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79973A - 一种信息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79973A
CN116979973A CN202311227304.7A CN202311227304A CN116979973A CN 116979973 A CN116979973 A CN 116979973A CN 202311227304 A CN202311227304 A CN 202311227304A CN 116979973 A CN116979973 A CN 116979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ecoded
decoding
noise ratio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273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79973B (zh
Inventor
南卫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zhun Bei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zhun Bei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zhun Bei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zhun Bei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273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799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79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79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79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79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信息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监听信息接口接收到的待解码信息;当收到待解码信息,识别待解码信息的类别;若待解码信息的类别为polar码,确定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若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不小于预设信噪比,则在二元域中,将待解码信息与其对应的polar码生成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对初解码信息进行内容整理后生成解码信息。本申请监听待解码信息,当待解码信息的类别为polar码且信噪比不小于预设信噪比,在二元域中将待解码信息与polar码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进一步得到解码信息,该解码方案针对特定的待解码信息实现高效快速的解码。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号编码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无线标准化的进一步推动,极化码(Polarcode)成为5G新到编码领域的主流编码方案。极化码是一种前向错误更正编码方式,用于讯号传输,构造的核心是通过信道极化(channel polarization)处理,在编码侧采用方法使各个子信道呈现出不同的可靠性,当码长持续增加时,部分信道将趋向于容量近于 1 的完美信道(无误码),另一部分信道趋向于容量接近于 0 的纯噪声信道,选择在容量接近于 1的信道上直接传输信息以逼近信道容量,是唯一能够被严格证明可以达到香农极限的方法。
目前极化码常规使用的解码算法,包括连续消除解码、置信传播解码、线性规划解码 、基于SC列表解码、最大似然解码等。这类解码算法以常规的需要解码增益的信号作为待解码对象,为了实现解码增益,需要多次迭代,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计算资源。
然而并非所有信号都需要解码增益,例如测试场景中,存在不需解码增益的信号,此时使用常规的解码算法成本较高,无法达到最高效的测试效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解码算法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解码方法,包括:
监听信息接口接收到的待解码信息;
当收到待解码信息,识别待解码信息的类别;
若待解码信息的类别为polar码,确定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
若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不小于预设信噪比,则在二元域中,将待解码信息与其对应的polar码生成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
对初解码信息进行内容整理后生成解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解码装置,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信息接口接收到的待解码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当收到待解码信息,识别待解码信息的类别;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待解码信息的类别为polar码,确定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
第一动作模块,用于若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不小于预设信噪比,则在二元域中,将待解码信息与其对应的polar码生成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
第二动作模块,用于对初解码信息进行内容整理后生成解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监听待解码信息,对待解码信息的类别和信噪比进行判断,当待解码信息的类别为polar码且信噪比不小于预设信噪比,选择在二元域中将待解码信息与polar码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再对初解码信息进行内容整理得到解码信息,该解码方案针对特定的待解码信息提出一种高效快速的解码方案,解码成本较低,适用于不需要解码增益的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解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解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信息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该应用场景可以包括解码装置100、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以及网络104。
解码装置100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处理装置,例如,对与其建立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的请求进行接收的后台处理装置,可以对终端设备发送的请求进行接收和分析等处理,并生成处理结果。
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均为具有通信功能、支持通过通信网络104与解码装置100通信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一步地,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应用,例如数据处理应用、即时通信工具、社交平台软件、搜索类应用、购物类应用等。
需要说明的是,解码装置100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解码装置100为硬件时,其可以是为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和第三终端设备103提供各种服务的各种电子设备。当解码装置100为软件时,其可以是为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和第三终端设备103提供各种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是为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和第三终端设备103提供各种服务的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网络104可以是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连接的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需布线就能实现各种通信设备互联的无线网络,例如,射频通信、蓝牙(Bluetooth)、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Infrared)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解码装置100、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以及网络104的具体类型、数量和组合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解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的信息解码方法可以由图1的解码装置执行。如图2所示,该信息解码方法包括:
S201:监听信息接口接收到的待解码信息;
S202:当收到待解码信息,识别待解码信息的类别;
S203:若待解码信息的类别为polar码,确定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
S204:若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不小于预设信噪比,则在二元域中,将待解码信息与其对应的polar码生成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
S205:对初解码信息进行内容整理后生成解码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信息解码方法由图1的解码装置执行,解码装置的信息接口通过网络与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连接,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均可通过网络向信息接口发送待解码信息,以便解码装置执行本实施例方法对待解码信息进行处理。
因此本实施例中首先监听信息接口,具体的,解码装置的信息接口并非直接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的原始解码信息的装置,原始解码信息需要经过解调器解调的预处理后生成待解码信息,因此解码装置的信息接口通过解调器与网络连接,解调器用于对原始待解码信息进行解调并输出待解码信息,因此监听信息接口接收到的待解码信息的过程,包括:监听解调器发送到信息接口的待解码信息。
进一步的,在特殊的解码需求场景,例如测试场景中,解调器可通过有线网络直接与测试设备连接,此处测试设备也即发出原始解码信息的信号发射器,即解调器与信号发射机连接,信号发射机可通过图1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实现。
当监听到信息接口接收到的待解码信息,首先根据接收待解码信息的信息接口的预先配置、用于测试的参数环境或信息接口截取的比特流码字重构的结论确定待解码信息的类别,尤其识别当前待解码信息是否为polar码。进一步的确认待解码信息为polar码后,确定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该信噪比可以是根据预先得知的待解码信息的测试需求、测试硬件的各项参数推算出,也可以是利用传统解码方法对当前待解码信息的部分片段进行解码的结果进行反推验证得到的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
在确认当前待解码信息的类别为polar码,同时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不小于预设信噪比时,即可进行步骤S204-S205的实际解码操作。其中信噪比的判断,目的在于确认当前是否需要解码增益,如果信噪比足够大,则不需要考虑解码增益,即可以不使用传统的polar码解码方法,信噪比足够大的待解码信息,可以选择更简单高效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204中待解码信息的处理动作位于二元域中,因此在二元域中,将待解码信息与其对应的polar码生成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之前,还可包括:将待解码信息转换至二元域中。将待解码信息转换至二元域的处理又称二元映射,指将待解码信息映射为只有0或1这两类信息的形式,具体的转换过程包括:通过符号函数sign()对待解码信息进行处理,再利用公式z=(1-c)/2进行计算,最终得到二元域中的待解码信息。
其中符号函数sign()用于确定入参的符号,本实施例通过符号函数将待解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对应待解码信息中每个数值的符号c,符号以1或-1表示;然后对所有数值的符号c按照公式z=(1-c)/2计算,从而每个数值被调整为0或1的二元数值,此时待解码信息中每个数值均属于二元域中,即完成对待解码信息转换至二元域的转换处理。
步骤S204在二元域中,将待解码信息与其对应的polar码生成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此处初解码信息的确定以原本polar码编码原理为依据。polar码编码的主要原理为:Z=U×G,其中U为待编码信息,G为polar码生成矩阵,Z为编码结果。其中G的大小根据编码协议确定,例如当编码协议中码长为64、256或1024,对应确定G为G64、G256或G1024。具体的,polar码生成矩阵有多种计算和确定方式,例如根据生成矩阵定义确定,主要手段为使用递归的方式进行合并:
其中为polar码生成矩阵,/>是比特翻转向量,/>为n个F的克罗内克积,,N和n均为正整数,N为码长,N和n的关系为:N=2n
进一步的,在确定各码长的polar码生成矩阵,也即polar码编码矩阵后,将各polar码编码矩阵与自身相乘,使用MATLAB(Matrix Laboratory,MathWorks公司推出的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的数学软件)验证,验证过程如下:
F = [1 0;1 1];
G4= mod(kron(F,F),2);I4= mod(G4× G4,2);
G8= mod(kron(G4,F),2);I8= mod(G8× G8,2);
G16= mod(kron(G8,F),2);I16= mod(G16× G16,2);
G32= mod(kron(G16,F),2);I32= mod(G32× G32,2);
G64= mod(kron(G32,F),2);I64= mod(G64× G64,2);
G128= mod(kron(G64,F),2);I128= mod(G128× G128,2);
G256= mod(kron(G128,F),2);I256= mod(G256× G256,2);
G512= mod(kron(G256,F),2);I512= mod(G512× G512,2)。
其中,kron为克罗内克积的运算函数,mod为取模运算,G2、G4、G8、G16、G32、G64、G128、G256、G512分别为码长为2、4、8、16、32、64、128、256、512、1024的各polar码编码矩阵,由于本实施例的所有计算均处于二元域,因此在计算时需要取模运算,对各polar码编码矩阵模2后得到处于二元域中的polar码编码矩阵;类似的,I2、I4、I8、I16、I32、I64、I128、I256、I512分别为G2、G4、G8、G16、G32、G64、G128、G256、G512与自身相乘后模2的结果,此处对polar码编码矩阵与其自身的乘积取模也是由于二元域的要求,经过MATLAB验证,最后得到的I2、I4、I8、I16、I32、I64、I128、I256、I512均为单位阵。
也就是说,二元域中码长为64、256、1024时各polar码编码矩阵与自身相乘的结果均为单位阵,实际上经过仿真验证,在二元域中,码长为2、4、8、16、32、64、128、256、512、1024的各polar码编码矩阵,与自身相乘的结果均为单位阵,即G×G=E,在已知Z=U×G时,可得出Z×G =U×G×G=U×E,进而得到U=Z×G,也就是说,将编码结果Z与polar码生成矩阵G相乘,可得到待编码信息U,本实施例中待解码信息即编码结果Z,将待解码信息与polar码生成矩阵相乘,可得到初解码信息,初解码信息也就是待解码信息被编码前的待编码信息,步骤S204相当于对待解码信息进行解扰。
最后在得到初解码信息后,需要对初解码信息进行内容整理,内容整理包括位倒序转换和映射表比特提取,具体的步骤S205对初解码信息进行内容整理后生成解码信息的过程,包括:
对初解码信息进行位倒序转换,得到转换解码信息;
对转换解码信息按照协议映射表进行提取,生成解码信息。
其中,对初解码信息进行位倒序转换,得到转换解码信息的过程,包括:
确定初解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初位置序号;
对各位置序号分别进行倒序计算,得到倒序后位置序号;
基于所有倒序后位置序号,重新排列初解码信息中对应的元素,得到转换解码信息。
具体的,初解码信息U包括多个元素,以元素ui为例进行位倒序,元素ui的初始位置索引为i,该初始位置索引中各数码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i0i1i2… in,各数码与初始位置索引i的关系为:
将初始索引位置的所有数码进行倒序处理,即倒序后位置索引中的数码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inin-1… i0,相应计算出倒序后位置索引为:
此时,可根据倒序后位置索引i’,将转换解码信息中倒序后位置索引i’的元素u’i’的值置为初解码信息中元素ui的值,即u’i'=ui
位倒序后的另一种重排思路是在确定倒序后位置后以后,最后将初解码信息中的各元素按照倒序后位置索引重排,得到转换解码信息:u’i=ui’,即在转换解码信息中位置索引i为元素u’i,元素u’i的取值为初解码信息中初始位置索引i’对应的元素ui’的值。
这两种思路本质相同,最后得到的转换解码信息是相同的。
其中,对转换解码信息按照协议映射表进行提取,生成解码信息的过程,包括:
对转换解码信息按照协议映射表中信息比特的位置进行提取,生成解码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在确定转换解码信息后,转换解码信息的各元素的位置索引已知,根据预设映射表中所定义的冻结比特和信息比特的映射位置,可提取信息比特的位置索引,再根据信息比特的位置索引从转换解码信息中提取相应的信息比特作为最终的解码信息输出。此处预设映射表与当前极化码对应的通信协议相关,例如通信协议为星闪协议,尤其是星闪低功耗模式(Spark Link Low Energy,SLE),此时预设映射表为星闪协议的可靠度映射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针对polar码编码的信息解码,对通信协议不做具体类型的限制,只要是使用了polar码的通信协议均可应用本方法进行解码,本方法根据通信协议确定提取信息比特所需要的预设映射表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通过监听待解码信息,对待解码信息的类别和信噪比进行判断,当待解码信息的类别为polar码且信噪比不小于预设信噪比,选择在二元域中将待解码信息与polar码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再对初解码信息进行内容整理得到解码信息,该解码方案针对特定的待解码信息提出一种高效快速的解码方案,解码成本较低,适用于不需要解码增益的场景。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解码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信息解码装置包括:
监听模块300,用于监听信息接口接收到的待解码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301,用于当收到待解码信息,识别待解码信息的类别;
第二判断模块302,用于若待解码信息的类别为polar码,确定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
第一动作模块303,用于若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不小于预设信噪比,则在二元域中,将待解码信息与其对应的polar码生成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
第二动作模块304,用于对初解码信息进行内容整理后生成解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解码装置通过监听待解码信息,对待解码信息的类别和信噪比进行判断,当待解码信息的类别为polar码且信噪比不小于预设信噪比,选择在二元域中将待解码信息与polar码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再对初解码信息进行内容整理得到解码信息,该解码方案针对特定的待解码信息提出一种高效快速的解码方案,解码成本较低,适用于不需要解码增益的场景。
在一示例行实施例中,第二动作模块304对初解码信息进行内容整理后生成解码信息的过程,包括:
对初解码信息进行位倒序转换,得到转换解码信息;
对转换解码信息按照协议映射表进行提取,生成解码信息。
在一示例行实施例中,第二动作模块304对初解码信息进行位倒序转换,得到转换解码信息的过程,包括:
确定初解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初位置序号;
对各位置序号分别进行倒序计算,得到倒序后位置序号;
基于所有倒序后位置序号,重新排列初解码信息中对应的元素,得到转换解码信息。
在一示例行实施例中,第二动作模块304对转换解码信息按照协议映射表进行提取,生成解码信息的过程,包括:
对转换解码信息按照协议映射表中信息比特的位置进行提取,生成解码信息。
在一示例行实施例中,第一动作模块303在二元域中,将待解码信息与其对应的polar码生成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之前,还用于:
将待解码信息转换至二元域中。
在一示例行实施例中,监听模块300监听信息接口接收到的待解码信息的过程,包括:
监听解调器发送到信息接口的待解码信息;
解调器用于对原始待解码信息进行解调并输出待解码信息。
在一示例行实施例中,解调器与信号发射机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信息解码装置可以由图1中的解码装置实现,,解码装置的信息接口通过网络与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连接,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均可通过网络向信息接口发送待解码信息,以便信息解码装置对待解码信息进行处理。
具体的,解码装置的信息接口并非直接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的原始解码信息的装置,原始解码信息需要经过解调器解调的预处理后生成待解码信息,因此解码装置的信息接口通过解调器与网络连接,解调器用于对原始待解码信息进行解调并输出待解码信息。
在一示例行实施例中,在特殊的解码需求场景,例如测试场景中,解调器可通过有线网络直接与测试设备连接,此处测试设备也即发出原始解码信息的信号发射器,即解调器与信号发射机连接,信号发射机可通过图1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实现。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4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4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402中并且可在处理器4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403。处理器401执行计算机程序403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处理器401执行计算机程序40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电子设备4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4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仅仅是电子设备4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4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
处理器4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存储器402可以是电子设备4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4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402也可以是电子设备4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4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存储器402还可以既包括电子设备4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4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电子设备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信息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听信息接口接收到的待解码信息;
当收到所述待解码信息,识别所述待解码信息的类别;
若所述待解码信息的类别为polar码,确定所述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
若所述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不小于预设信噪比,则在二元域中,将所述待解码信息与其对应的polar码生成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
对所述初解码信息进行内容整理后生成解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初解码信息进行内容整理后生成解码信息的过程,包括:
对所述初解码信息进行位倒序转换,得到转换解码信息;
对所述转换解码信息按照协议映射表进行提取,生成解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初解码信息进行位倒序转换,得到转换解码信息的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初解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初位置序号;
对各所述位置序号分别进行倒序计算,得到倒序后位置序号;
基于所有所述倒序后位置序号,重新排列所述初解码信息中对应的所述元素,得到转换解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转换解码信息按照协议映射表进行提取,生成解码信息的过程,包括:
对所述转换解码信息按照协议映射表中信息比特的位置进行提取,生成解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二元域中,将所述待解码信息与其对应的polar码生成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待解码信息转换至二元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监听信息接口接收到的待解码信息的过程,包括:
监听解调器发送到信息接口的待解码信息;
所述解调器用于对原始待解码信息进行解调并输出所述待解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器与信号发射机连接。
8.一种信息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信息接口接收到的待解码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当收到所述待解码信息,识别所述待解码信息的类别;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待解码信息的类别为polar码,确定所述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
第一动作模块,用于若所述待解码信息的信噪比不小于预设信噪比,则在二元域中,将所述待解码信息与其对应的polar码生成矩阵相乘,得到初解码信息;
第二动作模块,用于对所述初解码信息进行内容整理后生成解码信息。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1227304.7A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信息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979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7304.7A CN116979973B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信息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7304.7A CN116979973B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信息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79973A true CN116979973A (zh) 2023-10-31
CN116979973B CN116979973B (zh) 2023-12-15

Family

ID=88485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27304.7A Active CN116979973B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信息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79973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5799A (zh) * 2016-04-29 2018-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Polar码的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09067409A (zh) * 2018-06-13 2018-12-21 东南大学 一种高效的列表球型极化解码方法及系统
CN109510630A (zh) * 2018-11-21 2019-03-2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同步确定的列表球型极化解码方法
CN111034057A (zh) * 2017-08-23 2020-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多核极化码的设备及方法
CN111193519A (zh) * 2020-01-09 2020-05-22 广西大学 一种基于辅助译码比特的Polar码编译码方法
WO2020258668A1 (zh) * 2019-06-26 2020-12-3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对抗网络模型的人脸图像生成方法及装置、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CN115314054A (zh) * 2021-12-28 2022-11-08 广州慧睿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化码译码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94518A (zh) * 2022-11-04 2023-02-03 西北大学 基于gmm-hmm的卷积码解码方法和系统
CN116318185A (zh) * 2023-02-28 2023-06-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Polar码编译码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低频无线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5799A (zh) * 2016-04-29 2018-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Polar码的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11034057A (zh) * 2017-08-23 2020-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多核极化码的设备及方法
CN109067409A (zh) * 2018-06-13 2018-12-21 东南大学 一种高效的列表球型极化解码方法及系统
CN109510630A (zh) * 2018-11-21 2019-03-2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同步确定的列表球型极化解码方法
WO2020258668A1 (zh) * 2019-06-26 2020-12-3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对抗网络模型的人脸图像生成方法及装置、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CN111193519A (zh) * 2020-01-09 2020-05-22 广西大学 一种基于辅助译码比特的Polar码编译码方法
CN115314054A (zh) * 2021-12-28 2022-11-08 广州慧睿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化码译码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94518A (zh) * 2022-11-04 2023-02-03 西北大学 基于gmm-hmm的卷积码解码方法和系统
CN116318185A (zh) * 2023-02-28 2023-06-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Polar码编译码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低频无线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79973B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1048B2 (en) Channel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Giard et al. 237 Gbit/s unrolled hardware polar decoder
JP2020536432A (ja) Polar符号化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Polar復号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84488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coding data using compressed channel output information
CN110868226B (zh) 基于混合极化核的极化码的编译码方法
US2020012768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coding polar codes
Hong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for edge connection of JSCC system based on double protograph LDPC codes
Zhang et al. Secure transmission over the wiretap channel using polar codes and artificial noise
CN111970011B (zh) 一种速率适配极化码构造与编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979973B (zh) 一种信息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10938B (zh) 分布式数据编码存储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95199A (zh) 数据编解码方法、装置、传输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ndi et al. Fast decoding of polar codes using tree structure
CN108959977B (zh) 一种适用于sram puf的软硬混合解码方法
Zhang et al. Design of improved Luby transform codes with decreasing ripple size and feedback
Zhang et al. A RNN decoder for channel decoding under correlated noise
CN113794479B (zh) 极化调节卷积码的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
Chen et al. Low‐complexity encoder for LDPC codes in space applications
Lin et al. Analysis and power evaluation of window‐stopped parallel turbo decoding for LTE rate matching
Ghodhbane et al. Performance of a parallel hamming coding in short-frame OFDM sensors network
Han et al. A new design of channel denoiser using residual autoencoder
Merhav Exponential error bounds on parameter modulation–estimation for discrete memoryless channels
Venkatesh et al. An efficient reconfigurable code rate cooperative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for gigabits wide code encoder/decoder operations.
Chuxiong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arallel CRC algorithm for fibre channel on FPGA
Sha et al. Improved BP decoder for polar codes based on a modified kernel matri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