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72815B - 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72815B CN116972815B CN202310976576.0A CN202310976576A CN116972815B CN 116972815 B CN116972815 B CN 116972815B CN 202310976576 A CN202310976576 A CN 202310976576A CN 116972815 B CN116972815 B CN 1169728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bservation
- ship
- salt
- rod
- frontal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352 surfa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888 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phagocytosi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AMHIJMKZPBMCKI-PKLGAXGESA-N ctds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S(O)(=O)=O)[C@@H]2O[C@H](COS(O)(=O)=O)[C@H]1O[C@H]([C@@H]([C@H]1OS(O)(=O)=O)OS(O)(=O)=O)O[C@H](CO)[C@H]1O[C@@H](O[C@@H]1CO)[C@H](OS(O)(=O)=O)[C@@H](OS(O)(=O)=O)[C@@H]1O[C@@H](O[C@@H]1CO)[C@H](OS(O)(=O)=O)[C@@H](OS(O)(=O)=O)[C@@H]1O[C@@H](O[C@@H]1CO)[C@H](OS(O)(=O)=O)[C@@H](OS(O)(=O)=O)[C@@H]1O[C@@H](O[C@@H]1CO)[C@H](OS(O)(=O)=O)[C@@H](OS(O)(=O)=O)[C@@H]1O[C@@H](O[C@@H]1CO)[C@H](OS(O)(=O)=O)[C@@H](OS(O)(=O)=O)[C@@H]1O2 AMHIJMKZPBMCKI-PKLGAXGE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05 fresh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3/00—Survey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pen water, e.g. sea, lake, river or cana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若干个GPS漂流瓶、无人机、定点船和走航船,定点船通过连接有坐底架,定点船的底部安装有锚碇温盐链,走航船的底部搭载有走航ADCP组件和温盐杆组件,基于多平台的海洋观测方法,将定点观测、走航观测、表面观测整合成一套相对完善且具有较高分辨率的观测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河口羽流锋面的三维观测,包括利用坐底架和锚碇温盐链进行定点观测,利用船载ADCP和走航温盐链进行走航观测,利用无人机进行表面摄影观测,利用GPS漂流浮标进行表面追踪观测,克服了单一观测手段的缺点。本发明对于观测羽流锋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且对于发展羽流锋面的三维立体观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观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相比大尺度海洋现象,现阶段对河口羽流锋面过程认识有限,对其进行高分辨率的三维观测是研究河口羽流锋面的关键,同时也是难点之一。对于海洋锋面的观测通常是基于遥感技术的卫星观测,少数包括船载水文观测和Argo观测。相对于空间尺度仅有几十米到几百米的河口小尺度羽流锋面过程而言,遥感资料的分辨率通常无法满足研究需求,而Argo观测一般适用于深水区域,所以就需要高分辨率的船载水文观测,结合坐底观测提供的底边界信息,锚系温盐链提供的垂向信息,以及GPS漂流浮标和无人机提供的表面信息,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高分辨率三维立体观测系统。
走航观测和定点观测是两种最常见的船载观测方法,且两种方法在其他河口锋面的观测中已经得到过成功应用。但目前对河口羽流锋面的观测缺乏完整的观测方案,如此存在诸多弊端,例如,由于仪器入水深度、观测盲区等因素的存在,大部分船载观测设备能走航观测锋面的三维结构变化但很难捕捉最上层和最底层内的水文要素和流动信息,无人机和GPS漂流浮标表面观测能提供表面信息但缺乏锋面垂向结构信息,坐底观测能提供底边界层内的详细信息但对中上层的观测能力有限,定点剖面观测能抓住锋面垂向结构但很难刻画锋面传播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此这就需要各种观测平台有机结合,克服单一观测方式的不足,充分发挥各种观测手段的优势。由于锋面是一个不断传播的现象,具有复杂的动力过程和三维结构,因此其观测系统的设计、观测方法的选择以及观测方案的实施都需要进行系统考虑,单一的观测方法很难对锋面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观测,因此需要整合多平台的各种观测手段,对河口羽流锋面的观测方法进行系统阐述。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本发明研究各种观测方法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观测手段的优势,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目的是提供一种河口羽流锋面的观测方法,以基于多种观测平台利用多种观测手段实现河口羽流锋面的三维立体观测。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观测系统包括坐底架、锚系温盐链、GPS漂流浮标、无人机、定点船和走航船,其中,无人机以定点船为起降平台,坐底架和锚系温盐链由定点船下放,坐底架内装配有坐底ADCP、坐底ADV、坐底CTD、坐底浊度计,坐底ADCP为垂直向上设置, 坐底ADV为垂直向下设置,坐底架顶端通过连接绳连接有坐底架浮球;锚系温盐链包括锚链,锚链的顶端连接有锚系温盐链浮球,锚链自上至下绑定有若干台锚系CTD,锚链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绑定有锚系浊度仪,锚链的底端通过声学释放器连接有配重块;
走航船搭载有走航ADCP组件和温盐杆组件,走航ADCP组件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下端通过连接杆连接走航ADCP,温盐杆组件包括温盐杆,温盐杆上安装有若干台走航CTD,温盐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动圆环,温盐杆的底端安装有单向滚轮,滚轮连接有伸缩绳,温盐杆倾斜角度可调节;
走航船在锋面两侧间隔1海里的地方释放若干排GPS漂流浮标,每排若干个;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坐底架定点观测:利用无人机及望远镜确定锋面大致位置,在锋面传播路径处利用船载声纳扫描海底地形,在地势平坦处利用船只下放已安装观测设备的坐底架,用于观测锋面经过前后底边界层内的水文要素差异以及整个垂向剖面的流速大小;同时利用船只在坐底架位附近抛锚进行看守,抛锚地距坐底架距离大于与定点船的水平距离;
S2、锚系温盐链定点观测:在坐底架附近布放一条锚系温盐链,总长度小于局地水深,仪器布放上层密下层疏,用于测量锋面传播前后水体垂向温度、盐度、浊度差异;
S3、走航ADCP和温盐杆走航观测:在定点观测的同时,进行同步的走航观测,走航船船速控制在1~2节;通过支架将向下打的走航ADCP 固定在船体一侧,用于测量航线断面上流速剖面;
同时在走航船的另一侧安装一条温盐杆,用于观测锋面两侧温盐结构的变化;温盐杆长度小于局地水深,可以根据关注的水层通过收缩绳调整温盐杆倾斜角度;观察走航CTD入水深度、温盐杆倾斜角度和局地水深,保证最上层的走航CTD既不出水温盐杆也不触底;温盐杆底部的具有单向滚动功能的滚轮连接收缩绳,一旦温盐杆触底将带动滚轮滚动,收缩伸缩绳,增大温盐杆倾斜角度;
走航观测的具体步骤为:从距锋面前端 1海里的位置开始降低走航船船速,进行跨锋面的走航观测,当经过锋面时,继续降低船速;直等到锋面经过船的位置并离开1 海里后,完成一次单向跨锋面观测,然后调转航向,反向观测;若仅关注锋面传播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可以减小沿锋面走航路线长度,立即调转航向;若还关注锋面两侧沿锋面方向的水文变化,先沿平行与锋面的方向观测1海里,再调转航向,依此循环往复,走航路线呈S型;
S4、GPS漂流浮标表面观测:利用走航船在锋面两侧间隔1海里的地方释放若干排GPS漂流浮标,追踪表层水体运动,分析锋面对物质水平输运过程的影响,同时在无人机拍摄范围内投放 GPS漂流浮标,校准无人机拍摄的表面流场;在航次结束后,根据实际条件,对GPS漂流浮标进行回收;
S5、无人机表面观测:以定点船作为起降平台,利用无人机进行锋面处表面水色的连续拍摄;无人机静止,镜头俯仰角90°,垂直于海面;
S6、通过以上步骤即实现了河口羽流锋面的三维观测。
作为优选方案,坐底架包括呈立方体的观测平台支架,观测平台支架内部设有固定仪器用的活动杆,观测平台支架的底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腿,四条支腿的上下部通过固定横杆连接固定,坐底CTD和坐底浊度计分别固定安装在支腿上。
作为优选方案,锚链上绑定的7台锚系CTD,位于上层的第1~4台锚系CTD间隔为1m,位于下层的第4~7台锚系CTD间隔为2 m,锚系温盐链长度为11 m。
作为优选方案,走航ADCP垂直向下,入水深度为1 m。
作为优选方案,GPS漂流浮标包括GPS定位器,GPS定位器的底端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浮体,浮体的底部连接有十字形的卡板。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4中的无人机拍摄范围拟定为 100 m×100 m。
作为优选方案,走航船在锋面两侧间隔数1海里释放4排共计24个GPS漂流浮标。
作为优选方案,温盐杆上安装有10台走航CTD。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多平台的海洋观测方法,将定点观测、走航观测、表面观测整合成一套相对完善且具有较高分辨率的观测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河口羽流锋面的三维观测,包括利用坐底架和温盐链进行定点观测,利用走航ADCP和温盐杆进行走航观测,利用无人机进行表面摄影观测,利用GPS漂流浮标进行表面追踪观测,克服了单一观测手段的缺点。鉴于当前对河口羽流锋面的观测手段极为有限,且没有成熟的观测系统作为参考,因此本发明对于观测羽流锋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且对于发展羽流锋面的三维立体观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 为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 为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平面示意图;
图3 为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立体示意图;
图4 为本发明坐底架结构示意图;
图5 为本发明锚碇温盐链结构示意图;
图6 为本发明走航ADCP结构示意图;
图7 为本发明走航温盐杆结构示意图;
图8 为本发明GPS漂流浮标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坐底架,101观测平台支架,102活动杆,103支腿,104固定横杆,105配重圆盘,106坐底ADCP,107ADV,108坐底CTD,109坐底浊度计,110连接绳,111坐底架浮球;2锚系温盐链,201锚链,202锚系CTD,203锚系浊度计,204声学释放器,205配重块,206锚系温盐链浮球;3走航ADCP组件,301固定支架,302连接杆,303走航ADCP;4温盐杆组件,401活动圆环,402温盐杆,403走航CTD,404滚轮,405伸缩绳;5GPS漂流浮标,501GPS定位器,502支撑杆,503浮体,504卡板;6无人机;7定点船;8走航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各种海洋调查方法提供一种精度较高且适用性广的测量河口羽流锋面的温度、盐度、浊度、流速等特征参数的一整套观测系统,主要是应用于河口羽流锋这一类海洋小尺度特征现象的观测和分析,可适用于海洋温度、盐度、密度、浊度、流速等锋面的特征参数信息的提取。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为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三维观测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观测系统主要分为三种观测方法,分别是定点观测、走航观测和表面观测,每种观测方法包括两种观测手段,整个系统有六种观测手段组成。
如图2、3所示,为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三维观测系统平面和立体示意图,图2背景颜色代表黄河口水体密度的水平梯度,用来表示密度锋面。由于河口区水体密度主要是由盐度控制,同时咸淡水往往具有明显的水色差异,冲淡水较为浑浊,外海水较为清澈,因此密度锋面往往也是盐度和浊度锋面。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观测系统包括坐底架1、GPS漂流浮标5、无人机6、定点船7和走航船8,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6以定点船7为起降平台,坐底架1和锚系温盐链2由定点船7下放,坐底架1内装配有坐底ADCP106、坐底ADV107、坐底CTD108、坐底浊度计109,坐底ADCP106为垂直向上设置,用于测量整个剖面的流速情况。坐底ADV107为垂直向下设置,ADV107、坐底CTD108和坐底浊度计109,用于填补ADCP的观测盲区,以及对底边界层温盐浊度进行观测,坐底架1既能利用向下打的ADV、CTD和浊度计观测底边界内的流速和温盐浊度,也能利用向上打的ADCP观测整个剖面的流速;坐底架1包括呈立方体的观测平台支架101,观测平台支架101内部设有固定仪器用的活动杆102,观测平台支架10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腿103,四条支腿103的上下部通过固定横杆104连接固定,坐底CTD108和坐底浊度计109分别固定安装在支腿103上,其测量深度更接近底层,为保证仪器安全,坐底架1顶端通过连接绳110连接有坐底架浮球111,用来标记坐底架布放位置。如图5所示,温盐链2包括锚链201,锚链201的顶端连接有锚系温盐链浮球206,使锚系温盐链2保持竖直,锚链201自上至下绑定有7台锚系CTD202,锚链20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绑定有锚系浊度仪203,锚链201的底端通过声学释放器204和配重块205连接,保证锚系温盐链的正常回收;由于锋面位置主要出现在海水上层,所以在上层,温盐链的 CTD 间隔应当更小。锚链201上绑定的7台锚系CTD202,位于上层的第1~4台锚系CTD202间隔为1 m,位于下层的第4~7台锚系CTD202间隔为2 m,上层仪器垂向间隔较小,下层仪器垂向间隔较大,由于锋面主要出现在中上层水体中,因此这种布放方式对于锋面观测的分辨率会更高。例如图2中所示的定点船附近,在1~4 m水深处,锚系 CTD 间隔为1 m,在4~10 m水深处锚系CTD间隔为2 m(图5)。温盐链2长度为11 m,略小于低潮水深(12m),防止仪器触底。
走航船8搭载有走航ADCP组件3和温盐杆组件4,如图6所示,走航ADCP组件3包括固定支架301,固定支架301的下端通过连接杆302连接走航ADCP303,走航ADCP303垂直向下,入水深度为1 m。如图7所示,温盐杆组件4包括温盐杆402,温盐杆402上安装有10台走航CTD403,温盐杆40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动圆环401,温盐杆402的底端安装有单向滚轮404,滚轮404连接有伸缩绳405,温盐杆倾斜角度可调节。
利用走航船在锋面两侧间隔数1海里释放4排共计24个GPS漂流浮标5,如图8所示,GPS漂流浮标5包括GPS定位器501,GPS定位器501的底端连接有支撑杆502,支撑杆502的另一端连接浮体503,浮体503的底部连接有十字形的卡板504。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坐底架定点观测:利用无人机及望远镜确定锋面大致位置,在锋面传播路径处利用船载声纳扫描海底地形,在地势平坦处利用船只下放已安装观测设备的坐底架,用于观测锋面经过前后底边界层内的水文要素差异以及整个垂向剖面的流速大小;
S2、温盐链定点观测:定点船抛锚后,在定点船侧固定一条温盐链,由于船头一直迎着来流方向,所以船只的影响可以忽略。总长度小于局地水深,仪器布放上层密下层疏,用于测量锋面传播前后水体垂向温度、盐度、浊度差异;
为了保证坐底架和锚系温盐链安全,利用船只在布放位置附近抛锚进行看守,抛锚地与温盐链要间隔一定距离,避免锚绳与温盐链缠绕;
S3、走航ADCP和温盐杆走航观测:在定点观测的同时,进行同步的走航观测,为了尽量避免行船对水文要素的影响,走航船船速控制在1~2节;通过支架将向下打的走航ADCP固定在船体一侧,用于测量航线断面上流速剖面;
同时在走航船的另一侧安装一条温盐杆,用于观测锋面两侧温盐结构的变化,温盐杆长度小于局地水深,可以根据关注的水层通过收缩绳调整温盐杆倾斜角度;观察走航CTD入水深度、温盐杆倾斜角度和局地水深,保证最上层的走航CTD既不出水温盐杆也不触底;温盐杆底部的具有单向滚动功能的滚轮连接收缩绳,一旦温盐杆触底将带动滚轮滚动,收缩伸缩绳,增大温盐杆倾斜角度,避免仪器损坏。
走航观测的具体步骤为:从距锋面前端 1海里的位置开始降低走航船船速,进行跨锋面的走航观测,当经过锋面时,为了能够识别更高水平分辨率的锋面结构,继续降低船速,具体船速根据锋面的传播速度和船航行的方向进行调整;为了保证对跨锋面结构的高分辨率观测,一般情形下跨锋面观测时的船速为 1~2 节,逆水航行时船速需要更小。直等到锋面经过船的位置并离开1海里后,完成一次单向跨锋面观测,然后调转航向,反向观测;若仅关注锋面传播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可以减小沿锋面方向走航路线长度,一次单向跨锋面观测完成后立即调转航向;若还关注锋面两侧沿锋面方向的水文变化,先沿平行与锋面的方向观测1海里,再调转航向,依此循环往复,走航路线呈S型,如图2跨锋面走航路线所示;
S4、GPS漂流浮标表面观测:利用走航船在锋面两侧间隔1海里的地方释放4排共计24个GPS漂流浮标,追踪表层水体运动,分析锋面对物质水平输运过程的影响,布放数量和位置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同时在无人机6拍摄范围内投放 GPS 漂流浮标5,校准无人机6拍摄的表面流场;在航次结束后,根据实际条件,对GPS 漂流浮标5进行回收;
S5、无人机表面观测:以定点船作为起降平台,利用无人机6进行锋面处表面水色的连续拍摄(图2);无人机静止,镜头俯仰角90°,垂直于海面,便于后期处理;为了保证拍摄质量和飞行高度(我国飞行限高为 120 m),拍摄范围拟定为 100 m×100 m;实际拍摄范围也会根据观测时的气象条件进行调整。需要提前测试无人机飞行高度与拍摄范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飞行高度判断拍摄范围。建议在风力3级及以下条件下(<4 m/s)严飞行,风力5级及以上(>8 m/s)严禁飞行。下雨天禁止飞行。无人机(6)航拍时尽量以定点船为起降平台,以便收回无人机。尽量不要在走航船上使用无人机,首先走航船一直在移动,无人机降落非常困难,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其次移动的走航船距离静止航拍的无人机会越来越远,容易导致信号连接中断,设备遗失。
上述观测系统基于定点船、走航船、坐底架、温盐链、GPS漂流浮标和无人机等多个平台,整合了多种观测手段,例如,利用走航船平台可以实现跨锋面以及沿锋面的大面观测,利用定点船以及坐底架平台可以实现底边界以及中上层的定点连续观测,利用GPS漂流浮标和无人机平台可以实现表面拍摄及追踪观测,不同的观测平台及观测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
S6、通过以上步骤,实现了河口羽流锋面的三维观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小尺度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所述观测系统包括坐底架(1)、锚系温盐链(2)、GPS漂流浮标(5)、无人机(6)、定点船(7)和走航船(8),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6)以定点船(7)为起降平台,坐底架(1)和锚系温盐链(2)由定点船(7)下放,坐底架(1)内装配有坐底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106)、坐底声学多普勒流速仪(107)、坐底电导率、温度和深度仪(108)、坐底浊度计(109),坐底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106)为垂直向上设置, 坐底声学多普勒流速仪(107)为垂直向下设置,坐底架(1)顶端通过连接绳(110)连接有坐底架浮球(111);温盐链(2)包括锚链(201),锚链(201)的顶端连接有锚系温盐链浮球(206),锚链(201)自上至下绑定有若干台锚系电导率、温度和深度仪(202),锚链(20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绑定有锚系浊度仪(203),锚链(201)的底端通过声学释放器(205)连接有有配重块(204);
所述走航船(8)搭载有走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组件(3)和温盐杆组件(4),走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组件(3)包括固定支架(301),固定支架(301)的下端通过连接杆(302)连接走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303),温盐杆组件(4)包括温盐杆(402),温盐杆(402)上安装有若干台走航电导率、温度和深度仪(403),温盐杆(40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动圆环(401),温盐杆(402)的底端安装有单向滚轮(404),滚轮(404)连接有伸缩绳(405),温盐杆倾斜角度可调节;
所述走航船在锋面两侧间隔1海里释放若干排GPS漂流浮标(5);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坐底架定点观测:利用无人机及望远镜确定锋面大致位置,在锋面传播路径处利用船载声纳扫描海底地形,在地势平坦处利用船只下放已安装观测设备的坐底架,用于观测锋面经过前后底边界层内的水文要素差异以及整个垂向剖面的流速大小;同时利用船只在坐底架位附近抛锚进行看守,抛锚地距坐底架距离大于与定点船的水平距离;
S2、锚系温盐链定点观测:在坐底架附近布放一条锚系温盐链,总长度小于局地水深,仪器布放上层密下层疏,用于测量锋面传播前后水体垂向温度、盐度、浊度差异;
S3、走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和温盐杆走航观测:在定点观测的同时,进行同步的走航观测,走航船船速控制在1~2节;通过支架将向下打的走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固定在船体一侧,用于测量航线断面上流速剖面;
同时在走航船的另一侧安装一条温盐杆,用于观测锋面两侧温盐结构的变化,温盐杆长度小于局地水深,根据关注的水层增大或减小收缩绳长度增大温盐杆倾斜角度只关注上层水体;观察走航电导率、温度和深度仪入水深度、温盐杆倾斜角度和局地水深,保证最上层的走航电导率、温度和深度仪既不出水温盐杆也不触底;温盐杆底部的具有单向滚动功能的滚轮连接收缩绳,一旦温盐杆触底将带动滚轮滚动,收缩伸缩绳,增大温盐杆倾斜角度;
走航观测的具体步骤为:从距锋面前端 1000海里的位置开始降低走航船船速,进行跨锋面的走航观测,当经过锋面时,继续降低船速;直等到锋面经过船的位置并离开1000 海里后,完成一次单向跨锋面观测,然后调转航向,反向观测;若仅关注锋面传播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可以减小沿锋面走航路线长度,立即调转航向;若还关注锋面两侧沿锋面方向的水文变化,先沿平行与锋面的方向观测1海里,再调转航向,依此循环往复,走航路线呈S型;
S4、无人机表面观测:以定点船作为起降平台,利用无人机进行锋面处表面水色的连续拍摄;无人机静止,镜头俯仰角90°,垂直于海面;
S5、GPS漂流浮标表面观测:利用走航船在锋面两侧间隔1海里的地方释放4排GPS漂流浮标,追踪表层水体运动,分析锋面对物质水平输运过程的影响,同时在无人机拍摄范围内投放 GPS漂流浮标,校准无人机拍摄的表面流场;在航次结束后,根据实际条件,对GPS漂流浮标进行回收;
S6、通过以上步骤即实现了河口羽流锋面的三维观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小尺度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底架(1)包括呈立方体的观测平台支架(101),观测平台支架(101)内部设有固定仪器用的活动杆(102),观测平台支架(10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腿(103),四条支腿(103)的上下部通过固定横杆(104)连接固定,坐底电导率、温度和深度仪(108)和坐底浊度计(109)分别固定安装在支腿(10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小尺度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链(201)上绑定的7台锚系电导率、温度和深度仪(202),位于上层的第1~4台锚系电导率、温度和深度仪(202)间隔为1 m,位于下层的第4~7台锚系电导率、温度和深度仪(202)间隔为2 m,锚系温盐链(2)长度为11 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小尺度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303)垂直向下,入水深度为1 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小尺度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盐杆(402)上安装有10台走航电导率、温度和深度仪(4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小尺度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PS漂流浮标(5)包括GPS定位器(501),GPS定位器(501)的底端连接有支撑杆(502),支撑杆(502)的另一端连接浮体(503),浮体(503)的底部连接有十字形的卡板(5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小尺度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航船在锋面两侧间隔数1海里释放4排共计24个GPS漂流浮标(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小尺度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无人机(6)拍摄范围拟定为 100 m×100 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976576.0A CN116972815B (zh) | 2023-08-04 | 2023-08-04 | 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976576.0A CN116972815B (zh) | 2023-08-04 | 2023-08-04 | 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72815A CN116972815A (zh) | 2023-10-31 |
CN116972815B true CN116972815B (zh) | 2024-06-25 |
Family
ID=88482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976576.0A Active CN116972815B (zh) | 2023-08-04 | 2023-08-04 | 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9728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13448B (zh) * | 2023-11-07 | 2024-01-30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一种海洋次中尺度锋面调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12691A (ja) * | 2001-10-05 | 2003-04-15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水中航走体運動制御方法及びその運動制御装置 |
WO2010138624A1 (en) * | 2009-05-27 | 2010-12-02 | Teledyne Rd Instruments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ave characteristics from a moving platform |
CN203117218U (zh) * | 2013-03-18 | 2013-08-07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一种水文站缆道式流速自动测量装置 |
CN204240994U (zh) * | 2014-11-24 | 2015-04-01 | 三峡大学 | 移动监测河道型水库支流库湾低流速条件下分层异重流的系统 |
CN107328552B (zh) * | 2017-06-30 | 2019-01-18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海底界面层动态变化原位观测系统 |
CN107631720B (zh) * | 2017-08-14 | 2018-11-02 | 中国海洋大学 | 海底沙波原位实时观测装置及方法 |
CN110954965A (zh) * | 2019-11-29 | 2020-04-0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多rov系统及浅水珊瑚探测方法 |
CN111854703A (zh) * | 2020-07-08 | 2020-10-30 |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 一体式温盐深流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
WO2022147138A1 (en) * | 2020-12-31 | 2022-07-07 | /1Glympse Bio, Inc. | Ex vivo detection of pathogens in body fluid samples |
CN115479588B (zh) * | 2022-10-13 | 2024-06-28 | 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走航式连续温盐剖面观测系统 |
-
2023
- 2023-08-04 CN CN202310976576.0A patent/CN116972815B/zh active Active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Divergence-Free Spatial Velocity Flow Field Interpolator for Improving Measurements from ADCP-Equipped Small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MacMahan, J et al.;《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20120331;第29卷(第3期);478-484 * |
陈超.《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2022,A010-19.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72815A (zh) | 2023-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972815B (zh) | 一种基于多平台的河口羽流锋面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 | |
US20200130784A1 (en) | Observ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uspension Quantity of Submarine Sediments by Deep-sea Internal Waves | |
Garvine et al. | Frontal structure of a river plume | |
CN103837320B (zh) | 一种水面飞行器喷溅单船身模型水池试验方法 | |
KR101809342B1 (ko) | 플로팅 이중 풍력계 - 마스트 및 도플러 | |
CN105857527B (zh) | 三体组合式海上激光雷达测风浮标装置 | |
CN109737921B (zh) | 一种利用无人机追踪水边线的滩涂地形测量方法 | |
Jouvet et al. | High-endurance UAV for monitoring calving glaciers: Application to the Inglefield Bredning and Eqip Sermia, Greenland | |
Millard et al. | Versatile autonomous submersibles—the realising and testing of a practical vehicle | |
Lindstrom et al. | Autonomous multi-platform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salinity processes in the upper-ocean regional study | |
CN109765524A (zh) | 海底大地基准多信标定位平台及联合标校方法 | |
Yoerger et al. | High resolution mapping of a fast spreading mid ocean ridge with the Autonomous Benthic Explorer | |
CN1332226C (zh) | 一种深海潜标测量系统 | |
CN113534268B (zh) | 海洋调查方法及海洋调查协同装置 | |
CN109398615A (zh) | 一种浮标用沉块的深海布放方法 | |
Buckley | The currents, winds and tides of northern Howe Sound | |
Pettigrew et al. | An operational real-time ocean sensor network in the Gulf of Maine | |
Corredor et al. | Platforms for coastal ocean observing | |
CA1315607C (en) | Underwater control system | |
CN116226311B (zh) | 基于随行付费的北极航行用海图数据处理合成方法 | |
JP2019151186A (ja) | 浮体式環境観測装置 | |
KR100746907B1 (ko) | 디지피에스를 이용한 진수 선박의 진수궤도 예측장치 | |
Côté | The measurement of nearshore bathymetry on intermediate and dissipative beaches | |
Lee et al. | Lagrangian observation of rip currents at Haeundae Beach using an optimal buoy type GPS drifter | |
Monahan et al. | Coastwise currents in the vicinity of Chicago, and currents elsewhere in southern Lake Michiga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