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78564B - 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78564B
CN116978564B CN202310938597.3A CN202310938597A CN116978564B CN 116978564 B CN116978564 B CN 116978564B CN 202310938597 A CN202310938597 A CN 202310938597A CN 116978564 B CN116978564 B CN 1169785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muscle
evaluated
data
per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385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78564A (zh
Inventor
许学猛
姜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09385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785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78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78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78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78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2Ergometry; Measuring muscular strength or the force of a muscular blow
    • A61B5/224Measuring muscular streng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89Electromyography [EM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预先构建包括股四头肌肌力指标、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下肢稳定性指标和步态指标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分别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根据待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包括若干个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对应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和指标异常规律的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对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肌肉质量评估结果。本发明能够对股四头肌的肌肉质量进行高效、全面且准确的评估,简单可重复实施,便于对肌肉质量进行低成本且有效的动态监测。

Description

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肌肉质量评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肢体致畸、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之相关的疼痛、功能障碍及治疗花费等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股四头肌作为膝关节最主要的伸肌群,成为相关学者用于对膝骨关节炎进行有效预防和发展评估的研究对象。
现有KOA病情发展情况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从“肌肉含量”的角度进行评估,如通过MRI、CT、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ual-energyX-ray absorptiometry,DXA)、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impedanceanalysis,BIA)、肌骨超声等检测肌肉含量相关的参数,并以此来对KOA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然而,临床实践发现肌肉质量(肌肉的功能)的退化导致的肌力下降、肌肉激活失调((协调性降低)等会直接导致下肢平衡力及步态的改变,对KOA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现有仅关注肌肉含量而忽略肌肉质量的方法,不仅与临床实践经验不能完全贴合,可能导致评估失准,而且使用的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双能量吸收法DXA、生物电阻抗分析BIA等方法检查肌肉含量存在费用高、辐射大等缺点,还不适合多次、实时的动态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通过构建系统合理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指标,结合Biodex等速肌训练仪、BTS表面肌电检测仪、Tecnobody静态平衡仪和Diers pedogait足底压力跑台测试系统的联合使用进行指标数据采集,并使用经过数据分析得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实现对不同评估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肌肉质量评估,解决现有KOA病情发展情况的研究缺陷,实现对股四头肌的肌肉质量进行高效、全面且准确的评估,便于对肌肉质量进行低成本且有效的动态监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先构建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所述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包括股四头肌肌力指标、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下肢稳定性指标和步态指标;
分别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
根据所述待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对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肌肉质量评估结果;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包括若干个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对应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和指标异常规律;所述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包括性别、年龄范围和BMI指数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股四头肌肌力指标包括峰力矩体重比;所述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包括积分肌电值;所述下肢稳定性指标包括X轴COP偏移和Y轴COP偏移;所述步态指标包括步频和步幅。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的步骤包括:
通过Biodex等速肌力训练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力指标数据;
通过BTS表面肌电检测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数据;
通过Tecnobody静态平衡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下肢稳定性指标数据;
通过Diers pedogait足底压力跑台测试系统,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步态指标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Biodex等速肌力训练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力指标数据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Biodex等速肌力训练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按照预设膝关节活动需求完成膝关节屈伸运动时的峰力矩数据和结果变异系数;所述预设膝关节活动需求为在预设膝关节活动度下进行第一预设循环次数的单边等速向心运动;所述预设膝关节活动度为下肢伸直,膝关节处于完全伸展位,且以最大力量屈伸膝关节;所述单边等速向心运动的角速度为60°/s;
判断所述结果变异系数是否低于预设变异阈值,若是,则根据所述待评估人员的体重和所述峰力矩数据,得到所述峰力矩体重比,反之,则重新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按照预设膝关节活动需求完成膝关节屈伸运动时的峰力矩数据,直至对应的结果变异系数低于所述预设变异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BTS表面肌电检测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待评估人员的待测肌肉的最高隆起处通过电极片与所述BTS表面肌电检测仪连接;
在预设配置参数下,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按照预设步态动作要求完成行走步态动作时的表面肌电数据;所述待测肌肉包括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所述预设步态动作要求为按照预设速度和预设路程进行第二预设循环次数的匀速直线行走;
将所述表面肌电数据依次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有效片段截取和提取分析,得到所述积分肌电值。
进一步地,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的构建步骤包括:
获取骨关节炎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
将所述骨关节炎患者和所述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按照若干个生理特征指标范围进行分组,得到若干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所述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包括同一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内的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
将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内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进行相同指标的比对统计分析,得到对应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和异常指标规律;
根据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指标异常规律和对应的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得到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待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对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肌肉质量评估结果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生理特征指标;所述生理特征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和BMI指数;
根据所述生理特征指标和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得到对应的待匹配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
将所述待评估数据与所述待匹配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指标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指标分析结果与对应的指标异常规律的匹配结果,得到所述肌肉质量评估结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指标构建模块,用于预先构建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所述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包括股四头肌肌力指标、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下肢稳定性指标和步态指标;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
质量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对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肌肉质量评估结果;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包括若干个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对应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和指标异常规律;所述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包括性别、年龄范围和BMI指数范围。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所述方法实现了预先构建包括股四头肌肌力指标、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下肢稳定性指标和步态指标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并分别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以及根据待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包括若干个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对应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和指标异常规律的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对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肌肉质量评估结果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能够对股四头肌的肌肉质量进行高效、全面且准确的评估,便于对肌肉质量进行低成本且有效的动态监测的同时,还能为骨关节炎病情的研究分析提供可靠的辅助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部分,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终端或服务器上。其中,终端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服务器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采用本发明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基于获取的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力指标、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下肢稳定性指标和步态指标,进行高效、全面且准确的肌肉质量评估,并将得到肌肉质量评估结果用于服务器后续的研究,或发送至终端供终端使用者进一步分析研究使用,不仅简单可重复实施,便于对肌肉质量进行低成本且有效的动态监测,而且能为骨关节炎病情的研究分析提供可靠的辅助参考;下述实施例将对本发明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预先构建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所述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包括股四头肌肌力指标、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下肢稳定性指标和步态指标;其中,所述股四头肌肌力指标包括峰力矩体重比;所述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包括积分肌电值;所述下肢稳定性指标包括X轴COP偏移和Y轴COP偏移;所述步态指标包括步频和步幅;需要说明是,本实施例中选用的各个指标是结合临床研究分析得到,比如,可预先确定包括上述指标在内的更多对股四头肌的肌肉功能存在影响的候选质量评估指标,再通过获取现有骨关节炎患者和健康人员的相应指标数据和对应的Womac评分数据后,将各个候选质量评估指标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进行初步筛选,并将初步筛选得到的指标分别与对应的Womac评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将表1所示的与Womac评分相关性较高的指标作为最终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
表1股四头肌肌肉质量相关指标与Womac评分相关性分析
肌肉质量指标 R值 P值
峰力矩体重比 -0.487 0.029
积分肌电值 -0.797 <0.001
X轴COP偏移 0.637 0.003
Y轴COP偏移 0.790 <0.001
步频 -0.642 0.002
步幅 -0.570 0.009
本实施例中优选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从肌力、肌肉协调性、下肢平衡能力和步态4个方面真实、客观的评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的肌肉质量,便于得到精准可靠的肌肉质量评估结果,用于骨关节炎相关的研究分析。
S12、分别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其中,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的获取方法原则上可基于现有能采集相应指标的任一设备获取,为了保证指标数据采集的精准可靠性,本实施例优选地采用将Biodex等速肌训练仪、BTS表面肌电检测仪、Tecnobody静态平衡仪和Diers pedogait足底压力跑台测试系统联合使用的方式获取待评估人员的相关待评估数据;具体的,所述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的步骤包括:
通过Biodex等速肌力训练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力指标数据;其中,所述通过Biodex等速肌力训练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力指标数据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Biodex等速肌力训练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按照预设膝关节活动需求完成膝关节屈伸运动时的峰力矩数据和结果变异系数;所述预设膝关节活动需求为在预设膝关节活动度下进行第一预设循环次数的单边等速向心运动;所述预设膝关节活动度为下肢伸直,膝关节处于完全伸展位,且以最大力量屈伸膝关节;所述单边等速向心运动的角速度为60°/s;
判断所述结果变异系数是否低于预设变异阈值,若是,则根据所述待评估人员的体重和所述峰力矩数据,得到所述峰力矩体重比,反之,则重新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按照预设膝关节活动需求完成膝关节屈伸运动时的峰力矩数据,直至对应的结果变异系数低于所述预设变异阈值;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Biodex(Biodex System 4pro)等速肌力训练仪进行肌力检测的详细过程参考如下:
严格按照使用手册的规定操作仪器及系统,测试之前先输入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安装膝关节适配器;受试者处于坐位状态,座椅及动力仪均固定不动,上身及患侧下肢用尼龙带固定,于小腿内踝上2cm处固定膝关节适配器阻力垫;
测试之前进行系统校准,设定膝关节活动度,设定测试方案为单边等速向心运动,角速度为低速60°/s,循环终止次数为5次,嘱受试者进行5次膝关节屈伸运动,明确膝关节的测试活动范围安全并熟悉测试过程;
受试者休息10min后开始测试,测试时下肢伸直,使膝关节处于完全伸展位,开始测试时以最大力量屈伸膝关节,并循环5次直至系统提示结束,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得到峰力矩体重比,以表示股四头肌肌力;需要注意的是测试结束后要求测试结果变异系数(CV)要低于预设变异阈值(15%),若结果变异系数大于预设变异阈值(15%),则需要受试者按要求重新测试。
通过BTS表面肌电检测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数据;其中,所述通过BTS表面肌电检测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待评估人员的待测肌肉的最高隆起处通过电极片与所述BTS表面肌电检测仪连接;
在预设配置参数下,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按照预设步态动作要求完成行走步态动作时的表面肌电数据;所述待测肌肉包括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所述预设步态动作要求为按照预设速度和预设路程进行第二预设循环次数的匀速直线行走;其中,预设配置参数包括前置放大增益、输入阻抗、共模抑制比、通道采样频宽、灵敏度和肌电信号采集频率等;
将所述表面肌电数据依次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有效片段截取和提取分析,得到所述积分肌电值;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BTS(BTS S.P.A,FreeEMG1000)表面肌电检测仪进行肌肉协调性检测的详细过程参考如下:
预设测试环境室温为25-28℃;
备皮:刮除大腿汗毛,用75%医用酒精擦拭皮肤,棉球擦拭所测试肌肉电极位点及周围的汗液;
电极放置位置:将电极片的正负极沿着所测肌肉走向贴在最隆起的地方(股内侧肌:在膝关节内侧间隙与髂前上棘距离的20%处放置电极,两电极片连线和股骨长轴夹角为55°;股直肌:在大腿前面的髌骨上缘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放置电极片;股外侧肌:电极片置于髌骨外上角以上从膝关节外侧间隙到髂前上棘距离的1/10的位置,两电极片连线与股骨长轴的夹角为15°),两电极片的同心圆之间距离为2cm;放置电极完毕后利用弹性绷带固定以防止在测试过程中出现脱落而对肌电信号的传导造成影响;
参数设置:前置放大,增益256,输入阻抗>100Mohm,共模抑制比大于110dB,通道采样频宽为20~400Hz,灵敏度1mV,肌电信号采集频率设置为1000Hz;
测试人员打开配套的表面肌电图数据采集软件Free EMG-3.3.7.0,要求受试者在测试区域内完成几个步态动作来检查表面电极的粘贴牢固度和表面肌电图的采集情况是否正常,当采集信号正常后准备进入正式的数据采集环节,受试者先放松休息10min;在前述的所有准备工作结束后,提示受试者和测试人员准备开始正式的数据采集工作,受试者从事先确定的位置出发,完成10米的行走步态动作,当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后,受试者开始行走步态动作,且在行走步态过程中,要求受试者以自己选择的正常速度沿直线匀速前进,而且中间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的停顿;每名受试者至少需要连续采集5个完整的有效步态动作周期的数据;
将采集得到的原始表面肌电数据,采用EMGAnalyzer 2.9.25分析软件进行整流、滤波和平滑等预处理后,再进一步进行有效片段截取及提取分析,得到所需的积分肌电值。
通过Tecnobody静态平衡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下肢稳定性指标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Tecnobody静态平衡仪(Tecnobody,pro kin254p)进行下肢平衡能力检测的详细过程参考如下:
首先,用平衡锁将平衡板进行锁定,使平衡板处于微动状态,然后打开prokin软件,单击选择静止稳定性测试,嘱受试者单腿站立于平衡板中心位置,设置时间为30s,点击开始,在静态平衡仪上测量单腿静态站立时的姿势摆动,仪器自动记录压力中心摆动情况,并计算出对应的COP偏移(COP sway),即得到所需的X轴COP偏移和Y轴COP偏移;
通过Diers pedogait足底压力跑台测试系统,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步态指标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Diers pedogait足底压力跑台测试系统进行步态检测的详细过程参考如下:
Diers pedogait足底压力跑台测试系统有两个绑带,每一个由4个红外线反射标记组成,被使用的绑带固定在每一个受试者的股骨和胫骨上,另一个由4个红外线光反射标记组成的手持的探头也被用来确定股骨和胫骨标记(即大转子、外上髁、内上髁、外侧胫骨平台、内侧胫骨平台、胫骨结节、腓骨头、内踝、外踝),以及确定跑步机水平面的3个点;同时,采用一个一体化同步高速照相机用来捕捉运动视频,从而区分步行周期和记录步态的关键特征,如足后跟撞击或足趾离地;受试者在跑步机上,采用平日正常行走姿势,速度选用受试者日常行走时的最适速度3km/h,配套软件执行实时计算,获取受试者的步频和步幅。
本实施例通过联合使用Biodex等速肌训练仪、BTS表面肌电检测仪、Tecnobody静态平衡仪、Diers pedogait足底压力跑台测试系统4台设备,并结合相应改进的设备操作方法,可获取精准可靠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为后续获得全面准确的评估结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S13、根据所述待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对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肌肉质量评估结果;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包括若干个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对应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和指标异常规律;所述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包括性别、年龄范围和BMI指数范围,具体的年龄范围和BMI指数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其中,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可理解为是可直接用于对获取的待评估人员的待评估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进而得到评估结果的各个指标比对规则集合;具体的,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的构建步骤包括:
获取骨关节炎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
将所述骨关节炎患者和所述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按照若干个生理特征指标范围进行分组,得到若干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所述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的划分是为了保证后续得到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的实用性,包括同一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内的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其每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内的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群在生理特征指标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不同人群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具体如表2所示:
表2某个指标对照数据组内的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生理特征指标数据比较
项目 正常人 KOA患者 P值
例数(N) 20 20
性别(男/女,N) 7/13 6/14 >0.05
年龄(岁) 64.3±7.5 65.3±8.2 >0.05
BMI指数(kg/m2) 27.48±3.82 25.18±3.75 >0.05
将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内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进行相同指标的比对统计分析,得到对应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和异常指标规律;其中,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的获取可理解为是先基于对应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内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的比对分析,确定肌肉质量正常与异常的差异规律,得到异常指标规律,再基于得出的异常指标规律,确定肌肉质量正常与异常的指标临界范围的统计分析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比如,基于某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内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的相同指标比对分析,可得到如表3所示的对比结果,基于该对比结果易知,对于该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而言,在峰力矩体重比、积分肌电值、步频和步幅方面,与正常人相比,KOA患者的相应指标值更小,而其X轴COP偏移和Y轴COP偏移更大,即得到了肌肉质量的异常指标规律;基于得到异常指标规律就可以根据组内的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比如,取指标平均值或中位数等方法,得的对应组的指标临界值,再通过计算数据偏差的方法确定临界值波动范围;最后,基于确定的指标临界值和相应的临界值波动范围,得到所需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
表3某个指标对照数据组内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指标比较
项目 健康人 KOA患者 P值
峰力矩体重比 87.01±3.298 65.91±3.159 <0.001
积分肌电值 98.31±2.1 64.26±1.974 <0.001
X轴COP偏移 5.4±0.604 21.8±2.61 <0.001
Y轴COP偏移 14.95±1.186 43.35±3.052 <0.001
步频 6.664±0.041 6.329±0.064 <0.001
步幅 70.97±1.413 62.92±2.03 <0.05
根据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指标异常规律和对应的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得到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
本实施例基于不同生理特征指标范围的健康人群和骨关节炎患者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的对比分析,得到可直接用于对不同生理指标范围内的待评估人员进行肌肉质量评估的肌肉质量评估规则方法,不仅简单高效,而且科学合理,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为肌肉质量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通过上述方法步骤得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后,就可以直接根据评估需求,进一步获取待评估人员的生理指标值,结合预先获取的待评估数据对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进行有效评估;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待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对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肌肉质量评估结果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生理特征指标;其中,生理特征指标可理解为根据肌肉质量评估规则过程中分组使用的生理特征指标范围中的各个指标确定,包括性别、年龄和BMI指数,具体的获取方法此处不作限定;
根据所述生理特征指标和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得到对应的待匹配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其中,待匹配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的获取过程可理解为先根据待评估人员的生理特征指标获取对应的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再根据对应的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得到对应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和异常指标规律的作为当前用于对待评估人员进行质量评估所用的待匹配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
将所述待评估数据与所述待匹配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指标分析结果;其中,指标分析结果可理解为是峰力矩体重比、积分肌电值、X轴COP偏移、Y轴COP偏移、步频和步幅等6个指标与对应的待匹配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的大小关系;
根据所述指标分析结果与对应的指标异常规律的匹配结果,得到所述肌肉质量评估结果;其中,肌肉质量评估结果的获取过程可理解为是判断得到的峰力矩体重比、积分肌电值、X轴COP偏移、Y轴COP偏移、步频和步幅等6个指标与对应的待匹配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的大小关系是否与对应的指标异常规律中示出的大小关系完全匹配的情况:若完全匹配,则表明肌肉质量异常等级严重;若部分匹配,则表明肌肉质量异常等级居中;若均不匹配,则表示肌肉质量正常;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给出的肌肉质量异常等级可理解为是肌肉质量评估结果,对应的等级划分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预先构建包括股四头肌肌力指标、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下肢稳定性指标和步态指标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并分别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以及根据待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包括若干个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对应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和指标异常规律的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对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肌肉质量评估结果的技术方案,能够对股四头肌的肌肉质量进行高效、全面且准确的评估,便于对肌肉质量进行低成本且有效的动态监测的同时,还能为骨关节炎病情的研究分析提供可靠的辅助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指标构建模块1,用于预先构建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所述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包括股四头肌肌力指标、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下肢稳定性指标和步态指标;
数据获取模块2,用于分别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
质量评估模块3,用于根据所述待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对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肌肉质量评估结果;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包括若干个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对应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和指标异常规律;所述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包括性别、年龄范围和BMI指数范围。
关于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的限定,对应的技术效果也可等同得到,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4示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该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是终端或服务器。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器、摄像头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及系统,其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实现了预先构建包括股四头肌肌力指标、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下肢稳定性指标和步态指标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并分别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以及根据待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包括若干个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对应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和指标异常规律的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对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肌肉质量评估结果的技术方案,该方法通过构建系统合理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指标,结合Biodex等速肌训练仪、BTS表面肌电检测仪、Tecnobody静态平衡仪和Diers pedogait足底压力跑台测试系统的联合使用进行指标数据采集,并使用经过数据分析得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实现对股四头肌的肌肉质量进行高效、全面且准确的评估,便于对肌肉质量进行低成本且有效的动态监测的同时,还能为骨关节炎病情的研究分析提供可靠的辅助参考。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直接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先构建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所述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包括股四头肌肌力指标、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下肢稳定性指标和步态指标;所述股四头肌肌力指标包括峰力矩体重比;所述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包括积分肌电值;所述下肢稳定性指标包括X轴COP偏移和Y轴COP偏移;所述步态指标包括步频和步幅;
分别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
根据所述待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对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肌肉质量评估结果;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包括若干个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对应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和指标异常规律;所述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包括性别、年龄范围和BMI指数范围;
其中,所述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的步骤包括:
通过Biodex等速肌力训练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力指标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Biodex等速肌力训练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按照预设膝关节活动需求完成膝关节屈伸运动时的峰力矩数据和结果变异系数;所述预设膝关节活动需求为在预设膝关节活动度下进行第一预设循环次数的单边等速向心运动;所述预设膝关节活动度为下肢伸直,膝关节处于完全伸展位,且以最大力量屈伸膝关节;所述单边等速向心运动的角速度为60°/s;
判断所述结果变异系数是否低于预设变异阈值,若是,则根据所述待评估人员的体重和所述峰力矩数据,得到所述峰力矩体重比,反之,则重新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按照预设膝关节活动需求完成膝关节屈伸运动时的峰力矩数据,直至对应的结果变异系数低于所述预设变异阈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的步骤,还包括:
通过BTS表面肌电检测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数据;
通过Tecnobody静态平衡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下肢稳定性指标数据;
通过Diers pedogait足底压力跑台测试系统,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步态指标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BTS表面肌电检测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待评估人员的待测肌肉的最高隆起处通过电极片与所述BTS表面肌电检测仪连接;
在预设配置参数下,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按照预设步态动作要求完成行走步态动作时的表面肌电数据;所述待测肌肉包括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所述预设步态动作要求为按照预设速度和预设路程进行第二预设循环次数的匀速直线行走;
将所述表面肌电数据依次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有效片段截取和提取分析,得到所述积分肌电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的构建步骤包括:
获取骨关节炎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
将所述骨关节炎患者和所述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按照若干个生理特征指标范围进行分组,得到若干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所述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包括同一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内的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
将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内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进行相同指标的比对统计分析,得到对应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和异常指标规律;
根据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对照数据组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指标异常规律和对应的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得到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对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肌肉质量评估结果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生理特征指标;所述生理特征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和BMI指数;
根据所述生理特征指标和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得到对应的待匹配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
将所述待评估数据与所述待匹配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指标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指标分析结果与对应的指标异常规律的匹配结果,得到所述肌肉质量评估结果。
6.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指标构建模块,用于预先构建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所述肌肉质量评估指标包括股四头肌肌力指标、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下肢稳定性指标和步态指标;所述股四头肌肌力指标包括峰力矩体重比;所述股四头肌肌肉协调性指标包括积分肌电值;所述下肢稳定性指标包括X轴COP偏移和Y轴COP偏移;所述步态指标包括步频和步幅;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
质量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对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肌肉质量评估结果;所述肌肉质量评估规则包括若干个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对应的基准参考质量指标值和指标异常规律;所述预设生理特征指标范围包括性别、年龄范围和BMI指数范围;
其中,所述获取待评估人员的各个肌肉质量评估指标数据,得到对应的待评估数据,包括:
通过Biodex等速肌力训练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的股四头肌肌力指标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Biodex等速肌力训练仪,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按照预设膝关节活动需求完成膝关节屈伸运动时的峰力矩数据和结果变异系数;所述预设膝关节活动需求为在预设膝关节活动度下进行第一预设循环次数的单边等速向心运动;所述预设膝关节活动度为下肢伸直,膝关节处于完全伸展位,且以最大力量屈伸膝关节;所述单边等速向心运动的角速度为60°/s;
判断所述结果变异系数是否低于预设变异阈值,若是,则根据所述待评估人员的体重和所述峰力矩数据,得到所述峰力矩体重比,反之,则重新获取所述待评估人员按照预设膝关节活动需求完成膝关节屈伸运动时的峰力矩数据,直至对应的结果变异系数低于所述预设变异阈值。
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938597.3A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978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38597.3A CN116978564B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38597.3A CN116978564B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78564A CN116978564A (zh) 2023-10-31
CN116978564B true CN116978564B (zh) 2024-04-23

Family

ID=88484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38597.3A Active CN116978564B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7856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2118A (en) * 1995-06-01 1997-09-02 Skubick; Daniel Lewis System for diagnosing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JP2013183767A (ja) * 2012-03-06 2013-09-19 Tanita Corp 筋機能評価方法及び筋機能評価装置
CN104715147A (zh) * 2015-03-09 2015-06-17 奥美之路(北京)技术顾问有限公司 运动损伤风险评估模型
CN108665956A (zh) * 2018-06-05 2018-10-16 陈燕 体能和肌肉能力的综合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13490987A (zh) * 2019-02-08 2021-10-08 阿姆拉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评估肌肉相关病症的方法
CN113576463A (zh) * 2021-07-31 2021-11-02 福州大学 肌电信号驱动的膝关节肌骨模型接触力估计方法及系统
TWI789980B (zh) * 2021-11-05 2023-01-11 南臺學校財團法人南臺科技大學 肌力評估裝置、方法及系統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2118A (en) * 1995-06-01 1997-09-02 Skubick; Daniel Lewis System for diagnosing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JP2013183767A (ja) * 2012-03-06 2013-09-19 Tanita Corp 筋機能評価方法及び筋機能評価装置
CN104715147A (zh) * 2015-03-09 2015-06-17 奥美之路(北京)技术顾问有限公司 运动损伤风险评估模型
CN108665956A (zh) * 2018-06-05 2018-10-16 陈燕 体能和肌肉能力的综合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13490987A (zh) * 2019-02-08 2021-10-08 阿姆拉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评估肌肉相关病症的方法
CN113576463A (zh) * 2021-07-31 2021-11-02 福州大学 肌电信号驱动的膝关节肌骨模型接触力估计方法及系统
TWI789980B (zh) * 2021-11-05 2023-01-11 南臺學校財團法人南臺科技大學 肌力評估裝置、方法及系統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运动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梁杰等;《江苏医药》;20191111;第45卷(第9期);第899-904页 *
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及其与功能的相关性;王剑雄等;《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0105;第20卷(第12期);第1105-110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78564A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ause et al. Measurement of ankle dorsiflexion: a comparison of active and passive techniques in multiple positions.
Malfait et al. How reliable are lower limb kinematics and kinetics during a drop vertical jump?
US6678549B2 (en) Combined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
Mendes et al. Hamstring stiffness pattern during contraction in healthy individuals: analysis by ultrasound-based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Mabrouk et al. Robust longitudinal ankle edema assessment using wearable bioimpedance spectroscopy
Berry et al. Resisted side stepping: the effect of posture on hip abductor muscle activation
Cobian et al. Knee extensor rate of torque development before and after arthroscopic partial meniscectomy, with analysis of neuromuscular mechanisms
Brown et al. Hip muscle response to a fatiguing run in females with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Claiborne et al.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cardinal plane isokinetic hip torque and EMG
Herrera-González et al. Knee functional state classification using 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and goniometric signals by means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Garcia et al. Optimal joint positions for manual isometric muscle testing
Mabrouk et al. Robust method for mid-activity tracking and evaluation of ankle health post-injury
Drapeaux et al. A comparison of inertial motion capture systems: DorsaVi and Xsens
Holm et al. Intrarater reliability and agreement of recommended performance-based tests and common muscle function tests in knee osteoarthritis
Krishnan et al. Quadriceps and hamstrings muscle control in athletic males and females
CN116978564B (zh) 一种股四头肌肌肉质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Myers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rectus femoris morphology across different knee flexion positions
Slane et al. Evidence of patellar tendon buckling during passive knee extension
Dunne et al. Validity, reliability, minimal detectable change, and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for hhd and portable fixed frame isometric hip and groin strength testing: A comparison of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testing methods
Krishnan et al. Variability in antagonist muscle activity and peak torque during isometric knee strength testing
Chen et al. Direct measurement of elbow joint angle using galvanic couple system
Critcher et al. Localized Multi-Site Knee Bioimpedance as a Predictor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ssociated Pain Within Older Adults During Free-Living
Kahn et al. Upper limb associated reac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vement kinematics and muscle activity in seated versus walking testing
Cop et al. The Simultaneous Model-Based Estimation of Joint, Muscle, and Tendon Stiffness is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Tendon Force-Strain Relationship
Ozmen et al. Mid-activity and at-home wearable bioimpedance elucidates an interpretable digital biomarker of muscle fatigu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