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02344A - 基于授权的乘客舱布置调整 - Google Patents

基于授权的乘客舱布置调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02344A
CN117002344A CN202210462906.XA CN202210462906A CN117002344A CN 117002344 A CN117002344 A CN 117002344A CN 202210462906 A CN202210462906 A CN 202210462906A CN 117002344 A CN117002344 A CN 117002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eat assembly
arrangement
passenger compartmen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29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科斯·席尔瓦·康拉德
帕特里克·马洛尼
凯文·莫祖尔凯维奇
乔纳森·安德鲁·莉娜
凯文·万尼乌兰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 Inc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ABB Inc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 Inc,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ABB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4629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023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02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023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1Arrangement of seats relative to one an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38Cushion mov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基于授权的乘客舱布置调整”。公开了一种运输系统。所述运输系统包括:车辆;多个座椅总成,所述多个座椅总成定位在所述车辆的乘客舱内并限定布置;多个致动器,所述多个致动器实现所述多个座椅总成的各种部件的移动;多个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公开了预设或预编程布置的具体示例以及定制所述布置的能力。另外,公开了示出各种预设或预编程布置之间的转变的示例性方法。

Description

基于授权的乘客舱布置调整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车辆。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车辆的乘客舱内的座椅布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乘客舱通常设置有多个座椅总成。多个座椅总成在乘客舱内的定位可以限定座椅布置。然而,乘客舱设计的现有方法趋向于被限于仅通过移除或收起多个座椅总成中的一者或多者来调整乘客舱的总座椅容量。本公开试图提供乘客舱内的附加布置以及用于执行所述附加布置的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车辆包括乘客舱,所述乘客舱具有前部区域、中心区域、后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地板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所述下部区域中。导轨系统联接到所述地板并沿着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第一座椅总成联接到所述导轨系统并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所述前部区域中。第二座椅总成联接到所述导轨系统并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所述中心区域中,使得所述第二座椅总成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后方。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内,使得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的感测区域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与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之间的一部分取向。控制器从用户界面接收请求信号并将指令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座椅总成和所述第二座椅总成。所述控制器在将指令信号传输到从所述第一座椅总成和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座椅总成之前参考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者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朝向所述第二座椅总成取向的第一部分中,其中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是第一成像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微处理器,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采用机器学习以基于由所述第一成像器捕获的图像开发对象识别;
-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朝向所述第二座椅总成取向的第一部分中,其中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是第一接近传感器;
-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上部区域的第一部分中,其中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是第一成像器;
-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内,使得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的感测区域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
-所述控制器响应于由从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中选择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感测到的对象而阻止所述指令信号的传输;
-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第二部分中,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其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是第二成像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微处理器,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采用机器学习以基于由所述第二成像器捕获的图像开发对象识别;
-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第二部分中,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其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是第二接近传感器;以及
-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上部区域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是第二成像器,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采用机器学习以基于由所述第二成像器捕获的图像开发对象识别。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一种调整车辆的乘客舱布置的方法包括为所述车辆提供在其地板中的导轨系统;第一座椅总成,所述第一座椅总成联接到所述导轨系统;第二座椅总成,所述第二座椅总成联接到所述导轨系统并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后方;以及第一轨道传感器,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具有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与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之间的一部分取向的第一感测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从用户界面接收请求信号以调整所述第一座椅总成与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之间的距离。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内进行感测并确定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内存在第一障碍。另外,所述方法包括将通知从控制器传输到所述用户界面使得向用户通知所述第一障碍。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者或其组合:
-指示所述用户移除所述第一障碍以调整所述第一座椅总成与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之间的所述距离;
-在所述控制器处阻止指令信号直到已经移除所述第一障碍;
-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内进行感测并确定不存在所述第一障碍;
-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朝向所述第二座椅总成取向的第一部分中;
-提供具有第二感测区域的第二轨道传感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
-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第二部分中,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
-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内进行感测并确定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内存在第二障碍;
-在所述控制器处阻止指令信号直到已经移除所述第二障碍;
-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内进行感测并确定不存在所述第二障碍;以及
-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上部区域的第一部分中,其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所述上部区域的第二部分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后将理解并了解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目标和特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车辆的示意图,其示出了用户界面、控制器和多个座椅总成之间的通信;
图2是根据另一个示例的车辆的示意图,其示出了用户界面、控制器和多个座椅总成之间的通信;
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的多个座椅总成中的一者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座椅总成的部件;
图4是根据另一个示例的多个座椅总成中的一者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座椅总成的部件;
图5是根据一个示例的多个座椅总成中的一者的侧透视图;
图6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车辆的侧透视图,其示出了设计布置;
图7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车辆的侧透视图,其示出了放松布置;
图8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车辆的侧透视图,其示出了社交布置;
图9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车辆的侧透视图,其示出了儿童看护布置;
图10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车辆的侧透视图,其示出了儿童座椅布置;
图11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车辆的侧透视图,其示出了入口/出口布置;
图12是根据一个示例的车辆的侧透视图,其示出了货物布置;
图13是以通用形式描绘的用于调整乘客舱的布置的过程流程图;
图14A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乘客舱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设计布置的第一座椅总成和第二座椅总成;
图14B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乘客舱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放松布置的第一座椅总成和第二座椅总成;
图15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设计布置与放松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6A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乘客舱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设计布置的第一座椅总成和第二座椅总成;
图16B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乘客舱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社交布置的第一座椅总成和第二座椅总成;
图17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设计布置与社交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8A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乘客舱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设计布置的第一座椅总成和第二座椅总成;
图18B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乘客舱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儿童看护布置的第一座椅总成和第二座椅总成;
图19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设计布置与儿童看护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0A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乘客舱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设计布置的第一座椅总成和第二座椅总成;
图20B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乘客舱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儿童座椅布置的第一座椅总成和第二座椅总成;
图21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设计布置与儿童座椅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2A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乘客舱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设计布置的第一座椅总成和第二座椅总成;
图22B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乘客舱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入口/出口布置的第一座椅总成和第二座椅总成;
图23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设计布置与入口/出口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4A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乘客舱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设计布置的第一座椅总成和第二座椅总成;
图24B是根据一个示例的乘客舱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货物布置的第一座椅总成和第二座椅总成;
图25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设计布置与货物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儿童看护布置与儿童座椅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7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儿童看护布置与放松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8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儿童座椅布置与放松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9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入口/出口布置与儿童看护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0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货物布置与儿童座椅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1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货物布置与放松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2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社交布置与儿童看护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3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社交布置与儿童座椅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4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社交布置与入口/出口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5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在社交布置与放松布置之间转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6是示出根据一个示例的安全过程中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调整乘客舱的布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调整乘客舱的布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调整乘客舱的布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调整乘客舱的布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调整乘客舱的布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调整乘客舱的布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调整乘客舱的布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处理收集的预期用户的图像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4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调整乘客舱的布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出于本文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竖直”、“水平”及其派生词应与图6中取向的概念有关。然而,应理解,除非明确地指明为相反,否则所述概念可以呈现各种替代取向。还应理解,附图中示出的以及在以下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装置和过程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创造性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除非权利要求另外明确地说明,否则涉及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性不应被视为限制性的。
当前所示的实施例主要在于与车辆系统相关的方法步骤和设备部件的组合,所述车辆系统能够调整乘客舱布置。因此,设备部件和方法步骤已经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附图中的常规符号表示,仅示出了与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那些具体细节,以便不会被对受益于本文描述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明白的细节混淆了本公开。此外,说明书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和/或”当用于列出两个或更多个项时表示可以单独地采用所列出的项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可以采用所列的项中的两个或更多个项的任何组合。例如,如果组合物被描述为包含组分A、B和/或C,则组合物可以包含: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或A、B和C的组合。
在本文件中,关系术语,诸如第一和第二、顶部和底部等,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动作与另一个实体或动作区分开,而不一定要求或暗示此类实体或动作之间的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它们的任何其他变型意图涵盖非排他性包括,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地列出的或此类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要素。前面有“包括......一个”的要素在没有更多约束的情况下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中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约”意指量、大小、配方、参数和其他量及特性不是精确的,也不需要是精确的,而是可根据以下需要为近似的和/或较大些或较小些:反映公差、换算系数、舍入、测量误差等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因素。当术语“约”用于描述值或范围的端点时,本公开应被理解为包括具体的值或所涉及的端点。无论本说明书中的数值或范围的端点是否叙述“约”,所述数值或范围的端点都意图包括两个实施例:一个由“约”修饰,并且一个不由“约”修饰。还应当理解,范围中的每一个范围的端点在与另一个端点相关以及独立于另一个端点都是显著的。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基本”、“基本上”及其变型意图指明所描述的特征等于或近似等于值或描述。例如,“基本上平坦的”表面意图表示平坦或大致平坦的表面。另外,“基本上”意图表示两个值相等或大致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上”可以表示值在彼此的约10%以内,诸如在彼此的约5%以内,或者在彼此的约2%以内。
除非相反地明确指示,否则如本文所用的术语“所述”、“一个”或“一种”意指“至少一个/种”,并且不应局限于“仅一个/种”。因此,例如,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示,否则对“部件”的引用包括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此类部件的实施例。
参考图1和图2,车辆100包括控制器104。在各种示例中,车辆100可以是机动车辆。例如,机动车辆可以是汽车(例如,个人车辆、公共交通等)、飞行器、船只、火车或能够携带乘客和/或货物的任何其他运输模式。虽然在各种示例中被称为机动车辆,但是车辆100不限于作为机车动力源的内燃发动机。更确切地,电动马达、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插电式电动车辆等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控制器104包括微处理器108和存储器112。存储器112存储编程的软件程序116,其可由微处理器108执行并用于处理信号和输入以及移动或调整车辆100的部件(例如,各种致动器的位置、用户的舒适度设置、用户的气候设置等等)。根据一个示例,控制器104可以包括诸如呈微处理器108的形式的模拟和/或数字电路。控制器104通信地耦合到用户界面120。在一些示例中,用户界面120可以定位在车辆100上,使得当车辆100改变地理位置时,用户界面120维持与车辆100相同的地理位置(参见图1)。另外或替代地,用户界面120可以被提供作为与车辆100分离并且可以在车辆100外部的部件(参见图2)。例如,用户界面120可以是移动电子装置(例如,用户的个人智能电话、用户的个人计算装置、指定的自助服务终端等等)。在其中用户界面120设置在车辆100上并作为车辆100的单独部件(例如,用户的个人智能电话)两者的示例中,控制器104可以由用户界面120中的任一者访问,使得车辆100的当前用户可以在当前用户占用车辆100时调整与控制器104通信的各种部件,而不限于需要在车载用户界面120的手臂触及范围内。在车辆100上提供用户界面120以及提供用户界面120作为车辆100的外部部件的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实现用户的更大访问的冗余度。例如,具有对车辆100外部的用户界面120中的一者的访问权限的用户可以被提供调整车辆100的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104的部件的自由,而无需当前占用车辆100,同时允许无法访问车辆100外部的用户界面120的其他用户(例如,没有个人智能电话的用户)操作车辆100上的用户界面120。控制器104还通信地耦合到多个座椅总成124。多个座椅总成124可以是大于一个座椅总成124的任何数量的座椅总成124,诸如两个或更多个座椅总成124。
再次参考图1和图2,通常,用户界面120可以向用户呈现与车辆100的各种部件有关的信息。例如,用户界面120可以向用户呈现与车辆100的各种部件的位置和/或设置有关的信息,所述位置和/或设置可以由控制器104响应于用户做出的动作或请求而调整或移动。车辆100的可以由用户控制或决定的可移动或可调整部件的一个此类示例可以包括调整车辆100的乘客舱的布置。例如,用户界面120可以向用户呈现车辆100的乘客舱的各种预设和/或可定制布置128。当用户选择用户界面120上提供的布置128中的一者时,控制器104可以从用户界面120接收请求信号并传输对应的指令信号以实现由用户选择的布置128。由控制器104传输的指令信号可以导致通过改变多个座椅总成124的各个部件的位置和/或改变多个座椅总成124相对彼此的相对位置来执行对车辆100的乘客舱的布置的调整。由控制器104从用户界面120接收的请求信号可以由微处理器108和/或存储器112执行以实现车辆100的乘客舱的布置128的转变。例如,车辆100的乘客舱可以相对于多个座椅总成124处于第一布置,其中第一布置是预设布置(例如,设计布置、社交布置、货物布置、儿童看护布置、儿童座椅布置、入口/出口装置、放松布置等)。用户可以通过与用户界面120交互来选择多个布置128中的替代布置,所述替代布置可以是预设布置。由于在该特定示例中第一布置和第二布置都是预设布置,因此来自用户界面120的请求信号可以由控制器104的微处理器108接收。接下来,微处理器108可以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2中的程序116。因此,控制器104可以处理来自用户界面120的请求信号,并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2内的用于进行多个座椅总成124从第一布置到第二布置的调整的程序116来控制这种调整。
进一步参考图1和图2,设想控制器104可以处理从多个传感器和/或数据源接收的信号以确定可能需要激活多个致动器中的哪一者以及可能需要激活致动器的程度,以实现将车辆100的乘客舱置于第二布置中的执行。类似地,控制器104可以处理从多个传感器和/或数据源接收的信号,所述信号用于确定多个座椅总成124中的一者的给定部件的给定移动的授权状态。例如,传感器和/或数据源中的一些传感器和/或数据源可以包括成像器132、导轨传感器136、光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力传感器(例如,负荷传感器)和/或机器学习,如将在本文中进一步详细讨论。成像器132在被采用时可以被取向成视野朝向乘客舱的区域和/或视野朝向车辆100的外部取向。可以在各种示例中采用一个或多个成像器132(例如,内部观察成像器132和/或外部观察成像器132)。导轨传感器136在被采用时可以向控制器104提供与多个座椅总成124中的每一者沿着导轨系统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如将在本文中进一步详细讨论。导轨系统可以定位在乘客舱的地板内。本公开中讨论的用于向控制器104通知车辆100的可以由用户调整或改变的各个部件中的每一者的位置的传感器和/或数据源本质上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进行限制。更确切地,传感器和/或数据源意图传达在执行对本文公开的车辆100的乘客舱的布置的调整时可以被监测和/或控制的部件类型的说明性示例。
参考图3和图4,多个座椅总成124中的每一者设置有可以通过用户界面120与控制器104之间的交互来控制的各种传感器和致动器。如本文将进一步详细讨论,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可以设置有定位在第一排144、第二排148和/或第三排152中的多个座椅总成124(参见图6)。可以设想,取决于多个座椅总成124中的一个给定座椅总成在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内的位置,可以采用更多或更少的传感器和/或致动器。例如,与可以定位在第三排152中的多个座椅总成124中的每一者相比,定位在第一排144和第二排148中的多个座椅总成124中的每一者可以设置有在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内的更大的移动程度。例如,与第一排144和第二排148相比,第三排152可以竖直升高,使得乘客舱140的地板被轮廓化。在这样的示例中,定位在第三排152内的座椅总成124在空间上可以比第一排144和第二排148中的座椅总成124更受限。在一些示例中,乘客舱140的地板可以是平坦的或更少轮廓化,使得第三排152中的座椅总成124可以设置有与定位在第一排144和第二排148中的座椅总成124相同的移动程度。如图3所示,定位在第一排144和第二排148中的座椅总成124可以各自设置有:占用传感器156,所述占用传感器可以向控制器104通知给定座椅总成124的占用状态;轨道传感器160,所述轨道传感器监测导轨系统的在给定座椅总成124前面和/或后面的区域和/或与导轨传感器136交互以确定座椅总成124的当前导轨位置;和/或授权传感器164,所述授权传感器监测座椅总成124的紧邻附近以确定对座椅总成124的各种部件的移动的阻碍的存在或不存在。在一些示例中,轨道传感器160可以用作授权传感器164。可以设置在定位于第一排144和第二排148中的座椅总成124上的致动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座椅致动器172、小腿支撑件致动器176、转动致动器180和/或平移致动器184。座椅总成124定位第一排144和第二排148,所述第一排和第二排可以设置有安全装置控件188(例如,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安全气囊等等)以及舒适特征/设置192(例如,加热表面、通风表面、可调缓冲垫等等)。与定位在第一排144和第二排148中的座椅总成124相比,定位在乘客舱140的第三排152中的座椅总成124可以设置有较少的可调程度。例如,定位在第三排152中的座椅总成12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占用传感器156、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座椅致动器172、安全装置控件188和/或舒适特征/设置192。
现在参考图5,示出了根据各种示例的多个座椅总成124中的一者。座椅总成124包括头枕196、座椅靠背200和座椅204。在一些示例中,座椅总成124还可以包括小腿支撑件208(参见图7),如将在本文中进一步详细讨论。头枕196可以悬挂在座椅靠背200上方。更具体地,座椅总成124包括可以沿着座椅靠背200的向后表面延伸的座椅靠背支撑构件212,其中座椅靠背200与座椅靠背支撑构件212的相邻表面随着从座椅靠背200的下部216到座椅靠背200的上部220的距离的增加而彼此偏离。座椅靠背支撑构件212包括头枕支撑管224,所述头枕支撑管在座椅靠背200的上部220上方竖直延伸。头枕196可以联接到头枕支撑管224,使得头枕196悬挂在座椅靠背200的上部220上方,而头枕196不与座椅靠背200的上部220物理接触。在一些示例中,头枕196、座椅靠背支撑构件212和头枕支撑管224可以各自不与座椅靠背200的上部220接合。
再次参考图5,座椅总成124包括座椅底座228。座椅靠背200、座椅204和座椅靠背支撑构件212各自联接到座椅底座228。座椅靠背200靠近座椅靠背200的下部216联接到座椅底座228。座椅靠背200可移动地联接到座椅底座228,使得座椅靠背200可以围绕座椅靠背旋转轴线232旋转或枢转。座椅204包括第一端236和第二端240。座椅204在座椅204的第二端240处联接到座椅底座228。座椅204可移动地联接到座椅底座228,使得座椅204可围绕座椅旋转轴线244枢转或旋转。座椅204与座椅底座228的可枢转或可旋转联接允许座椅204可在向上收起位置(参见图9、图11和图12)与向下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如此处所描绘。座椅204在向上收起位置与向下展开位置之间的移动可以被称为体育场式座椅。座椅底座228可以包括支架248,所述支架定位在座椅总成124的侧面上。座椅靠背200和座椅204分别在座椅靠背联接点252和座椅联接点256处安装到支架248。座椅靠背联接点252可以限定座椅靠背旋转轴线232。类似地,座椅联接点256可以限定座椅旋转轴线244。在各种示例中,座椅总成124可以包括转动总成260。转动总成260可以在转动联接点264处安装到座椅底座228的支架248。转动总成260可以是具有上环和下环的同心环设计,当转动总成260旋转时,上环与座椅204一起围绕竖直轴线268旋转,下环联接到转动平台272并且随着转动总成260围绕竖直轴线268旋转,下环保持静止。
进一步参考图5,座椅总成124包括:座椅靠背位置传感器276,所述座椅靠背位置传感器监测座椅靠背200的当前位置;座椅位置传感器280,所述座椅位置传感器监测座椅204的当前位置;以及转动位置传感器284,所述转动位置传感器监测转动总成260围绕竖直轴线268的旋转位置。座椅总成124还包括:座椅靠背致动器168,所述座椅靠背致动器可以调整座椅靠背200相对于座椅底座228的角度位置;座椅致动器172,所述座椅致动器可以调整座椅204相对于座椅底座228的角度位置;以及转动致动器,所述转动致动器联接到转动总成260使得转动总成260以及最终座椅总成124可围绕竖直轴线268旋转。可以设想,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座椅致动器172和转动致动器296可以各自设置有它们的对应位置传感器(分别为座椅靠背位置传感器276、座椅位置传感器280和转动位置传感器284)作为其中的集成部件。在一些示例中,座椅总成124可以设置有小腿支撑件致动器176,所述小腿支撑件致动器调整小腿支撑件208相对于座椅204的角度取向,其中小腿支撑件208可在缩回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操作。各种致动器(例如,座椅致动器172、座椅靠背致动器168、转动致动器180和/或小腿支撑件致动器176)可以设置有结合在其中或以其他方式与其相关联以跟踪致动器的当前位置和/或监测致动器的移动使得控件104可以确定何时应停止致动的传感器。传感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霍尔效应传感器和纹波计数器。
现在参考图6至图12,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可以以各种布置放置。可以关于前部区域300、中心区域304和后部区域308来讨论车辆100的乘客舱140。通常,特别是当多个座椅总成124布置在设计位置中时(参见图6),第一排144与前部区域300相对应,第二排148与中心区域304相对应,并且第三排152与后部区域308相对应。乘客舱140的前部区域300和中心区域304可以各自设置有将乘客舱140与车辆外部环境分开的一个或多个通道门312。类似地,通道门312中的一者可以设置在车辆100的后部,诸如可以由定位在第三排152中的座椅总成124利用的举升式车门。通道门312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由此允许乘员和/或货物进入和/或离开。乘客舱140包括导轨系统316,所述导轨系统定位在车辆100的地板320中。导轨系统316可以设置有电力线和/或数据线,使得可以将电力传输到座椅总成124,并且可以在座椅总成124与车辆100(例如,控制器104)之间传送数据。另外或替代地,可以在座椅总成124之间传输数据。车辆100的地板320定位在乘客舱140的下部区域中。导轨系统316包括沿着车辆100的纵向方向328延伸的多个轨道324。轨道324可以沿着纵向方向328成对布置,其中每对轨道324使得联接到其的多个座椅总成124中的一者或多者能够在纵向方向328上沿着轨道324被致动。例如,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可以联接到第一对轨道324。类似地,第三座椅总成340和第四座椅总成344可以联接到第二对轨道324。如图6中描绘,第一对轨道324定位在车辆100的最近侧,而第二对轨道324定位在车辆100的远侧。虽然定位在车辆100的最近侧的座椅总成124主要被描绘为具有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座椅致动器172、小腿支撑件致动器176、转动致动器180和/或平移致动器184,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乘客舱140内的其余座椅总成124可以设置有本文列举的一些或全部部件。
再次参考图6至图12,多个座椅总成124定位在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内以限定座椅布置。本文讨论的各种致动器和传感器使得车辆100的控制器104能够影响多个座椅总成124的调整,以实现乘客舱140内的各种座椅布置。座椅底座228与导轨系统316接合。例如,座椅底座228可以通过转动总成260(例如,从转动总成260向下延伸的锚接件334)与导轨系统316接合。更具体地,转动总成260的下部可以与导轨系统316接合,而转动总成260的上部与座椅底座228接合。因此,座椅总成124与导轨系统316之间的联接可以实现座椅总成124沿着导轨系统316的平移运动,同时还允许座椅总成124通过转动总成260围绕竖直轴线268旋转。导轨系统316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导轨传感器136。当在导轨系统316内采用多个导轨传感器136时,控制器104可能够通过参考多个导轨传感器136来监测多个座椅总成124中的每一者的当前位置。例如,控制器104可能能够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定位在导轨传感器136中的第一导轨传感器与导轨传感器136中的第二导轨传感器之间,并且第二座椅总成336定位在导轨传感器136中的第三导轨传感器与导轨传感器136中的第四导轨传感器之间。在这样的示例中,导轨传感器136可以用作“位置门”,所述位置门可以用于传送多个座椅总成124中的一个给定座椅总成已经过导轨传感器136中的一者但尚未经过导轨传感器136中的一个紧邻导轨传感器。在各种示例中,导轨传感器136可以是地板320和/或轨道324内的磁体。在此类示例中,座椅总成124可以设置有霍尔效应传感器,所述霍尔效应传感器被定位和/或配置为与磁性导轨传感器136交互,由此使得控制器104能够确定座椅总成124与一个或多个导轨传感器136的接近度。
进一步参考图6至图12,可以设想,成像器132可以被定取向成视野指向乘客舱140,使得成像器132可以用于(例如,通过识别座椅总成124的形状、通过识别座椅总成124上的QR代码等等)确定多个座椅总成124的当前位置。通过将座椅靠背200、座椅204和转动总成260联接到公共部件(诸如座椅底座228),可以实现座椅总成124的各种部件的更大移动自由度。更具体地,转动总成260的下部与导轨系统316的轨道324接合。因此,转动总成260的下部围绕竖直轴线268旋转地固定,但是能够沿着导轨系统316平移运动。转动总成260的上部与座椅底座228接合或联接,同时维持座椅底座228不与转动总成260的下部直接接合。因此,由于转动总成260的致动,允许座椅底座228围绕竖直轴线268旋转。座椅204与座椅底座228的联接还实现座椅204的更大移动自由度。更具体地,座椅204以将座椅204悬挂在支架248之间同时维持座椅204不与转动总成260直接接合的方式联接到座椅底座228的支架248。因此,座椅204可围绕座椅旋转轴线244旋转,并且可在向上收起位置(参见图9)与向下展开位置(参见图6)之间移动。类似于座椅204,座椅靠背200以允许座椅靠背200围绕座椅靠背旋转轴线232的旋转运动的方式联接到座椅底座228。更具体地,座椅靠背200悬挂在座椅底座228的支架248之间,使得座椅靠背200不与座椅204直接接合。因此,座椅靠背200、座椅204和转动总成260中的每一者与座椅底座228的支架248的独立联接允许座椅204独立于转动总成260围绕竖直轴线268的旋转位置在向上收起位置与向下展开位置之间致动。平移致动器184可以允许平移致动器184(例如,通过延伸到轨道324中的一个或多个锚接件334)与导轨系统316接合的方式联接到转动总成260的下部(例如,转动平台272)。控制器104对平移总成的激活使得能够沿着导轨系统316调整座椅总成124中的一个对应座椅总成的位置。
具体地参考图6,多个座椅总成124被描绘为处于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内的设计布置。多个座椅总成124的设计布置可以被限定为乘客舱140内的多个座椅总成124中的每一者被取向成面向前取向,其中座椅总成124中的每一者的座椅204处于向下展开位置,并且座椅总成124中的每一者的座椅靠背200处于大致直立位置。在所描绘的设计布置中,座椅总成124中的每一者以座椅总成124中的每一者可以被乘员利用的方式进行布置和定位。如所描绘的,定位在第一排144中的座椅总成124可以完全容纳在乘客舱140的前部区域300内,定位在第二排148中的座椅总成124可以完全容纳在乘客舱140的中心区域304内,并且定位在第三排152中的座椅总成124可以完全容纳在乘客舱140的后部区域308内。当乘客舱设置有处于设计布置的座椅布置时,乘客舱140的座椅容量可以被最大化,因为座椅总成124中的每一者都能够接收乘员。在一些示例中,乘客舱140的设计布置可以使乘客舱140的总货物容量最小化。
具体地参考图7,车辆100的乘客舱140被描绘为处于放松布置。放松布置可以被限定为放置在大致倾斜和升高位置的座椅总成124中的至少一者(在所描绘的示例中为第一座椅总成332)。更具体地,在放松布置中,座椅总成124中的至少一者将座椅靠背200置于倾斜位置,将小腿支撑件208从缩回位置升高到延伸位置,和/或以与设计位置(参见图6)相比增加座椅204相对于车辆100的地板320的倾斜角度的方式调整座椅204相对于座椅底座228的角度位置。当处于放松布置时,置于倾斜和升高位置的座椅总成124可能侵占座椅总成中的一个后面紧邻座椅总成(例如,在所描绘的示例中为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区域。可以独立于后面紧邻的座椅总成124的座椅204的位置为座椅总成124中的一者实现放松布置。例如,第一座椅总成332可以独立于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是处于向下展开位置(如图所描绘)还是处于向上收起位置而被置于放松布置或倾斜和升高位置。乘员可能希望在前往其期望目的地的途中利用放松布置来放松、休息和/或补充其能量水平。虽然出于说明目的将第一座椅总成332描绘为具有小腿支撑件208,但是可以设想,小腿支撑件208可以设置在乘客舱140内的座椅总成124中的每一者上。
具体地参考图8,乘客舱140被描绘为处于社交布置。社交布置可以被限定为将座椅总成124中的一者置于面向后取向,使得座椅总成124面向座椅总成124中的处于车辆100的后面紧邻排中的另一个座椅总成,其中座椅总成124中的一个后面相邻座椅总成定位于面向前取向。例如,第一座椅总成332可以被置于面向后取向,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可以面向第二座椅总成336的乘员,其中第二座椅总成336被定位在第二排148中并被取向成面向前取向。当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乘员现在面向彼此时,乘员中的每一者的腿将占用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二座椅总成336之间的公共空间。因此,为了为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乘员提供附加的搁脚空间,可能有益的是将第一座椅总成332朝向导轨系统316的最前方致动,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的后部部分靠近车辆100的仪表板348。当乘客舱140处于社交布置时,面后向座椅总成124(例如,第一座椅总成332)和定位在面后向座椅总成124的车辆向后的座椅总成124(例如,第二座椅总成336和第三座椅总成340)的乘员可以更容易地彼此交流。例如,当乘客舱140被布置处于设计布置时,第二排148的乘员可能难以听到第一排144的乘员所说的话。这可能部分地是由于离开第一排144的乘员的嘴部的声波向第一排144的车辆前方行进并最终远离第二排148的乘员。虽然出于说明性目的,第一座椅总成332被描绘为处于面向后取向,但是可以设想,多个座椅总成124中的其他座椅总成可以另外或替代地被置于面向后取向,使得在不脱离本文公开的概念的情况下,这些面向后座椅总成124的乘员可以通过更直接方式与车辆向后座椅总成124的乘员交流。
具体地参考图9,乘客舱140被描绘为处于儿童看护布置。儿童看护布置的目标可以是允许坐在第一座椅总成332中的父母更容易地向占用第三座椅总成340的儿童提供帮助。在一些示例中,第三座椅总成340可以设置有辅助座椅总成(例如,儿童座椅,参见图18B),所述辅助座椅总成设置在车辆100内或由车辆100的乘员提供。虽然儿童看护布置的所述潜在目标是允许占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父母更容易地帮助占用第三座椅总成340的儿童,但是可以设想,儿童看护布置可以用于替代目的。例如,儿童看护布置可以允许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更容易地触及可以存储在地板320上在第三座椅总成340与第四座椅总成344之间的货物或存储在第三座椅总成340上的货物。无论选择儿童看护布置的乘员背后的预期目标、用途或目的如何,儿童看护布置都可以被限定为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置于向上收起位置并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使得与设计布置相比,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二座椅总成336之间的距离减小。
再次参考图9,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总成260可以由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致动器180围绕竖直轴线268致动,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在逆时针方向上朝向第三座椅总成340旋转。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总成260的此类致动还可以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能够触及第三座椅总成340的乘员和/或被定位在第四座椅总成344后方的货物。与本文描绘的其他示例性布置一样,对儿童看护布置的当前描绘意图在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因此,在不脱离本文公开的概念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座椅总成124中的其他座椅总成来实现儿童看护布置。因此,儿童看护布置可以被限定为座椅总成124中的一个车辆向前座椅总成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使得座椅总成124中的一个车辆向前座椅总成靠近座椅总成124中的一个车辆向后座椅总成定位,其中座椅总成124中的一个车辆向后座椅总成的座椅204任选地被定位处于向上收起位置。儿童看护布置还可以被限定为将座椅总成124中的纵向相邻的座椅总成共同定位在乘客舱140的区域(例如,中心区域304或后部区域308)中的单个区域内。例如,在图9中描绘的布置中,第一座椅总成332从乘客舱140的前部区域300向后致动,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都定位在中心区域304中。在各种示例中,将乘客舱140置于儿童看护布置中可以在乘客舱140处于儿童看护布置中的持续时间内将乘客舱140的总座椅容量降低值1(例如,第二座椅总成336可能变得对乘员不可用)。可以通过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与用户界面120的交互来实现到儿童看护布置的转变。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乘客舱140的乘员说出触发词、短语或手势来发起到儿童看护布置的转变。触发词、短语或手势可以被预编程到控制器104中或由用户定制。例如,触发词、短语或手势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求助”、“妈妈”、“爸爸”、“我摔倒了”、“哦不”、“儿童看护布置”、“滑回”等等。通常,触发词、短语或手势可以是可以口头或视觉传送的识别的、编程的或保存的信号。
具体地参考图10,乘客舱140被描绘为处于儿童座椅布置。儿童座椅布置可以被限定为通过转动致动器180致动转动总成260使第二座椅总成336围绕竖直轴线268旋转,使得由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和座椅204限定的座椅表面350被呈现给通道门312中的一个紧邻通道门。座椅表面350可以被限定为当乘员坐在给定的座椅总成124上时与乘员直接接合的座椅靠背200和座椅204的表面。当父母和孩子意图占用车辆100时,可以利用儿童座椅布置。通过使第二座椅总成336围绕竖直轴线268旋转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表面350呈现给通道门312中的一个紧邻通道门,可以降低将儿童放入第二座椅总成336中的难度。在各种示例中,在其中父母希望孩子如此坐在乘客舱140中的示例中,父母可以将儿童座椅联接到第二座椅总成336。未被指定供儿童或身材较小的乘员利用的座椅总成124中的其余座椅总成可以处于各种位置或布置,同时仍然至少部分地构成儿童座椅布置。虽然所描绘的示例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示出为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朝向通道门312中的一个紧邻通道门旋转,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更确切地,可以设想,第三座椅总成340可以如此布置,或者定位在第三排152中的座椅总成124中的一者可以被布置成接受儿童乘员或身材较小的乘员。在其中定位在第三排152中的座椅总成124中的一者被置于儿童座椅布置中的示例中,要如此定位的第三排152中的座椅总成124可以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使得第三排152中的座椅总成124的座椅表面350朝向车辆100的后部举升式车门取向,所述举升式车门构成定位在车辆100的后侧的通道门312中的一者。
具体地参考图11,乘客舱140被示出为处于入口/出口布置。入口/出口布置可以被限定为与设计布置相比,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被置于向上收起位置,并且第二座椅总成336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通常,入口/出口布置可以被限定为定位在第二排148中的座椅总成124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相关联座椅204被置于向上收起位置,并且对应的座椅总成124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使得座椅总成124靠近前部区域300与中心区域304之间的边界定位。在以入口/出口布置如此布置乘客舱140时,乘客可以更容易地触及第三排152以占用定位在其中的座椅总成124。虽然入口/出口布置被描绘为致动定位在第二排148中的座椅总成124中的一者或多者,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更确切地,可以设想,替代的车辆布局可以呈现在除第二排148之外的排中使用入口/出口布置的机会。通常,当其中一排的座椅总成124未设置有通道门312中的一个横向紧邻通道门时,提供入口/出口布置可能是有益的。在这种布局中,车辆向前并且横向紧邻通道门312中的一者的相邻排可以通过本文讨论的方式致动以提供入口/出口布置。
具体地参考图12,乘客舱140被描绘为处于货物布置。货物布置可以被限定为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被置于向上收起位置,并且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沿着导轨系统致动,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两者都定位在乘客舱140的前部区域300内。通过如此布置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地板320的靠近中心区域304的一部分可以被设置成连续表面区域增加,使得可以在其上存储大物品。虽然作为货物布置进行了讨论,但是可以设想,货物布置可以在替代或附加的情况下利用。例如,当车辆100到达多个乘员的接载目的地时,可以采用乘客舱140的货物布置。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乘客舱140的预期乘员可以定位在车辆100的单侧上,其中车辆100的相对侧被取向成朝向车辆100在其上行驶的道路的有效行车道。在此类情况下,乘员从车辆100的远离车辆100在其上行驶的道路的有效车道定位的一侧进入乘客舱140可能是有益的。因此,可以假设货物布置允许初始乘员更容易地触及第三排152中的座椅总成124,以及以较少的障碍触及第三座椅总成340,所述障碍可能由在乘员的这种进入期间定位在第二排148中的第二座椅总成336引起。当第三排152的座椅总成124和第三座椅总成340的乘员坐在其相应的座椅总成124内时,第二座椅总成336可以被致动到第二排148并且其座椅204被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以接收预期乘员中的另一者。此时,第四座椅总成344的预期乘员可以通过在第一座椅总成332后方进入乘客舱140来触及第四座椅总成344,以避免爬过第一座椅总成332来触及第四座椅总成344。最后,第一座椅总成332可以沿着导轨系统316向车辆后方致动并将其座椅204旋转到向下展开位置以呈现设计布置,由此向第一座椅总成332的预期乘员呈现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可用座椅表面。可以设想,在各种示例中,定位在第三排152中的座椅总成124可以使其座椅204被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以进一步在货物布置中提供附加的存放区域。
参考图13,以通用形式描绘了过程流程图。通常,用于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流程以处于当前座椅布置352的乘客舱140开始。当前座椅布置352可以是本文描述的座椅布置中的任一者或用户已经输入的定制布置。当前座椅布置352可以存储在控制器104的存储器112中。在接收到提示356时,控制器104可以向座椅总成124传输指令信号以将当前座椅布置352调整为预设座椅布置或定制座椅布置。在各种示例中,提示356可以采用由用户界面120传输到控制器104的请求信号的形式。如上所述,用户界面120可以是车辆100的车载部件或车辆100外部的部件。无论用户界面120的定位或布置如何,提示356都可以采取由用户界面120传送到控制器104的请求信号的形式。从用户界面120传输到控制器104的请求信号可以由用户主动地选择(例如,主动地选择乘客舱140的给定布置),或者可以由用户被动地选择(例如,基于乘员的数量和/或车辆100的预期目的地来选择)。用户可以从中选择的预设布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布置360、放松布置364、入口/出口布置368、儿童座椅布置372、社交布置376和/或儿童看护布置380。在从控制器104传输指令信号以将当前座椅布置352调整为预设布置或定制布置中的一者时,可以选择性地采用空闲时间384。在一些示例中,空闲时间384可以表示意图将当前座椅布置352调整为由用户提供的定制布置的预设布置中的一者的时间范围。替代地,空闲时间384可以表示实现乘客舱140的所请求布置的中间步骤。例如,如果选择入口/出口布置368,则空闲时间384可以表示意图允许乘员进入或离开乘客舱140的时间范围。类似地,如果选择了儿童座椅布置372,则空闲时间384可以表示意图供父母乘员将儿童乘员定位在呈现给通道门312中的一者的座椅总成124中的一者内的时间范围。与儿童座椅布置372一样,如果选择了儿童看护布置380,则空闲时间384可以表示意图允许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父母或看护乘员帮助占用第三座椅总成340的儿童的时间范围。在假设选定布置或终止空闲时间384之后,将当前座椅布置352调整为替代座椅布置的过程可以到达终点388,此时可以将新的当前座椅布置存储在控制器104的存储器112中以供将来参考。
参考图14A至图15,描绘了根据一个示例的从设计布置(图14A)到放松布置(图14B)的转变。乘客舱140的布置最初处于第一布置392,诸如设计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例如,通过用户界面120)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响应于请求信号或提示396,控制器104可以通过将指令信号传输到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各种致动器来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用于从设计布置转变到放松布置的相关致动器可以包括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以及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小腿支撑件致动器176。这些致动器中的每一者可以通信地耦合到对应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向控制器104通知给定致动器的当前位置。给定致动器与给定位置传感器之间的通信耦合可以采用给定位置传感器与给定致动器集成的形式。例如,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可以各自与对应的座椅位置传感器280通信地耦合,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可以与座椅靠背位置传感器276通信地耦合,并且小腿支撑件致动器176可以与小腿支撑件位置传感器404通信地耦合。因此,在接收到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设计布置调整到放松布置的请求信号时,控制器104可能已经存储了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每个相关部件的当前位置。
再次参考图14A至图15,在将乘客舱140从设计布置转变到放松布置时,执行在向上方向上朝向向上收起位置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的步骤408。另外,执行调整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相对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底座228的角度取向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置于倾斜位置的步骤412。此外,执行在向上方向上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以相对于座椅底座228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置于更倾斜取向的步骤416。此外,将布置从设计布置调整到放松布置包括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小腿支撑件208从缩回位置朝向延伸位置致动的步骤420。在对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进行这些调整时,乘客舱140将从第一布置392(设计布置)成功地调整到第二布置400(放松布置)。在到达放松布置时,可以向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提供预定空闲时间424。可以由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选择预定空闲时间424。例如,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可以决定他们希望在他们占用车辆100期间休息给定时间段。因此,在经过了空闲时间424时,可以向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提示他们是否想要返回到设计布置,由此提供决策点428。替代地,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可以选择他们是否希望乘客舱140的布置在已经经过空闲时间424时返回到给定布置(例如,设计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可以通过第一座椅总成332从放松布置到设计布置的缓慢致动而从休息时段轻轻地唤醒乘员。
进一步参考图14A至图15,关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是否想要返回到设计布置的决策点428,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选择不返回到设计布置的情况下,所述过程可以在步骤432处退出,使得将不会再次提示乘员退出放松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如果需要,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可以稍后与用户界面120交互以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然而,如果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选择退出放松布置并在决策点428处返回到设计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从放松布置返回到设计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在决策点428处选择返回到设计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436或请求信号。在从放松布置返回到设计布置时,可以在步骤440处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小腿支撑件208致动到缩回位置。另外,在步骤444处,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可以减小座椅204相对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底座228的倾斜角度。此外,在步骤448处,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从倾斜位置朝向直立位置致动。最后,在步骤452处,可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由此完成从第二布置400(放松布置)到第一布置392(设计布置)的转变。
参考图16A至图17,描绘了根据一个示例的从设计布置(图16A)到社交布置(图16B)的转变。乘客舱140的布置最初处于第一布置392,诸如设计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例如,通过用户界面120)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二布置400是社交布置。响应于请求信号或提示396,控制器104可以通过将指令信号传输到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各种致动器来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用于从设计布置到社交布置的转变的相关致动器至少是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致动器180。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致动器180通信地耦合到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位置传感器284。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位置传感器284向控制器104通知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致动器180的当前位置。转动致动器180与转动位置传感器284之间的通信耦合可以采用转动位置传感器284与转动致动器180集成的形式。因此,在接收到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设计布置调整到社交布置的请求信号时,控制器104可能已经存储了转动致动器284的当前位置。
再次参考图16A至图17,在将乘客舱140从设计布置转变到社交布置时,可以采用在向上方向上朝向向上收起位置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的步骤456。取决于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紧邻环境之间的可用间隙,在步骤456处可以省略朝向向上收起位置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另外,在将乘客舱140从设计布置转变到社交布置时,可以在步骤460处完成使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例如,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的旋转可以通过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致动器180来实现,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沿着相关联的转动总成260的行进路径旋转。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竖直轴线旋转可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置于面向后取向。以同时或顺序的方式,将乘客舱140从设计布置转变到社交布置可以包括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的步骤464A和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步骤464B。通过在车辆向前方向上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可以增加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二座椅总成336之间的距离,由此为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乘员的腿提供附加空间。在同时或顺序地完成步骤464A和464B时,乘客舱140已经成功地置于社交布置的第二布置400。控制器104可以提供预定空闲时间468以将乘客舱140的布置维持处于社交布置。例如,预定空闲时间468可以是当乘客舱140的乘员从他们的接载位置运输到他们的期望目的地时车辆100的行驶时间的持续时间。在预定空闲时间468完成之后,控制器104可以在决策点472处提示用户是否将乘客舱140返回到设计布置。如果乘员选择不将乘客舱140的布置返回到设计布置,则可以在步骤476处退出所述过程,使得将不会再次提示乘员退出社交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如果需要,乘客舱140的一个或多个乘员可以稍后与用户界面120交互以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
再次参考图16A至图17,如果乘客舱140的一个或多个乘员选择退出放松布置并在决策点472处返回到设计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从社交布置返回到设计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乘客舱140的一个或多个乘员在决策点472处选择返回到设计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480或请求信号。在从社交布置返回到设计布置时,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可以任选地在步骤484A处朝向向上收起位置致动,并且第一座椅总成332可以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以同时或顺序的方式致动。在确定是否采用朝向向上收起位置调整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的任选步骤484A时,控制器104可以参考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占用传感器156以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当前是否被占用。当然,在控制器104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被占用时,则可以省略朝向向上收起位置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的任选步骤484A,因为这种调整在第一座椅总成332被占用时可能是有挑战性的。在步骤484B中,控制器104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平移致动器184以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将乘客舱140从社交布置转变到设计布置时,可以执行使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的步骤488,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返回到面向前取向,如图16A中所描绘。如果控制器104通过参考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占用传感器156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未被占用,则从社交布置到设计布置的转变可以包括朝向向下展开位置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的步骤492。在完成步骤488和/或步骤492后,所述过程将已经成功地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社交布置调整到设计布置。
参考图18A至图19,描绘了根据一个示例的从设计布置(图18A)到儿童看护布置(图18B)的转变。乘客舱140的布置最初处于第一布置392,诸如设计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例如,通过用户界面120)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二布置400是儿童看护布置。响应于请求信号或提示396,控制器104可以通过将指令信号传输到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各种致动器来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用于从设计布置到儿童看护布置的转变的致动器中的每一者可以通信地耦合到对应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向控制器104通知给定致动器的当前位置。给定致动器与给定位置传感器之间的通信耦合可以采用给定位置传感器与给定致动器集成的形式。例如,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可以与座椅位置传感器280通信地耦合,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致动器180可以与转动位置传感器284通信地耦合,并且平移致动器184可以通信地耦合到导轨位置传感器或导轨传感器136(例如,通过控制器104)。因此,在接收到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设计布置调整到儿童看护布置的请求信号时,控制器104可能已经存储了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每个相关部件的当前位置,包括至少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当前导轨位置。
再次参考图18A至图19,在将乘客舱140从设计布置转变到儿童看护布置时,可以执行在向上方向上朝向向上收起位置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的步骤492。在执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朝向向上收起位置的致动之前,可以参考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占用传感器156以检测乘员当前是否坐在第二座椅总成336中。在已经请求转变到儿童看护布置时在第二座椅总成336中检测到乘员的情况下,可以关于由于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占用状态而导致儿童看护布置不可用向请求调整到儿童看护布置的用户提供提示、错误消息或其他类型的通知。
再次参考图18A至图19,相对于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朝向向上收起位置的致动,可以以同时或顺序的方式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平移致动器184以在步骤496处在向后方向上朝向第二座椅总成33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并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将到达第二布置400,所述第二布置在本示例中是儿童看护布置。在一些示例中,儿童看护布置还可以包括激活转动致动器180,使得转动总成260围绕竖直轴线268致动并且第一座椅总成332朝向第二座椅或第三座椅总成340旋转。在各种示例中,第三座椅总成可以设置有辅助座椅总成500,其中辅助座椅总成500被配置为接收较小身材的乘员。在完成从设计布置到儿童看护布置的转变时,所述过程可以提供预定空闲时间504。预定空闲时间504可以由用户发送或编程到控制器104中。例如,可以基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例如,父母或看护者)与第三座椅总成340的乘员(例如,儿童)一起在车辆100内运输或通勤时在帮助儿童完成各种常见事件(例如,辅助吃食物、辅助喝饮料、提供娱乐、安慰等等)花费的预期平均时间段来选择预定空闲时间504。在经过了空闲时间504时,可以向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提示他们是否想要返回到设计布置,由此提供决策点508。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选择不返回到设计布置的情况下,可以在步骤512处退出所述过程,使得将不会再提示乘员退出儿童看护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如果需要,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可以稍后与用户界面120交互以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然而,如果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选择退出儿童看护布置并在决策点508处返回到设计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使布置从儿童看护布置返回到设计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在决策点508处选择返回到设计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516或请求信号。
再次参考图18A至图19,在从儿童看护布置返回到设计布置时,在步骤520处,通过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平移致动器184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步骤524处,通过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同时或顺序地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在向下方向上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在完成步骤524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已将从第二布置400转变回到第一布置392,这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儿童看护布置转变回到所描绘的示例中的设计布置。在其中儿童看护布置还包括使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竖直轴线268旋转的示例中,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返回还包括激活转动致动器180,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竖直轴线268旋转。
参考图20A至图21,描绘了根据一个示例的从设计布置(图20A)到儿童座椅布置(图20B)的转变。乘客舱140的布置最初处于第一布置392,诸如设计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例如,通过用户界面120)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二布置400是儿童座椅布置。响应于请求信号或提示396,控制器104可以通过将指令信号传输到第二座椅总成336的转动致动器180来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与先前示例一样,转动致动器180可以与转动位置传感器284通信地耦合。另外,转动位置传感器284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104,使得控制器104被通知转动致动器180的当前位置。因此,在接收到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设计布置调整到儿童座椅布置的请求信号时,控制器104可能已经存储了转动总成260和/或转动致动器180的当前位置。
再次参考图20A至图21,在将乘客舱140从设计布置转变到儿童座椅布置时,控制器104可以参考由转动位置传感器284提供的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当前位置以及存储在控制器104的存储器112内的程序116以确定执行第二座椅总成336到儿童座椅布置的所请求调整所需的致动程度。在通过转动致动器180执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致动之前,控制器104可以参考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占用传感器156以确定第二座椅总成336能够接收乘员(例如,确定第二座椅总成336未被占用)。在已经请求转变到儿童座椅布置时在第二座椅总成336中检测到乘员的情况下,可以关于由于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占用状态而导致用于儿童座椅布置的第二座椅总成336不可用向请求调整到儿童座椅布置的用户提供提示、错误消息或其他类型的通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用户呈现乘客舱140内的替代座椅位置,所述替代座椅位置已经被识别为当前未被占用的座椅总成124。在确定第二座椅总成336或座椅总成124中的另一者可用于接收乘员并且因此可以置于儿童座椅布置时,控制器104传输指令信号以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转动致动器180使得在步骤528处第二座椅总成336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用于实现从设计布置到儿童座椅布置的转变的围绕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竖直轴线268的旋转程度为在顺时针方向上约九十度(90°)。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更确切地,实现并非第一座椅总成332或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总成124中的一者的儿童座椅布置可能需要不同的旋转程度和/或不同的旋转方向。例如,在第三座椅总成340或第四座椅总成344用于完成儿童座椅布置的情况下,第三座椅总成340或第四座椅总成344将需要围绕它们对应的竖直轴线268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约九十度(90°)。在第三排152中的座椅总成124中的一者在儿童座椅布置期间将用作座椅总成124的情况下,所选择的座椅总成124可以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约一百八十度(180°),使得座椅总成124从面向前取向转变到面向后取向。无论旋转方向、旋转程度以及用于执行从设计布置到儿童座椅布置的转变的特定座椅总成124如何,如上文所讨论的,儿童座椅布置的总体目标是呈现座椅总成124中的一者的座椅表面,所述座椅表面紧邻通道门中的一者(例如,侧通道门或后部举升式车门)。在所描绘的示例中,在第二座椅总成336围绕其竖直轴线268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约九十度(90°)时,如步骤528处所述,乘客舱140将已经成功地置于第二布置400,所述第二布置是儿童座椅布置。
进一步参考图20A至图21,在完成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时,可以为所述过程提供预定空闲时间532。替代地,控制器104可以维持乘客舱140的儿童座椅布置,直到用户另有指示(例如,经由用户界面120)。在采用预定空闲时间532的示例中,预定空闲时间532可以由用户设置或编程到控制器104中。预定空闲时间532可以对应于用于使儿童或身材较小的乘员坐在第二座椅总成336中的典型时间段。类似地,预定空闲时间532可以对应于成年人乘员坐在第二座椅总成336中的典型时间量。因此,虽然被称为儿童座椅布置,但是可以设想,儿童座椅布置在进入或离开车辆100期间可能类似地有益于成年人乘员。无论所呈现的座椅总成124(例如,所描绘的示例中的第二座椅总成336)的乘员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在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成功完成和/或经过预定空闲时间532(如采用)之后,都可以向用户呈现关于他们是否想要返回到设计布置的提示,由此提供决策点536。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乘员选择不返回到设计布置的情况下,可以在步骤540处退出所述过程,使得将不会再提示乘员或用户退出儿童座椅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如果需要,第二座椅总成336的乘员或用户可以稍后与用户界面120交互以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然而,如果第二座椅总成336的乘员或用户选择退出儿童座椅布置并在决策点536处返回到设计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从儿童座椅布置返回到设计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第二座椅总成336的乘员或用户在决策点536处选择返回到设计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544或请求信号。在从儿童座椅布置返回到设计布置时,第二座椅总成336通过转动致动器180的激活而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更具体地,在步骤548处,通过转动致动器180使第二座椅总成336围绕其竖直轴线268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约九十度(90°)。在步骤548处完成在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时,第二座椅总成336可以返回到面向前取向,并且乘客舱140将已经恢复设计布置。
参考图22A至图23,描绘了根据一个示例的从设计布置(图22A)到入口/出口布置(图22B)的转变。乘客舱140的布置最初处于第一布置392,诸如设计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例如,通过用户界面120)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二布置400是入口/出口布置。响应于请求信号或提示396,控制器104可以通过将指令信号传输到第二座椅总成336来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与先前示例一样,相关致动器可以与控制器104通信地耦合。类似地,相关位置传感器可以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104。在所描绘的示例中,采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至少座椅致动器172和平移致动器184来将乘客舱140从设计布置转变到入口/出口布置。在一些示例中,还可以采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在所示示例中,导轨传感器136、座椅靠背位置传感器276、座椅位置传感器280和/或平移位置传感器288与控制器104通信地耦合,使得控制器104被通知相关联的传感器的每个部件的当前位置。因此,在接收到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设计布置调整为入口/出口布置的请求信号时,控制器104可能已经存储了第二座椅总成336沿着导轨系统316的当前位置、座椅靠背200相对于座椅底座228的位置、座椅204相对于座椅底座228的位置,并且可以(例如,在存储器112的程序116内)具有平移致动器184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所必需的旋转次数可供使用,因为第一布置392和第二布置400是预设或预定布置。
再次参考图22A至图23,在将乘客舱140从设计布置转变到入口/出口布置时,控制器104可以参考由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位置传感器280提供的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的当前位置以及存储在控制器104的存储器112内的程序116以确定执行乘客舱140的所请求调整的至少一部分所需要的致动程度。例如,控制器104可以确定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处于向下展开位置,并且需要将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以从设计布置转变到入口/出口布置。在执行从设计布置到入口/出口布置的转变之前,控制器104可以参考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占用传感器以确定第二座椅总成336未被占用。在已经请求转变到入口/出口布置时在第二座椅总成336中检测到乘员的情况下,可以关于由于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占用状态而导致这种转变不可用向请求调整到入口/出口布置的用户提供提示、错误消息或其他类型的通知。然而,在确定第二座椅总成336未被占用并且可用于转变到入口/出口布置时,控制器104传输指令信号以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从向下展开位置到向上收起位置的转变,如前文所概述。任选地,当处于入口/出口布置时,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可以在向前方向上(即,如所描绘在顺时针方向上)致动以提供附加的空间或间隙。在这样的示例中,控制器104将指令信号传输到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并参考座椅靠背位置传感器276来确定座椅靠背200的当前位置、调整座椅靠背200的位置所需的致动程度,和/或确定何时停止致动座椅靠背致动器168。
进一步参考图22A至图23,在将乘客舱140从设计布置转变到入口/出口布置时,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平移致动器184由控制器104激活,使得第二座椅总成336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平移。可以采用导轨传感器136来确定第二座椅总成336沿着导轨系统316的当前位置。可以在联接到导轨系统316的座椅总成124中的每一者(例如,第二座椅总成336)中提供附加传感器,所述附加传感器与导轨传感器136交互使得控制器104可以确定第二座椅总成336相对于导轨传感器136的相对位置。该附加传感器可以与平移致动器184和/或平移位置传感器288集成。控制器104激活平移致动器184,使得平移致动器184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由此减小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二座椅总成336之间的距离,同时还增加第二座椅总成336与第三排152之间的距离。在接收到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时,控制器104可以传输指令信号以在步骤552处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的位置调整到向上收起位置。以同时或顺序的方式,所述过程可以在步骤556处通过激活平移致动器184来开始执行在车辆向前方向上调整第二座椅总成336,并在任选的步骤560处通过激活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发起对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的调整以在向前方向上旋转。在至少完成了在步骤552处将座椅204旋转到向上收起位置并在步骤556处在车辆向前方向上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时,可能已经实现了第二布置400。所述过程可以为用户提供预定空闲时间564,所述预定空闲时间对应于允许第三排152的乘员坐在定位在第三排中的座椅总成124内的时间。
仍然进一步参考图22A至图23,在成功完成对第二布置400的调整和/或经过预定空闲时间564之后,可以向用户呈现询问用户是否想要返回到设计布置的决策点568。在用户在决策点568处选择他们不想要返回到设计布置的情况下,可以在步骤572处退出所述过程,使得将不会再提示乘员或用户退出入口/出口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如果需要,用户可以稍后与用户界面120交互以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然而,如果用户选择退出入口/出口布置并在决策点568处返回到设计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从入口/出口布置返回到设计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用户在决策点568处选择返回到设计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的提示576或请求信号。在从入口/出口布置返回到设计布置时,在步骤580处,通过激活平移致动器184来在车辆向后方向上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如果在步骤560处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在向前方向上旋转,则在返回到设计布置时,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可以在任选的步骤584处在向后方向上(即,如所描绘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当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在入口/出口布置期间被置于向上收起位置时,在步骤588处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在完成步骤580、584和/或588时,乘客舱140已经成功地从入口/出口布置转变回设计布置。
参考图24A至图25,描绘了根据一个示例的从设计布置(图24A)到货物布置(图24B)的转变。乘客舱140的布置最初处于第一布置392,诸如设计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例如,通过用户界面120)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二布置400是货物布置。响应于请求信号或提示396,控制器104可以通过将指令信号传输到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来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与先前示例一样,相关致动器可以与控制器104通信地耦合。类似地,相关位置传感器可以通信地耦合到控制器104。在所描绘的示例中,采用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至少座椅致动器172和平移致动器184来将乘客舱140从设计布置转变到货物布置。在一些示例中,还可以采用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在所示示例中,导轨传感器136、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位置传感器276、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位置传感器280和/或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平移位置传感器288与控制器104通信地耦合,使得对应传感器向控制器104通知给定部件的当前位置。因此,在接收到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设计布置调整为货物布置的请求信号时,控制器104可能已经存储了第一座椅总成332沿着导轨系统316的当前位置、第二座椅总成336沿着导轨系统316的当前位置、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相对于座椅底座228的当前位置、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相对于座椅底座228的当前位置、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相对于座椅底座228的位置、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相对于座椅底座228的位置,并且可能已经(例如,在存储器112的程序116内)存储了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平移致动器184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所需的旋转次数。
再次参考图24A至图25,在将乘客舱140从设计布置转变到货物布置时,控制器104可以参考由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位置传感器280提供的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的当前位置以及存储在控制器104的存储器112内的程序116以确定执行乘客舱140的所请求调整的至少一部分所需要的致动程度。例如,控制器104可以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处于向下展开位置,并且需要将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以从设计布置转变到货物布置。在执行从设计布置到货物布置的转变之前,控制器104可以参考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占用传感器156以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未被占用。在已经请求转变到货物布置时在第一座椅总成332中检测到乘员的情况下,可以关于由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占用状态而导致这种转变不可用向用户提供提示、错误消息或其他类型的通知。然而,在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未被占用并且可用于转变到货物布置时,控制器104传输指令信号以在步骤592处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从向下展开位置到向上收起位置的转变,如前文所概述。在将乘客舱140从设计布置转变到货物布置时,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平移致动器184由控制器104激活,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平移。可以采用导轨传感器136来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沿着导轨系统316的当前位置。可以在联接到导轨系统316的座椅总成124中的每一者(例如,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中提供附加传感器,所述附加传感器与导轨传感器136交互使得控制器104可以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相对于导轨传感器136的相对位置。该附加传感器可以与平移致动器184和/或平移位置传感器288集成。控制器104激活平移致动器184,使得在步骤596处平移致动器184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由此减小第一座椅总成332与仪表板348之间的距离。任选地,当处于货物布置时,在步骤600处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可以在向前方向上(即,如所描绘在顺时针方向上)致动以提供附加的空间或间隙。在这样的示例中,控制器104将指令信号传输到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并参考座椅靠背位置传感器276来确定座椅靠背200的当前位置、调整座椅靠背200的位置所需的致动程度,和/或确定何时停止致动座椅靠背致动器168。
进一步参考图24A至图25,类似地针对第二座椅总成336执行用于调整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位置以实现从设计布置到货物布置的转变的过程。例如,第二座椅总成336可以与第二座椅总成336从上述设计布置转变到入口/出口布置的方式几乎相同的方式进行调整,主要区别在于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平移致动器184对第二座椅总成336沿着导轨系统316的致动程度。简而言之,在步骤604处,通过从控制器104传输的指令信号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在步骤608处,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平移致动器184使得第二座椅总成336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由此减小第二座椅总成336与仪表板348之间的距离,同时还增加第二座椅总成336与第三排152之间的距离;并且任选地,在步骤612处,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来在向前方向上(即,如所描绘在顺时针方向上)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在完成针对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概述的调整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已经成功地置于货物布置。所述过程可以向用户提供预定空闲时间616,所述预定空闲时间对应于允许乘员坐在第三排152、第三座椅总成340、第四座椅总成344和/或允许用户将货物置于乘客舱140的地板320上的时间。
仍然进一步参考图24A至图25,在成功完成对第二布置400的调整和/或经过预定空闲时间616之后,可以向用户呈现询问用户是否想要返回到设计布置的决策点620。在用户在决策点620处选择他们不想要返回到设计布置的情况下,可以在步骤624处退出所述过程,使得将不会再提示用户退出货物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如果需要,用户可以稍后与用户界面120交互以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然而,如果用户选择退出货物布置并在决策点620处返回到设计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从货物布置返回到设计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用户在决策点620处选择返回到设计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628或请求信号。在从货物布置返回到设计布置时,在步骤632处,通过激活平移致动器184来在车辆向后方向上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如果在步骤612处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在向前方向上旋转,则在返回到设计布置时,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可以在步骤636处在向后方向上(即,如所描绘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当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在货物布置期间被置于向上收起位置时,在步骤640处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类似地,在从货物布置返回到设计布置时,在步骤640处,通过激活平移致动器184来在车辆向后方向上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如果在步骤600处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向前方向上旋转,则在返回到设计布置时,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可以在步骤648处在向后方向上(即,如所描绘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当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在货物布置期间被置于向上收起位置时,在步骤652处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在完成步骤632、636、640、644、648和/或652时,乘客舱140已经成功地从货物布置转变回设计布置。
参考图26,描绘了用于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第一布置392调整到第二布置400的过程,其中第一布置392是儿童看护布置并且第二布置400是儿童座椅布置。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可以由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发起。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儿童看护布置转变到儿童座椅布置包括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步骤632。另外,从儿童看护布置到儿童座椅布置的转变包括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的步骤636。此外,乘客舱140的布置从儿童看护布置到儿童座椅布置的转变包括步骤640:在致动第三座椅总成340时使第二座椅总成336围绕其竖直轴线268在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约九十度(90°)的角度。在完成步骤640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将已经成功地置于儿童座椅布置的第二布置400中。与将乘客舱140的布置调整为儿童座椅布置的先前描述的示例一样,可以提供预定空闲时间644以允许用户将儿童或身材较小的乘员置于第二座椅总成336或第三座椅总成340内,这视情况而定。替代地,乘客舱140的布置可以维持处于儿童座椅布置,直到用户与用户界面120交互或以其他方式向控制器104传送请求信号以退出儿童座椅布置。在完成乘客舱140的布置从儿童看护布置到儿童座椅布置的转变和/或经过预定空闲时间644时,可以向用户呈现决策点648,其中用户被提示他们是否希望返回到儿童看护布置。在用户选择不返回到儿童看护布置的情况下,可以在步骤652处退出所述过程,使得将不会次再提示用户退出儿童座椅布置。然而,如果用户选择退出儿童座椅布置并在决策点648处返回到儿童看护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返回到儿童看护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用户在决策点648处选择返回到儿童看护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656或请求信号。在从儿童座椅布置返回到儿童看护布置时,在步骤660处,第二座椅总成336可以逆时针旋转约九十度(90°),使得第二座椅总成336被取向成面向前取向。另外,在乘客舱140的布置转变回儿童看护布置时,步骤664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最后,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步骤668可以完成从儿童座椅布置回到儿童看护布置的转变。
参考图27,描绘了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其中第一布置392是儿童看护布置并且第二布置400是放松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例如,通过用户界面120)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在从儿童看护布置转变到放松布置时,执行在车辆向前方向上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步骤672。另外,可以任选地采用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的步骤676。无论在步骤676处是否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都在步骤680处执行在向后方向上(例如,如所描绘在逆时针方向上)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的步骤680。在一些示例中,转变到放松布置可以包括在步骤684处在向上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底座228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在各种示例中,转变到放松布置可以包括步骤688:将小腿支撑件208致动到至少部分延伸位置。在完成步骤680、684和/或688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可能已经达到放松布置。如上文关于放松布置所概述,可以为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提供预定空闲时间692。可以由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选择预定空闲时间692。例如,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可以决定他们希望在他们占用车辆100期间休息给定时间段。因此,在经过了空闲时间692时,可以向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提示他们是否想要返回到儿童看护布置,由此提供决策点696。替代地,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可以选择在经过空闲时间692时要返回到的乘客舱140的替代布置。
再次参考图27,关于决策点696,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选择不返回到儿童看护布置或另一种布置的情况下,所述过程可以在步骤700处退出,使得将不会再次提示乘员退出放松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如果需要,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可以稍后与用户界面120交互以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然而,如果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选择退出放松布置并在决策点696处返回到儿童看护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从放松布置返回到儿童看护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第一座椅总成332的乘员选择返回到儿童看护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704或请求信号。在从放松布置返回到儿童看护布置时,如果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小腿支撑件208在步骤688处已经被致动远离缩回位置,则可以在步骤708处将小腿支撑件208致动到缩回位置。类似地,如果在步骤684处在向上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底座228致动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则在步骤712处可以在向下方向上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以减小座椅204相对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底座228的倾斜角度。在步骤716处,在向前方向上(即,在顺时针方向上,如前述附图中所描绘)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如果在步骤676处在向下方向上朝向向下展开位置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则使乘客舱140的布置返回到儿童看护布置可以包括在向上方向上朝向向上收起位置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的步骤720。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步骤724可以完成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放松布置回到儿童看护布置的转变。
参考图28,概述了根据一个示例的从儿童座椅布置到放松布置的转变。乘客舱140的布置最初处于第一布置392,其是本示例中的儿童座椅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例如,通过用户界面120)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二布置400是放松布置。响应于请求信号或提示396,控制器104可以通过将指令信号传输到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各种致动器来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响应于由控制器104传送的指令信号,在步骤728处,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转动致动器180来使第二座椅总成336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在完成步骤728时,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可以各自定位于面向前取向。当进入第一座椅总成332的放松布置时,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可以任选地置于向上收起位置。然而,第一座椅总成332的放松布置可以独立于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是处于向上收起位置、向下展开位置还是其间的中间位置来实现。在将第一座椅总成332转变到放松布置时,在步骤732处,通过控制器104激活座椅靠背致动器168来在向后方向上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各种示例中,在步骤736处,可以经由通过控制器104激活座椅致动器172来在向上方向上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类似地,在步骤740处,通过由控制器104激活小腿支撑件致动器176,可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小腿支撑件208从缩回位置朝向延伸位置致动。在完成步骤732、736和/或740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已经成功转变到放松布置。在各种示例中,在完成到放松布置的转变之后,可以为所述过程提供预定空闲时间744,如上文所概述。
再次参考图28,在完成到放松布置的转变和/或预定空闲时间744到期之后,控制器104可以在决策点748处提示用户是否将乘客舱140返回到儿童座椅布置或另一种替代布置。如果用户选择不将乘客舱140的布置返回到儿童座椅布置或替代布置,则可以在步骤752处退出所述过程。然而,如果用户选择退出放松布置并在决策点748处返回到儿童座椅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从放松布置返回到儿童座椅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用户在决策点748处选择将乘客舱140返回到儿童座椅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756或请求信号。在从放松布置返回到儿童座椅布置时,如果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小腿支撑件208在任选的步骤740处展开,则可以在任选的步骤760处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小腿支撑件208返回到缩回位置。类似地,如果在任选的步骤736处在向上方向上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则在步骤764处可以在向下方向上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座椅204。在步骤768处使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向前方向上旋转,使得座椅靠背200恢复到比处于放松布置时更直立的位置。在步骤772处,第二座椅总成336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约九十度(90°),使得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表面350被呈现给车辆100的通道门312中的一个通道门并且紧邻该通道门。在完成步骤760、764、768和/或772时,乘客舱140将已经成功地从放松布置转变到儿童座椅布置。
参考图29,概述了根据一个过程的从入口/出口布置到儿童看护布置的转变。乘客舱140的布置最初处于第一布置392,其是本示例中的入口/出口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例如,通过用户界面120)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二布置400是儿童看护布置。响应于请求信号或提示396,控制器104可以通过将指令信号传输到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各种致动器来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由于控制器104传送的信号,在步骤776处,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平移致动器184使得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另外,由控制器104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使得在步骤780处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在其中当将乘客舱140置于入口/出口布置时在向前方向上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的示例中,所述过程可以任选地包括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使得在步骤784处在向后方向上移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在步骤788处,控制器104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平移致动器184,使得平移致动器184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完成对乘客舱140的所概述调整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已经从入口/出口布置转变到儿童看护布置。如上面关于儿童看护布置所概述的,可以提供预定空闲时间792。在完成到儿童看护布置的转变和/或预定空闲时间792到期之后,控制器104可以在决策点796处提示用户是否将乘客舱140返回到入口/出口布置或另一种替代布置。如果用户选择不将乘客舱140的布置返回到入口/出口布置,则可以在步骤800处退出所述过程。替代地,如果用户选择退出儿童看护布置并在决策点796处返回到入口/出口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返回到入口/出口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用户在决策点796处选择将乘客舱140返回到入口/出口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804或请求信号。
再次参考图29,在从儿童看护布置返回到入口/出口布置时,在步骤808处,经由通过从控制器104接收的指令信号激活平移致动器184来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另外,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在步骤812处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朝向向上收起位置致动。在各种示例中,通过响应于来自控制器104的对应指令信号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可以在任选的步骤816处在向前方向上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在步骤820处,通过响应于来自控制器104的对应指令信号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平移致动器184,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在完成对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调整之后,乘客舱140已经成功地从儿童看护布置转变回入口/出口布置。
参考图30,概述了根据一个示例的从货物布置到儿童座椅布置的转变。乘客舱140的布置最初处于第一布置392,其是本示例中的货物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二布置400是儿童座椅布置。响应于请求信号或提示396,控制器104可以通过将指令信号传输到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各种致动器来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响应于由控制器104传送的指令信号,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平移致动器184在步骤824处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在步骤828处,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朝向向下展开位置致动。任选地,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可以在步骤832处在向后方向上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在步骤836处,响应于由控制器104传输的指令信号,可以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平移致动器184来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步骤840处,响应于由控制器104传送的指令信号,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来在向下方向上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在步骤844处,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可以任选地在向后方向上致动。在步骤848处,响应于由控制器104传送的指令信号,由于第二座椅总成336的转动致动器180的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围绕其竖直轴线268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约九十度(90°)。在完成步骤848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已经成功地置于儿童座椅布置中。与本文概述的先前示例一样,可以为所述过程提供预定空闲时间852,所述预定空闲时间可以对应于用于使第二座椅总成336的乘员坐下的预期时间量。
再次参考图30,在将乘客舱140成功地调整到儿童座椅布置和/或预定空闲时间852到期时,控制器104可以在决策点856处提示用户是否将乘客舱140返回到货物布置或另一种替代布置。如果用户选择不将乘客舱140的布置返回到货物布置或替代布置,则可以在步骤860处退出所述过程。然而,如果用户选择退出儿童座椅布置并在决策点856处返回到货物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从儿童座椅布置返回到货物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用户在决策点856处选择将乘客舱140返回到货物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864或请求信号。在返回到货物布置时,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转动致动器180,在步骤868处第二座椅总成336围绕其竖直轴线268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约九十度(90°)。在步骤872处,响应于由控制器104传输的指令信号,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在步骤876处,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可以任选地向前移动或在向前方向上旋转。在步骤880中,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平移致动器184,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步骤884处,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在步骤888处,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任选地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旋转。在步骤892处,通过响应于由控制器104传送的指令信号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平移致动器184,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在完成针对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所概述调整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已经返回到货物布置。
参考图31,概述了根据一个示例的从货物布置到放松布置的转变。乘客舱140的布置最初处于第一布置392,其是本示例中的货物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例如,通过用户界面120)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二布置400是放松布置。响应于请求信号或提示396,控制器104可以通过将指令信号传输到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各种致动器来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响应于由控制器104传送的指令信号,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平移致动器184在步骤896处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在其中对于货物布置在向前方向上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0的示例中,通过响应于来自控制器104的指令信号激活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可以采用步骤900以使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在向后方向上旋转。在步骤904处,响应于来自控制器104的指令信号,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平移致动器184来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步骤908处,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朝向向下展开位置致动。当在步骤908处朝向向下展开位置致动座椅204时,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可以停止在向上收起位置与向下展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使得与向下展开位置相比,座椅204相对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底座228处于更大的倾斜程度。在步骤912处,通过激活座椅靠背致动器168来在向后方向上并远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例如,致动到相对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底座228成钝角)。在步骤916处,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小腿支撑件208可以通过激活小腿支撑件致动器176任选地从缩回位置延伸,前提是用户通过由控制器104传输的指令信号指示这样做。在完成步骤908、912和/或916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已经成功转变到放松布置。在各种示例中,在完成到放松布置的转变之后,可以为所述过程提供预定空闲时间920,如上文所概述。
再次参考图31,在完成到放松布置的转变和/或预定空闲时间920到期之后,控制器104可以在决策点924处提示用户是否将乘客舱140返回到货物布置或另一种替代布置。如果用户选择不将乘客舱140的布置返回到货物布置或替代布置,则可以在步骤928处退出所述过程。然而,如果用户选择退出放松布置并在决策点924处返回到货物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从放松布置返回到货物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用户在决策点924处选择将乘客舱140返回到货物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932或请求信号。在从放松布置返回到货物布置时,如果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小腿支撑件208在任选的步骤916处展开,则可以在任选的步骤936处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小腿支撑件208返回到缩回位置。在步骤940处,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在步骤944处使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向前方向上旋转,使得座椅靠背200恢复到比处于放松布置时更直立的位置。在步骤948处,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步骤952处,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可以任选地在向前方向上旋转。在步骤956处,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在完成步骤932、936、940、944、948、952和/或956时,已经完成从放松布置返回到货物布置。
参考图32,描绘了根据一个示例的从社交布置到儿童看护布置的转变。乘客舱140的布置最初处于第一布置392,其是本示例中的社交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例如,通过用户界面120)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二布置400是儿童看护布置。响应于请求信号或提示396,控制器104可以通过将指令信号传输到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各种致动器来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响应于由控制器104传输的指令信号,如果基于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占用传感器156接收的输入,第一座椅总成332未被占用,则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在步骤936处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如果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被占用,则可以省略步骤936。在步骤940处,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朝向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旋转。在步骤944处,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致动器180,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约一百八十度(180°),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置于面向前取向。在步骤948处,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平移致动器184,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步骤952处,通过激活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可以远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步骤956处,如果第一座椅总成332被确定为未被占用并且执行步骤936,则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在步骤960处,可以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在完成上文概述的步骤时,在各种示例中,乘客舱140已经从社交布置转变到儿童看护布置。如先前所概述,在进入儿童看护布置时,可以向用户提供预定空闲时间964。
再次参考图32,在完成到儿童看护布置的转变和/或预定空闲时间964到期之后,控制器104可以在决策点968处提示用户是否将乘客舱返回到社交布置。如果用户选择不将乘客舱140的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则可以在步骤972处退出所述过程,使得将不会再次提示用户退出社交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如果需要,乘客舱140的用户可以稍后与用户界面120交互以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然而,如果乘客舱140的用户选择退出儿童看护布置并在决策点968处返回到社交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从儿童看护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乘客舱140的用户在决策点968处选择返回到社交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976或请求信号。在从儿童看护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时,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在步骤980处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在步骤982处,如果通过参考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占用传感器156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未被占用,则可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如果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被占用,则可以省略步骤982。在步骤984中,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平移致动器184,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步骤988处,可以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朝向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步骤992处,可以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远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步骤996处,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致动器180,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约一百八十度(180°)。在步骤1000处,如果执行步骤982,则可以通过激活座椅致动器172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在完成上文针对从儿童看护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概述的步骤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已经成功地返回到社交布置。
参考图33,描绘了根据一个示例的从社交布置到儿童座椅布置的转变。乘客舱140的布置最初处于第一布置392,其是本示例中的社交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例如,通过用户界面120)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二布置400是儿童座椅布置。响应于请求信号或提示396,控制器104可以通过将指令信号传输到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各种致动器来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响应于由控制器104传输的指令信号,如果基于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占用传感器156接收的输入,第一座椅总成332未被占用,则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在步骤1004处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如果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被占用,则可以省略步骤936。在步骤1008处,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朝向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旋转。在步骤1012处,由于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致动器180,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约一百八十度(180°),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置于面向前取向。在步骤1016处,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平移致动器184,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步骤1020处,通过激活座椅靠背致动器168,可以远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步骤1024处,如果第一座椅总成332被确定为未被占用并且执行步骤1004,则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在步骤1028处,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转动致动器180,第二座椅总成336被致动以使第二座椅总成336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约九十度(90°)。在完成上文概述的步骤时,在各种示例中,乘客舱140已经从社交布置转变到儿童座椅布置。如先前所概述,在进入儿童座椅布置时,可以向用户提供预定空闲时间1032。
再次参考图33,在完成到儿童座椅布置的转变和/或预定空闲时间1032到期之后,控制器104可以在决策点1036处提示用户是否将乘客舱140返回到社交布置。如果用户选择不将乘客舱140的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则可以在步骤1040处退出所述过程,使得将不会再次提示用户退出儿童座椅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如果需要,乘客舱140的用户可以稍后与用户界面120交互以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然而,如果乘客舱140的用户选择退出儿童座椅布置并在决策点1036处返回到社交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从儿童座椅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乘客舱140的用户在决策点1036处选择返回到社交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1044或请求信号。在从儿童座椅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时,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转动致动器180在步骤1048处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以围绕其竖直轴线268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约九十度(90°)。在步骤1050处,如果通过参考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占用传感器156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未被占用,则可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如果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被占用,则可以省略步骤1050。在步骤1052中,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平移致动器184,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步骤1056处,可以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朝向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步骤1060处,可以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远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步骤1064处,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致动器180,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约一百八十度(180°)。在步骤1068处,如果执行步骤1050,则可以通过激活座椅致动器172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在完成上文针对从儿童座椅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概述的步骤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已经成功地返回到社交布置。
参考图34,描绘了根据一个示例的从社交布置到入口/出口布置的转变。乘客舱140的布置最初处于第一布置392,其是本示例中的社交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例如,通过用户界面120)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二布置400是入口/出口布置。响应于请求信号或提示396,控制器104可以通过将指令信号传输到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各种致动器来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响应于由控制器104传输的指令信号,如果基于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占用传感器156接收的输入,第一座椅总成332未被占用,则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在步骤1072处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如果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被占用,则可以省略步骤1072。在步骤1076处,可以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朝向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旋转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步骤1080处,由于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致动器180,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约一百八十度(180°),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置于面向前取向。任选地,如果第一座椅总成332将被占用或结合步骤1072确定为被占用,则可以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平移致动器184来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步骤1084处,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如果第一座椅总成332在入口/出口布置中被占用或将被占用,则所述过程可以包括通过激活座椅靠背致动器168使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远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在各种示例中,如果第一座椅总成332被确定为未被占用并且执行步骤1072,则可以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在步骤1088中,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平移致动器184,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在步骤1092处,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朝向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在完成上文概述的步骤时,在各种示例中,乘客舱140已经从社交布置转变到入口/出口布置。如先前所概述,在进入入口/出口布置时,可以向用户提供预定空闲时间1096。
再次参考图34,在完成到入口/出口布置的转变和/或预定空闲时间1096到期之后,控制器104可以在决策点1100处提示用户是否将乘客舱140返回到社交布置。如果用户选择不将乘客舱140的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则可以在步骤1104处退出所述过程,使得将不会再次提示用户退出入口/出口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如果需要,乘客舱140的用户可以稍后与用户界面120交互以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然而,如果乘客舱140的用户选择退出入口/出口布置并在决策点1100处返回到社交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从入口/出口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乘客舱140的用户在决策点1100处选择返回到社交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1108或请求信号。在从入口/出口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时,通过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平移致动器184在步骤1112处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在步骤1116处,通过激活座椅靠背致动器168,远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在步骤1120处,通过激活座椅致动器172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在步骤1124处,通过激活座椅靠背致动器168,远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步骤1128处,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致动器180,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约一百八十度(180°)以被置于面向后取向。在步骤1132处,如果通过结合步骤1072参考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占用传感器156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未被占用,则可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如果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被占用,则可以省略步骤1132。在完成上文针对从入口/出口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概述的步骤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已经成功地返回到社交布置。
参考图35,概述了根据一个示例的从社交布置到放松布置的转变。乘客舱140的布置最初处于第一布置392,其是本示例中的社交布置。在决定退出第一布置392时,用户(例如,通过用户界面120)将请求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04,这可以构成将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提示396。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二布置400是放松布置。响应于请求信号或提示396,控制器104可以通过将指令信号传输到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各种致动器来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响应于由控制器104传输的指令信号,如果基于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占用传感器156接收的输入,第一座椅总成332未被占用,则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在步骤1136处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如果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被占用,则可以省略步骤1136。在步骤1140处,可以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朝向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旋转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步骤1144处,由于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致动器180,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约一百八十度(180°),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置于面向前取向。在步骤1148处,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平移致动器184,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步骤1152处,通过激活座椅靠背致动器168,远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各种示例中,如果第一座椅总成332被确定为未被占用并且执行步骤1136,则可以通过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在步骤1156处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朝向向下展开位置致动。在步骤1160处,通过激活小腿支撑件致动器176,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小腿支撑件208从缩回位置朝向延伸位置致动。在完成前述步骤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已从社交布置转变到放松布置。如先前所概述,在进入放松布置时,可以向用户提供预定空闲时间1164。
再次参考图35,在完成到放松布置的转变和/或预定空闲时间1164到期之后,控制器104可以在决策点1168处提示用户是否将乘客舱140返回到社交布置。如果用户选择不将乘客舱140的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则可以在步骤1172处退出所述过程,使得将不会再次提示用户退出放松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如果需要,乘客舱140的用户可以稍后与用户界面120交互以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然而,如果乘客舱140的用户选择退出放松布置并在决策点1168处返回到社交布置,则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的过程通常将被颠倒以从放松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乘客舱140的用户在决策点1168处选择返回到社交布置可以被视为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1176或请求信号。在从放松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时,通过激活小腿支撑件致动器176在步骤1180处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小腿支撑件208致动到缩回位置。在步骤1184处,如果已经通过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占用传感器156确定第一座椅总成332未被占用,则可以通过激活座椅致动器172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在步骤1188处,通过激活平移致动器184,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在步骤1192处,通过激活座椅靠背致动器168,朝向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步骤1196处,由于激活转动致动器180,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约一百八十度(180°),由此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置于面向后取向。在步骤1200处,如果执行步骤1184,则可以通过激活座椅致动器172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在步骤1204处,通过激活座椅靠背致动器168,远离座椅204致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在完成上文针对从放松布置返回到社交布置概述的步骤时,乘客舱140的布置已经成功地返回到社交布置。
参考图36,描绘了根据一个示例的安全过程。安全过程具有起点1206。安全过程包括从内部源或外部源传送到控制器104的提示1208。如果提示1208的来源是外部源,则控制器104可以用于在决策点1212处确定外部源是否是授权用户。例如,控制器104可以参考存储器112以确定先前是否已经登记和/或验证了外部源(例如,先前通信地耦合到车辆100、控制器104可访问的数据库内的已验证用户,或以其他方式识别的外部源)。如果在决策点1212处确定外部源不是授权用户,则安全过程可以阻止外部源的访问并将外部源引导到结束点1216。在将外部源引导到结束点1216时,控制器104可以向外部源传送指示外部源未被识别为授权用户的人为干预提示1220。在这种示例中,与人为干预提示1220相关联的人为干预可以包括向外部源提供关于如何成为识别的外部源和/或授权用户的信息。在其中提示1208的来源是内部源(例如,车辆100上的人机界面)或者如在决策点1212处确定的,提示1208来自授权用户的示例中,可以在步骤1224处执行内部传感器验证协议。内部传感器验证协议可以包括参考座椅总成124中将被调整的一个座椅总成的占用传感器156、参考检测或感测座椅总成124的移动的障碍的移动授权传感器等等。在决策点1228处,由于在步骤1224处执行的内部传感器验证协议,安全过程可以确定与提示1208相关联的所请求的调整或移动的障碍的存在或不存在。如果内部传感器验证协议未检测到障碍,则控制器104可以在步骤1232处传输指令信号,其中所述指令信号对应于在提示1208处传送的所请求的调整或移动的执行。如果在步骤1224处执行的内部传感器验证协议期间检测到障碍,则控制器104可以将安全过程引导到结束点1216和/或人为干预提示1220。在其中检测到障碍的这种示例中,与人为干预提示1220相关联的人为干预可以包括向用户通知检测到的障碍并请求用户移除此类障碍以便完成所请求的调整或移动。
再次参考图36,决策点1212可以被称为认证步骤。在所描绘的示例中,当从外部源接收到提示1208时,发生在决策点1212处执行的认证。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相反,在不脱离本文公开的概念的情况下,可以针对车辆100的内部源或车载源执行在决策点1212处执行的认证。例如,在车辆100上并且可以用于在向控制器104传输请求信号之前和/或在传输来自控制器104的指令信号之前认证用户的硬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成像器132、相机、传声器和/或各种传感器。可以设想,在确定用户是授权用户时,可以采用面部识别、语音识别、手势即密码和/或电话即钥匙方法。手势即密码可以包括可以经由成像器132、相机、触敏传感器和/或另一合适的传感器识别的用户确立的手势。在确定给定用户是否被授权在给定时间访问车辆100时,可以对照一个或多个授权用户的存储手势来参考所识别的手势。电话即钥匙可以包括控制器104将用户的给定个人移动装置识别为授权用户的个人移动装置。例如,授权用户可能已经通过以可由控制器104识别的方式登记个人移动装置(例如,通过使用存储在其上的软件应用程序、通过使用个人移动装置的唯一识别信息等)将个人移动装置确立为属于授权用户。
参考图37,调整车辆100的乘客舱140的布置的方法1220包括步骤1224:从用户界面120接收将车辆100的乘客舱140的布置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请求。方法1220还包括步骤1228:在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之前利用占用传感器156确定座椅总成124的占用状态。座椅总成124包括座椅204和座椅靠背200。方法1220还包括步骤1232:利用导轨传感器136检测座椅总成124在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内沿着导轨系统316的当前导轨位置。另外,方法1220包括步骤1236:将座椅总成124沿着导轨系统316的当前导轨位置与座椅总成124沿着导轨系统316的期望导轨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导轨位置差。此外,方法1220包括步骤1240,其中响应于导轨位置差,座椅总成124的平移致动器184由控制器104激活以将座椅总成124与期望导轨位置对准。方法1220还包括步骤1244:利用座椅位置传感器280检测座椅总成124的座椅204的当前座椅位置。方法1220还包括步骤1248:将当前座椅位置与期望座椅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座椅位置差。此外,方法1220包括步骤1252,其中响应于座椅位置差,座椅总成124的座椅致动器172由控制器104激活以将座椅204与期望座椅位置对准。此外,方法1220还包括步骤1256:利用座椅靠背位置传感器276检测座椅总成124的座椅靠背200的当前座椅靠背位置。方法1220还包括步骤1260:将当前座椅靠背位置与期望座椅靠背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座椅靠背位置差。方法1220还包括步骤1264,其中响应于座椅靠背位置差,座椅总成124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由控制器104激活以将座椅靠背200与期望座椅靠背位置对准。
再次参考图37,在各种示例中,座椅总成124可以设置有小腿支撑件208。因此,方法1220可以包括利用小腿支撑件位置传感器404检测座椅总成124的小腿支撑件208的当前小腿支撑件位置。另外,在这样的示例中,方法1220可以包括将当前小腿支撑件位置与期望的小腿支撑件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小腿支撑件位置差。此外,在这样的示例中,方法1220可以包括响应于小腿支撑件位置差,激活小腿支撑件致动器176以将小腿支撑件208与期望的小腿支撑件位置对准。在一些示例中,方法1220可以包括利用转动位置传感器284检测座椅总成124的转动总成260的当前转动位置。另外,在这样的示例中,方法1220可以包括将当前转动位置与期望转动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转动位置差。此外,在这样的示例中,方法1220可以包括响应于转动位置差,激活转动致动器180以将转动总成260与期望转动位置对准。用户界面120的示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子装置、具有朝向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取向的视野的成像器132、具有朝向车辆外部环境取向的视野的成像器132、定位在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内的传声器、定位在车辆100外部的传声器、设置在用户的个人电子装置上的传声器等等。在各种示例中,方法1220可以包括利用座椅总成124的占用传感器156检测车辆100的乘客舱140的占用状态。另外,在这样的示例中,方法1220可以包括在将乘客舱的布置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之前确定乘客舱140没有乘员。在一些示例中,乘客舱140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在车辆100处于运动中时(例如,在被占用时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在未被占用时前往接载位置的途中等)完成。在各种示例中,第一布置392可以是由第一用户传送到控制器104的乘客舱140的优选布置,而第二布置400是由第二用户传送到控制器104的乘客舱140的优选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第一用户可能已经停止他们对车辆100的使用,并且车辆100正在运动到第二用户的位置。在一些示例中,当控制器104从用户界面120接收到将车辆100的乘客舱140的布置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请求时,控制器104可以接收关于预期进入乘客舱的乘员的数量和所述数量的乘员的预期地理目的地的数据,其中所述数据决定对第二布置400的选择。例如,控制器104可以具有存储在存储器112中的数据,所述数据与商业地址、在选择给定目的地时利用的先前布置、在运输给定数量的乘员时利用的先前布置等等有关。因此,控制器104可能能够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12内的数据来选择期望布置。
参考图38,调整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布置的方法1272包括步骤1276:向车辆100提供第一座椅总成332、第二座椅总成336和将乘客舱140与车辆外部环境分开的多个通道门312。第二座椅总成336定位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后方。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各自包括限定其座椅表面350的座椅204和座椅靠背200。方法1272还包括步骤1280:从用户界面120接收将车辆100的乘客舱140的布置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请求。在各种示例中,第二布置400可以是儿童座椅布置。方法1272还包括步骤1284:在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之前利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占用传感器156确定第二座椅总成336是否未被占用。另外,方法1272包括步骤1288:利用转动位置传感器284检测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当前转动位置。此外,方法1272还包括步骤1292: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当前转动位置与期望转动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转动位置差。方法1272还包括步骤1296,其中响应于转动位置差,第二座椅总成336的转动致动器180由控制器104激活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与期望转动位置对准。在各种示例中,期望转动位置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表面350朝向多个通道门312中的一个紧邻通道门取向。方法1272还包括步骤1300:利用座椅位置传感器280检测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的当前座椅位置。另外,方法1272包括步骤1304: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当前座椅位置与期望座椅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座椅位置差。此外,方法1272包括步骤1308,其中响应于座椅位置差,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由控制器104激活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与期望座椅位置对准。
再次参考图38,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表面350朝向多个通道门312中的一个紧邻通道门取向可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表面350定位成平行于车辆100的横向轴线1310(参见图6)并从车辆100的纵向轴线或纵向方向328成角度地偏移。在各种示例中,方法1272可以包括通过约九十度(90°)的旋转来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转动致动器180以到达期望转动位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第一布置392可以是其中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各自以面向前取向布置的设计布置。方法1272还可以包括向第二座椅总成336提供联接到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表面350的辅助座椅总成500。辅助座椅总成500可以小于第二座椅总成336,其中辅助座椅总成500被配置为比第二座椅总成336接收身材更小的乘员。方法1272还可以包括提供在乘客舱140的地板320内并沿着车辆100的纵向方向328延伸的导轨系统316。在一些示例中,方法1272可以包括向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中的每一者提供联接到座椅底座228并与导轨系统316接合的平移致动器184。在各种示例中,方法1272可以包括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平移致动器184以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定位在期望导轨位置处。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座椅总成336的期望座椅位置可以是座椅204的向下展开位置。在各种示例中,第一布置392是货物布置,其中货物布置可以被限定为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被置于向上收起位置,以及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沿着导轨系统316朝向乘客舱140的前部区域300致动。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布置392是入口/出口布置,其中第二座椅总成的座椅204被置于向上收起位置,并且第二座椅总成336沿着导轨系统316朝向乘客舱140的前部区域300致动。在各种示例中,第一布置336可以是由第一用户传送到控制器104的乘客舱140的优选布置,并且第二布置400可以是由第二用户传送到控制器104的乘客舱140的优选布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第一用户已经停止使用车辆100,并且车辆100可以正在运动到第二用户的位置。
参考图39,调整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布置的方法1312包括步骤1316:向车辆100提供第一座椅总成332、第二座椅总成336和多个通道门312。第二座椅总成336定位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后方。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各自包括限定被配置为接收乘员的座椅表面350的座椅204和座椅靠背200。通道门312将乘客舱140与车辆外部环境分开。方法1312还包括步骤1320:从用户界面120接收将车辆100的乘客舱140的布置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请求。在所描绘的示例中,第一布置392可以是儿童座椅布置。儿童座椅布置可以被限定为第二座椅总成336旋转使得其座椅表面350朝向多个通道门312中的一个紧邻通道门取向。方法1312还包括步骤1324:利用第一导轨传感器136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在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内沿着导轨系统316的第一当前导轨位置。另外,方法1312包括步骤1328: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当前导轨位置与第一期望导轨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第一导轨位置差。此外,方法1312包括步骤1332,其中响应于第一导轨位置差,控制器104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平移致动器184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一期望导轨位置对准。方法1312还包括步骤1336:利用第一座椅位置传感器280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当前座椅位置。方法1312还包括步骤1340: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当前座椅位置与第一期望座椅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第一座椅位置差。另外,方法1312包括步骤1344,其中响应于第一座椅位置差,控制器104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座椅致动器172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与第一期望座椅位置对准。此外,方法1312还包括步骤1348:利用第一转动位置传感器284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当前转动位置。方法1312还包括步骤1352:将第一当前转动位置与第一期望转动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第一转动位置差。方法1312还包括步骤1356,其中响应于第一转动位置差,控制器104激活第一转动致动器180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一期望转动位置对准。另外,方法1312包括步骤1360: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转动致动器180使得第二座椅总成336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
再次参考图39,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转动致动器180使得第二座椅总成336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的步骤1360可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定位于面向前取向。在一些示例中,激活第一转动致动器180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一期望转动位置对准的步骤1356可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定位于面向后取向。在各种示例中,激活第一转动致动器180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一期望转动位置对准的步骤1356可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定位于面向前取向。方法1312可以包括利用第二导轨传感器136检测第二座椅总成336在车辆100的乘客舱内沿着导轨系统316的第二当前导轨位置。在这样的示例中,方法1312还可以包括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当前导轨位置与第二期望导轨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第二导轨位置差。在此类示例中,方法1312还可以包括响应于第二导轨位置差,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平移致动器180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与第二期望导轨位置对准。方法1312还可以包括利用第二座椅位置传感器280检测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当前座椅位置。在这样的示例中,方法1312还可以包括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当前座椅位置与第二期望座椅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第二座椅位置差。另外,在这样的示例中,方法1312还可以包括响应于第二座椅位置差,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座椅致动器172以将第二座椅总成的座椅与期望座椅位置对准。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座椅致动器172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与第二期望座椅位置对准的步骤可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定位于向上收起位置。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座椅致动器172以将第一座椅总成的座椅204与第一期望座椅位置对准的步骤可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定位于向上收起位置。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平移致动器184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一期望导轨位置对准的步骤可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靠近导轨系统316的最前方定位在乘客舱140的前部区域300内。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平移致动器184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与第二期望导轨位置对准的步骤可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定位在乘客舱140的前部区域300中。
参考图40,调整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布置的方法1364包括步骤1368:向车辆100提供第一座椅总成332、第二座椅总成336、第三座椅总成340和通道门312。第二座椅总成336定位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后方。第三座椅总成340定位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后方并与第二座椅总成336横向相邻。第一座椅总成332、第二座椅总成336和第三座椅总成340各自包括限定其座椅表面350的座椅204和座椅靠背204。通道门312将乘客舱140与车辆外部环境分开。方法1364还可以包括步骤1372:从用户界面120接收将车辆100的乘客舱140的布置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请求。第二布置400可以是儿童看护布置。方法1364还可以包括步骤1376:在发起从第一布置392到第二布置400的转变之前利用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占用传感器156确定第二座椅总成336是否未被占用。另外,方法1364还包括步骤1380:利用第一座椅位置传感器280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的第一当前座椅位置。此外,方法1364还包括步骤1384: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当前座椅位置与第一期望座椅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第一座椅位置差。方法1364还包括步骤1388:利用第二座椅位置传感器280检测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的第二当前座椅位置。方法1364还包括步骤1392: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当前座椅位置与第二期望座椅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第二座椅位置差。另外,方法1364包括步骤1396,其中响应于第二座椅位置差,控制器104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与第二期望座椅位置对准。第二期望座椅位置可以是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的向上收起位置。此外,方法1364还包括步骤1400:利用第一导轨传感器136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在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内沿着导轨系统316的第一当前导轨位置。方法1364还包括步骤1404:将第一座椅总成336的第一当前导轨位置与第一期望导轨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第一导轨位置差。方法1364还包括步骤1408,其中响应于第一导轨位置差,控制器104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平移致动器184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一期望导轨位置对准。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置于第一期望导轨位置可能导致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两者都定位在乘客舱140的中心区域304中。
再次参考图40,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期望导轨位置可能导致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二座椅总成336之间的距离减小。另外,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期望导轨位置可能导致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三座椅总成340之间的距离减小。在各种示例中,方法1364可以包括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转动致动器,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朝向第三座椅总成340旋转。在一些示例中,方法1364可以包括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平移致动器184以在车辆向后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定位在第二期望导轨位置处。在各种示例中,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期望座椅位置可以是座椅204的向上收起位置。在各种示例中,第一布置是入口/出口布置。方法1364还包括响应于第一座椅位置差,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座椅致动器172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与第一期望座椅位置对准。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期望座椅位置是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的向下展开位置。在各种示例中,第一布置392可以是货物布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布置392是设计布置。在各种示例中,方法1364包括利用座椅靠背位置传感器276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的当前座椅靠背位置。在这样的示例中,方法1364还可以包括将第一座椅总成的当前座椅位置与第一期望座椅靠背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座椅靠背位置差。另外,在这样的示例中,方法1364可以包括响应于座椅靠背位置差,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与期望座椅靠背位置对准。期望座椅靠背位置可以是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的直立位置。在各种示例中,第一布置392可以是放松布置。
参考图41,调整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布置的方法1412包括步骤1416:向车辆100提供第一座椅总成332、第二座椅总成336和第三座椅总成340。第二座椅总成336定位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后方。第三座椅总成340定位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后方并与第二座椅总成336横向相邻。第一座椅总成332、第二座椅总成336和第三座椅总成340各自包括限定各自被配置为接收乘员的座椅表面350的座椅204和座椅靠背200。方法1412还包括步骤1418:从用户界面120接收将车辆100的乘客舱140的布置从第一布置392转变到第二布置400的请求。第一布置392可以是儿童看护布置。方法1412还包括步骤1420:利用第一导轨传感器136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在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内沿着导轨系统316的第一当前导轨位置。另外,方法1412包括步骤1424: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当前导轨位置与第一期望导轨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第一导轨位置差。此外,方法1412包括步骤1428,其中响应于第一导轨位置差,控制器104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平移致动器184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一期望导轨位置对准。方法1412还包括步骤1432:利用座椅位置传感器280检测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当前座椅位置。方法1412还包括步骤1436: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当前座椅位置与期望座椅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座椅位置差。另外,方法1412包括步骤1438,其中响应于座椅位置差,控制器104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与期望座椅位置对准。此外,方法1412还包括步骤1440:利用第一转动位置传感器284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当前转动位置。方法1412还包括步骤1444:将第一当前转动位置与第一期望转动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第一转动位置差。方法1412还包括步骤1448,其中响应于第一转动位置差,控制器104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转动致动器180以将第一座椅总成与第一期望转动位置对准。
再次参考图41,在各种示例中,儿童看护布置可以被限定为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处于向上收起位置并且第一座椅总成332从乘客舱140的前部区域300朝向乘客舱140的中心区域304致动,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各自定位在乘客舱140的中心区域304中。在一些示例中,儿童看护布置还可以被限定为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朝向第三座椅总成340旋转。在各种示例中,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平移致动器184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一期望导轨位置对准的步骤1428可以包括将第一座椅总成332致动到乘客舱140的前部区域300。在一些示例中,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致动器172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与期望座椅位置对准的步骤1438可以包括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下展开位置。在各种示例中,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转动致动器180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一期望转动位置对准的步骤1448包括使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使得第一座椅总成332置于面向后取向。方法1412可以包括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转动致动器180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定位于面向侧面取向。在各种示例中,方法1412可以包括利用第二导轨传感器136检测第二座椅总成336在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内沿着导轨系统316的第二当前导轨位置。方法1412还可以包括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当前导轨位置与第二期望导轨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第二导轨位置差。方法1412还可以包括响应于第二导轨位置差,控制器104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平移致动器184以将第二座椅总成与第二期望导轨位置对准。在一些示例中,方法1412可以包括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置于向上收起位置中。在各种示例中,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平移致动器184以将第二座椅总成336与第二期望导轨位置对准的步骤可以包括将第二座椅总成336致动到乘客舱140的前部区域300。方法1412可以包括利用座椅靠背位置传感器276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当前座椅靠背位置。方法1412还可以包括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当前座椅位置与期望座椅靠背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座椅靠背位置差。方法1412还可以包括响应于座椅靠背位置差,控制器104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致动器168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与期望座椅靠背位置对准。方法1412可以包括利用第一座椅位置传感器280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当前座椅位置。方法1412还可以包括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当前座椅位置与第一期望座椅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第一座椅位置差。方法1412还可以包括响应于第一座椅位置差,控制器104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致动器172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与期望座椅位置对准。方法1412可以包括利用小腿支撑件位置传感器404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当前小腿支撑件位置。方法1412还可以包括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当前小腿支撑件位置与期望的小腿支撑件位置进行比较并确定小腿支撑件位置差。方法1412还可以包括响应于小腿支撑件位置差,控制器104激活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小腿支撑件致动器176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小腿支撑件208与期望小腿支撑件位置对准。
参考图42,调整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布置的方法1452包括步骤1456:为车辆100提供在其地板320中的导轨系统316;第一座椅总成332,所述第一座椅总成联接到导轨系统316;第二座椅总成336,所述第二座椅总成联接到导轨系统316并定位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后方;以及第一轨道传感器160,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具有朝向导轨系统316的定位在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二座椅总成336之间的一部分取向的第一感测区域。方法1452还包括步骤1460:从用户界面120接收请求信号以调整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二座椅总成336之间的距离。方法1452还包括步骤1464:在第一感测区域内进行感测并确定第一感测区域内存在第一障碍。另外,方法1452包括步骤1468:将通知从控制器104传输到用户界面120使得用户被通知第一障碍。
再次参考图42,方法1452可以包括指示用户移除第一障碍以调整第一座椅总成332与第二座椅总成336之间的距离。在一些示例中,方法1452可以包括在控制器104处阻止指令信号,直到已经移除第一障碍。在各种示例中,方法1452可以包括在第一感测区域内进行感测并确定不存在第一障碍。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轨道传感器160定位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朝向第二座椅总成336取向的第一部分中。在各种示例中,方法1452可以包括向第二轨道传感器160提供第二感测区域,所述第二感测区域朝向导轨系统316的定位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轨道传感器160定位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二部分中,所述第二部分朝向导轨系统316的定位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在各种示例中,方法1452可以包括在第二感测区域内进行感测并确定第二感测区域内存在第二障碍。在一些示例中,方法1452可以包括在控制器104处阻止指令信号,直到已经移除第二障碍。在各种示例中,方法1452可以包括在第二感测区域内进行感测并确定不存在第二障碍。虽然被称为第一障碍和第二障碍,但是此类术语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更确切地,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清楚起见和便于理解而使用术语第一障碍和第二障碍。此外,可以设想,每个轨道传感器160可以检测到多于一个障碍。此外,可以设想,轨道传感器160可以被配置为在多于一个位置中同时监测或感测。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轨道传感器160定位在乘客舱140的上部区域的第一部分中。在各种示例中,第二轨道传感器160定位在乘客舱140的上部区域的第二部分中。
参考图43,调整车辆100的乘客舱140的方法1472包括步骤1476:为车辆100提供在其地板320中的导轨系统316;第一座椅总成332,所述第一座椅总成联接到导轨系统316;第二座椅总成336,所述第二座椅总成联接到导轨系统316并定位在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后方;以及成像器132,所述成像器安装在车辆100上,其中成像器132的视野朝向车辆外部环境取向。方法1472还包括步骤1480:用成像器132收集预期用户的图像。方法1472还包括步骤1484,其中响应于预期用户的收集的图像,控制器104调整乘客舱140的布置。乘客舱140的调整可以通过致动从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座椅总成来实现。
再次参考图43,方法1472可以包括从预期用户的收集的图像识别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第二用户的身材比第一用户小。方法1472还可以包括激活第二座椅总成336的转动致动器180,使得第二座椅总成336被置于面向侧面取向。在一些示例中,方法1472包括处理收集的预期用户的图像并识别第一用户携带第二用户。在各种示例中,方法1472包括处理收集的预期用户的图像并识别第一用户握着第二用户的手。在一些示例中,处理收集的预期用户的图像的步骤可以包括估计第二用户的身高并通过参考数据库基于身高来推断第二用户的年龄。在各种示例中,数据库可以存储在控制器104的存储器112内。在一些示例中,方法1472可以包括处理收集的预期用户的图像,识别预期用户持有的货物物品,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将第一座椅总成332朝向导轨系统316的最前方致动,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以及将第二座椅总成336朝向导轨系统316的最前方致动。在各种示例中,预期用户持有的货物物品被识别为由预期用户携带的一个或多个袋。在一些示例中,方法1472包括处理收集的预期用户的图像并将预期用户识别为包括多个乘员。在各种示例中,方法1472包括将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致动到向上收起位置并在车辆向前方向上沿着导轨系统316致动第二座椅总成336。在一些示例中,方法1472包括使第一座椅总成332围绕其竖直轴线268旋转以将第一座椅总成332置于面向后取向。
参考图44,在各种示例中,处理在步骤1480处收集的预期用户的图像的方法1488可以包括处理收集的预期用户的图像的步骤1492。在处理收集的预期用户的图像时,决策点1496可以确定是否已经在收集的图像中识别出多个用户。另外,在处理预期用户的图像时,决策点1500可以确定是否已经在收集的图像中识别出预期用户持有的货物物品。在其中对收集的预期用户的图像的处理在决策点1496处未识别出多个用户但是在决策点1500处识别出预期用户持有的货物物品的示例中,可以在步骤1504将乘客舱140的布置调整到货物布置。在其中对收集的预期用户的图像的处理在决策点1496处未识别出多个用户并且在决策点1500处未识别出预期用户持有的货物物品的示例中,可以在步骤1508将乘客舱140的布置维持处于当前布置。在各种示例中,乘客舱140的布置可以默认为在前一用户下车完成之后的设计布置。因此,当前布置可以是设计布置。在一些示例中,乘客舱140的布置可以默认为在前一用户下车完成之后的社交布置。因此,当前布置可以是社交布置。在其中对收集的预期用户的图像的处理识别出多个用户的示例中,可以采用决策点1512来确定多个用户中的一者是否可能是儿童。例如,多个用户中的一者可以握着多个用户中的另一者的手,其中多个用户中的另一者的身材比多个用户中的一者小。在另一个示例中,多个用户中的一者可以携带多个用户中的另一者,其中多个用户中的另一者的身材比多个用户中的一者小。如果控制器104在决策点1512处确定在多个用户中可能不存在儿童,则在步骤1508处可以将乘客舱140的布置维持处于当前布置。如果控制器104在决策点1512处确定多个用户中可能存在儿童,则可以处理预期用户的收集的图像以在步骤1516处估计被确定为可能是儿童的身材较小的用户的身高。例如,成像器132可以在其视野内进行校准和/或提供参考测量值,以用于估计用户的身高。
再次参考图44,在步骤1516处获得身材较小的用户的估计身高时,可以在步骤1520处对照数据库参考估计身高。在各种示例中,数据库可以存储在控制器104的存储器112内。在一些示例中,数据库可以存储在控制器104外部,其中控制器104通信地耦合到数据库。在各种示例中,数据库可以是由医生利用的生长曲线表(例如,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生长曲线表、世界卫生组织生长曲线表、具有身高信息作为输入的用户配置文件等)。当在步骤1520处参考数据库时,控制器104可以在步骤1524处基于估计的身高和包含在数据库内的信息来推断身材较小的用户的年龄。一旦在步骤1534处推断出身材较小的用户的年龄,控制器104就可以在决策点1528处将推断的年龄和/或身高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预定阈值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乘员安全建议或标准来确定。如果控制器104在决策点1528处确定身材较小的用户低于预定阈值,则可以在步骤1532处将乘客舱140的布置调整为儿童座椅布置。替代地,如果控制器104在决策点1528处确定身材较小的用户不低于预定阈值,则可以在步骤1508处将乘客舱140的布置维持处于当前布置。
参考图45,调整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布置的方法1536包括步骤1540:向车辆100提供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各自可移动地联接到车辆100的乘客舱140内的导轨系统316,并且第一座椅总成332和第二座椅总成336各自包括座椅204和座椅靠背200。方法1536还包括步骤1544:利用第一导轨传感器136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导轨位置。方法1536还包括步骤1548:利用第一座椅位置传感器280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204的第一座椅位置。另外,方法1536还包括步骤1552:利用第一座椅靠背位置传感器276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的座椅靠背200的第一座椅靠背位置。此外,方法1536包括步骤1556:利用第一转动位置传感器284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转动位置。方法1536还包括步骤1560:利用第二导轨传感器136检测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导轨位置。方法1536还包括步骤1564:利用第二座椅位置传感器280检测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204的第二座椅位置。另外,方法1536包括步骤1568:利用第二座椅靠背位置传感器276检测第二座椅总成336的座椅靠背200的第二座椅靠背位置。此外,方法1536包括步骤1572:利用第二转动位置传感器284检测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转动位置。方法1536还包括步骤1576:基于第一和第二导轨传感器136、第一和第二座椅位置传感器280、第一和第二座椅靠背位置传感器276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动位置传感器284的检测到的位置来确定车辆100的乘客舱140的当前布置。方法1536还包括步骤1580:将车辆100的乘客舱140的当前布置传输到车辆100的预期用户的用户界面120,用户界面120在车辆100的外部。另外,方法1536包括步骤1584:从预期用户的用户界面120接收乘客舱140的期望布置。
再次参考图45,方法1536可以包括利用第一小腿支撑件位置传感器404检测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小腿支撑件208的第一当前小腿支撑件位置。在一些示例中,方法1536可以包括利用第二小腿支撑件位置传感器404检测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小腿支撑件208的第二小腿支撑件位置。在各种示例中,方法1536可以包括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当前布置调整到期望布置。在一些示例中,方法1536包括激活从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平移致动器184、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平移致动器184、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座椅致动器172、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座椅致动器172、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座椅靠背致动器168、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座椅靠背致动器168、第一座椅总成332的第一转动致动器180以及第二座椅总成336的第二转动致动器180中选择的至少一个致动器。在各种示例中,可以在车辆100运动时实现从当前布置到期望布置的调整。在一些示例中,期望布置是当前布置。即,可以设想其中乘客舱140的当前布置无需调整就被预期用户接受的情况。在各种示例中,方法1536可以包括利用定位在车辆100上的占用传感器156检测车辆100的乘客舱140的占用状态。方法1536可以包括在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当前布置转变到期望布置之前确定乘客舱140没有乘员。在一些示例中,占用传感器156是定位在乘客舱140的上部区域中的成像器132,其中成像器132的视野朝向乘客舱140取向。在各种示例中,占用传感器156包括定位在第一座椅总成332内的第一占用传感器156和定位在第二座椅总成336内的第二占用传感器156。
虽然已经详细讨论了将乘客舱140的布置从第一布置调整到第二布置的具体示例,但是本公开不仅限于这些调整。更确切地,在本公开的辅助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确定从第一布置转变到第二布置所需的调整,所述调整在本文讨论的示例性调整中未具体概述。类似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确定到达本文未具体概述的乘客舱140的定制布置所需的调整。因此,此类调整和/或布置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及制造或使用本文公开的概念的人员将想到本公开的修改。因此,应当理解,附图中示出的和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性目的,并不意图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范围由根据专利法原理(包括等同原则)解释的以下权利要求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所描述的概念和其他部件的构造不限于任何具体材料。除非本文另有说明,否则本文公开的概念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可由多种材料形成。
出于本公开的目的,术语“联接”(以其所有形式:联接、联接的、被联接的等)通常意指两个部件(电气的或机械的)彼此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这种连接本质上可以是固定的或者本质上是可移动的。这种连接可以利用两个部件(电气的或机械的)达成,并且任何附加的中间构件可以彼此或与两个部件一体地形成为单个整体。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这种连接本质上可以是永久性的,或者本质上可以是可移除的或可释放的。
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如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元件的构造和布置仅是说明性的。尽管在本公开中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创新的仅若干实施例,但查阅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脱离所叙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许多修改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和比例、参数的值、安装布置、材料使用、颜色、取向等的变化)。例如,示出为一体地形成的元件可由多个零件构成,或者示出为多个零件的元件可一体地形成,接口的操作可颠倒或以其他方式变化,系统的结构和/或构件或连接器或其他元件的长度或宽度可以变化,并且设置于元件之间的调整位置的性质或数量可变化。应注意的是,系统的元件和/或总成可以由提供足够强度或耐用性的多种材料中的任何一种以各种颜色、纹理和组合中的任何一种构成。因此,所有此类修改意图被包括在本创新的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创新的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期望的示例性实施例和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设计、工况和布置方面进行其他替换、修改、改变和省略。
应当理解,任何所描述的过程或所描述的过程内的步骤可以与其他公开的过程或步骤组合以形成本公开范围内的结构。本文公开的示例性结构和过程用于说明性目的,而不应解释为限制性。
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概念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结构和方法进行变化和修改,并且还应当理解,此类概念意图由所附权利要求覆盖,除非这些权利要求以其语言以其他方式明确说明。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具有:乘客舱,所述乘客舱具有前部区域、中心区域、后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地板,所述地板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所述下部区域中;导轨系统,所述导轨系统联接到所述地板并沿着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第一座椅总成,所述第一座椅总成联接到所述导轨系统并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所述前部区域中;第二座椅总成,所述第二座椅总成联接到所述导轨系统并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所述中心区域中,使得所述第二座椅总成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后方;第一轨道传感器,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内,使得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的感测区域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与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之间的一部分取向;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从用户界面接收请求信号并将指令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座椅总成和所述第二座椅总成,所述控制器在将指令信号传输到从所述第一座椅总成和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座椅总成之前参考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朝向所述第二座椅总成取向的第一部分中,其中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是第一成像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微处理器,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采用机器学习以基于由所述第一成像器捕获的图像开发对象识别。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朝向所述第二座椅总成取向的第一部分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是第一接近传感器。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上部区域的第一部分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是第一成像器。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第二轨道传感器,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内,使得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的感测区域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响应于由从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中选择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感测到的对象而阻止所述指令信号的传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第二部分中,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其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是第二成像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微处理器,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采用机器学习以基于由所述第二成像器捕获的图像开发对象识别。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第二部分中,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是第二接近传感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上部区域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是第二成像器,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采用机器学习以基于由所述第二成像器捕获的图像开发对象识别。
根据本发明,一种调整车辆的乘客舱布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为所述车辆提供在其地板中的导轨系统;第一座椅总成,所述第一座椅总成联接到所述导轨系统;第二座椅总成,所述第二座椅总成联接到所述导轨系统并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后方;以及第一轨道传感器,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具有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与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之间的一部分取向的第一感测区域;从用户界面接收请求信号以调整所述第一座椅总成与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内进行感测并确定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内存在第一障碍;以及将通知从控制器传输到所述用户界面使得向用户通知所述障碍。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所述方法包括:指示所述用户移除所述障碍以调整所述第一座椅总成与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之间的所述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控制器处阻止指令信号直到已经移除所述第一障碍。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内进行感测并确定不存在所述障碍。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朝向所述第二座椅总成取向的第一部分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具有第二感测区域的第二轨道传感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第二部分中,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内进行感测并确定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内存在第二障碍。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控制器处阻止指令信号直到已经移除所述第二障碍。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二感测区域内进行感测并确定不存在所述第二障碍。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上部区域的第一部分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所述上部区域的第二部分中。

Claims (14)

1.一种车辆,其包括:
乘客舱,所述乘客舱具有前部区域、中心区域、后部区域和下部区域;
地板,所述地板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所述下部区域中;
导轨系统,所述导轨系统联接到所述地板并沿着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
第一座椅总成,所述第一座椅总成联接到所述导轨系统并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所述前部区域中;
第二座椅总成,所述第二座椅总成联接到所述导轨系统并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所述中心区域中,使得所述第二座椅总成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后方;
第一轨道传感器,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内,使得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的感测区域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与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之间的一部分取向;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从用户界面接收请求信号并将指令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座椅总成和所述第二座椅总成,所述控制器在将指令信号传输到从所述第一座椅总成和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座椅总成之前参考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朝向所述第二座椅总成取向的第一部分中,其中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是第一成像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微处理器,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采用机器学习以基于由所述第一成像器捕获的图像开发对象识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朝向所述第二座椅总成取向的第一部分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是第一接近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上部区域的第一部分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是第一成像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还包括:
第二轨道传感器,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内,使得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的感测区域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控制器响应于由从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中选择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感测到的对象而阻止所述指令信号的传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第二部分中,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其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是第二成像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微处理器,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采用机器学习以基于由所述第二成像器捕获的图像开发对象识别。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第二部分中,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车辆前方的一部分取向,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是第二接近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乘客舱的上部区域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轨道传感器是第二成像器,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采用机器学习以基于由所述第二成像器捕获的图像开发对象识别。
10.一种调整车辆的乘客舱布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为所述车辆提供在其地板中的导轨系统;第一座椅总成,所述第一座椅总成联接到所述导轨系统;第二座椅总成,所述第二座椅总成联接到所述导轨系统并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后方;以及第一轨道传感器,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具有朝向所述导轨系统的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与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之间的一部分取向的第一感测区域;
从用户界面接收请求信号以调整所述第一座椅总成与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内进行感测并确定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内存在第一障碍;以及
将通知从控制器传输到所述用户界面使得向用户通知所述障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
指示所述用户移除所述障碍以调整所述第一座椅总成与所述第二座椅总成之间的所述距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
在所述控制器处阻止指令信号直到已经移除所述第一障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感测区域内进行感测并确定不存在所述障碍。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轨道传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座椅总成的朝向所述第二座椅总成取向的第一部分中。
CN202210462906.XA 2022-04-28 2022-04-28 基于授权的乘客舱布置调整 Pending CN1170023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2906.XA CN117002344A (zh) 2022-04-28 2022-04-28 基于授权的乘客舱布置调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2906.XA CN117002344A (zh) 2022-04-28 2022-04-28 基于授权的乘客舱布置调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02344A true CN117002344A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64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2906.XA Pending CN117002344A (zh) 2022-04-28 2022-04-28 基于授权的乘客舱布置调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0234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0373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multi-position vehicle seat
US8398356B2 (en) Automotive wheelchair mobility system
US8078366B2 (en) Seat control device
US11731535B2 (en) Vehicular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from a child care arrangement to a second arrangement
US20220144141A1 (en) Vehicular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arrangement
US20150306982A1 (en) Vehicle seat control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device
JP665818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退避動作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US20180105071A1 (en) Method for pre-adjusting vehicle seats
CN113291212A (zh) 车辆的具有多种旋转角度的扶手装置及其操作控制方法
WO2023071513A1 (zh) 用于电动调节座椅扶手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以及座椅
US20200062145A1 (en) Cross-car moveable headrest assembly
US11772519B2 (en) Vehicular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from a first arrangement to a child seat arrangement
US20220144140A1 (en) Exterior imager utilized in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arrangement
US20210129711A1 (en) Method of anti-collision control of movements of a seat in a vehicle
US11772517B2 (en) Vehicular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from a child seat arrangement to a second arrangement
US11772520B2 (en) Remote notification and adjustment of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arrangement
US11904732B2 (en) Vehicular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from a first arrangement to a child care arrangement
US20220144143A1 (en) Authorization-based adjustment of passenger compartment arrangement
CN117002344A (zh) 基于授权的乘客舱布置调整
CN117002340A (zh) 能够将乘客舱从儿童座椅布置调整为第二布置的车辆系统
CN117002343A (zh) 乘客舱布置的远程通知和调整
CN117002339A (zh) 能够将乘客舱从第一布置调整为儿童座椅布置的车辆系统
CN117002342A (zh) 能够将乘客舱从第一布置调整为儿童看护布置的车辆系统
CN117002338A (zh) 能够将乘客舱从儿童看护布置调整为第二布置的车辆系统
CN117002345A (zh) 能够调整乘客舱布置的车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