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74490A - 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74490A
CN116974490A CN202311089527.1A CN202311089527A CN116974490A CN 116974490 A CN116974490 A CN 116974490A CN 202311089527 A CN202311089527 A CN 202311089527A CN 116974490 A CN116974490 A CN 116974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loud
local
value
sma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895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席利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olian St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olian 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olian St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olian 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895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744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74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7449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2Securing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3Clustering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response ti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Management of blo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涉及大数据存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多个来源采集数据,将其传输至云端,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数据存储在云端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通过聚类算法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根据可视化展示的结果,确定中心云数据中心和边缘节点的位置和数量,合理规划数据的分布和复制策略。本发明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可以将数据分成多份进行存储,进一步提高了数据访问速度的同时,从而提高了服务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还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异常情况、危险数据或者欺诈行为,进而能够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的大数据存储方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存储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大数据”,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大数据存储领域,混合云、多云是未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主流发展方向,但是目前混合云、多云方案落地面临复杂的大数据存储问题,而多云集群的数据管理与控制则是处理该问题的核心之一,并且在多端云计算集群中,数据可能会跨越多个地理位置存储,涉及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密和权限控制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异常情况、错误或者欺诈行为。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数据可能会跨越多个地理位置存储,涉及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密和权限控制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异常情况、错误或者欺诈行为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多个来源采集数据,将其传输至云端,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数据存储在云端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
S2、通过聚类算法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
S3、根据可视化展示的结果,确定中心云数据中心和边缘节点的位置和数量,合理规划数据的分布和复制策略;
S4、搭建中心云数据中心,配置硬件资源和网络连接,并安装和配置分布式存储系统;
S5、在边缘节点上部署存储节点,并安装和配置分布式存储系统客户端,通过配置硬件资源和网络连接与中心云数据中心进行通信和数据同步;
S6、利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将大数据划分成若干较小块数据,并按需求分发和复制到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和储存;
S7、定期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并在需要时进行恢复;
S8、对存储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通过通信协议传输至分布式存储系统中;
S9、分布式存储系统接收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并进行解密,并利用局部离群因子算法对解密得到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识别潜在的危险数据。
优选的,所述从多个来源采集数据,将其传输至云端,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数据存储在云端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包括以下步骤:
S11、获取采集的多个来源相对应的重复数据、缺失值和异常值,并对重复数、缺失值和异常值据进行去噪、滤波及平滑处理;
S12、将采集的多个来源的数据中未处理的数据行进行联结,生成一个新的数据表,通过外部键值将不同的数据表进行关联,生成一个完整的数据表,并得到准确数据集;
S13、对准确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排除无关特征,并得到多个来源数据的特征参数,并将特征参数进行可视化展示。
优选的,所述将采集的多个来源的数据中未处理的数据进行联结,生成一个新的数据表,通过外部键值将不同的数据表进行关联,生成一个完整的数据表,并得到准确数据集包括以下步骤:
S121、确定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外键关系;
S122、根据需要将不同数据表中的数据行相互联结,创建一个新的数据表,并通过指定的外部键值进行关联;
S123、通过SQL语句中的JOIN操作符,将需要联结的数据表连接在一起;
S124、在进行联结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得到满足;
S125、完成联结后,插入测试数据检查联结结果是否正确,确保能够正确地被识别和关联,并得到准确数据集。
优选的,所述通过聚类算法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包括以下步骤:
S21、预设聚类参数组合列表;
S22、以待提取对象当前特征数据作为聚类的数据集进行聚类初始化;
S23、通过聚类算法对数据集进行聚类,得到所有簇的集合;
S24、根据统计数据得到的集合进行删除处理,剔除集合中不属于特征区域的簇;
S25、采用集合中删除处理后的簇对特征区域进行更新,确定特征数据。
优选的,所述预设聚类参数组合列表包括以下步骤:
S211、从样本中随机的选择C个数据作为初始簇类中心点;
S212、通过划分算法对数据对象进行聚类,直到质心大小不再变化;
S213、计算误差平方和,通过C值的大小计算SC的取值;
S214、重复S211-S213的步骤,直到C值计算完成;
S215、步骤S211-S214重复进行预设次数,求出SC的平均值;
S216、选取最小的SC值,将其对应的C值作为最佳的聚类个数。
优选的,所述利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将大数据划分成较小块数据,并按需求分发和复制到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和储存包括以下步骤:
S61、将大数据切分成可处理的若干较小块数据,并将较小块定义为Input Split;
S62、编写一个Map函数,将若干较小块数据转换为键值对形式,并针对每个InputSplit,执行映射操作;
S61、将映射输出的键值对根据键进行分区,并按键进行排序;
S62、在映射结果分区之后,通过规约函数对每个分区内的数据进行局部聚合;
S65、编写一个Reduce函数,对每个键的所有值进行聚合,并按照键对规约后的数据进行分组,执行缩减操作;
S66、将最终的缩减结果分发和复制到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和储存。
优选的,所述分布式存储系统接收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并进行解密,并利用局部离群因子算法对解密得到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识别潜在的危险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S91、分布式存储系统首先接收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对较小块数据进行解密,获得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
S92、计算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K近邻距离和局部可达密度,通过比较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局部可达密度与其K近邻的局部可达密度,计算局部离群因子值;
S93、设定局部离群因子值的阈值,若某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局部离群因子值大于设定的阈值,将其视为异常值,得到潜在的危险数据。
优选的,所述计算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K近邻距离和局部可达密度,通过比较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局部可达密度与其K近邻的局部可达密度,计算局部离群因子值包括以下步骤:
S921、对于每个较小块数据的解密得到的较小块数据,构建特征矩阵,其中,每行代表一个较小块数据,每列代表一个特征;
S922、使用欧氏距离计算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之间的距离,以量化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
S923、选择最优的K值,对于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找到其距离最近的K个邻居,并记录K个邻居在特征矩阵的位置;
S924、对于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和它的某个K近邻,分别计算可达距离、局部可达密度及局部离群因子值;
S925、根据可达距离、局部可达密度及局部离群因子值得出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周围邻居的密集程度,评估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异常程度,并按照局部离群因子值对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进行排序。
优选的,所述对于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和它的某个K近邻,分别计算可达距离、局部可达密度及局部离群因子值包括以下步骤:
S9241、对于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和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一个K近邻,计算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与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一个K近邻之间的实际距离和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一个K近邻与其所有K近邻之间的最大距离之间的较大值,得出可达距离;
S9242、利用K值除以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得到其K近邻的可达距离之和,得出局部可达密度;
S9243、为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K近邻的局部可达密度之和除以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自身的局部可达密度再除以K值,得出局部离群因子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数据分析与展示模块、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数据规划模块、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模块、边缘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模块、数据分发与复制模块、数据备份与恢复模块、数据加密与传输模块及解密与异常检测模块;
其中,所述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用于从多个来源采集数据,将其传输至云端,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数据存储在云端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
所述数据分析与展示模块,用于通过聚类算法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
所述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数据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场景和需求,确定中心云数据中心和边缘节点的位置和数量,合理规划数据的分布和复制策略;
所述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模块,用于搭建中心云数据中心,配置硬件资源和网络连接,并安装和配置分布式存储系统;
所述边缘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模块,用于在边缘节点上部署存储节点,并安装和配置分布式存储系统客户端,通过配置硬件资源和网络连接与中心云数据中心进行通信和数据同步;
所述数据分发与复制模块,用于利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将大数据划分成若干较小块数据,并按需求分发和复制到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和储存;
所述数据备份与恢复模块,用于定期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并在需要时进行恢复;
所述数据加密和传输模块,用于对存储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通过通信协议传输至分布式存储系统中;
所述解密与异常检测模块,用于分布式存储系统接收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并进行解密,并利用局部离群因子算法对解密得到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识别潜在的危险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可以将数据分成多份进行存储,通过多台机器同时读写数据,进一步提高了数据访问速度的同时,还能减轻单台服务器的压力,提高了服务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且在多端云计算集群中,可以设置数据备份节点,当部分节点出现状况时,备份节点可以自动替代原节点,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连续性,从而还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异常情况、危险数据或者欺诈行为,进而能够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的大数据存储方式。
2、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得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特征提取和选择,并且通过提取关键特征或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可以减少数据的维度,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3、通过聚类算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大规模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模式和关联,通过将相似的数据点聚集在一起形成簇或类别,使得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结构和内在关系,可视化展示聚类结果可以直观地呈现数据的模式和分布,帮助用户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并且与传统聚类算法相比,本发明采用的改进的聚类算法不仅能够有效的自动确定簇的个数,而且适用于多维的数据。
4、通过对较小块数据并进行加密解密,使得通过加密数据块,可以保护数据的隐私和机密性,只有在解密之后,数据才能被正常处理和分析,从而有助于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并且利用局部离群因子算法对解密得到的数据块进行异常值检测,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数据或异常情况,从而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潜在的数据安全问题、网络攻击或其他异常事件,进而有助于提高数据安全性、减少风险,同时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多个来源采集数据,将其传输至云端,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数据存储在云端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
S2、通过聚类算法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
具体的,通过将聚类结果可视化展示,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结构。通过图表、图形和可交互的界面,可以深入分析和探索聚类结果,并揭示数据中的信息和见解。
S3、根据可视化展示的结果,确定中心云数据中心和边缘节点的位置和数量,合理规划数据的分布和复制策略;
S4、搭建中心云数据中心,配置硬件资源和网络连接,并安装和配置分布式存储系统;
具体的,配置硬件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交换机等。根据需求和预估的数据量进行容量规划,确保足够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
具体的,配置网络连接,包括内部局域网(LAN)和外部互联网连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带宽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
具体的,为服务器安装操作系统(如Linux),并根据分布式存储系统的选择安装相应的软件(如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Ceph等)。
S5、在边缘节点上部署存储节点,并安装和配置分布式存储系统客户端,通过配置硬件资源和网络连接与中心云数据中心进行通信和数据同步;
S6、利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将大数据划分成若干较小块数据,并按需求分发和复制到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和储存;
S7、定期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并在需要时进行恢复;
S8、对存储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通过通信协议传输至分布式存储系统中;
具体的,常见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如AES、DES等)。根据所选加密算法,生成相应的密钥。
S9、分布式存储系统接收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并进行解密,并利用局部离群因子算法对解密得到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识别潜在的危险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多个来源采集数据,将其传输至云端,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数据存储在云端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包括以下步骤:
S11、获取采集的多个来源相对应的重复数据、缺失值和异常值,并对重复数、缺失值和异常值据进行去噪、滤波及平滑处理;
S12、将采集的多个来源的数据中未处理的数据行进行联结,生成一个新的数据表,通过外部键值将不同的数据表进行关联,生成一个完整的数据表,并得到准确数据集;
S13、对准确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排除无关特征,并得到多个来源数据的特征参数,并将特征参数进行可视化展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采集的多个来源的数据中未处理的数据进行联结,生成一个新的数据表,通过外部键值将不同的数据表进行关联,生成一个完整的数据表,并得到准确数据集包括以下步骤:
S121、确定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外键关系;
S122、根据需要将不同数据表中的数据行相互联结,创建一个新的数据表,并通过指定的外部键值进行关联;
S123、通过SQL语句中的JOIN操作符,将需要联结的数据表连接在一起;
S124、在进行联结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得到满足;
S125、完成联结后,插入测试数据检查联结结果是否正确,确保能够正确地被识别和关联,并得到准确数据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聚类算法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包括以下步骤:
S21、预设聚类参数组合列表;
S22、以待提取对象当前特征数据作为聚类的数据集进行聚类初始化;
S23、通过聚类算法对数据集进行聚类,得到所有簇的集合;
S24、根据统计数据得到的集合进行删除处理,剔除集合中不属于特征区域的簇;
S25、采用集合中删除处理后的簇对特征区域进行更新,确定特征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聚类参数组合列表包括以下步骤:
S211、从样本中随机的选择C个数据作为初始簇类中心点;
S212、通过划分算法对数据对象进行聚类,直到质心大小不再变化;
S213、计算误差平方和,通过C值的大小计算SC的取值;
S214、重复S211-S213的步骤,直到C值计算完成;
S215、步骤S211-S214重复进行预设次数,求出SC的平均值;
S216、选取最小的SC值,将其对应的C值作为最佳的聚类个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将大数据划分成较小块数据,并按需求分发和复制到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和储存包括以下步骤:
S61、将大数据切分成可处理的若干较小块数据,并将较小块定义为Input Split;
S62、编写一个Map函数,将若干较小块数据转换为键值对形式,并针对每个InputSplit,执行映射操作;
S61、将映射输出的键值对根据键进行分区,并按键进行排序;
S62、在映射结果分区之后,通过规约函数对每个分区内的数据进行局部聚合;
S65、编写一个Reduce函数,对每个键的所有值进行聚合,并按照键对规约后的数据进行分组,执行缩减操作;
S66、将最终的缩减结果分发和复制到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和储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布式存储系统接收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并进行解密,并利用局部离群因子算法对解密得到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识别潜在的危险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S91、分布式存储系统首先接收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对较小块数据进行解密,获得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
S92、计算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K近邻距离和局部可达密度,通过比较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局部可达密度与其K近邻的局部可达密度,计算局部离群因子值;
S93、设定局部离群因子值的阈值,若某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局部离群因子值大于设定的阈值,将其视为异常值,得到潜在的危险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K近邻距离和局部可达密度,通过比较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局部可达密度与其K近邻的局部可达密度,计算局部离群因子值包括以下步骤:
S921、对于每个较小块数据的解密得到的较小块数据,构建特征矩阵,其中,每行代表一个较小块数据,每列代表一个特征;
S922、使用欧氏距离计算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之间的距离,以量化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
S923、选择最优的K值,对于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找到其距离最近的K个邻居,并记录K个邻居在特征矩阵的位置;
S924、对于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和它的某个K近邻,分别计算可达距离、局部可达密度及局部离群因子值;
S925、根据可达距离、局部可达密度及局部离群因子值得出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周围邻居的密集程度,评估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异常程度,并按照局部离群因子值对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进行排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于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和它的某个K近邻,分别计算可达距离、局部可达密度及局部离群因子值包括以下步骤:
S9241、对于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和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一个K近邻,计算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与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一个K近邻之间的实际距离和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一个K近邻与其所有K近邻之间的最大距离之间的较大值,得出可达距离;
S9242、利用K值除以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得到其K近邻的可达距离之和,得出局部可达密度;
S9243、为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K近邻的局部可达密度之和除以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自身的局部可达密度再除以K值,得出局部离群因子值。
具体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使用相应的密钥或密码对加密后的存储的较小块数据进行解密,以还原出明文的较小块数据。将解密得到的较小块数据按照预定的格式(例如CSV或JSON等)进行整理和存储,以备后续处理和分析使用。局部离群因子算法(Local OutlierFactor,LOF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异常检测算法,其主要思想是通过比较数据点周围邻居的密集程度,来评估该数据点是否为异常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数据分析与展示模块、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数据规划模块、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模块、边缘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模块、数据分发与复制模块、数据备份与恢复模块、数据加密与传输模块及解密与异常检测模块;
其中,所述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用于从多个来源采集数据,将其传输至云端,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数据存储在云端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
所述数据分析与展示模块,用于通过聚类算法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
所述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数据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场景和需求,确定中心云数据中心和边缘节点的位置和数量,合理规划数据的分布和复制策略;
所述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模块,用于搭建中心云数据中心,配置硬件资源和网络连接,并安装和配置分布式存储系统;
所述边缘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模块,用于在边缘节点上部署存储节点,并安装和配置分布式存储系统客户端,通过配置硬件资源和网络连接与中心云数据中心进行通信和数据同步;
所述数据分发与复制模块,用于利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将大数据划分成若干较小块数据,并按需求分发和复制到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和储存;
所述数据备份与恢复模块,用于定期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并在需要时进行恢复;
所述数据加密和传输模块,用于对存储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通过通信协议传输至分布式存储系统中;
所述解密与异常检测模块,用于分布式存储系统接收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并进行解密,并利用局部离群因子算法对解密得到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识别潜在的危险数据。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得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特征提取和选择,并且通过提取关键特征或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可以减少数据的维度,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通过聚类算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大规模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模式和关联,通过将相似的数据点聚集在一起形成簇或类别,使得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结构和内在关系,可视化展示聚类结果可以直观地呈现数据的模式和分布,帮助用户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并且与传统聚类算法相比,本发明采用的改进的聚类算法不仅能够有效的自动确定簇的个数,而且适用于多维的数据。通过对较小块数据并进行加密解密,使得通过加密数据块,可以保护数据的隐私和机密性,只有在解密之后,数据才能被正常处理和分析,从而有助于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并且利用局部离群因子算法对解密得到的数据块进行异常值检测,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数据或异常情况,从而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潜在的数据安全问题、网络攻击或其他异常事件,进而有助于提高数据安全性、减少风险,同时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多个来源采集数据,将其传输至云端,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数据存储在云端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
S2、通过聚类算法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
S3、根据可视化展示的结果,确定中心云数据中心和边缘节点的位置和数量,合理规划数据的分布和复制策略;
S4、搭建中心云数据中心,配置硬件资源和网络连接,并安装和配置分布式存储系统;
S5、在边缘节点上部署存储节点,并安装和配置分布式存储系统客户端,通过配置硬件资源和网络连接与中心云数据中心进行通信和数据同步;
S6、利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将大数据划分成若干较小块数据,并按需求分发和复制到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和储存;
S7、定期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并在需要时进行恢复;
S8、对存储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通过通信协议传输至分布式存储系统中;
S9、分布式存储系统接收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并进行解密,并利用局部离群因子算法对解密得到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识别潜在的危险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多个来源采集数据,将其传输至云端,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数据存储在云端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包括以下步骤:
S11、获取采集的多个来源相对应的重复数据、缺失值和异常值,并对重复数、缺失值和异常值据进行去噪、滤波及平滑处理;
S12、将采集的多个来源的数据中未处理的数据行进行联结,生成一个新的数据表,通过外部键值将不同的数据表进行关联,生成一个完整的数据表,并得到准确数据集;
S13、对准确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排除无关特征,并得到多个来源数据的特征参数,并将特征参数进行可视化展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采集的多个来源的数据中未处理的数据进行联结,生成一个新的数据表,通过外部键值将不同的数据表进行关联,生成一个完整的数据表,并得到准确数据集包括以下步骤:
S121、确定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外键关系;
S122、根据需要将不同数据表中的数据行相互联结,创建一个新的数据表,并通过指定的外部键值进行关联;
S123、通过SQL语句中的JOIN操作符,将需要联结的数据表连接在一起;
S124、在进行联结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得到满足;
S125、完成联结后,插入测试数据检查联结结果是否正确,确保能够正确地被识别和关联,并得到准确数据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聚类算法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包括以下步骤:
S21、预设聚类参数组合列表;
S22、以待提取对象当前特征数据作为聚类的数据集进行聚类初始化;
S23、通过聚类算法对数据集进行聚类,得到所有簇的集合;
S24、根据统计数据得到的集合进行删除处理,剔除集合中不属于特征区域的簇;
S25、采用集合中删除处理后的簇对特征区域进行更新,确定特征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聚类参数组合列表包括以下步骤:
S211、从样本中随机的选择C个数据作为初始簇类中心点;
S212、通过划分算法对数据对象进行聚类,直到质心大小不再变化;
S213、计算误差平方和,通过C值的大小计算SC的取值;
S214、重复S211-S213的步骤,直到C值计算完成;
S215、步骤S211-S214重复进行预设次数,求出SC的平均值;
S216、选取最小的SC值,将其对应的C值作为最佳的聚类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将大数据划分成较小块数据,并按需求分发和复制到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和储存包括以下步骤:
S61、将大数据切分成可处理的若干较小块数据,并将较小块定义为Input Split;
S62、编写一个Map函数,将若干较小块数据转换为键值对形式,并针对每个InputSplit,执行映射操作;
S61、将映射输出的键值对根据键进行分区,并按键进行排序;
S62、在映射结果分区之后,通过规约函数对每个分区内的数据进行局部聚合;
S65、编写一个Reduce函数,对每个键的所有值进行聚合,并按照键对规约后的数据进行分组,执行缩减操作;
S66、将最终的缩减结果分发和复制到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和储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存储系统接收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并进行解密,并利用局部离群因子算法对解密得到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识别潜在的危险数据包括以下步骤:
S91、分布式存储系统首先接收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对较小块数据进行解密,获得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
S92、计算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K近邻距离和局部可达密度,通过比较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局部可达密度与其K近邻的局部可达密度,计算局部离群因子值;
S93、设定局部离群因子值的阈值,若某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局部离群因子值大于设定的阈值,将其视为异常值,得到潜在的危险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K近邻距离和局部可达密度,通过比较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局部可达密度与其K近邻的局部可达密度,计算局部离群因子值包括以下步骤:
S921、对于每个较小块数据的解密得到的较小块数据,构建特征矩阵,其中,每行代表一个较小块数据,每列代表一个特征;
S922、使用欧氏距离计算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之间的距离,以量化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
S923、选择最优的K值,对于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找到其距离最近的K个邻居,并记录K个邻居在特征矩阵的位置;
S924、对于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和它的某个K近邻,分别计算可达距离、局部可达密度及局部离群因子值;
S925、根据可达距离、局部可达密度及局部离群因子值得出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周围邻居的密集程度,评估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异常程度,并按照局部离群因子值对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进行排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每个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和它的某个K近邻,分别计算可达距离、局部可达密度及局部离群因子值包括以下步骤:
S9241、对于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和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一个K近邻,计算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与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一个K近邻之间的实际距离和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一个K近邻与其所有K近邻之间的最大距离之间的较大值,得出可达距离;
S9242、利用K值除以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得到其K近邻的可达距离之和,得出局部可达密度;
S9243、为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的K近邻的局部可达密度之和除以较小块数据的数据点自身的局部可达密度再除以K值,得出局部离群因子值。
10.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系统,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数据分析与展示模块、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数据规划模块、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模块、边缘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模块、数据分发与复制模块、数据备份与恢复模块、数据加密与传输模块及解密与异常检测模块;
其中,所述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用于从多个来源采集数据,将其传输至云端,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数据存储在云端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
所述数据分析与展示模块,用于通过聚类算法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
所述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数据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场景和需求,确定中心云数据中心和边缘节点的位置和数量,合理规划数据的分布和复制策略;
所述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模块,用于搭建中心云数据中心,配置硬件资源和网络连接,并安装和配置分布式存储系统;
所述边缘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模块,用于在边缘节点上部署存储节点,并安装和配置分布式存储系统客户端,通过配置硬件资源和网络连接与中心云数据中心进行通信和数据同步;
所述数据分发与复制模块,用于利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将大数据划分成若干较小块数据,并按需求分发和复制到边缘节点上进行处理和储存;
所述数据备份与恢复模块,用于定期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并在需要时进行恢复;
所述数据加密和传输模块,用于对存储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通过通信协议传输至分布式存储系统中;
所述解密与异常检测模块,用于分布式存储系统接收加密后的较小块数据并进行解密,并利用局部离群因子算法对解密得到的较小块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识别潜在的危险数据。
CN202311089527.1A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Withdrawn CN1169744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89527.1A CN116974490A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89527.1A CN116974490A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74490A true CN116974490A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5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89527.1A Withdrawn CN116974490A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744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20345A (zh) * 2023-11-15 2024-02-06 北京宝联之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和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17608499A (zh) * 2024-01-23 2024-02-27 山东华夏高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数据优化存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20345A (zh) * 2023-11-15 2024-02-06 北京宝联之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和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17520345B (zh) * 2023-11-15 2024-04-23 北京宝联之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和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17608499A (zh) * 2024-01-23 2024-02-27 山东华夏高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数据优化存储方法
CN117608499B (zh) * 2024-01-23 2024-04-05 山东华夏高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数据优化存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5390B (zh) 一种基于设备画像的物联网设备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200389495A1 (en) Secure policy-controlled processing and auditing on regulated data sets
CN116974490A (zh) 一种基于多端云计算集群的大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10290522B (zh) 用于移动设备的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Stewart et al. A novel intrusion detection mechanism for scada systems which automatically adapts to network topology changes
CN114021168B (zh) 基于联邦学习的地铁基坑开挖风险识别方法及装置
US11159564B2 (en) Detecting zero-day attacks with unknown signatures via mining correlation in behavioral change of entities over time
Yang et al. The tradeoff between privacy and accuracy in anomaly detection using federated xgboost
Shakya et al. Feature selection 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DBSCAN, K-Mean++ and SMO algorithms
CN111343169B (zh) 一种工控环境下安全资源汇聚与情报共享的系统及方法
Mbow et al. An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for imbalanced dataset based on deep learning
CN115632839B (zh) 一种智慧校园环境网络监管方法和系统
El Alaoui et al. Network security strategies in big data context
CN116680704A (zh) 一种用于客户端的数据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
Brandao et al. Log Files Analysis for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önmez et al. Anomaly detection using data mining methods in it systems: a decision support application
Nathiya et al. An effective way of clou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using decision tre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Naïve bayes algorithm
Rajawat et al. Analysis assaulting pattern for the security problem monitoring in 5G‐enabled sensor network systems with big data environment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machine learning
US20230017839A1 (en) Risk analysis result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CN107229743B (zh) 一种商务管理用大数据分类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10912933A (zh) 一种基于被动测量的设备识别方法
CN114039837B (zh) 告警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827379A (zh) 异常进程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189966A (zh) 区块链隐私数据加解密服务系统
CN117640432B (zh) 分布式数据中心运维监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103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