组件7的出口和进液管8连接。通过充装组件7的液氧先流经过渡管202后再流入进液管8内,最终流动至内胆1011的储存腔9内。在本实施例过渡管202为弯管,使得经充装组件7进入过渡管202内的液氧在流动一段时间后才可进入进液管8内。同理,外部环境温度在与充装组件7接触后,经充装组件7传导至过渡管202,由过渡管202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温度在过渡管202上的传导随着过渡管202的走向将逐渐减弱,最终使得外部环境温度对内胆1011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本实施例达到了使充装组件7与内胆1011之间通过位于真空隔热腔1033内的过渡管202进行连接,利用过渡管202降低充装组件7至内胆1011的热传递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降低充装组件7对内胆1011温度的影响,使内胆1011的温度较为稳定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充装阀71与内胆1011直连,导致外部温度容易经充装阀71传递至内胆1011内,使内胆1011温度升高的问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充装组件7位于内胆1011的下方,对应的过渡管202也布置在内胆1011的下方。而进液管8一般为沿内胆1011的轴向进液,因此为便于进液管8和过渡管202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在内胆1011的下端设置有进液口,进液管8延伸出进液口后通过连接接头201与过渡管202的第二端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进液口和进液管8之间密封隔热设置,具体可通过密封隔热套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接头201可固定在内胆1011的下端面,其包括两个轴线互相垂直的开口结构以及连通两个开口结构的流道,其中一个开口结构与进液管8连接,另一个开口结构与过渡管202连接。进液管8和对应的开口结构之间密封设置,过渡管202和对应的开口结构之间也密封设置,具体可通过填充或涂设密封胶实现。
进一步的,充装组件7包括充装阀71,充装阀71的进口位于外壳1022上,为便于充装阀71和过渡管202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充装阀71的出口位于其环侧。
为使充装阀71能够稳定安装的同时降低充装阀71对内胆1011温度的影响,本实施例中的液氧储存装置还包括隔热件203,隔热件203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例如玻璃钢。隔热件203设于真空隔热腔1033内,隔热件203的第一端与内胆1011的下端面相抵,其第二端与充装阀71相抵。隔热件203和内胆1011的下端面之间可通过胶粘或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充装阀71在安装时可抵靠在隔热件203上并与外壳1022之间通过螺丝固定。由于隔热件203的存在,充装阀71上的热量不会直接传递至内胆1011,同时隔热件203还作为充装阀71的安装基础,能够提高充装阀71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刚充装的液氧温度较低,因此为更好地利用该部分液氧的温度来降低整个储存腔9内的温度,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将进液管8的出液口81设置为贴近瓶体1的上端,即贴近储存腔9的上端,使得从出液口81流出的低温液氧能够在储存腔9内自上而下的流动,从而与储存腔9内的气体进行更多的接触,能够利用液氧的低温显著地降低整个储存腔9内的温度。
本实施例达到了使进入进液管8的液氧从贴近贴近的上端的位置流出,在储存腔9内自上而下的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与瓶体1内的气体充分接触,利用自身的低温降低整个储存腔9内的温度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在液氧充装的过程中较好地利用充装的液氧的低温对储存腔9内进行降温,提高液氧储存的稳定性,降低液氧挥发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液氧储存设备在充装液氧时不能很好地利用刚充装的液氧的低温来降低温度的问题。
为提高液氧的充装效率,以充分利用充装液氧的低温,本实施例中,进液管8设置为直管,进液管8相对于瓶体1可偏心设置。
为进一步利用充装液氧的低温来降低储存腔9内的温度,需要增加充装液氧和储存器内的空间接触面积,为此,本实施例中的液氧储存设备还包括环形布液管(图上未示出),环形布液管与进液管8的出液口81连通,环形布液管朝向瓶体1的底部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布液孔。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流经进液管8的低温液氧通过出液口81进入环形布液管内,环形布液管可与储存腔9同轴布置,环形布液管上开设的多个布液孔沿着环形布液管的周向布置,因此进入环形布液管内的低温液氧将同时从对个布液孔流出,从而在储存腔9内与更多的空间接触,提高对储存腔9的降温效果。进一步的,若干布液孔沿环形布液管的周向均匀布置。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利用充装液氧的低温来降低储存腔9内的温度,该液氧储存设备还包括布液盘10,布液盘10设于储存腔9内并位于出液口81的上方,从出液口81流出的液氧向上喷出并与布液盘10接触,在布液盘10的作用下液氧被分散开,从而在自上而下的降落过程中增加接触面积,提高降温效果。进一步的,布液盘10的中部具有朝向瓶体1的底部凸出的锥形凸出部102,布液盘10的周向边缘设置为朝向瓶体1的底部延伸的锥形边缘101;锥形凸出部102和锥形边缘101之间形成环形区域,出液口81与环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对应。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锥形凸出部102和锥形边缘101的表面均能够对液氧的分散过程进行导向,使得在靠近出液口81的区域内,液氧能够被分散至更好地与储存腔9内的空间接触。进一步的,布液盘10的四周与储存腔9的内壁密封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布液盘10可为单独布置在瓶体1内的结构,也可由瓶体1上端的端板形成。
当相关技术中的液氧储存容器倾倒后作为卧式使用时,由于出液管的进液口位置固定,因此存在进液口会位于液氧上方的情况,此时由于液氧储存容器的状态改变,而容器内为封闭环境,因此压力短时间会快速升高。在进液口位于液氧上方的情况下时,倾倒后的液氧与气态氧混合进入出液管内,容易发生氧气甚至液氧泄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出液管12布置在储存腔9内,其第一端(进液口)需要延伸至液氧内,第二端延伸出储存腔9并与气化组件连接。进一步的,出液管12的第二端与瓶体1的上端面的第一侧连接并延伸出瓶体1后与气化组件连接,第一侧为瓶体1远离放置平面132的一侧。在使用时储存腔9内的液氧通过出液管12流动至气化组件内,在气化组件内升温气化形成氧气后排出以供使用者吸取。当外壳1022以立式状态进行使用时,为保证出液管12的进液口始终位于液氧内,出液管12在储存腔9内的延伸长度需要足够深,可尽量贴近储存腔9的底壁。
当以卧式状态进行使用时,需要确保出液管12的进液口依然位于当前状态下的液氧内。为此,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首先在外壳1022的外侧设置有倾倒部13,倾倒部13上具有放置平面132。用户在倾倒瓶体1时按照放置平面132朝下并与支撑面(如地面)接触的方式操作,此时瓶体1利用放置平面132能够稳定的以卧式状态进行使用,同时由于出液管12的进液口位置根据放置平面132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进液口的位置在贴近瓶体1的底部的同时还贴近放置平面132所在的一侧。从而使得即使瓶体1在以卧式进行使用时,出液管12的进液口的位置依然处于最低位置,即位于液氧内。
本实施例达到了在作为立式状态使用时出液管12的第一端(进液口)贴近瓶体1的下端,使其始终位于液氧内,在作为卧式状态使用时,利用倾倒部13的放置平面132对瓶体1进行支撑,此时出液管12的第一端也位于贴近放置平面132的方向,使其依然处于液氧内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使液氧储存设备能够以立式或卧式进行使用,并且在状态改变时出液管12的进液口始终保持在液氧内,能够避免因压力升高导致氧气或液氧泄漏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液氧储存设备只能作为立式状态使用,在作为卧式状态使用时容易发生氧气甚至液氧泄漏的问题。
在外壳1022的外侧设置倾倒部13和放置平面132使得用户在安装特定的方向将瓶体1倾倒时出液管12的进液口始终能够保持在液氧内。但是在一些特征情况下外壳1022可能会发生意外倾倒,此时瓶体1不一定刚好是放置平面132与支撑面接触。为在情况下尽可能的保持出液管12的进液口处于较低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在外壳1022的外表面设置为弧形面,倾倒部13内设置有配重件。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外壳1022的外表面为弧形面,且在倾倒部13内设置有配重件,因此当瓶体1意外倾倒后由于倾倒部13的配重使得外壳1022在倾倒后会旋转至倾倒部13的边缘与支撑面接触。在该情况下虽然出液管12的进液口未处于最低位置(即当放置平面132和支撑面接触时),但是依然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能够提高在该倾倒情况下的使用安全性。
为提高在作为卧式使用时的支撑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倾倒部13沿外壳1022的轴向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倾倒部13的放置平面132均位于外壳1022的同一侧。其中一个倾倒部13可靠近外壳1022的前端,另一个倾倒部13可靠近外壳1022的后端。
为便于倾倒部13的安装,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倾倒部13包括连接环131,连接环131套接固定在外壳1022的外侧,连接环131的第一侧设置有放置平面132。当外壳1022设置为圆柱形时,连接环131能够沿轴向套接固定在外壳1022的外侧,便于安装和拆卸。
当该液氧储存设备为小型设备时,为便于携带和使用,本实施例中沿外壳1022的轴向分布的多个连接环131通过连接把手15连接,连接把手15和外壳1022之间具有把持间距16。在携带时可手持连接把手15,在放置为卧式状态时,也可手持连接把手15将整个外壳1022放倒即可。同时由于多个连接环131均通过连接把手15连接,因此在安装时可一次安装到位,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
为便于手持连接把手15将外壳1022放倒为卧式,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把手15设于连接环131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
为便于在连接环131上形成放置平面132,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环131的第一侧设置有安装槽134,安装槽134内设置有支撑块133,支撑块133远离外壳1022的一侧形成放置平面132。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块133可为方形块,同样安装槽134可为方形槽。
为避免在放倒后外壳1022产生滑动,本实施例中在放置平面132上设置有若干防滑凸起135,安装槽134内设置有配重件,支撑块133设于配重件的表面。具体的,防滑凸起135形成于支撑块133的表面,防滑凸起135和支撑块133也可采用摩擦系数高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胶。
为便于安装固定连接环131,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022的外侧设置有环形的卡接凹槽,连接环131套接在外壳1022的外侧并卡接在卡接凹槽内。在安装时可沿轴向将连接环131套接在外壳1022上,利用外壳1022的形变将连接环131卡接在外壳1022外侧的卡接凹槽内,相应的连接环131的内侧可形成与卡接凹槽匹配的环形卡条。
液氧供氧装置用于储存液氧和吸取液氧挥发后产生的氧气,液氧在挥发之前为储存在液氧储存容器内的液态,在使用时需要获取液氧储存容器内的液氧液位值,即当前装置内的液氧含量。相关技术中通过布置在容器内的液位计来进行液氧容量的检测。由于液位计会与液氧接触,因此容易传导热量,导致液氧挥发速度加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6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储存设备还包括把手和容量检测装置,容量检测装置2安装在外壳1022的上端,其主要包括外管21、第一弹性件22、内杆23。第一弹性件22可为弹簧221,其沿竖向固定在外壳1022的上端,外管21套接在第一弹性件22的外侧并与外壳1022的上端固定。内杆23可滑动地套接在外管21内并与第一弹性件22连接。第一弹性件22的弹性系数可根据容量的标定方式来选取,当拉动内杆23通过第一弹性件22将瓶体1整体提升时,瓶体1的重量将决定第一弹性件22的形变程度,进而决定内杆23相对于外管21的位移程度。当内杆23相对于外管21更为向上移动时,表明瓶体1的重量更重,即内胆内液氧的容量更多,反之则表明内胆中的液氧容量更少。因此可通过第一弹性件22的弹性系数来标定内杆23的位移值和液氧容量的关系,可基于内杆23的位移值直接获取液氧的容量。
由于在测量时需要通过内杆23提升瓶体1因此为便于提升瓶体1,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把手6,把手6和内杆23连接。在使用时可握住把手6并往上提升瓶体1,通过内杆23的位移值来确定当前瓶体1内的液氧容量,实现了在不接触液氧的情况下获取瓶体1内液氧容量,减小热传递,提高液氧储存稳定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采用液位计获取液氧容量,液位计在与液氧接触后会传导热量,影响液氧稳定性的问题。
为便于用户直接判断当前液氧的容量,本实施例中内杆23和/或外管21上设置有容量指示标识,容量指示标识可为沿竖向布置的刻度线或布置在内杆23上的不同颜色区域,根据延伸出外管21的颜色来判断液氧容量。
为便于第一弹性件22的安装,本实施例中的容量检测装置2还包括连接座,连接座固设于外壳1022的上端面,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弹簧221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孔挂接。
同理,在内杆23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弹簧22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孔挂接。
进一步的,外管21套接固定在连接座上,内杆23的第二端延伸出外管21的端面后与把手6连接,外管21和连接座的外侧面之间可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将外管21和外壳1022的上端面焊接固定。
为使提升瓶体1时受力平衡,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容量检测装置2设置为两个并分布在外壳1022的两侧,把手6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容量检测装置2中的内杆23连接,把手6的第二端与另一个容量检测装置2中的内杆23连接。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容量检测装置2沿外壳1022的轴线对称设置且位于外壳1022单侧的中部。
为便于提升瓶体1,在提升时把手6需要处于竖直。为减少占用空间,把手6在未使用时需要处于水平,为此,本实施例中将把手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内杆23铰接,把手6可整体呈弧形。
为便于对外壳1022上端的器件进行防护,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盖体19,盖体19可拆卸地扣合在外壳1022的上端;盖体19上开设有用于内杆23的第二端穿过的安装孔,把手6的两端与内杆23穿过安装孔的部分连接。在提升时,把手6将相对于安装孔向上移动。
为便于容纳把手6,本实施例中在盖体19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槽4,安装槽4的轮廓与把手6匹配,安装孔开设在安装槽4的两端,把手6可旋转至容纳于安装槽4内。安装槽4除了大致为与把手6匹配的弧形以外,在其中部还具有一个扣槽5,可通过扣槽5提起把手6。
为便于液氧的升温气化和氧气的升温,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储存设备还包括盖体,盖设于所述外壳的上端并罩设于所述第一气化组件、第二气化组件上,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化组件、第二气化组件对应的进气槽,所述进气槽设于所述盖体的环侧和上侧,以使所述盖体内形成流经所述气化组件的气体流动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化组件和第二气化组件均为盘管。对于第一气化组件而言,液氧在通过出液管进入盘管171内后沿盘管171进行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升温并气化。为提高液氧在第一气化组件17内的气化升温效率,本实施例中在盖体19上开设有进气槽191,进气槽191为长条形的槽体结构,本实施例中进气槽191开设在盖体19的至少两个侧面上,分别为盖体19的环侧和盖体19的上端且与第一气化组件17处于对应的位置。当盖体19安装至瓶体1上后,整个第一气化组件17位于盖体19的内部空间内,而进气槽191则开设在盖体19的环侧和上侧的侧壁上,因此通过两侧的进气槽191能够在盖体19内形成与外部空间连通的通道,本实施例中该通道作为气体流动通道。
由于液氧在进入第一气化组件17内后,液氧本身的低温会导致盖体19内部空间的温度降低,使得盖体19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形成温差,而盖体19两侧进气槽191的开设,使得盖体19内形成了气体流动通道,在内外温差的作用下,盖体19内部空间的低温气体将通过进气槽191朝向外部空间流动,从而避免盖体19的内部空间温度降低,影响液氧的气化升温效率。并且在进气槽191的作用下,盖体19的内部空间产生气体流动,在气体流动的作用下能够加快液氧的气化升温,提高效率。第二气化组件同理,同时第一气化组件和第二气化组件上下堆叠,依次位于盖体19轴向的进气槽191能够同时对应两个气化组件。
为进一步加快液氧的气化升温效率,本实施例中设于盖体19的环侧的进气槽191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通槽,第一方向为平行于盖体19的轴向。在此基础上,设于盖体19的上侧的进气槽191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通槽,第二方向为垂直于盖体19的轴向。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盖体19两侧进气槽191设置为通槽能够增加进气面积和出气面积,从而提高气体流动通道的气体流动速度和流动量,进而增加与第一气化组件17的换热效率,以提高液氧的气化升温效率。
进一步的,设于盖体19的环侧的进气槽191设置为多个并沿盖体19的周向分布。进一步的,设于盖体19的上侧的进气槽191设置为多个并沿盖体19的径向分布。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槽191的数量可在不影响盖体19的基本使用强度和防护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布置,从而进一步提高液氧的气化升温效率。
盖体19上设置有供气口192和调节口193,供气嘴173延伸出供气口192,调节口193内设置有与供气阀172连接的流量调节件174,流量调节件174用于调节供气阀172内的气体流量。流量调节件174可通过旋转的方式调节供气阀172内的气体流量,流量调节件174的第一端穿过调节口193后与供气阀172连接,第二端位于盖体19的外部并设置有便于旋转的旋转帽。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液氧在通过出液管进入盘管171内后沿盘管171进行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升温并气化。气化后的氧气通过过滤腔18上的过滤进气口183进入过滤腔18内,进入过滤腔18的氧气则通过气体过滤层186进行过滤后经过滤腔18上的过滤出气口184流动至供气阀内,使用者可通过供气阀吸取氧气。过滤腔18的过滤进气口183可通过连接管与气化组件17的出口连接,过滤出气口184也可通过对应的连接管与供气嘴的出口连接。氧气在通过气体过滤层186后能够去除掉杂质,使得经供气嘴流出的氧气更为干净,保障了使用者的使用安全性。同时,进入过滤腔18内的氧气由于需要与过滤腔18以及气体过滤层186接触,因此能够与其进行换热,使得氧气的温度能够进一步升高,从而能够使使用者的使用更为舒适。
本实施例达到了使经过气化组件17气化后的氧气经过滤进气口183进入过滤腔18内,由过滤腔18内的气体过滤层186过滤后从过滤出气口184流出至供气嘴进行使用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使氧气经过气体过滤层186过滤去除杂质后再进行使用,提高使用安全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液氧储存装置在使用时可能会吸入混在氧气中的杂质的问题。
在一种实施例中,过滤进气口183设于过滤腔18的下部,并位于过滤腔18的环侧,气体过滤层186的下端和过滤进气口183之间具有沉降空间187。过滤进气口183沿过滤腔18的径向设置,氧气沿过滤腔18的径向进入沉降空间187内,然后再进入气体过滤层186内,氧气在通过沉降空间187时部分杂质自然沉降。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过滤进气口183和过滤出气口184均设于过滤腔18的上部,气体过滤层186的下端与过滤腔18的下端面之间具有沉降空间187;
过滤腔18内设置有与过滤进气口183连通的气管185,气管185的下端延伸至沉降空间187。
在本实施例中,氧气从过滤腔18的上端进入过滤腔18内,在经过气管185后流入过滤腔18下部的沉降空间187,然后再向上的流经气体过滤层186,最后再经过滤出气口184流出。在本实施例中氧气的流径相较于上一实施例而言更长,因此氧气能够具有更多的升温时间,并且由于过滤进气口183在过滤腔18的上部,因此自然沉降在沉降空间187内的杂质不会通过过滤进气口183又进入气化组件17内。为进一步增加氧气的流径,气管185可设置为螺旋型结构,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地增加氧气的流径。
为便于氧气在通过气体过滤层186时换热升温,本实施例中的气体过滤层186采用高导热率材料制成,例如铜或高导热的陶瓷。气体过滤层186可由开设有多个孔的铜板或陶瓷板上下堆叠形成。
为便于热传递,本实施例中的气体过滤层186的四周与过滤腔18的内壁紧密贴合,过滤腔18采用高导热率材料制成,过滤腔18的材料也可为筒或高导热的陶瓷。
为使液氧能够在第一气化组件17中充分气化,第一气化组件17中需要包括盘管171,盘管171通过出液管和储存腔连通,由于盘管171的结构导致其会围成一定的区域,因此为充分利用空间,本实施例中过滤腔18设于盘管171围绕的区域内。
为便于更换气体过滤层186以及清理过滤腔18,本实施例中的过滤腔18包括腔体181和腔盖182,腔盖182可拆卸地扣合固定在腔体181上,气体过滤层186可拆卸地设于腔体181内。在使用时可拆下腔盖182,然后取出气体过滤层186进行更换或清理,腔盖182和腔体181可采用按压扣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瓶体,所述瓶体包括内胆和外壳,所述内胆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胆和所述外壳之间具有真空隔热腔,所述内胆内具有用于储存液氧的储存腔;
出液管,其第一端位于所述内胆内,用于与内胆内的液相连通,第二端依次延伸出所述内胆和外壳;
出气管,其第一端位于所述内胆内,用于与内胆内的气相连通,第二端依次延伸出所述内胆和外壳;
第一气化组件,设于所述瓶体的上端,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化组件连通;
第二气化组件,设于所述瓶体的上端,所述出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化组件连通;
平衡阀,设于所述瓶体的上端,所述平衡阀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化组件的出口连接,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化组件的出口连接,所述平衡阀内设置有阀片组件,所述阀片组件设置成能够根据压力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二进气口;
供气阀,与所述平衡阀的出气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
所述出气管连接在所述排气阀的气体进口,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二气化组件连接;所述出液管套接在所述出气管内,其第二端穿过所述出气管后延伸出所述排气阀并与所述第一气化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还包括排空口和排气阀杆,所述排气阀杆用于打开和封闭所述排空口,当排空口打开时,所述排空口、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气化组件的出口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平衡阀的第二进气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液管、过渡管和充装组件;
所述过渡管为设于所述真空隔热腔内的弯管,所述充装组件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充装组件的出口位于所述真空隔热腔内并与所述过渡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液管设于所述内胆内,所述过渡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液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储存腔内并贴近所述储存腔的上端,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的端部设置有出液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倾倒部,设于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倾倒部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为放置平面,所述放置平面用于在所述外壳以卧式使用时与支撑面接触以支撑外壳;
所述出液管设于所述储存腔内,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储存腔的底部并贴近所述倾倒部所在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和容量检测装置,所述容量检测装置包括:
外管,固设于所述外壳的上端;
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外管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
内杆,套设于所述外管内并与所述外管滑动连接,所述内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所述把手与所述内杆的第二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体,盖设于所述外壳的上端并罩设于所述第一气化组件、第二气化组件上,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化组件、第二气化组件对应的进气槽,所述进气槽设于所述盖体的环侧和上侧,以使所述盖体内形成流经所述气化组件的气体流动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腔,设于所述外壳的上端,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气体过滤层,所述过滤腔上设置有过滤进气口和过滤出气口,所述过滤进气口和所述过滤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气体过滤层的两端,所述过滤进气口连接在所述供气阀和所述平衡阀之间,用于对通过平衡阀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94242.9A CN117006403B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94242.9A CN117006403B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006403A true CN117006403A (zh) | 2023-11-07 |
CN117006403B CN117006403B (zh) | 2024-08-16 |
Family
ID=88564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94242.9A Active CN117006403B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006403B (zh)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32808A (zh) * | 2008-11-18 | 2010-06-16 | 肖全春 | 吸管式水质空气净化器 |
WO2014152505A1 (en) * | 2013-03-15 | 2014-09-25 | Worthington Cylinders Corporation | Cryogenic fluid cylinder |
CN208751924U (zh) * | 2018-08-20 | 2019-04-16 | 河南爱因糖尿病健康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呼出气体取样装置 |
CN209470020U (zh) * | 2018-12-25 | 2019-10-08 | 山东安舜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他唑巴坦生产的液氧汽化装置 |
CN209841243U (zh) * | 2019-06-04 | 2019-12-24 | 吴浩嘉 | 一种方便使用的物理实验用弹簧测力计 |
CN111729166A (zh) * | 2020-07-02 | 2020-10-02 | 杭州富士达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低温储氧供氧系统及基于低温储氧供氧系统的供氧方法 |
CN112050084A (zh) * | 2020-08-14 | 2020-12-08 | 广东冠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气体收集采样装置 |
CN112722608A (zh) * | 2021-01-14 | 2021-04-30 | 三奇忆氧科技(四川)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储存罐倾倒时压力平衡结构及平衡方法 |
CN113833979A (zh) * | 2021-09-18 | 2021-12-24 | 西藏友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便携式液氧供氧装置 |
CN216158820U (zh) * | 2021-09-18 | 2022-04-01 | 西藏友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便携式液氧供氧装置 |
CN115143385A (zh) * | 2022-07-31 | 2022-10-04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 一种便携式液氧储供装置 |
CN218853292U (zh) * | 2022-09-02 | 2023-04-14 | 安徽中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静音的氧气湿化装置 |
CN220152457U (zh) * | 2023-07-19 | 2023-12-08 | 西藏轻便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液氧储存装置 |
CN220152454U (zh) * | 2023-07-19 | 2023-12-08 | 西藏轻便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液氧储存装置 |
CN220647868U (zh) * | 2023-07-19 | 2024-03-22 | 西藏轻便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立卧两用液氧储存设备 |
CN220647842U (zh) * | 2023-07-19 | 2024-03-22 | 西藏轻便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液氧储存设备 |
CN220647837U (zh) * | 2023-07-19 | 2024-03-22 | 西藏轻便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液氧储存装置 |
-
2023
- 2023-07-19 CN CN202310894242.9A patent/CN1170064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32808A (zh) * | 2008-11-18 | 2010-06-16 | 肖全春 | 吸管式水质空气净化器 |
WO2014152505A1 (en) * | 2013-03-15 | 2014-09-25 | Worthington Cylinders Corporation | Cryogenic fluid cylinder |
CN208751924U (zh) * | 2018-08-20 | 2019-04-16 | 河南爱因糖尿病健康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呼出气体取样装置 |
CN209470020U (zh) * | 2018-12-25 | 2019-10-08 | 山东安舜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他唑巴坦生产的液氧汽化装置 |
CN209841243U (zh) * | 2019-06-04 | 2019-12-24 | 吴浩嘉 | 一种方便使用的物理实验用弹簧测力计 |
CN111729166A (zh) * | 2020-07-02 | 2020-10-02 | 杭州富士达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低温储氧供氧系统及基于低温储氧供氧系统的供氧方法 |
CN112050084A (zh) * | 2020-08-14 | 2020-12-08 | 广东冠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气体收集采样装置 |
CN112722608A (zh) * | 2021-01-14 | 2021-04-30 | 三奇忆氧科技(四川)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储存罐倾倒时压力平衡结构及平衡方法 |
CN113833979A (zh) * | 2021-09-18 | 2021-12-24 | 西藏友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便携式液氧供氧装置 |
CN216158820U (zh) * | 2021-09-18 | 2022-04-01 | 西藏友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便携式液氧供氧装置 |
CN115143385A (zh) * | 2022-07-31 | 2022-10-04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 一种便携式液氧储供装置 |
CN218853292U (zh) * | 2022-09-02 | 2023-04-14 | 安徽中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静音的氧气湿化装置 |
CN220152457U (zh) * | 2023-07-19 | 2023-12-08 | 西藏轻便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液氧储存装置 |
CN220152454U (zh) * | 2023-07-19 | 2023-12-08 | 西藏轻便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液氧储存装置 |
CN220647868U (zh) * | 2023-07-19 | 2024-03-22 | 西藏轻便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立卧两用液氧储存设备 |
CN220647842U (zh) * | 2023-07-19 | 2024-03-22 | 西藏轻便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液氧储存设备 |
CN220647837U (zh) * | 2023-07-19 | 2024-03-22 | 西藏轻便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液氧储存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006403B (zh) | 2024-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26554B2 (en) | Humidifier system | |
CN117006403B (zh) | 便携式液氧储存设备 | |
JP2013504032A5 (zh) | ||
CN220647837U (zh) | 液氧储存装置 | |
CN220647868U (zh) | 立卧两用液氧储存设备 | |
CN220152457U (zh) | 液氧储存装置 | |
CN220647842U (zh) | 液氧储存设备 | |
CN220152454U (zh) | 液氧储存装置 | |
CN213309055U (zh) | 一种加热器 | |
CN208012101U (zh) | 一种电热水器内胆和电热水器 | |
CN209346687U (zh) | 无水箱即热式桶装水饮水器 | |
CN206782546U (zh) | 无水乙醇储存罐 | |
CN218105513U (zh) | 一种自动调温保温杯 | |
CN220831942U (zh) | 一种侧面调气电子雾化器 | |
CN218543993U (zh) | 一种转注管 | |
CN218515201U (zh) | 汽化装置和汽化系统 | |
CN221471175U (zh) | 一种三件套滤瓶 | |
CN221907681U (zh) | 一种离心样品用的配重装置 | |
CN220403117U (zh) | 一种连续调节进气流量的电子烟 | |
CN108106011A (zh) | 一种电热水器内胆和电热水器 | |
CN111109983B (zh) |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控温水杯及其精确控温方法 | |
CN218457275U (zh) | 一种调气环硅胶圈 | |
CN216047630U (zh) | 电子酒精喷灯 | |
CN219374316U (zh) | 便携茶具套件 | |
CN212438261U (zh) | 一种便携式热水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